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无量心 分类:讀書會
我们佛教常用一个成语「慈悲喜舍」,也就是四无量心。如《弥陀赞》中的「弥陀佛大愿王,慈悲喜舍难量」;《瑜伽焰口》中:「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圆光普照於十方,慈悲喜舍皆具足。」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不但是汉传佛教的重要教义,在南传、藏传佛教中也非常重视。如南传的《阿毗达摩》第九章就有专门的介绍;在藏传的很多经典开头就是四无量心,如《文殊菩萨五字真言》开头即是: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这是慈;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这是悲;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这是喜;于诸众生远离贪嗔痴,心住平等舍,这是舍。

  慈,是希望一切众生幸福快乐。主动去关爱或怜悯所有的人乃至一切生物,使他们获得快乐。即使与我们完全无缘的人也不例外。佛门有偈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发自内心的情怀,与世间的爱不同,完全超越世间的一切烦恼。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行慈呢?遇见有人几天没吃饭,给他饭吃是慈;遇见老人过街怕被车撞,牵他们过街是慈;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是慈。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帮助别人,爱护小动物、花草树木都是行慈。行慈会使别人得安乐,但那只是一时的安乐,是不长久的。要劝他们种安乐因,才永远得安乐。如劝他们放生、印经、护持三宝等,他们自己行慈种了安乐因,便会永远安乐。如〈结斋偈〉云:「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後必得安乐。」慈对修行大有益处,有助於去除嗔心。

  悲,是在看到他人遭受痛苦时心生不忍,希望拔除他们的痛苦,是与冷酷的行为相反的。我们人类及其它傍生每天都在受各种痛苦,如生、老、病、死等四苦,乃至八苦、无量诸苦。三恶道的苦更是多得不可说。看见动物将被杀,我随缘买下来放生是悲;有人生病无人照顾,我们主动去照顾是悲;看见众生被杀又不能救,我们念佛或往生咒助其往生净土是悲。总之,帮助众生离苦得乐都是行悲。但所行这些悲只能使他们暂时离苦,若要他们永远离苦,那才是真正的悲,智慧的悲。要给他们开示佛法道理,让他们去恶近善,多种善因,使他们永绝轮回,也就永离众苦因了。

  喜,是欢喜、随喜、恭敬、赞叹,就是随喜他人的成就与福德,是恭喜别人,可以帮助我们去除对他人的嫉妒与不满。看见别人做善事,我们随喜赞叹;不但使做善事的人心生欢喜,自己也获随喜功德的利益。看见有人学习佛法,要随喜恭敬。学佛将来必定成佛,可以脱离轮回,免除生老病死苦,这是人生一件最大的要事,最应该赞叹随喜。我们看到任何人得到快乐,要时时随喜,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

  舍,是没有执着、没有厌恶而平等地对待他人及任何事情的心境,平等的态度是其特相,可以帮助我们去除偏爱和执着的功德心。我们对一切人、事、物不起一点儿憎爱执着。做了好事不记在心里是舍;做了不如法的事,忏悔以後不再放在心里是舍;布施时不执着功德,三轮体空是舍;把慈悲喜舍的功德通通舍掉,不执着,那才是真舍。对众生没有贪嗔痴的心,平等对待,那就是于诸众生远离贪嗔痴,心住平等舍。

  「慈悲喜舍」之所以称为「四无量心」,都是由众生而来。因为众生无量,所以福德也无量。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我们现在能做圆满吗?不能。四无量心能做圆满的只有佛。正如《瑜伽焰口》中说的一样,佛才是慈悲喜舍皆具足圆满的人。因此我们想要把四无量心修圆满,那只有依照佛陀的教法去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最後完成佛道,四无量心就能做圆满了。
进阶搜寻

发表Blog文章

回利美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