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澤堪仁波切台灣弘法行-新增(更正) 竹奔赤烈益西仁波切-紐涅閉關 堪祖透美仁波切~3 / 21 (六) 空行母薈供
 
 
 
 
 
 
 
新聞 影音 部落格 網路佛學院 熱門影音 熱門部落 健康 藝術 熱門點閱 綠靈 心靈  
弘揚佛法 公益VIP申請
 利美園地
法訊快速搜尋
地區
月份
法訊分類選項
BLOG快速搜尋
地區:
BLOG分類
影音分類
網路數位佛學院
環保.心靈
地區:
全球法訊中心
精選顯密資訊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自性大圓滿道之支分 三律儀決定論釋    2011/06/03~2011/07/31
分享 列印 迴響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加入會員
寧瑪佛事業服務      
弘一大师讲演录 法华经讲演录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阿姜念 身念处禅观修 理论 色和心
< 我預定要參加 > < 企業贊助認養 > < 我要隨喜供養 > < 我要點燈祈福 >
祈福迴向 < 我要皈依上師 >
更新日期:2011/05/15 14:29:28
自性大圓滿道之支分 三律儀決定論釋

大論師阿里班禪-貝瑪旺嘉(1489-1543),是藏王赤松德贊第九世的意化身。他的父親是馬爾巴大師的化身,名為蔣楊仁欽蔣參;母親名為仲巴堅。八歲時,他從父親之處受居士戒。日後受菩薩戒時,心中即任運生起無造作的菩提心。後隨父親學習「經幻心三部」,(所謂經幻心三部--經部:《密意集合經》;續部:《幻網經》;心部:《十八母子經》)。憑藉著精勤修學,讓他對於寧瑪巴的一切「教典傳承」和「伏藏傳承」都得到善巧,並如實依照經典學習而通達一切心要教授,而且在學習和實修的過程中,每一個階段均得到成就的徵相。大師在西藏、尼泊爾各地傳授以往所學得的新舊諸派教法,以清淨不偏的發心普施法雨,使無數求法者因而受益,故在他一生中的這段時間被稱為「廣大成滿十方有情之願」。傳法時,大師總是特別強調戒律的重要。

目前藏地佛學院必修的《三律儀決定論》,便是他在當時所撰寫的著作,內容涵攝小乘、大乘、金剛乘所有的戒律,是講解戒律極為完整的一部著作,也是研究戒律者必讀的一本經典。因為三律儀之道將八萬四千法蘊盡攝於一道軌之中,因此行者若能依教奉行,無疑是一條殊妙的勝道,而大師在《三律儀決定論》中特別闡明的一點是:三種戒律確實能總攝合修而彼此不相違之理。內文中更對每一條戒條,作出無謬及詳細的解釋。這部論開示了結合三種戒律的方法,由了解同時合修這三戒的方法,行者便能保持金剛乘的正確基礎,能轉化實執並增長一切殊勝功德。密續的本尊中圍修法是一種既深且廣的調心方便,只要行者能盡力調練正見,守護戒律誓句,依次修持。

假以時日即能於相續中生起微妙功德,改轉過往的陋習妄念。在修習的過程中,又以如理守護灌頂時所得的誓句禁戒最為首要。欲「如理守護」就要先對誓句律儀取得正確不偏的了解,後再勵力付諸實行,受戒而不學戒便談不上護戒。在密乘行者而言,不知誓句的本質涵義便意味其人不解續道的要處。現今密乘信徒唯多奢談深法,對戒律鮮有問津,更有不知密乘行者在灌頂後即需遵守小、大、密三乘的戒律。


此課程在寧瑪派為佛學院一年級必修之課程。

主講上師:堪布 巴登竹巴仁波切 翻譯老師:張福成老師。
開課日期:2011年 04月 30日開始授課。

第一堂課 2011/04/30: 中文口譯試聽 mp3

第二堂課 2011/05/01: 中文口譯試聽 mp3

可連接至: http://three-basic.myweb.hinet.net/three-vinaya.htm

目前暫僅提供前二堂課之試聽,有意進一步學習的法友可至中心上課聽聞,並請參考中心每月法訊之課程日期。

凡有上過此課程過半之師兄,中心日後可免費提供完整之上課錄音 mp3 檔案CD,供作日後複習之用。

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複製翻拷、如需轉載請先徵詢中心 threebasic@gmail.com,並請註明出處【寧瑪三根本法洲佛學研究會】。吉祥圓滿!





上一篇(集密金剛根本續(口傳)) 回目錄 下一篇(金剛輪籌建已圓滿完成~感恩)

慈智數位佛學院 利美知識 利美園地 全國碩博士論文
寧瑪法訊總覽


全球慈智部落格
玛哈嘎拉消灾祈福大法会 2009/1/19~2009/1/23
普巴金刚传承
黑财神
◎悲泪化现度母
礼请萨迦法王僧团为四川地震与缅甸风灾受难者举行超度大法会

贊助網站
中央研究院身體與醫療研究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相關網站
慈濟大學圖書館網路資源
慧炬機構
本機構創辦人周宣德老居士為宣揚中國佛教文化。

中央研究院身體與醫療研究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