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麽「一代不如一代」? 分类:交流天地
转寄 打印 回响 总览 阅读尺

喇嘛网 日期:2010/08/28 NPO  编辑部 报导

【文/林明仁】

每年三月的杜鹃花节,是台大各学系与学生社团使出浑身解数,向高中生们介绍、推销自己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人类系的同学手捧头骨,仔细说明如何从其形状与伤痕推论几千年前人类的生活型态;土木系摆出的是一个超大火车铁轨模型;公卫系则在摊位前高挂 「意义是三小?我只知道疫苗!」以及 「蚊咬」(艋舺)的招牌。另外,许多表演性社团热情与专业的演出,与各类服务性社团关怀弱势的纪录,也都吸引了许多学生与家长的目光。从事前周详的策划、团队的合作,到现场专业的讲解与卖力精彩的表演,都显示出这些学生本身多元的能力与对社会关怀的热情。

 

然而,这样的观察与感受,却让我不禁疑惑了起来:这些孩子与四五年级父母师长口中,啃鸡腿、吃泡面、混吃等死,一定会把他们努力打拚累积的经济奇蹟挥霍殆尽的草莓族,怎麽会是同一群人?

 

要解答这个疑惑,我们得先厘清一个问题:到底是七八年级「特别差」,还是长辈总是觉得晚辈不够上进?这两个问题虽然不见得互斥,但是却有截然不同的「政策意涵」。以下是一些不同年代对於一代不如一代的看法与报导,或许有助於读者更加了解此一问题:

 

「那些常说『一代不如一代』的卫道之士,希望自己胜於上一代,但是下一代却不如他们。到了他们这一代就『止於至善』了,以後又慢慢地退化下去。」(一九五五年)

 

「乔治叶由当时的大学生水准谈到今日大学生的水准,言下颇有一代不如一代之感。但他马上接下去,今日水准尚好的原因,便是老班底未垮。」(一九五八年,叶公超对外交部年轻人员的评论)

 

「在战乱中成长的父母,由於爱和补偿心理,对子女们太不忍让他们吃苦了。而不曾约束奢侈惯了的青少年,在不久以後就是我们的社会中坚分子,家庭主宰人物,他们会制造怎样的风气呢?这才是让人担心的。」(一九七九年) 

【请见《天下杂志》447期】






  

即時法訊:
利美園地:
慈智部落:

进阶搜寻

发表Blog文章

回利美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