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持興建四川白玉祖寺 - 百尊朵瑪簡介 利生中心4月份法訊 企美噶察林開光朝聖之旅報名截止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菩提道次第略论 二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格鲁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3/28 08:40:20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10/03/28 08:37:53   编辑部 报导

 

上之六德.仅是为师者成就自利之相.其余则为摄受他之功德。如云.「佛非水洗众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非将己德移於余.唯为说法令解脱。」如颂所言.善知识欲成熟他人.除为开示正法.令其随顺修持之外.更无以水洗罪等事也。彼四法内善说法者.谓於引导弟子之次第善巧.复能将己法义.运入於所化有情心中。具悲悯者.即说法之意念清净.非为名利承事。博朵瓦呼井拏瓦曰.「里抹补.我随说几许法.未曾一次自觉善哉.但观众生无不是苦恼者。」言精进者.作他义利坚固勇悍也。断疲厌者.数数宣说不生疲倦.能忍宣说之难行故。博朵瓦云.「具三学.通真实.及有悲心.五者为主。我漾尊滚阿闍黎.既无多闻.难忍疲厌.闻者不解其言.但以具前五德故.凡亲近者.皆得受益。又甯敦师不善辞令.纵为施主咒愿一次.众亦不识所言谓何.其不善於说法如此.然以具前五德故.亦能饶益徒众。」彼众德全具之师.处此末法.虽不易得.但亦莫依过失增上及功过相等者.必须依止功较增上者。然师为万善之根本.诸欲依师修心者.当知彼师应具之相励力访求。而欲为弟子作依止者.於具彼诸相之因.亦当勉焉。

 

丁二能依弟子之相. 四百颂云.「质直具慧求法义是则名为听法器.不将说法师功德.执为过谬听亦然。」谓能依者相.具斯三德.可称法器。则不但不将说者功德执为过失.亦不将听者之功德执为过谬。器相若缺.则师虽极清净.以弟子自身过故.必至见为过失.或将说者之过失.复执为功德焉。言质直者.谓不堕党类.若为堕类所蔽.则不能察见功德.亦不获善说之义。如中观心论云.「以堕类故心热恼.终无通达寂灭时。」堕类谓分派别。贪爱於自之一类一派.及瞋恼於他之一类一派.当自观心.有则改之。虽能住质直.若无分别善说正道恶说似道之慧力者.犹非其器.故须有了解彼二之慧也。又虽有住质直具慧二相.不能如教而修.仍非其器.故须具求法意乐也。释中加入敬法及师.善摄心听二事为五。如是则为求法义利.善摄心听.敬法及师.取舍善恶说之四也。第四之取善说即具慧.舍恶说即住质直。自审可受师长引导能依之诸相为全与不全。若全则欢喜进修.若不全者.後当徐於求全之因加功努力焉。

 

丁三依止法如何者.如是具能依相堪为法器者.当观其师於上说之相具足与否.若具相者.可受法乳。其依止法分二.戊初意乐依止法.戊二加行依止法。 初又分二.己初净信为本.己二念恩生敬。今初

 

宝炬陀罗尼云.「信为前导有如母.出生长养诸功德。」谓以信故.能令功德未生者生.生者安住.展转向上增长也。十法经云.「以何到佛地.信为殊胜乘.是故具慧者.当随净信修。於诸不信人.不能生白法.如火烧种子.岂复发青芽。」此谓从行止门中.信为一切功德根本也。总则对於三宝业果四谛等生信.有其多种.此中言信.盖信於师也。然对师应如何而信耶.金刚手灌顶经云.「秘密主.学人於阿闍黎应作何观.当视如佛。」诸大乘经及律藏皆作是说。此义云何.谓常人於佛.皆不致生起寻过之心.而能思其功德.於师亦应尔.故须视师是佛。前经又云.「当持师功德.无寻师过失.观德得成就.察过不得成。」设以放逸或烦恼炽盛等过.忽起寻过之心.应当励力忏改防护。如是修习.纵见稍有过失.以念德心盛故.亦不能障碍信心。譬如阿底峡见解为中观派.金洲大师见解为唯识派.就见而论.虽有胜劣.然大乘道之次第及菩提心.皆系依彼学得.故认金洲为其诸善知识中之法恩最大.无可与比对者焉。

 

己二念恩生敬者. 十法经云.「於久远驰骋生死中寻求我者.於长夜痴暗睡眠中醒觉我者.於陷溺有海拔济我者.於三界牢狱解放我者.我入恶道示以善道.我有疾病为作良医.我为贪等猛火所烧为作云雨而息灭之.应如是思。」华严经云.「我此善友说法人.诸法功德为开示.菩萨威仪总为说.一心思惟而来此。能生善行如我母.哺功德乳如乳母.菩提支分教修习.此诸知识遮损恼。解脱老死如妙药.亦如帝释降甘霖.令我增善如满月.开显涅盘似日明。心於怨亲固如山.亦如大海不荡动.救护一切如船师.善财如是思惟来。菩萨令我发大心.佛子令起求菩提.我此知识佛所赞.以是善心而来此。救护世间如勇士.又如商主众所依.与我安乐开慧眼.以此善心事知识。」吾人参谒善知识时.应念此偈颂辞句.但将善财换取己名诵之。

 

戊二加行依止法者. 如事师法五十颂云.「此何须繁说.随师喜当作.不喜者悉止.於彼彼励力。成就随闍黎.持金刚亲说.知己一切事.悉敬奉师长。」总之.师喜者作.不喜者勿作是也。於喜者作复分三门.谓内外财供.身口给侍.如教修行也。又庄严经论云.「当以财利及承事.如教修行依知识。」其中初者.如五十颂云.「又复於师所.乐行於喜舍.不吝於己身.何况於财物。」又云「若於灌顶师.三时伸礼奉.则为已供养.十方诸如来。」其次洗擦按摩侍疾.称扬功德等.名身口给侍。第三如所教授.不违修行.是三门之中此为主干。本生经云.「报恩供养者.谓如教修行。」

 

丁四依止之胜利者. 由如法依止善知识故.得近佛位.诸佛悦豫.常遇善知识.不堕恶趣.速断一切烦恼恶业.不背菩萨行.常具正念.功德资粮渐渐增长.成办现前究竟一切义利。复次.敬事善知识者.先时所积当受恶报之业者.能於此世身心少感不安.或梦受微苦.即可转灭令尽。此之善根.较诸供养无量佛陀尤为超胜.胜利之大如是也。

 

丁五不依止之过患者. 若不如法依师.此世易为病扰.或为魔侵.後世堕於恶趣.感受无量苦恼.五十颂云.「勿令阿闍黎.少分生烦恼.无智相违背.定入阿鼻狱。受种种极苦.说之深可怖.由谤阿闍黎.於中常止住。」又经云.「但闻四句颂.若不奉为师.百世生犬中.复当生贱族。」复次.诸未生之功德不生.诸已生者失坏.当与不善知识及恶友为侣.亦令功德损灭.过失增长.生出多种不可爱乐之事.故於一切能感苦果之因悉应断之。

 

丁六总明其义者. 须知共所称许之喇嘛瑜伽教授者即如上说。若仅少次缘念.殊嫌不足.必行者心生决定.於具德引导不错之善知识.应长时依止。如伽喀巴云.「於依师时恐有所失而折本。」盖不知依止法.将无利而有亏损.此依师法.比较余法尤为重要.以其为究竟利乐之根本故。我辈烦恼粗重.又不知事法师.或知而不行.多生众罪.此须努力忏改防护。诚能如是.不久当如常啼菩萨.及求善知识无厌足之善财矣。

 

丙二略示修法分二.丁初正明修法.丁二明二种修破妄分别。 初又分二.戊初正修时应如何.戊二未修间应如何。 初又分三.己初於加行应如何.己二於正行应如何.己三於完结时应如何。今初

 

金洲大师所传加行六法.谓一於住处整理洁净.陈设佛像。二端严陈列无谄之供品。三於安乐座端身跏趺.或半跌坐.至诚发起归依之心。四於面前虚空中观想深广二派传承师长.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护法诸天.无量安住.分明显现。五对於助道顺缘.障道违缘.若不积忏.道则难生。而积忏方法.以七支行愿最为扼要。彼中初於礼敬支有三门总礼者.即「所有十方」等一颂是。谓非仅礼一方一世之佛.须缘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由决定心运用清净三业.恭敬而礼。

 

三门各别礼敬中.初身礼者.即「普贤行愿」等一颂.谓先缘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复观自己化身无数.量等刹尘而行礼敬。此须於彼普贤行愿起信解力.乃能发起。意礼者.即「於一尘中」等一颂.谓一一尘中皆有一切刹尘数佛.处在菩萨众中.须生随念彼等功德之胜解而礼。语礼者.即「各以一切」等一颂.当观自己一一身有无量头.一一头中有无量舌.一一舌中出无量妙音声.赞佛功德。海者.言极多意。二於供养支中.有上供养者.「以诸最胜」等二颂是。妙华者.谓人天上妙奇花。鬘者.用各种散花配合连缀而成。此二者.或系实花.或系仿造。伎乐者.有弦器等之音也。涂香者.谓妙香泥是。最胜伞盖者.即盖中之殊胜者是。灯者.谓香油等灯.及能放光之宝珠等。烧香者.指和合或纯一之香料。最胜衣服者.乃衣中之华美者是。最胜香者.谓能放香气遍满三千世界之香所掺合之香水是。末香者.香粉也.亦可燃烧。以此堆积.造成坛场更加彩画.量等须弥者是。次无上供养者.「我以广大」等一颂是。其有上者即世间之供物.此乃菩萨等以神力变成者。此中後二句.凡上二所陈.有欠缺者.一切加之.此是显示礼敬供养等之心与境故。三忏罪支者.「我昔所造」等一颂是。依三毒为因.以身等三为根事(根谓依身口意为发业之根门.事即三门所造十不善道)其罪性者.谓由我造。此中复分我亲身正所造作.或教他作.或随喜他作.如是一切.尽其所有.总集忏洗。追念过失.生愧悔心.断绝後流.精勤防护.誓当灭之。四随喜支者.「十方一切」等一颂是。於五类有情所有善业.皆生起随喜之心。五请转法轮支者.「十方所有」等一颂是。十方刹土一切诸佛.最初证得大菩提时.我愿化身如彼数量.尽其所有.一一佛前悉皆殷勤劝请说法。六请住世支者.「诸佛若欲」等一颂是。十方诸佛.将欲示现般涅盘时.为令众生获得利益安乐故.请求诸佛住刹尘劫.莫入涅盘。七回向支者.「所有礼赞」等一颂是。以前六支.所积一切善根.皆悉回向一切有情.为作证得菩提之因。以猛利欲乐而为祝愿.令其无尽。如此依上诸颂.了解其义.如说思修.心不散乱.缓缓念诵.当得无量福德之聚。又礼敬供养请法劝住随喜等五支.即是积集资粮.忏悔支是净除业障。随喜支中.复有一分对自所修善生随喜心.令其增长。回向支者.即将所积所净所增长诸善.虽极微少.回成众多。现所受乐.虽将终尽.亦能令其绵延无穷。总可合为积资净障增长无尽之三种。六於所缘境.观想明晰.而献坛供.请求加被.愿灭除不敬善知识等一切颠倒心.速疾生起恭敬善知识等正清净心。摧伏一切内外障难.须以猛利欲乐.多次祈求焉。

 

己二正行如何分二.庚初总修持法.庚二此中修法。 今初

 

所谓修道者.即於善所缘.如欲而能令心安住之谓。若於所缘随意修习.依自己所想之数目与次第而修者.从初即养成任意之习惯.将至一世之善行无成.反成有过。故最初无论修习何种所缘.应决定其数目与次第.此後应起猛利坚固之心.以自克服.务令如其所预定者而修。於此定课.不得轻易增减.随时变更.须具足正念正知而修习之。

 

庚二此中修法者. 先修依止之胜利.及不依止之过患。次多起防护.绝不放任.令有寻求师过之心.尽我自己所知师之戒定等德.数数思惟.乃至净信未生以来.恒修习之。此後又念於己已作当作种种利益之恩德.如前所引经说.乃至心中恭敬未生之间.而修习之。

 

己三於完结时如何者. 所积诸善.由普贤行愿.或净愿七十颂等.於现在究竟诸所应希愿处.以猛利欲乐而回向之。如是每日上午下午初夜後夜四次修习。初修之时.如其太久.易为沉掉所扰.若於此串习.将来纠正甚难.故须时间短少.次数增多.稍留余趣.俾引起下次欲修之心。否者将一见座位.便生厌呕.必待修习稍熟.乃可渐次延增。於一切所缘.务令不急不缓.离过而修.则障碍鲜少.疲劳昏沉等皆能息灭也。

 

戊二未修中间如何者. 总而言之.礼拜经行念诵等等虽有多门.其主要者.若仅於正修时精进.未修间则於其所修法不住念知.多诸散乱者.则生效甚微。故虽未修之际.亦应读诵观览关於此类之教法.并数数忆念之.广修助道顺缘.勤忏障道罪垢。且於一切之根本.即本所受之戒.宜善护持。复於易生止观之四因而修习焉。四因之中.初守护根门者.谓依於根尘生六识已.再於识所了别之悦意六境.及不悦意六境.生贪瞋时.当好自防护莫令生起。次正知而行者.入行论云.「身心於时时.应数数观察.专务於此者.即护正知相。」此谓身等於彼彼事转时.须依正所了知之应作不应作而行。三於食知量者.改正过多过少违量而食之串习.总以无碍修善为度。又修於食爱着之过患.以无染心.及为饶益施者.并念身中诸虫.现以食物摄受俾未来世亦得以法而摄化之。又念为作一切有情义利而受此食。亲友书云.「受餐如服药.知量去贪瞋.不为肥憍傲.但欲任持身。」四勤行悎悟瑜伽.及睡眠时应如何者.亲友书云.「精勤度永日.及初後夜分.眠梦犹存念.勿使命虚终。」谓昼间永日.及夜之初後二分.是正修时。若修习之余.在经行宴坐中.应除五盖.令其具义利也。睡眠者.系休息时.虽然.亦勿令其无义空过。此中身之威仪者.於中夜时.右胁而卧.左腿压右上.如狮眠伏。安住正念.於昼日中所修何种善法.随熏习力强者.而系念之。乃至未睡之间.追随依止.如是虽睡还同未睡.亦能修习定等善行。惑起觉知者.依忆念之力.任起何种烦恼.即须了知.而不忍受.务令伏断。思惟起想者.先可预想至彼许时当起。如上所言之一切修法.唯除正行中之少分不共者外.余之加行正行完结及座隙等中当如何作者。自此段起.乃至修观以来.勿论修习何种所缘行相.於一切处皆应加入焉。

 

丁二明二种修破妄分别者. 庄严经论云.「初依闻起如理思.从如理思净慧生。」言从於所闻诸义.如理作意中.而生显现通达真实谛理之修所成慧也。现观庄严论亦云.「随顺决择分.於见道修道.数数而思惟.现及比修道。」此言大乘圣所修道.有数数思惟.现量比知也。集菩萨学论亦云.「如是身及受用福德.常无间断.於舍护净长.如其所应而修习之。」此言身受用善根三者.於一一中.须修舍护净长四法。所言修中.有以分别慧观察而修观.及以不分别专一安住而修止之二种也。若尔.何道为修观.何道为修止耶。曰.如对善知识修信心.及暇满大义难得.念死无常.业果.流转过患.发菩提心等.皆须修观。盖於此等段落.各须一殷重无间能转素常思想之心.彼若无者.则此等之反面如不敬等.不能灭故。於此不敬等心生起时.若数数分别观察而修.则能自作主宰。譬之於贪境增益可爱之相而多所修习.当起猛利贪着.若於怨敌多思其不可爱相.亦能生起猛利瞋恚。以是之故.修习此类道时.於诸境相.若显不显.心须执持殷重无间之观察而修也。倘心不能摄住於一所缘.为令如欲堪能安住之寂止时.若数数观察.则心不能住.故於是处.则须修止也。或不了解如是道理.谓黠慧者唯当观修.诸姑萨黎应唯修止.此说非也。彼二种人.一一皆须双修止观.虽属黠慧.亦须修止.纵是姑萨黎.亦须於善知识修猛利信等故。又有误认以分别慧数数观察.唯当限於闻思之时.若求修慧.则不应尔。此执非理。彼以为一切分别皆是执相.为成佛之障碍。是於非理作意之执实分别.与如理作意之正分别二种.未能辨别之过也。亦莫执谓此教授中须修心於一所缘如欲能住之无分别三摩地.於前若多观修.将为三摩地生起之碍。譬如善冶金银之黠慧锻师.若将金银数数於火烧之.於水洗之.令彼垢秽悉净.最极调柔随顺.次乃能制耳环等饰具.如欲可成。如於昔之烦恼随惑及恶行等.以修习黑业果及世间过患时所说.由分别慧.数数观察彼之过患.令心周遍热恼.作意厌离.如金在火.烧彼诸垢。又於善知识之功德.及暇满大义.三宝功德.并白业果.菩提心之胜利等.以分别慧数数观察.则能令心润泽.引生信敬.如金在水洗.於诸白品.令意趣向爱乐也。如是成已.随欲修止修观.但稍作意.不假多功.即可成就。如是修观.实为修无分别三摩地之胜方便.圣者无着.亦如是说。复次.能使心於所缘坚固安住之主要违缘者.即是沉掉二种心所。若有猛利无间念三宝等功德之心.则易断昏沉.以彼之对治.盖见功德则心生欢喜而高举。又若有猛利无间念死无常及苦等过患之心.则易断掉举.以掉为贪一分所摄之散乱心.彼之对治.即多种经中所赞之厌离心是也。

 

 

 

菩提道次第略论

 

大勇法师译讲、法尊法师补译










相關文章:
菩提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甘露藏
菩提道次第明晰引导 趣一切智坦途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一讲 造者殊胜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二讲 教授殊胜及听闻轨理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三讲 亲近善知识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四讲 修习轨理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五讲 六加行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六讲 依师之理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七讲 暇满人身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八讲 念死无常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九讲 三途苦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十讲 皈依三宝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十一讲 业果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十二讲 忏悔与对治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三讲 思惟苦谛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四讲 思惟集谛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五讲 十二因缘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六讲 入大乘门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七讲 修菩提心次第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八讲 因果七教诫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十九讲 自他相换修习次第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讲 上士道次修心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一讲 发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二讲 菩萨学处与布施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三讲 忍辱度、精进度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四讲 奢摩他(止)
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 第二十五讲 胜观
菩提道次第略论 一
菩提道次第略论 三
菩提道次第略论 四
菩提道次第略论 五
菩提道次第略论 六
菩提道次第略论下载
菩提道次第略论(1)
菩提道次第略论(3)
菩提道次第略论(4)
菩提道次第略论(5)
菩提道次第略论(6)
菩提道次第略论(7)
菩提道次第略论(8)
菩提道次第略论(9)
菩提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MP3
菩提道次第略论(1-2)
菩提道次第略论(3)
菩提道次第略论(4)
菩提道次第略论(5)
菩提道次第略论(6)
菩提道次第略论(7)
菩提道次第略论(8)
菩提道次第略论(9)
菩提道次第略论(10)
菩提道次第略论(11)
菩提道次第略论(12)
菩提道次第略论(13)
菩提道次第略论(14)
菩提道次第略论(15)
菩提道次第略论(16)
菩提道次第略论(17)
菩提道次第略论(18)
菩提道次第略论(19)
菩提道次第略论(20)
菩提道次第略论(21)
菩提道次第略论(22)
菩提道次第略论(23)
菩提道次第略论(24)
菩提道次第略论(26)
菩提道次第略论(27)
菩提道次第略论(28)
菩提道次第略论(29)
菩提道次第略论(30)
菩提道次第略论(31)
菩提道次第略论(32)
菩提道次第略论(33)
菩提道次第略论(34)
菩提道次第略论(35)
菩提道次第略论(36)
菩提道次第略论(37)
菩提道次第略论(38)
菩提道次第略论(39)
菩提道次第略论 随闻记
菩提道次第略论(七)
菩提道次第略论(八)
菩提道次第略论(九)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一)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二)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三)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四)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五)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六)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七)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八)
菩提道次第略论(十九)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一)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二)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三)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四)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五)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六)
菩提道次第略论(二十七)
菩提道次第广论(1)
菩提道次第广论(2)
菩提道次第广论(3)
菩提道次第广论(4)
菩提道次第广论(5)
菩提道次第广论(6)
菩提道次第广论(7-1)
菩提道次第广论(7-2)
菩提道次第广论(8-1)
菩提道次第广论(8-2)
菩提道次第广论(9-1)
菩提道次第广论(9-2)
菩提道次第广论(10-1)
菩提道次第广论(10-2)
菩提道次第广论(11-1)
菩提道次第广论(11-2)
菩提道次第广论(12-1)
菩提道次第广论(12-2)
菩提道次第广论(13-1)
菩提道次第广论(13-2)
菩提道次第广论(14)
菩提道次第广论(15)
菩提道次第广论(16-1)
菩提道次第广论(16-2)
菩提道次第广论(17-1)
菩提道次第广论(17-2)
菩提道次第广论(18-1) 《归依三宝》
菩提道次第广论(18-2)
菩提道次第广论(19-1) 修行应学
菩提道次第广论(19-2)
菩提道次第广论(20-1) 下士道 《深信业果》
菩提道次第广论(20-2)
菩提道次第广论(21-1)
菩提道次第广论(21-2)十业道轻重
菩提道次第广论(22)
菩提道次第广论(23-1)下士道 8-8
菩提道次第广论(23-2) 卷五终
菩提道次第广论(24-1)卷六 中士道 5-1
菩提道次第广论(24-2) 正修苦谛
菩提道次第广论(25-1)思惟六苦
菩提道次第广论(25-2) 思惟别苦
菩提道次第广论(26-1)烦恼之因 思业 思已业
菩提道次第广论(26-2)死殁及结生之理 卷六终
菩提道次第广论(27)卷七 十二缘起
菩提道次第广论(28)卷七终
菩提道次第广论(29)上士道 6-1 上士道次修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30-1)
菩提道次第广论(30-2) 卷八终 修增上意乐
菩提道次第广论(31-1)卷九 依寂天教典而修
菩提道次第广论(31-2)正明修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32-1)上士道 6-4
菩提道次第广论(32-2) 修学余生不离发心之因
菩提道次第广论(33)既发心已於诸胜行修学道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34) 学习学处次第
菩提道次第广论(35-1) 学习六度熟自佛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35-2)施何等物
菩提道次第广论(36-1)六度四摄
菩提道次第广论(36-2) 忍差别
菩提道次第广论(37-1) 引发安受苦忍
菩提道次第广论(37-2)
菩提道次第广论(38)
菩提道次第广论(39)
菩提道次第广论(40-1) 奢摩他
菩提道次第广论(40-2) 理须双修
菩提道次第广论(41-1)学奢摩他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41-2)显示何等补特伽罗应缘何境
菩提道次第广论(42-1) 心於彼所缘如何安住
菩提道次第广论(42-2) 示修时量 沈掉时应如修
菩提道次第广论(43-1)奢摩他 离沈掉时应如何修
菩提道次第广论(43-2) 修成办奢摩他量
菩提道次第广论(44) 奢摩他静虑自性如何学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45-1)毗钵舍那之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45-2) 如何解释龙猛意趣
菩提道次第广论(46-1)毗钵舍那 正决择真实义
菩提道次第广论(46-2)生死盘涅 无有自性空性
菩提道次第广论(47-1) 诸中观师如何答覆呢?
菩提道次第广论(47-2)色法生灭不应被理智所破除
菩提道次第广论(48-1)唯识 自续 应成不同点
菩提道次第广论(48-2)分别炽然论世俗谛胜义谛
菩提道次第广论(49-1)名言相 言识 共许
菩提道次第广论(49-2) 分别心 义共相 俱生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50-1) 破除自性 无二寂静门
菩提道次第广论(50-2)破自性具三差别
菩提道次第广论(51-1) 明自宗所破
菩提道次第广论(51-2)补特伽罗 胜义无之义?
菩提道次第广论(52-1)破所破时应成自续谁而破
菩提道次第广论(52-2)生无生法 何得证无生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53-1)正破自续 不同破之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53-2)自相无正量证明
菩提道次第广论(54-1) 毗钵舍那 自不同破之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54-2)能破於相续中生见之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55-1) 合无自性义 破我蕴性
菩提道次第广论(55-2)破我蕴性异品 有什麽过失
菩提道次第广论(56-1)毗钵舍那 12
菩提道次第广论(56-2)
菩提道次第广论(57-1) 毗钵舍那所有差别
菩提道次第广论(57-2)
菩提道次第广论(58-1)毗钵舍那 双修止观之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58-2)修习故毗钵舍那成就之量
菩提道次第功德之本颂(1) 《积聚加持颂》
菩提道次第功德之本颂(2)
菩提道次第功德之本颂(3)
菩提道次第广论精髓---十三讲﹝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
菩提道次第修学 分别与执着
菩提道次第修学 分别与无分别
菩提道次第修学 止观的实质
菩提道次第修学 大乘的慈悲和声闻乘的四无量心
菩提道次第修学 菩萨道的修行
菩提道次第修学 自他相换
菩提道次第修学 受持菩提心的要领
菩提道次第修学 如何信受并发起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修学 道次第的核心内容
菩提道次第修学 解脱道和菩萨道
菩提道次第修学 我见为一切烦恼之本
菩提道次第修学 从认识苦到解脱苦
菩提道次第修学 以观苦巩固出离心
菩提道次第修学 承前启後的中士道
菩提道次第修学 烦恼、业、果报
菩提道次第修学 无生忏和心的本质
菩提道次第修学 业力与忏悔
菩提道次第修学 业的认识
菩提道次第修学 业的造作与积聚
菩提道次第修学 皈依三宝的意义
菩提道次第修学 如何念死无常
菩提道次第修学 人生佛教和下士道的修行
菩提道次第修学 辩证看“无暇”
菩提道次第修学 暇满、义大、难得
菩提道次第修学 下士道的修学
菩提道次第修学 如何成为具格弟子
菩提道次第修学 关於依止法
菩提道次第修学 道次第的思想渊源
菩提道次第修学记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藏传菩萨戒本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六加行略记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资粮田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大乘菩提道次第教授略修法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四摄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缘起性空之理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智慧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静虑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精进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忍辱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持戒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布施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受戒仪轨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不退菩提心之因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依因果七教诫与自他相换二法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自他相换发心法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因果七教诫发心法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自他平等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大悲心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共中士道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十二因缘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死殁结生之理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四谛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集谛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修 修习苦谛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修 修习共下士道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修习深信业果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真实皈依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三恶道苦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念死无常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暇满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修习依师之理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菩提道次第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二十 摄道之总义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九
菩提道次第广论─道前基础之归敬颂(三)
菩提道次第广论─道前基础之归敬颂(二)
菩提道次第广论─道前基础之归敬颂(一)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9讲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8讲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7讲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八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七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六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五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四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三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二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一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九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八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七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六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五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四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三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二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一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缘起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目录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回向 下座後之修持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胜观(毗婆舍那)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止(舍摩他)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施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慈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受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大悲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自他相换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爱他的义利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我爱执之过患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自他平等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念恩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知母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平等舍心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生起出离心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业和业果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皈依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恶道苦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死无常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我们的宝贵人生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依止善知识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前行仪轨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前行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如何禅修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禅修的目的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发起禅修的愿望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所缘境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入门初基 初识禅修
菩提道灯论
菩提道次第实修
菩提道次第广论精髓 十三讲文字整理 一
菩提道次第广论精髓 十三讲文字整理 二
菩提道次第广论精髓 十三讲文字整理 三
菩提道次第广论精髓 十三讲文字整理 四

上一篇(菩提道次第略论 一) 回目錄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略论 三)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绿度母除障之功德利益解说
大手印禅修要旨﹝冈波巴 解脱庄严宝论﹞教授~
殊胜 唐东嘉波传规 百岁长寿佛(洛嘉玛)
文英阿姨,请再给我一次拥抱- Brighton & 可可糖- udn部落格
藏密桑多巴利莲师佛学会--YAHOO奇摩布落格

赞助网站
在線文史資料綜匯--中國古代文學-- 北京大學中文論壇﹝ 簡﹞
利他無我
尊貴夏巴曲傑仁波切 / 資料來源 : 喇嘛網
佛教藝術
台南市竹巴噶舉(如來講堂)
claire心靈季節- PChome 新聞台Blog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 中華佛教直貢葛舉*菩曼仁波切* · 喇嘛網 · 化育資訊網 · 佛曲音樂*大寶法王篇* ·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基金會 · 大愛電視網路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