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佛化 建立在「般若」基础上? 分类:交流天地
转寄 打印 回响 总览 阅读尺

 

喇嘛网 日期:2010/01/07 NPO  编辑部 报导

为何「佛化道德」,要建立在「般若」的基础上? 

佛化的道德,建立於般若──无我智的磐石;是破除私我,扫荡执见的特殊智慧。从这种智慧所摄持,所引导的,便与凡夫的德行,截然不同。不再专为自我,为我的家庭,我的庙子,我的故乡,我的国家而着想,能从整个人类,一切众生的立场去看一切。这在佛法,称为缘法界众生而发心。不但求自己得益,动机在使大家都得到利益。那些说世间都为自己,没有真实为人道德的怀疑者,若研求佛法,就知道佛法中,确有不为自己的真道德。

菩萨为利益众生而发心,必要从无我智透出。如体悟一切法无我,真慈悲即活跃於内心;私情与爱欲,能当下断尽。菩萨悟入世间是相依相关的,法法平等不二,这才见众生乐如己乐,见众生苦而如亲受苦痛一样。与乐拔苦的慈悲,油然而生,而且是无限的扩展。这样的慈悲,似乎与儒者的仁,耶教的爱相近,然这是无我的慈悲,实在是大大的不同了。通达无我法性,发大慈悲心,这是真情与圣智协调的统一心境;学佛的最高道德,即从此而发现出来

学佛,重在袪除私我,但不依方法,还是袪除不了。如遍地的荆棘蔓草,不锄尽根株,决不能生长嘉谷。我们心中的私欲,也是根深蒂固,非着力的痛下功夫,也不能清净而完成崇高的德行。所以修持悟入,目的在净化身心,从此而完成圆满究竟的德行。不知者以为佛法的修持,与世间与人类无关,这是重大的误解。要化除我我所见,要依戒、定、慧──三学去修习。如儒家於道德的修养,也有一番功力,防范於起心动念之前,时时照顾,要人致敬,慎独。然佛法的修持,不但要息心而「制心一处」,还要於一心中,勘破自我,定慧齐修。从染恶根源──我见去锻链一番,琢磨净尽,才能心地发光,显发为完善的德行。真能做到私我净尽,般若现前,那就不但了脱生死,而一切行为,无不随顺正法,能真实的度脱有情。佛教所说的一般道德,与其他相通;唯有从般若而流出的无漏德行,才是佛化的不共道德。道德与真理慧浑融,表现出佛化道德的特色。 

佛在人间00(《佛在人间》p.319 ~ p.320) 



主持人
佛在人间. 体方法师



  

即時法訊:
利美園地:
慈智部落:

进阶搜寻

发表Blog文章

回利美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