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觀察》產學搭橋 墊高人才素質 分類:教育
趨勢觀察》產學搭橋 墊高人才素質

【經濟日報╱林婉翎】 2008.09.28 02:35 am


為了培育國際化人才,產學間合作日益密切。一方面,國際企業高階經營者撥出時間到校演講或開課,傳授實務經驗,強化學生學習質量;另方面,校方發揮槓桿作用,開放校園資源,將學習效益擴散到企業界,因應企業培育人才的殷切需求。

為了讓學生印證課堂上所學理論,由校方設定主題,邀請企業經營者,和學生分享第一線經營實務,這類的課程設計,相當常見。

政大領導者論壇

每周登場,國際級企業領袖專題演講

如政大IMBA(International MBA)2004年起舉辦的「領導者論壇」,環繞「領導力」與「創意」兩大主軸,每周六固定邀請一位國際級的企業領導者,進行專題演講,分享他們的奮鬥歷程,演講後並與學生互動討論。

如神腦集團董事長苗豐強、聯邦快遞(FedEx)前任台灣區總經理韋龍旭(Scott Williams)等人,都曾來到課堂中,和學生分享經營觀點。

此外,針對大環境的變化,企業也會主動與學校接洽,就特定領域議題,依學員背景設計課程大綱,並指派公司高階主管,擔任課程主講人,傳授實務經驗,給予學生正面啟發。

今年,金融市場動盪不安,財務管理議題正熱門,9月剛開學,政大IMBA與渣打國際商業銀行合作,開設六堂「渣打論壇」(Standard Chartered Forum),傳授總體經濟、消費金融、企業金融、財務會計與風險管理的實務經驗。

課程講師陣容堅強,由渣打高階主管擔綱,包括亞洲區總經濟師關家明、風險長高偉(Michael Coye)、財務長鮑柏達(Gregg Powell)、企業金融部主管魏凱(Carl Wegner)、消費金融主管韓克強和企業金融客戶處主管許穗華。

IBM贊助政大清大

成立學程,落實校園服務科學概念

政大IMBA執行長林建智表示,論壇課程內容設計結合時事,如美國次貸危機衍生的風險控管問題,另深入分析全球與兩岸經濟環境與展望。總共一學分的課程,為落實參與式教學概念,首堂課由學校老師開場,並隨堂參與,引導學生和講者進行對談,當然,學生最後得提交報告,展現學習成果。

又如,全球邁入知識經濟時代,服務業比重逐年提升,強化「服務」管理機制,已成企業經營的重要課題。IBM自2004年起推動服務科學概念(Services Sciences,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SSME),2005年成立策略小組,積極與全球各大專院校合作,將服務科學的概念落實到校園。前年,IBM便贊助台灣的政大、清大等校,成立服務科學學程。

林建智進一步分析,對企業經營者而言,走入校園,分享、回饋實務經營經驗,協助校園培育國際化人才,是落實社會責任的方式之一;透過這類非商業化的合作活動,也有助提升企業形象;另外,也讓學生更了解企業,有助業界攬才。

政大商學院副院長陳春龍舉例,政大IMBA學生平均有五到七年的工作資歷,多數已居中階管理職階,實務經驗豐富,重回校園再進修,學習關鍵在於「是否有人可以協助他們,拉高管理素養與視野。」

企業短期專業課程

接受委託,授課模擬國際教學方式

學校透過各種方式,和企業界合作,邀請實務經驗豐富的企業高階主管,到校園授課,不論是舉辦單一演講,或開設整套的經營管理課程,都有助學生拓寬國際化視野。

同樣的,為營造國際化環境,不少學校和國外學校簽訂姐妹校,分享兩校資源。他們也發揮槓桿作用,開放資源平台,將學習效益擴散到企業界。

走進位於政大逸仙樓四樓的國際事務辦公室,迎面而來的外國學生,會讓你彷彿置身國外。陳春龍指出,政大IMBA現在共有206名學生來自33國,每天至少有100名學員,共處同一棟建築,二分之一的教授則來自國外。

學校提供高度國際化的環境,讓企業不需花大筆資金,送經理人出國,就能深刻體會國際環境。

陳春龍指出,政大IMBA就曾多次接受企業委託,開設「企業短期英語專業課程」,為期兩天的全英語課程,模擬IMBA的國際教學方式授課。

產、學雙方密切合作,彼此分享國際資源,融合雙方國際化人才育才機制,相信可加速培養台灣的國際化人才。 【2008/09/28 經濟日報】


進階搜尋

發表Blog文章

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