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行 Barhmacara 分类:佛法教學
转寄 打印 回响 总览 阅读尺

喇嘛网 日期:2011/01/16 NPO  编辑部

     

        梵行  定义为不违反佛教戒律,能够导至涅盘的良好行为

 

 

梵行,佛教术语。最初来自於印度教,指能够帮助人往生梵天的行为。佛教吸收这种说法,但是将梵行定义为不违反佛教戒律,能够导至涅盘的良好行为,特别是戒除饮酒与不近女色。

因此,佛教也称呼出家僧侣为梵行者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梵行】  

   (术语)梵者清净之义,断婬欲之法为梵行,即梵天之行法也。修梵行则生梵天。  

  智度论曰:「断婬欲天皆名为梵天,说梵皆摄色界,以是故断婬行法名为梵行,离欲亦名梵,若说梵则摄四禅四无色定。」  

  同八曰:「有人行十善业道不断婬,今更赞此行梵天行断除婬欲,故言净修梵行。」  

  维摩经方便品曰:「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注曰:「肇曰:梵行,清净无欲行也。」  

  法华嘉祥疏七曰:「有人言:通取一切戒为梵行,别名断婬为梵行。故大品云:婬欲障生梵天,何况菩提。」  

  【又】涅盘名梵,证涅盘之万行,云梵行。  

  法华经序品曰:「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法华嘉祥疏三曰:「梵行之相者,梵名涅盘,即根本法轮大涅盘也。行即万行,到大涅盘也。」  

  大日经疏十七曰:「梵谓涅盘。(中略)梵行谓修梵行者名。(中略)具大涅盘名为梵。」  

  【又】涅盘五行之一。梵者清净之义,菩萨利他之行,能为一切不善之对治,离过清净,故名梵行。  

  FROM:【佛学大辞典】  

  【梵行】  

  清净的行为,也就是断绝淫欲的行为。修梵行的人死後可生於梵天。  

梵行

  梵行(Barhmacara),译为净行,意为生於梵天的行为。原为印度婆罗门教人生四期中的第一阶段,名梵行期,度其离家、随师、习吠陀、禁欲的生活。在昙无谶译的大般涅盘经卷十一,菩萨五行:圣行、梵行、大行、婴行、病行。在其卷十四的梵行品,详明梵行之意,即是以显露离空有二边之爱染的清净心而运慈悲,为众生拔苦与乐。大智度论卷二十则说:「断姚欲天,皆名为梵,说梵皆摄色界,以是故断媱欲法,名为梵行。」因为大智度论卷八说:「有人行十善业道,不断媱,今更赞此行梵天行,断除媱欲,故言净修梵行。」中阿含卷九郁伽长者经云:「梵行为首,受持五戒。」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云:「若有人,戒律具足,无所犯者,此名修得清净梵行。」梵行以离媱欲为准,然在诸家所明之定义则略有异趣。故於吉藏的法华经义疏卷七有云:「通则取一切戒为梵行,别则名断媱为梵行。」又如长阿含卷九的十上经,以具足禅、随顺游行於入解脱,名梵行具足;大方等大集经卷七不眴菩萨品、大宝积经卷八十六大神变会等,以入正道为梵行;大般涅盘经卷十五梵行品,以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为梵行,又以菩萨能够具足知法、知义、知时、知足、自知、知众、知人尊卑等七种善法者,为得具梵行。

 

何等为『菩萨摩诃萨修梵行十法』 众所周知:『菩萨摩诃萨』者,具名菩提萨埵摩诃萨埵。菩提萨埵作道众生,新译曰觉有情。摩诃萨埵作大众生,新译曰大有情。求道果之众生,故云道众生,求道果者通于声闻缘觉,故为简别於彼,更曰大众生也。又菩萨有中高下之诸位,但为示地上之菩萨,更曰摩诃萨。如同《佛地论》曰:「菩萨摩诃萨者,谓诸萨埵求菩提故。此通三乘,为简取大故,须复说摩诃萨言。(中略)此通诸位,今取地上诸大菩萨,是故复说摩诃萨言。」《法华嘉祥疏》曰:「摩诃萨埵者,摩诃云大。十地论云:大有三种。愿大行大度众生大。萨埵云众生,即大众生也。(中略)摩诃萨者简异二乘,亦求小道,今明求于大道,故名大众生。」至於何等为『菩萨摩诃萨修梵行十法』?依《大方广佛华严经》开示:菩萨摩诃萨修梵行时,应以『十法』而为所缘,作意观察。所谓身、身业、语、语业、意、意业、佛、法、僧、戒。应如是观,为身是梵行耶,乃至戒是梵行耶。兹依该经所示细述之如下:(一)    【若身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为非善,则为非法,则为浑浊,则为臭恶,则为不净,则为可厌,则为违逆,则为杂染,则为死屍,则为虫聚。

(二)    【若身业是梵行】者。梵行则是行住坐卧,左右顾视,屈伸俯仰。

(三)    【若语是梵行】者。梵行则是音声风息,胸舌喉吻,吐纳抑纵,高低清浊。

(四)    【若语业是梵行】者。梵行则是起居问讯,略说广说,谕说直说,赞说毁说,安立说,随俗说,显了说。

(五)    【若意是梵行】者。梵行则应是觉是观,是分别,是种种分别,是忆念,是种种忆念,是思惟,是种种思惟,是幻术,是眠梦。

(六)    【若意业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是思想,寒热饥渴,苦乐忧喜。

(七)    【若佛是梵行】者。为色是佛耶,受是佛耶,想是佛耶,行是佛耶,识是佛耶,为相是佛耶,好是佛耶,神通是佛耶,业行是佛耶,果报是佛耶。

(八)    【若法是梵行】者。为寂灭是法耶,涅盘是法耶,不生是法耶,不起是法耶,不可说是法耶,无分别是法耶,无所行是法耶,不合集是法耶。

(九)    【若僧是梵行】者。为预流向是僧耶,预流果是僧耶,一来向是僧耶,一来果是僧耶,不还向是僧耶,不还果是僧耶,阿罗汉向是僧耶,阿罗汉果是僧耶,三明是僧耶,六通是僧耶。(十)    【若戒是梵行】者。为坛场是戒耶,问清净是戒耶,教威仪是戒耶,三说羯磨是戒耶,和尚是戒耶,阿闍梨是戒耶,剃发是戒耶,着袈裟衣是戒耶,乞食是戒耶,正命是戒耶。由此观之,菩萨摩诃萨修梵行时,若能如是『十法』观已,於身无所取,于修无所着,於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何以故?盖『梵』者,清净之义,断淫欲之法为『梵行』,即梵天之行法也,修梵行则生梵天。如同《智度论》曰:「断淫欲天皆名为梵天,说梵皆摄色界,以是故断淫行法名为梵行,离欲亦名梵,若说梵则摄四禅四无色定。」同八曰:「有人行十善业道不断淫,今更赞此行梵天行断除淫欲,故言净修梵行。」《维摩经方便品》曰:「示有妻子常修梵行。」注曰:「肇曰:梵行,清净无欲行也。」《法华嘉祥疏》曰:「有人言:通取一切戒为梵行,别名断淫为梵行。故大品云:淫欲障生梵天,何况菩提?」【又】涅盘名『梵』,证涅盘之万行,云『梵行』。如同《法华经序品》曰:「具足清白梵行之相。」《法华嘉祥疏》曰:「梵行之相者,梵名涅盘,即根本法轮大涅盘也。行即万行,到大涅盘也。」《大日经疏》曰:「梵谓涅盘。(中略)梵行谓修梵行者名。(中略)具大涅盘名为梵。」【又】涅盘五行之一,梵者清净之义,菩萨利他之行,能为一切不善之对治,离过清净,故名『梵行』。总而言之,吾等学佛修道者,若想证得『欢喜地』以上菩萨摩诃萨之果位,就时间而言,至少须历经『一大阿僧只劫』,就事功而言,须悲智双运、福慧双修至如同『十一、十二』之月亮,将圆未圆(因八地以上菩萨摩诃萨为『十三、十四』之月亮,而佛陀之福慧圆满如『十五』之明月),确属不易做到。尤其身处『五浊恶世』之娑婆世界,障道因缘特多,更是如『天方夜谭』般难上加难。是故吾等学佛修道者,若能选择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之『念佛法门』,一门深入地修行,只要能临命终时,自知时至,身无痛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蒙受 阿弥陀佛及清净海会圣众,手持『九品莲花』来接引,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能证得如同『初地(欢喜地)』以上菩萨摩诃萨果位,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直至成就『佛道』为止。愿与诸仁者共勉之!2008226星期二 妙音书院





  

即時法訊:
利美園地:
慈智部落:

进阶搜寻

发表Blog文章

回利美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