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財神法會.救八難度母灌頂法會 怙主 卡盧仁波切2009年11月台灣弘法 中華講修大悲觀音超渡法會
 
 
 
 
 
 
 
弘揚佛法 行銷規劃 公益VIP申請
 利美園地
心靈.心理.管理搜尋
地區:
分類
精選顯密資訊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佛教徒人生所得探討   
轉寄 列印 迴響 閱讀尺
加入會員
更新日期:2009/12/29 23:46:59
新聞單位 :

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95/碩士/ 研究生:王基玲  指導教授:劉楚俊  電子全文電子全文

 

劉楚俊 - 國立中山大學經濟研究所Economics

 

喇嘛網 日期:2009/12/29 23:38:22   編輯部 報導

佛教徒人生所得探討  指導教授:劉楚俊

經濟學的效用理論將個人的滿足程度統計歸類導出效用函數與圖形。依此說法,宗教行為的背後也蘊含人類心靈的滿足程度,宗教滿足人類追求心靈平靜安適的慾望。本文探討因心理背景不同的情形下,產生不同的宗教財貨效用函數,進而佛教徒人生所得變動的情形。


本文引用Becker(1974)分析方式為研究基礎,改變效用函數設定的方式,將佛教徒行為中布施與持戒假定為今生修持行為的份額,影響個人前世今生業報的變化,分析「以現實利益為修行導向的眾生」與「自淨其意、安在佛法的眾生」之兩類眾生,分析人生所得的差異情形。


根據推倒所得結果,學佛者在不同動機與心理背景下,透過相同的修行法門,得出不同的學佛效用。「著眼現實利益而學佛的佛教徒」與「自淨其意、信受奉行佛法的佛教徒」兩類佛教徒,其人生所得差異得知:
「著眼現實利益而學佛的佛教徒」因心有所求,未以清淨心來接受佛法,心不清淨,自性之光就難以顯現;故前世業障消彌程度有限,這種有漏的修行法,今生的修持與布施的功德力無法完整顯現。


「著眼現實利益而學佛的佛教徒」-有心修持型的信徒:雖然心有所求,但認真修持的功德力,會減少部分的累世業報,也會得到發心布施的福報,貨幣收入也會增加,認真修持功德力都會提升今生的人生所得。


「著眼現實利益而學佛的佛教徒」-形式上持戒型的信徒及「著眼現實利益而學佛的佛教徒」-根本不持戒型的信徒:因為沒有認真在修持上,只有外在修持的形式,沒有用心投入,修行的功德力無法顯現,累世業報無法消彌,發心布施的功德力會顯現在今生的福報上;或者減少今生所造的惡業產生的惡業業報。

 


「自淨其意、信受奉行佛法的佛教徒」的效用模型:因心性清淨,無求無缚,不著法不著心,已將佛法內化到自己的價值觀,心清淨、身、口、意清淨、其清淨修持的功德力會讓前世業障的干擾無形中降低,今生的福報也會不知不覺的顯現。走上真正修行的正途,自性之光也隨之慢慢顯現。

 




一、中文部份
王作安(2002)《中國的佛教問題和宗教政策》,北京市:宗教文化出版社。
王業宇、陳琪譯(1995)(Becker,Gary.S, 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Human Behavior),《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任繼愈、杜繼文(1995)《佛教史》,台北市:曉園出版社有限公司。
李申釋譯(1989)《中國佛教精典寶藏白話版-六祖壇經》,高雄縣:佛光出版社。
李明芳(1989)《大乘佛教倫理思想研究》,高雄縣:佛光出版社。
吳汝鈞(1999)《龍樹中論的哲學解讀》,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股份有限公司。
郟廷礎釋譯(1989)《中國佛教精典寶藏白話版-大智度論 》,高雄縣:佛光出版社。
張文良釋譯(1989)《中國佛教精典寶藏白話版-金光明經》,高雄縣:佛光出版社。
張曼濤主編(1977)《現代佛教學術叢刊(9)佛教經濟研究論集》,台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
道瑞梁秀著,關世謙譯(1986)《中國佛教與社會福利事業》,高雄縣:佛光出版社。
聖嚴法師著(1999)《戒律學概要》,台北市: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達賴喇嘛14世,彌勒若巴喇嘛,蔡東照監修(2002)《菩提道次第簡明釋論》,台北市:曼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潘桂明、董群、麻天祥(1998)《中國佛教百科叢書-歷史卷》,高雄縣: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蔣為喬(1990)《佛學概論》,高雄縣:佛光出版社。
顏尚文(1999)《梁武帝》,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鄒繼礎譯(1999)(Becker,Gary.S.,Accounting for Tastes),《解讀偏好-用經濟學方法探究人類行為》,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廖素霞、陳淑娟譯(2001)(Eliade, Mircea,Histoire des croyances et des idées regigieuses/Ⅱ),《世界宗教理念史卷二—從釋迦牟尼到基督宗教》,台北市:商周出版。
二、電子書
《佛光教科書電子書》,高雄縣: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佛光大辭典電子書-第三版》,高雄縣: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三、網站資源
大寂法師著《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來源:http://book.bfnn.org/article2/1298.htm
 
四.西文文獻
Ackerman,Susan Rose(1996),“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34,No.2(Jun.,1996),701-728.
Adndreoni,James; Payne,A.Abigail(2003),“Do Government Grants to Private Charities Crowd out Giving or Fund-Raising?”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93,No.3.(Jun.,2003),pp.792-812.
Andreoni,James(1989),“Giving with Impure Altruism:Application to Charity and Ricardian Equivlence”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97, No.6. (Dec.,1989),pp.1445-1458.
Andreoni,James(1990),“Impure Altruism and Donation to Public Goods: A Theory of Warm-Glow Giving”The Economic Journal vol, 100,No.401(Jun.,1990),pp.464-477
Becker,Gary S.(1974),“A Theory of Social Interaction”Journay of Political Economic Literature, 1974,Vol.82,No.6.
Becker,Gary S. Becker(1976),“Altruism, Egoism, and Genetic Fitness: Economics and Sociobiology”Journay of Economic Literature, Vol.14, No.3 (Sep.,1976),817-826
Bergstrom,Theodore, Blume,Lawrence and Varian,Hal (1986),“On The Privat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9 (1986) 25-49. North-Holland.
Bernheim,B.Douglas(1986),“On the Voluntary and Involuntary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76,No.4.(Sep.,1986), pp.789-793.
Schwartz,Robert A.(1970),“Personal Philanthropic Contribu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78,No.6.(Nov.-Dec.,1970),1264-1291.
Simon,Herbert A.(1993),“Altruism and Economic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 83,No. 2,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Hundred and Fif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May,1993),156-161.
Stark,Rodney,Iannaccone,Laurence R.,Finke,Roger(1996),“Religion,Science,and Rationality”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 86,No. 2,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Hundred and Fif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CA, January 5-7(May,1996),433-4376.
Sugden, Robert(1982),“On the Economics of Philanthropy”The Economic Journal vol,92,No.366 (Jun.,1982),pp.341-350.
Varian,Har R.(1992),Microeconomic Analysis, 3rd ed.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Inc.




上一篇(換個「健康」的好工作) 回目錄 下一篇(快樂的期待是個夢想)

全球慈智部落格
南印度色拉杰僧伽大学
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
莲花生大士心咒的功德利益与直指觉性赤见自解
敏林堪千仁波切的达玛师利语自在秘密宫殿 ...
第一社会福利基金会

贊助網站
利他無我
尊貴夏巴曲傑仁波切 / 資料來源 : 喇嘛網
台灣民俗風情 - 台灣旅遊在線
超自然力的應許消災祈福. ‧媽祖Wikipedia, ‧媽祖信仰. ‧媽祖信仰及媽祖廟北港朝天宮, ‧媽祖信仰在台灣
自由電子新聞網
美國菩提學會
醒吾學院台北教育網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