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師伏藏法寶藏大護法傳法灌頂法會 為尊敬的梭巴仁波切祈福迴向 廣論上士道及論奢摩他課程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三恶道苦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格鲁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12/08 00:23:55
學習次第 : 进阶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三恶道苦

由畏恶道炽苦火,

由衷皈依於三宝,

断恶遍修诸善聚,

精勤努力祈加持。

四、修习三恶道苦

前行:

观想在自前虚空,真实明现着极为庄严、宽广之莲座,其上端坐着体性是具恩上师,外相现为释迦世尊,世尊相好庄严,身色金澄,身着比丘三衣,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结等持印,左手持钵,钵中甘露满盈,在无漏的智慧光蕴中结跏趺坐,普放佛光遍照有情,忆念着世尊真实圆满具足佛身、佛语、佛意及利他事业功德。

观想世尊正以慈眼垂顾着我与众生,并以圆满的身口意功德,在十方刹土度化无量众生;世尊的周遭则环绕着无量无数的菩萨海众,及一切清净传承的具相祖师,为大乘僧宝;在诸佛菩萨及祖师心中,皆具足灭道二谛之大乘法宝。前方真实明现着大乘三皈依境,内心由衷忆念着佛是皈依导师,法是正皈依处,僧是皈依助伴而生起皈依心。

接着请观想在自己的後方,则有今生、累世的具恩父母、冤亲债主、六亲眷属以及无量无数的轮回有情,有情心中具有无量的苦集二谛,忆念其情况心生不忍,内心由衷生起欲求救拔的慈悲心。现在以上信三宝、下悲有情的意乐,在尊贵的三宝前,至诚发愿;得暇身必须利他,为能圆满利他必须成佛,因此刻意造作修学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为动机,带领众生一起来净除罪障、集聚资粮,学习与修习三恶道苦,祈能如理思维,真实修行,得到相应,并成就三士道的功德。

首先带领众生,至诚向前方三宝皈依发心: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到菩提我皈依,

以我修行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

自系不净牢狱中,应知有情亦如是,

缘诸众生起悲悯,勤修无上菩提道。

胜菩提心珍贵宝,未发起者令发起,

已发起者不衰退,祈愿辗转得增上。

正行:

学佛的外缘是具足慈悲上师的清净教化,内缘是自身具足堪能修学的暇满人身,并且依於暇身劝取心要,投入修行。

整个佛说教法的心要(即三士道教授),即是在於能令修学者心中生起功德,也就是含摄在能断除三恶道苦的下士道次修心、能断除轮回苦的中士道次修心、以及能断除一切众生的轮回苦与涅盘执着的上士道次修心。

下士道修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下一世感得人天增上生的善趣果位,所以必须忆念自己的生死无常,怖畏自己的三恶道苦;由心生怖畏而寻求三宝救护,至诚皈依三宝;皈依後,奉行皈依学处——即奉行业果——断十恶业、修十善业,并以四力忏悔净除业障,如此,来世即能感得人生增上生的善趣果位(断除蒙受三恶道苦的因缘)。

此中,一旦堕在三恶道受苦,毫无疑问,便难以接续前世或今生修行的续流,甚至不闻三宝名。因此,应善为修学下士道次第教授,特别是思维我的三恶道苦。

思维我已具暇身,即将面临生死无常,但这也不只是怕死而已——反正都不免一死——是怕不知怎麽死以及死後去哪里。其实死後非如灯灭一了百了,生已归於死,死已而後生,一切由自己的业决定投生。不解脱即轮回,解脱并不是那麽容易成办证得的,因此继续轮回;轮回只有两个地方——不是善趣就是恶趣。那麽,死了之後该往何处去呢?这的确是一个所有众生都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想想,无始以来我的恶业习气极为浓厚,到目前为止,所造作的善业少恶业多,又未能忏悔清净,来世大概是极有可能投生三恶道了。

由於极有可能堕入三恶道受苦,故须善加思维我的三恶道苦。以及无量如母有情现也正蒙受着三恶道苦。依此,在尚未面临无常死殁之际,实应善於累积资粮,修学佛法的心要,遮止堕三恶道之因,积造感得三善道之果,这才是智者的做法,因此关於三恶道苦的修习之理,今当略说。

一、 思维修习三恶道苦的功德,有四:

舍下现世贪着——因怖畏来世堕三恶道,受无量剧苦,因此勤加思维,不再只是以今生不到百年的苦乐、利益而忙碌,自然舍下现世的贪着。

希求後世利益——由於舍下现世的贪着,所见的不是今生的义利,而是来世的价值,故以希求来世增上的利益为重(一心希求投生善趣)。

导生真实皈依三宝——因为由衷怖畏三恶道苦,并希求来世的增上利益,故一心寻求三宝救护,便能对三宝具足信心而生起真实皈依(入佛教之门)。

成就三士道功德——修习我的三恶道苦,是成就一切人天果报增上生、个人解脱乃至成佛的决定胜的基石(因怖畏三涂苦、一心皈依三宝,而能真正修学正法)。

二、 思维不修习三恶道苦的过患:

反之,若不修习三恶道苦,即:贪着现世。不希求後世利益。不能真实皈依三宝。终究无以圆成佛道。由思维功过对比产生决定修学、串习我的三恶道苦。

那麽,应该如何修习我的三恶道苦呢?三恶道於何处?蒙受何种痛苦?感三恶道的业因为何?这些问题都是生前必须深刻思维的。

三恶道是存在的——原来是由众生烦恼、恶心满盈,所造的共、别恶业而感得的投生之处(如是因如是果的正依报)。

 

三、 思维正行修习三恶道苦之理:

(一) 思维地狱苦,依於圣言量,可知地狱是在金刚座(佛成正等正觉处)往下三万两千由旬处,分别有四类:

大有情地狱(即热地狱),分有八种:

等活地狱——以业力故,等活地狱众生彼此互相仇视,以各种武器起嗔互相残杀,被击倒昏厥了或趋死亡时,空中发声说:[ 汝等有情还得复活!] 再次於焉复活,即为平等而活,故为等活。复活之後,又继续不断地生嗔怒心,以刀剑彼此互相残杀,一日之中(彼一日并非人道一日)百死千生受苦不已,业不尽不止。这是嗔心猛利,杀害有情之因的果报。

黑绳地狱——以业力故,阎罗使者显现牛鬼蛇神的相貌,在有情身上画弹线,後以黑绳捆绑,再以刀器、锯子依绳线来回割锯,时长而猛剧,痛苦不已;这是嗔恚三宝、父母、逼迫众生造作恶法之因的果报。

 众合地狱——以业力故,狱卒驱逐有情入於两座铁山中,铁山形如羊马虎狮之首,两山毫无间隙地紧密迫合,其身如被榨甘蔗一样,受挤榨而血流如注;或驱入大铁床中压迫全身,再投入大铁地基中割剖捣裂,流血痛苦不已;这是造作杀盗淫业之因的果报。

 号叫地狱——以业力故,有情欲想避苦寻求房舍,结果就到了一层极大的铁屋内,一入铁屋旋即猛火炽燃,燃烧焰起,在密闭的炽热铁屋中,炙烧受苦,哀号不已;这是将畜生,如鸡鸭等置於热腾腾的铁笼或铁锅里烧烫脱毛,不顾其命(丧失慈心)恣意杀害之因的果报。

 大号叫地狱——以业力故,有情受苦情况如同号叫地狱一般,不同的是,在两层铁屋内炙烧受苦,苦倍於前。

 烧热地狱——以业力故,有情被狱卒放置于大平铁锅中,反覆煎烧煮炸(如煎鱼一般);又以铁叉从有情的身上,贯穿全身上下,贯刺耳鼻口手(如串烧一样),後置於极热大铁壁,千呼万唤受苦不已;这是恣意杀害父母、三宝、圣者、恩重者之因的果报。

 极烧热地狱——以业力故,受苦情况等同烧热地狱,只是铁叉同时贯刺多处,受苦更甚。

 无间地狱——以业力故,有情在无间地狱中,蒙受四方猛火炽然腾焰而来,一片火海中烧坏皮肉的筋骨(如熔烧蜡烛的油脂一样),受苦无间,且由号哭声才知有情在里面被烧受苦,否则无以得知,八热地狱中最苦的可以说莫此为甚了;其造作因即是颠倒谤法(如说相似法、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等)、邪见炽盛(不认许前生後世,世智辩聪),增益颠倒弘法,以及嗔恚上师、诸佛菩萨……等。

无间地狱具足五种无间:a、时间无间。b、形色无间。c、受苦无间。d、寿量无间、e、投生无间。一旦堕落在此,求出无期。

近边地狱——八热地狱之外,各有四墙、四门,而近墙边皆各有四种地狱,称为近边地狱。

糖煨地狱——有情受八热地狱苦之後,一心想离苦得乐,

逃避游走到此,於是来到糖煨地狱,没想到里面是火热的坑泥,手脚一蹈即被烧煮糜烂,痛苦不已。

粪屍泥地狱——从糖煨地狱爬了上来,转至粪屍泥,如入

秽气充满的粪坑,臭秽无比,其内充满无数的尖嘴小虫,皮肉筋骨被小虫啄食不已,苦不堪言。

利刃道地狱——想逃避被尖嘴小虫啄食之苦,而到树下歇坐时,一刹那间,以业力故,树叶变成利剑从上而降砍断肢节,且有鹰鹫之类劫夺眼目等。又以业力故,当朝上走去或往下返回时,皆现起颠倒之现,被利刃刺穿身躯,受苦不已。

无极大河地狱——当堕入无极大河中,即受烊铜灌口煎煮不已,河岸狱卒严密地守护着,也没有上岸的机会,触目所见,只在沸腾的河中受苦不已;这都是肇因于往昔以诸邪命(如诈现威仪)维生、恣意纵火烧山的果报。

寒冰地狱——在八热地狱的一万由旬之外,共有八种:

疱地狱——安住在冰天雪地中,因天寒地冻,冰冷而生冻疮。

由疱地狱往下,各有两千由旬间隔,依次有七种寒冰地狱,即:

 疱裂地狱——因天寒地冻,冻到生疮溃烂而疱裂。

歇哳占——因身体过於寒冷而颤抖,故发起极冷颤抖的声音。

郝郝凡——是受寒冻苦而难耐的声音。

虎虎凡——是冷到极限而颤动不已,所发出的声音。

青莲——是冷到身体的颜色寒裂成青色。

红莲——因身体已经冻伤撕裂,颜色成红色。

大红莲——因身体已经冻伤撕裂成十片或百片,裂痕如莲花。

有情长时蒙受着如上所述的剧苦,又无依无怙。这是造作如贱卖佛像、佛经、横夺僧衣、践踏佛书、不信因果、断见等因的果报。

孤独地狱——在山边、海边或世间(如树木)、地狱道皆有,由恶心恶业所感,长期蒙受苦报。有一公案:以前曾有一人远赴海岛取宝,迷失在岛中,登岸看到一间大豪宅,内有僧众,僧众引他入宅用餐,并请他快速用毕,餐後请尽速离开为宜,问其原因,僧说午後将有变化。他半信半疑,於是快速用餐,餐後就在外面高处躲了起来,一窥究竟,结果早上所见豪宅里面的餐具,黄昏後皆变武器,僧众手拿武器互相砍杀,此一相状即是孤独地狱的果报。

上述四大类、十八种的地狱道的苦报,不应以观看节目的心情看待,那是因为无始以来,我们心续中不知累积了多少将感得地狱道的业因,此诸业因尚未净除,甚而不断累积,任谁也没把握不去受苦。

(二) 、思维饿鬼道苦,概分为三类:

外障苦——以业力故,极为饥渴;由於往昔悭贪不舍,故长期觅不着食物,即使见了清凉的河水也看成浓血;或者眼看有河水,跑去时河水竟变浓血,不能饮用,备极劳苦;甚至岸边有狱卒守护,阻挡不令趋近饮用,渴不堪言,即称为外障苦饿鬼。

内障苦——以业力故,肚大如山,咽孔如针,觅食艰辛;

即使得到少许食物也难以吞咽,终不饱腹,或一吞即着火,长劫蒙受着饥渴煎熬之苦报。

内外障苦——以业力故,有些饿鬼众生只能饮用不净的食物(如生的、腐烂的、臭秽之食)。或者一吃即猛火炽燃,无法自主;甚至有时还得割自肉为食以求温饱,不能感得妙净饮食。

饿鬼道众生,主要的痛苦是长劫蒙受饥渴之苦,或者受用下劣、不净的食物、其苦不可言喻(业不尽不死);这些都是习於悭贪,不喜布施、甚至障人布施之因所感得的果报。

(三) 、思维畜生道苦——分有两类:投生大海中及人天散居的畜生。一般说来,畜生道众生具有五苦:

吞噬苦——同类彼此互相侵害,互为吞噬,如食物链,大吃小,小吃极小。

冷热苦——天寒风雨无处遮,炙日炎热无处避(现今的宠物除外),受苦无间。

饥渴苦——恒受饥寒交迫之苦,如流浪狗有一餐没一餐,觅不着食。

使役杀害苦——人类以极不人道的残忍方式恣意残杀,不知何时将被掠夺、杀害当佳肴、当皮革贩卖、或为外道祭品、甚至当药补……等,生命朝不夕保;不但活动范围日减,无栖身安命之处,更没有基本的生存权利,权益受损也无能伸冤、无力对搞,永为弱势。

愚痴苦——除了少分往昔业力成熟、根具足之外(如龙)虽有听受三宝名或闻法因缘;也因为愚痴,智慧不足不知取舍,而不知长远利益,唯於生死惑业流转。这些都是往昔造作残害动物、谩駡僧众或轻法慢教、轻人贱法之因所感得的果报(如十八头鱼的公案)。

深切痛念自己从久远劫来,必已曾积造了如上的恶因,深感怖畏;而我将要去的地方――三恶道,确有如此种种痛苦的相状与过患。应想:佛经所说绝非哧唬或增益,而是实况,只是不现见而已――千万不可只是因为看不到而认为是虚构;其实,现见的不一定有,不现见的不一定不存在,这或许就是让我们更应相信三恶道真实不虚的原因吧!所以,在心生怖畏之余,就更应该真实信解,不能只是冷眼旁观;想想:从今生的人道到来世的三恶道,不是相隔几千公里,不是久远以後的事,不是不干你的事,不须买票坐车也极易到达,只不过是隔着尚未断气,只要断气的几分钟内就极有可能堕三恶道受苦了。反观自照,现在所想的只有烦恼。所做的只有恶业,无始以来的恶业习气又未忏净、对治,一旦堕入三恶道就更无智慧如理取舍,就更难有翻身增上之期了。应如第四世班禅大师的教诫:

[ 由畏恶道炽苦火,由衷皈依於三宝,断恶遍修诸善聚,精勤努力祈加持。]

如是,思维我的三恶道苦长时猛剧极难忍,而生起极大怖畏,一心寻求救护;故应真心忏悔往昔已造的恶业,从此以後广造善业累积福德,遮止嗔心,并清净广大回向,心中生起这样的决定(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

四、修习三恶道苦的生起之量:

由於如是地深刻思维、修习、自然舍下现世,以来世为重;自然畏死、怕苦而一心皈依三宝,修学正法。

後行:

观想前方明现着大乘三宝皈依境,後方是一切具恩如母有情,以此修习三恶道苦的功德,回向自他众生成佛,尤其自他心续得生修习三恶道苦的证量,成就三士道功德。并将此学习道次第教法的殊胜功德,以清净动机广大回向:

回向具恩上师、南传、藏传、汉传的师长都身心安康、常转*轮。

回向南传、藏传、汉传的圣教,久住世间。

回向不同道场、团体、寺院法务兴隆,以法摄众。

回向三宝慈光遍入众生心海中。

回向在不同道场修学不同法门的佛弟子,皆能依止调心。

至诚回向遍虚空、尽法界一切有情离苦得乐。

回向我等能早日发起爱他胜自的菩提心。

回向我等生生世世依止大乘善知识,圆满大乘佛道,成佛利他没有障碍。

一切诸佛菩萨的回向,即是我的回向。

至诚感恩上师、三宝、众生的恩泽。

观想这一切都是唯名假立,无微尘许的自性。

惟愿父母众生具安乐 惟愿一切恶趣恒为空

任彼菩萨于何地安住 惟愿彼等诸愿皆成就










相關文章:
菩提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甘露藏
菩提道次第明晰引导 趣一切智坦途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一讲 造者殊胜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二讲 教授殊胜及听闻轨理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三讲 亲近善知识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四讲 修习轨理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五讲 六加行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六讲 依师之理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七讲 暇满人身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八讲 念死无常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九讲 三途苦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十讲 皈依三宝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十一讲 业果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十二讲 忏悔与对治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三讲 思惟苦谛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四讲 思惟集谛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五讲 十二因缘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六讲 入大乘门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七讲 修菩提心次第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八讲 因果七教诫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九讲 自他相换修习次第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讲 上士道次修心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一讲 发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二讲 菩萨学处与布施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三讲 忍辱度、精进度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四讲 奢摩他(止)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五讲 胜观
菩提道次第略论 一
菩提道次第略论 二
菩提道次第略论 三
菩提道次第略论 四
菩提道次第略论 五
菩提道次第略论 六
菩提道次第略论下载
菩提道次第略论(1)
菩提道次第略论(3)
菩提道次第略论(4)
菩提道次第略论(5)
菩提道次第略论(6)
菩提道次第略论(7)
菩提道次第略论(8)
菩提道次第略论(9)
菩提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MP3
菩提道次第略论(1-2)
菩提道次第略论(3)
菩提道次第略论(4)
菩提道次第略论(5)
菩提道次第略论(6)
菩提道次第略论(7)
菩提道次第略论(8)
菩提道次第略论(9)
菩提道次第略论(10)
菩提道次第略论(11)
菩提道次第略论(12)
菩提道次第略论(13)
菩提道次第略论(14)
菩提道次第略论(15)
菩提道次第略论(16)
菩提道次第略论(17)
菩提道次第略论(18)
菩提道次第略论(19)
菩提道次第略论(20)
菩提道次第略论(21)
菩提道次第略论(22)
菩提道次第略论(23)
菩提道次第略论(24)
菩提道次第略论(26)
菩提道次第略论(27)
菩提道次第略论(28)
菩提道次第略论(29)
菩提道次第略论(30)
菩提道次第略论(31)
菩提道次第略论(32)
菩提道次第略论(33)
菩提道次第略论(34)
菩提道次第略论(35)
菩提道次第略论(36)
菩提道次第略论(37)
菩提道次第略论(38)
菩提道次第略论(39)
菩提道次第略论 随闻记
菩提道次第略论(七)
菩提道次第略论(八)
菩提道次第略论(九)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一)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二)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三)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四)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五)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六)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七)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八)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九)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一)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二)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三)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四)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五)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六)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七)
菩提道次第广论(1)
菩提道次第广论(2)
菩提道次第广论(3)
菩提道次第广论(4)
菩提道次第广论(5)
菩提道次第广论(6)
菩提道次第广论(7-1)
菩提道次第广论(7-2)
菩提道次第广论(8-1)
菩提道次第广论(8-2)
菩提道次第广论(9-1)
菩提道次第广论(9-2)
菩提道次第广论(10-1)
菩提道次第广论(10-2)
菩提道次第广论(11-1)
菩提道次第广论(11-2)
菩提道次第广论(12-1)
菩提道次第广论(12-2)
菩提道次第广论(13-1)
菩提道次第广论(13-2)
菩提道次第广论(14)
菩提道次第广论(15)
菩提道次第广论(16-1)
菩提道次第广论(16-2)
菩提道次第广论(17-1)
菩提道次第广论(17-2)
菩提道次第广论(18-1) 《归依三宝》
菩提道次第广论(18-2)
菩提道次第广论(19-1) 修行应学
菩提道次第广论(19-2)
菩提道次第广论(20-1) 下士道 《深信业果》
菩提道次第广论(20-2)
菩提道次第广论(21-1)
菩提道次第广论(21-2)十业道轻重
菩提道次第广论(22)
菩提道次第广论(23-1)下士道 8-8
菩提道次第广论(23-2) 卷五终
菩提道次第广论(24-1)卷六 中士道 5-1
菩提道次第广论(24-2) 正修苦谛
菩提道次第广论(25-1)思惟六苦
菩提道次第广论(25-2) 思惟别苦
菩提道次第广论(26-1)烦恼之因 思业 思已业
菩提道次第广论(26-2)死殁及结生之理 卷六终
菩提道次第广论(27)卷七 十二缘起
菩提道次第广论(28)卷七终
菩提道次第广论(29)上士道 6-1 上士道次修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30-1)
菩提道次第广论(30-2) 卷八终 修增上意乐
菩提道次第广论(31-1)卷九 依寂天教典而修
菩提道次第广论(31-2)正明修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32-1)上士道 6-4
菩提道次第广论(32-2) 修学余生不离发心之因
菩提道次第广论(33)既发心已於诸胜行修学道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34) 学习学处次第
菩提道次第广论(35-1) 学习六度熟自佛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35-2)施何等物
菩提道次第广论(36-1)六度四摄
菩提道次第广论(36-2) 忍差别
菩提道次第广论(37-1) 引发安受苦忍
菩提道次第广论(37-2)
菩提道次第广论(38)
菩提道次第广论(39)
菩提道次第广论(40-1) 奢摩他
菩提道次第广论(40-2) 理须双修
菩提道次第广论(41-1)学奢摩他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41-2)显示何等补特伽罗应缘何境
菩提道次第广论(42-1) 心於彼所缘如何安住
菩提道次第广论(42-2) 示修时量 沈掉时应如修
菩提道次第广论(43-1)奢摩他 离沈掉时应如何修
菩提道次第广论(43-2) 修成办奢摩他量
菩提道次第广论(44) 奢摩他静虑自性如何学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45-1)毗钵舍那之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45-2) 如何解释龙猛意趣
菩提道次第广论(46-1)毗钵舍那 正决择真实义
菩提道次第广论(46-2)生死盘涅 无有自性空性
菩提道次第广论(47-1) 诸中观师如何答覆呢?
菩提道次第广论(47-2)色法生灭不应被理智所破除
菩提道次第广论(48-1)唯识 自续 应成不同点
菩提道次第广论(48-2)分别炽然论世俗谛胜义谛
菩提道次第广论(49-1)名言相 言识 共许
菩提道次第广论(49-2) 分别心 义共相 俱生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50-1) 破除自性 无二寂静门
菩提道次第广论(50-2)破自性具三差别
菩提道次第广论(51-1) 明自宗所破
菩提道次第广论(51-2)补特伽罗 胜义无之义?
菩提道次第广论(52-1)破所破时应成自续谁而破
菩提道次第广论(52-2)生无生法 何得证无生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53-1)正破自续 不同破之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53-2)自相无正量证明
菩提道次第广论(54-1) 毗钵舍那 自不同破之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54-2)能破於相续中生见之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55-1) 合无自性义 破我蕴性
菩提道次第广论(55-2)破我蕴性异品 有什麽过失
菩提道次第广论(56-1)毗钵舍那 12
菩提道次第广论(56-2)
菩提道次第广论(57-1) 毗钵舍那所有差别
菩提道次第广论(57-2)
菩提道次第广论(58-1)毗钵舍那 双修止观之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58-2)修习故毗钵舍那成就之量
菩提道次第功德之本颂(1) 《积聚加持颂》
菩提道次第功德之本颂(2)
菩提道次第功德之本颂(3)
菩提道次第广论精髓---十三讲﹝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
菩提道次第修学 分别与执着
菩提道次第修学 分别与无分别
菩提道次第修学 止观的实质
菩提道次第修学 大乘的慈悲和声闻乘的四无量心
菩提道次第修学 菩萨道的修行
菩提道次第修学 自他相换
菩提道次第修学 受持菩提心的要领
菩提道次第修学 如何信受并发起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修学 道次第的核心内容
菩提道次第修学 解脱道和菩萨道
菩提道次第修学 我见为一切烦恼之本
菩提道次第修学 从认识苦到解脱苦
菩提道次第修学 以观苦巩固出离心
菩提道次第修学 承前启後的中士道
菩提道次第修学 烦恼、业、果报
菩提道次第修学 无生忏和心的本质
菩提道次第修学 业力与忏悔
菩提道次第修学 业的认识
菩提道次第修学 业的造作与积聚
菩提道次第修学 皈依三宝的意义
菩提道次第修学 如何念死无常
菩提道次第修学 人生佛教和下士道的修行
菩提道次第修学 辩证看“无暇”
菩提道次第修学 暇满、义大、难得
菩提道次第修学 下士道的修学
菩提道次第修学 如何成为具格弟子
菩提道次第修学 关於依止法
菩提道次第修学 道次第的思想渊源
菩提道次第修学记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藏传菩萨戒本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六加行略记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资粮田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大乘菩提道次第教授略修法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四摄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缘起性空之理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智慧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静虑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精进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忍辱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持戒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布施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受戒仪轨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不退菩提心之因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依因果七教诫与自他相换二法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自他相换发心法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因果七教诫发心法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自他平等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大悲心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共中士道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十二因缘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死殁结生之理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四谛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集谛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修 修习苦谛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修 修习共下士道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修习深信业果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真实皈依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念死无常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暇满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依师之理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菩提道次第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二十 摄道之总义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九
菩提道次第广论─道前基础之归敬颂(三)
菩提道次第广论─道前基础之归敬颂(二)
菩提道次第广论─道前基础之归敬颂(一)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9讲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8讲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7讲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八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七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六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五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四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三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二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一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九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八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七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六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五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四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三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二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一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缘起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目录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回向 下座後之修持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胜观(毗婆舍那)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止(舍摩他)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施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慈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受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大悲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自他相换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爱他的义利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我爱执之过患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自他平等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念恩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知母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平等舍心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生起出离心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业和业果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皈依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恶道苦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死无常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我们的宝贵人生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依止善知识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前行仪轨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前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如何禅修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禅修的目的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发起禅修的愿望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所缘境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初识禅修
菩提道灯论
菩提道次第实修
菩提道次第广论精髓 十三讲文字整理 一
菩提道次第广论精髓 十三讲文字整理 二
菩提道次第广论精髓 十三讲文字整理 三
菩提道次第广论精髓 十三讲文字整理 四

上一篇(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 回目錄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中区全国供佛斋僧大会
圣道三要
却殿仁波切关於西藏冲突的指示
藏密桑多巴利莲师佛学会--YAHOO奇摩布落格
黑忿怒空行母

赞助网站
不解巖寺
供養佛說解脫經
慧炬機構
本機構創辦人周宣德老居士為宣揚中國佛教文化。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醒吾學院台北教育網
FPMT護持大乘法派聯合會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