藏密傳承論

回目錄
藏傳佛教大乘密宗經典記載中,把我佛釋迦牟尼所創的佛教分為三大部,九小部分,稱為九乘。分別是:第一大部稱為集聚招引三外乘,又稱顯教三部。即聲聞乘、獨覺乘、菩薩乘。第二部稱苦行明覺三內乘,又稱三外部。即事部乘、行部乘、瑜伽乘。第三部稱深密隨轉方便三內乘,又稱內三乘。即大瑜伽乘、隨類瑜伽乘、最極瑜伽乘、又稱無上瑜伽乘。這最後三乘部就是大乘密宗大圓滿。也是佛教中最精華的部分。所謂密宗就是因為在修持上要求極嚴,成就也最快,只要有成就上師開示指點修持者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方法得當、有慧根就能在一生中得到正果。這就是密宗大圓滿特殊之所在。

對密宗的起源,藏傳佛教各派經典中均有論述,據密宗經典記載:佛祖釋迦在世時,有一次持明之王茍扎拉起身稟道:「妙哉,我佛已傳招引三外乘,因何不傳任運因果之乘?」佛答道:「現在還廣為傳播小乘之法可也,到將來會有人傳播大乘金剛乘近途之法」。又預示道:「待我辭世一百一十二年後,一位蜚聲法界的人中豪傑雜氏法王會在瞻部洲東面出現,與金剛持等賢者在喜瑪拉雅山會晤傳法。」在佛教很多經典著作中記載道:我佛在傳播佛法時,先向神界、夜叉界、龍界傳播,而後逐漸向人間傳播。根據當時的化機,先傳小乘,後傳大乘,最後傳大乘密宗,根據需要,逐漸入深。因此佛祖在世時最後在波羅奈斯傳授了時輪大法外,在人間幾乎沒有廣為傳播密宗大法。那麼什麼時候,誰第一個傳播密宗大法?據密宗佛經記載:我佛釋迦牟尼還未成佛,在印度金剛座修行悟道時,原始怙主普賢菩薩根據當時化機所需,按釋迦佛將要傳播的佛法範圍之內,向五方五佛,以及向神、夜叉、龍三界以密意記號語的形式傳授了秘宗大法,並到波羅柰斯和五百位羅漢透過法力去鄔丈那向智慧之王恩札布德傳授了密集灌頂,並授予傳承之要領。釋迦成佛並向人間傳授傳前三乘時,普賢菩薩到白丹哲、蚌佛塔前向有緣前來聽法的法王達曉桑布傳授了時輪根本續灌頂。這段記載顯示佛祖在世時就已經有了密宗,證實的第一個傳人就是普賢菩薩。表明了向神、夜叉、龍以及個別有緣的人傳授了密宗大法,只是在人間沒有廣為傳播罷了。

當普賢菩薩第一次向五方五佛及三界傳授了密宗大法以後,相續出現了金剛薩埵、金剛馳、文殊、觀音等菩薩,成了密宗的傳人,每位菩薩都有詳細的記載,但因文字所限贅不細述。釋迦涅盤二十八年後,文殊傳正見,觀音傳修持,金剛持傳行律。根據每位菩薩的佛緣,文殊菩薩向神界、觀音菩薩向龍界、金剛持菩薩向夜叉界,分別傳授了密宗的正見、修持、行律大法。在人間及飛人間如何傳播,據記載釋迦佛涅盤二十八年後,東方孟加拉地區出現了預言中的雜氏法王,成年後到阿蘇拉密洞中修行,夢見七種吉兆。興奮之餘從夢中醒來起身上樓房頂上來回散步回味夢中吉兆,無意中發現一尊尺許金剛持菩薩塑像就在眼前,趕忙磕拜了三次,繞了三次匝,恭敬地捧到頂上讚美並起誓繼續修行,不得成就絕不罷休。這樣又繼續修行了七個月,最後得到成就,按孟中吉兆一一應驗。並得到有關密宗的很多經典,虔心修研,一通百通,右邀當時的著名學者苟苟藍札賢者共同研討疑難問題。同時虔心修行祈禱金剛薩埵菩薩,菩薩顯現並開示由金剛持具體傳法。如是數載虔心修行,授金剛薩埵、金剛持兩位菩薩開示、指點得到成就,已成大德,成就人間第一位傳人,止此已應驗釋迦佛祖預言:雜氏法王向很多人傳授密宗大法。

同時釋迦佛涅盤時,有五位著名的大士分別在個個地方閉關修行,二十八年後他們方得知佛祖涅盤的消息,不約而同到喜馬拉雅山聖山相聚,悲痛萬分,共同發出二十三句詞,此舉感召了十方諸佛,並授意金剛持菩薩親臨傳法,金剛持以持明記標形式向前來聽法的五位大士等賢者傳授了密宗大法,由羅剎羅哲太丹記錄並暫時封存,待將來傳播。不久這些密宗大法分別在個個地方出現,由佛祖預言中的傳人傳播,瑪哈瑜伽續部旦扎十八大部在雜氏法王的房頂出現,由他作為傳人向人間傳播。阿努瑜伽續部在斯里蘭卡大森林中出現,由五位大士作為傳人向人間傳播。支雅續部在波羅柰斯出現,瑜伽續部在火山出現,都由傳人向人間傳播。大圓滿最極瑜伽由普賢菩薩向金剛薩埵傳授,金剛薩埵向神界傳授,由金剛持向嘎熱多傑傳播,嘎熱多傑是人間第一傳人。同時還有加環喜念、喜銳桑哈、布瑪木扎、尖拿蘇扎等著名的賢者都是一代傳人。這些傳人都有詳細的記載恕不一一贅述。他們著書立說,虔心修持,發展和豐富的密宗大圓滿教義,廣收弟子傳播弘揚了密宗大法,一傳十,十傳百,在人間廣為傳播。其中連花生大師就是一位流芳千古的著名大師和宗師,他生於鄔仗地方,從小便離開舒適的宮殿,四處求學拜名師,虔心修行,一生得大成就。他的上師是嘎熱多傑、加懷喜念等高師,透過他虔心修行,又有金剛薩埵等菩薩的指點、開示,成就一代傳人。

藏族歷史上赤松德贊時,根據寂護大師的指點迎請了蓮花生大師到藏區傳播密宗大法。在藏區首先培養了以具若雜那為首,嘎、覺、香為主的很多著名的譯師,翻譯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其中最多的是蓮花生大師從斯里蘭卡、孟加拉、印度等地方迎來很多鮮為人知的大圓滿密宗經典,還迎請很多當時印度等地著名的大師得藏區傳法、指點,對所翻譯的經典反覆校正,後來郎達瑪滅佛後,後宏期時,大譯師仁青桑布迎請印度阿底峽大師到藏區傳法時,到桑耶寺看見很多梵文原版藏書時發出感嘆道:藏區所藏佛教經典世間少有。可見藏區所藏之佛教經典之多、之全、之稀有。這點為世人所認。因此可以看出當時在藏區佛教興旺之盛況。同樣隨著佛教的興旺,出現了難以計數的高僧大德,他們苦行修持,著書立說,給後人留下浩如煙海的巨著。這些住坐視他們繼前人之精華後人反覆修持之結晶,形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一座無與倫比的博大藏密寶庫。歷代宗師正是在前人所創的成就上,努力苦修、研討,方得到傳人之成就,使藏密代代相傳,從未中斷。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