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傑康楚仁波切自心與上師合一的無上法門 甘丹文殊 7-8月法訊 煙供暨掛天馬旗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九)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格鲁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6/02 08:59:38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10/06/02 08:58:11   编辑部 报导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九)91-952005年达赖喇嘛传授)

91  今天在此是要传授愿心仪轨的,所以在前方导师释迦牟尼佛佛像,我们把他观想成二千五百年前,真正的导师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世间。具有恩惠的导师释迦牟尼佛,他有着三十二相,以及八十种随行好,他能够自在的宣说一切善法,具有这种圆满的语功德,最主要是由内在的慧-空正见的慧功德,以及爱-慈心的这种菩提心的意功德,才能圆满具一切德行,以及断一切的过失。所以我们观想真正的导师释迦牟尼佛,安住在我们前方的虚空,而不是只有一尊佛像而已,是真正的佛安住在前方的虚空。

在佛世尊的旁边,有着文殊师利菩萨、慈尊菩萨以及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普贤菩萨以及金刚手菩萨等,这些诸菩萨众,安住在导师释迦牟尼佛的四周。在这四周也观想有龙树菩萨以及提婆菩萨等,这些深见行的传承上师。在这个同时有无着菩萨、世亲菩萨、陈那菩萨等,广大行的传承上师。

在这同时也观想寂天菩萨等,伟大行的传承上师,安住在前方的虚空。在这四周并观想由阿底峡尊者等噶当派的大论典的传承,以及道次第的传承,以及口诀传承等,噶当派的三种传承上师,安住在前方虚空。在这四周也观想有着宗大师所流传下来的慧狮尊者传承,以及克主杰所传授的传承。以及在卫藏的地方,最主要由慧狮尊者给流传下来密续的传承。宗大师所流传下来的三种传承,也安住在前方虚空。传承上师也安住在前方虚空。

同样的这些印度的、西藏的这些传承上师,安住在前方的虚空以外,在这个同时,因为我们最主要要传授愿心仪轨的对象,是对华人们而传授的缘故,所以你们应该观想汉系的,具有这种广大以及深见的这些上师,也安住在前方的虚空。因为这些的成就者,是为我们而发心的,所以今天只要我们有信心,他们绝对会随着他们悲愿的力量,安住在我们前方虚空的,因为他们是为我们而发心的。

如是的观想一切的资粮田,在前方的虚空之後,进而要观想自己的四周,有遍虚空的一切如母有情,他们虽然想要得到快乐;可是却没有办法获得快乐,他们不想要痛苦,可是却被痛苦给压迫着。这种的道理,如是思惟之後,所以我为了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我必须成就无上菩提,因此来接受这个愿心仪轨,以这种的发心来接受的。为了能够获得菩提心的缘故,必须净除许多的障碍和罪障,否则会成为生起菩提心的障碍。

所以为了净除这种障碍,以及如果没有广大的福德资粮,菩提心是没有办法生起的。所以为了真正能够集资净障的缘故,集资净障最好的修行法门,就是七支供养。所以如是的回忆,观想前方的资粮田,在虚空以及四周的如母有情的时候,为利一切有情众生,我必须成就无上菩提。以这种意乐来念诵七支供养。

念完七支供养之後,如同我们平常念诵的回向文般的,再去唱诵回向文,「愿消三障诸烦恼」这个回向文。在唱诵的时候,我们要以三大义来作祈请和回向的。什麽叫三大义祈请回向呢?就是从依止善知识,一直到生起菩提心这中间,所有的这种顺缘能够获得增上,所有的逆缘能够获得净除。这个逆缘就是由我执或我爱执所带来的,对於善知识的不恭敬等,这个排斥;以及对善知识的信心等,这种的顺缘能够获得增长。在这个同时,也能够净除一切内外的所有障碍,以这三大义来祈求的。

所以当我们在念诵「愿消三障诸烦恼」的时候,不只断除了烦恼的三毒以外,烦恼所留下来的习气也跟着断除。「愿得智慧真明了」的时候,就是透过了看到理由的,看到教理的这种智慧,就像之前所说的暇满义大,或者念死无常,甚至於三恶道的痛苦等,或者是归依、业果等,其实这一些都是让我们生起智慧的法门,最後能够让我们的智慧获得无我的正见,因此而作此回向。

「普愿罪障悉消除」就是如同刚才说的净除一切的罪障。在念诵最後一句话「世世常行菩萨道」的时候,那时候要发起极大的心力,为利有情我一定要尽量的来实践一切利益的事业,所以我要从现在起,好好做一个真正对有情有帮助的人。以这样强烈的心态、强烈的意乐,来唱诵回向文三次。

92  「世世常行菩萨道」什麽力量会使我们的行为成为菩萨行呢?这个就是由菩提心。所以佛子行之前,菩萨道之前,必须有菩提心才有办法成为菩萨道,或者佛子行的。所以由菩提心所摄的情况下,所造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称为佛子行;所行的这条道路,可以称为菩萨道。所以纵使有现证空性的智慧,但是在没有菩提心的情况下,纵使花了亿万劫来作观修,也没有办法成为真正的菩萨道以及佛子行。所以为了让自己早日的行菩萨行,趣入菩萨道的缘故,所以我要好好的,快速的生起这颗无上菩提心,必须作此发愿。

    至於第三句「普愿罪障悉消除」的这句话,就是说尽除了一切外的障碍以及内的障碍,如果能够真正的净除一切的内外障碍,没有比菩提心更好净除这种障碍的方式了。如果有菩提心,纵使有内和外的障碍,也不会受到内外障碍的侵害。

93  至於第二句话「愿得智慧真明了」在此所谓的真明了的智慧,为了能够获得的缘故,也必须有菩提心摄持的情况下,才有办法使真明了的智慧去断除所知障。如果空正见的智慧,能够让他的能力淋漓尽致,这必须在菩提心的摄持之下,才有办法使空正见去断除一切的障碍。没有菩提心的情况下,纵使有空正见,所知障也是没有办法断除的;所以这也是需要菩提心,菩提心是不可缺少的。

至於「愿消三障诸烦恼」三毒的烦恼要断除的时候,虽然不一定需要有菩提心,可是三毒烦恼所留下来的习气,要彻底的、完全的断除,那是一定要有菩提心的,菩提心也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我们所回向的目的,最主要是让菩提心未生起的、生起的缘故,而来作回向的。为了能够生起菩提心的缘故,最主要的力量就是来自於观修菩提心的力量。这种的观修必须一月再一月,一年再一年,一世再一世,甚至一劫再一劫,这是需要花这种多的时间来观修的。

如果幸运的话,这一世可能会生起菩提心,如果倒霉就要生生世世、一劫再一劫了。但是说不定运气不好,需要一劫再一劫的去观修菩提心,可是除了这条道路以外,我们还有其他的道路可走吗?如果没有去思惟或观修菩提心的内涵,那我们生生世世的,一劫再一劫的流转於生死当中。因为没有思惟菩提心的缘故,所以最後还是痛苦的,内心还是不安乐的。与其这样还不如观修菩提心吧!这样让我们在生死流转当中,纵使过了好几千劫,可是也能快乐的度过,不是吗?

在《宝鬘论》还有《入行论》里面都有说到,如果是被痛苦给苦恼,纵使是再短的时间,我们也会觉得很长的。如果是快乐的时候,我们何必去计较时间这麽长呢?因为这是我们需要的。

因此我们听闻了教法,追随了导师,为了能够获得如同导师般的身语意的功德,因此我们去阅读了,并且去学习了龙树菩萨的大论典的内涵。因此我们知道这一生,应该好好的做有利益的人生,做出一番伟大的事情。什麽叫做最伟大的事情呢?没有比菩提心更伟大的事情。应该好好利用现有良好的机缘,不应该浪费时间的,好好来修学菩提心吧!没有比这个更伟大的事情了。

以轮回和涅盘这两个角度来看,什麽是最殊胜的法门呢?没有比菩提心更殊胜的法门了,所以菩提心是无上的法门。既然如此,虽然我们现在居住在轮回里面,随着业和烦恼而转,可是还是有能力修学这无上的法门;因此我们要好好的去学,好好的去观想菩提心。

能够使诸佛悦意的最好的供养,也是菩提心;除了菩提心外,没有最好的使诸佛悦意的供品了。因此我们现在要下定决心,从今天起就好好生起这颗珍贵的菩提心,来让自己获得一个有意义的人身。

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大的问题是我不懂华语,你们不懂藏文。所以要你们跟随着念藏文,你们听不懂藏文的内涵;叫你们跟随着华语的仪轨文方式来跟随念诵,我又不懂你们跟随的华语了。所以我想用比手划脚的方式,来为你们传授愿心仪轨好了,跟你们解释菩提的时候,就用手指跟你们解释好了。

159页(广论232)接下来就是传授愿心仪轨了,「劝请归依」的部份,「次说於师须生起佛想。礼敬、供养,右膝着地,恭敬合掌,为菩提心而正请白:」说了这个仪轨文,在此你们应该跪着,如果不方便就另当别论,如果方便的话,就应该跪着。於是我们自己就念三次。当我们念到如是我名某甲的时候,应该如是我名某某,自己讲出自己的名字,继续念下去。「如昔如来应正等觉及入大地诸大菩萨,初於无上正等菩提而发其心。如是我名某甲,亦请阿闍黎耶,今於无上正等菩提而发其心。」三次。

接下来是念归依的仪轨文,於是在此说到了不共的归依。不共的归依境是什麽呢?是佛。在此的法宝是大乘法宝。在此的僧宝是大乘僧宝。所以讲到了归依境,这个不共的特徵。

至於归依因的不共特徵是什麽呢?为了能够断除轮回的生死流转,以及个人的别解脱的涅盘寂静,所以远离了轮回,远离了个人的涅盘,而安住於无住的涅盘。为了能够利益一切有情众生,并非只为自己的缘故,而发起这颗心,这是属於归依因地上不共的差别。

至於归依的时候,他有不共的差别。是什麽呢?乃至虚空未尽,乃至未成就无上菩提之前,我必须作此归依的。

如何归依之理,是归依如前所说的不共资粮田,佛、大乘法、大乘僧宝。要让自己如是行持,并且让自己来成为佛,证得了大乘法宝,以及成为大乘僧宝,以这种方式而来作归依的。

94  如是以大乘不共归依的内涵,如是思惟之後,观想前方的资粮田,安住在虚空,於是念归依的仪轨文。所以请大家跪下,并且念诵三次。

1602行(广论233页)「阿闍黎耶存念,我名某甲,从今时始乃至证得大菩提藏,归依诸佛薄伽梵两足中尊。阿闍黎耶存念,我名某甲,从今时始乃至证得大菩提藏,归依寂静离欲诸法众法中尊。阿闍黎耶存念,我名某甲,从今时始乃至证得大菩提藏,归依不退菩萨圣僧诸众中尊。」如是三说。请坐下。

    之後就是讲到集资净障这部份,如同《普贤行愿品》里面所说的,七支供养我们再念一次。

    接下来如同之前所说的,弟子众们应该好好观想,悦意慈心以及大悲心的内涵。如同现在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的,在这世界上无论是人类,或者是可怜的无有依怙的动物,这些六道的痛苦如实的去回忆。这一切都像我们自己一样的想要离苦得乐,可是却没有办法真正的获得安乐;不要说无漏的安乐,就连暂时有漏的安乐,虽想获得但是也没有办法永久的获得。因此希望他们能够获得一切的安乐,而生起这种悦意慈心。

如同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的,无论是人类也好,或者是这些畜牲等,他们虽然不想要痛苦,可是却被烦恼控制的情况下,无有自主的必须去承受种种的痛苦。不只如此,随着我爱执的缘故,纵使获得了声闻独觉的圣果,或者阿罗汉等;虽然他们己经断除了烦恼,可是随着我爱执的缘故,烦恼所留下来的习气却没有办法断除,让他们堕落於别解脱的个人的寂静涅盘里面而已。如是的思惟,希望他们能够远离一切的罪障,以及远离一切痛苦和痛苦之因,而生起悲愍心。

之後再去思惟我爱执的过患,以及爱他心的功德。在前方安住的这些资粮田等,他们就是看到我爱执的过患,於是断除了我爱执,以及看到爱他心的功德,所以自愿的乐取着爱他心的,才有办法圆满一切道谛等,或者是证灭等一切的功德,或者决定会获得一切究竟功德的;所以才有办法让这些可怜的众生,需要依怙的让他获得依怙,需要归依者让他获得归依,而圆满一切的功德。因此我为了能够获得如是的道证、或者灭证的所有功德的缘故,我也要放弃一切的我爱执,以及欢喜的来修学这颗利他心、爱他心,於是让自己生起这个发心,去作如此的观想。

95  161页末4行(广论235页) 受心仪轨者「惟愿现住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於我存念,阿闍黎耶存念,我名某甲,若於今生」自己在今生,「若於余生」或者是他生,「所有施性、戒性、修性善根,自作、教他、见作随喜」所有布施等性,持戒等性,一切的修性等这种善根,无论是自作也好,或我们教他人作也好,或者他人作的我们看到了产生随喜也好。由此善根回向於什麽呢?「以此善根如昔如来应正等觉及住大地诸大菩萨,於其无上正等菩提而发其心。」比如之前如来应正等觉等,以及诸大地菩萨,为了能够获得无上菩提而发其心的。

「如是我名某甲,从今为始乃至菩提,亦於无上正等菩提而发其心」同样的我名,说出自己的名字之後,从今起乃至无上菩提之前,我把这些善业回向给无上正等菩提,而发其心的。

在此说到,「有情未度当度脱之」这里面的意思,如同龙树菩萨在《菩提心释》里面说到,在这世界上有很多的宗教信仰,在《楞伽经》里面说到有四乘。那四乘呢?「天人乘」从苦苦当中获得解脱的这种方法叫天人乘;第二个「梵行乘」就像外道的四襌的修学,或者是无色襌定的修学,从坏苦当中而获得脱离,这种属於梵天乘;「声闻独觉乘」断除烦恼等;之後讲到「菩萨乘」,说了这四乘。

所以有情未度当度脱之,未度的有情就是被苦苦和坏苦给压迫的众生们,透过天人乘以及梵天乘,而来度脱之;从极为强烈的苦受,或者有漏的安乐的感受,而来度脱之。

「未解脱者令得解脱」就是说到了,未从行苦当中得获得解脱者,希望从行苦当中获得解脱,就是希望永远的脱离烦恼的控制。「诸未安者而安慰之」虽然像声闻和独觉罗汉,已经断除了烦恼,可是烦恼的习气,这个所知障还仍然存在着,随着所知障的缘故,所以让他们具有了两谛异性执取的污染。因由这种污染的缘故,所以没有办法在同时间内,以现证看到二谛的内涵。因此没有办法圆满一切他利的事业,最主要也是因为没有断除所知障的缘故,所以没有断除所知障的这个未安者,希望能够让他们断除了所知障,而获得了安慰。

「未涅盘者令般涅盘」也就是说到了,未获得无住涅盘,而让一切有情众生都能够获得无住涅盘。这句仪轨文,就是让我们真正受愿心仪轨的正行仪轨文。念完三次之後,要立下这种承诺,我把现在生起的这颗心,让他坚定,乃至虚空未尽之前,乃至未得无上菩提之前,我要好好的保持这颗心,来好好的行持。如果我们立下这种承诺,接下来的愿心的学处就要学了;如果没有办法立下这个承诺,接下来所说的愿心学处就不需要学了。所以这个仪轨文就是我们现在要受的愿心仪轨。请跪着。

总言之,前方的资粮田诸菩萨众等,他们是如何的为我们发心般的,我们要为利益一切有情而发心,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受的重点。请一起念三次。

「惟愿现住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於我存念,阿闍黎耶存念,我名某甲,若於今生,若於余生,所有施性、戒性、修性善根,自作、教他、见作随喜,以此善根如昔如来应正等觉及住大地诸大菩萨,於其无上正等菩提而发其心。如是我名某甲,从今为始乃至菩提,亦於无上正等菩提而发其心。有情未度当度脱之,未解脱者令得解脱,诸未安者而安慰之,未涅盘者令般涅盘。」如是三说。请坐下。

在《入行论》里面说到,今天我在这个暇满的人身,能够获得大乘的教法,让我们现起大乘的种性。所谓大乘的种性是如何现起呢?就是生起大悲心之後,我们大乘种性就会成熟了。由这颗大悲心,引发了自然任运成就的菩提心,这时候我们称为菩萨了。所以我今天投生於人道,获得了暇满人身,依止了大乘教法,能够使大乘种性获得成熟。之後又说了一句话,因此我要做出与大乘种性相应的善法,好好的为有情,为教法而精进,不应该放逸了。所以你们回台湾的时候,自己要挂一个表牌在这里,我是菩萨。










相關文章:
菩提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甘露藏
菩提道次第明晰引导 趣一切智坦途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一讲 造者殊胜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二讲 教授殊胜及听闻轨理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三讲 亲近善知识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四讲 修习轨理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五讲 六加行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六讲 依师之理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七讲 暇满人身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八讲 念死无常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九讲 三途苦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十讲 皈依三宝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十一讲 业果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十二讲 忏悔与对治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三讲 思惟苦谛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四讲 思惟集谛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五讲 十二因缘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六讲 入大乘门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七讲 修菩提心次第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八讲 因果七教诫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九讲 自他相换修习次第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讲 上士道次修心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一讲 发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二讲 菩萨学处与布施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三讲 忍辱度、精进度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四讲 奢摩他(止)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五讲 胜观
菩提道次第略论 一
菩提道次第略论 二
菩提道次第略论 三
菩提道次第略论 四
菩提道次第略论 五
菩提道次第略论 六
菩提道次第略论下载
菩提道次第略论(1)
菩提道次第略论(3)
菩提道次第略论(4)
菩提道次第略论(5)
菩提道次第略论(6)
菩提道次第略论(7)
菩提道次第略论(8)
菩提道次第略论(9)
菩提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MP3
菩提道次第略论(1-2)
菩提道次第略论(3)
菩提道次第略论(4)
菩提道次第略论(5)
菩提道次第略论(6)
菩提道次第略论(7)
菩提道次第略论(8)
菩提道次第略论(9)
菩提道次第略论(10)
菩提道次第略论(11)
菩提道次第略论(12)
菩提道次第略论(13)
菩提道次第略论(14)
菩提道次第略论(15)
菩提道次第略论(16)
菩提道次第略论(17)
菩提道次第略论(18)
菩提道次第略论(19)
菩提道次第略论(20)
菩提道次第略论(21)
菩提道次第略论(22)
菩提道次第略论(23)
菩提道次第略论(24)
菩提道次第略论(26)
菩提道次第略论(27)
菩提道次第略论(28)
菩提道次第略论(29)
菩提道次第略论(30)
菩提道次第略论(31)
菩提道次第略论(32)
菩提道次第略论(33)
菩提道次第略论(34)
菩提道次第略论(35)
菩提道次第略论(36)
菩提道次第略论(37)
菩提道次第略论(38)
菩提道次第略论(39)
菩提道次第略论 随闻记
菩提道次第略论(七)
菩提道次第略论(八)
菩提道次第略论(九)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一)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二)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三)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四)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五)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六)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七)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八)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一)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二)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三)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四)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五)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六)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七)
菩提道次第广论(1)
菩提道次第广论(2)
菩提道次第广论(3)
菩提道次第广论(4)
菩提道次第广论(5)
菩提道次第广论(6)
菩提道次第广论(7-1)
菩提道次第广论(7-2)
菩提道次第广论(8-1)
菩提道次第广论(8-2)
菩提道次第广论(9-1)
菩提道次第广论(9-2)
菩提道次第广论(10-1)
菩提道次第广论(10-2)
菩提道次第广论(11-1)
菩提道次第广论(11-2)
菩提道次第广论(12-1)
菩提道次第广论(12-2)
菩提道次第广论(13-1)
菩提道次第广论(13-2)
菩提道次第广论(14)
菩提道次第广论(15)
菩提道次第广论(16-1)
菩提道次第广论(16-2)
菩提道次第广论(17-1)
菩提道次第广论(17-2)
菩提道次第广论(18-1) 《归依三宝》
菩提道次第广论(18-2)
菩提道次第广论(19-1) 修行应学
菩提道次第广论(19-2)
菩提道次第广论(20-1) 下士道 《深信业果》
菩提道次第广论(20-2)
菩提道次第广论(21-1)
菩提道次第广论(21-2)十业道轻重
菩提道次第广论(22)
菩提道次第广论(23-1)下士道 8-8
菩提道次第广论(23-2) 卷五终
菩提道次第广论(24-1)卷六 中士道 5-1
菩提道次第广论(24-2) 正修苦谛
菩提道次第广论(25-1)思惟六苦
菩提道次第广论(25-2) 思惟别苦
菩提道次第广论(26-1)烦恼之因 思业 思已业
菩提道次第广论(26-2)死殁及结生之理 卷六终
菩提道次第广论(27)卷七 十二缘起
菩提道次第广论(28)卷七终
菩提道次第广论(29)上士道 6-1 上士道次修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30-1)
菩提道次第广论(30-2) 卷八终 修增上意乐
菩提道次第广论(31-1)卷九 依寂天教典而修
菩提道次第广论(31-2)正明修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32-1)上士道 6-4
菩提道次第广论(32-2) 修学余生不离发心之因
菩提道次第广论(33)既发心已於诸胜行修学道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34) 学习学处次第
菩提道次第广论(35-1) 学习六度熟自佛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35-2)施何等物
菩提道次第广论(36-1)六度四摄
菩提道次第广论(36-2) 忍差别
菩提道次第广论(37-1) 引发安受苦忍
菩提道次第广论(37-2)
菩提道次第广论(38)
菩提道次第广论(39)
菩提道次第广论(40-1) 奢摩他
菩提道次第广论(40-2) 理须双修
菩提道次第广论(41-1)学奢摩他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41-2)显示何等补特伽罗应缘何境
菩提道次第广论(42-1) 心於彼所缘如何安住
菩提道次第广论(42-2) 示修时量 沈掉时应如修
菩提道次第广论(43-1)奢摩他 离沈掉时应如何修
菩提道次第广论(43-2) 修成办奢摩他量
菩提道次第广论(44) 奢摩他静虑自性如何学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45-1)毗钵舍那之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45-2) 如何解释龙猛意趣
菩提道次第广论(46-1)毗钵舍那 正决择真实义
菩提道次第广论(46-2)生死盘涅 无有自性空性
菩提道次第广论(47-1) 诸中观师如何答覆呢?
菩提道次第广论(47-2)色法生灭不应被理智所破除
菩提道次第广论(48-1)唯识 自续 应成不同点
菩提道次第广论(48-2)分别炽然论世俗谛胜义谛
菩提道次第广论(49-1)名言相 言识 共许
菩提道次第广论(49-2) 分别心 义共相 俱生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50-1) 破除自性 无二寂静门
菩提道次第广论(50-2)破自性具三差别
菩提道次第广论(51-1) 明自宗所破
菩提道次第广论(51-2)补特伽罗 胜义无之义?
菩提道次第广论(52-1)破所破时应成自续谁而破
菩提道次第广论(52-2)生无生法 何得证无生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53-1)正破自续 不同破之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53-2)自相无正量证明
菩提道次第广论(54-1) 毗钵舍那 自不同破之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54-2)能破於相续中生见之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55-1) 合无自性义 破我蕴性
菩提道次第广论(55-2)破我蕴性异品 有什麽过失
菩提道次第广论(56-1)毗钵舍那 12
菩提道次第广论(56-2)
菩提道次第广论(57-1) 毗钵舍那所有差别
菩提道次第广论(57-2)
菩提道次第广论(58-1)毗钵舍那 双修止观之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58-2)修习故毗钵舍那成就之量
菩提道次第功德之本颂(1) 《积聚加持颂》
菩提道次第功德之本颂(2)
菩提道次第功德之本颂(3)
菩提道次第广论精髓---十三讲﹝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
菩提道次第修学 分别与执着
菩提道次第修学 分别与无分别
菩提道次第修学 止观的实质
菩提道次第修学 大乘的慈悲和声闻乘的四无量心
菩提道次第修学 菩萨道的修行
菩提道次第修学 自他相换
菩提道次第修学 受持菩提心的要领
菩提道次第修学 如何信受并发起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修学 道次第的核心内容
菩提道次第修学 解脱道和菩萨道
菩提道次第修学 我见为一切烦恼之本
菩提道次第修学 从认识苦到解脱苦
菩提道次第修学 以观苦巩固出离心
菩提道次第修学 承前启後的中士道
菩提道次第修学 烦恼、业、果报
菩提道次第修学 无生忏和心的本质
菩提道次第修学 业力与忏悔
菩提道次第修学 业的认识
菩提道次第修学 业的造作与积聚
菩提道次第修学 皈依三宝的意义
菩提道次第修学 如何念死无常
菩提道次第修学 人生佛教和下士道的修行
菩提道次第修学 辩证看“无暇”
菩提道次第修学 暇满、义大、难得
菩提道次第修学 下士道的修学
菩提道次第修学 如何成为具格弟子
菩提道次第修学 关於依止法
菩提道次第修学 道次第的思想渊源
菩提道次第修学记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藏传菩萨戒本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六加行略记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资粮田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大乘菩提道次第教授略修法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四摄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缘起性空之理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智慧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静虑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精进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忍辱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持戒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布施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受戒仪轨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不退菩提心之因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依因果七教诫与自他相换二法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自他相换发心法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因果七教诫发心法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自他平等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大悲心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共中士道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十二因缘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死殁结生之理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四谛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集谛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修 修习苦谛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修 修习共下士道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修习深信业果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真实皈依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三恶道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念死无常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暇满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依师之理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菩提道次第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二十 摄道之总义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九
菩提道次第广论─道前基础之归敬颂(三)
菩提道次第广论─道前基础之归敬颂(二)
菩提道次第广论─道前基础之归敬颂(一)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9讲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8讲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7讲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八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七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六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五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四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三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二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一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九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八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七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六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五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四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三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二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一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缘起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目录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回向 下座後之修持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胜观(毗婆舍那)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止(舍摩他)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施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慈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受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大悲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自他相换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爱他的义利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我爱执之过患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自他平等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念恩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知母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平等舍心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生起出离心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业和业果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皈依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恶道苦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死无常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我们的宝贵人生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依止善知识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前行仪轨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前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如何禅修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禅修的目的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发起禅修的愿望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所缘境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初识禅修
菩提道灯论
菩提道次第实修
菩提道次第广论精髓 十三讲文字整理 一
菩提道次第广论精髓 十三讲文字整理 二
菩提道次第广论精髓 十三讲文字整理 三
菩提道次第广论精髓 十三讲文字整理 四

上一篇(菩提道次第略论(十八)) 回目錄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中区全国供佛斋僧大会
中时部落格 / 都是雨天惹的祸?!——《好一个吵架天》的情绪链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莲师文武百尊诛火供日期- 2008/10/10
藏传佛教--阿嘉仁波切

赞助网站
法鼓佛修研習院
佛教藝術
正心寺院--網絡同修交友正心佛堂網上禮佛
慈濟大學圖書館網路資源
台灣會議中心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