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遇三界法王大宗喀巴圣教愿文讲记 分类:經續解析
颇邦喀大师造颂

昂旺朗吉堪布讲授

法尊法师译

隆莲法师笔记



听讲本文的前方便,先要思维人身难得。如菩提道次第摄颂所说,人身加牟

尼宝珠,在生死中,最奇希有。於六道中,得人身难;既得人身,生南洲难;虽

生南洲、遇佛法难。得能修行之身、生能修行之处真是极难的事。这种难得的机

会我们从无始生死以来,也曾遇过若干次,可惜都空过了。空过的原因,就因为

不知道人身的重要。我们看宝贵的人身还不如一两金子。如果我们有了一两金子,

谁也不肯自白的把他丢掉,可是白丢掉的人身不知有若干。要说人身的宝贵不但

一两金子比不上,就是十万两黄金也比不上,充满南赡部洲的如意宝珠也比不上。

因为如意室珠不能令人成佛了生死、不堕恶趣。一个人死了,把他的头上、腿上

都摆上如意宝珠,让如意宝珠将他的棺材塞满,也不会叫他不堕恶趣。就是有转

轮王一样的财富也不中用。惟有人身有成佛了生死的能力,就是帝释梵王之身,

也下能比。因为小乘证果、大乘菩萨发心,都必须以人身为所依。真扎米的乘颂

里说,除人身外,余趣不能发强有力的菩提心。小乘证果须要依戒定慧三学。三

学以别解脱戒为基础。别解脱戒要人身才能受,如意宝珠也下会教你修三学,所

以人身是最可宝贵的。人身虽如此宝贵,还是要利用人身来修行才会不堕恶趣。

若不能利用,就像海里龙王,虽有宝珠,只是当一个守宝的奴。有宝贵的人身,

不但要有此事实,还要能认识。不能认识,如贫人有宝藏,自己下知道,仍然受

穷。我们无量劫来,就是因为不知人身宝贵,把多世的人身空过了。



既然知道人身宝贵,得了人身,就要修行。修行,不是身体出一点力,或是

口头说一说,就算修行,主要在使心与法相应。要使心与法相应就要如理思惟。

现在的人,有多少不如理的妄想。有的人想,我今生享乐,来生得了人身再修行。

不知今生得了人身,来生能否再得自己是不能作主的。要有修持的人,方能作主,

不然只有此念头实无把握。龙树菩萨说的盲龟浮木之喻,大家想来知道。人身何

以如此难得呢?因为人身不是无因而得的。生善趣的因,以戒为主,布施忍辱等

为助,还要有清净的善愿。我们现在大布施固然不易作到,做到了也未必是为出

生死、证涅盘、度众生,总有人我见、名利心,夹杂其间。说到持戒能防护十恶,

也是很难的事。这三种因缘一种尚难成就,何况要三者都具足。因为因难得,果

也就难得了。这样难得的人身得了,又把他不当一回事,就像一个乞丐拾着一块

金子,又把他丢掉,再想发财的机会就难了。寂天菩萨的「入行论」说,如人得

了人身,不作善法,没有再比这人更愚蒙的了。



还有另一种人,希望过几年,我的事做完了,或子女长大了,再来修行。这

也是错误。因为事情下会全如你的计划,可是人命无常,决定要死,死时又没有

一定。过去的佛菩萨,大声闻弟子,大祖师,现在一个我们也见不到。那些有大

修证的人,尚且示现涅盘,何况我等。若说:「所有的人,固然都要死完,可是

我是不死的。」不是妄想吗?有大权位的人要死,有大财富的人也要死。哪年死

呢?阎王也下给送信。有人说病人才死,我没病总不会死。可是身体很健康的人,

也有突然中风死的。有说老人才死,我年轻不会就死。可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不死,

才出胎的婴儿,也有死的。有人说,凡是早死的人,都是顺缘不具,我顺缘具足,

那里会就死呢?可是大富大贵的人,也有早死的,乞丐又冷又饿,偏不会死,死

的降临,那里有一定的标准呢?



至於死了以後,今世所有的一切,那样可以带走呢?假使满南赡部洲的金子,

全是你的,一个沙子也带不走,所有的眷属,一个也带不走。连与自己最亲密的,

自投生以来没有离过一刻的这个身子也带不走。走到那里去呢?要想死了,就入

涅盘,除非你已经证了阿罗汉,不然总有一个生处。生处也许善,也许不善。有

人想死了就往生极乐或者想来世作个公子哥儿,可是受生是随业下随心的。如果

堕在恶趣里,那是怎样的情形呢!请各人去看「念住经」、「俱舍论」、「瑜伽

师地论」、「菩提道次第广论」好了。恶趣的痛苦我们不容易知道。但是可以比

例推测。我们试把自己的手,放在烧红的火炭上一会,就知道热地狱的苦我们是

否受得了。我们一天不吃,肚子就会叫起来,要打上一个饿七,更不得了。饿鬼

寿命极长,历劫不闻浆水之名,这样的苦,我们是否能受。说到畜生,不要说真

是去做猪狗,叫他是猪,叫他是狗,准也会生气的。生恶趣的痛苦既如此,能不

生恶趣,又要看善恶的强弱为转移。我们的善恶业那一样强些呢?多是善业力薄,

恶业力强。我们自以为曾经持戒、念诵、修定,就有很多的善业,是没有仔细观

察。试同别解脱戒是否能背诵!下至五戒十善条数,粗细持犯,知不知道?不知

道就敢说持戒清净,其谁信之?说到修行,第一个条件要心不散乱,一心专注。

无论是念大悲咒,或念佛,有十分钟不散乱否?有时冲一个盹,睁开眼来,灯也

燃完,只是摇一阵铃鼓,一座如法修行也作下到。「入行论」说:念诵苦行等,

若以散乱心,不能得大义。说到念诵,必须具足加行、正行、结行三支,加行时

要有菩提心,正行时要有达空慧,结行时要有清净愿。就是未修之前,要以为利

众生的心为动机,正修时要通达一切如幻如化,修後要回向我与人生悉皆成佛。

可是这三点我们都不易作到。如果是去骂人,那却很容易作到的。譬如我要去骂

一个所痛恨的人,未去之先就打定主意,见了面我怎样怎样骂他,正骂之时,骂

得惟恐不刻毒。既骂之後,自己心里非常痛快。加行正行结行,都很圆满。说到

修善法呢?下但别人作不圆满,就是法师自己也作不圆满。贪心嗔心,倒恰似念

珠样一个挨一个,相续不断。得人身尚且如此,未得人身所作的恶就可想了。既

然是恶多善少,依俱舍第九品说的业力随重,如果善恶轻重相等,就随最近所作

的受报,如果远近也相等,就随串习力强的受报。我们堕恶趣是有十分把握的,

以後再不要自己哄自己侥幸生善趣。我们既造的恶业多,热地狱与我们的距离,

经上虽说有三万二千逾缮那,实在相隔只有一口气。一息不来,真能往生极乐倒

好了,万一生在边地下贱极可怖畏之处怎麽办呢?能救护我们不堕恶趣的,惟有

三宝,所以应当一心皈依,如法修行。



每天当如此思惟改正自己的思想。



皈依三宝之後,三宝能显示正因果,依正因果修行,决能生善趣。但不应以

此为足,因为生死边际毕竟是苦,今生在梵天,来生可以就堕热地狱。生忉利天

食甘露的人,忽然堕人恶趣就食不净,或食烊铜铁丸。 天上以天子天女力眷属,

在恶趣就为狰狞的狱卒所围绕。境的转变元常,不可凭信,有如此者。我们无始

至今,所受过的快乐固多,所受过的痛苦亦多。所饮的烊铜积聚起来,多於四大

海水,所食的不净,亦有这样多。被怨家仇人杀害,所断的头,堆积起来,高如

梵天。若不出生死,以後所受的苦,比以前所受的还要多,三界没有一处,不以

苦为性。人趣中有八苦六苦三苦,广说起来,无量无边,天人,五衰相现,不免

死苦。未死之时,与修罗战斗,有割截身体的苦。劣天遇威力较大的天,有逼迫

怖畏的苦。究竟堕落,有为有漏业系缚之苦。修罗嫉妒炽盛看见天人的受用,自

己没有,便生热恼,要想受天人的乐,便与天人斗争。因此引生种种痛苦。色无

色界天身常在定中,似无痛苦,又享长寿,如无想天寿五百大劫,非想非非想天

寿八万大劫,该很好了。实际上,定中虽然经过很长的时间与极短的时间一样。

譬如我们冬天夜里,睡着了不作梦,很长的一夜,也像一刹那就过了。尤其是非

想非非想处天,如果依出世间定来修还有一条出路。果是修世间定,到了此处就

已经到了三界最高处,何日命尽,决定只有向下堕落的。所以,就是无色界的天

人,也是为行苦所随逐,不得自在。集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

命咸归死。在这个以苦为性的三界中,应当求一个永久的解脱。



既能观三界苦,发出离心,还要观三界的因,以何为主。三界的主因就是烦

恼。阿罗汉的业虽未尽,因为没有烦恼就不受生死。所以烦恼与业比较,烦恼的

过患更重大,烦恼根本就是我执,亦名无明,亦即实执。实执断则烦恼断,烦恼

断则业断,业断则生死断。无明遍於一切烦恼、如身根之遍於一切身份。故要想

出生死,必须断实执。实执能不能断呢?决定能断。因为实执是错误心,好像打

妄语骗人,人知道他是欺诳就不会受骗了。能断实执的,就是通达一切法皆无自

性的空慧。引生空慧,要依大般若、中论和各家的注解,月称的入中论和注解、

宗喀巴大师的大疏,依师如法学习。还要平时有定力方能亲证。定力又须以持戒

为基础。故戒定慧三学力解脱生死的必由之道。譬如要砍一颗树,要有锋利的斧

子,持斧的手要有力量,长这双手的身体还要强健圆满。久习的实执,譬如一颗

树。空慧是斧,定是持斧手,圆满具足的戒,就是强健的身体。现在已具足有暇

圆满之身,又值遇三学圆满的佛法,如法修三学,决能得解脱,是释迦以下一切

师长所共许的。所以决定要尽力学三学。如是发心,便是中士道的发心。



但是依中士道修行,自利方面,下能得到佛的十力、四无畏等无量功德。利

他事业当然更差得远。所以说这是化城井非究竟。既非究竟要到证果以後,等诸

佛来激励发心,何如从初直入大乘呢?.所以应当发大乘心,行大乘行。



趣入大乘应如此思惟:我要求解脱,亦要令他解脱。这并不是管闲事,因为

众生都是我的父母。尊扎果米说:不管父母的苦乐,下等人尚不应该,何况菩萨?

何以一切众生都是父母呢?因为众生的生死,前前无际,大地的微尘,大海的水

可量,而无始以来所受的生死不可量,生死无量,故父母亦无量。不但一切众生

皆是父母,且每一众生都各各曾为多次的父母。虽然我们不认识,不能因为不认

识,便说不是父母。譬如一个小孩,一二岁走失了,长大回家,当然不能认识他

的父母,他们难道不是他的父母吗?如果说过去的父母便不是父母,小时是我的

父母,长大时便该不是我的父母了。过去的父母,为我作利益,与现在的父母相

同。今年布施的人是施主,去年布施的还是施主。现在父母的恩当报,过去父母

的恩,同样的当报。说到报恩,只是衣食四缘的供养,未免大低劣。最上等的报

恩,应当作如是想:我欲离苦得乐,一切众生也希望离苦得乐,发心为众生拔苦

与乐,能发这样的慈悲心,才是报恩。又观众生虽求乐厌苦,却只作苦因,不作

乐因,所希望的,决不是他的行为所能得的。要使他们能够离苦得乐,必须使他

们学佛法,修行成佛。度众生的这件事,必须我自己作,不推他人。这样的大誓

愿就是增上意乐心。有了誓愿,想到要成办这样的誓愿,我的能力还不够。能任

运度生的惟佛一人,因为佛是二障断尽的人,一一毛孔的光明,都能作无量利益

度众生的事,方能作究竟。为自他二利,决取无上佛果,就是愿菩提心。由此发

心,就可以入於上士道。发心,是三藏的精华,比定慧更重要。定慧是三乘共法,

发心是大乘不共法,发心是大乘的入门。无此心,一切功德都不是大乘法,有此

心即入大乘数。发此心之重要因缘、「华严经」「入行论」等,都说是大悲,「

入中论」起首即赞大悲,可见发心的重要了。



人皆愿迅速成佛,能速成佛之因,要具足能发大乘心的人身,还要值遇大乘

佛法的人身,南赡部洲具足胎生的人身,才可以即身成佛。因南洲名为业地,作

事心力强,现生造业,可以现生成熟,现生受果。佛法,要值遇圆满无垢显密圆

融的佛法,这两种都不容易。尤其是要值遇最圆满清净支分具足没有过失的教法,

如宗喀巴大师的教法,那是最不容易的了。班禅第二罗桑悦西的时代,有蒙古喇

嘛在三大寺供养求授记得人身,遇佛法,并求得遇宗喀巴大师教法。前二事都授

记得,惟第三事,不易授记,可见是很难得的事,纵得值遇,信受尤难,故应常

常发愿,愿遇此法。



造愿文之意有二,一愿正法普扬、二愿自己值遇。



本文的标题是:



值遇三界法王大宗喀巴圣教愿文



原文还有「摄持悲心与作皈依」数字,译为汉文,因嫌冗长,故尔从略。法

王是於法自在之义三界法王是「於三界中为法王,或「三界的法王」的意思。圣

教,谓从依止善知识,乃至密宗一支分圆满数量体相不缺的教法,愿就是发愿,

发愿与回向,常常相提并论。有可以回向的功德善根、发愿就叫回向。没有可以

回向的就只是发愿。发愿义广,可摄回向,愿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欲心所。加人恳

切发愿,必蒙大师随摄救护。



颂文大科分二段:初段一颂,请加持所愿速速成满。



静猛曼殊诸佛父,善慧义子传承师

愿皆发起大悲力,令我众愿速圆满。



上二句是所对境,下二句正求加持。诸佛唯一父是静猛文殊。静是寂静文雅

之意,如五字真言的黄文殊和白文殊都是慈祥的菩萨身。猛是忿怒可怖之意,如

大威德红文殊、黑文殊,都是忿怒威猛的相。父是譬喻,三世诸佛,皆从文殊生。

入中论注引经言,三世诸佛发心时,皆由文殊劝导,修行时由文殊劝请,成佛时,

也是文殊作善知识,令无上菩提圆满。故言诸佛从文殊生也。那礼答大威德颂云:

无二不共周遍身.一切等住诸佛父。「等」谓大悲心平等饶益,令众生皆入佛法,

平等教授,令其修行,成熟解脱。如宝积经文殊庄严国土经所说。



「善慧父子」谓宗喀巴大师及杰操、开珠二大弟子。「传承师」谓自宗喀巴

大师至颇邦喀大师中间传承诸佛。发愿值遇宗喀巴大师教法,却归敬文殊,有两

种原因。第一,文殊的教就是宗喀巴的教。第二,大师以文殊为本尊为师长为护

法(当己却甲是文殊化身)而修行成就,後世弟子要修行成佛,也应依止文殊。

文殊是着名的智慧菩萨(菩萨本来都具足悲智等一切功德,平等平等,但因发心

不同所以各有特别增上的功德。)要通达胜义,断障成佛,必须随文殊学。更进

一步说,大师就是文殊。上说大师是修文殊的,是共通现相,不了义的说法。实

际了义的说,大师就是文殊示现来住持正法的。文殊根本大教王经说,释迎佛为

文殊授记云,我涅盘後,汝示现凡夫身,在雪山中极善寺,作利益众生事。菩提

广论皈敬颂,也赞叹文殊化现无量身。宏扬正法。佛涅盘後,文殊菩萨,或作国

王,或作比丘,以种种方便,令正法久住,此担荷从未放弃。在宗喀巴大师之前,

西藏佛法,有无知邪分别犹豫等垢染,大师刷而清之。西藏即所谓雪山,极喜寺

即嘎登寺,与经中授记的完全相同。所以大师即是文殊。



大师的传承有三派,一派传开珠杰,一派传慧师子,一派传曼殊室利海。又

有三种传,一讲传,是讲学的;二修传是修行的;三弟子传是传弟子。後二句求

加持愿宗喀巴以下的传承师,以大悲力令我从今乃至成佛,一切生中,皆得值遇

菩提道的教法。



以下正发愿,初一颂总标。



愿我一切生世中,终不堕落无暇处

恒受大乘四轮身,值遇善慧胜者教。



亲友书所说的八无暇,非人的有四类:三恶趣与长寿天。人中有四种:生在

无佛法的边地,生在过去佛法已灭、未来佛法未出世的时候,六根不具、痴狂颠

倒都不能闻法。最後一个无暇是邪见,如像顺世外道,不许有比量(固为比量是

人为的缘故)只许有眼根现量。主张凡是有的,必定可以现见。三世不可现见,

便以为没有三世。现见作恶的人,反享大富长寿,便以为没有因果。这样的人,

就闻了佛法,也不能接受。所以是无暇。此外,最可怕的各人还有一个第九无暇

是不共的。八无暇都离脱了,各人各各有家里牵缠、事业营扰、吃饭的时间、睡

觉的时间、也不暇闻法,一样事没有了,又要打牌、看电影。怎样才得有暇呢?

所以尤其应当努力摆脱的是第九无暇。



无暇部离了,就应有长久计划,愿恒受大乘四轮身。大乘四轮是:一、生随

顺处——有佛法处;二、遇善知识,德相具足;三、有闻思修善愿;四、尽力积

二资粮。此四法是运菩萨至佛地的轮叫做四轮。要得如是的身,必须发愿。释迦

佛三轮无量功德皆由发愿所成,如本生经广说。诸大弟子,也是如此。舍利弗往

昔是婆罗门女,他的兄长证了独觉,他把刀子、锥子、针去供养他的兄长。发愿

将来得锋利的智慧,如刀锥等。所以舍利弗智慧第一。目连神通第一,也是在迦

叶佛会上发愿来的。因为愿的体,就是欲心,欲心牵引能支配一切业力。业如马,

愿如衔勒;业如汽车,愿如轮盘。业力愿力都具备了,决定感果。如将种於下在

土中,日光水分够了,叫他不要生芽是不可能的。



显密经论意无违,皆是一人所应修。

圆满无误胜教授,愿遇善慧胜者教。



显密教大小乘的经论,好像有相违的地方,实际并不相违,而且是互相助成

的。一切经所说的法,都是对治众生过患的,有的是根本,有的是支分。所有的

道,都是一个人应修的。机未熟时,应修浅的,机已熟时,应修深的,没有一种

经一种法是可以舍弃的。宗喀巴大师,知道一切经论不违。第一,知道各各所对

的机深浅不同;第二,更进一步知道是自己一人所需要的,都能利用到修行上,

由此产生出来的支分圆满、无有缺误的教授,愿自己生生世世值遇。



由无垢理所抉择,无量教中境行果。

赡部六严二胜规,愿遇善慧胜者教。



所谓无量教,可以分为四大部:有部、经部、唯识、中观。有部说三世法皆

是实有,经部说唯现在实有,唯识说外境一切非有,唯内心阿赖那实有,均与中

观不合。中观说一切法皆非实有。此四派都有圣教的根据,按三转法轮来说,初

转法轮在鹿野苑,说四谛。二转法轮在灵鹫山,说般若。三转在广严城,说解深

密经等。初转说诸法实有生灭,有苦可知,有集可断。二转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

不生不灭,本来清净,自性涅盘。三转说诸法一半空一半不空.亦有亦无。这三

种不同的说法,如是三人说,可以说是各有主张,既是佛一人所说,何故不同呢?

中观根据般若,说诸法惟由名字假立,真实义品又不许诸法唯名假立,是甚麽缘

故呢?因为对不同的根器、不能只说一种法;治一切病、不能只开一药方,这就

是佛三转法轮的究竟密意。中论亦说:不善达空,反成自害。如不善咒,而捉毒

蛇。有大智慧的人,观察空性,可以断障成佛。没有智慧的人,听说自性没有,

便拨无因果,无恶不作,以信因果为拘泥执着,以放荡不检为解脱,就要为空所

害。对这类的机是不能就与他说诸法性空的。初转法轮,是对初机众生,以为有

我,才有业果。所以说五蕴假合的我没有,只有五蕴,以法执换去他的我执。三

转法轮,是对一类根稍钝的众生,佛恐怕他们堕入恶取空。对於二转法轮,前已

作一个注解。提婆菩萨也说,如小儿读书,要先学字母,由浅入深,佛教众生亦

如是。要成佛须以大悲为体,达诸法空。但是未达诸法无自性之前,应先令通达

二取无自性,再前应先通达经部所达的空,再前,「俱舍(论)」更应先通达。

所以四个宗派不过是一个阶梯,前後衔接,并不是分立的。



正理,如唯识所说四种道理:一、观待道理。如长短大小,都是观待安立的。

观待多部分的集合,观待多种因缘的会遇始有诸法,也便是诸洁的缘起道理。二、

作用道理曰如以有生果之作用,安立为因等。三、法尔道理。如水的湿、火的热

是世俗的法尔道理。缘起故空,是胜义的法尔道理。四、证成道理。依现量、比

量、圣教量来证明成立。如以刹那灭证无常;或以所作性故证声无常等。先依止

善知识广大听闻正法,後依此四种道理,如理思惟抉择,宗喀巴的圣教,乃由此

而成的。



所谓境行果,境指真俗二谛,行谓方便智慧,果谓色身法身。各论师所说境

行果,各各不同。四部中重要的有八位论师,明中观的龙猛,提婆,明唯识的无

着、世亲,明经部义的陈那,法称,明俱舍的世亲,明律经的功德光释迦光。儿

诸论师所说境行果各各不同。一、境谓二谛、有部的二谛,以摧坏分析之後,名

字观念不存在的为世俗,名字观念存在的为胜义。经部以有为、有作用、有自相

的为胜义,并相为世俗。唯识以遍计所执和依他起为世俗,圆成实为胜义。中观

以瓶衣等名言识所缘为世俗,通达真实慧所显诸法空无自性为胜义。二、行谓成

熟与解脱,直接断烦恼,间接证果的方便。小乘二部、都依观四谛十六行相来断

烦恼,惟关於空无我的行相,俱舍粗,经部细,是其不同。唯识的空是空异体的

二取。以通达二取空的智慧,为能断二障的对治道。中观以为以上三部的道,只

能伏烦恼。要通达自性空的智慧,才能够断尽习气。三、果小乘的果便是声闻的

四果。佛的法身谓通达四谛而证的涅盘,色身谓丈六老比丘身体是有漏。经部则

以择灭无为为法身。大乘唯识以圆成实性为法身,成佛的色身是摩醯首罗天王身

的报身和百千万亿的化身。中观以断二障的空慧为法身,色身也分报身和化身。

这是各部所说境行果的不同。



庄严南洲的就是上面所说的八大论师,有大智大德,天人欢喜,故曰庄严。

二胜谓功德光、释迦光。规即上八论师教义也亦即二大车轨。大车是能开辟教义

的意思。见行更互为助伴,智者不狂戒不痴。



乐作圣教众生事,愿遇善慧胜者教。



一般人或见高而昧因果或谨慎畏因果而无慧。所谓见者,是离二边的中观也。

所谓行者,谓如佛所教而奉行。有戒无见而起实执,亦是坏戒。因为通达一切法

无自性,更知道缘起因果不错谬。因为信因果,如法修行,才能通达空性。见行

是互相助成的。狂是将戒行不当一回事,痴是下达教义而起的沾滞。远离这两种

过失,专为住持佛法、利益众生这样的人,要宗喀巴的教住世,才能出生。



中观见是远离断常二边的。甚麽叫常边断边呢?有些人说执有是常边、执无

是断边,这话太笼统。以无为有的增益,才是常边,以有为无的损减,才是断边。

各宗派所说有无的界限很复杂,不能详讲,只简单说中观有无的界限。中观说一

切法皆无自性,惟由名言安立。若执一法稍有少许自性,不是由名言安立的便是

微细实执。但是缘起不谬的因果是有的,若不善学空拨无因果,便是断见。就中

观立场,唯识以下都不免常见亦不免断见。稍有实执,便堕生死,拔无因果,便

堕恶趣,故谓之边。有的如法、了知他是有,而不起实执,没有的不去增益,便

是正见。一般人中,十有八人是住常见的。若学一点中观,观察水土人工和合之

有瓶子便说瓶子是空,参到豁然大悟之时,恰是堕到断见里去。还有一类人说佛

说因果等法,是假说的,也是比较不彻底的断见。要通达诸法无一毫自性,而因

果不谬,二者不惟互不相妨,且互相成立才是中观的正见。龙树法界赞说:通达

空性,又能如法修行的人,最为甚奇希有。从前西藏有个译师、名达仓洛杂瓦,

曾经造论说大师中观见,有十八种过患。後来觉悟了,又造颂来赞扬大师,内中

有一条说藏人或唯有见,或唯有行,见行兼具,只有宗喀巴大师一人。以前的敌

者,尚如此赞扬,可见大师确有如是功德了。



显密深义圆无误,曼殊教水所润泽。

速疾能得双运位,愿遇善慧胜者教。



宗喀巴大师,亲见文殊,每天至少从文殊得一颂的教授。所以大师的教,特

别殊胜。双运,谓佛果位,光明与幻身的双运。或二谛的双运。密教在印度,如

龙树,月称,都有着作,如集密五次第心要论和集密经光明灯论是。速疾的原文

是速疾之速疾,言显密比较,密为速疾。密中对下三部比较,无上瑜伽为速疾。

无上瑜伽中,又以依大师的教修行为速疾,所以是速疾中的速疾。显教发心至成

佛,要经三大阿僧祗劫。下三部密,发心入密,能修长寿法,延寿久住,一生可

以成佛,不经无量生死。「苏悉地经」、一妙臂请问经」、「大日经」、「金刚

顶经」,皆如是说。若於凡夫寿量中能圆满菩提的,帷有无上瑜伽。但萨迦派嘎

俱派的无上瑜伽,都是如此。不但格鲁巴、宗喀巴大师教不共的,是加上文殊菩

萨的教授,十二年中便可作圆满,再加上不共特殊的教授,也有更快的,真是殊

胜中的殊胜。



闻思修三不分离,多闻即知为教授。

修心要义符正量,愿遇善慧胜者教。



有些人只求多闻,有些人只看书写作,不亲近善知识。有些人也不听讲,也

不看书,只是盲修瞎练,这都是不对的。应当知道,所闻的法,即是修行的心要。

闻法即起行。有人想,学法时不应修,修时不应学。把学修视为互相妨碍的,把

闻思修划成三个阶段。应当知道,修是闻的目的,为修行故求多闻。三者本来是

同时的。有人想,修行为成佛,成佛要无分别。一切教理的听闻和思惟,都是分

别,所以不应有。修的时候,不依闻思,修不作意,修睡眠,修空空洞洞。他所

修的,正观定慧都说不上。四禅八定的名相,他都不知道,修甚麽呢?有人以不

正当的理由,成立不思惟就是空,以为依此就可成佛。对於所修的事、修行的方

法没有正思惟的抉择,没有决定认识,自己去打妄想、求彻悟,真是危险极了。

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是四个必经的阶段。如果不经闻思

就去修行,想成就,可以说与一个瞎於去守株待兔差不多。修必先思,思必先闻。

瑜伽、集论、现观庄严论、大乘庄严经论都是如此说。俱舍论也说,要先善住於

戒、依止善知识,从闻思修趣入。菩提道次第引阿含经说:「多闻知诸法,多闻

能遮恶,多闻舍无义,多闻证涅盘。」所以修行必先多闻。但是若以了解为足,

也是很大的错误。听闻只能引生如理分别心:「啊,师父这样说。自己没有判断

力,对於事理,只知大概如此,如此不求甚解的听了就完了。如像学生住学校,

目的只在得文凭,学问再不去理会,那里说的上修证呢?听闻後,还要以无垢的

正理去抉择成立,如说诸行无常,因为诸行是刹那生灭的所以一定是无常,能用

自心去推定,并且见到若说是常便有如此如此的过失。能遮止相违而用正理成立

的比量智,便是思慧。虽知而未证,仍须修习,方能亲证。如空理,如空理闻说

之後,如理思惟,决定了知,并不是见道要缘所知的境,修成止观,才能断烦恼。

闻法之後,立即随自己能力去修行。最为重要,能修到什麽程度,尽可能的修去,

如果要等所闻的通通能作到才修,就如要等一年的粮食有了才吃饭,是一样会饿

死的。



要多闻才会如理思惟,要多思惟,抉择才会修行。有学问的人修行,与无学

问的人大不相同。有学问的人,知道修行如何是错、如何是不错,所以一定有成

就。忏罪也如此,多闻的人犯罪能见罪,故恐惧忏悔,其罪轻;愚人犯罪,不见

罪不忏悔,故罪重。譬如大鹏,海水也淹不了,蚊子呢、唾沫就粘住了。多闻,

要知道是修行的教授。不问是入中论、瑜伽、俱舍所说的无常的道理都可以拿到

下士道来利用,所说生死过患的道理,都可以拿在中士道来利用。三藏十二部,

都可以编人菩提道次第中,於一座上,都可以摄收起来修。修的时候,或见一切

皆空,或现光明,或觉自己的身体好像没有了,或者似神通显现皆是错误境相。

必要合乎正量,达到经论所说的什麽阶段,自己知道,昏沉幻相,也能知道,才

不致错误。无垢正理观察修,能与专注相系属。



他派所无最胜法,愿遇善慧胜者教。



以前西藏的人,多以为专注才是修,观察完全是分别,说是修都诧异。谈到

修行,便钻在黑窟里,连妄想都不会打一个。不知道修行的道理,如解深密经说

的「如其所闻,作意思惟」。如瑜伽师地论所说的六种力,四种作意。现观庄严

论和莲花戒论师的修次第二论都说要思惟决断,又再思惟,方是真的修。一般人

以观为修的障碍,是不知定慧差别的缘故。如修菩提道,从依止善知识,乃至发

心,都是要观的。修无常并不是说「我要死,我要死。」就完了,必须依三根本、

九个因相的道理去观察。有的人又以为若照这样修,菩提道就太长了,想走近路,

立地成佛,那就是想找一个不圆满支分不具的道。只要安上一个好听的名字,就

认为是好教授。试问即使有高深的教授,我现在的程度是否能得?立地成佛的教

授是十地菩萨用的,我要去学就像小孩要学大人作事,无二无别。如果只图高深

修金刚喻定最好了。一般人只想讨便易,走近路,实际绕了圈子。因为与自己程

度不合的高深法门,任如何修也不能生起的。易修成就是近道,难修成就是远道,

所以决不可厌烦、想便易。



引胜宝心善万便,强遮现後诸欲境。

修出离心不共法,愿遇善慧胜者教。



要成佛决不可少的是菩提心,试问自己有没有?如没有,果再高的教授於我

也无用。菩提心要修才能起,要修起先要除生起菩提心的障碍。障碍菩提心生起

的,便是贪着现世与贪着世间的心。不修下土道、不能遮止贪着现世的心;不修

中士道,不能遮止贪着世问的心。现前的乐境一点也放下下,生死大海看得比公

园还好耍。自己都不想出离,那里还想度人呢?所以中士道、下士道,都是引生

上士道的方便。学了,就要修,否则学的法愈多、人愈奸诈,好像随便说什麽法

我都知道,可是都不相干。西藏人制牛皮,都是涂一点酥油,便可鞣熟。可是包

酥油的牛皮就没有办法鞣熟,因为他已经给酥油浸透了。听法的人听久了,不能

行,後来听也懒得听,就成了包酥油的牛皮了。其过在只有听闻,没有思惟,所

以没有正当认识。把佛法当做学生学的学科,如像大学教授一样,去研究佛法,

觉得我也许还比龙树、无着,说得更圆满,那就糟了。要听一百次,每一次听的

有不同,闻思惟所生的力也日日不同,才说得上闻思。闻思後,要继以修证,使

其在身心上生起,否则佛法只在书上,有一天,火把书烧了,你的佛法也跟着完

了。修的次第,如像菩提道次第的修法,一个修完再修第二个,是所谓「下下引

生上上」因果的理如此。另外还套有别的修法,也可以全部都大概的修,内中偏

重某一部分,一座之内也能全部修完,如此依下士、中士道渐渐趣入上士道,是

大师不共的教授。



於所闻的理思惟抉择,是观修。观修圆满——就是推察得到结果——注修,

就是修止。修止的境、修止的方法、修止的过患都应知道。修止时,依九住心的

次第而修,是专往修。得止之後.由止引观,由观再引止,止观双运,才是毗钵

舍那。中间不要堕偏止、偏观的过患。元世祖时,三个萨迦教第四代的祖师,他

说:一般愚痴人修大手印、都是畜生因。因为大手印的名字,虽然充满三界,要

问他们什麽是真空,什麽是光明三摩地,连他自己也茫然。就是那样昏昏沌沌的

住起修愚痴,怎不堕畜生呢。大手印如此,大圆满也差不多。不通密宗的真义,

招牌很高,仍不免落在昏沉的专住里去。宗喀巴大师的教授,要於专注而离微细

昏沉、观察而离实相,是他派所无的最殊胜法。



七重因果自他换,二种教授合并修。

发菩提心胜他派,愿遇善慧胜者教。



大师的发菩提心不共教授、为尼马瓦、萨迦瓦、嘎俱巴所无。引生菩提心,

先要遮止现前五欲,已如上说。三心要沦说,遮止现世贪着,应思惟无常。大圆

满前方便四大科中,亦有无常。萨迦瓦的道果和嘎俱巴的大手印,也说内外情器

世间的无常,可是都比较粗。菩提道次第的无常,有三根本,每一根本各有三因

相,每一因相,各有无量经论成立,最後才得三决定。任其现世环境如何圆满,

亦能生起无常。第二要观生死过患、引生出离心。他派也说生死过患。但是只说

到八苦就完了。宗咯巴大师的教,更说有六苦三苦。并且对於行苦,特别说得彻

底。所以在由出离心引生菩提心的教中,也特为殊胜。说到直接生起菩提心的教

授,凡是未受过嘎当派影响的宗派,都只以四无量心引生菩提心。宗喀巴大师的

教,是集一切发菩提心教授之大成。有由月称、尊札果米传来的七重因果修法,

有由静天菩萨传来的自他换修法。金洲大师兼有二种修法,阿底峡尊者亲近金洲

大师十二年得到心传,宗喀巴大师继承阿底峡的传授。这些修法,在菩提道次第

里有显明的指示,马扯里面,还有秘密的修法所以是不共的教授。



下士道、中士道修法、观世间如火宅、观众生与自己同一痛苦,为拔众生苦

故,引生菩提心,即入上士道。发菩提心的次第、一修舍心——平等心。若无平

等心,对於众生,偏爱一部分、放弃一部分,纵有慈悲心,也只慈悲一类众生,

所以应先修起平等遍缘无贪嗔的心。要利益众生、应先修悦意慈心,觉得众生很

可爱乐,如像父母对子女作利益,主要的理由,就是觉得子女很可爱、生起悦意

的心。要先知道我对他们的好感、恶感,是因他对我作利益损害而生的。所以要

修知母、念恩、报恩,知道他人对我所作利益,每一件事皆应酬报,何况母亲的

恩无量无边。所以先修知母念恩,便能引生报恩的心。怎样去报恩呢?再观察一

切众生、好乐厌苦、与自己相同、引起平等心。观察利他的功德、与只自利的过

患,将自己的利益放在後,众生的利益放在前。一切众生的苦自己代受,自己的

善根,回向一切众生,这就是修自他换了。依班禅大师的供养上师法,出息之时,

想自己善根施与众生,入息之时,想众生的苦摄归自己,这又是秘密的修法。消

灭我执成功更快。更想度众生的事,我要担负起来,便是增上意乐。因度众生故,

想先成佛,就是菩提心。真实菩提心,都由先有假菩提心修成,不生勉强令生,

久久就成自然了。如学生习字,是慢慢学会的,那有一个小孩下地就同王羲之一

样会写字呢?大菩提心生起,佛果就在掌握中,三大阿僧劫不过一弹指。否则任

修什麽法,也与成佛无关的。



以上所讲是菩提道次修行的一个总纲。菩提道次第,犹如一切佛法的库藏,

所学的佛法都可以归纳在里面。若没有这样好的法门,学多少佛法,也是茫无头

绪、毫无成功之望。有人嫌这种法门太迂缓,可是你跟着去行,走一步算一步,

比乱撞就快多了。所以假使我今天没有修风脉、观想、念咒,这一天未空过修,

若未修菩提道次第,就是空过了。因为出离心、菩提心、真空见,才是修行的心

要,才是道之正行,没有这三种,就是修到一一毛孔都会转大法轮也无益。有些

人以为念咒才是正行、这些只是加行,就把他放弃了,实在是大错误。



远离昏沉三摩地,如正量教所宣说。

修无分别不共他,愿遇善慧胜者教。



修定的过患有昏沉掉举二种、但是堕於昏沉的更多。因为堕在细昏沉中,实

在是在冲磕睡,自己还以为在入定呢?断除这些过失,如莲花戒论师的修次第论、

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辨中边论都有善符正量的教授。现姑且只引辨中边论所

说:「远离五过失,勤修八断行」来解释。这种意思,在瑜伽声闻地也有,可是

瑜伽的文字非常古奥难懂。菩提道次广略二种都引有此文,并且引有其他经论。



定的体就是於善所缘,心一境性。远离掉举散乱,专一安住。远离昏沉,有

明了力。沉掉是定的障,带着障碍修定,修三百年也下会成功的。定所缘的境,

西藏有人以为修空就是修定,或是止观双运,实际并非如此。缘胜义谛为境,是

否止观,是另一问题。修空有止有观,不一定是止,修止也可缘世俗谛不一定缘

空。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说,於十二部经多闻思惟,缘境心不散乱,引生身心轻

安,即以此为三摩地所缘境相。瑜伽师地论有「凋遍」、「善巧」、「净行」、

「净惑」四种所缘。或缘内身,或缘外境,乃至缘自骨、风、脉、本尊、种子字

或佛相,总之必有所缘,无所缘决不能生定心的。



五过失是,一、懈怠;二、忘念、三、沉掉;四、不作行;五、作行。懈怠

是推到三十年五十年後,再去闭关。或者说,等儿女长大了,才来修定。忘念,

是把所缘的忘掉了。掉有二种,一、掉举於可爱境,令心随逐,贪一分摄。二、

散乱,心不缘所应缘,趣向其他可不可爱的境。如缘佛修时,却缘菩萨。二者都

能障心安住。沉有二种:一、昏沉。愚痴所摄,令心无堪能性,是有覆无记或不

善。二、沉没。散乱心所摄,可通善心。集论说:散乱心亦摄善心故。瑜伽师地

论说:昏沉是沉没之因。修次说:沉没是於所缘境心不明了,如人入暗、忽无所

见。分粗中细三类,不明了为粗,虽不明了心尚清楚为中,明了清楚而无力为细。

或分二类,粗谓不明了,细谓无力、其差别甚难体验。起掉散时应观无常等可厌

的境,以为对治。起昏沉时应观可欣境,以为对治。这样修才是无分别止,是大

师不共的教。有过患不对治就是不作行。到毫无过患时,去作对冶,反扰乱定力,

是作行。



八断谓信、欲、精、进、轻安、正念、正知、作行、不作行。信等四种,是

对治懈怠的。由信修定的功德胜利,引生欲修定的心。由欲心引生精进,由精进

修定引生轻安,身心有堪能就不再发生懈怠了。修定的功德很多。大小乘都有五

道:资粮道、加行道、修道、见道、无学道。资粮道又分上中下三品。上品资粮

道,要有定才能圆满,资粮道以上的功德,都是由定引生的。在显教中,未生止,

不能生观,不能亲证真如。密教中生起次第未修成,不能修圆满次第。生起次第

分粗细二品,未得止,生起次第细品不能圆满,圆满次第更不能入门。纵修了也

不过薰习一点种子,粗分的生起次第,也要有离沉掉的心一境性,但不一定引生

轻安。所以修定在显密教中的地位,都很重要。神通智慧无量不共功德,都是由

定引生的,故应於定发起真正应当希求的心。



修定的资粮,是得定的因,也应说一说。瑜伽声闻地说的,有自他圆善法欲

等十三种。简单的,要戒清净、离五欲、远喧杂、少欲知足、正知过患、能作对

治、发起正当精进等。



正念是对治忘念的。忘念是忘失教授。正念是要心缘观境,刹那不忘,不仅

想得起而已若山南海北打妄想,不是忘念简直是散乱了。正知是於心不调驯,沉

掉生时,能够知道。就是住在正念中,同时抽出一分功能,观察自己。要起沉掉,

先就知道。若没有正知、自己打了妄想,还不知道。正知是正对治不知沉掉的。

作行,是於有沉掉时,发动对治行,正对治不作行。不作行,是已离沉掉修等舍,

正对治作行。



不作行於住心中,在第八住心以上的地位。九住心是:内住、等住,安住,

近住、调伏、寂静、极寂静、专注一趣、等持。摄心向内,令住所缘,谓之内住。

以思惟力令心相续,谓之等住。掉散之时,能摄心还住所缘,谓之安住。用功既

久,掉散力微,谓之近住。知定功德能对治疲厌,谓之调伏。起与定不相应的烦

恼,能对治,谓寂静。微细烦恼亦不起,谓之极寂静。心能相续住於所缘谓之专

注一趣。不再作对治、自能正安住所缘,引生轻安,谓之等持。此正教授极明显

也极正确。修定的人,应当依经论正教授去修,不可依自己心想盲修瞎练。



亿万智者莫能测,如实见说甚深义。

离地边见更无上,愿遇善慧胜者教。



缘起性空甚深的道理,有的人尽管通达五明证五神通有八大成就,也不能见,

不能说。诸大论师,谁能通达,谁不能通达,他们内心的契证,我们无从知道。

只可就他们的着作来判别。依中观的立场说,世亲、陈那也未必通达。能通达的

惟是龙树、提婆,佛护、月称、静天、龙智、马鸣数人。无着菩萨的着作瑜伽师

地论、集论、摄大乘论、属於唯识,但是三部分属於中观,如实性论疏是。经中

的授记,也说无着能将经论分为无数了不了义。所以无着应是通达空宗的。至於

陈那、法称、馨底巴(阿底峡之师)等,都不能算通达。辨了不了义论皈敬颂也

说,纵是多闻达因明的人,也不能通达。如第四代萨迦班只达及俄洛登喜饶,地

位相当於中国的玄奘法师,善巧因明,亦说诸法非有非无,佛说一切皆空,应加

观察简别。其说在西藏流行,以为究竟,乃属於自续派。修证高的如嘎俱派(马

巴洛杂瓦和米拉日巴的一派)第三代祖师打波那结,修俱生大手印,能神通变化,

於中观见也不能知不能说。莲花生大士能见能说,他到西藏,藏王和二十四位重

要大臣都皈依。可是他的教渐渐隐没了。宗喀巴大师出世、从惹达瓦和中观师於

听说非有非无的道理,不能肯定,自己多多忏罪集福感得文殊、龙树、提婆现身

教授,才造缘起赞、辨了义不了义论、菩提道次第、入中论注等书。现在的人对

於甚深中观正见,能见能说,都是大师的恩德。



本来各宗都有他自认为离二边的中道见,可是除应成派而外,都未有一点边。

甚麽是应成派独能离的二边呢?应成派说,诸法惟是分别假立而有作用,若以为

惟是分别心安立的就不会有作用。必须稍有一点自性才会有作用,是最微细的不

共的常边。若以为分别假立,就没有因果,便是最微细的不共的断边。应成派安

立世俗谛完全由名言分别假立,离开这种分别所见就是胜义谛。其他宗派,或以

为没有无方的极微就是空,或以为没有即蕴离蕴的我就是空,或以为没有离心的

外境就是空,或以为没有独立的补特伽罗就是空,部非中观正见之所空。清辨静

命一派,以不错乱心显现为有的,安立为世俗谛,不是由不错乱心显现安立为有

的,安立为胜义谛。他承认有「本体有」、「自体有」,非分别安立的一分就是

应成派特别所空的。现在有些人学了空宗,没有了解,以为法性本体完全没有,

一切不执就是空,便落在无想定中去。或以为将身心器界忘完就是空,或者观自

己的心过去从何处来,未来往何处去,非黑非白,非长非短,了不可得,便以为

通达空性了。实际上自心本不可见。连心尚未认识,何能通达他的有无呢?或者

将瓶子来分析,除了瓶口、瓶腹、瓶底,瓶不可得,便以为瓶子完全没有,落在

断灭空里面。这些都不是中观所谓空。要通达中观的空,应先通达甚麽是分别安

立。执着他不是分别安立的,就是实执。将此实执去了,才是中观的空。



甚麽叫名言安立呢?譬如车於是轮轴等支分合成的。离开轮轴等外,没有车

子。在未安立车名之前,我们连车於的感觉尚且没有。要说轮轴等是车的支分,

从那里安立呢?譬如有一部外国新发明的机器,我们连他的名字者不知道,把他

的零件取一个来问,我们知道他是甚麽机器的零件呢?轮轴等本来不是车的支分,

凑合之後我们给他安个名字,说这叫做车,就说他是车了,是分别安立。车是如

此,瓶子也是水土等因缘和合,说这是瓶子,他就叫瓶子了,这就是分别安立。

如像一个小孩,生来未取名之前,只有小孩没有名字。如果给他取个名字叫吉祥,

这个小孩就是吉祥了。这就是分别安立。如果觉得好像孩子莫名其妙的就叫吉祥

似的,乃至好像说瓶子车子,就真有个瓶於、车於似的才是空宗所空的实执。



性空缘起互彰显,分别假立皆有用。

龙猛最细二谛义,愿遇善慧胜者教。



有为无为法,都是由分别安立的,是最微细的缘起。通达诸法是分别安立的,

因此能通达诸法性空。通达诸法性空,所以知道他惟是名言分别安立,二者同时

现前,同时能引生作用。乃至性空,也是分别假立。由证性空的人,天立性空的

名,仍能引他人通达性空的智。所以虽分别安立仍有作用。像这样最细难通达的

深义,是他宗所无



成就深乘法器规,四部密教总道体。

开启密教无能等,愿遇善慧胜者教。



此一颂总说大师解释密宗教的殊胜。



密教的入门是灌顶,但造成密宗法器,不只是灌顶,应重二段。一、於共道

次第,多修习纯熟,真菩提心应发起。二、灌顶师与弟子的条件都具备。不是有

铃杵就是师父,有哈达就是弟子。依苏悉地经所说,灌顶师应通达内外二十种真

实义。三业清净,曾得清净灌顶,已修圆满,能设备坛场。弟子有灾难能为遮止。

弟子应有正直心,有智慧能判别是否合於佛法,有为如法修行而求密法的真实希

求心,尤其希求特别得本尊成就,为利众生愿速成佛。如果当灌顶师的,连灌顶

的层数也不知道,甚麽是弟子灌顶,甚麽是五方佛的灌顶,甚麽是花鬘灌顶、阿

闍黎灌顶的有无、那一部几种灌顶都不知道,臆造传授,弟子得的灌顶不清净,

师父也有擅改佛法的罪。三、灌顶之後,要守护密宗戒,根本十四、粗罪八条。

若不守护,受了灌顶,反增罪过。受戒时,师父给弟子一点水吃说:你要守戒,

这就是你成就四身的种於,不守戒,这就是地狱人的种子,就是这个意思。密法

是狮子乳,如果用瓦器盛,狮子乳泼了,连瓦器也爆裂了,一点益处没有。如果

不是法器而学密法,与小儿骑狂象,是一样的危险。



四部密教谓事、行、瑜伽、无上瑜伽四部。事部对於外面供养承事的事,非

常考究,内心的定力不大注重。重要的经有苏悉地经,妙臂童子请问经等。所修

的法,有观音、释迦、弥陀等,经典有大日经等。如内地的蒙山焰口等都属於事

部。行部,对於外面的事,与内心的定,平等注重。重要的瑜伽部,侧重内心观

想,故名瑜伽。重要的经,有金刚顶经等。以上两部就是东密的胎藏部与金刚部。

无上瑜伽部,惟注重内心、牛毛帐棚里也可以修行,观想、手印、念咒、特别注

重,供养没有也可以。事部等中,又有念诵不念诵、依止火、依止声等三摩地。

又有无相瑜伽(修空)、有相瑜伽(修世俗缔)等差别。



密法,如法受灌顶後,但能守护三昧耶圆满,十六生定可成佛。若有犯应速

忏悔重受灌顶。若已修满数量,可以修自入坛城法,修十万百字咒,重受灌顶。

西藏人有力量的,临死多请喇嘛开坛重新灌顶。因为临死的人多半不会再去犯戒,

死後以灌顶加持力,高的可生空行净上,其次可值遇修行得成就的人,最低的也

可遇着本尊教法。不能在生前灌顶的,死後请人念经,也是念入坛灌顶仪轨,所

以守护戒,是修密法的基础。



因位生死与中有,转成道果三身性。

速能断除三有轮,愿遇善慧胜者教。



无上瑜伽的生起次第,就是将现在凡夫根本位的死有、中有、生有,转成佛

果位上的法身、报身、化身。死有、中有、生有,可以说是因位的三身,道是转

成三身的可能性,果就是佛的三身转变的,就是生起次第。依着修行,速能切断

生死流转的轮。於所修所断及所得果,有由龙树传来的秘密教授是大师教法的殊胜。

进阶搜寻

发表Blog文章

回利美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