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学术研究的知識系统之建立 分类:論文著作

图文案设计:中华艺术网.慈慧创意中心

日期:2009/1/26 07:50 Buddha dharma NPO


藏传佛教学术研究的知識系统之建立:以宗喀巴大师为例

主要探究有关藏传佛教的学术研究之知識系统建立的方法、可能性、发展趋势、典范模式。为了避免只纯就抽象性的概念进行广泛地讨論,拟根据宗喀巴(Tsong-kha-pa,1357-1419)的思想研究有关之现代学术着作的分類,做为探究的资料基础,尝试从主题内涵、文献表现型态兩方面,讨論有关知識系统建立的思维架构与研究方法等,藉由此一个别、微观式的发展模式,进向整体宏观式的「藏传佛教学术研究」之知識系统的理論化发展模式,期望能成为未來继续研究发展的思考方向与參照的基础。

事实上,对於以藏传佛教研究文献之分析与发展趋势之探究,在华文界皆出现不少的相关論文,1为何仍然需要进行前述的研究与探讨?主要是因为一般泛論广义的藏传佛教发展时,多半依其宗教现象、文化艺术的表现,或结合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領域,如政、经、军事、社会调查等进行延伸式的探讨;或以人物、佛教典籍、寺院等歷史发展的考察、介绍为主,由此显見藏传佛教发展領域的丰富多元。但若要从狭义的藏传佛教「思想研究」來看,似乎英美欧日等有较为深入佛教义理思想本身的学术研究与发展,相对之下,兩岸华文界的研究成果则较偏重表现在外延具体的课题上。

1 例如:台湾学者有陈玉蛟、王俊中、姚麗香等对台湾西藏佛教研究发展的相关論文及研究报告;在大陸学者有袁琳蓉的文献分析、杜永彬对美国藏传佛教传播现象的說明,其中皆提及各地相关的藏传佛教研究概况。过去笔者亦曾发表有关「台湾藏传佛教相关着译作品的评析」一文,对於作品资料的不同類型,进行一些简单的分類与评析。
上述的现象,对身在台湾藏传佛教研究学界的学者來說,其中透显一个相当值得深思与反省的问题:为何拥有文献典藏(包括中藏等资料)优势条件的我们,并未能在有关的思想学术研究上引領风潮?反而需要透过国外的学术研究成果之迻译,才能稍微有所发展。或许其中有许多歷史发展背景因素可以做为解答,但对当前发展所需的思考角度來說,应可有更为前瞻性的企图:要如何找到研究发展进一步提昇的契机,才能结合既有的优势,并奠基於本身独特的发展背景,因而能有卓然的表现与发展?

另外,须附带說明:本文研究采用的资料依据,是在国科会补助专题研究中(兩年期计画,进行中)的部份成果。3

贰、正文

2 指後天经验式的判析模式,以既有的文献着作资料類型为材料,再进行相关的综合判断。

3 已於日前完成期中精简报告,计画编号:NSC 94-2411-H-211 -002 -「宗喀巴思想研究学术着作资料數位典藏计划(1/2)」。

2 本文拟从四方面进行理解与讨論:
一、藏传佛教的内涵与研究的文献资料背景-基於佛教哲学的定位(後设的)
二、宗喀巴佛学思想的特性-思想方法論的提出(系统的)
三、学术研究的定义-台湾佛学研究的類型(经验的)
四、知識系统的建立方法与意义(後设的vs经验的vs个人佛学思想的系统内涵,资料从属的概念分類-经验式)

一、藏传佛教的内涵与研究的文献资料背景-基於佛教哲学的定位
一般來說,版本校勘、名相解析、哲学诠释是研究佛教哲学的三部曲(林镇国,1995)。相对地,本文的研究资料系以当代中、英、日等学术論着之蒐集、分類为主,其中必须要思考及发展的是:学术着作资料的基础判分原则。
首先,必须先限定出「藏传佛教」的范畴,此包括与藏传佛教相关的人物(含思想、生平传记、个人論着)、典籍(藏文原典、相关的文献之溯源性研究与後续的发展性研究)、藏传佛教史及通論性論述(歷史分期、宗派源流史)。而牵涉有关艺术文化、(寺院)社会经济、教育制度、仪制修持、宗派发展等,可归为其他類;或是从属於人物、典籍、歷史或通論的细目。本研究目前采用後者,因为需先以区分为三大類别;另一个理由是本文拟扣紧佛教哲学的脉络來看。

其中较为复杂的是有关思想、义理的判分方式。目前采用兩种原则,一是视其主题定位是人物的从属概念,抑或是典籍的从属概念。如:宗喀巴的《辨了义不了义善說藏論》的相关研究,即属於人物類。若为《辨了义不了义善說藏論》中「空性思想」的研究,则属於典籍類。

一般而言,藏传佛教典籍资料内容分類之參照系统,传统上有《西藏大藏经》、《佛教史大宝藏論》之典籍分類模式,前者分佛說部与論疏部二者,前者再区分律部、经典、密典,後者则为中观部、瑜伽部、五明等部。而《大宝藏論》则是区分显密之经典与論典,密之論典中又分对於密经之释論,以及修法類之論着目錄;另再依照其歷代的祖师大德分别列出其論着目錄。然而,由於在当代与西方学科(如:宗教、哲学、科学等)进行交流、对照时,有些新的诠释或跨領域的研究,已超出原本之依於经典、論典或属人的判分方式,因此原本的分類架构,需考虑适切的改变方能具有时代的适用性。

事实上根据宗喀巴的兩部显密《广論》,6对於显、密二种教法,其皆主张「道次第」教法的特性,在《菩提道次第广論》中,宗喀巴曾言及:道次第教授的四大殊胜,即可视为其佛学思想方法論之所据:


通达一切圣教无违、一切圣言皆为教授、易获圣者密意、极大罪行自行消灭。


宗喀巴为藏传佛教界中兼具学术地位与宗教界的代表性人物,以其思想研究为核心,扩及延伸至相关研究议题及領域,以建立一套现代藏传佛学研究的知識体系资料库之基本范型,未來可做为佛学其他学术着作的汇整及研究之參照基础。其资料透过數位典藏的成果,亦能助益於研究所需之资料阅讀与评估,而进一步能促进学术研究水平之提昇,对藏传佛学研究的未來发展,具导向性的指引作用。

台湾对於西藏佛教的研究与发展,一直以來都有学界的相关评述,对於现有的研究内容及现象所进行的探究,有助於了解现今台湾学界、教界本土化学术成果、研究方向的特性及发展趋势,对於佛教研究未來在理論上、学术上、应用发展上,都能提供參照性的基础与价值。

相较之下,对於日本、欧美学界在藏传佛教研究的学术作品与评述等,以及大陸近几年已有的研究成果,目前尚未有较具全面性的资料汇集、分析与归類。而台湾事实上具有较好的优势,可以好好进行此一方面的学术工作发展,因为台湾在资讯自由化、佛学研究背景丰富多元化、佛学系统知識素养的深广化等相关方面,具有较多条件的汇聚,11所以,将中、英、日等学术研究成果予以蒐集、分析、比对、整合,并建立一套相应的知識系统架构之模式,未來可作为其他佛教之学术着作的汇整、研究发展等奠立良好的參照范型;同时亦能在前研究的资料蒐集时透过數位典藏资料库之建立,以增进查阅与索引的便利性,将有助於学

11 其他各地的学界在个别条件的发展上,事实上都优於台湾的个别条件;然而,能将三种条件同时并行不悖地具备,并能加上汉传佛教研究发展背景的对观性辅助,就此而言,可显見台湾藏传佛教研究发展的优势基础。因此,透过进一步地截其所长,融合上述的优势背景,即有助於创造、激发新的发展趋势。

术研究水平的提昇、明确指引出研究发展的未來导向。

尊貴 貢唐倉大師


进阶搜寻

发表Blog文章

回利美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