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忆持本尊和胜义的最殊胜窍诀 分类:佛法教學
转寄 打印 回响 总览 阅读尺

禅修忆持本尊和胜义的最殊胜窍诀

  敦珠仁波切开示


  不管怎样,如果你不能几个月或几年长期的勤于修持这些法门,你的心是无法永保平和的。你所谓的禅修将会是不清明的,而且你的生命也将终老於这种浑沌的情况。这是一件多麽令人难过的事。你可能会想知道,"什麽是最适合我的方法呢?"如同佛所说的:藉此禅修及忆持,即使是成熟的五无间业也能被清静。

  修持圣观世音菩萨,能够清静任何及所有的不善业,即使是成熟的五无间业。当我们于禅修心的本性时,同时观想本尊的像及口诵真言,如此则能清静累劫所积的恶业。当恶业及障碍被清静时,禅修的证量会自然的现起,你不可能错失它。在不断持诵[OM MA NI PED ME HUM]时,无论是否以念珠记数,你观想你自身为观世音菩萨本尊,白色,一面四臂。此刻,要用你心的眼睛清楚的看见本尊的全部形貌,可能会有点困难。

  尽管如此,你的禅修是不会有危险的。你可以只想[我是观世音菩萨]并且保持着这种想法,慢慢地当你比较熟悉此项修法时,你将可清楚的观想。如你能专心一致的思维[我是观世音菩萨,明亮且空的像彩虹般的显见],当你不断地持诵咒语,慢慢的,平和的心就会出现。然後,把自身观为观世音菩萨的这种专注放开,让心很自然的,并且尽可能长久的,止於它的本质上。从此,大手印的体验将会展开。当你在诵咒时,让心专注於不断的咒声上。不要想[这是悦耳的声音][这是不愉快的声音][这声音太吵了][这声音有气无力],只是专注於声音的本身上。心的平和将展开。

  不但如此,正如佛所说的:[藉禅修或忆持它,即使是成熟的五无间业也能被清静]。禅修观世音菩萨的形、声,可清静无量的不善业或障碍。身为禅修的初入门者,当我们的心住于自然、无念且不断持咒下,可能会发现我们的心变得不安宁。遇此情况,可以停止持咒,尽量持久且不分神的,将心专注於其本然的样子。很重要的事是应向无二无别的上师与观世音菩萨祈求,请求帮助我信服上师及观世音菩萨,对众生发展出慈悲心与证得大手印。最後应念诵功德回向及利益众生一祈请文来结束修持。

  当你作大礼拜时,你应清楚的观想三宝及三根本显现在你面前的虚空中,并充满整个宇宙。为了长养强烈的信以与恭敬心,你身作大礼拜,口念皈依祈请文,意保持信心与恭敬心的态度,这些为大礼拜的修行重点。献曼达供时,你再次地观想三宝及三根本,以全宇宙无论是外形上、味觉上、触感上、嗅觉上或声音上的美妙珍品供养他们。你观想这些供品无量无边,三宝与三根本也全然的接受与享用。这是修持的重点应牢记在心。

  如你正念诵百字明,你就想你的根本上师以金刚萨埵的外型呈现,坐於你的顶上。你向他忏悔,请求他清静你自无使以来所造的深重恶性循环业。然後,你一边观想甘露自外形为金刚萨埵的上师流出,一边念诵若干百字明。甘露充满你的全身并溢出,你的恶业和罪障像煤炭水或污油般的流出体外。这种个过程将使你清静。你观想上师、金刚萨埵的身、语、意和你的身、语、意和而为一无二无别。这些为金刚萨埵的修行要节。

  当修习上师相应法时,你可以以曾授予你最重要的灌顶、口传、解释及一般心灵指引者,为你的根本上师。或以曾对你的心提供最大帮助者,是你的上师。这个上师的本质显现为金刚持,并为本初佛金刚持及灌顶传承、口传及讲解的喇嘛所围绕。深具信心与恭敬心地念诵上师相应法祈请文。然後请求并接受四灌,并将你的心与根本上师的心合而为一。

  论如何修,俗义谛和胜义谛皆是相依而存在的,就如同方便与智慧、经验与空性。修习加行即是方便。在最後上师相应法中,上师与你合而为一,禅修安於万法究竟的本质上。
  上师能指出道,并为修行道上的所依,因此在修习任何法之前,我们要先顶礼上师。

  然後观人身是难得、自由与暇满,人身是解脱道上的根本。其次观无常与死亡,万法不离无常并趋向死亡。一个人即使死了也无法解脱,必须继续轮回,一次又一次的出生,这就是轮回的本质之苦的原因。再来我们深思这些,不管造了善业还是恶业,因果业力是不坏的。以上称之为罗道南余:四种转心向道的方法,目的在於使我们厌离轮回,转向修行。因此了解这些对於加行十分重要。就好像播种之前必须先犁田一样。

  此际,你所播的种子便是皈依三宝、发菩提心、献曼达以积聚福慧,修持金刚萨埵以得清净。前述四种转心向道知见的建立,就如同要是有田地才能够播种一样。

  欲了达胜义谛是必须建立在俗义谛之上的。没有这个俗谛的人身做基础就无法了达心最真实的自性。同样地,没有俗谛的修持、俗谛的善巧方便,便无法理解空性的本质。俗义谛与胜义谛是无二的,了解这点非常重要。

  以皈依为例,就外而言,恭确森指的就是三宝佛、法、僧。珍贵的佛是法的来源,任何佛所显示的都是珍贵的法。佛就如向导,法就如道路,全心投注於这条道上的是僧宝。

  因为我们尚在轮回之中,因为我们有迷惑和苦恼,为离苦所以我们皈依,由於未见自性而无名烦恼伴随而来,造就这个色身。在未了达万法自性之前,我们将这色身视为实有,将苦恼当作真实存在,亦视所皈依的三宝为实有。因此就外而言,我们要虔诚地皈依佛法僧。从外来说,佛、法、僧也是一种像征,一种引导我们超越轮回的善巧。就胜义谛而言,佛、法、僧就在我们内心之中。究竟来说,心是空性与光明的胜义空本觉,具有本觉一心本身即是珍贵的佛。就外地人而言,藉由声音与意念传达使我们闻法後能够加以修持。

  从内的层次来看,它亦是空性的。本质上空性不曾有过间断,遍在无碍是本觉光明的显视,是心最原始的境界。就外而言,僧宝是将心安住於佛法的人,但就内而言,僧宝是遍一切处,含摄一切的显现。

  但是由於我们无法体认出本俱的圆满,所以必须皈依外在的佛、法、僧。修习加行时,以殷切虔诚的[]来观想皈依境,以谦恭的[]做大礼拜,[]则持诵皈依文,拜完後静坐,融入自己的观想之中,并了解到主体、客体,及所做之事本身就是[本觉]。静坐的那个人是自己,皈依境也是自己的创造,仅将心安住於本觉的本质,除了本觉无处可觅。

  佛在贤劫经中说到:[我如梦来示现,如梦来演绎佛法,究竟而言,却未曾说法,也未曾来过。]从这个观点看来,一切都只是对外境的觉受。

  关於修习皈依仪轨,俗义谛就是你虔诚顶礼的皈依境,胜义谛就是不作意,融入观想安住于自然。发菩提心意思是,如果所行一切都只是为了自己,便不是追随佛陀全知的道,并且会有障碍产生。由於一切的众生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为了帮助他们解脱,所以我们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佛陀思想。

  众生就像虚空般不可数,他们皆世我们过去世的父母,深受轮回之苦,欲救度他们免於轮回的想法就是发菩提心。菩萨如是誓愿:[我愿度如父如母众生直至轮回空尽]。从俗义谛来说,是有一个在发菩提心,是有众生待救度,这个开启慈悲心的方或是由佛陀亲自宣说,这是俗义谛菩提心。

  就俗义谛的方法修习发菩提心,你观想一切众生,开展你的



主持人
敦珠仁波切



  

即時法訊:
利美園地:
慈智部落:

进阶搜寻

发表Blog文章

回利美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