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如來彩沙壇城超渡大法會 果碩仁波切盂蘭盆超薦度亡息災增福火供法會 直貢噶舉竹節佛學會全球資訊網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四谛顿、渐现观之初探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1/07 10:23:12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10/01/07 10:19:04   编辑部 报导 

四谛顿、渐现观之初探

四圣谛(catvari aryasatyani, cattari-ariya-saccani)或四谛─苦、集、灭、道,是整体佛教的纲要。佛陀说法的目的,无非令众生如实了知「苦之实相」、「集苦之因」、「苦之可灭」及「灭苦之道」。佛法中的四谛与缘起,二者并非是不相关的,如十二缘起可作四谛观(如老死,老死集,老死灭,灭老死之道……为四十四智)[1]所以缘起正见,也即是知四谛慧。不过,说明上有竖横之不同诠释吧了。四谛约有情生死流转及涅盘还灭的现象,说明众生由世间走上出世间的过程。而缘起则侧重於普遍理则之阐明,彼此无多大的差别。佛陀成道後初转法轮,即开示此四谛法门。[2]且所谓「见法即见佛」,此法即缘起四谛之法。[3]见此真相才有生死可了,涅盘可得,佛道可成。

四谛法为有情从凡入圣之关键所在,世、出世间八正道之别,也以四谛法为决定内容。[4]因此,对於四谛之观察,则显得格外重要了。

然就众生千差万别的根性及所修习的法门之不同,而呈现出顿、渐见四谛之诤议。这种诤论,於部派时期,已形成二派对立的学说。其中原因之一乃是二派之性格有很大的不同。说一切有部系对一切法的自相、共相等,不厌其详的分别抉择。但是大众部系则重於贯通与圆融,故彼此所呈现对法的判说,就有若干之距离了。後来的论典,如《俱舍论》、《顺正理论》、《成实论》等,都有记载当时教界的主要诤论。如诃黎跋摩(Harivarman)的《成实论》,即将之归纳为「十论」。四谛顿、渐现观之初探  释开仁  四谛顿渐现观之初探











上一篇(从《杂阿含》看「善终辅导) 回目錄 下一篇(辨法相与唯识)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劝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化解冤亲债主的方法
俱舍论《阿毘达磨俱舍论》
敦珠新岩传之殊胜传承
菩提道次第广论--道前基础--雪歌仁波切 讲授 张福成老师 译

赞助网站
美國菩提學會
台北縣藏密薩迦喜金剛協會-
喇嘛-互動百科
西藏敏竹梅芭藏香
大同大學教育網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