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解仁波切-觀世音菩薩供燈祈福法會 台灣佐欽大圓滿講堂 成立緣起: 白玉台北中心8月法訊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三种悲心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格鲁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12/17 09:40:23
學習次第 : 进阶

三种悲心
 
见悲青增

    三种悲心:一是缘生大悲,二是缘法大悲,三为无缘大悲。

    若要给这三者定义的话,一、缘生大悲是大悲心之一,但不是缘法大悲、无缘大悲,即排除缘法大悲、无缘大悲,其他的大悲心都是缘生大悲;二、缘法大悲是由懂无常的心直接摄受的大悲心;三、无缘大悲是由懂空性的智慧所直接摄受的大悲心。

    可以这麽说,前面先修无常,透过不断修习无常而引发的悲心即是缘法的悲心;一直修习众生没有自相,从而引发的悲心,即是无缘大悲心。此处所谓的引发是要有很紧密的情况。通常会有透过什麽因素而产生什麽果的关系,如此一来,很多事物都会牵扯进来,但是这边不是,说的是要有紧接着的情况,如一直修无常,思惟众生无常相,所以很苦,马上就生起悲心,类似於此才称为缘法。

总之,空性有粗品的空性与细品的空性,纯粹的大悲心并未用任何正见所引发,如此的大悲心即是缘有情之悲心;由思惟粗品的无我所引发的悲心称缘法大悲;由细品的空正见所引发的悲心称无缘大悲。  

    “缘法大悲指的是补特伽罗无我、无常等法,无缘大悲无缘指的是空性。有些人因为字面上有字,以为缘法大悲、无缘大悲的所缘是无常、空性,其实是不对的。

    缘生大悲、缘法大悲、无缘大悲三者的所缘都没有差别,都是一切有情,所入也没有差别,都是希望他们离苦。可以这样想,将三个悲心以照片拍下,如果不考虑背景,三个悲心都一样,但是把周遭的情况考虑进来,缘生的悲心的背景是空白的,缘法的悲心是放在法桌上的,无缘的悲心是放在空性的桌子上的,类似於此。三个悲心其实都一样,可是考虑到前面的情况,就分出三个。

    一些典籍会因为描述缘无常而生起悲心,就认为那个悲心是在缘无常,问题是,悲心不会缘无常,要像说明缘生大悲一样,加上很多想法,如先想到一切有情,从有顶至三恶趣、一直轮转等,最後所有众生太可怜了,生起悲心,悲心指的是最後众生太可怜了这一段,前面还有很多想法,但是那些不能算在悲心中。所以先修无常或空性,透过它引发悲心,缩写时可能会说缘无常而产生的悲心,但是它的所缘不是无常。 

    刚开始修悲心有这样的顺序:1、 缘生大悲;2、缘法大悲;3、无缘大悲。到了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菩萨想修无常或想修空就没有一定的先後次序,如有时想修无常,之後觉得众生很可怜,此就成为缘法的悲心。三者的界限是,缘生悲心是从悦意慈之後所生的大悲心,至十地为止。   

    佛没有缘有情的悲心,因为十地最後心一定是懂空性的。缘法大悲、无缘大悲的界限都是从未入道(生起时)至佛地,佛的悲心几乎可以说全都是无缘的悲心,比较不可以说都是缘法的悲心。可是成佛的第一刹那,此时佛具有的悲心就不是缘法的悲心,因为十地菩萨快成佛时是禅定在空性中,他的空正见是现前的,其他的智慧都是隐没的,包括懂无常的心也是隐没的,所以成佛的第一刹那之佛,他的心相续中的空正见及其他的智慧都是由十地菩萨的空正见所引发的,所以此时是无缘大悲,不是缘法大悲。

    对我们来说,缘生的悲心较容易理解,缘法及无缘的悲心就没什麽影响,原因在於我们对无常没有概念所导致。

    佛陀说:因为无常,所以苦。对此,我们会怀疑,无常哪里有苦?无常故苦,我们要如此思惟:我们自己是无常的,所谓无常法是由因主宰的法,任何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它的变化,如同化学实验一样,控制的因改变了,结果也就不一样,所以完全是由因在掌握,果自己无法改变什麽,所以我们也是由因的变化,而导致自己变化,此是第一步。

    其次,我们的因有千千万万,光是业就比山河大地的沙还多。如果敌人只有一个,我们看到时可以闪躲开来,但是有太多的因素在影响我们,被业、烦恼重重包围,身内、身外都是影响的因素,无处可逃,所以无常很可怕。若影响的因素都是好的,如同诸佛也是无常,但是他们都是善因、善缘,那也没什麽好畏惧的;但是主宰我们的因多是不好的因素,造成的果就非常糟糕。

    简单说来,无常就是一种因素的变化导致果的变化的情况,因素如果是很可怕的因素,果自然就很糟糕,更何况这样可怕的因素还遍满宇宙。总之,要这样去思惟缘法的悲心;若是思惟无缘的悲心,就将无常的部份换成空的部份。

    缘法的悲心已经不易思惟,无缘的悲心就更难以想像,对我们来说,对空感觉不到什麽、对无常也感觉不到什麽,反倒是思惟三恶趣苦更容易产生觉受。











上一篇(如法学佛) 回目錄 下一篇(利根与钝根)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法不孤起、依因待缘.佛教「生命伦理学」研究.中观思想讲录.析《中论》.入中论讲记 月称论师造论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四谛讲修佛学会-网志- yam天空部落 09/03/06
2006年全球供佛斋僧大会
殊胜观音?地藏菩萨 -- 慈悲?愿满
花朵观天下- 半尺长剑一页书- udn部落格

赞助网站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相關網站
台灣農特產品整合行銷推廣協會
台北教育網
香光資訊網/圖書館服務/佛教入門網站/西藏佛教
指引型資源。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學術資源網站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