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傑彭措仁波切法訊更動 印度尼泊爾八大聖地朝聖之旅 尊貴的 貝諾法王示現般涅槃-佛子同心念佛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六祖坛经》─自性觉醒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编辑部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09/12/31 08:55:56
學習次第 : 无

喇嘛网 日期:2009/12/31 07:52:31   编辑部 报导 

《六祖坛经》的超人文精神─自性觉醒

旨在探讨《六祖坛经1》的超人文精神,所谓超人文精神就是佛教的出世解脱精神,这是一种超越世俗迷执而潇洒自在的精神。这种精神来自於人类生命主体的「自性觉醒」。自性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本来面目 」,是自己最原始、最本真的存在状态。自性迷失,即是众生;自性觉醒,即是佛。「佛」是一个自性觉醒的人。


六祖坛经2》是倾向於人文主义的,是反对神权崇拜的,因此六祖惠能所成就的佛是人本的佛,而非神格化的佛。自性觉醒,主体挺立,佛由我作,自我超越;而非去崇拜一个身外的神秘难测的佛。


超人文精神立足於人文主义,却是超越於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挣脱了上帝神权的笼罩,凸显个人主体性的自我,却又迷失在自我概念的烟雾及身体慾望的矛盾中打转。
自性觉醒的精神正可以「转识成智」,超越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所面临的困境。


自性觉醒的精神内涵是「无住、无念、无相 」,是对一切世间名言概念的超越;这超越不是否定,而是离执。这是一种般若智慧,可以带领我们从烦恼迷执的此岸,渡过苦海,到清净解脱的彼岸。

自性觉醒的精神是既人文又超人文的,是在人文世界中展现超人文的精神。以佛教言,这是既入世又出世的,是出世与入世的融通无碍。以超越解脱的精神,任运於现实人文世界之中;这是人类最理想的生命境界。





延伸研读

星云文集-经典-六祖坛经讲话

论唯识家之转识成智与密乘之即身成佛

转识成智 - 不若可部落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转识成智 

为何要转识成智 

转识成智 之义 是灭识而得智吗? 

慧律法师VCD影音讲座—如何转识成智  

净空法师报恩讲堂>六祖坛经 

无念,无相,无住    

空的哲理 - 在无念无相无住那些否定词的背後... ...。 - 方寸之间 - Yahoo!奇摩部落格

实际上,佛学中的空理,恰与一般误会者所想像的相反,你从没有、断灭、空无,消极的意念上理会空,那是过於直觉的一种错误的见解。而不是佛学论空的真正具体含义所在。

 

       空与有,可以说是事物的一体两面,正是相反相成的矛盾统一超越律。所以《中观论》上说:「已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的肯定句。如下:

 

   《中观论?观四谛品》颂云:

 

 已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若诸法不空,无作罪福者;

 不空何所做? 以其性定故。

 汝破一切法,诸因缘空义;

 则破於世俗,诸余所有法。

 若无有空者,未得不应得;

 亦无断烦恼,亦无苦尽事。

 

       此诸颂的大意是:若宇宙万有──诸法──本性非空,则各各应有决定性;诸法若有决定性,则各各应常住不变,不变之法,应非缘生,诸法既非缘生,则无罪无福,无因果业报,亦无生死流转,亦无出世还灭。现象界之ㄧ切法则,皆将被完全推翻,故一般常识的世俗──世间法,将不存在。世俗之事相旣被否认,则也无超常识的绝对真理的存在。然现实世界,绝非如此。

   

        如上所言,故「第一义空」不可破。空不可破,诸法无决定性、无不变性、无独立性、无自有性。无决定性故,於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离散而灭,流转无穷。於是花开花落,苦乐相乘,有世俗,也有真理。而此世界活生生,热辣辣,万花集锦,柳翠桃红,灿烂庄严,无法不备了。

 

        空不可破,宇宙万有之生起与存在,必具足此空性而後成其为万有;空性亦必备万有而後见其本真。绝非破坏万有归於空无──没有──而後始名为空。《大智度论》卷五十五说:「空卽是般若波罗蜜,不以空智慧破色令空,亦不以破色因缘故有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故。」不碍现象界之空理曰真空,不碍空理之现象界曰妙有;有而曰妙,空而曰真,则色空性相之界限泯而浩然大均,会归於一,是为无碍法界。於此亦不可着、不可取、不可住之境界,名曰无住涅盘或无上解脱。




参考书目
一、佛教经论(依年代顺序排列)
1.姚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大正藏》八,编号235,台北,中华佛教文化馆,民48年版。
2.法海集,《南宗顿教最上乘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六祖慧能大师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敦煌本),台北,慧炬出版社,民88年初版11刷
3.宗宝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流行本),台北,慧炬出版社,民88年初版11刷
4.龙树菩萨造,後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大正藏》廿五,编号1509。
5.龙树菩萨造,青目释,後秦、鸠摩罗什译,《中论》,《大正藏》三十,编号1564
6.马鸣菩萨造,梁、真谛译,《大乘起信论》,《大正藏》三二,编号1666。
7.隋、僧灿作,《信心铭》,《大正藏》四八,编号2010。
8.梁、慧皎撰,《高僧传》,《大正藏》五十,编号2059。
9.唐、玄奘大师译,《成唯识论》,韩廷杰释,台北,佛光出版社,1997年版。
10.唐、道宣,《续高僧传》,《大正藏》五十,编号2060。
11.唐、永嘉玄觉,《禅宗永嘉集》,《大正藏》四八,编号2013。
12.唐、永嘉玄觉,《永嘉证道歌》,《大正藏》四八,编号2014。
13.唐、宗密撰,《禅源诸诠集都序》,《大正藏》四八,编号2015。
14.宋、道原纂,《景德传灯录》,《大正藏》,编号2076。
15.宋、临济义玄,《临济录》,取自冯作民编译,《禅语录》,台北,星光出版社
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张曼涛编,大乘文化出版社,民65年10月初版),(依姓氏笔划排列)
1、巴壶天,〈禅的思想〉,《禅学论文集》,台北, 大乘文化出版社,民65年10月初版。
2、印顺法师,〈神会与坛经──评胡适禅宗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六祖坛经研究论集》。,台北, 大乘文化出版社,民65年10月初版。
3、胡适,〈坛经考之一 ──跋曹溪大师别传〉,《六祖坛经研究论集》,台北, 大乘文化出版社,民65年10月初版。
4、胡适,〈坛经考之二 ──记北宋本的六祖坛经〉,《六祖坛经研究论集》,台北, 大乘文化出版社,民65年10月初版。
5、胡适,〈荷泽大师神会传〉,《六祖坛经研究论集》。
6、胡适,〈中国禅学之发展〉,《禅宗思想与历史》。
7、陈寅恪,〈禅宗六祖传法偈之分析〉,《六祖坛经研究论集》。
8、铃木大拙,〈禅:答胡适博士〉,《禅学论文集》。
9、钱穆,〈神会与坛经〉,《六祖坛经研究论集》。
10、钱穆,〈六祖坛经大义〉,《六祖坛经研究论集》。
11、钱穆,〈读六祖坛经〉,《六祖坛经研究论集》。
三、近人研究专着(依姓氏笔划排列)
1、 丁福保,《六祖坛经笺注》,观世音佛经印送会。
2、 尤惠贞,《天台宗性具圆教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2。
3、 尤惠贞,《天台哲学与佛教实践》,台湾,南华大学出版,1999年8月。
4、 印顺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民79年。
5、 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台北,正闻出版社,民87年。
6、 印顺法师,《如来藏之研究》,台北,正闻出版社,民79年。
7、 印顺法师,《空之探究》,台北,正闻出版社,民81年6版。
8、 印顺法师,《成佛之道》,台北,正闻出版社,民82年修订版。
9、 印顺法师,《性空学探源》,台北,正闻出版社,民81年修订版。
10、 牟宗三,《生命的学问》,台北,三民书局,民86年八版。
11、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台北,学生书局,1997年七刷。
12、 牟宗三,《现象与物自身》,台北,学生书局,民85年五刷。
13、 牟宗三,《佛性与般若》,台北,学生书局,1997年修定版六刷。
14、 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台北,学生书局,民85年二刷。
15、 任卓宣着,《个人主义底分析》,台北,帕米尔书店,民47年初版。
16、 冉云华着,《从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84年初版。
17、 朱志学着,《坛经思想之圆教旨趣》,台北,淡江大学硕士论文,民86年。
18、 何国铨,《中国禅学思想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民76年版
19、 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台北,里仁书局,民87年初版三刷。
20、 李申,《六祖坛经》释译,台湾,佛光出版社,民86年初版。
21、 林镇国,《空性与现代性》,台北,立绪文化事业公司,民88年初版。
22、 吴汝钧,《佛学研究方法论》,台北,学生书局,民85年增定版。
23、 吴汝钧,《佛教的概念与方法》,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81年初版二刷。
24、 吴汝钧,《中国佛学的现代诠释》,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7年初版二刷。
25、 吴汝钧,《京都学派哲学:九松真一》,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4年初版。
26、 吴汝钧,《游戏三昧:禅的实践与终极关怀》,台北,学生书局,民82年初版。
27、 吴汝钧,《绝对无的哲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年初版。
28、 吴汝钧,《印度佛学的现代诠释》,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4年初版二刷。
29、 屈大成,《中国佛教思想中之顿渐观念》,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9年初版。
30、 东方佛教学院编注,《六祖坛经注释》,佛光出版社,民59年初版。
31、 南方朔,《自由主义的反思批判》,台北,风云时代出版社,1994年版。
32、 洪修平,《中国禅学思想史》,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7年初版二刷。
33、 黄学明校注,智者大师作,《释禅波罗蜜》,台北,十方出版社,1997年初版。
34、 黄连忠着,《宗密的禅学思想》,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民84年版。
35、 陈荣波着,《禅海之筏》,台湾,志文出版社,1993年再版。
36、 陈照雄着,《当代美国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75年初版。
37、 郭为藩着,《人文主义的教育信念》,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民81年3版。
38、 郭朋,《坛经校释》,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4年初版。
39、 裘学贤着,《人文主义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高雄,复文图书初版社,1998初版。
40、 傅伟勳着,《从创造的诠释学到大乘佛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79年初版。
41、 傅伟勳着,《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80年再版。
42、 傅伟勳着,《道元》,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85年初版。
43、 傅伟勳着,《佛教思想的现代探索》,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84年初版。
44、 傅伟勳着,《学问的生命与生命的学问》,台北,正中书局,民82年初版。
45、 傅伟勳着,《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台北,正中书局,民82年初版。
46、 傅伟勳着,《西洋哲学史》,台北,三民书局,民85年14版。
47、 傅伟勳着,《生命的学问》,台北,生智出版社,民87年初版。
48、 杨惠南着,《惠能》,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82年初版。
49、 杨惠南着,《佛教思想新论》,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79年3版。
50、 杨惠南着,《禅史与禅思》,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84年初版。
51、 杨惠南着,《佛教思想发展史论》,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86年2版。
52、 杨惠南着,《禅思与禅诗》,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88年初版。
53、 杨惠南着,《龙树与中观哲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81年2版。
54、 万金川着,《中观思想讲录》,台湾,香光书乡出版社,民87年初版。
55、 万金川着,《词义之争与义理之辨》,台湾,正观出版社,民87年初版。
56、 霍韬晦着,《绝对与圆融》,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83年3版。
57、 褚柏思着,《中国禅宗史话》,台湾,佛光出版社,民79年四版。
58、 释恒清着,《佛性思想》,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86年初版。
59、 顾伟康着,《禅宗六变》,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83年初版。
60、 顾伟康着,《禅净合一流略》,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86年初版。
三、国外学术译着(依出版年代先後顺序排列)
1、 美国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着,唐钺译,《宗教经验之种种》,台北,万年青书店, 民50年初版。
2、 幼狮编译部,《理性的觉醒》,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民68年3版。
3、 西田几多郎着,郑发育、余德慧译,《善的纯粹经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73年初版。
4、 镰田茂雄着,关世谦译,《中国佛教通史》,佛光出版社,民74年初版。
5、 镰田茂雄着,关世谦译,《中国禅》,佛光出版社,民75年初版。
6、 日本 山崎正和着,黄恒正译,《柔性个人主义的诞生》,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8初版。
7、 铃木大拙着,徐进夫译,《耶教与佛教的神秘教》,台湾,志文出版社,1989年再版。
8、 镰田茂雄着,关世谦译,《中国佛教史》,新文丰出版社,民80年初版。
9、 斯金纳(Burrhus F. Skinne)r着,王映桥译,《超越自由与尊严》,台北, 远流出版公司,1990年初版。
10、 铃木大拙着,陶刚译,《禅与日本文化》,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2年版。
11、 英国 杰弗里?帕林德尔着,舒晓烨译,《世界宗教中的神秘主义》,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1版。
12、 阿部正雄着,王雷泉、张汝伦译,《禅与西方思想》,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2年版。
13、 阿部肇一着,关世谦译,《中国禅宗史》,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80年再版。
14、 Hayek(海耶克),夏道平译,《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3年初版。
15、 兰丝罗斯编(Nancy Wilson Ross),徐进夫译,《禅的世界》,台湾,志文出版社,1994年再版。
16、 水野弘元着,刘欣如译,《佛典成立史》,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85年初版。
17、 英国 霍布豪斯着,朱曾汶译,《自由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年初版。
18、 英国 安东尼着, 陈茅 等译,《重申自由主义》,北京,中国社科学出版社,1997初版。
19、 柳田圣山着,毛丹青译,《禅与中国》,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7年初版二刷。
20、 意大利Garin(加林),李玉成译,《意大利人文主义》,北京,三联书店,1998.2。
21、 铃木大拙、佛洛姆(Fromm)着,孟祥森译,《禅与心理分析》,台湾,志文出版社,1998年再版。
22、 美国 史泰司(Stace)着,杨儒宾译,《冥契主义与哲学》,台北,正中书局,1998初版二刷。
23、 英国 布洛克(Alan Bullock)着,董乐山译,《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北京,三联书店, 1998初版2刷。
24、 中村元着,林太、马小鹤译,《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台北,淑馨出版社,1998年初版四刷。
25、 铃木大拙着,徐进夫译,《铃木大拙禅论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98年再版。
26、 铃木大拙着,徐进夫译,《开悟第一》,台湾,志文出版社,1999年再版。
27、 木村泰贤着,欧阳瀚存译,《原始佛教思想论》,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一版八刷。
28、 铃木大拙着,刘大悲译,《禅与生活》,台湾,志文出版社,2000年再版。
29、 铃木大拙着,孟祥森译,《禅学随笔》,台湾,志文出版社,2000年再版。
四、单篇论文(依姓氏笔划顺序排列)
1、 石朝颖,〈六祖惠能禅学的现代诠释〉,台湾,海峡两岸当代禅学学术研讨会,民88年5月。
2、 林永强,〈阿部正雄论自我:禅之自性的再思〉,台湾,海峡两岸当代禅学学术研讨会,民88年5月。
3、 洪修平,〈六祖惠能「识心见性、顿悟成佛」思想研究〉,台湾,海峡两岸当代禅学学术研讨会,民88年5月。
4、 孙亦平,〈从「借教悟宗」到「教外别传」再到「禅教合一」──兼论禅与教及其相互关系〉,台湾,海峡两岸当代禅学学术研讨会,民88年5月。
5、 周庆华,〈当代禅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台湾,海峡两岸当代禅学学术研讨会,民88年5月。
6、 周庆华,〈宗教神秘话语的指涉问题──以佛教、道教为例〉,南华大学,第三届当代宗教学学术研讨会,民88年11月。
7、 陈幼慧,〈存有的律动与禅宗的不二法门〉,南华大学,第三届当代宗教学学术研讨会,民88年11月。
8、 郭齐勇,〈马祖禅的哲学意蕴〉,台湾,海峡两岸当代禅学学术研讨会,民88年5月。
9、 冯达文,〈从「理性」到「觉性」──论惠能禅学在中国佛学发展史上之价值〉,台湾,海峡两岸当代禅学学术研讨会,民88年5月。
10、 蔡昌雄,〈西田的场所哲学与禅空间觉识〉,台湾,海峡两岸当代禅学学术研讨会,民88年5月。
11、 蔡瑞霖,〈禅的思维及其语言转向〉,台湾,海峡两岸当代禅学学术研讨会,民88年5月。





相關文章:
《六祖坛经》的禅学思想研究
《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

上一篇(《阿含经》禅定─佛陀成道) 回目錄 下一篇(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见悲青增?格西说法-- Yahoo!奇摩
止观禅修
咏给明就多杰仁波切- Yahoo!奇摩部落格
自我教言讲记 益西彭措堪布 讲解
2007年贝诺法王金刚盔甲法会开示

赞助网站
南華大學宗教所-- 學術網站/獎學金資源
國內外學術網站/獎學金資源
自由電子新聞網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學術資源網站
學術資源網站。
藏傳佛教寧瑪白玉派札瑪寺全球資訊網
靈鷲山全球資訊網
全球宗教資訊網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