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s年終除障千遮普巴和龍欽巴圓寂法會 藥師佛、文殊顯智供燈大壇修法及獅子吼文殊 3/19卻殿仁波切抵台班機
 
 
 
 
 
 
 
弘揚佛法 行銷規劃 公益VIP申請
 利美園地
部落格快速搜尋
地區:
部落格分類
精選顯密資訊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自生遍在佛學中心.Kagyu Rangjung Kunchab - Yahoo!奇摩部落格   
轉寄 列印 迴響 噶舉部落格總覽 加入會員
更新日期:2009/08/25 10:43:21
 

喇嘛網 日期:2009/08/25 08:10:27   編輯部 報導

歡迎引用文章或轉寄網址與您的親朋好友分享法悅。

自生遍在佛學中心(Taichung Kagyu Ranjung Kunkyab),緣於1986年第一世卡盧仁波切於豐原創建之「遍德閉關中心」。後因環境變遷,1990年於台中市成立佛學中心,為怙主 卡盧仁波切駐台兩中心之一。永久地址:台中市中工二路120號,電話:04-23582662   中心常住  安尼蘇南(Ani Sonam)

部落格相簿

                 中心常住蘇南阿尼代表獻供

                                                                      中心常住蘇南阿尼代表獻供  6_nEO_IMG

                                          35佛

                                                                                                  35佛

                         岡波巴大師

                                                                                             岡波巴大師

佛陀晚年,已經有為數不少的僧眾,跟隨著佛陀修學。

有一次,大約有僧眾二千五百人跟隨著佛陀,住在摩揭陀國首府王舍城,名醫耆婆的菴婆羅園中。
「世尊!外面來了許多村裏的王族與婆羅門長者,他們正吵著由誰先供養世尊。」尊者那提迦回答。

「我不求名聞利養,不必給我名聞利養。那提迦!我已隨時充滿著出離、遠離、寂靜、正覺之樂,不必求就毫無困難地自然流露,我怎麼還會需要名聞利養之樂呢?你們還沒辦法做到這樣,天界眾神也沒辦法做到,才會好於名聞利養之樂的追求!」

「世尊!且接受他們的供養吧,世尊!現在正是時候。世尊!您所到之處,不論在繁華的都市,還是在偏遠的鄉下地方,都有人們為您而來。世尊!這就像天空的烏雲,隨著密集而下雨,雨水隨即流向低處一樣。為什麼呢?因為世尊有清淨戒德、無上智慧的緣故。」

佛陀再次表示了不需要名聞利養,不需要這麼多人供養飲食,並且對那提迦尊者說: 「那提迦!我看到此處有兩位比丘,因為有太多美食供養了,吃得腹滿氣喘,連走路都困難。

那提迦!我還看到許多比丘有了美食供養後,四處遊走,著於聚會之樂。像這類的長老比丘,是不能自然湧現出離、遠離、寂靜、正覺之樂的。 那提迦!污穢不淨的大小便,是從美好飲食來的;憂、悲、惱、苦、愁,是從對於飲食等種種的貪愛而來的;勤於大小便等不淨觀的修習,就會對飲食等所認為美妙的種種,生起厭離想;善於觀察愛染五蘊的生滅、六根認識境界的集滅,就可以生起厭離想;樂於修習遠離獨處,就可以厭離群聚之樂。因此,那提迦!應當學習於愛染五蘊,觀察其生滅無常;於六根認識境界時,觀察其因緣的聚散變化;應當樂於遠離,遠離人群勤於精進修學,應當這樣學!」

聖者的恬靜淡泊性格 

第一世 卡盧仁波切 之開示

禪修當中若「心」是昏沉不明, 則會阻礙禪修的發展。昏沉時,覺醒已失去, 「心」是陷沉於昏鈍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 是無法真正進入禪修的。

禪修時,有些人外表看來並未昏睡, 但其實「心」早已失去「覺性」並落入「昏沉」 之中,「昏沉」分為幾種層次,第一層次是心中 原有的些微閃見之覺性變昏鈍了,第二層次是 昏鈍之後,如霧覆概一般越來越重,第三種層 次則是完全一片空白,好像昏倒般,在上述的 情況中,行者外表看似在禪修,未昏睡,但其 實「心」早已無任何「覺性」了,這根本也就 毫無「禪修」可言,事實上,如果是在上所提 及的情形中禪修,這稱為「愚鈍」的禪修,因 為它只會增強「心」的「愚鈍」及「昏沉」之力量而已。

2007-01-25昏沈的層次 第一世 卡盧仁波切開示

「惰懶」是修行人需面對的挑戰之一。如果我們願求眾生離苦得樂的發心夠強烈, 那麼,我們便能克服此挑戰:「惰懶」。

(自生遍在 96.1.18)

尊貴的   堪布東由仁波切之法語

(2007.1.11) 

   當你遇到挫折、困苦時,憶念上師並感恩上師的加持,因為加持方使障礙示現而成就我們!困難‧德行‧加持

有一次,佛陀來到了摩竭陀國境內遊化,住在那爛陀城郊的芒果(菴羅)園中。佛陀再三地拒絕了,並且說明為何不願意以神通來宣揚佛法的理由。佛陀說,我可以以三種自己的親身體證來作教化:一是神足神通,二是他心神通,三是教誡神通。什麼是神足神通?神足神通就是能變化出許多化身、隱身、穿牆、入地、水上行走、空中飛行、身出煙火、直達梵天等等的超能力。然而,如果有一位信仰佛教,歸依三寶的人,告訴另一位非佛教徒朋友說:「太稀有神奇了!我見過佛弟子比丘能現無量神足神通,他可以直達梵天,真是大神力、大威德啊!」那位非佛教徒朋友可能會這樣回答:「是啊,確實有這樣的明咒,可以讓人有神通力。那位比丘就是依著這樣的明咒而現無量神通的。」像這樣,不但沒有真正達到宣揚佛法的目的,是不是反而成為一種毀謗呢!所以,佛陀說,依他的觀察,深知展現神通變化的缺失,所以排除這樣子的展現神通。 所以,佛陀說:「我以這樣的緣故,所以不教比丘們現神通變化,只教他們寧靜地去思惟佛法;舉發自己的過失,而不現自己的成就,這就是我比丘弟子們的神足神通與他心神通。」

什麼是教誡神通?例如對比丘作這樣的教誡:「你應該這樣思惟,不要那樣思惟;意念應該這樣,不要那樣;應該捨離這些,而到那邊安住。」像這樣為他說法,內容純正,義理清淨,可以令人修行圓滿。這樣的教誡、說法,讓在家長者、居士們聽了以後,真正的對佛法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引發他們對佛法的信心,進而有意願出家修學,成就三明解脫,這就是我比丘們的教誡神通。
拒絕利用神通傳教的佛陀 15  

自生遍在佛學中心.Kagyu Rangjung Kunchab - Yahoo!奇摩部落格

煩惱是空性    怙主 第一世卡盧仁波切之開示-煩惱」也好,「我」也好,都是來自於「心」。而「心」它是無外相,無顏色,無形狀的,所以它是空性的,既然「心」是空性,那它所產生出來的煩惱當然也是空性的,當我們能夠體認它們的空性本質,它們(即煩惱)的力量也便會消失了。倘使我們能夠體認「煩惱」的本質,那麼我們便能容易地主導「自心」。惱是空性  

因為別人的嫉妒而放棄了工作的承擔這是不對的

【法即傳承】(1)-最尊貴的第12世泰錫度仁波切開示"如何護持佛陀法教?"

【法即傳承】(2)-最尊貴的第12世泰錫度仁波切開示"如何護持佛陀法教?"

如果能此生證得佛果,是否代表一切現象會即刻消失?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裡,要如何得知自己是在無誤而正確的道路上?

大悲至尊 十七世大寶法王長壽住世祈禱文                                                                                                                                                                                                                           在日常生活之中的「苦」或「樂」即是業力的展現。

面對痛苦折磨時,無法解決,此時必要知道:這皆是緣於過去業力之故,是業果,是我們在過去世當中種下的因,這也是我們必須要自我面對承受並自行負責的。如果我們能有此認知態度,痛苦會因為此認知態度而減弱。反之,當快樂時,我們也需體認到,這也是過去世的業力之果實,千萬別認為這是個早註的福緣、上天之恩賜,或是仙人的祝福,抑是自認為天命使然,如此才能避免自我的驕慢與自負。


 

因為一切均是來自於業報因果。

至尊十七世大寶法王 烏金聽列多傑之法語  (2007.1.11)

    視一切的困境磨難為加持的變裝,它們能夠莊嚴我們的生命,我們必能尋獲利益的果實。

    我們應當善用一切所面臨的困難,是為了達到更多的開展,因此,「困難」便成了「德行」,即是品格、尊嚴及圓滿。 

    這是應該去實行的珍貴之事。

惰懶  



備註 :
上一篇(大乘法脈聯合會 FPMT-傳) 回目錄 下一篇(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大藏经持诵法会暨朝山礼拜〈每年举办〉
佛顶尊胜佛母
地藏菩萨灌顶﹝米滂仁波切传承﹞
八大嘿噜嘎如来总集
具信四众佛友道监

贊助網站
claire心靈季節- PChome 新聞台Blog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 中華佛教直貢葛舉*菩曼仁波切* · 喇嘛網 · 化育資訊網 · 佛曲音樂*大寶法王篇* ·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基金會 · 大愛電視網路
可樂旅遊~康福旅行社
正心寺院--網絡同修交友正心佛堂網上禮佛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學術資源網站
華文佛教網絡資源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