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寶瓶‧財神火供法會 第二十三屆齋僧大會-瑜伽焰口超度 安太歲~綠度母滿願光明燈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地藏菩萨感应故事研究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1/30 08:03:07
學習次第 : 进阶

地藏菩萨感应故事研究
 

佛教在中国流传了二千年的时间,其信仰遍布南北各地,历代大小乘经典的大量译出,佛教僧人与士大夫谈佛论理的着作极多,对佛教信仰流传产生极大推广,但对於一般民众而言,更能吸引他们注意与兴趣是具叙事性论述的佛、菩萨感应灵验故事。感应故事透过民众己身之经验检验经典上的记载,以贴近民众的方式,对经典进行另一种诠释,灵验故事内容记录佛教僧侣、信徒及一般大众,因持经、写经、刻经、造佛像、建寺院、建僧塔、供养佛僧、普施功德,虔诚至真而通感灵验的故事。或者生活上遭遇自力无法解决的重大事件或挫折,如生病、思念已亡父母、遇鬼难...等等,进而祈求佛菩萨加持协助,有诵经感应者、持咒感应者、持佛菩萨名号感应者,经由至诚努力念经、诵咒、造佛像、发菩提心等方式,进而获得不可思议的验证故事。


感应故事常会发生相类似的情节或故事结构相同而主角变换的剧情,亦有故事情节和经典内容相互影响。而信仰者对该名菩萨的祈求重点,即是叙事主题的陈述,随者当时社会文化的背景变迁,佛、菩萨信仰功能转变,感应故事的叙事结构亦产生变化;即祈求者或信仰者的祈求重点,与佛、菩萨所担负角色是随时代不同而激荡出不同故事风貌。


佛教僧侣、居士、士大夫对於菩萨感应事蹟的编纂辑录,对佛教文化与地藏信仰的推动起了极大的作用。地藏菩萨为中国四大菩萨之一,地藏信仰已成为民间通俗信仰的一部份,经典中的地藏菩萨,行大乘之菩萨道,教化众生,在忉利天受佛嘱咐,负起在无佛时期教化六道众生的责任,演变至现代一般民众所认知与接受的「幽冥教主」的角色,有相当大的差异。本论文主要以地藏菩萨感应故事为主题,在现存资料中,魏晋即有地藏菩萨感应纪录,至宋代出现地藏感应书集一直持续至民国以後,各时期的地藏菩萨感应专书集录,除承前代的感应故事外,亦增加当代地藏感应故事的蒐录。

 


本论文地藏感应故事集书蒐集者的身份,限定以佛教徒、僧人或居士为主;蒐集范围来自於正史、笔记、文集、志怪小说、佛教经典(汉译佛典、高僧传)、僧人或居士纪录与蒐集的感应故事集书、善书、佛教刊物、金地藏应化传说与九华山地藏道场等。一方面参考前人研究中所提供的相关线索,一方面蒐集典籍与坊间庙寺所摆放的相关地藏灵验故事。依朝代列出地藏菩萨感应集书,再深入分析每一则感应故事的叙事方式,以「叙事主题」、「求感应动机」、「求感应的方法」、「地藏菩萨的回应」等为统计分类项目,试图归纳其叙事特色,呈现地藏感应故事的差异,透过整理、分析、归纳、比较与诠释,希望能呈现较完整的地藏灵验故事,特殊意义与面貌,进而对地藏菩萨重新认识。并从故事学的角度探讨其宗教意涵与故事变化的特色,试图找到地藏信仰由传入中国、发展、转型、融入民间信仰、九华山道场等,由古至今信仰流传的一条变动曲线,进而理解并讨论其背後所含藏的宗教涵义。

 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所/97/硕士/研究生:陈锦霞  指导教授:蔡荣婷

喇嘛网 日期:2010/01/30 07:58:42   编辑部 报导





英文关键词:The miraculous stories of Ti-tsang Bodhisattva

第一章 绪论 ..................01
第一节 研究动机...........02
第二节 研究范围、目的与方法......10
第三节 文献探讨与章节安排...17
第二章 唐宋时期的地藏经典
第一节 《须弥藏经》、《大方广十轮经》、《大乘大集十轮
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第二节 《佛说地藏菩萨经》、《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
经》.........43
第三节 《地藏菩萨本愿经》 ......51
第三章 唐宋时期的地藏感应故事
第一节 唐代地藏感应故事......58
一、 唐代佛教典籍中的感应故事....58
二、 唐代文献收录的地藏故事.....62
第二节 宋(辽)地藏感应故事......65
一、宋代佛教典籍中的感应故事.....66
(一) 《地藏菩萨像感应记》......66
(二)《三宝感应要略录》......81
二、 宋代文献收录的地藏故事........91
(一) 《太平广记》.........91
(二) 苏轼<处子再生>.....100
第四章 明清时期地藏感应故事
第一节 明清地藏信仰......104
一、 明清地藏经典、着述.....105
二、 智旭大师提倡......110
三、 九华山道场兴起.....112
第二节 《九华山志》感应故事..... 113
一、 《九华山志》的内容.......114
二、 <圣迹门>的金地藏应化传说....116
三、 <灵应门>的地藏感应故事.....122
第三节 明清典籍收录的地藏感应故事...128
一、 明藕益《见闻录》......128
二、 清戒显《现果随录》......134
三、 钱谦益<地藏庵记>、袁枚《子不语》.141
第五章 民国以後的地藏感应故事
第一节 民国以後地藏信仰在台湾的流传情形..146
一、 佛教系统之地藏信仰.....146
二、 结合民间风俗之地藏信仰....150
第二节 20年代地藏感应故事集...142
一、李圆净《地藏菩萨圣德问答本迹感应录记》..153
二、聂云台《地藏菩萨灵感近闻录》...164
第三节 60年代地藏感应故事集...170
一、林超慈《地藏菩萨灵感记》.....170
二、释心然编《地藏王菩萨灵验事蹟》....175
第四节 80年代地藏感应故事集.....181
一、弘一大师纪念协会《佛菩萨感应实录》..181
二、地藏悲愿基金会编《生死关头走一回》、《生命的回
旋》.....185
第六章 地藏菩萨感应故事的叙事特质与意义
第一节 地藏菩萨感应故事叙事特质...190
第二节 地藏菩萨感应故事的意义 ... 203
第七章 结论............215

附录一:地藏感应故事总目录...223
参考书籍 .................245

 




壹 专书
一、 古籍
(姚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佛经》,《大正新修大藏经》(以下简称《大正藏》)
(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3),第 12 册 ,No. 0364。
(姚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大正藏》,第 09 册 ,No. 0262。
(东晋)佛驮跋陀罗《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正藏》,第 09 册, No. 0278。
(元魏)吉迦夜、昙曜共译《杂宝藏经》,《大正藏》,第 04 册, No. 0203。
(北凉)失译《大方广十轮经》,第 13 册, No. 0410 。
(北凉)失译《金刚三昧经》总持品第八,《大正藏》第9卷,No.273。
(隋)菩提灯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大正藏》第17卷,No.839。
(隋)闍那崛多译 《佛本行集经卷第一》,《大正藏》,第3册,No. 190。
(唐)玄奘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大正藏》第13卷,No.411。
(唐)那提译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大正藏》第 14 册 ,No. 0486 。
(唐)唐临撰《冥报记》,《大正藏》第51卷,No.2082。
(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正藏》第10卷,No.0279。
(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大正藏》第10卷,No.0301。
(唐)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大正藏》第13卷,No.1412 。
(唐)实叉难陀译《大乘起信论》,《大正藏》第32卷,No.1666。
(唐)输婆迦罗译《地藏菩萨仪轨》,《大正藏》,第20册,No.0652。
(唐)阿地瞿多译,《佛说陀罗尼集经卷》第六,<地藏菩萨法身印呪>,《大正藏》,第 18 册, No. 0901。
(唐)阿地瞿多译,《佛说陀罗尼集经卷》第六,<地藏菩萨印>,《大正藏》,第 18 册, No. 0901。
(失译)《地藏菩萨十斋日》,《大正藏》,第85卷,No.2850。
(失译)《地藏菩萨经》,《大正藏》,第85卷,No.2909。
(失译)《峚窖大道心驱策法》,《大正藏》,第20卷,No.1159A。
(唐)不空译《地藏菩萨请问法身赞》一卷,《大正藏》,第 13 册, No. 0413 。
(唐)输婆迦罗译《地藏菩萨仪轨》 一卷,《大正藏》,第 20 册 ,No. 1158 。
(失译)《佛说地藏菩萨陀罗尼经》,《大正藏》,第20卷,No.1159B。
S-154《佛说大方广十轮经》,《敦煌宝藏》第26册,台北,新文丰,1981。
S-2262《佛说大方广十轮经》,《敦煌宝藏》第28册,台北,新文丰,1981。
S-3136《佛说大方广十轮经》,《敦煌宝藏》第2册,台北,新文丰,1981。
S-3367《佛说大方广十轮经》,《敦煌宝藏》第17册,台北,新文丰,1981。
S-7041《佛说大方广十轮经》,《敦煌宝藏》第54册,台北,新文丰,1981。
S-7240《佛说大方广十轮经》,《敦煌宝藏》第54册,台北,新文丰,1981。
S-2143〈十二月礼多记〉,《敦煌宝藏》第16册,台北,新文丰,1981。
S-2567〈地藏十斋日〉,《敦煌宝藏》第21册,台北,新文丰,1981。
S-3961《佛说十王经》,《敦煌宝藏》第32册,台北,新文丰,1981。
S-5892《地藏菩萨经》,《敦煌宝藏》第44册,台北,新文丰,1981。
S-5551〈斋日行事〉,《敦煌宝藏》第43册,台北,新文丰,1981。
S-6330〈八日念药师佛咒〉,《敦煌宝藏》第45册,台北,新文丰,1981。
P-3748《佛说地藏菩萨经》,《敦煌宝藏》第130册,台北,新文丰,1981。
P-3760《佛说地藏菩萨经》,《敦煌宝藏》第130册,台北,新文丰,1981。
P-3795〈大乘四大斋日〉,《敦煌宝藏》第130册。,台北,新文丰,1981
北-225《佛说大方广十轮经》,《敦煌宝藏》第57册,台北,新文丰,1981。
北-8422《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敦煌宝藏》第110册,台北,新文丰,1981。
北-8510《佛说大方广十轮经》,《敦煌宝藏》第110册,台北,新文丰,1981。
(宋)沙门常谨集《地藏菩萨像灵验记》,《卍新续藏》,第 87 册, No. 1638。
(明)智旭着《占察善恶业报经义疏》,《卍新续藏》,第 21 册 ,No. 0371。
(明)智旭着《占察善恶业报经义玄义》,《卍新续藏》,第 21 册,No. 0370。
(明)智旭集《占察善恶业报经行法》,《卍新续藏》,第 74 册 ,No. 1485。
(明)智旭撰《见闻录》,《卍新续藏》,第 88 册, No. 1641。
(清)灵椉注《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卍新续藏》,第 21 册 ,No. 0384。
(清)灵椉注《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纶贯》,《卍新续藏》,第 21 册 ,No. 0383。
(清)藏川述《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卍新续藏》,第 01 册 ,No. 0020。
(清)藏川述《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卍新续藏》,第 01 册 ,No. 0021。
(清)戒显笔记《现果随录》,《卍新续藏》,第 88 册 ,No. 1642。
(清)不祥《慈悲地藏忏法》,《卍新续藏》,第 74 册, No. 1487。
(明)智旭集《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卍新续藏》,第 74 册 ,No. 1486。
二、 近人着述(依作者笔画)
于凌波着,《民国高僧传初编》,台北:昭明出版社,2000。
(日)水野弘元着,达和法师、陈淑慧和译:《佛教的原点》,台北:圆明出版社,2000。
心然法师编述,《地藏菩萨本迹灵感录》,台南:和裕出版社,2004。
北京编译社译,周作人校,《今昔物语》上、中、下,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印顺法师着;《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北:正闻出版社,1994。
印顺法师着;《佛法是救世之光》,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
印顺法师着;《中国禅宗史》,台北:正闻出版社,1988。
印顺法师着;《华雨集》,新竹:正闻出版社,1988。
印光大师着,王静蓉选编:《信愿念佛》,台北:圆明出版社,1993。
弘一法师着;《弘一大师文集选要》,台北:佛光文化事业出版,1998。
弘一法师着《地藏菩萨圣德大观》,台南:和裕出版社,2003。
弘一大师纪念学会编印,《佛菩萨感应实录》,台北:弘一大师纪念学会出版,2004。
地清法师;《地藏经启示录》,莲池海会杂志社,2004。
地藏悲愿基金会编着•地皎法师监制;《生死关头走一回》,台北:财团法人地藏悲愿基金会出版,2001。
地皎法师着,《我与地藏菩萨之因缘》,台北:地藏悲愿基金会,2002。
地藏基金会编•地皎法师监制,《更待何生度此身》,台北:地藏悲愿基金会,2003。
地藏悲愿基金会编着•地皎法师监制,《生命的回旋》,台北:地藏悲愿基金会,2003。
宏印法师编,《印顺导师着作导读篇》,台北:印顺佛教基金会,2006。
沈宗宪着,《宋代民间的幽冥世界观》,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3。
李圆净居士着,《地藏菩萨圣德问答本迹灵感录记》,台北:菩萨观世音出版社,1996。
承天禅寺编,《广钦老和尚事蹟》,嘉义:镇德印经会,1994。
杜洁祥主编,《中国佛寺志.九华山志》,台北:宗青出版社,1994。
林淑媛着,《慈航普渡.观音感应故事叙事模式析论》,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11。
林超慈着,《地藏菩萨灵感记》,嘉义:净愿寺印,1974。
周家麟讲,《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1998,7。
周英雄着《结构主义与中国文学》,台北:东大出版社,1992。
周绍良主编,《全唐文新编》卷六九四,四川: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阿弥陀佛慈善会:《一代高僧广钦上人-传奇事略、开示录暨行持语录》,高雄:慈慧出版,1995。
胡维铨演述,范古农校正,弘一法师监定;《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台北,华严莲社,1975。
(日)真锅广济着;《地藏菩萨的研究》,京都:三密堂书店,昭和44年。
施云水编辑;《佛教手印图说》,台北:常春树书坊,1992。
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台北:东华出版社,1889。
净空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台北:华藏净宗学会,2002。
净空法师;《地藏经的启示.超渡的理论与事实》,台北:台北地藏净宗协会出版,2003。
净空法师;《如何依地藏修行》,台北:台北地藏净宗协会出版,2003。
张总着;《地藏信仰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彭楚珩先生编;《历代高僧故事》,台北:圆明出版社,1992。
圣一法师讲;《地藏本愿经讲记》,台北:华藏佛教图书馆印制,1992。
会性法师讲述;《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南投:正觉精舍,2003。
道源长老讲述;《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1990。
赵亮杰撰;《地藏本愿经唯识观》,台北:千华出版社,1993。
刘守华;《比较故事学》,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僧俗四众和着;《佛菩萨感应实录》,台北:弘一大师纪念学会印行,2004 。
梦参老和尚讲述;吴碧涛居士整理《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台北:圆明出版社,1995,12,第一版四刷。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 》(上) (中) (下),台北:方广文化事业,2002。
梦参老和尚讲述;方广编辑部整理《地藏十轮经.地藏菩萨的止观法门》序品第一,台北:方广出版社,2002。
梦参老和尚讲述;方广编辑部整理《地藏菩萨的观呼吸法门.十轮品第二册》,台北:方广出版社,2004。
梦参老和尚讲述;方广编辑部整理《地藏菩萨的戒律法门.无依行品第三册》,台北:方广出版社,2005。
梦参老和尚讲述;方广编辑部整理《地藏菩萨的解脱法门.有依行品第四册》,台北:方广出版社,2005。
梦参老和尚讲述;方广编辑部整理《地藏菩萨的忏悔法门.忏悔品、善业道品第五册》,台北:方广出版社,2005。
梦参老和尚讲述;方广编辑部整理《地藏菩萨的念佛法门.福田相品、获益嘱累品第六册》,台北:方广出版社,2005。
僧俗四众佛弟子着,《佛菩萨感应实录》,台北:中华民国弘一大师纪念学会印行,2004。
赖永海释译;《梁高僧传》,台北:佛光文化事业出版,1998。
赖永海释译;《唐高僧传》,台北:佛光文化事业出版,1998。
赖永海、张华释译;《宋高僧传》,台北:佛光文化事业出版,1998。
罗纲着《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
释圣严;《戒律学纲要》,台北:东初出版社,1994年。
释印顺;《地藏菩萨之圣德及其法》,高雄:慧光文库,1988。
释东初;《地藏菩萨本愿经概说》,高雄:本愿精舍,1985。
释宣化讲述;《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台北:法界佛教总会,1994。
释能学;《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高雄:白话佛经杂志,1990。
释圣严;《地藏菩萨的大愿法门》,台北:法鼓文化出版社,2001。
释心然编;《地藏王菩萨灵验事蹟》,台南:和裕出版社,2004。
蓝吉富编;《地藏菩萨圣德新编》,台北:迦陵出版社,1995。
证严法师讲述;《佛门大孝地藏经》,台北:慈济文化出版社,2003。
萧登福;《汉魏六朝佛道两教之天堂地狱说》,台北:学生书局,1989。
罗钢着;《叙事学导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贰、学位论文
吴海勇,《中古汉译佛经叙事文学研究》;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论文,1999。
侯旭东,《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以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论文,1996年。
林淑媛,《慈航普渡.观音感应故事叙事模式析论》
庄明兴,《中国中古地藏信仰研究》;台湾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论文,1999年。
尹富,《中国地藏信仰研究》; 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刘素兰,《中国地藏信仰之研究》;玄奘大学人文社会学院硕士论文,2002年。
参、单篇论文
丁敏,<佛教经典故事的主题特色及创作技巧>,《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学报》第 23 期,1992年出版,页265-280。
丁敏,<中国当代佛教文学研究初步评价(上)(下)-以台湾地区为主>,《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二期,页233-280。
杜保瑞,<蕅益智旭沟通儒佛的方法论探究>,《华梵大学 第七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3年9 月,页340-350
王淑贤,〈般若菩萨与地藏本愿之研究〉,台北,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1984年1月。
汪娟着<历代地藏忏仪析论>,《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四期,1999年,3月。
庄明兴,〈中国中古地藏信仰的起源与流变〉,台北,法光杂志,第136期,2001年1月。
陈秀慧,〈地藏愿行之舒胜及其对生命实践的启示〉,华梵大学第一届生命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万卷楼出版,2002.10初版。
陈清香,〈地藏菩萨像与地藏精神〉,台北,慧炬杂志,第471期,2003年8月,页72-75。
辜神彻〈艋舺龙山寺的观音信仰文化与祭祀活动〉,《台湾文献》第59卷,第1期,2008,页115-172。
辜神彻<台湾北部大众爷信仰新议--以新庄大众庙为主之研究>,《台湾史料研究》第26期,2005,页2-31。
郑阿财<敦煌佛教灵应故事综论>,《佛学与文学─佛教文学与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学部份)佛学会议论文汇编2,1998,页121-152。
臧维熙,〈九华山金地藏考略〉,《金地藏研究》,1993年4期,页30-47。
谢澍田、叶可信、张宣达,〈新罗高僧金地藏证道九华的业绩及其对後世的影响〉,《金地藏研究》,1993年4期,页53-82。
簟竹,〈地藏信仰的阐述〉,台北,狮子吼杂志社v.28 ,1989.07.01,页7。
萧登福,〈道教影响下的佛教本土化地狱说─谈藏川的两种十王经〉,收於财团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编,《1996年佛学研究论文集》,第4集(台北:佛光出版社,1996),页337-385。
罗世平,〈地藏十王图像的遗存及其信仰〉,《唐研究》4,1999,页429-470。
罗华庆,〈敦煌地藏图像和地藏十王厅研究〉,《敦煌研究》,1993年2期,页5-14。
释见晔,<以蕅益智旭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复兴」内涵>,《中华佛学研究》第三期,1999年三月出版,页207-250
释圣严,<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65期,1980年10月,页319-330。
党燕妮,〈晚唐五代敦煌的十王信仰〉,《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论文集》(下),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页136-173。
肆、工具书
黄永武编《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敦煌丛刊初集》(2),台北:新文丰,1985。
黄永武编《敦煌劫余录》,《敦煌丛刊初集》(3)台北:新文丰,1985。
黄永武编《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敦煌丛刊初集》(16),台北:新文丰,1985。
许国霖撰《敦煌石室写经题记》,《敦煌丛刊初集》(10),台北:新文丰,1985。
任继愈主编,宗教辞典编辑委员会编;《宗教辞典-上、下册》,台北:博远出版社,1991。
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佛光大辞典》,高雄:佛光出版社,2002。





相關文章:
地藏菩萨的净土法门之探究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地藏菩萨 百千颂大集经 请问法身赞
地藏菩萨 佛说陀罗尼经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十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九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八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七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六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五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四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三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二
地藏菩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和每一个人都有大因缘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考
地藏菩萨本迹记
地藏菩萨本迹因缘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二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三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四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五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六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七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八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九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序 十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 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 二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三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四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 五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及注释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及注释 二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及注释 三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及注释 四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二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三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四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二
地藏菩萨本愿功德颂
地藏菩萨灵感选录 一
地藏菩萨灵感选录 二
地藏菩萨灵感选录 三
地藏菩萨灵感近闻录

上一篇(《妙法莲华经》「十如是」) 回目錄 下一篇(圣严法师的伦理思想与实践)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慈悲林雪域学佛会
实战经济学-慈悲也可以赚钱-看英业达会长叶国一- 谈天说地- udn部落格
◎菩萨慈悲利他之探讨 .慈悲利他菩提耕耘—佛教线上. 佛法矫正当代台湾企业弊端之研究
2006年全球供佛斋僧大会
改善「爱情与事业」最大效益之咕噜咕咧佛母密法

赞助网站
中央研究院身體與醫療研究
claire心靈季節- PChome 新聞台Blog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 中華佛教直貢葛舉*菩曼仁波切* · 喇嘛網 · 化育資訊網 · 佛曲音樂*大寶法王篇* ·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基金會 · 大愛電視網路
慈濟大學圖書館網路資源
大同大學教育網
生命電視-佛學網站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