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运输失灵,孰令致之? 分类:交流天地
转寄 打印 回响 总览 阅读尺

喇嘛网 日期:2009/08/06 NPO  编辑部 报导

公共运输失灵,孰令致之?

  • 2009-08-06 中国时报 【■郑永祥】

     近日高铁及内捷的连续事故,造成民众对於公共运输服务的可靠度,产生信心危机。营运事故之连续发生,代表轨道系统营运单位对於营运风险以及系统专业之掌握仍有不足。因此如何重拾旅客的信赖,政府及营运单位都责无旁贷。

     过去轨道系统的兴建,是长期依赖国外轨道先进国家的系统,本土的轨道专业大多仰赖国外的技术移转,并透过营运实绩来累积专业。但国外系统商的整合能力,并非一蹴可几,一旦发生事故时,系统营运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力有未逮。加上若初勘及履勘前的系统测试时间不够长、测试情境不够完整,在实际营运上就有可能发生问题,如内捷。

     而高铁在系统导入时,就存在一些如介面整合、停站多造成道岔使用次数较频繁,或是因气候、温度、湿度改变营运环境不同之问题,也造成某些原件之可靠度有所影响,因而衍生之问题不断重复却无力排除。台湾高铁当提供更完整的营运资讯及系统可靠度之资料,才有可能找出这些连续事故的原因。而轨道系统整合(机电、轨道、通讯及号志)的能力及专业在此时更显得举足轻重。因此,政府就短期而言,应找各方面专家协助台湾高铁会诊;长期而言,也应建立机制鼓励本土轨道专业之培养。

     此外,为何在现有监督机制下,公共运输服务失灵仍连续不断发生?目前政府对於在高铁服务及安全的监督可依循《铁路法》、《地方营、民营及专用铁路监督实施办法》、《铁路行车规则》以及《高铁兴建营运合约》之要求,这部分的规范是否因不够具体,使得目前的监督机制无法发挥功效?是否考量订定较为明确的服务及安全指标规范,值得研究。

     就营运单位,考量导入安全系统管理机制之运作,就可能之营运风险防患於未然,并且建立完整之知识管理机制,来解决层出不穷之技术问题。高铁在兴建过程中,有许多国内外优秀的专业人员投入,但这些专业是否有效留下?高铁是否有完备的机制使这些轨道专业有系统的让现场专业人员累积及传承?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当列车发生延误时,对於旅客报怨管理,营运单位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应有更为专业的训练,使旅客所感受的服务落差能降至最低。

     未来的中正机场捷运、台中捷运、台北环状捷运系统都将陆续完工,轨道系统之营运整合问题只会日益增多。过去希望尽速完工营运通车之思维宜有所调整,通车前完整的试车模拟应视为必要之一环。建议政府及营运单位对於本土轨道专业技术的累积,必须戮力以赴,如果没有完整的轨道本土技术生根,未来营运面对技术不足时就只能仰人鼻息。

     (作者为成功大学交通管理科学系助理教授)



主持人
成功大学交通管理科学系助理教授-郑永祥




  

即時法訊:
利美園地:
慈智部落:

进阶搜寻

发表Blog文章

回利美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