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美多傑仁波切咕嚕咕咧佛母灌頂 2/6-大醫王藥師佛共修-高雄迦椿林 尊貴的 貝諾法王示現般涅槃-佛子同心念佛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五讲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1/01/15 08:31:55
學習次第 : 初阶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五讲

各位听众!十善业道经,今天讲到以十善融六度下的:

丙字下第二段,以十善融余五度。

分为五段:

五度:就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我的讲法,还是先讲经中的名相,然後销释经文。融字、是兼修的意思。我将他分成五段来讲:现在先讲:

丁字下第一段,兼修持戒。

经上说: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戒庄严的戒,是六度中之第二。佛教中于学佛的弟子,在家出家各各皆有其应守的戒条。如在家修行的居士们,有五戒、有菩萨六重二十八轻戒。出家修行的二众,有沙弥十戒,比丘、比丘尼、二百五十戒,与三百五十戒,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这许多戒中,以戒除淫、杀、盗、妄为基础,在原则上与十善是相通的。十善中且多了戒贪、戒嗔、戒痴的三条。所以一般的说来,十善为修学人天乘的条件,实际上十善是大小乘最根本的修行基础。这里的戒,当然是指菩萨应守的菩萨大戒。庄严者,庄饰严好。比如人家一间客厅内陈设了有古玩、有名花、有名贵的用物;或者一个人的身上,衣称体而华丽,这都是庄严。持戒清净,可能获得身体上的相好,如 释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妙好。这就是以戒庄严。义利的义,是指佛法的真理。佛法的最高真理,经常都称为第一义谛,证得这第一义谛,自利的程度,就很够了。以後依体起用,能运用智慧辩才,现无尽的身相,来普遍的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叫能生一切佛法义利,以下销释经文。

释迦牟尼佛,说完了以十善融布施度以後,又召呼娑竭罗龙王说:龙王!我不必太详细的和你说了,我举其大要来告诉你吧!修行十善的菩萨,如果兼修六度中的持戒,戒行清净,以为自己的庄严,他将会获得一切佛法的义利,并且能满足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愿。以下讲到:

丁字下第二段,兼修忍辱。

经上说:

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

忍辱者、辱是侮辱,能忍受他人对我之侮辱,是为忍辱。人们的一生,所遭遇到而不容易忍受的事,多着呢!只是侮辱为我们最难忍受的罢了。都如饥寒、劳苦、色欲、荣华富贵、都会因不能忍受而闹出乱子来。你看吧!忍受不了饥寒的人,就会做强盗,做小偷。忍受不了劳苦的人,就会懒惰。忍受不了当前的美色与情欲,就会做出非礼与越分的举动来,报纸上的情杀,毁容的案子,都从这儿来的。不能忍受荣华富贵,就会奢侈,浪费,或者以势淩人,欺压良善,种种丧失良心的事,都会搬演出来。修学佛法的人,遇到这些顺境或者逆境,都要能忍。甚至最高的真理,诸法无自性,诸法也无我,无我无自性理论,能承受,能实证,叫做无生法忍。所以仁王般若经上说:三贤十圣忍中行。也就是菩萨在修行的过程中,不能有一刹那的时间,能够离开忍的。圆音、音是指语言音声,没有一种言音不具足,是为圆音。维摩经上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一音就是圆音。众相好,就是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妙好,这还是就化身佛说的。至於报身佛,则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经文的意思是说:

修学十善法的菩萨,能以六度中的忍辱行而为庄严,他可得到佛所有的圆音,具足佛所具足的相好。

但是兼修忍辱,为什麽能获得佛的圆音与相好,而不生其他的功德呢?这其中有没有因果的关系呢?当然是有的。就以能忍他人的侮辱来说吧!侮辱来的时候,假如不能忍的话,势必至耳红面赤,恶声叫駡。人的脸色,再没有动怒的时候难看;人的音声,再也没有叫駡的时候难听。善於忍辱的人,遇到侮辱来的时候,决不一动声色,而以和悦的笑脸,轻轻的音声,解除对方的暴怒。所以、因中有此妙行,果上就得到特殊的音声与相好。以下讲到:

丁字下第三段,兼修精进。

经上说:

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

精者、纯一不杂;进者、勇往直前,拣择定了可走的方向而往前迈进,是为精进。魔、印度话叫魔罗,国语、能夺命。怨、是怨。魔和怨家对头,都是能阻碍我们前进的。佛法藏,佛所说的法,内容丰富,读诵受持,能生无量功德,所以名法藏。经文的意思是说:

修十善的菩萨,以精进力,能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冲破一切难关和阻力,因此、能击破了魔王与怨家的扰害,而深入诸佛的法藏。

六欲天的第六天是魔罗天,魔有魔王、魔民、魔子、魔孙、魔眷属。他们都是挟着邪见而修行布施,所以获得魔天的福乐。但大都是偏执邪见,专一破坏修学佛法将要成功的人,而收以为他的魔子、魔孙、魔眷属。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小人骇怕君子增多,深恐魔党遭遇到摧毁,所以不惜多方以吸引小人而破坏君子。幸而达到了目的,他们也会津津自喜,以为自己是君子,视君子为小人,颠倒错乱,无所不用其极。目前佛教界的佛魔颠倒,未尝不与魔王口吻相同,可惜他们神通不及魔王罢了。当初 释迦牟尼佛将要成佛的时候,魔王幻化狮子、虎狼,刀、枪、剑、戟来以相威吓。 释迦牟尼佛入慈心三昧,刀、枪、剑、戟,都化而为莲花;狮子、虎狼,亦失去了威猛而无法施其残暴。因此、不久就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成正觉,亲证诸佛所同证的道理,人间天上,统统尊他为导师,为慈父,这都是经过多生多劫精进修持,才获得这样的後果,决不是偶然的事啊!以下讲到:

丁字下第四段,兼修禅定。

经上说:

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

六度中的第五度叫禅定,这里简称为定。禅的印度语应当为禅那,译成国语是静虑,或者又译为思惟修。虑、就是我们心上的妄想,静者澄清,又可以说是止息,妄想纷扰,用一种功夫将他澄清或止息下去。思惟修者,妄想澄清,易於流入昏沉,也须要一种功夫,这种功夫在禅宗叫看话头,在般若宗叫观照。其实、澄清下来就是止;不让他昏沉叫做观。定庄严的定,就是摄心不动,其中包含了有止有观。念、是明记不忘的意思。慧、由於静定而後,对於事理发生的一种抉择力。惭、是自惭。愧、是愧他。轻安,是由静定功夫得力而後,身心上所得到一种自在。经上的意思是说:

修十善而能兼用禅定功夫的菩萨,因禅定而能发生念、慧、惭、愧、轻安的效能。

於所有的学习,能明记不忘是为念。他人所不能解决的事理,菩萨能予以合理的抉择。过去不正当的行为,因静定的功夫,有了反省的时间,知道那是错误叫做惭;同时考虑到过去的先贤先圣,都是行为清白,经过了百折千磨,才争取到自由解脱的境界。我不也是人吗,我为什麽不能,这就是愧。由於念慧的力量,善行自然日日加增;由於惭愧的力量,恶行也渐减少。由於善的增长,恶的消灭,则身心上的愉快、恬静、舒适、也就是轻安、这是必然的现象。然而这还是可以想像得到的。因禅定而获得的轻安,是不可以以言语来形容,在未能获得定境以前,讨论轻安,那是等於隔靴搔痒的。以下讲到:

丁字下第五段,兼修智慧。

经上说:

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慧者、拣择、或抉择的意思。谁是谁非,我们应当有正确的认识;何去何从,我们应有合理的去取,就是慧的拣择或抉择。见、是属於眼根,分别属於眼识。眼根、眼识、虽然能见,能分别宇宙间的事事物物,但不能得到他的真相,所以是妄见。经上的意思是说:

修十善的菩萨而能兼修智慧的话,他以智慧的力量,能获得诸法的真实相,断除了一切分别的虚妄见解。这里的见应该指为意识上对事理的一种主观,由於分别而起,故称妄见。

慧的名称很多,除前面已经说过的,还有小乘和大乘的不同。小乘学者,就苦、集、灭、道四谛,或十二因缘所起的观慧,范围比较狭。而其结果,又以摆脱无常、苦、空、而证入寂灭性的涅盘为归宿,所以不为大乘学者所尊重。大乘学者,对於小乘教的观法,虽然是必经之路,如维摩经方便品,也以教人观身如幻等为入手。而大乘学者,能扩而充之,发展到事事物物的普遍观察。其所得的结果,当然是诸法皆从缘所生,毕竟空无自性。证得这诸法毕竟空性,谓之证得无生忍,或无生法忍。更起方便慧,教化一切众生。所以小乘的慧,叫做三乘共慧;大乘的慧,叫做大乘不共慧。这里的慧自然是指的大乘不共慧了。

至於分别妄见,由於眼根、眼识,只能见到诸法的外表,各各随自己的主观、好恶(音务ㄨˋ),来确定诸法的价值。妄生取舍,作善作恶,以致受苦无穷。毕竟空性,是诸法的共通性,那不是眼识、意识所能想像,而是要以无分别慧,才能相应的。所以眼识、意识的见,以及所有的分别,都是虚妄而不实在的。因此、在教理上,有有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的界说。今天讲到这里为止,下星期一再会。










相關文章: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三十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九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八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七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六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四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三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二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一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九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八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七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六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五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四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三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二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一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九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八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七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六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五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四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三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一讲

上一篇(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六) 回目錄 下一篇(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四)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故宫『慈悲.智慧』『宗喀巴大师』艺术创作典藏
Tibet montage
花朵观天下- 半尺长剑一页书- udn部落格
宁玛白玉菩提昌盛寺
中区全国供佛斋僧大会

赞助网站
自由電子新聞網
我們的仁波切
claire心靈季節- PChome 新聞台Blog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 中華佛教直貢葛舉*菩曼仁波切* · 喇嘛網 · 化育資訊網 · 佛曲音樂*大寶法王篇* ·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基金會 · 大愛電視網路
中央研究院身體與醫療研究
喇嘛-互動百科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