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藏密薩迦弘法協會6月份法會 清明點燈祈願法會 蓮師薈供法會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六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1/05/02 07:31:28
學習次第 : 初阶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六

 

释知定

【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

  这里敍述因教化次第中遇着孝女设食供养。清净莲华目如来既已灭度,在像法中,罗汉秉承如来的遗教法,次第的教导众生化恶为善。在教化的程式中遇着一个孝女,名叫光目,设食供养藉资冥福。以眼慈视世间,愿一切众生得清净的目,各各返照回光,故名光目。设食供养,是设种种酥酡妙味的饮食,来供养罗汉。这种供养在十供养中,属於饮食供养,在二种供养当中,是属於财供养。食施获五福报经云:佛言:人持饭施人,有五福德令得道,智者消息意度弘廓,则获五福:何等为五?一曰施命,二曰施色,三曰施力,四曰施安,五曰施辩。施普通人尚且获是五福,若施僧或阿罗汉,所获的福更加不可限量。是以阿那律陀以一饭之食施辟支佛,遂感九十一劫如意无贫之报,最後之身,终获果证。

【罗汉问之:欲愿何等?】

  食毕问愿,系佛世应供的常例。如迦叶尊者,受贫母之供毕,即问所须何愿。而且罗汉具他心通,知孝女所兴供养,有所须求,罗汉虽心知其欲,但要彼自陈,以表尊师重道的敬意,是故罗汉斋毕问之:欲愿何等?

【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

  这是孝女陈献供的元由。为因母亡,不知所趣,故特设供,供养罗汉,藉资冥福,以救拔慈母,令生胜处。但不知慈母生处何趣,是以请问罗汉指示,俾心得少安。这正显示孝女的心情,因为父母生我育我,以至长大成人,恩德洪深,纵历劫粉骨碎身,亦难酬宏恩於万一。为母资福荐拔母难,知母生趣,亦不过表为子女者的孝思而已。故增一阿含者云:佛告阿难、难陀、罗云:汝等举大爱道身,我当躬自供养。是时释提桓因,及诸天,天王,前白佛言:唯愿世尊,勿自劳神,我等自当供养。舍利弗告诸天:止!止!此是如来所应修行,非是天龙鬼神所及也。所以然者,父母生子,多有所益,长养恩重,乳哺,怀抱,要当报恩,不得不报恩。贤愚因缘经云:佛告阿难:出家在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此福。大智度论亦云:知恩者大悲之本,开善业之初门,人所爱敬,名誉远闻;死得生天,终成佛道,不知恩者,甚於畜生。

【罗汉湣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

  罗汉怜湣光目孝思,为入定观,即见其母堕於恶趣遭受极大的苦痛。入定。即是入於禅定,使心专注於一处,止身口意三业,叫做入定。在定境中仔细的思惟,用智慧而抉择事理,叫做观。定功深入,则万念澄清,若水见月,似镜照物。所以罗汉处於甚深禅定之中,能够见到光目孝女的母亲堕在恶趣大地狱中,受极寒热的楚痛。恶趣受极大苦,应是无间地狱的境况。

【罗汉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恶趣,受极大苦。】

  这里问明光目女母生时所作业行,俾便对症施药。作即造作,三界之内,六道往返,善恶苦乐,均不离於造作。作善故升天人,作恶故堕三途。自作自受,非谁授与。行为五蕴之一,以迁流为义。因於过去无明所牵引,困惑而起身口意三业,造诸善恶业行。行业既成,果报自现,所以堕於恶趣而受极大的苦恼。

【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啖,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计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湣,如何哀救?

  这里答述所作罪行,并乞哀救。惟好,犹言独喜欢。鱼鳖,都是水族中的生物。鱼鳖等水中冷血动物,产卵累累,有些人嗜食其卵。是以食母虽只是一,而子则千万复倍。光目母亦复如是,惟好食鱼鳖水属之物,而所食的鱼鳖,多拣怀卵的而食之。食一鱼鳖,腹中的卵子同时遭劫,是故杀生似乎是一,实则千万生灵同时遇害,因此食怀卵的水族生物,罪业特重。炒即干煎,煮是水烹,恣情,犹言放纵情怀,亦可说是任情。杀业既多,获罪也必深,故知遭堕无疑。尊者下,请求施设何等方便妙法,才能救拔其母,令离苦难。尊者,梵语阿梨耶(Arya),或译为圣者,是罗汉的尊称,因为罗汉的智德俱优,为世间一切人天之所敬重,系超出世间的圣者,故称尊者,或言圣者。

【罗汉湣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画形像,存亡获报。】

  这是尊者为光目女施设方便救母之法。要心务达就叫做志,心虔意端,毫无假饰,就叫做诚。所谓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即是端身合掌,正意恭虔,一心一德的称念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圣号。所以佛言:我灭度後,若称我名,所获福德,无量无边。木雕泥模,叫做塑,笔绘五彩叫做画。将佛遗容流传於世,令一切众生观圣像而发菩提之心,瞻慈容而起大悲之愿,是故塑画佛的形像,能令存者亡者,均获殊胜的果报。如优填王问佛言:若佛灭後,其有众生,作佛形像,当得何福?佛告王曰:若当有人,作佛形像,功德无量,不可称计。世世所生,不随恶道。天上人中,受福快乐。乃至作大梵王,端正无比。後皆得生,无量寿佛国,作大菩萨,最尊第一,当得成佛,入泥洹道。

【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

  这里是光目闻说,即依教奉行,绘画圣容,顶礼供养。舍其所爱,而画像供养,即所谓难行能行,难舍能舍。父母于子女之恩,高逾须弥,广等虚空,即舍尽所珍,亦莫能报洪恩於万一,不过略表为子女的孝思而已。世尊往昔行菩萨道时,为报父母的恩,故舍尽一切难舍之物,行尽一切难行之事,以至成等正觉。如佛报恩经云:如来以正遍知,宣说真实之言:为一切父母故,常修难行苦行,难舍能舍,头目骨髓,国城妻子,象马七宝,辇舆车乘,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给与。勤修精进,戒施多闻,禅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万行,不休不息,心无疲倦。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耰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于无量阿僧只劫,孝养父母,衣服饮食,房舍卧具,乃至身肉骨髓,其事如是。以此因缘,自致成佛。谦逊畏难叫做恭,推尊其智德叫做敬。光目女对所绘圣像而兴供养,恭敬之意发自内心:五内悲感,泣不成声,瞻礼尊容,目不暂舍,盼佛的大慈悲力,拔母苦难,而置於净乐之境,故云复恭敬心,悲泣瞻礼。

【忽於夜後,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当生汝家。才觉饥寒,即当言说。】

  这是恳切所感梦佛放光告母生处。善见律云:梦有四种:一者四大不和,二者先见,三者天人,四者想梦。问曰:云何四大不和梦?答曰:四大不和梦者,眠时梦见山崩,或飞腾虚空,或见虎狼狮子贼逐;此四大不和梦,虚不实。先见而梦者,或昼日见,或白,或黑,或男或女,夜梦见,是名先见;此梦不实。天人梦者,有善知识天人,有恶知识天人,善得善梦,恶得恶梦,此梦真实。想梦者,此人前身或有福德,或有罪业。有福德者现善梦,罪业者现恶梦。如菩萨母梦菩萨初入母胎时,梦见白象从忉利天下入其右厍,此是想梦也。若梦礼佛诵经持戒,或布施种功德,此亦想梦。此云光目夜梦佛身,赫如宝山,虽则亦是想梦,但亦是感应道交。佛法广大,宏济无涯,在末法中,倘若有人对佛法中至心诚意,或复合掌,或复低头,乃至聚沙戏笑,莫不获福。而况光目为慈亲故,舍弃所爱,绘佛金容,至心恭敬,五体投地,悲泣瞻仰,允宜夜梦,放光垂慈,慰藉孝思。故出生菩提心经云:善男子!有四种善梦得於胜法。何等为四?所谓於睡眠中,梦见莲华,或见伞盖,或见月轮,及见佛形。如是见已,应自庆幸,我遇胜法。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有睡梦见莲华,及以梦见於伞盖。或复梦里见月轮,应当获得大利益。或有梦见佛形像,诸相具足庄严身,众生见者应欢喜,念当必作调御人。大小须弥及七大山,黄金所成,互相照耀,光霞夺目。佛的法身,亦复如是,金光辉耀,赫若宝山,妙色玄微,逾须弥山。夜梦佛身金光晃曜,如须弥山,告母生处,正是孝女志诚感格。生而不久,觉知饥寒,便会言说,正是默请光目女,代求世尊设施救苦方便之法。

【其後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蒙汝福力,方得受生。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

  这是佛的威神之力使然,故能生刚三日,便会言说,而请救免之法。这里文义可分三段:初敍述生缘;次从生死业缘下,敍述累生累劫受苦状况;三从蒙汝福力下,感谢光目福力庇荫,得生人中,然未免下贱短命,惟恐舍命之後,复遭恶报,故此恳请救苦之法,俾一劳而永逸。

  梵语驮索迦(Dasaka)或名驮婆(Dava),译为奴。婢者卑下的妇女也。奴婢,又名奴隶,这些失去自由的人,由人买卖役使,并受身分上不平等的待遇。这种制度起源於部落时代,强大的部落,征服弱小的落部时,常常俘其男女,将这些男女设为奴隶,视为一种财产(我国古制将罪人男女设为奴俾,亦系一种奴隶制度的变相)。中世纪时,奴隶买卖盛行於欧洲诸国;非洲的黑人尤受虐待(如西非洲法属的达荷美,与英属的拉哥斯,就是昔日的黑奴买卖市场)。及後,思想发达,主张奴隶解放论者日众,英国率先於一八七年悬令禁止,美国亦於一八六三年解放黑奴,迄今世界各文明国家,多不准许奴隶制度者。

  婢生子,即是奴隶所生之子。出生三日,即能言说。设非佛力冥资,即是怪诞之事。今由光目布施福力所感,脱离地狱之苦,转生下贱之族,则知是佛力的冥加,令不昧於宿缘。

  生死,是指六道轮迥不已的分段生死。业缘,是助长生死不息的十恶业因;果报,是指堕生三途之处。由於身口意三,造十恶业因,故而三途轮转,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如旋火轮,无有休息。这些业果,由自作故,还自来受,无代替者。故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堕生地狱之中,由业之使然,日月光明,下照不及,是以久处暗冥。故五苦章句经云:但坐悭贪食,故堕黑绳地,铁围两山间,窈窈何冥冥。神识堕其中,不观日月精,辗转不相见,但闻呼叫声。光目女母弃养不久,堕生地狱之中,即从一大地狱至一大地狱,受种种的苦毒。故无常偈云:亲知咸弃舍,任彼绳牵去,将至琰魔王,随业而受报。恶业堕泥梨,造业苦切身,。堕生未久,即累大地狱,可见业力牵引力之强了。

  蒙汝福力,即是蒙光目女供养罗汉,称念圣号,绘塑佛像,志诚供养的功德福力。虽蒙福力得脱地狱之苦,然而光目母,罪业深重。光目修供功德之力微浅,故只能暂脱地狱之苦,降生世间为下贱人,又复短命,报尽还入地狱。四人出现经云:或有人生卑贱家,及余贫贱家,无有饮食。虽复得食,臭秽难尝。生为如此家,彼身口意行恶故也。光目母在生,惟好杀生,故虽蒙福力得脱地狱,犹生贱人短命之报。十地论云:杀得三果:一异熟果,谓三恶道。二等流果,谓生人,中多病短命。三增上果,谓感外物,皆少光泽,不久住故。世人寿命可分三等:六十岁以下,叫做下寿。八十岁以下,叫做中寿。壹百贰拾岁以下,叫做上寿。今光目母投生婢子之家,又复年止十三,即将舍命,故言短命。寿光尽後,更堕恶道,欲免轮回之苦,故请问了脱之法。

【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於恶道。】

  光目闻言虽知是母无疑,但为求确实,故征诘生前所造的业行。因为知道彼婢生子是母无疑,故而悲啼到声气结塞。然而既是彼母,则合知道彼母在生的时候,作些什麽行业?以致堕於恶道。所谓行业,即是说所作的善恶业,能够迁行三世,随业而受生,故此叫做行业。

【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

  此是光目母答述以杀害众生,及毁骂有情,以此二业,招致恶报。贪口腹而杀生,为财利而害命,就叫做杀害。贤愚经云:苏曼女生有十子,年遂长大,勇健非凡,然喜畋猎,伤害物命。其母矜湣,教使莫尔。诸子白母:射猎之事,最为快乐,母今相违,将为见憎?母复告言:吾爱汝等,是以相制,若当憎汝,终无此言。所以者何?夫杀生之罪,当入地狱,受诸苦恼。数千万岁,常为鹿头羊头兔头诸禽兽头。阿傍狱卒,之所猎射,无央数岁。虽思解脱,其何由乎?!人无过失而加祸於人,就叫做毁,亦即是抵毁;无论人是与不是,就恶意的出口伤人而谩駡一通,就叫做骂。成实云:若人恶口,称种骂詈,随语受报。荀子亦云:与人言善,暖於布帛,伤人之言,深於矛戟。杀害生命是属於身业,恶口谩駡是属於口业,三业虽则不兼而犯二业,故遭堕恶报。所以楞严云: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则入八无间狱。身口意三,作杀盗淫,是人则入十八地狱。三业不兼,中间或为一杀一盗,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光目之母身口之业深重,设非藉光目女供养罗汉,及称名塑像供养功德福力的救拔,则应随身口二业的罪而受报,未有解脱之期。故云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

【光目问言:地狱罪报,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

  光目既闻地狱之名,故而请问地狱苦状。婢子答言,非口能宣,即欲说之,亦不能形容於万一。纵然经过百千万亿劫的时间,尽说地狱苦事,亦不能尽说完毕。

【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

  光目闻说地狱苦事,涕泣向空,陈母苦报为母发愿。有声无泪叫做号,有泪无声叫做泣。光目女闻母堕於恶趣,受极苦毒,初则放声大哭,令到内心痛裂,哭久声销,血泪外涌,故曰啼泪号泣。光目女孝心诚笃故以含悲心情,向空禀报而发愿言:愿我的故母,永脱地狱之苦,完毕这十三岁短寿,销除其十八重长狱,更无重罪,以及永不历诸恶道,受无量的苦报。

【十方诸佛,慈哀湣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涂,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恭对十方诸佛尊前,发广大誓愿,唯愿十方诸佛慈悲哀湣,令彼母永离三途及下贱身,乃至永劫以还,亦不受女人的躯形。造业受报,理所当然,初堕地狱,受极苦刑。次生饿鬼之中,常感饥火交焰。再则托胎畜生之类,恒受鞭挞的痛楚。等到报尽投生人间,又在贫穷下贱之家,衣食不继。故心地观经云:或有众生以贪多财,而为恐怖。自己财宝,恒求积聚,而不受用,何况施贫乏众生。於己财宝深生贪着;於他财宝,欲令损减。以是因缘,命终之後,堕大地狱,受无量苦;如是苦报,名为第一正感之果。从地狱出,受畜生身,身常劳苦,水草不足,经多时中,酬损他财。如是众苦,名为第二正感之果。受是罪已,生饿鬼中,因饥渴苦,无量千劫,不闻浆水饮食之名。其咽如针,其腹如山,纵得饮食,随变为火。如是苦身,名为第三正感之果。毕是罪已,来生人间,贫穷下贱,为他所使,於诸财宝,所求难得,於一切时,而不自在。如是余报,名相似果。

【愿我自今日後,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後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觉。】

  这是敍述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发广誓愿。自今日後,即是地藏菩萨修菩萨道时,最初所发的初心。为凡为圣对於初始所发的心,是极其重要的。是以万里前途,无初步而不登,千层巨厦,离地基而不固,三只所修福慧,百劫所积功勳,始终不离於初始的发心。故旧婆沙论云:若离初心,则不成无上道,一切功德,皆在初心。

  地藏菩萨最初发大誓愿,是在於清净莲华目如来圣像之前,而在本经四番发大弘誓,此文虽在最後,过在四番发愿之中却是最先,故曰自今日後,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地藏菩萨所发誓言,谓自今而後,百千万亿劫中所有世界的地狱,饿鬼,畜生等受苦众生,都发愿拔济度脱这些三恶道的罪苦众生。务须要将这些罪报众生脱离苦难,安置涅盘安乐的境地,菩萨然後方成正觉,倘若有一众生未超生死,菩萨不舍此众生而成佛道,故说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觉。正所谓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发这样大的深宏誓愿,纵然累劫称扬也不能尽。

【发誓愿已,具闻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湣,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

  这是孝感佛天而得之证明也。发是愿已,即是上面所敍述的誓愿,刚发愿毕,即闻清净莲华目如来圆满的慈音慰喻。光目女发大誓愿,不但为母,并为法界罪苦众生,故曰汝大慈湣。光目女为欲慈母罪业消除,并及法界一切众生,普愿法界一切众生的罪业,亦同时消除而证不退之地,故得蒙佛赞言: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

【吾观汝母,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寿年百岁。过是报後,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後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

  告母生处。由於光目女念佛塑像发心供养,并发广大誓愿功德之力,故能令母得离苦趣,又复舍下贱报身而生净行之种,易短命而为长寿,最後圆成佛道,广度众生。梵志(Brahmacarir),译为净行,系婆罗门四时期之一。因为这种人,志求梵天之法,故云梵志。瑜伽论记云:梵者西国音,此寂静,谓涅盘也。志是此方语,志求於梵,故云梵志。增一阿含云:沙门名息心,诸恶永已尽,梵志名清净,除去诸乱想。舍贱报已,後生为梵志,寿年百岁,即是长寿仙人。生无忧国土,即是光目女母成就佛道的地方。名号无忧,即是远离忧患的极乐国土。因为光目女母前为人时,造诸恶业,生在地狱之中,是以烧煎刀山剑树为忧,次生为婢子,是以下贱卑鄙为忧;寿十三岁,是以短命为忧;毕十三岁再舍世寿,是以堕恶道为忧;後生梵志之家,虽得长寿,又以邪行自大为忧;今後诸忧并消,故得生於无忧国土。在无忧国土人民的寿命,无量无数的非数目字可能统计,故云寿命不可计劫。光目女母,昔为人时,因造恶业而堕地狱受诸苦恼,是以知道地狱之苦况,因此怜湣一切人天而度脱之。一切发菩提心的大菩萨,是以度化一切众生为目的,乃至圆成佛道,亦不舍於一众生。光目女母发菩提心亦复如是,故于成佛之後,广度人天,数如恒沙。所以一切法高王经说:初发菩提心之菩萨摩诃萨,即发心日,已是一切声闻缘觉众生福田,一切众生,皆於菩萨中生,菩萨所化。

【佛告定自在王:尔时罗汉福度光目者,即无尽意菩萨是。光目母者,即解脱菩萨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这是结告定自在王所询今之地藏菩萨,即往昔的光目孝女等。无尽意,梵语阿差末底(Aksayamati),世界无边无际的广阔,在这世界里的众生又复无量无数之多,菩萨以慈悲为怀,度生是务,在这世界之中,倘有一个众生,未曾度尽,而菩萨愿行之意,亦无有尽,因此叫做无尽意。故若愚赞云:世界无边尘扰扰,众生无数业茫茫,爱河无底浪液液,是故我名无尽意。大集经云:舍利弗(Sariputra)问无尽意:谁字仁者,为无尽意?无尽意言:唯舍利弗!一切诸法因缘果报,名无尽意。所以者何?一切诸法不可尽故。舍利弗言:唯善男子!愿仁当说无尽法门。无尽意言:唯舍利佛!初发无上菩提心时,已不可尽。所以者何?发菩提心,不离烦恼故,发心相续,不怖余乘故,发心坚固,不参外论故。……发心无尽,无量功德悉成就故;发心平等,利众生故;发心普覆,无差异故;发心任重,诸佛所受故;发心不绝,三宝不断故。唯舍利弗,菩萨如是,为一切智,发菩提心,岂可尽耶?……佛戒无尽,因戒发心,故不可尽;佛定无尽,因定发心,故不可尽;佛慧无尽……,如来戒定智慧解脱知见,其性无尽,因是五众发菩提心,岂可尽耶?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无尽,因如是等故发菩提心,是故无尽。一切如来悉皆无尽,因是发心,故不可尽。三宝不断故无有尽,众生性无尽故无尽,……回向无上无尽故无尽,……知一切法无尽故无尽。唯舍利弗!是名菩萨发菩提心,不可尽也。……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八十无尽,是八十无尽悉能含受一切佛法。华严经云:此十愿的十尽句而得成就。何等为十?所谓众生界尽,世界尽,虚空界尽,法界尽,涅盘界尽,佛出现界尽,如来智界尽,心所缘界尽,佛智所入境界尽,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若众生界尽,我愿乃尽;若世界乃至转法转智转界尽,我愿乃尽。而众生界不可尽,乃至世间转法转智转界不可尽,故我此大愿善根,无有穷尽。无尽意菩萨往昔是罗汉,今是菩萨,即是回小向大。

  解脱梵语木底(Multi),或名木叉(Moksa),即是说解除一切惑业的系缚,脱离三界生死的苦果,纵任无碍,来去自在,妄心不能惑,尘累不能拘,所以称为解脱。光目之母往昔由於造诸恶业,堕地狱中,备经辛苦。蒙孝女的福力,得脱苦痛之境,次生奴婢之家,又复短命。又承女的愿力,却是贱陋种族并离将来苦报,後为梵志,又复生邪命之流。如是辗转了脱生死,成就佛道,再来三界度化众生,任运自在,无挂无碍,是故名为解脱菩萨。光目女因罗汉之指示广修供养,知母生处,光目母因孝女福愿而得超升,今佛为欲阐扬孝道,故於将入涅盘之先,上升忉利,广为宣说,地藏往昔因地行孝之道。光目因母遭堕,而发度尽地狱众生的深宏誓愿,因此专司地狱度脱苦难之事,故得名为地藏王菩萨。

【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湣,发恒河沙愿,广度众生。】

  这段文照字句看,似乎是总结上文。但依文义来解释,系引起下文的。也可以说结上起下。因为上面敍述地藏菩萨在过去无量亿劫中,发了广度众生的恒河沙愿,故此未来世中的众生,对於地藏菩萨深生敬重的心,或归命,或称念圣号,纵然是在极短的时间里,乃至一弹指顷,亦可以得到无量恒沙的功德利益。地藏菩萨从初始发心之後,如是经过四番的发弘誓愿,又复承受诸佛的瞩咐,所亲近的诸佛既多,所经过的时间也长,故说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湣,发恒沙愿,广度众生,即是上面所敍述的为利益众生的四番发愿,以及所度脱的广大有情。大经云:若有人问:谁是一切诸善根本?当言慈是。慈若不具佛十力,四无所畏,三十二相者,是声闻慈。若具足者,是如来慈。即大法聚,即大涅盘。慈力弘深,具一切福德庄严。现在地赃菩萨,为一切众生故,发弘智愿,历劫以来,度众无量,十力四无所畏,无不具足。以大涅盘心,修於圣行,普应群机,妙用无方,因此故言慈湣。

【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譭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这是说未来世中,若有恶人,素行恶行,遇善知识教化,於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即得解脱恶道的报应。

  不行善者行恶者,即是对於合理清升的好事,应作而不作,对於违理下坠的坏事,不应为而偏为。众生对善恶二道,所以反常者,只因信之不切。故经云:善业应修,恶行应离。善福追人,如影逐形,不可得离。罪福之事,亦皆如是,而作狐疑,自堕恶道。罪福分明,谛信不迷,所在长安。佛语至诚,终不欺人。

  不信,即是心念不澄净,於三宝的实德不乐欲。如唯识论云:不信,於实德能不忍乐欲,心秽为性,能障净心,惰依为业。因果者,因是种子,具能生义。果是现行,具所生义,有是因则必有是果,有是果亦必有是因,这是善恶报应,迁流三世的因果律。不信因果,即是对善感安乐,恶招苦报的道理,不肯信受。如弊宿婆罗门常怀异见,谓无他世,亦无更生,无善恶报。常为人言:沙门异见,云杀生,乃至邪见者,身坏命终,皆入地狱;说不杀生乃至不邪见者,身坏命终,皆生天上。初未曾见死者还来,说所堕处,故我不信有後世,及善恶报。这是因为不知业报差别及因果定律的道理,所以妄宣拨无因果之言说。乃至二字,系概括之辞,因为恶事太多,难以一一列举,因此以乃至二字而统括之。

  淫为万恶之首,众罪之魁,属於身业,过分邪正。於己妻室,属於正淫,於己妻室以外,而於他人有暧昧行为,属於邪淫。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还爱为机,正尚应戒,而况於邪?是故邪淫罪业偏重,所以佛制戒条,特将淫戒置於戒首。分别善恶报应经云:邪欲报有十种,何等为十?1、欲心炽盛。2、妻不贞良。3、不善增长。4、善法消灭。5、男女纵逸。6、资财密散。7、心多疑虑。8、远离善友。9、亲族不信。10、命终三途。妄语属口业,虚妄不实的说话,就叫做妄语。科注云:准正法念,妄语恼人,失实功德,常如黑暗,有命同死,语刀自割其舌,胜於炎火毒,命终堕狱,口出脓血等。又云:妄语报有十种:1、口气恒臭。2、正直远离。3、诲曲日增。4、非人相近:5、忠言不信。6、智慧瘫少。7、称扬不实。8、诚语不发。9、爱论是非。10、身谢恶趣。正法念处经亦云:如是恶人,以是妄语恶业因缘,身坏命终,堕於恶处,谓大叫唤地狱中。

  两舌属於口业,即是说一个人只有一口,却似乎有两个舌头,因为这种人,在张三的面前会赞美张三而诋毁李四,或者说李四常骂张三。但在李四的跟前,又会诋毁张三而赞美李四,或者说张三时常骂李四。两边搬弄,构是非,以是非作人情,这就叫做两舌。科注引经云:太喜多言语,增贪令他畏,口过自夸诞,两舌第一处。

  恶口,亦是属於口业,即是用粗恶的言语骂人,亦即是出口伤人,就叫做恶口。法句经云:恶言骂詈,憍陵蔑人,兴起是行,疾怨滋生。逊言顺辞,尊敬於人,弃结忍恶,疾怨自灭。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科注云:经云:虽为沙门,不摄身口,粗言恶说,多所中伤,众所不爱,智者不惜。身死神去,轮转三途。自死至生,苦恼无量。诸佛圣贤,所不爱惜。假令身虽无过,不慎口业,亦堕恶道。大论说:一鬼,头似猪头,臭虫从口出,身有金色光明。是鬼宿世作比丘,恶口骂詈客比丘。身持净戒,故有光明。口有恶言,故臭虫从口出。故增一云:甯以利剑截割其舌,不以恶言粗语,堕三恶道。

  譭谤大乘者,毁即毁坏或诋毁,谤即诽谤,即是对於佛说的大乘经典,尽力的诋毁诽谤,谓不是佛所说的。认定大乘教法非佛所说,即是无间罪人,故于命终之後,必堕恶趣。大智度论云:答曰:破般若有二种,一者佛口所说,弟子诵习书作经卷,愚人谤言非是佛说,是魔若魔民所作,亦是断灭邪见人之手笔。庄严口力者说,或言难是佛说,其中处处余人增益,或有人着心分别取相,说般若波罗蜜,口说空法而心着有。初破者堕大地岳。不得圣人说般若意故。

  如是下,是总结不行善而造恶的人,即是这些拨无因果广行十恶以及譭谤大乘法宝的罪业众生,必定会堕落恶趣的。如若遇到一位善知识,教令这些罪业之辈,能够在一弹指间,归投依靠地藏菩萨,这些人都可以得到解脱三恶道的苦报。一弹指是极短暂的时间,通常经中所说百一生灭为一刹那,六十刹为一弹指。僧只律则谓二十念为一瞬,廿瞬为一弹指。在极短暂的时间内,能发至诚心,而归依地藏菩萨,即可以解脱千生万劫的痛苦,由此更显得归依力量的伟大了。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这段敍述志心奉事,其福尤胜。共分三节:初从若能志心下,明修供养。次从未来百千下,示供养所得的利益。三从若天福尽下,显供养利益之殊胜,天报享尽,下生人间,犹有余福。若能志心归敬,即是说若果能够发坚决的心归依敬重,这是属於意业。瞻即瞻仰,礼即礼拜,是属於身业。赞即歌功颂德,叹即目为稀有,是属於口业。身口意三业端诚,故能感应道交。香华等物是十供养中之五。梵语健达(Gandha),翻译为香,即指沉水牛头旃檀等熏物,有芬馥的气息者。这些奇妙的香,令人闻之,而起愉悦的感觉。用之供养,即得如来无碍之智。华不但有香气,而且有美观作用,以之而作供养,即得如来殊妙之相好。梵语震越(Civara),译为衣服,是庇寒而遮丑者。种种珍宝,即真珠玛瑙等种种珍奇宝贵之物。饮食,是欲界有情赖以维持生命者。以饮食而作供养,有应不应之物。如苏悉地经云:略说献食,应用团根、长根、诸果、酥饼、油饼、诸羹臛等,或种种粥,及诸饮食。”……瞿醯经云:所有臭秽、辛苦、涩味、古残宿,不祥之食,不应供养。或有不办种种羹者,过用小豆羹,而供养亦得。凡所领上,皆应点酪。凡乳粥上,皆应着蜜。其小豆羹上,应着牛酥。若有姜者,亦应着之。其果子中,石榴为上。於诸根中,毗多罗根为上。如是奉事一句,总结供养之文,即是用上面所讲的物,来供养佛便得。

  未来百千下,示修供养所得福报。如百缘经载:含香请佛返舍供养,婢使旃檀涂佛双足,感得辟支之形。采华供佛报生天上。对地藏菩萨一心恭敬,五体投地,献种种华香宝物饮食。或礼敬赞叹,将来无量百千万劫当中,常生天上,受胜妙乐。纵然天福享尽,下生人间,仍然百千劫中,常为帝王。。而且能忆念累生累劫,所作所为种种事业,明明了了,如在目前。这是由於地藏菩萨的愿力殊胜所致。帝王,即是一国之主。能忆宿命即是得到宿命智。因果本末者,因者种子,果即现行果实,本即开始的根本,末即最後的技末。即是说,由於证得宿命智,所以能够知道吾人开始的因是怎样的,末後的果是怎样的。如阿摩画经云:佛言:彼以心定,清净无秽,柔谦调伏,便能忆识宿命,无数若干种事。能忆一生,至无数生,劫数成败,死此生彼,名姓种族,饮食好恶,寿命长短,所受苦乐,形色相貌,皆悉忆识。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广利众生,汝等诸菩萨,当记是经,广宣流布。

  这是嘱令流布。因为地藏菩萨有这样大的不可思议威神势力,而利益众生。这部经是记述地藏菩萨广利众生的事蹟,是以应当广行流布,以利未来众生。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愿不有虑。我等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必能承佛威神,广演是经,於阎浮提,利益众生。

  这是当机承受佛的嘱咐。定自在王菩萨闻佛宣说地藏菩萨往昔胜因,并按受瞩咐,流通至教。利益群生,当下即承受,并慰喻世尊言:请佛莫以後世众生为虑,我等在会百千万亿诸大菩萨,承佛威神势力,一定能够将这甚深法宝,流通後世,利益阎浮众生。然佛的无上法乘,应该流周沙界,利益不限局於阎浮提。但因阎浮提的众生,性识无定,恶业偏多,信心轻微,惑障深重,所以佛菩萨化导众生,多着重于南洲,是以有於阎浮提利益众生之句。

【定自在王菩萨,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这是当机礼敬而退。上来定自在王菩萨,闻佛殷勤赞叹地藏王菩萨,因此请问世尊:地藏菩萨累劫以来,各发何愿?现在闻佛重重解说地藏菩萨历劫所发愿行,宣说既毕,获益良多,是以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尔时四方天王,俱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於久远劫来,发如是大愿,云何至今犹度未绝?更发广大誓言。唯愿世尊,为我等说。

  这是由於天王闻佛所说地藏菩萨,发大愿以来,历经久远,而所化度的众生,仍然未尽。现在又更发广大誓愿,因此起疑。或者是菩萨愿有未足,或者是众生实在难度,故此请问世尊。四方天王,即是拥护四洲的四王天的天王。因为这四大天王,系居住须弥山中腰四方,拥护四洲地面的人民,所以称为四方天王。这四方天王,在须弥腰四方四万二千由旬高的地方,建立宫殿。这四天王所住的地方,有七宝城池,七宝宫殿,七重拦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重宝铃,无数众鸟,出和雅音。东方黄金埵持国天王,南方琉璃埵增长天王,西方白银埵广目天王,北方水精埵多闻天王。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皆名因陀罗,有大神力,勇健非常。而四天王,以多闻天王为尊,倘若多闻天王念及三方天王,以及三方天王的臣佐,这些天人,当即严驾到达北方多闻天王的跟前,一面站立,听候指示。所以东南西三方天王,皆归北方天王统领。对佛生殷重心,故四王请法之前,合掌恭敬。由於渴望佛的慈音宣示,故愿佛为说。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为汝,及未来现在天人众等,广利益故,说地藏菩萨於娑婆世界,阎浮提内,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脱一切罪苦众生,方便之事。

  这是佛慈赞善而许宣说。梵语娑度(Sadhu),译善哉,是称赞的辞句。胜鬘宝窟云:善是好别之称,哉是助语之辞。善哉善哉二句,换句话说即是好极好极!智论云:欢喜赞言,善哉善哉,再言之者,喜之至也。由惑业力的招感,生生不已,死死无尽,所以叫做生死。所言生死,有二种差别:第一分段生死,这是由於有漏善不善的业力为根本,烦恼障为助缘,所感的三界六道果报,这种果报,因为有分分段段的差异,所以叫做分段生死。这是具见思惑的一切凡夫,所应受的果报。第二不思议变易生死,是诸无漏善的业力为根本,依所知障为助缘,所感生的界外净土果报。这是断见思惑之阿罗汉以上圣者的生死。这些圣者,因业用神力不测,而无形色胜劣,寿期短长,但迷想渐灭,证悟渐增。在神妙莫测之中,念念迁移,由分段之身,渐得殊妙之形,所以叫做不思议变易生死。

  佛告四天王说:四天王!如汝等所询问的事,好极好极,我现在为利益汝等,以及未来世一切人天等众的缘故,广说地藏菩萨在这娑婆世界,尤其阎浮提内,六道往返生死道中,慈悲哀湣救度拔济解脱一切罪苦众生,善巧方便的事蹟。占察善恶业报经云:佛告坚净信:汝莫生高下想,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虽复遍游一切刹土,常起功业,而於五浊恶世,化益偏厚,亦依本愿力所熏习故,及因众生应受化业故也。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身相端严,威德殊胜,唯除如来,无能过者。又於此世界,所有化业,唯除遍吉观世音等,诸大菩萨,皆不能及。以是菩萨誓愿力,速满众生一切所求,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又是菩萨名为善安慰说者。所谓巧演深法,能善开导初学发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以是等因缘,於此世界众生,渴仰受法得度,是故我今,令彼说之。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当机愿闻。如天旱望云雨,大渴思甘露,正是求之不得,故说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萨,久远劫来,迄至於今,度脱众生,犹未毕愿,慈湣此世罪苦众生。复观未来无量劫中,因蔓不断,以是之故,又发重愿。】

  这里敍说地藏菩萨再发重愿的所以然。地藏菩萨从久远劫来,直至於今,发弘誓愿,度脱众生。现在愿犹未毕,而又再发重愿者,是由於看到未来无量劫中的众生,所造的罪业,好似蔓草的茎一样,蔓廷缠绕不断,故而又发重愿。科注云:慈湣此世等,阿难分别经云:佛恩非不大,罪由众生故,世浊多恶人,还自堕颠倒。自作众罪本,命尽往无择。刀剑解身形,洋铜沃其口,遭逢众厄难,毒痛不可言。若生还为人,下贱贫穷中。故大士慈湣而度脱也。复观未来等,如经云:伤生杌命,其罪莫大,怨对相报,无有断绝。现世不安,数逢灾凶。死入地岳,出离人形。当堕畜生,为人屠割,以肉供人,未有竟时。世世为怨,还相报偿。神同形异,罪深如是,既由业缘,辗转相因,譬如葛藟,累於樛木,萦牵不断。’”

【如是菩萨,於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

  此下列举地藏菩萨,化导众生的善巧方便法子。菩萨化导众生,理应遍及大千,今但遍向于南阎浮提者,由於南洲恶业遍重,苦报特多,众生易於受化,是以菩萨的悲愿弘慈,独流於赡部。菩萨在这个娑婆世界里面,尤其在南阎提当中,三业并运,六度齐施,而用百千万亿种种方便善巧的法子,化导一切众生。或者说这段文里,指出只系现身说法,在三业当中,但举身口二业,未云意业。须知菩萨所以能方便现身说法者,则必须先运意业,身之所趋,意为先驱。口欲言说,亦必须经意先加忖度。众生的种类,固然是林林总总,而在群生当中,单就人类而言,根性亦是千差万别,是以菩萨化导众生,必须现百千万亿种身,运百千万亿种方便,而为说百千万亿种不同的言语,逗机说法。故大智度论云:法身菩萨化无量身,为众生说法。而菩萨心,无所分别。如阿修罗琴,常自出声,随意而作,无人弹者。此亦无散心,亦无摄心,是福德报生故,随人意出声。法身菩萨亦如是。无所分别,亦无散心,亦无说法相,是无量福德禅定智慧因缘故。是法身菩萨,种种法音,随应而出。悭贪心,多闻说布施之声,破戒、嗔恚、懈怠乱心愚痴之人,各各闻说持戒、忍辱、禅定智慧之声。闻是法已,各各思惟,渐以三乘,而得解解。十轮赞亦云:现作种种身,为众生说法,具足施功德,悲湣诸众生。科注云:夫能说法者,有谦语苦语之异。所施教者,有真谛俗谛之殊。以由机杂行差,致使法别化殊也。问:此苦业报,既非善事,宁不直尔,说善令习,何须称情说苦业耶?答:善恶因果,法须相对。若不说其贪等是过,何由显施等是善。若不宣三途是苦,无由显人天等乐。是故须说凡夫罪行,令人识知,厌离归善。若钝根者,闻是苦业,生厌离时,即求世乐。因此转心,修诸福业。若利根者,闻此苦业,生厌离时,即求解脱。因此转心,能修道观。便於惑中,得起出因。故经说言:一切烦恼,皆是佛种。故知苦业,厌离之本,起善之缘,是故须说。若不说此恶业罪行,众生不识,常行不断。虽称情说诸过恶,然心外无别业苦。以愚未解,须定说罪。故依俗谛,说苦切语,而教化之。

【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

  这是十恶中的身三恶。将一切人畜等有情生命害死,故名杀生。智论云:若实是众生,知是众生,发心欲杀而夺其命,生身业,有作色,是名杀生罪。楞严亦云: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如於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是知杀生报重,故特先举。因为凡是有生命神识的生类,通通都是贪生而怕死的,而且一切蠢动含灵,个个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杀彼生命,不但彼含恨而还报,况且等於杀诸未来之佛。是以杀生业报,常在三途,受无量苦。纵得为人,亦诸根不具,寿命短促。故鬼问目莲言: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多有儿女,皆端正可喜,而皆早死,念之断绝,痛不可言。何罪所致?目莲答言:汝为人时,见儿杀生,助喜啖肉,杀生故短命,喜故痛毒,今受花报,果入地狱。分别善恶报应经亦云:杀生十者,一冤家转多,二见者不喜,三有情惊怖,四恒受苦恼,五常思杀业,六梦见受苦,七临终悔恨,八寿命短促,九心识愚昧,十死堕地狱。梵网云:若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窃盗即不与取,凡物属他人所有,他人不与而自取成为己有,即得偷盗罪。智论云:不与取者,知他物生盗心,取物去,离本处,物属我,是名盗。窃盗之罪,死堕三途,受无量苦。业报受尽,纵得为人,贫穷下贱,苦毒万般,不可言状。分别善恶报应经云:偷盗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结宿冤,二恒疑虑,三恶友随逐,四善友远离,五破佛净戒,六王法滴罚,七恣纵放逸,八恒时忧恼,九不自在,十死入地狱。梵网经云: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盗,咒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劫贼物,一财一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者,是菩萨波罗夷罗罪。邪淫解释见前。雀即孔雀,梵语摩由罗(Mayura)。鸽即白鸽,梵语播罗缚多(Paravata),或称迦布德迦(Kapotaka)。鸳鸯,梵语斫迦罗婆(Cakravaka)。在生物界里,禽类的淫心较兽类重,而禽类方面,又以孔雀白鸽鸳鸯为甚,所以特别举出这三种生物以作代表。即是说邪淫者,将来就感生孔雀等类梵网经云: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诸天鬼神女,不得行淫。而菩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譭谤者,说无舌疮口报。】

  这是口四的恶报。这里以譭谤摄妄言绮语两舌。因为生譭谤时,或具这三种的缘故。若恶口的人,於来生中,必眷属互相诤讼,叨叨无尽。故佛报恩经云:人生世间,祸纵口出,当护於口,甚於猛火。猛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炽然,烧七圣财。一切众生,祸纵口出,毁身之斧,灭身之祸。对於大乘法及大乘圣者,而加意破坏诋毁,就叫做譭谤。大乘大方广总持经云:尔时达磨以其恶心,谤持法者,身坏命终,堕於地狱,经七十劫,且受众苦。满七十劫已,堕畜生,中过六十劫,劫後值遇香室光佛,於彼法中,发菩提心,於九万世犹生畜生中。过九万世已,得生人中。於六万世,贫穷下贱恒无舌。又云:若彼愚人於佛大乘,乃至诽谤一四句偈,当知是业定堕地狱。何以故?譭谤佛法及法师故,以是因缘常处恶道,永不见佛,以曾诽谤佛法僧故,亦于初发菩提心者,能作障碍令退正道,当知是人,以大罪业,而自庄严。於无量劫,身堕地狱,受大苦报。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故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故得无舌报。因为往昔为人,乙太多口舌来诋毁人,所以感生到无舌,或口内生疮的报应。梵网经云: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缘、谤法、谤业。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见人谤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辩意长者子所问经云:佛告辩意:复有五事行,死入地狱,亿劫乃出。何谓为五?一者不信有佛法,而行诽谤,轻毁圣道。二者破坏佛寺尊庙,三者四辈转相谤毁,不信殃罪,无敬顺意。四者反逆,无有上下,君臣父子,不相顺从。五者当来有欲为道者,已得为道,便不受师教,而自贡高,轻慢诽师。是五事,死入地狱,辗转地狱,无有出期。萨遮尼干子经亦云:昔佛在世时、爵闍延城有严炽王,问萨遮尼干子言:若有恶人,不信三宝,焚烧塔寺,经书形像,恶言毁呰,言造作者,无有福德,其供养者,虚损现在,无益未来。或嫌塔寺,及诸形像,妨是处所,破坏除灭,送置余处。或破沙门房舍窟宅。或取佛物法物僧物,园林田宅,象马车乘,奴婢六畜,衣服饮食,一切珍宝。或捉沙门,策役驱使,责其发调,罢令还俗。或时轻心种种戏弄。或时毁呰骂詈诽谤。或以杖木自手鞭打。或以种种伤害其身。如是恶人摄在何等众生分中?答言:大王!摄在恶逆众生分中……决定烧灭一切善根,趣大地狱,受无间苦,永无出期。

 

 










相關文章:
地藏菩萨的净土法门之探究
地藏菩萨感应故事研究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地藏菩萨 百千颂大集经 请问法身赞
地藏菩萨 佛说陀罗尼经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十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九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八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七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六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五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四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三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二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和每一个人都有大因缘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考
地藏菩萨本迹记
地藏菩萨本迹因缘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二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三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四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五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七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八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九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十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 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 二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三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四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 五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及注释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及注释 二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及注释 三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及注释 四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二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三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四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二
地藏菩萨本愿功德颂
地藏菩萨灵感选录 一
地藏菩萨灵感选录 二
地藏菩萨灵感选录 三
地藏菩萨灵感近闻录

上一篇(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五) 回目錄 下一篇(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七)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单亲家庭服务网络计画-台湾妇女团体全国联合会
莲师文武百尊诛火供日期- 2008/10/10
俱舍论《阿毘达磨俱舍论》
佛陀圣地—蓝毗尼园 普贤祈愿大法会 日期:2008/11/27- 12/7
我爱谈天你爱笑- udn部落格

赞助网站
台灣會議中心
台北生技網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不解巖寺
供養佛說解脫經
華文佛教網絡資源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