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主合修修持儀軌灌頂及法門導修開示 不丹 仁認 大仁波切首次來台灌頂法會 150流浪貓狗免費認養加贈飼料-將安樂死Help!
 
 
 
 
 
 
 
新聞 影音 部落格 網路佛學院 熱門影音 熱門部落 健康 藝術 熱門點閱 綠靈 心靈  
弘揚佛法 公益VIP申請
 利美園地
法訊快速搜尋
地區
月份
法訊分類選項
BLOG快速搜尋
地區:
BLOG分類
影音分類
網路數位佛學院
環保.心靈
地區:
全球法訊中心
精選顯密資訊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與死神協商    2016/01/10
分享 列印 迴響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加入會員
其它佛事業服務      
敬三宝:顶礼与稽首礼 佛教知行观的关键命题 菩提道次第广论(40-2) 理须双修
更新日期:2007/08/29 01:52:52


一個自殺未遂者背後有20倍的念頭

不同於「生命線」這類接聽求救與求助電話的單位,他們接受的案例都是自殺的最高危險群——已經和死神交過手的自殺未遂者。

文=石芳瑜.攝影=黃念謹

癡情女燒炭自殺、中年失業男子載著一家大小衝向茫茫大海……。打開電視、翻開報紙,一個個怵目驚心的自殺案例攤在眼前。你感到錯愕、感慨,甚至聯想到自己面對的困境與壓力。死神的氣味四處飄散,自殺彷彿也成了傳染病,透過媒體的傳播,令人窒息。

一個冬陽和暖的美好上午,我來到聯合醫院松德分院,採訪一位平時默默與死神交涉的自殺防治工作人員林俊宏先生。不同於「生命線」這類接聽求救與求助電話的單位,他們接受的案例都是自殺的最高危險群——已經和死神交過手的自殺未遂者。受到委託後,採取call out給自殺者的方式。

每個自殺者都帶給周遭親友無限的傷痛與折磨

林俊宏指出,根據衛生署最新的資料統計,民國94年全台自殺死亡人數共有四千二百八十二人,每十萬人中就有十八.八四人自殺死亡,是近十年來一直高列全國十大死因之一。自殺死亡的人數雖然遠不及因病死亡者,但可怕的是,每一個自殺者的背後卻大約隱藏著十到二十個自殺未遂者,而一個自殺未遂者的背後,又有10~20倍的人曾有過自殺的念頭。以民國94年為例,也就是大約有五萬人曾經自殺未遂,且將近一成的民眾腦海裡曾經閃過輕生的念頭。每個自殺者都帶給周遭親友無限的傷痛與折磨,加上近年來自殺的人口比率確實逐年攀高,自殺防治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自殺的因素繁多,失戀、重病、失業等重大生活變故,只是將人推向自殺之鍘刀的最後一步,而憂鬱症、酒癮、家暴、童年受虐、家庭變故、經濟地位低,都是自殺累積的原因。輔導這些死意堅決的自殺未遂者,讓他們懸崖勒馬是需要很多的專業知識與溝通技巧,林俊宏先生便為我講述了兩個案例。(為保護協助對象,案主的身分及故事皆經過改編。)

【案例一】情關難過的A先生

A先生和相戀多年的女友分手了,起初是因為雙方家庭的反對,幾次磨擦之後,女方對這不被祝福的愛情日感疲憊,而想要協議分手。女方的退怯讓A先生陷入孤軍奮戰,失去戀人與並肩戰友,A先生變得歇斯底里,然而爭吵與強烈挽留,非但沒有使女友回心轉意,反倒拉遠兩人的距離;受不了A先生激烈的態度,女友乾脆避不見面。家人反對、女友「變心」,A先生只是橫衝直撞地對抗,但無人和他站在同一陣線。因找不到女友,他便請徵信社調查,沒想到徵信所不但沒幫他找到人,還訛詐了他不少金錢。

人財兩失,親人、女友、陌生人……彷彿全世界都與他為敵。生活失去依靠與施力點,A先生覺得自己無助又無能,內心痛苦不堪,自覺無路可去,遂割腕自盡。

自殺者一旦有了一線生機或希望,通常就會打消尋死的念頭

面對這樣的案例,一般人想到的方法是「苦勸」,勸他放棄女友,天涯何處無芳草?要不就是責備,大罵他把自己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可是這兩種方式,對一心求死者幾乎無效,只是讓他把你推得更遠、築起更高的牆,認為你全然不瞭解他的癡心,或是看不起他。

林俊宏指出,開導的方式第一步是和A先生建立起關係。憂鬱者多半有睡不好、吃不下的問題,先從生理面關心,問他:睡得好嗎?這通常是自殺者最容易,也最願意向人傾訴的話題。運用同理心的溝通技巧,順著他的話慢慢聊、細細聽,聽他說自己身體上及心裡的痛苦,不要急著給建議、下判斷,讓他娓娓道出自己的故事。

和他建立一點信任關係之後,再用討論的方式,問他:「現在這樣的情形是你要的結果嗎?」失去戀人、自殺都不是一般人「想要的」,只是克服不了痛苦、自覺活不下去。你接著可以建議他找醫生(介紹醫生給他),先處理憂鬱症、失眠的問題,讓他知道這樣可以改善他心理及生理上的痛苦,而且醫療上也有健保補助。同時,也建議他把自己打理整齊一點,讓自己看起來較有自信。自殺者一旦有了一線生機或希望,通常就會打消尋死的念頭。慢慢地,再透過親友、醫生、社工人員以及自己的力量,往往能夠逐漸走回正常的生活軌道。

【案例二】失業的單親媽媽

協助經濟出問題的自殺者最為棘手,因為讓人挫敗的是:你無法提供實際的金錢協助。這幾年,台灣經濟的貧富距離拉大,長期失業、被討債公司威脅的卡奴……等,舉目皆是,許多人承受不了痛苦,便走上自殺之路。

因為失業,難求溫飽而自殺的單親媽媽,便是典型的案例。當林俊宏打電話給故事中的這位母親,她一開始便哭訴自己的不幸、先生的離棄,加上沒有工作、沒錢養活孩子,前途茫茫,真不知去向。
這樣的故事總是格外讓人心酸,因為即便有堅強的性格,也難以招架現實生活的磨難。

但林俊宏瞭解,因為有孩子,這位媽媽必然有不捨、牽掛與希望。雖說所有心理諮商的教學都告訴你,不要「指導」案主「怎樣做」,但對話之後,他發現有些方法可以提供給這位單親媽媽。於是他用「半指導」的方式,告訴她即便失業,還是可以辦理健保,這樣,孩子看病就不是問題了。而她還可以到社會局辦理失業補助,就有失業就濟金可以領取,即便窮困,但孩子和她還活得下去。最重要的,還要告訴她,勞工局的就業中心提供了就業輔導和就業機會。當這位媽媽知道了這些門路,說話聲音也都不一樣了,好像眼前出現了光亮,讓她重拾起活下去的勇氣與希望。

媒體報導自殺事件,應謹守「六要」與「六不要」

許多社會資源較少、社經地位低的民眾,往往是不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提供協助。令人感慨的是,即便政府設置了一些輔導、補助,但一些社會邊緣人依舊不知道有這些資源。所以,除了政府應該加強宣導,民眾平時發現身邊有需要幫助的人時,千萬不要漠視,主動提供他們一些求援的管道。

此外,林俊宏也呼籲,媒體的不當報導,是會助長自殺的情形,拿倪敏然自殺事件為例,在媒體大量的報導下,該月自殺率隨即飆漲。他希望媒體能切記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媒體報導自殺事件時的「六要」與「六不要」建議。

「六要」包括:當報導事件時,要先與醫療衛生專家密切討論;提到自殺時,要用「自殺身亡」,而不是「自殺成功」的字眼;要只報導相關的資訊,且刊登在內頁而非頭版;要提供與自殺防治有關的求助專線與社區資源……等。

而「六不要」指的是應該避免的,包括:不要刊登照片或自殺遺書;不要報導自殺方式的細節;不要簡化自殺的原因;不要將自殺光榮化或聳動化;不要使用宗教或文化的刻板印象來解讀;不要過度責備。

如此,民眾、媒體、自殺防治人員各守本分與努力,應當可以化解更多自殺所造成的悲劇。




上一篇(我們願意結合社會人士,推動建) 回目錄 下一篇(新生活)

慈智數位佛學院 利美知識 利美園地 全國碩博士論文
其它法訊總覽


全球慈智部落格
白玉台湾网站&新店白玉佛法中心上师
尼泊尔朝圣之旅
空行心滴事业
莲师心咒一亿遍〈尊贵贝诺法王〉
恒河大手印开课,欢迎参加 2009/02/15~2009/04/30

贊助網站
Phowa.com.香港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正心寺院--網絡同修交友正心佛堂網上禮佛
醒吾學院台北教育網
喇嘛-互動百科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