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法部落格﹝Yahoo﹞ 和平島放生 圖松法王嘎桑仁波切中心多傑佐勒灌頂法會
 
 
 
 
 
 
 
新聞 影音 部落格 網路佛學院 熱門影音 熱門部落 健康 藝術 熱門點閱 綠靈 心靈  
弘揚佛法 公益VIP申請
 利美園地
法訊快速搜尋
地區
月份
法訊分類選項
BLOG快速搜尋
地區:
BLOG分類
影音分類
網路數位佛學院
環保.心靈
地區:
全球法訊中心
精選顯密資訊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 天災肆虐,生命垂危 ]    2016/01/05
分享 列印 迴響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加入會員
其它佛事業服務      
佛教禅定实修体系 通往大乘禅定的良好桥梁--四念处 菩提道次第修学 大乘的慈悲和声闻乘的四无量心 胜利道歌
更新日期:2007/08/25 23:26:11

[ 天災肆虐,生命垂危 ]
請您加入紅十字會的緊急人道救援行動!


2004年全球總計有二十五萬人死於地震、海嘯、山崩、水災、旱災等各式各樣的災難。
過去十年來,平均每年有八萬人因為天災而死亡,每年超過兩億五千萬人,受到各種大、小災難影響。
天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每年高達六百三十億美金,足足比1950年代成長十五倍。


天災的頻率及損害程度仍可能持續增加,不僅對最貧窮的人口帶來最嚴重的衝擊,也可能使貧困地區數年來的艱苦發展,在幾個小時之內就化為烏有!

受到環境惡化、氣候變遷、人口膨脹影響,天災越來越容易發生、也造成越來越嚴重的災情。在你我每天接收的資訊當中,遠從南亞海嘯、中美洲颶風、美國卡崔娜風災、印度及巴基斯坦大地震、東非的旱象及飢饉、菲律賓豪雨造成的土石流,全球各地災難頻傳;就連你我從小生長,最親切熟悉的台灣寶島這塊土地上,也隨時被1420條土石流的危險河域威脅著。

全球暖化使得氣候變遷日益遽烈,不論是颶風或是全球出現的極端天氣型態,已經比以往造成更嚴重的災情,南亞海嘯就是大自然反撲最真實的例證。 [生死一瞬間—從災民到志工:來自亞齊的真實故事]


雨量多的地方雨水更多,水資源少的地方更少﹔冷的地方更冷,熱的地方更熱;從災難的光譜上,我們更清楚地看到:自然災害對於原本就處於經濟弱勢的最貧困人口,總是造成最致命的衝擊,貧窮人口所承受的災難因此也更為嚴峻。

人們對於大自然的無度耗用,造成大自然對於人類的反撲與苦難,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無論您過去是否曾經關注過造成災難的原因,但您不能不關注每年高達兩億五千萬受災受苦的人民!

紅十字會在全球有一百四十多年的災難救援經驗,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國際人道救援組織。透過國際平台及各國紅十字會的結合,任何一天,在任何一個現場,只要哪裡有災難,紅十字會的行動就到哪裡。我們的救援不分種族、宗教、階級以及信仰,我們總以最需要幫助者的需求為行動依歸。
如果您也想要參與我們的國際人道救援行動,幫助紅十字會在面對不可避免的天災時,以最有效、迅速而龐大的救援,搶救更多身陷災難中的無助災民,請支持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緊急人道救援專戶」。人道救援無分國界,您現在即時儲存的愛心,就是災民的救命來源及生存依據!

[最新救援行動個案—巴基斯坦震災行動]

其他捐款方式:
郵政劃撥:
帳號:15978888
戶名: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請註明「人道救援專戶」)
銀行轉帳:
帳號:華南銀行和平分行121-10-0072227
戶名: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
(請註明「人道救援專戶」,並將轉帳收據註明姓名、電話、住址後,傳真至02-2363-5154或02-2363-9646即可)
信用卡捐款:
請至紅十字會網站下載捐款表格,填寫後傳真至紅十字會總會02-2363-5154或02-2363-9646即可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
(02)23628232; www.redcross.org.tw





備註 :
上一篇(科學家成功仿造靈魂出竅) 回目錄 下一篇(【世界展望會-第18屆飢餓三)

慈智數位佛學院 利美知識 利美園地 全國碩博士論文
其它法訊總覽


全球慈智部落格
◎广钦老和尚的「念佛三昧」.BAUS Journal - 念佛三昧与临终成就.「念佛三昧」行法初探
殊胜观音?地藏菩萨 -- 慈悲?愿满
送一份礼物,帮助孩子快乐学习-台湾世界展望会
玛吉拉尊佛学会-Yahoo奇摩布落格
藏传佛教慈悲林寺学佛院- Yahoo!奇摩部落格-藏传疑问-多识仁波切开示

贊助網站
英國倫敦商會考試局
藏傳佛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台灣農特產品整合行銷推廣協會
靈鷲山全球資訊網
全球宗教資訊網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