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佐欽【聖綠度母灌頂法會】 貝瑪林巴伏藏全集大灌頂 2011 ★白玉顯密金剛法輪學會5月 至7月法 訊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八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1/05/02 07:43:07
學習次第 : 进阶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八

 

释 知定

【若广说地狱罪报等事,一一狱中,更有百千种苦楚,何况多狱!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问,略说如是。若广解说,穷劫不尽。

  这是结说上面地狱罪报等事,略说而已,广则穷劫难尽。略说地狱苦报的事,已是无量无边,广说则更加难尽。地狱的名号固然繁多,苦报的事尤为繁浩。因为在每一种地狱当中,所受苦楚的事,就有百千万种,何况举说多种地狱。众生所以堕落地狱,遭受百千万种苦楚者,都系由於一念妄念牵引之所成。如正法念处经云:云何恶业,无量种种?皆因于心,相续流转。如河渗流,漂诸众生,令堕恶业果报之地。在於地狱,受极苦恼。此诸众生,云何如是?为心所诳,为爱所诳,故感百千种报,楚毒其身也。地藏菩萨承佛的威神势力,以及普贤菩萨所询问,略说如上诸地狱业感苦报之事,若欲广说地狱罪报等,纵然穷一劫极长的时间,亦难穷尽。科注云:若欲广解狱名罪报,及一一苦具,纵穷一劫之寿,亦不能尽。何也?众生业力,不可思议。盖由心业画师,自业画作,业果地分,别处受苦,有百千亿那由他数怖畏恶事。无有相似,不可譬类。只由众生昔时,触境生着起爱,今触境秽恶受苦,故苦报、苦事、苦器,殊难悉举。

【如来赞叹品第六】

  上文所说业缘、业感、狱名、三品,皆是地藏菩萨不可思议大威神势力,所以佛世尊在忉利天宫人天大众之前,特申赞叹。立这一品有二种原因:第一显示地藏菩萨从无数劫以来的慈悲神力,第二就是劝未来世众生供养地藏菩萨,能得无量无边福德之利。梵语怛闼阿竭,多陀阿伽陀(Tathagata)等,译为如来,是佛十号之一。真是真如,乘真如之道,从因向果来成正觉,所以叫做如来。行宗记云:真如平等,体离虚妄,故曰如实;乘履此法出现利生,故得此号。大日经疏云:梵本怛他揭多。怛他是如义,揭多是来义,知解义、说义、去义,诸佛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今佛亦如是来,故名如来。一切诸佛如法实相知解,知己亦如法实相,为众生说。今佛复如是,故名如实知者,亦名如实说者。一切诸佛得如是安乐性直至涅盘中,今佛亦如去,故名如去。以口业称美其功德,名之曰赞,赞文不足,再复称扬,名之曰叹。因为地藏菩萨慈悲广大,威德无穷,赞之歌咏不足尽其蕴,故再复而称扬慨叹。这段文列在本经之第六,故名如来赞叹品第六。

  以下这段文系属大章第三,明度脱众生的机缘。可以分为二大段,初是化主放光赞叹。次是阎王兴问赞叹。宝雨经云:云何菩萨能令称叹?善男子!如月出现,能使人间城邑聚落诸刹帝利,婆罗门等,若男若女,悉皆称赞。菩萨如是如月出现,为一切世间阿素洛健达缚等,悉皆称赞!

【尔时世尊,举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出大音声,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听吾今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於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

  这是化主放光赞叹。上来明能化之主及所化的机,刚好完毕,世尊接着又再乘时放光赞叹,以明度脱之缘。尔时,即是说地狱名号及罪报之事完毕之时。所谓举身放大光明,遍照万亿恒沙世界者,一方面表示这一段灵光,是恒沙世界的众生,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只因无明遮蔽,不能显发本有光辉,倘能万缘放下,澄心内彻。得见本来人,自然与十方世界诸佛一样光照大千。一方面是佛放光明的本意,是欲度化众生,故佛光照恒沙界,在恒沙界里的众生,谣斯慈光,皆得果证的利益,或得初果,或得二三四果,乃至证得无上菩提。如摩诃般若经云:是时世尊,从三昧安祥而起,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从足下千辐轮相中,放六百万亿光明。足十指、两踝、两膊、两膝、两髀、腰、脊、腹、胁、背、脐心、胸德字、肩臂手十指、项、口四十齿、鼻两孔、两眼、两耳。白毫相肉髻,各各放六百万亿光明。从是诸光明出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国土。从三千大千国土,遍照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音声,即是佛三十二相中的梵音相。大梵天王所出的音声,有五种清净之音,佛由於往昔口业清净,故所出音声亦清净微妙,与大梵天王的音声一样。故法华文句云:佛报得清净音声最妙,号为梵音。新婆沙论云:如来梵声,佛喉藏中,有妙大种,能发悦意和雅梵音,如羯罗频伽鸟,及发深远雷震声,如帝释鼓。华严经云:演出清净微妙梵音,宣畅最上无上正法,闻者欢喜後净妙道。长阿含经云:时梵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澈,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其音遍周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智论亦云:如梵王五种声,而从口出:一甚深如雷。二清澈远闻,闻者悦乐。三入心敬爱。四谛了易解。五听者欲闻无厌。佛所以大梵音声告诸菩萨及天龙八部众乃至人非人等者,一方面欲是经广行流布,于未来世利益一切众生。一方面是佛的梵音清澈,听者不厌,闻者欲乐。用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累生累劫,慈悲救苦的事,更易收是经流通神妙利益之特效。地藏菩萨于十方世界,所作种种利生事业,都是广博无比,非心可思,非言可议,现种种威神慈悲势力,度脱一切罪苦众生,尤以地狱趣为当务之急,故说救护一切罪苦之事。

【吾灭度後,汝等诸菩萨大士,及天龙鬼神等,广作方便,卫护是经,令一切众生证涅盘乐。

  这是令在会大众广作方便护卫是经,俾令众生获解脱乐。佛在世时可以应机说教调伏一切,佛去世後,众生无所依凭,唯有佛所说的圣法可为倚恃,但去圣时遥,魔强法弱之季,正法易被毁灭,是故世尊嘱累诸大菩萨及天龙大众,在佛灭度之後,要广作方便,护卫如是甚深经典,令末法一切众生有所依凭,修证圣道,而超出三界,享受涅盘的快乐。科注云:方便言广作者,方便,乃菩萨二利之器,不可须臾暂离。故维摩云: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谓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於空、无相、无作法中,以自调伏,而不疲厌,是名有方便慧解。否则,则缚矣。劝卫护是经者,以是众生之良药。譬如栴檀,能疗人病,一切众生,莫不愿得。有人大得栴檀香树,束薪卖之,无有买者。此经能令人得道,无不度者。吾般泥洹後,留在世间,无有视者;亦如栴檀束薪卖之,无有买者也。故法广作方便,卫护流通,令一切罪苦众生,寨无明源,拔生死根,出三涂之恶道,证三德之寂光。庶不负大士威神慈悲之力,救护罪苦之心也。

【说是语已,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普广,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见世尊,赞叹地藏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大威神德,唯愿世尊,为未来世,末法众生,宣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诸天龙八部,及未来世众生,顶受佛语。

  这是当机请示地藏菩萨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未来世一切众生,能够听闻是法,而信受奉行。说是语已,即是佛出大音声,告十方世界诸大菩萨等,要广作方便卫护是经,令未来世一切众生,得证涅盘乐的说话之後。所谓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普广,即是承命卫护是经的人。普广菩萨在这法会当中,闻佛嘱咐诸大菩萨,于未来世,要广作方便,卫护是经,利益一切众生,故即从座起,亲承佛的遗命。所谓普广,即是话从内心而发出的智慧,这种智慧是弥满虚空的,所以叫做普。再从智导行,成就自他二利之德,这种德行,充塞法界,故名之曰广。科注云:心是境体,普广是用。心即法身,普即般若,广即解脱。由此大士久证三德,广济群生,虽用不离体,而体藉用彰,故从用立名。若广明其事,即同观音十普。(一、慈悲普。二、弘誓普。三、修行普。四、断惑普。五、入法界普。六、神通普。七、方便普。八、说法普。九、供养诸佛普。十、成就众生普。)今见世尊赞叹地藏菩萨等,即是说普广菩萨,今于忉利天宫法会之中,见世尊赞叹地藏菩萨不可思议大威神德。然而菩萨应世,度生为当急之务,地藏菩萨既然有这样大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德,而其度脱众生利乐人天种种因果殊胜之事,更加莫测高深,不但只欲听闻威神势力,而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亦所乐闻。佛菩萨的法言法化殊胜功德之事,非仅为利当前大众,亦且为益未来末法众生,俾令顶受佛语,依教修行,度脱三界。故此普广特别请佛为说地藏菩萨利益众生的事蹟。智论云:问:诸佛出於三界,不着世间,无有我,及我所,视外道、恶人、菩萨、阿罗汉、一等无异,云何赞叹菩萨?答:佛虽无吾我,无有憎爱,於一切法、心无所着。怜湣众生,以大慈悲心,引导一切,故分别善人,而有所赞。亦欲破恶魔所愿,以佛赞故,无量众生,爱乐菩萨。恭敬供养,後皆成就佛道,是故诸佛赞叹菩萨。况且地藏菩萨从无量劫来,就能怜湣饶益一切众生,曾作种种利生事业,度脱无数众生,成就无量功德,宜乎佛陀大赞特赞。科注云:地藏菩萨,久远劫来,能观诸法毕竟空,亦能于众生,有大慈悲。行生忍,不见众生,行法忍,不着诸法。虽知涅盘是无上实法,而不取证。虽知众生如幻如化,而能起身口意业,可谓志愿弘旷,有大悲心,行如是事,甚为稀有。

【尔时世尊,告普广菩萨,及四众等:谛听!谛听!吾当为汝,略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这是佛慈诫令诚谛而听,当为略说地藏菩萨利生福德之事。因为下面所敍述饶益众生的事,都是甚为稀有,所以在未说到正题的时候,首先诫令曰谛听谛听。所谓利益人天福德之事,即是劝令修持五戒十善,广作六度万行等,一切善利之事。福有攸归,修斋持戒,自然感应道交的得享无量福乐。科注云:准四天王经:于六斋日,使者,太子天王,勤伺众生,施行吉凶。若於此日,净心守斋,归敬礼供地藏菩萨,诸天为遣善神,营卫门户,凶疫众邪,阴谋消灭,夜无恶梦。县官盗贼,水火灾变,终而不害。临其寿终,迎其魂神,上生天上。天上福德,所愿自然。七宝宫殿,在意所之。寿终,下生侯王之家,颜色炜炜,见者心欢。逢佛值法,必得泥洹。斯皆五戒十善,敛情摄欲,六斋使然。正利益人天福德事也。

【普广白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这是当机仰承圣旨,愿闻法要。

  以下广明利益事,分为两大段:初是广说利益,次是普广请问经名。在初段先分为二:甲广说利益的事,乙总结威神之力。甲方又分为二:A、通示闻名等益,B、别示久病等益。A节又分为二:子供养得福,丑讥毁获报。子供养得福又复分而为四节:一闻名赞礼福,今初。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这是供养得福中之第一闻名赞礼恋慕而得福也。善男子善女人,是佛对得闻佛法的在家出家四众弟子之通称。凡对於世间一切好事、美事、有利益於人,推广以致一切含识之事,乃至勤修五戒十善,广作六度万行的男子女人,都可以称为善男子善女人。金刚经六译疏记云:善男善女,有二义:一以人称,是四众人也。一以法喻,以罗汉性刚直,能自善不能化人,表为善男子。菩萨性柔和慈悲,能自化化人,种佛善根,绍隆佛种,表为善女人。今谓事佛者,皆曰善男信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名善男女,反之,就叫做恶男女了。善有清升获乐之功,恶感堕落苦报之事,是故宜为好事,莫作罪业。所以阎罗王海敕罪人云:汝等今去,为人家作子,当念孝顺,报父母恩。曼年盛时,当忍恶为善,笃信三尊,守戒奉道,修诸功德,莫复作恶,还来至此。佛在世时,度化众生,佛自为之,佛灭度後,必籍法化,是以佛说一切法,必为未来世众生。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信女,闻是地藏菩萨的大名,或称圣号,或合掌恭敬,或称扬赞叹,或五体投地作礼,或依恋仰慕;像这种人,兴任何一种礼敬之心,均可超越三十劫的重大罪障。因为地藏菩萨自从母堕,发心救拔,而发无上菩提心以来,经历无数劫,成就无量众生。具诸功德,巍巍无比,欲以口宣,穷劫不尽,是以能令合掌等,皆获殊胜妙益,故能超越三十劫的重大罪业。科注云:言由闻地藏之名而合掌等,得其善名也。盖大士之名,万行万德庄严。自最初一念救母孝思,便为六道救苦发心根源,已深广无涯际矣。迨今十一大劫已来,若欲分别,穷劫不尽。故合掌等,皆超劫罪。如耆婆揽草,无非药者,普能愈病。一切具足,如如意珠,尽满其愿。合掌,表权实一体,九界是权,佛界是实。今既开显,生佛一体,此身业供养。或赞相好微妙,或叹功德洪深,此口业供养。稽首着地,五轮俱圆,了性空寂,感应道交,乃三业普供。眷恋系慕,心心无间,或想菩萨之威德,或申自己之悲哀;此意业供养也。是人,点上闻名合掌等者,均能超越三十劫之重罪,此非不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欤。

【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堕於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

  这是供养得福中之第二塑画形像瞻礼获福也。彩画形像,即是以七彩的颜色,绘画佛菩萨的圣相,五色縗染,法相庄严,能令见者生敬而获福。土、石、胶、漆、金、银、铜、铁、都是塑造圣像的原料,前四价廉而质不坚,後四虽则坚刚不异,而价格贵贱不同。此八种原料,最贵者金,最坚者铁,最贱而最不牢者为土。若末世中有善男或信女,或彩绘地藏菩萨形像,或以土石胶漆,或用金银铜铁而铸造地藏菩萨的圣像,令到後来的众生,或瞻仰尊容,或礼拜圣像,或瞻仰,或仅礼拜依投。当知这一种人舍是身命,以後一百次往返的生於三十三天,永远不致堕於恶道。等到天福享尽,下生人间,犹为国王,对於瞻礼圣像的功德大利,永远不会亡失。造像功德经云:依诸相好而作佛像,功德广大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弥勒!经云:若有人以众杂彩,而为缋饰,或复熔铸金银铜铁铅锡等物,或有雕刻栴檀香等,或复杂以真珠螺贝绵绣织成,丹土白灰,若泥若木,如是等物,随其力分,而作佛像,乃至极小如一指大,能令见者知是尊容,其人福报,我今当说。弥勒!如是之人,於生死中,虽复流转,终不生在贫穷之家。亦不生边地小国下劣种姓孤独之家,乃至以愿力故,不生迷流卑贱不净邪见之家。是人常生转轮圣王有大势力种姓之家,或生净行婆罗,富贵自在无过失家。所生之处,常遇诸佛承事供养。或得为王,能持正法,以法教化,不行非道。或作转轮圣王,七宝成就,千子具足,腾空而行,化四天下,尽其寿命,自在丰乐。或作帝释,夜摩天王,兜率天王,化乐天王,他化自在天王,人天快乐,靡不皆受,如是福报,相续不绝。所生之处,常作丈夫,不受女身。亦复不受黄门二形卑贱之身。形受之身,无诸丑恶。目不盲眇。耳不聋聩,鼻不曲戾。口不喎斜。唇不下垂,亦不皱涩。齿不榇缺,不异不黄。舌不短急。项无瘤瘿。形不伛偻。色不斑驳。臂不短促。足不饐跛。不甚瘦,不甚肥,亦不太长,亦不太短。如是一切不可喜相,悉皆无有。其身端正,面貌圆满。发绀青色,软泽光净。唇如丹果,目若青莲,舌相广长,齿白齐密。发言巧妙,能令闻者,无不喜悦。臂肘佣长,掌平坦厚,腰髀充实,胸臆广大,手足柔软,如兜罗绵。诸相具足,无所缺减,如那罗延天,有大筋力。关於造像的功德,不但造像功德经这样说,就是造立形像等经,亦说造佛菩萨像有十四种大功德的利益。如彼经说:天下人民,能作佛菩萨的形像,能获如下种种利益:1、其後世世所生之处,眼目净洁,面貌端政,身体手足,常好柔软;生於天上,亦复净洁,诸天中胜,眼目面貌,甚好无比。2、所生之处,无有诸恶,身体具足,死後得生第七梵天,复胜余天,形貌端正,绝好无比,为诸天所敬。3、後世常生势尊贵家,受其气力,与世绝异,在所生处,不堕贫家。4、後世所生,身形殊妙,紫磨金色,端政无比,常为诸人所共敬爱。5、後世生处,常在富贵之家,财产珍宝,不可称数,常为父母兄弟宗族之所爱重。6、後世若生阎浮提中,常生帝王公侯贤善之家。7、後世得作帝王特尊,胜诸国王。当为诸王之所归仰。8、後世得作遮迦越王,四天下诸王皆臣属之。9、後世得作遮迦越王,飞行天上,复下自恣,在所施为,无所不至。10、後世生於第七梵天,寿一劫余,智慧尊胜无上,无能及者。于梵天寿尽,当复来下,生於孝顺有道法家。11、後所生处,常为父母之所爱重,寿终复得生於天上。12、死後不复堕三恶道,当自守意,常欲求佛。13、後世生处,尊重於经,意欲常持杂好香花,杂好缯彩,灯火光明,诸天下中,名好珍宝,奉上佛塔。後无数劫,会当得佛涅盘之道。人有出意,持妙珍宝,所爱重物,奉上佛者,非余凡人,皆是前世作佛形像者,习菩萨道者。14、作佛形像,其福无量,无穷尽时,不可称数……其有众生见佛菩萨形像,生恭敬心,叉手自归佛塔舍利者,死後百劫不复入於三途,得生天上,天上寿尽,复生世间势富之家。如是受福,不可称数。会当得佛涅盘之道。

【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胶漆铜铁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华香、饮食、衣服、缯彩、幢幡、钱宝、等物供养。是善女人尽此一报女身,百千万劫,更不生女人世界,何况复受。除非慈愿力故,要受女身,度脱众生。承斯供养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万劫,不受女身。】

  这是供养得福中第三之一,厌恶女身而供养地藏菩萨图像,皆遂愿获福。为甚麽要厌恶女身呢?在世间法来讲,女人的确有很多地方是没有男人方便的,而且在诸经中佛也很详细的敍述女身所以值得厌恶的所以然。因为女身多障多碍的原故,所以法藏等比丘,在因地修行时发愿:成佛时国土无有女人。大智度论法华经等谓女身有五障:一不得作梵天王,清净垢染不同故。二不得作帝释,少欲多欲差殊故。三不得作魔王,刚强懦弱相异故,四不得作转轮圣王,仁慈嫉妒迥绝故。五不得作佛,万德圆备烦恼缠缚各别故。如超日明三昧经云:有长者女,名曰慧施,与五百女人俱,来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闻说斯超日明定,喜踊无量,前白佛言:我今女身,愿发无上真正道意,欲转女像,疾成正觉,度脱十方。有一比丘名曰上度,谓慧施曰:不可女身得成佛道也。所以者何?女有三事隔五事碍。何谓三?少制父母,出嫁制夫,不得自由,长大难子是谓三。何谓五碍?一曰女人不得作天帝释。所以者何?勇猛少欲乃得为男。杂恶多态故,为女人不得作天帝释。二曰不得作梵天,所以者何?奉清净行,无有垢秽,修四等心,若四禅乃升梵天。淫恣无节故,为女人不作梵天。三曰不得作魔天,所以者何?十喜具足,尊敬三宝,孝事二亲,谦顺长老,乃得魔天。轻慢不顺,毁失正教故,为女人不得作魔天。四曰不得作转轮圣王,所以者何?行菩萨道,慈湣群萌,奉养三尊,先圣师父,乃得转轮王,主四天下,教化人民普行十善,遵崇道德,为法王教。匿态有八十四,无有清净行故,为女人不得作圣帝。五曰女人不得作佛,所以者何?行菩萨心湣念一切,大慈大悲,被大乘铠,消五阴,化六衰,广六度,了深慧行,空无相愿,越三脱门,解无我人,无寿无命,晓了本无,不起法忍。分别一切,如幻如化,如梦如影,芭蕉聚沫,野马电焰,水中之月,五处本无,无三越想,乃得成佛。而着色欲,淖情匿态,身口意异故,为女人不得作佛。玉耶经云:女人身中有十恶事:何等为十?一者女人初生堕地,父母不喜。二者养育视无滋味。三者女人心常畏人。四者父母恒忧嫁娶。五者与父母生相离别。六者常畏女婿视其颜色,欢悦则喜,嗔恚则惧。七者怀妊产生甚难。八者小为父母所检录。九者中为夫婿所制。十者年老为儿孙所呵。从生至终,不得自在。是为十事,女人不自觉知。药师经云: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因为女身有种种过患,故此厌恶女身。这段文可以分为四节:初从若有女人下,至钱宝物等供养,是敍述因厌女身而兴供养。二从是善女人下,至何况复受,是敍述因厌女身而修供养之善女人,尽此一报女身以後,百千万劫,更不生於有女人的世界。三从除非慈愿力下,至度脱众生,是敍述除了这个善女人,为了度脱众生的缘故,愿不转变女身,此是例外。四从承斯供养下,至不受女身,是结示承此厌女身,而修供养的功德力,以及地藏菩萨威神之力,以後的百千万劫,更不复再受女身。现在逐节向下解释:初若下八字,是兴供之意,为厌恶女身之故。尽心下,敍述供养之法,广则无量,主要有财法二种。虽则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但是最重要的,仍然要有殷重诚敬之心。心诚则能感应道交。这殷重诚敬之心,是从最深处而启发,最净最端,无染无杂,名叫尽心,亦名深心。画像,是用五彩或七彩在纸上,或布绢之上,而图绘地藏菩萨之圣像。以土胶漆而成的叫做塑像,以木石而刻成的叫做雕像。以金银铜铁而治成的叫做铸像。无论是设画像、塑像、雕像或铸像,而兴供养,日日如是,不退不移,则可谓心心坚固,念念精勤。华香幢幡,是摆供之物,饮食是滋养之物,衣服缯彩是遮羞避寒之物,钱财珍玩是宝物,这些物质,虽然尽是财物,但能舍如许多之物而兴供养,是由深信之心而启发,这深信的心是符合法理的。能够这样广修供养,自然圆成财法二施,等无差别的妙谛。金银宝物,人所爱惜,而能舍诸所爱,无所悭吝,故能获殊胜之果报。次是善女人下,正叙果报之殊胜。是善女人难舍能舍,精诚尽心供养地藏菩萨,又能日日这样的不屈不退,所以能够尽此一期女报之身,以後的百千万劫当中,永远再不生在有女人的世界。所生的世界,既然女人尚且不有,何况复来三界受女人的身呢,这是绝对可以否决的。慈愿力下,即是除了那一种人,以慈悲大愿之力,为欲度化众生的原故,仍然满彼所愿外,余均不复再受女身。如摩耶夫人,以大幻愿智法门,永为千佛之母。是以顺爱法门,度脱众生。婆须密多女,说离际法门,谓一切众生,随类是我,令得一切三昧。这是以逆爱法度化众生。顺逆虽则不同,而永现女身,度化众生,令入佛智则是一也。四承斯下,结示供养地藏菩萨,终究不受女人之身。供养地藏之力,是承他力,及功德力,是承善习熏起现行精进之自力。自他之力互融互熏,故能成就不思议力,於百千万亿劫,永不再受女人之身。

【复次普广!若有女人,厌是丑陋,多疾病者。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礼,食顷之间。是人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圆满。是丑陋女人,如不厌女身,即百千万亿生中,常为王女,乃及王妃,宰辅大姓、大长者女,端正受生,诸相圆满。由志心故,瞻礼地藏菩萨,获福如是。】

  这是供养得福中第三之二,厌恶丑陋疾病之身,而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即得获福。这里也是分为四节:初从若有女人下,敍述瞻礼极短暂的时间,即可获得极殊胜的果报。丑陋多疾病者,即是臭秽鄙恶,且多疾病之身。人的相貌妍丽与丑陋,是由於往昔作业的善恶所招感,而与现生所修持的心地无关。心善则可超升,化丑陋而为妍丽,如波斯匿王之女。心恶则遭遇堕落,变妍丽而成丑陋,如优多罗之母。生而贤慧者,如黄帝时之嫫母,与齐国无盐女,皆天下的丑女也,虽丑无妨。生而嫉妒者,如唐朝时之武则天与杨贵妃皆天下之美人也,虽美何益!但形貌端正,色泽殊妙,可以令见者欢喜而生敬,是以轮王具大人之相,化四天下,佛陀现胜妙之好,度无量众。而且美妍者人之所好,丑陋者人之所恶,疾病尤为可憎,故皆厌弃。所以感得丑陋及多病之身者,由於往昔恶业之所招致。如佛说业报差别经云: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怀嫌恨。三者诳惑於他。四者恼乱众生。五者于父母所,无爱敬心。六者於贤圣所,不生恭敬。七者侵夺贤圣资生田业。八者於佛塔庙,断灭灯明。九者见丑陋者,毁呰轻贱。十者习诸恶行。以是十业,得丑陋业。”“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病报:一者好喜打拍一切众生。二者劝他令打。三者赞叹打法。四者见打欢喜。五者恼乱父母,令心忧恼。六者恼乱贤圣。七者见怨病苦,心大欢喜。八者见怨病癒,心生不乐。九者於怨病所,与非治药。十者宿食不消,而复更食。以是十业,得多病报。若有女人厌丑陋之形及多病之身,只要能在地藏菩萨像前,志心瞻礼一餐饭这样久的时间,便可以获得殊胜的福报。

  次从是人千万劫中下,正叙转丑陋而为妍丽。是人,即指厌患丑陋多病而发心供养地藏菩萨的人。这个是人二字,若接贯上文,是指女人,但愚意以为,不一定指女人才对,因为丑陋之身,无论男女都是厌患的。以极短暂的时间,瞻礼地藏菩萨圣像,即得於以後千万劫中所受之身,远离丑陋多病的恶相,获致圆满端正无病的美容,正显瞻礼之功,不可思议。三从是丑陋女人下,敍述只是厌恶丑陋之容,而不厌患女人之身者,亦得满其所愿。瞻礼之後的万亿生中,或为王女,或作王妃,或生宰辅大姓之家,或为豪贵长者之女,悉皆端正无比。所言生为王女,即是公主。如波斯匿之女胜鬘,阿闍世王之女术达矣等。妃,匹也,合也,对也等义,王妃即国王之妾侍,在嫔御之中,仅次於王后。或者说天子後宫,无论嫡庶通通都称为王妃,如末夫人与韦提希夫人等。宰辅,乃天子之左右手,或者称为宰相,或者称为宰衡,所以统摄百僚,辅助天子,阿衡国务而平章百姓的治理国政。大姓,即是贵族,如中国专制时代的王族或公侯之家。及印度阶级时代的刹帝利与婆罗门,都称为大姓。言大长者女,如苏曼是须达多女,月上女为维摩诘女等。生为贵族之女,而且端正圆满诸相具足,殆非地藏菩萨威神势力,曷克臻此。

  四从由志心故下,结示志心瞻礼,定当满如所愿。科注云:志心二字,义深意重,贯於前後,勿轻看过。夫人之转报,诚非易事。譬耕夫之忽临帝座,如混者之俄登天府。平地之福,匪伊所思。今所获福,诚由志心。志者,心之所至也。其丑女以瞻礼而感,地藏以慈力而应,均是心也。若各各性计不忘,则能所条然,凡圣岐矣。安能感应道交,转报获福耶?惟瞻礼之际,了能所之皆空,故感应之时,致假中之叵议。则丑妇与地藏,无二无别,功并於志心。故增一阿含云:若欲礼佛者,当来及过去,当观空无法,是名礼佛义。勒那三藏(Ratnomati)七种礼,不可不知。(1、我慢礼。2、求名礼。3、身心礼。4、智净礼。5、遍入法界礼。6、正观修诚礼。7、实相平等礼。)

【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赞叹,香华供养,乃至劝於一人多人。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

  这是供养得福中第四伎乐赞叹供养地藏圣像,即获福报。这段文可以分为二节初从若有善男子下,至一人多人,是能供养之机。次从如是等辈下,是供养所获之福。伎乐,亦即女乐,古之帝王以歌伎或艺伎,高歌一曲,婆娑起舞,而取乐於後妃臣佐者。引长其音而高声唱诵,音韵合节,叫做歌咏。诗序云: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赞即印度之梵呗,以短偈简文,而直陈佛菩萨之圣德,故言赞叹。今既实信菩萨之威德,而能杂陈八音之伎乐,歌咏之赞颂,及奉献香华等物供养,不特自信自为,而且劝化他人,或一或多,随缘转化无量百千众,悉令信心诚意供养地藏菩萨,所获福报,自当殊胜。

  如是等辈下,即是说这些善男信女能够对地藏菩萨圣像之前,作种种的伎乐与作种种的歌咏赞颂,以及香华等物供养。不但自己作了便罢,而且还劝无量百千人都是这样做。这些人因为供养地藏菩萨的功德,现在以及未来世中,常常得很多鬼神日夜的卫护,因此不但不会身遭诸难,就是恶事的声音亦不会听闻。科注云:然作乐供像,何以得鬼神卫护耶?准礼记曰:礼乐之行乎阴阳,通乎鬼神。汉书云:夫乐者,圣人所以感天地,通鬼神。况干闼,紧那,皆天帝乐神。今既伎乐歌咏于地藏,宁不感帝释遣干紧令人卫护耶。然恶事不闻耳者,又何从致乎?曰:不闻礼云:夫乐,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旋象风雨。今既作乐供像,自感天地清明气象,四时和焉,风雨时焉,安有恶事辄闻於耳。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况今获福,实从信心得来,何况亲身受诸横哉?若准法华,伎乐颂德,开人天业,自应早成佛道矣。法华经云: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皆已成佛道。

  上明供养获福竟。下明讥毁遭报。

【复次普广!未来世中,若有恶人,及恶神恶鬼。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敬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或妄生讥毁,谤无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齿笑,或背面非,或劝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讥毁者。】

  此下明讥毁遭报。这里初举讥毁之类及其相状。初未来世中下,明其类。见有善男子下,明其相。世间不好的人,时时想毒计破坏人危害人,是名恶人;即世俗所谓害群之马。主张人作一切丧失天良,埋没理智的事,永远堕在恶趣,不得超升的就是恶神。贪他血食,人祀之则祸淫,人离之则加恶,搞风搞雨,作祸作祟,恒常弄到人不得安宁的,就是恶鬼。这些恶人恶神恶鬼,见到善男信女归敬礼拜,歌咏赞叹,香华供养地藏菩萨圣像,而妄生讥诮的诋毁,谤谓无有功德,及利益果报的事。当其兴谤的时候,或露齿而奸诈轻笑,或面是而背非。非但一己作恶,亦且劝诱他人,或一或多,乃至最微的起一念讥毁之心,而称快一时之口,当知是人应堕恶道,受无量苦。科注云:佛言:清浊异流,明愚异趣。忠佞相仇,邪常嫉正。故着欲之人,不好我无欲之行,於是恶类,遂生嫉心。所以嫉之者,恶人,恐以彼善,形我之恶也。恶神,恐其出界,矢我之眷属也。恶鬼,恐其斋戒,失我之血肉也。怀私虽异,为恶是同。曾子曰:人之好善,福虽未至,去祸远矣。人之为恶,凶虽未至,去福远矣。辩魔书云:见善养育,如雨露之被草木。遇恶剿绝,若鹰鸇之逐鸟雀。人何不努力修善,而甘为恶人,恶神,恶鬼哉。讥者,嘲诮之言;毁者,谤坏之事。讥生忌嫉之心,毁起忿恨之念。故知心为起恶之源,口为召祸之本。徒谤圣贤,枉压良善。从虚妄以构词,自无端而肆毒。初乃轻言讥激,後遂重语讟诬。自作阐提,拨无因果。宣言此辈,徒窃善名,归供赞礼,实无功德,唐丧资财,何有利益!那知泥木灵像,远有所表。敬诚殷礼,获福无边;轻心譭谤,招罪弥劫。愚痴无知,阻退善根。……乃至一念,言少讥毁恶。那知众罪,皆从此起。譬夫决江之流,滥觞於瓮口,参天之树,发叶乎毫芒。唇口是弓,心虑是弦,音声如箭,一念如机,长夜空发,徒染身口。顾斯後报,可不慎哉!

【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讥毁之报,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罪。过是劫已,方受饿鬼。又经千劫,复受畜生。又经千劫,方得人身。纵受人身,贫穷下贱,诸根不具,多被恶业,来结其心,不久之间,复堕恶道。】

  这是显示讥毁之报堕落之途,报毕为人,贫穷下贱,诸根不具。业惑缠心未得消泯,纵得为人,不久之间,亦复随业受报,堕生恶道。梵语绠陀劫簸(Bhadrakalpa)绠陀,翻为贤,劫簸,简称为劫。梵华并称,叫做贤劫。过去的住劫,名叫庄严劫;未来的住劫,名叫星宿劫;现在的住劫,名贤劫。所以称现在的住劫为贤劫者,因为现在的住劫二十增减中,有千佛出世,所以称为贤劫。大慈经云:阿难!何故名为贤劫?阿难!此三千大千世界,劫欲成时,尽为一水。时净居天,以天眼观此世界,唯一大水,见有千枝诸妙莲华。一一莲华,各有千叶,金色金光大明普照,香气芬熏,甚可爱乐。彼净居天,因见此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而赞叹言:奇哉奇哉;稀有稀有。如此劫中当有千佛出兴於世,以是因缘,遂名此劫,号之为贤。悲华经云:此佛世界,当名娑婆。何因缘故,名日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是故彼界,名曰忍土。时有大劫,名曰善贤。何因缘故,劫名善贤?是大劫中,多有贪欲嗔恚愚痴憍慢众生,有千世尊成就大悲,出现於世。行宗记亦云:此界成後,有千佛出世,既多贤圣,故名贤劫。贤劫总共有八十小劫,一增一减为一小劫,即成住坏空各有二十个增减。在住劫二十个增减的前八增减当中,千佛逐渐出世。于第九减劫时,贤劫千佛,第一拘留孙佛(Krakucchanda)出世,次为拘那含牟尼佛(Kanakamuni),第三为迦叶佛(Kasyapa),第四为释迦牟尼佛(Sakyamuni)。自此至第十的减劫有弥勒佛出世,乃至最後,於第二增减之增劫,有楼至佛出世,合计总共一千佛。每一佛的出世,是相隔相当年代的,如释迦牟尼佛涅盘之後,要隔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即兜率陀天四千岁),贤劫千佛中的第五尊弥勒(Maitreya)佛才出世。每一尊佛的出世,距离既然须要这样长久,那末,千佛一一出世而入灭,其中所经的时间,更加长远到无法可以计算得清楚了。现在说贤劫千佛灭度之後,而讥毁的报,尚在无间地狱受极重的罪苦,则知讥毁的果报受苦极其长远了。过是劫已,是指经过讥毁应受地狱苦患之劫以後。或者说作讥毁之罪报,堕在地狱超过贤劫这样久的时间之後。地狱罪毕,转生饿鬼之中,经过千劫的时期,常受饥火交然的痛苦。饿鬼罪毕,复生畜生趣中,又复经千劫之久,时遭鞭挞刀剑杀身之殃。畜生罪毕,方始获得人身。纵得为人,亦复贫穷下贱,诸根不具,恶疾缠身。其中诸人,大多数复被恶业,缠缚其心,而造诸恶,所以不久之间,复随业受报的堕落恶趣。梵语薜荔多(Preta),旧译饿鬼,新译为鬼。常饥虚渴热,时恐法多畏,所以叫做饿鬼。此道遍在诸趣,以谄诳的心意,作下品五逆十恶,感生鬼道。由其所造的业不同,所以果报亦有胜劣。胜则为山林塚庙之神,及药叉罗刹等有威德者。劣则居处不净,不得饮食,常受刀杖之苦。婆沙论云:有说由造作增长增上悭贪身口意恶行,往生彼故,感饥渴业,绝百千岁不闻水名。岂能得见?况复得触!或有腹大如山,咽如针孔。虽遇饮食而不能受。有说被驱役故名鬼,恒为诸天处处驱役,常驰走故。有怖望故名鬼,谓五趣中,从他有情,怖望多者,无过此故。由此因缘,故名鬼趣。梵语底栗车(Tiryagyoni),译为畜生,为人所畜养而得生存故。或译为傍住,为傍行的生类故。畜生道亦遍在诸趣。是由於愚痴贪欲,作中品的五逆十恶而感生此道之身。婆沙论云:生谓众生,畜谓畜养,谓彼横生,禀性愚痴,不能自立,为他畜养,故名畜生。新婆沙论云;云阿傍生趣?答:其形傍故行亦傍,是名傍生。有说彼诸有情,由造作增上愚痴身口意恶行,往生暗钝,故名傍生。谓此遍於五趣皆有。立世阿毗昙亦云:由因谄曲业故,於中受生。复说此道众生多覆身行,故名底栗车。讥毁之罪报,生为人亦复贫穷下贱者,如发觉净心经云:毁訾诽谤,常生边地贫贱之处,下种姓家,少利养少名闻。不为他人恭敬供养,亦不尊重。人所不喜,众所厌恶。科注云:由昔断灭法财,今感贫穷之报。困曩毁敬尊容,此招下贱之身。复兼诸根残阙,以致九结缠心,从冥入冥,随苦至苦。大乘论坚意菩萨云:诽谤大乘法,决定堕恶道。焚烧甚苦痛,业报罪信尔。若从地狱出,复受余恶报。诸根常缺陋,永不闻法音。设使得闻者,复生於谤法。以谤法因缘,还堕於地狱。’”

【是故普广!讥毁他人供养,尚获此报,何况别生恶见毁灭!】

  这是结示讥毁之报。是故二字是承上接下之辞。即是说普广!像这些人讥毁人家供养,尚且获得地狱饿鬼畜生等恶报,千万亿劫,难得出离,而况於佛法所生毁灭之心,则其罪更甚於此千万亿倍了。故科注云:善人供养,恶辈讥毁,尚获弥劫之殃。况别生恶见,如弥犁车,毁灭佛法,其罪有甚於此矣。宝雨经云:若诽谤者,是名愚人,堕於恶处,受诸苦恼,又为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之所轻贱。故知诽谤之罪,实居众罪之先。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鬼神游。日月岁深,转复尪瘵,眠中叫唤,惨凄不乐者。】

  此下别示久病得益,这是初示久病恶相。梵语弭也地(Miyadhi),译作病。止观云:病起有六缘:一四大不顺故。二饮食不节故。三坐禅不调故。四鬼神便顺故。五魔神所为故。六业感所起故。所以智论云:病有二种:先世行业报故,得种种病;今世冷热风发故,亦得种种病。佛说医经云:人身本有四病,一地二水三火四风。风增气起,火增热起,水增寒起,土增力盛。本从是四病,起四百四病。……人得病有十因缘:一久坐不卧。二食无贷。三忧愁。四疲极。五淫泆。六嗔恚。七忍大便。八忍小便。九制上风。十制下风。智论亦云:四百四病者,四大为身,常相侵害。一一大中,百一病起:冷病有二百二,水风起故。热病有二百二,地火起故。四大不调,寒热相侵,加以宿业之所感,以致忽婴病患,连年累月,困处床第之间,辗转呻吟,不能起立。於是求生固然不能,求死亦复难得。因病久困逼恼身心,以致思想瞀乱,神志颠倒,所以或者夜梦恶鬼,或者会见亲旧,或者梦游险道,或者有很多魇魅鬼怪,令其久寐不醒,或者神魂与鬼神同游。科注云:唯识论明四梦。一无明习气,二善恶先征,三四大偏增,四巡游旧识。今梦恶鬼,恶相先征也。及见家亲,巡游旧识也。游险道,则四大遍增也。共鬼神游,乃无明习气也。卧病既久,不但身质孱弱,而所受的痛苦也必深,是以梦寐怀忧,五中楚痛,以凄惨的声音呻吟。科注云:眠中叫唤等者,以身为苦器,阴是坯瓶四大浮虚,互相乖反。禀形人世,逢秽浊之时,受质伪身,居怖畏之境。幽冥无量鬼神,以及家亲眷属,依房依庙,附岳附丘,凡有含灵,并皆只响。致使神爽冥昧,识虑昏茫。至於寤寐多有恐怖,所以眠内不安,晨昏叫苦,心中煎迫,动静凄惨,皆病中之苦相也。

【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这是解释所以久卧床第困苦呻吟久病的恶相,是由往昔所造的业道所招对耳。这一段文的意思,即是说上面所举得久病恶相的人,都是业道的相对,或轻或重,并未一定,故未判生死。如果说应死,确难即时舍寿。倘说未应即死,可是仍然叫苦连天的不得即时痊癒。像这些因果业感招报的病苦,所谓魂系阴司,灾生阳世,世间的人,以俗陋的肉眼,是无法辨别这些业对之事的。虽然不能辨别业对之事,但可以从现生作者的事,知道来生必当受之报,等於今生所受的,就可以知道前生曾经作过的事了。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律,是丝毫莫爽的。如佛告阿闍世王云:一切诸法,皆为缘对。世人所为作,各自见其行,行善得善报,行恶得恶报,是故大王,当舍恶从善。

【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

  此下明修福即得脱罪。修福之法甚多,但最简捷者,莫如只在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地藏经一遍。所费既少,功勳弥着。正显地藏菩萨威神之力不可思议。所以只在佛菩萨像前转读地藏经一遍,即能令病解除苦患。科注云:夫人节宜不谨,感於寒热等症,世医药饵,可能疗治。今是恶业报病,须藉法力方祛。盖诸佛心者,慈悲为体,能作医王,善疗众生身心之病。经是法药,菩萨是瞻病之人,故须对像读经。然只转一遍者,金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革凡成圣,何俟多转乎!

【或取病人可爱之物。或衣服、宝贝、庄园、舍宅、对病人前,高声唱言:我某甲等,为是病人,对经像前,舍诸等物。或供养经像,或造佛菩萨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灯,或施常住。】

  这是为病者舍诸可爱之物。人之所以得病,虽有种种原因,但可以以二种而概括之:一者业病,二者寒热之病。寒热之病,是受季节气侯之所影响,可用药物而治疗之。业病是往昔所作的业而感招,非药力所能根治,必须要对佛菩萨像前作福忏谢,始克痊癒。可爱之物,即是病人平昔最喜爱的东西,其中如丽都的衣服,金玉珠宝,园林别墅,华堂舍宅等,随取一种以作供养而作福忏谢,均可感得胜益。所以取病人喜爱之物于病人前,高声唱言者,是欲令彼病人知代施功德,忆持在心永不忘失也。将病人的财物而作福,亦有种种差别:或者将这些财物,市种种花香饮食而供养经像。或者将这些钱,来造立佛菩萨的形像。或者将这些钱,来建筑寺庙。或者将这些钱,来买油点灯供佛菩萨。或者将这些钱,来布施寺庙供养十方常住众僧。总之上面所说的各种,任行一种,均可获得胜报。涅盘经云:若於佛法僧供养一香灯,乃至献一华,则生不动国。善守佛法僧物,涂扫佛僧地,造像塔,如母指,常生欢喜心,亦生不动国。僧只律云: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泥团,敬心治佛塔。施灯功德经云:佛告舍利弗:或有人于佛塔庙诸形像前而设供养,故奉施灯明,乃至以小灯炬,或苏油涂然,持以奉施,其明唯照一道阶。舍利弗!如是福德,非是一切声闻缘觉所能可知,唯佛如来乃能知也。据此,则知上面所举各种,均有胜益。

【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假令诸识分散,至气尽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已来。但高声白,高声读经。是人命终之後,宿殃重罪,至於五无间罪,永得解脱。所受生处,常知宿命。】

  这里敍述病人纵然不痊癒,但由舍着所爱而兴供养,及亲友高声转读地藏尊经的功德,命终之後,宿殃重罪,都得解脱,所生之处,常知宿命。所以病人舍物必须三白者,目的是欲病者闻知,心生欢喜,深知自己有如是功德可以依凭。假令,是虚设之辞,即是说这些病人藉此布施之福荫,当然会病患消除,还我健康之身。假使大限难逃,世缘永绝,当其识神分散,乃至气绝的时候,亦应七日之中,高声唱施,并高声读诵地藏尊经,这人命终之後,必定能解脱无间重罪,而获超升。诸识即指八个识。分散,是八个识从人体向外消散。诸识分散,则神魂亦离开色体。风去则萧索寂然,火走则形骸清冷,如是则谓之气绝命终。宗镜录云:问:诸根坏日,识迁离时,舍此故身,别受余质,去来之识,相状云何?答:显识经佛告贤护云:识之运转,迁灭往来,犹如风大,无色无形,不可显现。而能发动万物,示众形状。常知宿命,即是知道前一生或三四五生所作,所为的事,因知前生的事,自然明白罪福,深知因果,而这种人出离生死,也比较容易。这些的常知宿命,并不一定指宿命通,因为宿命通是修行圣者所得的通力。这常知宿命,虽则不一定是指宿命通,但与宿命通也极其相近,或者也可以叫做宿命通。如菩萨处胎经云:或有人除去识垢,内外无瑕,得意圣通自识宿命。一生二生,乃至无数阿僧只劫,所从来处。父母眷属,国土清净,悉能识知。或有人修十神通,解知法性,强记不忘,便能得知他人心念,一生二生,乃至无数阿僧只劫,所从来处,父母眷属,国土清净,名姓种族,皆悉知之。

【何况善男子善女人,自书此经,或教人书。或自塑画菩萨形像,乃至教人塑画。所受果报,必获大利。】

  这是用比拟的方法,来显示利益宏大。即是病者自不能动,由他人将布施之物,高声唱白,并代读地藏经,都可以得到永远解脱无间重罪,所生之处,常知宿命。何况自书此经,或教人书,自塑画菩萨形像,或教人塑画,这些功德利益,更加无可限量。大乘庄严论云:诸菩萨于大乘法,有十种正行:一书写,二供养,三流传,四听受,五转读,六教他,七习诵,八解说,九思择,十修习。此十正行,能生无量功德。涅盘亦云:於恶世中,书写经卷,亦劝他人,令得书写,自能听受,亦劝他人,令解听受,如说修行。具足能解,尽其义味。塑画佛菩萨形像,即是以木泥石等物,雕塑佛菩萨的圣像。或用绢布纸等物,图绘佛菩萨的尊容,自作或教他,都有殊胜利益。如造立形像福报经云:作佛形像,其福无量,无穷尽时,不可称数。如是四天下,江河海水,尚可升量,作佛形像,其福甚多,多四天下,江河海水,过出十倍。後世所生,常护佛道。作佛形像,譬如天雨,人有好舍,无所忧畏。作佛形像,死後不复,入於地狱,畜生饿鬼,诸恶道中。其有众生,见佛形像,生恭敬心,叉手自归佛塔舍利者,死後百劫,不复入於地狱畜生饿鬼道中。死即生天,天上寿尽,复生世间,势富之家。如是受福,不可称数,会当得佛,涅盘之道。佛告优填王,人作善者,作佛形像,其福佑功德如是,终不唐丧。大乘造像功德经亦云:若有净信之心,造佛形像,一切业障,莫不除灭,所获功德,无量无边,乃至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拔众生一切苦恼。

【是故普广!若见有人,读诵是经,乃至一念,赞叹是经,或恭敬者。汝须百千方便,劝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来现在,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

  这是劝令勤心修持莫退,自然能得殊胜功德。是故是承上接下之辞,承上所言功德,因此若有人,受持读诵是地藏经,乃至一念赞叹或恭敬者,都可以感得多生无量福德利益。故此佛令普广,要广设百千方便,劝励这些对地藏经读诵赞叹恭敬的人,努力精进修持,莫生退屈之心,必定可以获得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福利。坚意经云:佛告阿难:其有好心善意之人,闻佛明法,一心而听,能一日可,不能一日。半日可,不能半日。一时可,不能一时。半时可,不能半时。须臾可,其福不可量,不可訾也。对於佛法经典,暂时听受,尚且获福无量,而况受持读诵,恭敬赞叹。故菩萨藏经云: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经,读诵解义,乃至为他广分别说,当知是人,复获如是十种功德,称赞利益。何等为十?一者常乐远离诸不善友。二者常乐亲近,诸善知识。三者能缓诸魔所有系缚。四者摧殄诸魔所有军阵。五者善能诃厌一切烦恼。六者于一切行心常捐舍。七者违背一切向恶趣道。八者归向一切趣涅盘道。九者善说一切越度生死清净之施。十者巧能随学一切菩萨所行轨则,又能奉行诸佛教敕。如是名为十种功德称赞利益。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

  这是梦寐见诸鬼形之辈。善见律云:梦有四种:一四大不和梦,二先见梦,三天人梦,四想梦。云何四大不和梦?答:眠时梦见山崩,或飞腾虚空,或见虎狼狮子贼逐,此是四大不和梦。云何先见梦?答:或昼日见,或白或黑,或男或女,夜克梦见,是名先见梦。云何天人梦?答:若善知识天人为现善梦,令人得善。若恶知识者,为现恶梦。云何想?答此人前身,或有福德,或有罪障。若福德者现善梦,罪者现恶梦。这段文所叙梦寐见鬼,即是善见律中的四大不和梦与先见梦。见诸鬼神下,是梦见的状况。诸鬼神,是多生的亲戚朋友,托梦示现。诸形,是梦见的鬼男女老少,面貌不一。悲啼等,是亲朋之鬼乞怜之状。或者悲泣,或者啼哭,或者忧愁,或者叹气,或者恐慌,或者怖畏,种种不一之状。

【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於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

  这是叙明前段梦寐见鬼的所以然。前段只叙梦寐时见诸鬼形,悲啼等状,哀求济拔,未明言是何等鬼,及此鬼与得梦者有何关系,故此段叙明这些鬼,通通都是一生,或多生的父母亲族等。这些众生因为堕在恶趣,未得出离,又无地方希望其他的福力来救拔,是以只得转告多生以前,曾经作过骨肉的亲眷,使作善巧拔济之方,俾令得蒙超脱恶道的苦趣。科注云:在於恶趣等,或沉地府,或堕鬼伦,经劫长远,出离寡助。既失望福救之处,乃远告多生之亲。此鬼无聊之极思,有求之苦境也。故知,为过去父母等作福,如饷远人。然正法念经云:若为亡人修福行布施,生鬼道者,鬼容得福。以鬼知悔,前生悭贪,故为施时,彼则欢喜。若生余道,多无得力。今此辈求作方便,愿离恶道,恐是恶鬼之类耶。故优婆塞戒经云:或有说言:子修善法,父不作善,因数修善,令父不堕三恶道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身口意业,各别异故。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胜妙宝故。若入地狱,受诸苦恼,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中生,亦复如是。若谓饿鬼何缘独得?以其本有爱贪悭吝,故堕饿鬼。既为饿鬼,常悔本过,思念欲得,是故得之。若所为者,生余道中,其余眷属,堕恶鬼者,皆悉得之。是故智者,应为饿鬼,劝作福德。婆沙论亦云:为饿鬼作福,鬼得饮食,亦增益身,臭者得香,恶色得好色。又经云:如诸鬼等,所食不同,或脓或粪,得是施已,一切变成上妙色昧。若鬼异处受生,亲为施者,彼鬼业力,遥知生喜。若还在家,受苦报者,亲为施者,鬼自亲见生喜。

【普广!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

  这是敕令彼眷属为久迩先亡亲族读经。佛令普广菩萨以大神力,敕令这些眷属,普为多生多劫以前的亲眷,恭对佛菩萨圣像之前,志心读诵地藏尊经,或自读,或请人为读,最少的数目要三遍乃至七遍,多则多多益善。科注云:何故令普广以神力遣眷属读经耶?以世间愚人识恩分者少。生前六亲,尚有不顾,况隔数世之亲乎?即有念及者,既未识面,纵形梦寐,想不及此。故敕普广以神力冥资,速令忆念。使恭对佛菩萨像前,或自读经,或请人读。

【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

  这是结显存亡得益。现前眷属,能够为过去世堕落恶道受苦的眷属,恭对佛菩萨圣像之前,诚心诚意转读地藏尊经,自读或请人读,均能感应道交,获得殊胜利益。毕是遍数,三遍或七遍或多遍,总之在规定的遍数,最少三遍或七遍,乃至百千万遍。所谓当得解脱,是视这些恶道受苦的众生,过去世的善根而定,或者脱离恶道,生在人间,或者感生天上,或者进趣三乘圣道。前者较为可靠,後者则非善根深厚,以及目前感佛大德脱离苦趣而发勇猛的大心不可。以往宗亲既蒙超脱,故现前眷属,梦寐安宁,不复再见种种恐怖的梦境了。

【复次普广!若末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忏悔者。】

  自此以下,是下贱求悔得益。这是初标能悔的人。分别善恶报应经云:复云何业获种族卑贱?有十种业。云何十种?一贪爱名利不修施行。二嫉妒他荣。三轻毁父母。四不遵师法。五讥谤贤善。六亲近恶友。七劝他作恶。八破坏他善。九货易经像。十不信三宝。如是十种获报卑贱。辩意长者子经亦云:又有五事,常生卑贱,为人奴婢。何谓为五?一者憍慢不敬二亲。二者刚强无恭恪心。三者放逸不礼三尊。四者盗窃以为生业。五者负债逃避不偿。是为五事,常生卑贱奴婢之中。由於贫穷而受役於人,男则为奴,女则为婢。既为奴婢,闻主呼而来,仰其鼻息,听主遣而去,承其声光。如是则事事听他招呼,这样身不由己,自由丧失殆尽。事事受制於他,形同束缚,则知由宿业之所招感,故须忏悔,方得灭除。宿业,即是宿世多生以来,所作能招苦乐的善恶业。故佛告波斯匿王言:凡人处世,尊卑贵贱,贫富苦乐,皆由宿行,而致斯果。这里所指的宿业,是指恶业而言。所言忏悔者,忏是印度语忏摩(Ksamayati)之略,将先世所作的罪恶陈露出来,名叫忏。悔是中国的言语,是改往修来的意思。法苑珠林云:忏悔正解,状若明灯,明灯一照,昏暗皆除。不以暗来无始能推灯也。明暗解惑尔来无始,迷因谬果,具造诸非,事等如暗。今欲悔除,依佛性力,发正见火,事等明灯。灯起暗除,解生惑丧。义无不灭也。亦如霜雪,待日而除。亦如病疾,待良药除。亦如迷方,待寤而正。亦如恶类众薪,悔如豆火,须臾殄灭。故业报差别经云: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心地观经亦云: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灭。

【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萨名,可满万遍。】

  这是说忏的法子。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圣像,则万念俱寂,一心专注,这样的忏悔,故可以感应道交。如普贤观经云:忏悔六根本意,由业障故,不净六根,且造十恶,处处贪着,遍六情根。此六根业,枝条华叶,悉满三界,一切生处,增长无明。今欲忏悔,广请诸佛菩萨,读诵大乘,志心彻到,发愿求破坏身心一切恶业。念念之中,得见普贤十方诸佛。故说偈云: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一七日,是一周克期取证的规定时间,故古人往往用功取证,以七日为期,一七不得道,再来一七,务以证道而後已。如杨州高旻寺的开山祖师天慧彻祖,在雍正皇帝大内禅席座下,四个七而大彻大悟。这里所说以一七,称念地藏圣号,期以七日之内,满万德洪名万遍,表集万善之功德,而销万恶的罪业。而且七日之中,称念洪名,念念成片,自然一心不乱,万念澄清,故能消除一切业障。如弥陀经云: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况地藏弘愿,与弥陀无异,称洪名而求感应,一日不应,则念至七日,必遂所愿。故地藏十轮经云:一日称地藏,功德大名闻,胜俱胝劫中,称余智者德。能解诸众生,一切烦恼缚。至健行定等,诸定之彼岸。

 

 【如是等人,尽此报後,千万生中,常生尊贵,更不经历,三恶道苦。】

  这是结示转报胜益。藉地藏菩萨大誓大愿大威神力,故这些下贱等人,称念菩萨洪名七日,满足万遍,尽此报身,以後百千生中,常生尊贵之家,不复再堕三恶道,受诸苦恼。分别善恶报应经云:复云何业得豪族富贵?有十种业,何等为十?一离嫉妒,庆他名利。二尊重父母。三信崇师法。四发菩提心。五施佛伞盖。六修严塔寺。七忏悔恶业。八广修施行。九劝修十善。十崇信三宝。如是十种获报豪贵。辩意长者子经亦云:又有五事得为尊贵,众人所敬。何谓为五?一者布施周惠普广。二者礼敬佛法僧三宝及诸长老。三者忍辱无有嗔恚。四者柔和谦下。五者博闻讽诵经戒。是为五事得为尊贵,众人所敬。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

  此下敍述新产获福,这是举有种种种姓。一四天下,这里所以独举南阎浮提者,因为北俱卢洲的人,产於树下,而且亦无恶露及苦恼等。东胜神州与西牛贺洲,欲事既少,生产当然较稀。唯南赡部洲的人,多欲多产,故苦事亦特多,是以独举南洲。生产时所受的痛苦,是无分贵贱的,故人的种族虽然有刹利,婆罗门等贵族,与毗舍首陀等贱种的区别,而新产者或男或女,所受的苦恼,是平等无异的,故说阎浮提内一切人等。

【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

  此示诵经持名的利益。七日之中,即是为此新产者,或男或女,在初产七日之内,读诵地藏尊经,并更为称念菩萨圣号,则善神卫护,恶鬼绝迹,所有一切宿殃,尽得消除,自然福增寿延。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云:尔时如来初成正觉,有一大梵天王,来诣佛所,敬礼佛足,而作是言……有夜叉罗刹,常喜啖人胎,能令人无子。无子以伤胎,及生时夺命。皆是诸恶鬼,为其作娆害。我今说彼名,愿佛听我说:第一名弥酬迦,乃至第十五名蓝婆。此十五鬼,常游行世间,为婴孩小儿,而作恐怖。……尔时世尊,即说咒曰:多咥他,菩陀菩陀,菩陀璎摩帝,菩提菩提,摩隶,式叉夜,婆舍利,婆多祢,婆罗陀,头隶,头隶,婆腊多头隶,舍摩谩,收隶,婆呵谩,陀婆谩,稣婆呵,谩婆罗谩,稣婆呵。此十五鬼神,常食血肉,以此陀罗尼咒力故,悉皆远离,不生恶心。令诸童子离于恐怖,安隐无患,处胎初生,无诸患难。诵此咒者,或於城邑聚落,随其住处,亦能令彼婴孩小儿,长得安隐,终保年寿。诵经持名,亦复能获如是广大利益,能令婴孩安隐无怖,是故劝令新产七日之中,为读诵此不思议经典,及持菩萨的万德洪名。

【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

  这是消除宿殃,增延福寿。这段文可分作二节:初转宿报,次从若是下,增现福。由於读诵地藏尊经,及称念地藏圣号功德力故,所以新生男女,纵有宿业的殃报,尽得解脱。而且由於诵经持名的原故,胎儿在母胎中,母子安然,出生顺利,毫无险恶痛苦。既生之後,又不为一切恶鬼之所娆害,故得寿命增长,绝无中夭之虞。如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云:尔时大梵天王,复白佛言:世尊!若有女人,不生男女,或在胎中,失坏堕落,或生已夺命。此诸女人等,欲求子息,保命长寿者,常当系念,修诸善法,於月八日十五日,受持八戒,清净洗浴,着新净衣,礼十方佛,至於中夜。诵我所说陀罗尼咒者,令此女人,即得如愿。所生童子,安隐无患,尽其形寿,终不中夭。若是下是第二节文义,即是说倘若胎儿宿修善行,宿具福业,产生之後,家人又为诵经称名,所以应安乐的,转增安乐,应福寿的,转增福寿。如修行道地经云:行不纯一,或善或恶,当至人道。……三十八七日,在母腹中,随其本行,自然风起。宿行善者,便有香风,可其身意,柔软无瑕,正其骨节,令其端正,莫不爱敬也。本行恶者,则起臭风,令身不安,不可心意,吹其骨节,令偻邪曲,使不端正。……是为三十八七日,九月不满四日,其儿身体骨节则成为人。……其小儿在母腹中,……于九月此余四日,宿有善行,初日後日发心念言:吾在园观,亦在天上。其行恶者,谓在泥犁世间之狱,至三日中即愁不乐。到四日时母腹风起,或上,或下,转其儿身,而令倒悬头向产门。其有德者,时心念言:我投浴池水中游戏,如堕高床,华香之处也。其无福者,自发念言:吾从山堕,投於树岸沟坑混中,或如地狱罗网蕀上,旷野石涧,剑戟之中,愁忧不乐。善恶之报,不同若此。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

  自此以下,是斋诵获福。斋有三种:1、放牛斋,2、尼揵斋,3、圣八支斋。世间上持斋的众生,亦有种种的不同,有些每个月持六日斋,有些一个月持十日斋,有些一年之中,持三个月的长斋。这里所举的一日乃至三十日,是十斋日,是诸日等,是按三月长斋及六斋日。为什麽要这十日来做规定的斋日呢?根据地藏菩萨十斋日经云:一日童子下,念定光如来,不堕刀枪地狱,持斋除罪四十劫。八日太子下,念药师缂璃光佛,不堕粪屎地狱,持斋除罪三十劫。十四日察命下,念贤劫千佛,不堕镬汤地狱,持斋除罪一千劫。十五日五道大将军下,念阿弥陀佛,不堕寒冰地狱,持斋除罪二百劫。十八日阎罗王下,念观世音菩萨,不堕剑树地狱,持斋除罪九十劫。二十三日天大将军下,念卢舍那佛,不堕饿鬼地狱,持斋除罪一千劫。二十四日太山府君下,念地藏菩萨,不堕斩斫地狱,持斋除罪一千劫。二十八日,帝释下,念阿弥陀佛,不堕铁锯地狱,持斋除罪九十劫。二十九日四天王下,念药王药上菩萨,不堕磑磨地狱,持斋除罪七千劫。三十日梵天王下,念释迦牟尼佛,不堕灰河地狱,持斋除罪八千劫。以及文殊菩萨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所载:一日是建名日,宜为善业学伎艺;苦节修行布施等事,及作爱敬增益长久之事,并吉。八日与二十三日是力战日。十八日是威力日。二十四日是凶猛日。二十八日是最胜日。十四日与二十九日,是勇猛日。十五日与三十日,是吉相日,宜祭先亡,及布施供养父母尊者诸天,持斋戒施食,及诸祭祠,吉。因每月在这十日之中,有诸善恶神等,巡视人间,是故特取此十日,而为斋日。故宾退录云:今人以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不食肉,谓之十斋,释氏之教也。按唐武德二年正月二十四日诏:自今已後,每年正月九日,及每月十斋日,并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断屠钓,永为常式。干隆元年四月二十二日敕:每月十斋日,不得采捕屠宰。其来尚矣。每年持三个月长斋的,在正月五月九月举行。提谓经佛告提谓长者云:四时交代岁终,三覆以校,一月六奏。诸天帝释,太子,使者,阎罗鬼神,俱用正月九月旦日,案行王、民、龙鬼鸟兽,为善恶者。与四天王一月六秦,使无枉错,覆校众生罪福多少。福多者,卢司命下阎罗五官,除罪增禄,故使持是三月长斋。六斋日,即是在每一个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持斋不食肉。在这六日为四天王巡伺人间善恶之日,又为恶鬼伺人之日,故诸人必须谨慎。如四天王经云:佛告诸弟子,斋日责心慎身守口,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山上即第二忉利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镇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龙鬼蜎飞,蚑行蠕动之类,心念口言,身行善恶。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天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自下。四王下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其中诸天佥然俱下,四王命曰:勤伺众生施行吉凶。若於斯日,归佛归法归比丘僧,清心守斋,布施贫乏,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玩经散说,开化盲冥。孝顺二亲,奉事三宝。稽首受法,行四等心,慈育众生者,具分别之以启帝释。若多修德精进不怠,释及辅臣三十二人,佥然俱喜。释敕伺命,增寿益算,遣诸善神,营护其身。净度三昧亦云:八王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诸天帝释镇臣三十二人,四镇大王,司命司录,五罗大王,八王使者,尽出四布覆行。复直四王十五日三十日所奏,案校人民立行善恶。地狱王亦遣辅臣小王,同时俱出,有罪即记。前斋八王日犯过,福强有救,安隐无他,用福原赦。到後斋日,重犯罪数多者减寿,条名克死。岁月日时,关下地狱。地狱承文书,即遣狱鬼,持名录名。狱鬼无慈,死日未到,强催作恶,令命促尽。福多者增寿益算,天遣善神营护其身。移下地狱,拔除罪名。除死定生,後生天上。因为这些日子,诸罪结集,而定轻重的时候,是以应当持斋,重罪希望减轻,轻罪希望销灭。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这是举南洲众生的罪状。科注云:南洲之人,心识无定。况意根中,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但凡夫之人,起恶念时多,举即是动,止即是静,动静之间,念起不一。安般经云:一弹指顷,心有九百六十转。仁王经:一念有九十刹那,一一刹那中,复有九百生灭。菩萨处胎经云:一弹指顷,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有识。一念善,有无量善果报,一念恶,有无量恶果报,故云举止动念,无不是业。但凡夫造业,凡动身口,皆由心使。若心不善,方能损物。若内有善,方能顺福。虽复损益不同,然三业之本,以心为源,故动念成业,念善是福,念恶是罪。然检点自心,于二六时中,大约罪多於福也。何况纵恣六情,任造三业耶!遗教经云:纵此心者,丧人善事,譬之驽马,极力控制,尚难调伏。若纵其奔逸,损物无疑。’”既是阎浮众生,性识无定,举心动念,莫不是业,念念成罪,何况更恣情广造十恶呢?所作罪状,项目繁多,举不胜举,故曰百千罪状。一切功德,从十善生,反之,则一切罪业,亦莫不是由十恶而起。这里所举是身三与口四之一,以百千罪状,而概括意三与口四之三,以及其余一切罪业。智论云:佛语难提迦:杀生有十罪:一、心常怀毒。世世不绝。二、众生憎恶,眼不喜见。三、常怀恶念,思惟恶事。四、众生畏之,如见虎蛇。五、睡时心怖,寤亦不安。六、常有恶梦。七、命终之时,狂怖恶死。八、种短命业因缘。九、身坏命终,堕泥犁狱。十、若出为人,常当短命。……不与取有十罪:一、物主常嗔。二、生人疑念。三、非时非处,行不筹量。四、朋党恶人,远离贤善。五、破善相。六、得罪於官。七、财物没入官。八、种贫穷业因缘。九、死入地狱。十、若出为人,勤苦求财,为人所共。……邪淫有十罪:一、常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二、夫妇不睦,常共斗诤。三、诸不善法,日日增长。四、不守护身,妻了孤寡。五、财产日耗。六、有诸恶事,常为人所疑。七、亲属知识,所不爱喜。八、种怨家业因缘。九、身坏命终,死入地狱。十、若出为女,多人共一夫;若为男子,妇不贞洁。……妄语有十罪:一、口气常臭。二、善神远离,非人得便。三、虽有实语,人不信受。四、智人谋议,常不参豫。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六、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七、常多忧愁。八,种诽谤业因缘。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

【能於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

  这是示十斋日诵经获益。所以令於十斋日诵经者,盖是十日,是诸天善神巡察人间善恶,倘於十日持斋布施诵经听法,则诸天欢喜而拥护,魔鬼恐怖而远离。立世阿毗昙云:是月八日,四天王大臣,遍行世间,次第观察。当於今日,若多若少,受持八戒,皆行布施,修福德行,恭敬父母、沙门,婆罗门,家内尊长。月十四日十五日亦如是。若无多人受持八戒,布施恭敬,尔时四王住善法堂所,咨闻帝释,说如是事。是时诸天帝释,闻此事已,生忧恼心,说如是言:是事非善。非法家中诸天尊长诸天眷属,方应减少。修罗伴侣,日向增多。若受持八戒布施修福,恭敬沙门尊长等,四王咨闻,诸天帝释,心生欢喜,说如是言:是事甚善如法,诸天眷属日向滋多。修罗伴侣稍就减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十斋日时,恭对佛菩萨像前,转读地藏经一遍,即令四方百由旬内,无诸灾难,乃至未来百千岁中,永远离诸恶趣。唯读地藏经一遍,即能获致如是殊胜利益,正显地藏菩萨不可思议功德之事。然须持之以恒,方能感应道交耳。如转五道经云:烧香洁净,然灯续明,斋食读经,哒嚫,以为常法,布施得福,诸天接将,万恶皆却,众魔降伏。懈怠之人,不能精进,一朝疾病,又不吉利,便欲烧香,方始作福,诸天未降,诸魔在前,竞来娆触,作诸变怪。以是之故,常当精进,罪福随人,如影随形。种植福田,如尼俱律树,本种一核,稍稍渐大,收子无限。科注云:然今非无读经者,竟不获报何也?曰:此有二意:一方内之人,及居家之属,前生罪恶深重,则是定业难逃。二诵经者,心或不同,志心者,诵经得力,故能转宿殃。不志心者,诵力既浅,福不胜罪,故难转也。然虽前生罪着深重,诵经力浅,不能消定业於今生,而诵经胜益,终不唐丧,定感殊报於他生也。

【能於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

  这是敍述能於十斋日,每诵经一遍,现世定感福利。横病即是瘟疫流行等症,患这些病,虽然是气候时疫之使然,但未始不是非善业力之所招。人生於世,所以孳孳以劳形,无非为衣食而宾士。今既能在每一十斋日里,诵经一遍,现世以及将来,永远无诸横病,丰衣足食,则知经力不可思议,故感如是胜妙利益。

【是故普广!当知地藏菩萨,有如是等,不可说、百千万亿大威神力,利益之事!】

  此下总结威神之力,这里正结地藏利益。有如是等不可说百千万亿等,即是说上面所列举的利益众生事业,只是略举而已,尚有百千万亿大威神力利益之事,绝对不是用言语可以能够说得清楚的,故言不可说。

【閰浮众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缘。】

  这是特举地藏与阎浮众生有大因缘。因是种子义,缘是助缘。譬如谷种,欲得生成,则必须假水土人工等为助缘。众生本具佛性种子,所以流浪生死,久久不得圆成佛果者,就是缺乏助缘。等如种籽,缺乏助缘,不能发芽抽枝发叶开花结果一样。这里说阎浮众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缘,即是说地藏菩萨能为阎浮众生,成就无上菩提的助缘。能够开示佛之知见,而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故说有大因缘。科注说:因缘,只是感应异名。大者,皆欲令其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之大事因缘也。故大士金口亲云:但於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大利者,即法华所谓:无量珍宝,不求自得,即菩提涅盘也。如是大因缘,非始今日,于无量阿僧只劫来,于阎浮提,随机化物。种熟脱三,时时不废。譬子堕水火,父母骚扰救之;子有疾病,父母心偏爱之。以南洲众生,罪业偏重故也。故南洲众生,亦独於大士,信心不置。故上下贵贱,缁素男女,无一不从地藏菩萨,求其救拔水火,疗治疾病。

【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闻经见像亦复得大利益。观佛三昧海经云:过去久远无量世时,有佛出世,号宝威德上王。时有比丘,与九弟子,往诣佛塔,礼拜佛像,见一宝像,严显可观,礼已谛视,说偈赞叹。後时命终,悉生东方宝威德上王佛国,大莲华中,结跏趺坐,忽然化生。从此已後,常得值佛。于诸佛所,净修梵行,得念佛三昧海。得三昧已,佛为授记,於十方面,各得成佛。东方善德佛,则彼师是,其九弟子者,作九方佛。谓东南方无优德佛,南方栴檀德佛,西南方宝施佛,西方无量明佛,西北方华德佛,北方相德佛,东北方三乘行佛,上方广众德佛,下方明德佛。如是十佛,由因过去,礼塔观像,一偈赞叹,今於十方,各得成佛。涅盘经云:若有众生,一经耳者,悉能灭除,一切诸恶,无间罪业。又:若有众生,一经耳者。却後七劫,不堕恶道。又:若有能知如来常住无有变异,或闻常住二字音声,一见佛菩萨像,乃至闻经三字五字於耳,即生天上,後解脱时,乃能证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华严亦云:若闻一偈,未曾闻法,胜得三千大千世界珍宝。是菩萨得闻一偈正法,生上财想,胜得转轮圣王位。见像闻经,均有殊胜功德,是以闻佛菩萨名,见像或闻一偈一句,现在生中,感得殊妙安乐,未来的百千生中,常生尊贵之家,感得端正妙好,福德圆满的相貌,乃至最後,终成佛道。科注云:此言闻名见像者,明旋复之功也。原夫生佛,同一觉体,觉海之性澄圆,圆澄之觉元妙。不觉无明风动,妄分见觉闻知。局于区宇,隔别成碍。於是见不超色,闻不出声。今旋其妄闻,闻菩萨之名,旋其妄见,见菩萨之像。则令所闻之名,契入真空之境,名亦无名。所见之像,会同法性之身,像何可像。名无名而真闻了了,像无像而真见昭昭。如是,则随拈经中或三个字,破三惑见思尘沙无明。消三障烦恼业报。成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证三德法身、般若、解脱。显三身,法报化。或拈五个字,随处破五住(见一处、欲爱、色爱、有爱、无明),出五道(天、人及三恶道),立五根(信、进、念、定、慧),长五力(信进念定慧),成五分(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也。一偈,则一门超出。一句,一性圆明。如是二四六八,随行增数。现在则获殊妙安乐,念念与本愿同流,心心共菩萨俱现。未来之世,常得相好端严清正,在处恒生尊贵之家。如佛告波斯匿王云:仁慈谦顺,敬长爱小,则为贵人。凶恶强梁,憍恣自大,则为贱人。又云:三界轮转,无有定品。积善仁和,生於豪尊。习恶放恣,便生卑贱。以此观之,人不可作恶,应自修之。

【尔时普广菩萨,闻佛如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已,胡跪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及大誓愿力,为未来众生,遣知利益,故问如来,唯然顶受。】

  此下普广请问经名,初从尔时下,系经家叙仪,次从复白佛言下,方是当机,陈所请意。言胡跪者,为佛教敬礼之法式,因佛教肇始印度,印度居葱岭之西北,我国人向称外国人为胡人,故此佛徒的礼跪,称为胡跪。此中有胡跪,互跪,长跪三种的名称。胡跪者,以右膝着地,右足指皑地,右股置空,皑左膝,左足踏地。是战战竞竞而表最诚之敬意,亦即经中所谓右膝着地也。所言互跪,以左右两膝互着地而跪也,为印度通俗之敬相;佛法中以右膝着地为本,但事久疲劳,得左右交互而跪。女尼体弱,佛听长跪。释门归敬仪云:右膝着地者,经中多明胡跪互跪长跪,斯并天竺敬仪屈膝柱地之相也。如经中明:俗多左道,所行皆左故。佛以右手按地以降天魔,令诸弟子右膝着地。言互跪者,左右两膝交互跪地,此谓有所启请,悔过授受之仪也。佛法顺右,即以右膝柱地,右铋在空,右指柱地。又左膝上戴,左指柱地。使三处翘翘,曲身前就,故得心有专志,请悔方极。又云:僧是丈夫,刚干事立,故制互跪。尼是女弱,翘苦易劳,故令长跪。两膝据地,两胫翘空,两足指指地,挺身而立者是也。经中亦有比丘两膝至地白佛者。言胡跪者,胡人敬相,此方所无,存其本缘。言合掌者,手本两边,合而为一,表专注一心,不敢散诞也。律云:当令一心合十指爪掌,供养释师子。或云叉手白佛者,皆是敛容呈恭,制心不令驰散。然心使难防,故制掌合而一心也。

  言我久知此大士等,因普广菩萨亦地藏菩萨之流,自具有不可思议神力,及大誓愿力,故能久知。所以知而故问者,是希望佛陀於大会中,当众宣扬,使令未来世的众生,能知地藏菩萨有种种威神势力利益之事,故此特别请问世尊,俾知顶受。科注云:唯然,乃应答无疑之速辞。近指上文,远则照映前文:汝等诸菩萨当记是经,广宣流希之语。然彼时定自在王,但承命流通,不请经名者,审知地藏神力之事未竟,一也。逆知普广,复有请详利益之事,二也。故知主宾酬唱,更互发扬,譬之砧误相扣,上下相应,故下唯然顶受之语。

【世尊!当何名此经?使我云何流布?

  此请问经名,俾使流通于未来世也。地藏菩萨功德巍巍,累生累劫所作种种圣行利益之事,虽然专册记载,亦当书有名目,故此请问经名。但欲将此法宝流通于未来,应如何才符合圣心,令法久住,利益众生?故接着又复请问流布之方。科注云:当何?云何?皆设疑之辞。自说经以来,赞叹地藏功德,除佛一人,无能及者。夫名之所以为名,召其实者也。今地藏实德,既言不可思议,则不以名而名之矣。故云当何名此经。名既不立,使我等又依何法门而流布耶?故云使我云何流布。周礼:泉行日布,言世间之钱,如泉水之流通而散布也,经之流布,亦如是耳。

【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

  这是正答经名,本愿,即是本昔时所发的大愿。本行,即是本迹中所作种种的大行,亦即是曾作种种成就众生不思议利益之事。本誓力,即是往昔曾发种种誓要,由这誓要而发生力用。地藏菩萨始初发心以来,不为天魔所沮坏,所在利益众生,遍化南洲地狱,能为六道作依归,不惧刚强难度之辈,这些都是本昔行愿大誓之力,故本经名曰:本愿、本行、本誓力经。

【缘此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利益众生,是故汝等,依愿流布。

  这是结示流布之方也。地藏菩萨从久远劫以来,曾发无数重誓大愿,利益众生,故流布是经,亦应依愿而行。以本愿故,利益众生;依本愿故流布是经。故此结集经家,亦尊本愿故,而立经名。

【普广闻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这是普广闻说法讫,敬礼而退。闻法而领纳於心,宜表谢忱,故虔恭敬礼,徐徐而退,此尊师重道的法式也。










相關文章:
地藏菩萨的净土法门之探究
地藏菩萨感应故事研究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地藏菩萨 百千颂大集经 请问法身赞
地藏菩萨 佛说陀罗尼经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十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九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八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七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六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五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四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三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二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和每一个人都有大因缘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考
地藏菩萨本迹记
地藏菩萨本迹因缘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二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三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四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五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六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七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九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十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 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 二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三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四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 五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及注释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及注释 二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及注释 三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及注释 四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二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三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四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二
地藏菩萨本愿功德颂
地藏菩萨灵感选录 一
地藏菩萨灵感选录 二
地藏菩萨灵感选录 三
地藏菩萨灵感近闻录

上一篇(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七) 回目錄 下一篇(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九)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普贤上师言教
瞻布林集桑--世界祈福日
白玉天法咕噜咕列佛母除障大火供
智者启蒙摄颂
度母破阵法

赞助网站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醒吾學院台北教育網
生命電視-佛學網站
可樂旅遊~康福旅行社
靈鷲山全球資訊網
全球宗教資訊網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