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思想中「念佛」与「往生」之研究 分类:佛法研討
转寄 打印 回响 总览 阅读尺

喇嘛网 日期:2010/02/02 NPO  编辑部 报导

主要是:由於个人生涯规划以及配合政府倡导多年的心灵改革,针对弥陀净土念佛法门,予以研究。何以修学念阿弥陀佛者,得以往生西方极乐国土?以「净土三经」为经,大乘经、论为纬,来探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相关议题。经由本文之研究,使有缘者读後,除对於念佛,何以得能往生西方净土有一个梗概外,若能奉行「净土三经」之内涵,融入於日常生活,不仅能提昇自己的道德水平,储备往生之资粮;对於促进社会祥和、实践大同世界的理想亦将有所助益。
本论文分为五章,内容略述如下:


第一章〈绪论〉:说明本文研究的动机与目的,简述「净土三经」的内涵及简介前人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研究之方法和研究架构。


第二章〈念佛与往生的内涵〉:以世出世间法说明生死之缘由,人死後究竟归向何处?透过分析《杂阿含经》、《分别善恶报应经》、《妙法莲华经》、《楞严经》、《华严经》、《无量寿经》和诸大乘经、论等,这些现存的佛教文献,来探讨念佛与往生的相关议题。


第三章〈念佛与往生的修持〉:佛法不离世法,从《华严经》、《金刚经》、《无量义经》、《杂阿念经》、……等诸经、论,体察宇宙生、灭现象。观照修持「净土三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是以「正行」与「助行」为增上缘,来说明净土思想,念佛为求生净土的正题。
第四章〈念佛与往生的利益〉:说明经由第二章的体认与第三章的修持,对照《净土圣贤录》〈往生居士〉的往生情境,念佛得生净土,真实不虚。又得知个人身心的净化──自利,促进社会祥和──利他,为念佛往生前的现实利益。


第五章〈结论〉:经由本文之研究发现,能够往生净土的行者是:一、认识弥陀本愿;二、认识宇宙人生;三、认识自己行相,而力行不怠者。又得知修学净土法门,是万修万人去的法门,为何念佛众生,不一定能生净土?因此,为使净土法门得以宏扬,祥和社会得以实践,念佛众生得以往生净土,本研究建议四点:一、培育僧才;二、深化教化活动;三、政府功能的发挥;四、行者的反省。


关键词:念佛、往生、发菩提心、净业三福、三十七道品

玄奘人文社会学院/宗教学系硕士在职专班/92/硕士/

研究生:黄金廷   指导教授:释慧严



目 录
图次…………………………………………………………………………………..Ⅴ
摘要………………......................................................................................................Ⅵ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1
第二节 文献回顾…………………………………………………………………4
第一项 经典回顾…………………………………………………………………4
第二项 前人研究成果………………………………………………………......10
第三节 研究范畴与方法…………..……………………………………………16
第一项 研究范畴………………………………………………………………..16
第二项 研究方法………………………………………………………………..16
第二章 念佛与往生的内涵………………………………………………………....19
第一节 佛教思想史上念佛的意义………………………………………………19
第一项 仰慕……………………………………………………………………..19
第二项 怖畏……………………………………………………………………..22
第三项 成佛……………………………………………………………………..25
第二节 弥陀净土念佛的涵义……………………………………………………30
第一项 难信之法………………………………………………………………..30
一 值佛难……………………………………………………………………..31
二 闻法难……………………………………………………………………..31
三 信大乘难…………………………………………………………………..32
四 遇善知识难………………………………………………………………..32
五 闻此经而修行难…………………………………………………………..33
第二项 难信的庄严净土………………………………………………………..35
一 隬陀净土创立的缘由……………………………………………………..35
二 因地修行…………………………………………………………………..37
三 庄严净土的成就…………………………………………………………..41
第三项 难思议往生愿…………………………………………………………..50
一 念佛往生愿………………………………………………………………..50
二 修诸功德愿………………………………………………………………..52
三 植诸德本愿………………………………………………………………..53
第三节 往生的意义……………………………………………………………..…55
第一项 生与死………………………………………………………………..…55
第二项 缘起法………………………………………………………………..…58
第三项 往生…………………………………………………………………. …62
第四节 念佛与往生的关系……………………………………………………..…65
一 教法..………………………………………………………………………....67
二 理法…………………………………………………………………………..67
三 行法…………………………………………………………………………..68
四 果法………………………………………………………………………..…69
第五节 小结………………………………………………………………………..69
第三章 念佛与往生的修持第一节 发菩提心
第一项 发菩提心的内涵一 什麽是菩提
二 什麽是菩提心三 什麽是发菩提心第二项 发菩提心的缘由一 发菩提心的起因

二 发菩提心的根本第三项 发菩提心的决择第四项 发菩提心的捷径一 无常观二 无我观……………………………………………………………………84
三 寂静观……………………………………………………………………86
四 平等观……………………………………………………………………88
慈悲观……………………………………………………………………89
第五项 发菩提心的障碍………………………………………………………90
第六项 发菩提心的成就………………………………………………………93
第二节 三福………………………………………………………………………..96
第一项 概说……………………………………………………………………96
第二项 世福……………………………………………………………………97
一 孝养父母…………………………………………………………………97
二 奉事师长………………………………………………………………..101
三 慈心不杀………………………………………………………………..103
四 修十善业……………………………………………………………..…104
第三项 戒福……………………………………………………………….. ..106
一 受持三归……………………………………………………………..…107
二 具足众戒……… ……………………………………...………………..109
三 不犯威仪………………………………………………………… …….110
第四项 行福 …………………………………………………………………111
一 发菩提心……………………………………………..…………………111
二 深信因果………………………………………..………………………113
三 读诵大乘…………………………………………..…………………....114
四 劝进行者……………………………………………..…………………116
第三节 三十七道品……………………………………..……………………..117第一项 概说…………………………………………………………………..117
第二项 四念处………………………………………………………………..119
第三项 四正断……………………………………………………………..…122
第四项 四如意足……………………………………………………………..124
第五项 五根…………………………………………………………………..126
第六项 五力…………………………………………………………………..129
第七项 七菩提分……………………………………………………………..131
第八项 八圣道分……………………………………………………………..134
第四节 小结……………………………………..………………………………141
第四章 念佛与往生的利益………………………………………………………143
第一节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自利………………………………………… 143
第一项 从宇宙中认识自我…………….……………. …………………… 143
第二项 从进德修业中净化身心………….…………………….…………..147
一 持戒的功德……………..……………………………………………..147
二 五戒的适应性……….………………………………………………. .149
三 违反五戒的过犯………..……………………………………………..150
四 受持五戒的利益………..…………………………………………..…152
第二节 促进社会祥和――利他……………………………………………… 154
第一项 台湾社会现况概述…………………..…………………………..…154
一 五十年前的台湾………………………..……………………………..154
二 当今台湾的社会…………………..………………………………..…154
第二项 理想中的祥和社会…………………………………………….. … 157
一 政治方面…………………………… ……………………………….. 158
二 社会方面………… ………………………………………………..… 159
三 经济方面…………………………… ………………………… …..…159
第三项 祥和社会之实践………………………………… … ……………..160
一 修身………………………………………………… … ……………..160
二 四无量心……………………………………………… … …………..161
三 四摄……………………………………………………… …… …..…162
第三节 念佛的终极目的――往生净土…. …………………… …..…………166
第一项 净土三经中念佛与往生的类型……………………… …… …..…166
一 念佛的方法……………..…………. …………………… …… …..…166
二 三辈……….…………………………………………… … ………….170
三 九品………..……………………………………………… ………….171
四 四土………..……………………………………………… ………….176
第二项 净土圣贤录往生居士的行持 ……………………………………. 179
一 读诵大乘生净土 …………………………………………………… 179
二 念佛生净土… ………………………………………………………..… 181
第四节 小结……………………………………………………………..……..184
第五章 结论……………………………………………………………………..…186
第一节 研究发现………………………………………………………………186
第二节 研究建议………………………………………………………………188
参考书目……………………………………………………………………………191
附录…………………………………………………………………………………200
附录一、四十八愿…………………………………………………………………200
附录二、十六观……………………………………………………………………203
附录三、《净土圣贤录》〈往生居士〉摘要表……………………………………211
图次
图一、研究架构……………………………………………………………………..17
图二、十二因缘流转图……………………………………………………………..61
图二、十善业会为三业……………………………………………………………140
图三、三业推演为八正道…………………………………………………………140
图四、八正道会为三学……………………………………………………………140
 

主持人
硕士/黄金廷 指导教授:释慧严



  

即時法訊:
利美園地:
慈智部落:

进阶搜寻

发表Blog文章

回利美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