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著名趨勢大師 約翰.奈思比 11月4日專題演講 高鐵虧政府接?民怨:等於全民買單! 貢噶佛爺生日長壽法會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 一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1/05/02 08:00:38
學習次第 : 初阶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一

会性法师讲述

弟子性文谨记

地藏菩萨本愿经开题(附大科)

壹、前论

贰、释经题

参、明译史

肆、正释经文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分身集会品第二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地狱名号品第五

如来赞叹品第六

利益存亡品第七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称佛名号品第九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地藏菩萨本愿经开题(附大科)

——太虚大师于民国二十四年十月在上海雪窦寺分院讲

一 释名题

今天开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此经共有上中下三卷,共十三品,忉利天品第一,乃至嘱累品第十三。要是详细的讲明,需几个月,现在只於七天内将全部中每品的大意,约略解释。今先来把此经的名题说明一下。第六品中普广菩萨请问世尊说:『当何名此经,使我云何流布』?佛说:『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二名地藏本行,三名地藏本誓』。这三名总是就菩萨因地所修所发的愿行而立。所谓本行是随愿来的。因愿有誓,自己对自己誓约,必定将这种事情做到,故誓也是从愿来的。把三途受苦有情度尽,由大悲心必要如此去行。本愿、本行、本誓而以本誓所成力用为果。由因克果,果上所作也就包含本愿中的。

地藏、是菩萨的德号,湣念地狱受苦众生,分身十方世界,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以悲愿住地狱度生,名为地藏。次则因大悲愿最胜最广,犹如大地一样:大地为一切所依止,又能荷担一切含藏万物;而此菩萨悲愿心亦复如是,为一切众生之所依止,荷担十方诸佛事业。所以如大地样的,将诸佛功德事业并众生苦恼荷担起来,含藏在悲愿心地之中,名为地藏。又大地能出生一切法,菩萨说法利生出生无量方便法门。此地藏菩萨之名,不但见於此经,其他亦有所说;唯有此经於其本愿、本行及果上之济度众生,说得最为详细。

菩萨、是通名,如观世音、弥勒、普贤、文殊菩萨等。梵语菩提萨埵,此云觉有情。菩提是上求之佛果,萨埵是下化之有情。菩萨已竟立志上求下化,大慈大悲,名为菩萨。不过有初学、久修、果後之不同。如我们能够发一种自利利他心,也就是菩萨。楞严经说:「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四十位,称名久修的菩萨。若尽未来际利益有情,是果後之菩萨,如观音、文殊等。所以初学与久修,程度相差很远。比如初入小学校与大学,都称学生。又、中国人凡见偶像都误称菩萨,应知偶像不必是菩萨;菩萨亦不必是偶像。大旨说来,没有发自度度人大心的,不名为菩萨;发了心的初学至於等觉皆称为菩萨。现在地藏,是程度极高之菩萨也。

本愿:有愿望、愿欲,则有所行及所作结果。有志必成,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故愿为一切万行之根本,也为修成佛果之源泉。普通诸佛菩萨都有四弘誓愿,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然各有特别注重的地方:阿弥陀佛以净土摄受一切众生,执持名号乃至十念皆得往生;药师佛十二大愿,闻名礼念可以消除灾病,延寿健康;观音大士是「弘誓深如海」,寻声救苦难最切,一心称念,有求必应的;此地藏菩萨誓愿度空罪障极重的阿鼻地狱,这是特别悲湣愿力所成。经中有说明。

地藏菩萨本愿六字是别,经之一字是通。梵语修多罗,此译为契经,即贯穿、摄持的意思。中国一经一纬的经,引伸为贯摄古圣贤的道德大法,作为天下人的轨范;佛经为九法界众生的至道亦然。佛典里面分经、律、论三藏,启解导修之法谓之经;佛为弟子制定的行为轨范谓之律;後来菩萨解释经、律谓之论。从前开元圣教录,已有五千四十八卷经,後译的更有增加,故经多律、论较少。今以别判其通,故名地藏菩萨本愿经。概讲经题如此。

二 叙译史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这部经的翻译,在中国的唐朝。有位三藏法师实叉难陀,从于阗国来华,奉时主的命译这部经的。梵语实叉难陀,此云学喜,因其欢喜好学故。梵音于阗,华言地乳,因他的先祖,饮地上涌出来的乳而生长故,即在现今新疆地方。(智定记)(见佛教日报二十四年十月)

(附) 大科

一 叙起分

甲 结集叙起

乙 赞叹发起

二 正说分

甲 地藏因行果德周

1、 愿行德用

2、 称扬流通

乙 利益存亡功德周

1、 利益存亡

2、 称扬流转

丙 念佛布施功德周

1、 念佛布施

2、 称扬流通

三 利益分

甲 赞叹劝导

乙 供养总结

(附注)原记名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要。今留释名题一节,删去余文,附以大科,改题今名。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

壹、前论

佛法瀚如烟海,广大无边,而以经、律、论三藏统摄。在八万四千法门中,本经属地藏法门。经藏专弘地藏法门的教典有三部:

一、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玄奘大师译。简称地藏十轮经。

二、占察善恶业报经。简称占察经。

三、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地藏经。

这三部谓之「地藏三经」。但十轮、占察二经,除阅藏者外,少人研读,唯地藏经流通最广,读诵受持者最多,为三经主流。流通本分上、中、下三卷,藏经中分上、下二卷,共一万六千九百多字。除敍述地藏菩萨本愿外,综合有下列四点要旨:

一、明示地藏菩萨度生悲愿:对「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道锂,说之甚详。佛并在法会当中,付嘱地藏菩萨,负起度化佛前佛後众生的任务。因释迦佛灭後,弥勒菩萨成佛前,世间无佛,法脉延续,端赖佛法弘通;五浊众生,刚强难化,唯地藏菩萨悲心愿力,方堪济度,可以说,佛前佛後是大士教化的时代。

二、阐扬孝道:佛教崇尚孝道,论孝,有世间孝、出世间孝、出世间究竟孝。如何尽人子之孝,佛经最为详明。本经载大士初发菩提心的四种因缘中,为报母恩,救母出苦,占了两种,是出世孝经,古德注地藏经谓「演孝疏」,赞叹大士,以孝行化,利益众生。能如菩萨孝顺父母,度父母出苦,方为大孝,是孝道的楷模。

三、明示因果:末法知因识果为学佛要务,慈舟大师云:「玄妙理,虽投机,而未必对症。」谈玄说妙吸引人,众生未必受用,如感冒用高丽蔘,病更严重,人蔘价高,不能治百病。当今众生,业障深重,按部就班,先明因果,再研深理,才得实益。

因果含理深广,非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此简单,世出世间不离因果,本经详示因果之义,具匡正民心之大用,依教奉行,能达「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至「自净其意」的目的。

四、成佛正因:断烦恼、了生死、成佛道、度众生,是学佛究竟目标,也是地藏菩萨度众的终极目的,圆成佛道,从此起步,为正确成佛之因。第十三嘱累人天品,提到依经修行,得二十八种利益,第二十八种即「毕竟成佛」。

古德讲经前,先提示全经总纲,谓「题前悬论」,阐明宗旨,把握重点,再听内容,较易明白。然初学,前论不宜多说,待经文时,再作发挥。

贰、释经题

地藏菩萨本愿经

经题是全经纲领,所谓「提其纲则众目自张,挈其领则衣襟自直」。释题,便是提纲挈领。题明,可知经文大义。

释经题有专门学问,天台五重玄义:一、释名,二、辨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贤首十门悬谈:一、教起因缘,二、藏教所摄,三、义理分齐,四、教所被机,五、教体浅深,六、宗趣通局,七、部类品会,八、传译感通,九、总释经题,十、别解文义。若依此说,少则七天。为利初学,仅简释,不深解,分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本愿、经,五段说明。

「地藏」,菩萨名。具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和娑婆缘胜,堪与观音大士媲美。

「地」大地。以大地喻菩萨心地。大地能持万物,任运生长,为万物所依。宇宙森罗,大至山川,小至微尘,人类衣、食、住、行,皆不离地。地藏菩萨的心能长养众生善根,顺地藏法门修学,能断恶修善,圆成无上菩提,作苦难众生的依靠。「地」也喻众生心,真心理体,能生万法。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欲知心之体、相、用,可研究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

「藏」宝藏、库藏,含藏众宝,具含藏义。世间宝藏,能除贫穷苦,成就众事。菩萨心中,含无量佛法宝藏,普施一切,育化群萌,止於纯善,得无量功德法财,咸登觉岸。

众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至初地,分破无明,分证法身,开发心地宝藏,具大智慧、慈悲、神通、辩才等功德法财,发挥真心理体的作用,如大地生长万物,为万物所依。简言之,心地含无量功德宝藏,名地藏。

「菩萨」梵语菩提萨埵,国人好简,称菩萨,「菩提」译觉,「萨埵」译有情,新译「觉有情」。旧译家翻有情为众生,译「大道心成就众生」;意义相仿。觉有情可约三义说:

一、约自利:凡夫在迷,菩萨已觉,虽觉,但未圆满,犹属九界众生,名「觉有情」,指菩萨本身。

二、约利他:菩萨目的在广度众生,觉悟一切有情,所谓「以先觉觉後觉,以斯觉觉斯民」,将已觉真理,化导众生,令获同等觉悟,名菩萨。约此,「觉」是觉他,「有情」指众生。觉悟一切众生,乃菩萨之大愿。

三、约自他二利言:菩萨上求佛之大「觉」,下化一切「有情」。即上求佛果,下化众生之义。

提到菩萨,一般人就想起大殿上泥塑木雕,或彩绘的菩萨像,认为那就是菩萨,如常见的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等,其实,那只是菩萨相貌,并非菩萨。菩萨须发大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才够资格,学佛当学佛菩萨精神,不要光拜偶像。世人不知,凡塑像如土地、城隍等众神也称菩萨,犯大错误。「神」是世间忠孝节义者,未发大心,不足以称作菩萨。甚至有人把小孩玩的洋娃娃,称作洋菩萨,让人啼笑皆非。所以,学佛要明白菩萨意义,菩萨真正精神在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凡佛弟子能背尘合觉,破迷启悟,上求下化,各各都是菩萨。

「地藏菩萨」地藏,别名。菩萨,通名。菩萨阶位多,凡夫发心受戒时,戒师问:「汝发菩提心不?」答:「已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方准受菩萨戒,受了戒,便是菩萨,但属凡夫,不能和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相等,得精进修学,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十一阶位,才算名副其实。

菩萨有因地、果地之别。初发心至等觉,次第修行,未成佛前谓因地菩萨;已圆成佛道,为度众示现菩萨身,称果地菩萨,如观世音便是倒驾慈航的果地菩萨。回向文云:「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亦有详细说明。文殊菩萨也是,助世尊教化故,现等觉身,为华严三圣之一。不但过去成佛,现在也以佛身,于他方世界教化众生,弥勒菩萨是等觉,居兜率内院,为一生补处菩萨,地藏菩萨也是等觉,因地最圆满的菩萨,以愿力故,犹示菩萨身。

明是理,则知菩萨因修行之深浅,而阶位有高低,如幼稚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都名学生,然年龄、学识、身份,不能并论。同名菩萨,凡夫如幼稚园,地藏菩萨等如将毕业的大学生。若已受菩萨戒,莫忘菩提心,自度度他,不可自轻;也不可贡高我慢,以为自己是菩萨,和诸大菩萨相等,而不求上进。

「本愿」本,根本;愿,希望、愿望,修行之目标、指南。地藏菩萨初发心时,所发的根本志愿曰「本愿」。愿有通、别,菩萨发愿皆不出「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的范围,所以,四弘誓愿属通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药师如来十二大愿,观音菩萨十六大愿,属别愿。关於观音菩萨愿力,普门品赞:「十二大愿誓弘深」,应作十六大愿。据大悲心陀罗尼经,「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等十句,便是十愿,「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等,五字一句,两句一愿,有六愿,共十六。後人误写为十二。地藏经科注纶贯中也标明观音菩萨十六大愿。曾因此为文载於明伦杂志。「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是地藏菩萨别愿。以诸菩萨愿力论,每位菩萨度生都有段落,唯地藏菩萨悲愿弘深,尽未来际不舍众生,为众愿之首。

地藏菩萨本愿,蕴含深理,试问:成佛目的为度众生,「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成佛做什麽?众生既尽,又何须成佛?参参看!参不透,老实念佛去!

「地藏菩萨本愿」别题。别於他经,本经之专名。

「经」通题,通于诸经。梵语修多罗,此云契经。契,合也。「上契诸佛之理」,佛佛道同。「下契众生之机」,无论何种根性的众生,在佛法里,都能找到适当的法门,达了生脱死的目的。约本义译「线」,我国儒家有四书五经,道教有南华经,老子道德经等,国人重经不重线,顺国情译为「经」。其实,经也是线,如经纬,不违本义。详说有贯、摄、常、法,论中说有五义,今略,仅作浅释。

经者,径也。修行的路径。古德云:「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佛经,是指引修行的道路,依之实践,能除热恼、得清凉、成菩提。

本经经题,世尊亲订。第六品「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木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愿、行、誓力,愿是主因,出生行与誓力,以行山填愿海,誓必成办,故依本愿立名。

七种立题

佛经虽多,题目取材不出人、法、喻,组织方式不离单三、复三、具足一的范围,谓之「七种立题」。略说之:

单三——佛说阿弥陀经。

——大般涅盘经。

——大宝积经。

复三人法——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药师如来(果人)本愿功德(修法)。

人喻——如来师子吼经。如来(果人)师子吼(喻)。

法喻——妙法莲华经。妙法(法)莲华(喻)。

具足一——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性法)佛(果人)华严(喻)。

本经属「人法」立题。地藏菩萨(因人),本愿(修法)。

九华垂迹

中国有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萨应化度众的根本道场。谓:山西五台山,又名清凉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嵋山,普贤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仅略述九华应迹:

菩萨于唐时,示现新罗国(今之韩国,昔分高句丽、百济、新罗)太子,姓金名乔觉,法名地藏,人称金地藏。

神僧传载:二十四岁携白犬善听,渡海来中国,至安徽青阳县,见九华秀丽,结茅安居,以白土、野菜为生。後被地主阁老闵公发觉,恭敬供养。菩萨乞一袈裟地建道场,闵公许之。遂展袈裟,遍覆九华,闵公欢喜布施。并遣子出家,号道明。公亦舍俗护持。後人塑像,右阁老,左道明,世人神佛不分,误为土地公与目连尊者。

据费冠卿撰九华山化城寺记:大士示寂为唐德宗贞元十年(西纪七九四)夏。而宋赞甯撰高僧传二则云十九年夏,相差九年,但皆谓年九十九岁。惟费冠卿的家住在九华,且是元和二年(西纪八七)进士,去贞元十年,只隔十三年,与金地藏为同时同地之人,其所记,自足为千秋信史。(见九华山志一)

又九华本名九子山,李白天宝年间游此,见九峰如莲,易名九华。全唐诗及九华山志,录地藏送童子下山诗云:

空门寂寞汝思家 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 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拈月 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 老僧相伴有云霞

诗读来深刻感人,情理兼摄,悲心满怀,金地藏不只是菩萨化身,也是一位文采灿烂的诗僧。

参、明译史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释迦牟尼佛示生印度,经典皆梵文,不翻译,无以见闻。简介译史原因有二:

一、译者签名,表负责,令学者断疑生信。免如後汉,佛法初来,若干经典失译人名,疑为伪经,不生信受。

二、古时交通不便,取经皆赖水陆或徒步,所谓「去者成百归无十」,缅怀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今得见闻,当饮水思源,生感恩心,作难遭遇想。

「唐」标年代。唐高祖李渊始,至昭宣帝止,,传二十主,二百八十九年,与汉朝齐名,为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於阗」译地乳。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今新疆省天山南麓一带,名和阗。传说建国之初,王老无嗣,祈毗沙门天王,天王顶生一瘤,出婴儿,不饮人乳,再祷,庙地涌乳,吮育成人,故名於阗。

「沙门」标身分,是出家人。翻字不翻音,译「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之义。也是古印度对宗教家的通称,佛弟子谓「沙门释子」,表释迦牟尼佛的出家弟子。传至中国,沙门成为出家佛弟子之专称。「三藏沙门」博通经、律、论三藏教典的法师。佛法虽广,不出三藏,经诠定学,重在修定。律诠戒学,重治烦恼,断恶修善。论诠慧学,启发般若智慧。三藏即三学,约偏重言,各有所诠,实际则含摄无遗。

「实叉难陀」译学喜。依文释义,好研三学,孜孜不倦,故能博通。武则天时来华。因帝崇信三宝,喜华严,东晋译六十华严,三十四品,七处八会,不完整,特遣使往於阗请经及译师。据开元释教录云:师于证圣元年(西纪六九五)译八十华严,费时四年,八十卷三十九品,七处九会。依此推测,当在证圣元年前来。除华严外,亦译余经,睿宗景云元年(西纪七一)圆寂,寿五十九。十六年译经十九部,一七卷。

另有折本地藏经(瑞成书局出版),译者法灯或法炬,法灯西晋时来,依开元释教录载,本经唯实叉难陀法师译,无他译本,且武则天後,方有地藏经流通,不知何以误导?这种情形,明代已有,恐相当普遍,云栖法汇中,因性安比丘将印此译本,莲池大师题跋曰:「地藏经译于唐实叉难陀,而时本译人为法灯、法炬,不着世代,不载里族,于藏无所考,虽小异大同,理固无伤,而核实传信,必应有据。」显非法灯、法炬译。为求证信,须有根据,不论读诵、印赠、流通,应以实叉难陀法师译本为准。但世人积习难改,莲池大师,明朝万历年间人,距今已近四百年,而今错误如昔,曾向书局建议,但三十年来仍没改。主要在读诵者不知,不辨真伪,而书局或因制版关系,且目的在作生意,更改不易。愿往後团体共修,个人受持,认明译者,尽些心力维护正法,彼销路不好,自然不印。其他如香或素食品,凡以佛像为商标者皆拒买,免犯不敬三宝过,期佛弟子们群力杜绝。

肆、正释经文

本经十三品,分三卷,一万六千九百三十一字。当年阅藏,依频伽藏数的,流通本或许多些,但不会超过一万六千九百四十。高丽藏缺十六字,若加,共一万六千九百四十七字,总不出一万六千九百五十字左右,比金刚经多两倍,十三品的内容,长短不一,为说听方便,须分科、分段。

经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源自东晋道安法师,後人赞为「弥天高判」。序分叙经之缘由,正宗分明经之要旨,流通分弘妙法尽未来际。以身为喻:序如头,五官俱全,正宗则五脏六腑无阙,流通如四肢,运行无碍。三分分法,见仁见智,多少有些出入。清朝青莲大师地藏经科注,最负盛名,依天台分科,我略作更动。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依释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萨等广大神通立名。含序分、正宗分,不同他经,以第一作序品。

「忉利」天名,译三十三,欲界第二层。世俗流传之百岁修行经云:「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竖算,错。应横数,如一国三十三省。四方各八天,中间善法堂天,是帝释天王所居。

「天宫」帝释所居之宫殿,即善法堂天。

「神通」智者大师释:「神名天心,通名慧性。」智慧现前,由本性显发的微妙作用,谓神通。在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六神通中,此重神足通。十方诸佛菩萨,天龙鬼神等,因神足通,得聚忉利天,因此,地藏法会,无娑婆人间凡夫参与,缺神通故也。

「品」类也。诸天同集汲佛菩萨度众之神通妙用,收归一处曰「品」。居十三品之首称为「第一」。

华严、法华和本经,品题本具,可依文读诵。金刚经三十二分,为南北朝梁武帝时昭明太子所分,如分科批注,不宜随读以免断了经义。

甲一、序分分二

乙一、通序分二

丙一、举五事证信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

序分分通序、别序。通于诸经名通序,又名证信序。本经通序,异于诸经,文简且部分列在别序中,通、别稍混合,约偏重言通别。

「如是」信成就。指法之词,指这部地藏经。信顺之词,由佛金口宣说,真实不虚,遵从不疑。另有多义,从略。

「我闻」闻成就。「我」阿难自称。学佛本无我,为众生故,方便称我,否则「如是闻」,闻者谁?又阿难於结集时,已证阿罗汉,破我执,属圣人假称我。「闻」耳根闻法音,发耳识,了解法义曰闻。会别从总谓「我闻」。

「一时」时成就。师资道合,说听始终之时。不标年月,因天、人有别,忉利天一昼夜,人间百年。且各国不同,中外时差,如新、旧历,便有差异,故用一时圆摄。佛讲地藏经,约七十九岁左右,因至忉利天说法完毕,返回人间,不久即入涅盘。

「佛」说法主成就。指释迦牟尼佛。

「在忉利天」处成就。於欲界第二层,帝释所居之善法堂天。

上举六种成就的前五种,证明本经为佛亲说,启众信心。

每部经都有「如是我闻」等六成就,尽管地点、人数不同,六成就的经文是相同的。一理通万理达,这儿听清楚,他经亦可明白。这段(六成就)经文源於释迦牟尼佛临将涅盘时,阿难尊者请问的四种遗嘱之一:

一、佛住世,以佛为师,佛入灭後,以谁为师?佛答:「以戒为师。」凡佛弟子,不管在家出家,皆以戒为师。二、佛住世时,依佛安住,佛入灭後,依何为住?佛答:「依四念处安住。」乃心之安住,非身之安住。三、恶性比丘,如何治之?佛答:「默摈治之。」莫理他,管好自己,作好榜样,彼自生惭愧,端正己之三业。四、佛灭後,结集经典,一切经首当安何语,以取信未来众生?佛答:「当安如是我闻等」。

遵佛遗嘱故,经首皆安如是我闻等,令後世众生取信。

丙二、点三月所为

为母说法。

此句不属通序,因他经通序皆无。若归别序,则义不连贯,只得另分,含在通序中,点示出世尊三个月在忉利天说法所为。「三月」指人间三个月。

佛至忉利天,主要在「为母说法」,度母亲。佛示现印度迦毗罗国太子,名悉达多,生七日,母离人间上生忉利天。太子十九岁出家,五年参学,六年苦行,三十岁十二月八日,夜睹明星,成等正觉。说法四十九年,来往人间天上,席不暇暖,讲经三百余会,八十岁入涅盘。入灭前三个月,至忉利天专为摩耶夫人说法。藏经有「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三卷,西晋竺法护法师译,大正藏第十七册。敍述佛说法度母事,有一千声闻比丘随行,阿难证二果以上,有神通,能随之,此经得流传人间,全赖千人罗汉。佛至忉利天有三事:

一、为母说法,报母恩:意在破当时外道谤佛不孝之说。外道谤佛,出生七日母亡,又出家,弃父母不顾等,实际上,佛是究竟觉者,彼之出世大孝,凡夫不易体会,古德赞「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真正大孝,唯佛圆尽,累劫说法,度生不倦,即是度父母,为报父母恩。应化人间,乃至入灭前升忉利天说法,皆是大孝的证明,也是本经的发起因缘。

二、慰别天众:佛说法四十九年,诸天及八部众,如四天王、大梵天王,尤其忉利天主,拥护佛法,护持世尊,未曾暂离,今说法後,返回人间,将入涅盘,特与诸天安慰惜别,致深谢意。

三、嘱咐地藏:正属本经要义之一,佛将未来八难中「佛前佛後」的众生,付嘱地藏菩萨,无论正、像、末法,只要依法修行者,皆须权巧度化,至弥勒成佛前,令彼生於人间天上,不堕三涂,为佛大悲之流露,本经第二品、十三品均详明。

通序毕。

乙二、别序分三

丙一、果因集赞序分二

丙二、现相集众序分二

丙三、问答发起序分三

别序文长,分上三段,先明「果因集赞」。「果」佛果。「因」菩萨及天龙鬼神等。「集」同集。略叙诸佛菩萨、天龙八部等,云集忉利天宫,赞叹教主释迦牟尼佛,谓「果因集赞」。又分二段:丁一、果因同集,丁二、共申赞叹。

丁一、果因同集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尔时」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说完时。东、西、南、北四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维,上下「十方」,有「无量」无边「世界」,所谓虚空无量,世界无尽,佛早在二千多年前便说了,今之科学始发现银河系有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非不能说,乃华严十大数之一。华严经所说数目极多,仅阿僧只品就有一百二十三个数字,十大数是尾数。形容佛菩萨之多,不是一个不可说,而是很多个不可说,谓「不可说不可说」。约凡夫之语言、文字、思量所不能及曰不可说;约诸佛、大菩萨,还是「可说」的。「一切诸佛」,总括十方诸佛。「及」与也。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不但自己亲赴法会,还率同诸大菩萨参与。「摩诃萨」梵语摩诃菩提萨埵的简称,具大、多、胜三义,含多义不翻。「大」菩萨摩诃萨,约本义言,具「大」位,至少八地不动地以上,故「大」表位高;「多」表受十方众生敬服;「胜」表所说法义殊胜,九地善慧地菩萨,便拥有不思议辩才能广利益群生。总之,分破无明,分证法身,具大根、有大智、信大法、明大理、修大行、经大劫、证大果,方堪称之。这类大菩萨摩诃萨,和十方无量诸佛,「皆来」忉利天聚「集」,共临胜「会」。










相關文章:
地藏菩萨的净土法门之探究
地藏菩萨感应故事研究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地藏菩萨 百千颂大集经 请问法身赞
地藏菩萨 佛说陀罗尼经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十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九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八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七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六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五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四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三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二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和每一个人都有大因缘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考
地藏菩萨本迹记
地藏菩萨本迹因缘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二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三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四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五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六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七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八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九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十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 二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三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四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 五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及注释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及注释 二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及注释 三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及注释 四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二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三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四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二
地藏菩萨本愿功德颂
地藏菩萨灵感选录 一
地藏菩萨灵感选录 二
地藏菩萨灵感选录 三
地藏菩萨灵感近闻录

上一篇(地藏经法研究) 回目錄 下一篇(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 二)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菩提三乘林佛学中心
慧松观音画佛画家
旅行者与魔术师
密勒日巴证道歌
2008年达香寺大藏经法会-YouTube - kalucenter

赞助网站
Changturtle
LamaNet 喇嘛網
華梵大學佛教研修學院佛教學系
華梵大學佛教研修學院佛教學系
自由電子新聞網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不解巖寺
供養佛說解脫經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