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毗卢七支”坐法 分类:交流天地
转寄 打印 回响 总览 阅读尺

喇嘛网 日期:2009/09/15 NPO  编辑部 报导

                       藏传佛教“毗卢七支”坐法

 对于入座修法者来说,虽然有坐、立、卧等多种方式,但正确的坐姿却是极其重要的。在《修道次第论》中说,应该身具八法而修习止:即是大日如来(毗卢)七支坐法加上调顺呼吸,共为八项。

如大成就者温萨巴:“足、手、腰为三,唇齿舌合四,头、眼、肩、息四,即毗卢八法。”依此坐姿可以帮助修持者较快速、稳定地进入修持的状态,因为人的身心是紧密相依而不可分的,将身体调整到最佳姿势,无论是对观察修还是止住修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西藏祖师玛尔巴曾说:“综合所有外道的修法,也比不上我玛尔巴的坐姿殊胜。”就是指这个大日如来七支坐法,由此可见此坐姿重要性之一斑!

    所谓七支坐法,是指针对修习止者在修持止时对坐姿要求的必备七项要素:

    1.双脚结双金刚跏趺座或单盘结半跏趺座,如若不能也不必勉强,可散盘或自然端坐,以全身放松、舒适为准。座垫应该前低后高,可以防止因久坐而引起的臀部疼痛等问题,也可以使得脊柱能保持如箭般竖直,且在密法中还具有更特别的意义。

    2.双手结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大拇指相抵,置于脐间。

    3.腰要挺拔如箭秆一样垂直,并应在整个禅修过程中尽量保持不变。由于上身垂直的原因,体内的脉也顺直,脉内的精微能量即可顺畅的流动,而使心更趋向于平静和稳定。反之,倘若身体不直,脉也会壅塞,从而导致大量的念头滋生,不利于禅修。

    4.双眼微闭,轻松自然地目视鼻下方。不可大张眼睛,否则会干扰入定﹔也不可以全闭,依被誉为西藏日轮的帕邦咯大师的教授说,闭目会导致昏沉等弊病,是不正确的,在佛法中没有这样的修法。有的教派仰视虚空,凝视“明点”,属于特殊的修法,另当别论。

    5.嘴唇自然合拢,上下牙齿轻微相合﹔舌抵上鄂,这样可避免口舌干燥、流口水等问题。

    6.头略前倾,下颌微收,避免低、昂和歪向一方,以鼻尖对直肚脐为准。

    7.双肩应保持平齐,不可一高一低,以放松自然为好。

    8.此外,加调整呼吸:呼吸应该自然、无声,不要人为压抑或深呼吸。

    以上所说之八点要素,看起来虽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从总体和全面来说,对于发展正确的禅修体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每一要素都有不同的功用。

    在《瑜伽师地论》中说,若能按佛所说结跏趺坐而禅修,有五种因缘:一是令身收摄,速发轻安。因为这种坐姿可以顺生轻安﹔二是这种坐姿可以减轻身体疲倦,能长久宴坐﹔三是这种坐姿不共外道﹔四是这种坐姿可以使人产生敬信﹔五是一切佛及佛弟子所共同依止的坐姿。由此五因缘,我们应依此七支跏趺坐法而修止。

利美园地-奢摩他(安止)修持要点讲解 -

 


六加行(一)

摘录自喇大仁波切《菩提道次第广论》教授 内容翻译:胜义老师

在「六加行」当中修持可分为两个部份:一个是「座」,另一个是「座间」,一个是指上座修法的时候,一个是指下座休息的时候。为什麽会有上座和下座休息这两者的分别呢?这是指一天当中如何以身、语、意三门做为行持的方式。为什麽以一日来做为标准?我们知道若今生我们颠倒的话,就会影响我们下一生,造成下一生的颠倒;同样的,若是今日我们行持不正确,明日也会行持不正确,所以今天我们行持正确的话,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这样子如理的修持会使得我们整个人生都充满了意义。

首先要安立动机

仁波切平常在讲法的时候,第一个都会先强调动机-意乐的部份。为什麽要强调意乐和动机的部份呢?一般人来学习佛法,不管是西藏人也好,台湾人也好,许多人都是安立在希望获得财富,希望能够去除病痛,但是若是以这样的思维来修行的话,其实是不如理、不如法的,今天要如理、如法的缘故,所以首先要安立动机。

一般我们都会回向,回向自己越来越庄严,无有病痛,财富具足,但其实这都是漂亮的话、美丽的言词而已。我们讲究一件事情未开始之前的前行,中间的正行,以及最後的结行-回向的部份。一般当我们讲到业果的时候,业果有所谓的「异熟果」-果报,为什麽会有这个果报呢?因为过去所造下的因,既然因为过去所造下的因,它必定会成熟,这叫做异熟。今天这一切都已经决定了,例如这个人庄不庄严,这是过去所造下的因,所以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决定了他今生今世是否庄严,这只是时间的成熟而已,若今天时间到了,它必定要成熟的。

为什麽我们一开始在行持善法的时候要讲究动机或意乐呢?我们意乐、动机是安立在为了众生和教法,为什麽呢?这是为了使果报增长和广大的缘故,所以会以这个做为动机。就像我们在买茶叶的时候,我们会挑一个好茶叶,若今天我们买到不好的茶叶,那煮出来的茶就不是好茶了。现在我们要进入修行的次第,进入修行的次第“首先”我们要讲什麽呢?依止善知识,进入修行!若一开始是错误的,那未来也必定是错误的,因此在修行的最初,依止善知识是极为重要的。

六加行的内容

加行可以分为六法,「六加行」当中第一项是什麽?清净住所。加行法第一个是居住的环境清净、清洁,并且安置身、语、意之所依。

第二个部份是陈设庄严的供品。
第三个部份是安住於毗卢遮那七支座当中,并且做皈依、发心。
第四个部份是观想资粮田。
第五个部份是净罪集资-指献供曼达和礼拜的部份。
第六个部份是祈请。

第一个加行-清净住所

第一个加行是清净住所,这是源出於金洲大师的传轨,除此之外,这个部份在经典当中也有说明,在经典当中有这麽一句:「菩提萨埵,应安住於清净住所,行毗庐遮那七支..」,为什麽要这麽做,它的理由是什麽?今天就好像我们要迎请政府官员来自己家中,或是上师、师长来自己家中,我们一定先要打扫自己的住所;同样的,我们要迎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来到我们家中,环境必定要是整洁的。

打扫环境的整洁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安乐,不是为了自己庄严的缘故,若是今天打扫环境清洁落入了世间八风之中,这样子就是错误的。今天所缘的是为利益一切有情,为令一切有情安住於无上的佛果位,因此迎请道次第资粮田的圣众降临,所以第一个清净住所是极为重要的,在经典当中也提到它具有五种功德:一.使心清净。二.令他人悦意。三.诸天欢喜。四.所造的业成为庄严的因。五.以此善业成为投生於天界的因。

打扫住处,使住处清洁,指的也是令诸佛感到悦意,若是环境肮脏的话,诸佛是无法安住的,一切护法神也不会来临,因此也无法得到加持和摄受。

另外,造下庄严的业这个部份,庄严的业不一定指环境的清洁而已,它所指的也是持戒的清净,若今天持戒清净的话,也是造下庄严的业。

鸠利盘陀伽的故事

过去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公案,有一位尊者叫鸠利盘陀伽,他也叫做小道尊者,他是透过打扫环境,并且边打扫边念:「扫地,扫地,扫心地。」所以证悟了阿罗汉的果位。

鸠利盘陀伽是竹林精舍这个地方的人,他的母亲是一位婆罗门,这位婆罗门过去每一次怀胎,每一次都流产,这时候有一位妇人跟她说:若是你下一次生产的时候你要马上告诉我。後来在这位女婆罗门要生产的时候请这位妇人来,这位妇人将刚出生的小孩以布包着,在他嘴巴涂上油,之後将他放到十字路口上,并且说,若这个小孩死了的话就算了,若是没有死的话,就在黄昏的时候再把他抱回来。

这时候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首先来了一位印度教徒,这印度教徒对这小孩说:愿你长寿,也愿你无有病痛,也愿你父母心愿皆如意成就;之後又来了一位比丘,比丘也是如此发愿;此时佛陀也刚好出来化缘,过去的时代出家人维生都是化缘,佛陀出来化缘的时候也遇到这个被布包裹,刚出生的小孩,佛陀也如是为他发愿,之後这小孩并没有死,於是在黄昏时候又被抱回去,这是鸠利盘陀伽的哥哥-大道尊者。

之後这位母亲又怀孕了,临盆前,同样的,也是叫这位妇女过来帮忙,这妇女同上次一样也是将出生後的小孩抱到路的中央,不过,这天,这条路上居然没有任何人经过,唯有佛陀一人经过,因为佛陀以神通力了知的缘故,所以来到小孩的跟前,并且为这个小孩做祈愿,这是鸠利盘陀伽,他叫做小道尊者。

鸠利盘陀伽小时候非常愚笨,学会一个新字母又忘了前一个学会的旧字母,他的老师婆罗门认为他没有办法教导他,就将他赶出去,之後又将他交给作明婆罗门,作明婆罗门叫他念咒语,也是念第二音就忘了第一个音,这位作明婆罗门同时是两兄弟的师长,他认为哥哥一教就会了,而这个弟弟怎麽教都教不会,也同样的就将他赶出去了。之前鸠利盘陀伽其实不叫小道,他叫做中道,因为如此愚笨的缘故所以後来就被人家叫做小道。

後来这两兄弟的父母都过世了,哥哥之後也追随释迦牟尼佛,并且於经论通达无碍。过去释迦牟尼佛曾经在竹林精舍待了二十年之久,後来弟弟小道因为愚笨的缘故,家里的钱也花完了,甚至到後来没有东西可以吃,於是就去找他哥哥,他哥哥是比丘,於是他哥哥就带领他去观察是否有出家的因缘,所以後来他也出家了。

哥哥认为能够出家是弟弟自己的缘份,出家应该对弟弟也是好的。鸠利盘陀伽出家之後非常精进,教他什麽东西他都会大声的唱诵,并且会连续的唱诵三个月,可是三个月他都还不会,反而是因为他唱诵得非常大声,他周围的牛都听懂了,牛都会念了,他还不会,也因此他的哥哥非常生气,他的哥哥对他说:我今天用尽了各种办法,但你怎麽教都教不会,就叫他弟弟滚出去,不想要理他了。

鸠利盘陀伽认为他既然被哥哥赶出来,他不配做一个出家人,也不再是一个婆罗门,因此很伤心的在那边哭泣,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就来到他跟前,释迦牟尼佛就问他说:「你为什麽哭呢?」他回答说,他的阿闍梨把他赶出来,而阿闍梨就是他哥哥。

这时候佛陀就跟他说:「善男子,你为什麽哭泣?今天别人的称赞,或是别人的辱骂,其实又有何种差别呢?今天不论是智者或是愚者,这又有什麽差别呢?今天你的阿闍梨对你生气,其实并不是对你不好,而是对你的方便,今天你的哥哥阿闍梨能够具有这样的智慧辩才是因为过去所累积的资粮,这个是你要了解的。」

并且佛陀又说了,一个小孩学习大人的东西当然学不会,今天所谓的善巧指的是要懂得因才施教,这才叫善巧,於是佛陀就教他两句话:「扫地,扫心地。」并且就让他去扫地了。

为什麽如此跟他讲呢?所谓的扫地,是叫他要扫除自己心中的染污,并且令他去服侍长老比丘,为长老比丘擦鞋子,并且排列鞋子。他在为长老比丘擦鞋子的时候也是非常精进,边擦边念诵着:「拂尘,拂心尘。」

当他在扫地的时候,在他已经扫完的地方佛陀又以神通力刮起一阵强风,令这个地方又充满垃圾,让他有扫不完的地,但是他心中依然以一颗非常清净的心来做打扫,透过这样不断扫地之後,他也净除了许多业障,当业障被净除之後的有一天,他因为觉性苏醒的缘故,就思维说:扫地,扫心地,究竟是在扫什麽呢?灰尘究竟是在什麽地方?在内?还是在外?後来他思维到,原来是要扫自己内心当中的灰尘,透过这样的思维之後,他就想内在的尘究竟是怎样的尘?这尘原来是自己的贪、嗔、痴,透过这样净除自己心中贪、嗔、痴的缘故,所以最後证得了罗汉的果位。

之後释迦牟尼佛又透过阿难尊者命令鸠利盘陀伽-小道尊者去做女众尼寺的住持,去教导尼师们。这时候所有的阿尼都非常惊讶,阿尼想说,这个人一个句子背三个月都还背不会,既然如此,那怎麽能够背诵三藏呢?所以她们就请示说,可不可以不要让他来,让别人来好不好?这时候比丘尼们就非常不高兴, 准备的法座非常小,也非常矮,因为看不起这位阿罗汉的缘故,後来尊者在说法的时候,虽然法座非常矮,非常小,但是周遭的人所看到的都是一个高广的法座,并且看到有狮子、大象举起法座,甚至有人看到尊者以神通力示现在虚空当中说法,令许多人生起信心,也示现种种神通变化,当天来听闻说法的人居然数以万计,包括了许多昆虫等等,都因为宿世善根的因缘所以来接受这个法。

鸠利盘陀伽成为一个怎样的智者呢?过去他花了三个月都背不起来的那个句子,後来他居然能以七天七夜的时间来开示这个句子的道理,并且尊者在这个法会当中开示身、语、意应当遮止一切的恶业,并且要断除贪、嗔、痴等等。

鸠利盘陀伽的说法,令两百万众生见到了真实的法性,成就了各自的果位,当中有许多人成就了声闻;有许多人成就了独觉;许多人因为大乘发心的缘故,获得大乘的果位;有许多人对三宝生起信心,个个获得各自的果位,这时候释迦牟尼佛也说了,说在众多的阿罗汉当中此尊者是为说法第一,因为所说的法皆能够调伏众生的心性,转化众生的心性,所以称为说法第一。

所以扫地并不是一件小事情,它是极为重要的。在扫地的时候不论有没有垃圾,有没有脏都要扫。动机的安立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们刚刚所提的,动机必须安立在利益一切有情,为了使一切有情证悟无上的佛果位,以此意乐,来做打扫。并且在扫地的时候要思维,为了使自他相续获得清净的缘故,所以打扫;为了种下将来能够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因,所以打扫;并且也要像过去小道尊者一样,在扫地的时候念诵着扫地,扫心地。

在台湾许多人家中都有佛堂,打扫佛堂的时候要思维,是为了成就无上的佛果所以累积资粮,并且要思维像过去的尊者鸠利盘陀伽一般,口中念诵着扫地,扫心地。

在打扫的时候也可以配合自己当下的修持,例如如果对上师没办法生起信心,就要念诵净除对於上师不恭敬的心;或是有病痛等等,就念诵愿净除一切病痛,透过这样子来配合自己的修行,这时候所要念诵,所要净除的是什麽?配合自己当下的修持,动机也绝对不可以忘记,动机是为了一切的众生,为了成就无上的佛果,以此为动机来做净除、打扫、念诵字句。

若今天自己没有时间做,但是别人正在做打扫,自己也可以做思维,做念诵。

扫完地之後可以在门口放四个圆椎形物品,四个代表四大天王,如果只摆一个,代表的是多闻天王,涵意是令一切障碍无法进入,并且也能够使持戒清净。若是在寺庙的话无法摆这种圆稚形的东西,因为看起来不庄严,那就画四大王天的画像,这也就是为什麽藏传佛教寺院门口都有四大天王画像的原因,为什麽要这样做呢?它所获得的殊胜是一切障碍无法进入,出家人的持戒也能够清净。若是在台湾没有这种圆椎形的东西没有关系,台湾有卖漂亮的石头,就是摆四个在门口也是可以的。在西藏的话就用画的,或是贴上照片也是可以-四大天王的照片,这部份是出自於论藏当中。

第一个加行-迎请身、语、意的所依

清净住所之後是迎请身、语、意的所依,这还是属於第一个「六加行」。身、语、意的所依它的摆设是依照上师、本尊、空行、护法这样的方式来作排列,若是大小上有点怪异的话,可以配合自己的方式来做更改,使它看起来比较悦意,或是有道次第传承祖师资粮田的话,那就摆设道次第的资粮田。地方的护法神或者是守护神,就是指自己所修的护法,它是不可以和佛像摆在一起的,高下不可以一样。若是这样摆列的人即代表他心中的皈依没有做好,皈依不清净。

今天只要是佛像,不论是金、银、铜、瓦,都不能去分别优劣,都是平等的。若去分别佛像的好坏,即是将佛像看成是财宝,今天也不可以说因为旧的唐卡比较珍贵,就将它挂起来,那新的唐卡将它摆在下面,这样子是不对的,只要是佛像,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

有某些人将唐卡摆在後面,脚却往这个地方摆,这个也是不对的,这样做的人即是代表对佛陀没有恭敬心,对佛陀不尊重,也是代表自己的皈依没有做好。

也不可以将坏掉的佛像或唐卡认为是报废品而将它丢掉,若这样做的话即代表丢掉自己的福德,丢掉自己的福报。这样子做都是不对的。仁波切说像我们看到那些萨迦派的经书,仁波切说他并不需要,不过既然人家送过来了,只好摆着。

今天佛的身所依即是佛像,对於佛像要想此即为真实的佛陀并且恭敬的承事,语的所依可以用金刚经,或是道次第广论作为佛陀语的所依,佛陀意的所依-心的所依,可以用金刚杵做为代替,我们不可以轻视金刚杵,为什麽呢?金刚杵它所代表的是诸佛的密意。

今天佛像摆设在自己家中,不要认为说摆设在自己家中没有什麽关系,不可以有这样的思维,要思维佛像所在的地方,即是真实佛陀所在的地方,并且恭敬的承侍,就算在供水的时候也要思维是向真实的佛陀献上供水。今天佛陀的身所依就算是瓦所做的,或是泥巴所塑的,或者是仅仅的画像也好,这一切都要思维是真实的佛陀,为什麽呢?今天在证悟了道的行者,资粮道中大资粮道位等持的时候,禅定当中所见到佛像都是真实佛的化身,若达到登地的时候所见到佛像-佛陀的身所依,都是真实的报身佛。

过去有一个公案,舍利佛在过去久远之前曾经是一个普通人,有一次他来到了空荡荡的佛堂当中,於是他在佛堂当中点了一盏灯,点了一盏灯之後因为他认为什麽都没有的缘故,所以他就在佛堂里面缝他的靴子,当他在缝靴子的时候抬头一看,上面居然有佛像-佛的画像,於是他想说他这样做是错的,因为真实的佛陀就安住在这个地方,因为这样起心动念的缘故,所以造成他将来能投生为舍利佛的因。就算今天内心当中具有嗔心,见到佛像也是获得了利益,若是内心当中具有信心的话,那利益是更加的广大,这是第一个加行。

问:请问仁波切,佛像有装藏和无装藏的,都视为一样吗?

答:今天所谓的装藏是密法当中才有的,显教里面并没有所谓的装藏这样的习俗,
今天的装藏是为何装藏?怎样装藏?首先必须先做祈请,祈请之後做皈依,这些装藏物品放到佛像当中後才能迎请本尊,这要看仪轨才知道,这部份是有差别的,但不管有没有装藏,只要是佛像都要去想这是真实的佛陀,这样子思维的话,带来的利益是极为广大的。

第二个加行-陈设庄严的供品。

第一个部份,供品必须要清净,供品不可以欺诳而来-就是用错误的方式得来,这错误的方式分为两种:一个是因;一个是意乐。错误的因当中,若是比丘的话,这个供品不可以因五种邪命而得,这「五邪命」的部份待会儿会讲授。至於在家人呢?供品是以正当的方式获得的,若今天一个屠夫如专门在杀鸡的人,他因为杀鸡而获得钱财,利用钱财来买水果供佛的话,那这种供品也成为不清净的。

荟供在梵文里面叫「puja」,「puja」的意义是什麽?「puja」的意义是遮除恶行,并且供养,令诸佛欢喜。若今天供养这种不清净的供品,诸佛怎麽能够欢喜呢?如果今天不得已,不得不献供供品的话,心中要思维,是为了净除自己恶业的缘故,若以这样作为动机的话,也是可以的。

供品不可以因五种邪命而得

「五邪命」是什麽?五种邪命中第一种是「赠微博厚」巧言令色的:例如今天施主供养了一千元,但为了想要获得二千元的缘故,所以说了一些动听的话,这样子就成了邪命。另外一个方式是交易,譬如我给你一样从尼泊尔带回来的礼物,希望你供养我多少,这样的动机来做交易的话,也叫做邪命。

第二种是「旁敲侧击间接的去获得:并不是直接的,是透过私底下的。若今天不透过私底下,不透过间接的,当面告知所需而获得的话,这种就不称为邪命,但是意乐要正确。例如今天施主已经献供了奶油等等物品,那明明已经有了,还向施主说我还要其他的东西,我要青稞等等。
或是施主之前献供奶油,自己想要再获得奶油的缘故,於是和施主说:你上次带来的奶油非常好吃,他心中所想的是希望能再次拿到奶油,这样也成为间接的,不正当的。若心中不存在不好的动机,直接说明而获得的话,不成为邪命。

第三种是「谄媚奉承」阿言奉承的:例如过去西藏,功德主来的时候会献茶,献哈达,若心中意乐不正确的话,也成为邪命。这个部份的重点还是一样在动机,为什麽呢?若今天动机是正直的,思维因为是功德主,是施主的缘故,所以礼尚往来,这样是可以的,不成为邪命。

第四种是「巧取靴索」强取的:例如今天施主没有心想做供养,但是强迫施主做供养,或是明明这个东西是要供养给甲的,但用其他方式令施主供养给自己,这就成为强取,成为邪命。同样的,主要还是要看动机。

第五个部份是「诈现威仪做作的:例如自己平常并不注重外表,可是要到功德主家中或要去修法的时候就穿得很整齐,穿得很庄严,若是动机不正确的话,也成为邪命。第五种做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在乎他人的看法,所以强迫自己要去迎合别人,这样也成为邪命,例如在火供的时候,穿戴得很庄严,令别人觉得庄严的关系要戴帽子,仁波切说他帽子戴都不想戴,他并不在乎这些,只是台湾人特别的在意。做作是五邪命当中最为严重,最为恶劣的。今天所供的供品不可以以五种邪命而得。

过去有位大成就者曾经说过,今天献上供品是为了令别人觉得很庄严,令别人觉得很好看,以这样的方式来献供的话已落入世间八法之中了,这样子是不对的。过去有一位格西他叫班昆鸠,他原本是一个强盗,有一次因为一位施主要来,他就特别刻意的去陈设供品,之後坐在位置上越想越不对,想说我刚刚献供供品的时候是以世间八法的心态来做为献供,所以他马上到外面抓了一把沙子,把沙子丢到整个佛龛上,施主来的时候见到这个情形非常惊讶的说,你为什麽要这麽做呢?他说,我刚刚思维之後才知道所献的供品居然是世间八法,所以我将砂子洒在世间八法上反而觉得很开心,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清净。

格西班昆鸠,他在还没有出家之前是一个强盗,而且是一个大强盗,他专门在山与山之间的关口埋伏并且强劫,有一次他遇到一个妇人,这个妇人因为天黑的缘故,正在犹豫到底要不要越过这座山,这时候她遇到班昆鸠,她就问班昆鸠说,请问你知道这附近有一个叫班昆鸠的强盗吗?班昆鸠就回答她说,那个人就是我啊,妇人听到了之後因为极度恐惧的缘故,所以就吓死了,班昆鸠看到妇人死了之後觉得很惊讶,很後悔,他想说,我的名声居然这麽可怕,在世间上居然有人因为听到我的名子而吓死了,所以他就跑去出家了。出家以後他怎麽说呢?他说他以前是为了要活命要去找食物,没想到出家之後却是食物来找他,吃都吃不完。

这时候达摩祖师也刚好在西藏,他位於西藏“顶立”(音译)这个地方,这时候他以神通力观察,他说全西藏最清净的供品就是班昆鸠所献的供品了,为什麽呢?他用砂子来摧毁世间八法,并且以此做为供品,这是全西藏最好的供品,最清净的供品。

所以今天献供的供品必须远离世间八法。今天不管怎样的供品都必须远离不清净和世间八风,当中最主要是什麽?为了现证菩提的缘故,为了成就无上佛果的缘故,所以献供。

第二个部份,供品要庄严

今天献供的供品它的形状和整齐是非常重要的,不可以说不去在乎是否整齐和形色,仁波切说他亲手所做的多玛(食子)越来越庄严了,今天献上庄严的供品所带来的利益是什麽?种下於将来能够获得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因-佛的庄严。供品最好是亲手去做,不要假手他人是最好的,像你们之前托仁波切供养甘丹北僧院的钱,仁波切也都是亲手交到每一位僧众的手上,因为僧众太多要长时弯腰,所以背很痛。所以今天在供养或布施的时候最好自己直接去做会比较好,不要假手中间,避免中间有障碍,也避免缘产生间断。

过去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经过许多年,阿底峡尊者也年老了,在供水的时候,就算是双手颤抖着,也还是依然自己亲手献供,有许多人都跟阿底峡尊者说,献供的事交给弟子来做就好了,阿底峡尊者怎麽说呢?今天吃饭你们能够帮我吃吗?为什麽?因为献供的部份一定要自己来做。过去国家有佛法,这些国王都是法王的时代,法王们甚至会盖一间房舍,专门在做布施用途,在做布施的时候会先安置宝座,让法王亲手布施给贫穷的人。

八功德水

西藏的水据称是所谓的「八功德水」,以此来献供更胜於印度的香水花。
「八功德水」究竟是那八种功德呢?第一个是水清凉;第二个是水妙味;第三个是水轻;第四个是水柔软;第五个是水清澈;第六个是水无垢染;第七个是饮用时水不伤喉咙;第八个是饮用的水不会伤腹。

献供这八功德水有何意义?献供清凉的水能够获得戒清净;献供妙味的水能够获得胜妙味-好的饮食;献供轻的水可以获得身心的轻安;献供柔软的水可以获得心的柔软;献供清澈的水可以使心清明,智慧清澈;献供无垢的水可以使身远离一切的障碍;献供的水不伤喉咙可以获得妙音声;献供的水不伤背可以使身无病痛。

过去有一位上师住在色拉寺,他叫做格列甲措,他因为没有供杯的缘故,所以都是以自己的碗来做供水,供水的时候就先将自己的碗洗乾净,然後供水,等到要吃饭的时候再去跟三宝借碗,吃完饭再将碗洗乾净献上供水,每天都是这样献供。献供的时候有献供的咒语,要持诵这些咒语作为献供,之後再回向。

在献供供品的时候不可以吝啬,要尽自己的能力来献供供品,当自己贫穷的时候可以用便宜的香来作献供;等经济稍微好一点,可以献供比较贵的香,由种种香料所混合的香;当经济好的时候可以用印度所出产的坛香或是柏木、松木的香来做为献供;当经济更好的时候可以用二十种金属,金、银等混合的香来做为供品。要配合自己的财力,千万不可以吝啬。

许多人认为自己是大成就者,所以意乐是最重要的,对於献供的部份非常轻视,这样子是不对的,今天就算是一个登地的菩萨,登地的菩萨甚至会以自己的色身来做为供品,甚至会变化出许多的手,千只手、百只手来献供供品。

接下来我们讲如何献供供水的部份,首先供杯要擦拭乾净,供杯之间的距离不可以太远,若是太远的话代表与上师分离;但是也不可以太近,供杯不可以碰在一起,碰在一起的话,代表愚痴。在献供供品的时候,供杯不可以碰撞发出声音,若是碰撞发出声音的话,会种下成为心疯狂的因;并且排列要整齐,不可以弯曲;不可以以空的供杯作为供品。

供杯平常没有献供的时候要将它叠起来,献供的时候,以叠起来杯子第一杯的水次序的倒入以後的杯子,这样的方式供水,这时候口中要念「嗡.啊.吽」作为加持,第一杯的水倒入第二杯的水代表所献的供品不是空的,若是供杯是空的话会使自己的福报减少,要整齐的排列供水,以右手供水,就像是向国王献上饮用的水一般。

倒水的时候,刚开始水要慢慢倒,之後可以稍微倒多一点,在供水的时候,水不可以溢出来,水要是溢出来代表持戒会不清净,水也不可以太少,大约离杯缘一粒青稞的距离,若是水太少的话,代表财富受用也会减少,以上是供水的方式。

今天在献灯明的时候也仅量是让灯明的光辉越强越好,献供的灯它的时间也是越久越好,为什麽呢?时间越久代表献供的人寿命越久,只是现在我们在台湾献供的时候出去外面一定要将火熄灭,因为怕会有地震的缘故。

同样的,献花的时候也同样的以这样的意乐做为供养,在经中有讲到,每一种供品都具备十种功德,我们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第二个加行的部份已经解释完毕,下一堂课是从第三个加行开始。

弟子问:供水的水一定要煮过吗?
师答:供水主要是要供清净的水,有没有煮过是其次。

弟子问:那刚刚提到供清凉的水呢?

师答:就是供自己在喝的水。

弟子问:那供热水也没关系?

师答:没关系。

在献供供水的时候就要以我们刚才所提到的方式做为供养,以我们提到的方式做为供养带来极大的利益,不以这种方式做为供养的话同样的也会带来过失。

弟子问:供杯要先把它叠起来?

师答:像我刚才所说(边说边作动作)。以这样的方式供水是因为我们都知道水的来源是什麽地方,是从岗底斯山,从喜马拉雅山,它是水的源头;同样的,法的源头是什麽地方?是释迦牟尼佛,所以从一杯水次序倒水入下一杯,也代表着思源。我们在每一天当中都因不同的行为而造作不同的业,每天我们所种下的业都是不同的,既然我们每天都会造业,那若是以殊胜的意乐来造业的话,也会於将来获得殊胜的果报,这是必定的。

我们今天能够获得人身,都是因为过去果报的成熟,若今天我们只是一直在享受以前所累积的福报,而没有去累积新的福报的话,当我们那一天福报用完之後,那我们就什麽都没有了,连吃饭的机会都没有了,所以我们必须趁着福报还没用尽之前赶快累积新的福德。

今天供水,水又不是非常贵,我们供水就是供自己喝的清净的水,供完後水也可以自己喝掉,这是完全都不会吃亏的,只是稍微会花一点时间而已,今天就说到这边。

 六加行(二)

「六加行」在仁波切出国这段时间都讲过了吗?
复习一下。所谓清净处所,处所简单的来讲就是一般的佛堂,或是我们所居住的地方,处所在做打扫的时候动机的安立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候安立动机是为了聚集资粮的缘故,而不是想要获得别人的赞美。

清净处所时要像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鸠立盘陀伽一样,口中诵念或心中想着-「扫地,扫地,扫心地。」这样的方式来做打扫。

清净处所可以获得五种功德,这五种功德是经中所说的:能够令自心及他心获得清凉,这是第一和第二种功德;第三种功德,能令诸天欢喜;第四种功德,获得庄严色身之因;第五种功德,往生後投生於天界。

迎请三宝之所依

迎请三宝之所依必须依靠着顺序:上师,本尊,佛,菩萨,勇士,空行,护法这样一个顺序,并且安置的时候一定按照顺序来安置,千万不可以贵贱来做区分,认为这是黄金做的,这个比较贵重,不可以这样子,一定要按照祂们的顺序,若是心中有贵贱的分别,这是代表自己皈依做得不够清净。

佛像的布置

若是没有佛像也没有关系,可以用观想的。有佛像的话,教法的怙主为释迦牟尼佛,所以有释尊佛像是最好,或者可以安置自己的上师,自己的上师可以安立为宗喀巴大师,所以有宗喀巴大师的佛像也是可以的,这是身之所依的部份;语之所依呢?可以安置经书或是道次第广论;意之所依呢?可以布置金刚铃杵。

布置清净的供品

陈设供品这个部份,动机一定要清净,因一定要清净。清净的因它指的是什麽?不可以因五邪命而得,也不可以因为杀生而得,以杀生赚来的钱去买供品而做供养,这样也是不行的。

五邪命第一个因阿言谄媚而得,这部份它最主要的还是内心的动机,若今天在施主面前为了要获得,有所求而巧言令色,或做一些动作等等,以这样的动机所获得的供品都是邪命而得,若心中清净没有任何不正确的动机,所获得的供品是他人自愿给的,这样就不是邪命。

第二个邪命叫做间夺,就是间接的夺取,为什麽叫做间接的夺取呢?它所指的是不透过直接的言语,例如要煮酥油茶一定要有奶油、茶叶、盐巴、牛奶,但今天缺了奶油他不直接讲,他说,我要是有奶油的话,就可以煮酥油茶了,可是偏偏就没有,以这样的方式;或是之前有人供养了一碗面,心中还想再吃一碗,於是就说上次那个面有多好吃多好吃,这样的方式也是不对的,这样子也算是邪命,但若是直接讲就不算邪命,光明正大的讲就不算邪命。

第三个邪命是施小惠以换大利,例如我今天给你一点点东西,但是我心里想的是我给你1块钱,你要给我10块钱,若你具备这种动机的话,也称为邪命。

第四个邪命是强取,为什麽叫强取呢?别人明明没有要给你的意愿,但是你去强求;或者别人给他人,但你又跑去跟施者说,我也想要,但是他心中其实并没有想要给你的意思,因为你这样讲,他不得不给你,这叫强取,这也是邪命。

第五个邪命是虚假而得,什麽叫虚假而得?在施主面前装作一付很高尚的样子;或者平常明明就没这麽努力修行,却在别人面前装作一付很认真、很精进的样子,这样一个动机也是不可以的。

若今天这种供品因为五种邪命而得,这五种邪命而得的供品虽然说可以拿来供佛,但这也算是不清净的供品。

供品不能是不清净的供品,接着也不能有不清净的动机,例如今天我供养陈设这些供品,是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这样一个动机其实是不清净的。总之,今天陈设这些供品要远离世间八法。

如果陈列这些供品的动机是希望远离病痛,庄严美丽,这样的动机只是稍微好一点点而已,所以今天仅仅在呈列供品上,因为动机的不同,所获得的功德利益也是不同的。

过去在西藏曾经发生过一个公案,有一位祖师名叫班滚鸠,有一天班滚鸠很仔细的打扫坛城,清理坛城,因为他有一个很重要的功德主要来,所以他就很仔细的打扫坛城,当他打扫完,坐着时心里就想,我终於把它打扫完了,可是他突然觉察到自己的内心,我平常都没有这麽认真的打扫过,今天为什麽会这麽打扫?他一想是因为有施主要来,所以才做这样的打扫,这时候他心中非常难过,心想这不是一个修行人所应当要做的事,於是他就来到门口,捉了一把泥土,回来洒在坛城上,然後很开心的坐下来,过了不久施主来了,施主很惊讶的说,为什麽你的坛城这麽脏?都是泥土,他说这是我今天向坛城献上的最特殊供品,我将泥土洒在世间八法之上来做为供品。

这个公案被达摩祖师听到了,这时候他刚好来到西藏,在西藏顶立这个地方,他就称赞说,在西藏这麽多供品当中,这个供品是当中最殊胜的。

在献供供品的时候最好是能够自己亲手来献供,因为自己亲手献供供品的功德是属於自己的,过去阿底峡尊者在西藏会供水,西藏人供水的来源其实也是源自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将这个传统带到西藏来,阿底峡尊者在西藏待久後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了,对於供水这样子的事还是亲力亲为,因为年纪大的的缘故,所以他供水时双手是颤抖的,许多弟子就非常不忍心的说:「上师,供水就交给我来做好了。」阿底峡尊者怎麽回答呢?他说:「我吃饭你们会饱吗?」所以他都是亲手献供供品。

过去印度的传统,印度的国王有时候会做布施,在做布施的时候会特别安置一个地方,然後会有一个国王的座位,这时候国王也是亲手交给要布施的对象,国王专门在做布施的房子就叫做布施宫。

在献供供品的时候也要仔细,为什麽这麽说呢?今天献供三宝的供品就像是自己要吃的东西,不可以说自己要吃的东西就用得比较好,献供的东西就随随便便,这样子是错误的。

过去阿底峡尊者曾经说过,西藏的水是八功德水,所以仅仅是供水,功德也是特别的不同,除此之外,西藏有一种香香花,这种花非常特别,阿底峡尊者也曾经说过,在印度如果能拿到这种花的话,用黄金来买,他也觉得值得,但是印度偏偏就没有,西藏却特别的多。

八功德水有什麽功德呢?这八种功德即是清净、清凉、轻、无染污、软、饮用对身体有益这八种功德。在印度,最有名的矿泉水叫比斯那堤,它号称是西藏雪山的水,包装都会放上喜马拉雅山的照片,一定是这个水有特别的不同,不然印度人不会特别喜欢这种水。

在供香的时候,香若是有四种宝在其中的话,这个香的功德也是很大,至於这四种宝是那四种,这当中并没有讲的很清楚,只有提到柏木,可能要问藏医院才知道。

供水注意事项

之前有讲到,供水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事情,例如供杯间的距离不可以太近也不可以太远,水量不可以过多过少,这个各位还记得吧?!

在供水的时候,供杯与供杯不可以距离太近,若是距离太近会造成钝根(不聪明)的因;供水的时候不可以发出大声的声响,如果造成碰撞的声响,会造成未来心不稳定的一个因;供杯与供杯的距离不可以太远,若是距离太远代表自己与上师会不亲近,这距离大约是一粒青稞米这样的距离;并且供杯不可以排的歪七扭八,要整齐;空的供杯不可以朝上;供水也是先将一杯倒满之後,其他的先倒一点点,然後再依次将它们注满,这个供法,供杯通常都有七个,这七个通常都把它叠在一起,叠在一起後第一个杯先倒满水,再将第一杯的水倒到第二杯,倒到第一杯中还剩下一点水,接着第二杯也是如此做,直到第七杯,如此将七个杯摆整齐。然後再依序从第一杯到第七杯将杯水注满。

过去就有一个公案,密勒日巴尊者向他的上师马尔巴请法,请法的时候要献上供品,他献上的是一个空的瓦盆,以此之故,上师向他说,你因为献上空瓦盆的缘故,造成一些比较不好的缘起,这缘起将会使你未来修行的时候资粮匮乏,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密勒日巴尊者在修行的时候的确遭遇到许多资粮匮乏的问题,甚至靠吃草来过生活。其实这时候若是将容器装满水也是好的,那时候偏偏就没有想到这点。

供水的时候要恭敬,不可以用一只手,要像向国王供水一样,双手碰水壶来供水,供水的时候,刚开始要慢,中间可以快一点,收尾时要慢,供水的时候水不可以满出来,若是满出来也是不好的缘起,代表自己所持守的戒会断掉,并且水也不可以太少,水要是太少的话,代表自己受用会衰损。

供灯最主要是献供光明,这时候酥油灯的酥油若是比较旧一点没关系,因为最主要是献供光明,光明才是重点。

供灯的时候尽量使灯明越长久越好,为什麽呢?灯的时间要是越久的话,对自己的寿命越有帮助,能够获得长寿。

刚刚有一点没有提到,假使今天供品因为五邪命而得,不得已时要将它供於什麽地方呢?供於能够消除业障的地方,例如成为造佛塔、佛寺、佛像等经费,若是能够往这些地方去做供养的话,也是非常好的,在经中有讲到这麽一段,若是五种邪命而得的资财,能将它用来消除业障当做供品也是非常好的,供花也是这样一个方式。

第三个加行-安住毗卢遮那七支座

什麽叫做毗庐遮那七支,毗庐遮那七支如果再加上调气就变成八支,什麽是毗庐遮那七支或八支呢?首先坐垫最好後方稍微高一点会比较好,若是坐垫的後方比较高的话,在禅坐的时候对脖子比较有帮助,脖子比较不会酸,并且这一点在密法当中还有讲到许多特点,但在这边,我们就不提。

坐垫的下方要画万字,左旋是外道,右旋才是佛教的,万字是什麽意思呢?万字其实是一个代表,代表十字金刚杵,这十字金刚杵本身是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之一,将它拿来坐并不妥,所以就以万字来做代表。

划万字於垫子下方有什麽功德呢?坚固;并远离障碍;以及随念佛陀过去在金刚座下成佛的公案。若能在坐垫下方放吉祥草或百节草也是很好的,吉祥草的头是朝向前方。吉祥草有什麽功德利益呢?远离病痛,获得长寿(注:百节草也是一样有获得长寿的功德),以及随念佛陀的传记功德-过去佛陀即是坐於草垫上成佛的。

毗庐遮那七支首先第一个是双足结金刚跏趺坐,就是双盘,双盘时左足在内,右足在外。

双手结定印,双手结定印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并且双手大姆指碰触,大姆指在肚脐的位置。

脊椎要挺直,为什麽脊椎要挺直呢?脊椎这个地方要是直的话,中脉就会直,中脉直的话我们的心就会获得轻安,心里也会正直。

这时候牙齿是闭合的,牙齿闭合的时候舌尖顶上颚,这样做有什麽特别呢?这样做的话不容易口渴,并且在入於甚深禅定的时候也不会流口水。

头部(颈部)要微微的弯曲,双眼直视鼻尖,双眼直视鼻尖有什麽功德?能够远离昏沉和掉举,昏沉和掉举是想睡觉而且烦燥,外道说在禅坐的时候要闭眼,或者是要把眼睛睁得很开,佛教并没有这样讲。

肩膀要平伸,这时候肩膀不可以歪一边,它要平直的伸展,为什麽大拇指要互相碰触呢?是因为大拇指有菩提心脉,要让两菩提心脉结合的缘故,以上这七个部份是所谓毗庐遮那七支。

关於调气

第八个是属於调气的部份,为什麽要讲调气呢?我们心中有嗔心的时候,心是没有办法平静的,心没有办法平静的时候就算是心中想要修菩提心,为一切有情愿成佛,这时候它并没有办法去做这样子的思维,那这时候要怎麽办呢?就是行毗庐遮那七支。安住之後先调气,这时候气先从左入右出,或是右入左出,这样子调气息,气平静之後心自然就静,心静之後才能禅修为利众生愿成佛的心。

一个处於极度忿怒状态的人,当他极忿怒的时候要怎麽办?这时候就是要去调他的呼吸,因为调呼吸会让一个人的心平静,平静之後嗔恨心自然会停止和消失,当心远离嗔心而住於平等的时候,这样的心才能去修善心,才能去修菩提心等等这样一个善业的心。

在呼气和吸气的时候要做怎样的思维呢?在吸气的时候要思维吸入的气是白色的,白色的气代表一切十方诸佛的加持,这样子做吸气,在吐气的时候要思维将一切的烦恼吐出来,这个气要思维它是黑色的,这样的方式不断的做交替,可以获得殊胜的善业。

调气它是一个善巧的方式,怎麽说它是一个善巧的方式呢,今天就好像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地方,就只有一个垫子,很想坐在这个垫子上面取暖,这时候有一个人刚好坐在垫子上,要怎麽办?你要他起来吗?他不会理你,这时候就要用骗的,要跟他说那边好像发生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说不定他就会起好奇心去看一看,这时候你就可以坐下去了。同样的,当自己的心处於一个非常忿怒的状态,这时候你要自己的心生起善念是完全不可能的,要怎麽办呢?就要做调气,呼吸平静,当心住於平等的时候才有办法生起善念,要不然善念是不可能直接在嗔心上生起的,所以调气是一个方便。

第三个部份讲的是安立动机,安立动机是属於「六加行」当中的第三支加行,过去在西藏的时候阿底峡尊者是如何向别人问候的呢?一般人会说,你好吗?你好不好?阿底峡尊者并不是这麽说,他会说,你的心有变善良了吗?为什麽阿底峡尊者他的问候语是这样?是因为今天有良好动机的话,所造的一切都是善的,就算是一些恶劣的行为,但它是以善良的动机为出发点,它依然成为善业。

有关动机的公案一

过去有这样一个公案,释迦牟尼佛未成佛前,位於菩萨地时曾经跟五百个人从印度出海去寻宝,这时候有一个恶人想要夺取整船的宝物,他想要杀害这五百位商人,他的念头被当时还是菩萨的释迦牟尼佛知道了,这时候菩萨生起极强烈的悲心,为了这五百人的缘故,他杀掉了这个恶人,可是因为他的动机是善良的,以悲心为出发点,反而没有造下恶业,并且迅速圆满成佛的资粮,过去曾经有这样一个公案。

有关动机的公案二

过去西藏大威德的传承祖师叫攘意司,这攘意司说过,他曾经杀了许多菩萨,甚至菩萨当中已登地的,就有14位,包括玛尔巴译师的儿子,他说因为杀了他们的缘故,反而圆满了资粮,为什麽?因为他杀掉他们是为了众生和教法的缘故。

这个攘意司为什麽将玛尔巴译师的儿子杀了呢?这当中有这麽一个公案:密勒日巴和玛尔巴译师的儿子一起去参加一个喜宴,在这个喜宴的路上,密勒日巴负责牵马,服侍玛尔巴译师的儿子,这时候攘意司想说玛尔巴译师的儿子有夺舍破瓦法的传承,若是这个法存在的话,会对於後世的众生和教法带来伤害,於是就把他杀掉了。

当时他们在参加喜宴的路途上遇到了,攘意司就跟玛尔巴译师的儿子聊天,问他说,你是修密集金刚法门的人,你有心散动(注:不专注)的时候吗?玛尔巴译师的儿子也是个修行人,他就直接回答说:「喔,有的。」攘意司又问:「什麽时候呢?」玛尔巴译师的儿子就说:当他跨上马背准备要骑马的时候会有些不专注,攘意司就想说,喔,只要你有这个时候就可以了。

之後他们来到喜宴现场喝酒并玩乐,喜宴散了後他就在路途当中等待玛尔巴译师的儿子到来,他趁玛尔巴译师的儿子上马的时候,使马受到惊吓,马受到惊吓後将玛尔巴译师的儿子摔下马背,玛尔巴译师的儿子因为撞到头的缘故就往生了,这时候玛尔巴译师也知道了,玛尔巴译师还拥有夺舍破瓦法,他就想办法将他儿子的心识迁到一只鸽子身上,并想再找到另一个屍体,让他儿子起死回生,这就是夺舍破瓦法,後来找不到屍体,而这只鸽子飞到了火葬场(尼泊尔一个火葬场,属於空行母的圣地)。因为他儿子的身体已经坏掉了,所以要找一个屍体让他的心识安住在那里,但当时就只有找到鸽子,若这时候可以找到人的屍体也是可以的,但偏偏就找不到,为什麽找不到,因为业的缘故,因此任何事情,动机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什麽动机非常重要?今天所缘的一切众生是以悲心为动机,那这就是善的。

有关动机的公案三

在印度有一个公案:两个乞丐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虽然他们是乞丐,但他们是属於非常高贵的种姓,一个是婆罗门的种姓;一个是王的种姓。婆罗门乞丐他有一个儿子,他的儿子有点笨笨的,只园精舍是佛陀和许多比丘居住的地方,他跑到那边去做乞讨。只园精舍传统是这样子的,会有在家人供养出家人,供养出家人之後会将剩下的供养乞丐,可是他就傻傻的,在在家人还没供养出家人之前就跑去了,所以他没有拿到任何东西,因为出家人没有东西可以给他,而在家人因为还没有供养出家人,所以也不会把任何东西给他,所以他就什麽都没拿到,於是他心中非常生气。

另外一位王种姓的乞丐他也有一个儿子,他这个儿子比较聪明,他等出家人用餐完他才去,所以他有拿到食物,拿到食物後回来了,他们两个就在交谈,王种姓乞丐的儿子因为有拿到食物,所以很开心,而婆罗门乞丐的儿子却很生气,因为他什麽都没拿到,他就说,若那一天我成为国王的话,这里面的每一个出家人都要砍头,另外一位说,若那一天我成为国王的话,我每一天都要供养出家人,於是这两位小孩子走着走着,累了,婆罗门乞丐的儿子就到树下睡觉,躺在树下没多久後就睡着了,因为他心中充满嗔心和想要杀害出家人的念头,这时候来了一辆马车经过树下,刚好车轮压过了他的脖子,就把他给压死了;王种姓乞丐的儿子也走累了,於是他也找一棵树,在树下睡觉,没多久,一位商人经过,这位商人他非常富有,但他一直没有儿子,他从远远走来,看到王种姓乞丐的儿子所休息的那棵树,黄昏的树荫并没有随着太阳而改变,而是定着不动,他觉得很惊讶,心想怎麽会发生这种事情呢?这棵树的树荫和其他的树都不一样,他来到树下一看,看到一个小孩子在睡觉,他心中非常想要有一个小孩,於是他就将这个小孩当成自己的小孩带走了,之後这个小孩成为非常富有的一位商人。

为什麽产生这样差别呢?这是因为心中动机的缘故。一个人心中想要杀害所有的比丘,这样的起心动念造成自己的死亡;另一个人想要供养所有的僧众,反而造成他个人极度的富裕。

这位小孩长大後了解业果的道理,对於佛法更加的恭敬,并且听闻佛法,修行佛法也获得了成就,成为登地的菩萨,这个公案是佛陀亲口所说的,并且在经中也有记载。

彻令多杰堪仁波切


主持人
喇大仁波切



  

即時法訊:
利美園地:
慈智部落:

进阶搜寻

发表Blog文章

回利美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