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修行晶语 分类:佛法研討
转寄 打印 回响 总览 阅读尺

1、佛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快乐,而是超越快乐,到达证悟。

 

2、正确的发心应该最起码是能让你走向证悟的。

 

3、如果只是闻思而不修,就像是煮了一整天,却不吃。

 

4、修持“愿菩提心”的人,至少生起了谦卑——因为他承认他还没有(菩提心),而希望去拥有——这样的谦卑是非常重要的。

 

5、无论我们做什麽,我们总是能找到一条路回到“今生”(仁波切的意思是:回到对今生的执着

 

6、舍弃今生,与舍弃伪善有很大的关系。

 

7、为了远离对今生的执着,首先需要有戒律,真诚的戒律。戒律在这个现代社会是很困难的。

 

8、在佛法上来讲,最基本的戒律就是皈依佛、法、僧,守持皈依戒。

 

9、“皈依”一词有“接受”与“庇护”的意思。当你接受了“一切和合的事物皆无常”则已经是皈依。

 

10、接受四圣谛,就是皈依法。

 

11、接受真相,才是最重要的皈依。

 

12、当我们皈依佛,那究竟上的佛并不是那个生於蓝毗尼的佛,而是“佛性”是你心的本性。如果你能够接受这一点,你就是皈依佛。

 

13、就算是要离於小小的痛苦,例如“後义大利面忧郁症”,也会需要戒律。

 

14、正因为“不执着此生”是这麽困难,所以“皈依”才是这般的基本而必须。

 

15、一开始我们可以做“愿修行人”。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想:“我皈依佛、法、僧,愿以此功德我们能最终真正地皈依佛、法、僧。”

 

16、忆念佛法僧,就是皈依的精华。

 

17、在皈依之外,我们还应该做的,就是闻思修。闻思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对治无明与自我,而非为了增加傲慢。

 

18、“修”的确切意义是指“熟悉”、“熟习”,而我们最要熟悉的就是“实相”“正见”。

 

19、“佛法”是为了让你清除染污,而不是让你用来保存的。

 

20、“法”不是实相,而是“道”。法是为了对治痛苦与烦恼的,若痛苦与烦恼消失,则法也消失。

 

21、禅定不是要断除念头、停止念头,而是要去觉照念头,所以我们需要有念头让我们去觉照。

 

22、当你皈依,受持了皈依戒,就意味着你要成为闻、思、修的法器。

 

23、如果没有“戒”(如皈依戒),则禅修甚至连善行都不算,而只是放松精神的技巧而已。

 

24、若仍然执着於今生,则禅修只是精神SPA而已,但只要还有对此生的执着,就不可能真正地解压、放松。

 

25、我们永远不能放弃去做那小小的善行,因为那是更多的善行的重要基础。

 

26、我们必须是为法而生,而不是为了生活而修法。

 

27、当前的世界珍视常识更甚於智慧,而常识只是为了解决此生的问题。

 

28、精神上的道是应该要能够转化常识的,否则就会变成非常世俗的道。精神之道就应该要能够抵触此生的逻辑。

 

29、通常所谓的“快乐”,只是尚未成熟的苦。

 

30、所谓的快乐并不是本质上的永恒的乐,所有我们认为是快乐的,都完全有潜力成熟为苦。

 

31、有这麽多的苦,也许还能够接受,但是毫不间断地制造苦因、行恶业,这就很荒谬了。

 

32、究竟菩提心,就是了知究竟的实相。

 

33、轮回并不真实存在,了解这个正见是生起出离心的根本,如果没有这个正见,所谓的出离就会成为一个自我折磨的道。

 

34、出离心与改变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

 

35、既然你的价值观其实一直都在改变,为什麽不在一个月内改变它呢?

 

36、菩提心必须是周遍的,菩提心不应被限制于特定的行为与外相。

 

37、为什麽我们要发展“慈悲”呢?因为与愤怒、嫉妒等相比,慈悲是最安全、最接近菩提心的情绪。慈悲来自於了解与同理心。

 

38、不了解“缘起”而想修菩提心,本身就是矛盾的,也是做不到的。究竟来说,成佛是“无分别”,所以只求自己成佛,不顾他人,其实是做不到的。

 

39、“缘起”与“空性”是同义词。如果没有“空性”,菩提心与菩提行就会变得不可实现。

 

40、当我们发愿“愿一切众生皆得证悟”时,事实上我们是在发愿:“愿一切众生皆除掉分别心”。

 

41、对於刚开始修行的人要学会耐心,对於修行上的一点点长进都要学会感恩。

 

42、只是愿一切众生快乐是不够的,还要愿一切众生具有乐因。

 

43、令他人快乐,令他人离於苦是我们的责任,尤其是令他人获得证悟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

 

44、因为只有成佛才能令众生离苦得乐,所以我们一定要成佛,这就是愿菩提心。

 

45、认为“我不能帮助无量的众生、不能令他们都成佛”的这种懦夫的想法,基本是因为一种懒惰,对治的方法就是生起信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独自做到。

 

46、不撒谎;引导众生走向大乘道;説明众生发起菩提心;赞叹菩提心的功德;这是菩萨应该做的。

 

47、所谓我们所拥有的生命,基本上仅仅是一个概念,别无它物。

 

48、只有显现没有本质

 

49、既然我们已经身处於业力与烦恼之中,唯一能让我们从中出离的,就是以业力和烦恼为道。

 

50、我们一直所做的就是:先是执着,然後编造故事,与故事纠缠,被故事捕捉。

 

51、有时候我们将“智慧”描述得过分神圣,以至於让“智慧”变得不可触及。事实上只要我们不住於过去、不住于未来,住在当下的时候,我们与“智慧”就只有一步之遥。

 

52、现在有很多人都试图将佛法跟科学、物理学结合。我不认为我们应该去跟他们学,而是科学家、物理学家要跟佛法学。是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发现了时间是相对的,不是爱因斯坦。我们唯一需要跟他们学的是,他们的语言,好让我们能教他们佛法。

 

53、让事物显现的其中一个最大的因缘就是我们的串习。

 

54、执着自我的下一个状态就是没有安全感。因为“自我”是毫无基础的,我们是在暂时聚合的东西上面放置标签。

 

55、我们要训练自己了解,“成佛”就是觉醒,就是免於痛苦,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



主持人
宗萨仁波切



  

即時法訊:
利美園地:
慈智部落:

进阶搜寻

发表Blog文章

回利美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