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导读
資訊分項
相簿2
服務分項
回應(0)


轉寄 列印 迴響 總覽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

「六祖法宝坛经」导读 如行上师 稿於1995年

日期 2008/9/28 10.08

前言

六祖法宝坛经,又称「六祖坛经」或「坛经」。在「经」、「律」、「论」三藏中,一般而言,「经」是指释迦牟尼佛所亲口说的记载,後人所说则为「论」。但六祖坛经它是一部不是释迦牟尼佛所亲口说,却被列为「经」而不是「论」的经典,足以见其重要性。六祖坛经是一部直指人心的经典,与心经、金刚经等一样,也是属於般若部的经典。

要知:「离般若者,不为波罗蜜」。譬如持戒,持戒若无般若,就并不等於持戒波罗蜜。
但六祖坛经的内容相较於心经、或金刚经,则具有更直接、更容易理解、更容易着手的修行方法。

在直接方面,其传法毫不保留,譬如第一品中:「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又如第八品中:「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何等直截了当,不须参、不须悟、不须吹灰之力!

在容易理解方面,虽然此经在论说极为难懂的般若与心性问题,却有深入浅出之处,而且完全是应用了中国人的惯用语法,当然会省却了翻译上的曲折与偏差。譬如第一品中:「佛法是不二之法」。「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都是中国人的惯用语法。

在具有容易着手的修行方法与原则方面,其有更清楚的指示与规范,譬如其第一品中就直接指出:「自性若迷,福(田)何可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等等。


可惜许多人都错过了这部深入浅出的经。导致於在生活中,明明是菩提之因缘,却偏偏自做多情的弄成烦恼的苦受。明明天堂有路可走,却偏偏顾彼失此、弄成永无出期,何苦来哉?

再者,也有许多的人,错解了这部经典,所以在此不揣浅陋而抛砖引玉。
希望大家一起研读,希望大家早日结束自我束缚而能自见本心、发明心地,并广为散布而自利利他,遍受一切法、普行一切贤而免受烦恼之困苦。


「六祖法宝坛经」导读
唐.六祖慧能大师 讲
(门人) 法海 录
如行上师 提示
导 读 前 言

六祖坛经共分十品,这是按「曹溪本」或「流行本」两种版本分的,另一种「敦煌本」,分则不只十品。

按一般常见的曹溪本或流行本,彼品目分为:
行由品第一

此品记载六祖大师从闻道到见性的史实,与出世讲法的因缘。
般若品第二
疑问品第三
定慧品第四
坐禅品第五
忏悔品第六
机缘品第七
顿渐品第八
护法品第九
以上第二品至第九品,详载六祖的开示与接引的事蹟。
付嘱品第十
此品延续前九品的宝训,并揭露宗上前後相传之事。

行者若能详读行由第一品的内容,当即能无碍开启法钥。继续读完後续九品,而掌握法义。换句话说,若行者对坛经中的第一品囫囵吞枣,草草读过,那麽纵使能再续读後九品恐怕亦食不知味或不知所云。因此为辅助行者解脱一些知见,乃试予解析第一品。

行由品第一

提 示 经文 ( )乃依曹溪本增减处
「时」表何义﹖若套别人的话说是「时成就」或多少年之前,也对,但於己无益,只不过多了一个知见(障)罢了。

若能净心,在此已得法要。
六祖慈悲,顿教法要已经尽述於此。衣法未得传授,以下只好讲一些闲话。

此时悟的,是什麽﹖

吾等信此佛性有多少把握﹖

此语在回应前述「乃令随众作务」。

襌不在思,思量即差。
轮刀上阵亦得见之:意指「念念分明」。
「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的标准反应行为,也是大部分人的病象 。

供奉:职名。 卢珍:人名。

有人倡言此是「渐修法」,但此法五祖已点明:「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秀大师此时所悟为何﹖

见金刚经 。

吾师常谓:「见则便见,思量即差。」

但依此偈修并未见说是见性之法。

何以故﹖

世人争相传诵此偈,以为是六祖代表作,岂是哉?六祖此时未透见法性,至五祖为说金刚经时,方大悟。但此时所悟者为何﹖

问的是什麽﹖
答的又是什麽﹖

学佛者之通病,古今一如。
善护念什麽﹖请参见金刚经。
有心若来行上善,轮转再三不知迷,风掀万叶何有情,雁翔千里还长空。
吾师常叮嘱:「有心用到无心时,无心莫让有心知。」

难道神秀众僧所得非佛法吗﹖「佛法难起」今古皆然,善思之。


正与麽时,是什麽﹖可参读本经【唐朝徵诏第八】品。


东山:东禅寺 ,即五祖传承禅法。
时。
大师至宝林。
诏州韦刺史(名璩)。与官僚入山请师出。於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大师告曰。
『善知识。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
大师良久复)告众曰。
『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於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於市卖柴。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云。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
客曰。「金刚经」。
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
客云。 「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下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惠能闻说(欲往求法。念母无依。)。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
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
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着槽厂去。」
惠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经八月余。

祖一日忽见惠能曰:
「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
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祖一日唤诸门人:
「总来。吾向汝说:

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田)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大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譬如)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 
「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
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後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
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後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着。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於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
秀复思惟。
「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
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
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
「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坠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
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
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心不生不灭。於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
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复两日。有一童子於碓坊过。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
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坠恶道。依此偈修大有利益。」
惠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同生佛地。)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
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惠能曰:「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
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曰用。便高声读。惠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
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於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忽忘此言。」
惠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
众以为然。(众人疑息)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
乃问曰:「米熟也未﹖」
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具自本性。即名大夫。天人师。佛。」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
听吾偈曰: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 无性亦无生
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
代代相传。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惠能启曰:「向甚处去﹖」
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
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
祖相送直至九江驿边(有一只船子)。祖令(惠能)上船。五祖把橹自摇。
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
祖云:「合是吾渡汝。」
惠能曰:「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祖云:「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诘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
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
问:「谁人传授﹖」
曰:「能者得之。」
众乃知焉。逐後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矗慥。极意参寻。为众人先。两月中间至大庾岭。趁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於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
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
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
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
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
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
明又问:「惠明今後向甚处去﹖」
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
明礼辞。(明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陟崔嵬竟无踪迹。当则道寻之。」趁众咸以为然。惠明後改「道明」。避吾上字。
惠能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候村。人无知者。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盘经。
惠能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惠能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
惠能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
有魏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竞来瞻礼。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於故基重建梵宇。延惠能居之。俄成宝坊。惠能住九月余日。又为恶党寻逐。乃遁於前山。被其纵火焚草木。惠能隐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惠能趺坐痕及衣布之纹。因名避难石。
惠能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隐於二邑焉。又被恶人寻逐。乃於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一日。思惟:「时当宏法。不可终遯。」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时。有风吹幡动。(二僧论风幡义。)一僧曰:「风动。」
一僧曰:「幡动。」
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徵诘奥义。见惠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
惠能曰:「不敢。」
宗於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
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惠能曰:
「法师讲涅盘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
於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惠能遂於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惠能於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
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一众开法。欢喜作礼而退。』
-----------------------------------------------------------------------------------------------------------

宣化上人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日期 2008/9/28 10.15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行由品第一)


宣化上人主讲

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七月二十七日於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行由品第一

「六祖法宝坛经」是此部经的名字,这部经叫「六祖法宝坛」,是经的别名。「经」:是经的通名。佛经立题以七种来分别,即是单人、单法、单喻、人法、人喻、法喻、人法喻。如佛说阿弥陀经是单人立题。因佛和阿弥陀是人,是人修行成佛的。人就是佛,佛就是人,故中国写「佛」字有个人字在旁边。单法立题如般若经、涅盘经。涅盘是法——涅者不生,盘者不灭。单喻立题如佛说梵网经,若能严持戒律就会生出光明,如大梵天网罗幢的宝珠。若犯戒、破戒、知法犯法,则有所漏,漏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去,绝无人情可讲。法喻立题如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喻。人喻立题像如来师子吼即是,如来是人,师子吼是喻,佛说法像师子吼一样。人法立题如文殊问般若经。人法喻具足立题,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个比喻。


但这部「六祖法宝坛经」是中国的经,不是印度的经,故在七种立题外又多一种。六祖是人,法宝是法,坛是处所,所以这部经是人法处立题,不能照七种立题来讲述。




六祖这个祖师不容易做,为什麽呢?因为很多人要杀他,连他的徒弟(志彻)也要杀他。故大师得到法後,到猎人队中避难十六年。甚至在南华寺建立法坛之後,仍有外道公然要杀他,故大师跑到山上藏到石头里打坐,这块六祖大师的避难石,至今仍可在南华寺看到。



六祖大师是从何处得来六祖的名衔呢?这须从菩提达摩谈起。「菩提」是觉,「达摩」是法。菩提达摩在印度是第二十八代祖师,但为何他不在印度作祖师而跑到中国来呢?因佛在以前授记,说到第二十八代时,大乘佛法将会传到震旦(中国)来,故菩提达摩从印度坐船到中国。但当时中国的佛法,似有似无,因为当时的佛法,只做表面工作,如诵经、研究经典、讲经等,连拜忏都没有,当时一般学者皆将佛法当做学问来研究讨论。



经典上所说的道理,应该照着修行。但在中国的南北朝没有人真正修行打坐,因为怕吃苦。现在美国也是同样的情形,坐一会,腿痛了就将腿伸开,摇摇晃晃,把脚摩擦一下。人就是人嘛!都怕吃苦。



在达摩祖师未来中国前,他派了两个徒弟——佛驮及耶舍,到中国传顿教法门,即禅宗。谁知他们到了中国,却受了很大的气,所有的和尚都不理睬他们。



後来到了庐山,遇到慧远大师,他专讲念佛法门。慧远大师问:「你们两位是印度和尚,传的是什麽法,怎麽没有人理你们呢?」



佛驮及耶舍大概只会说很少的中国话,就伸出手说:「看!拳做手,手做拳,这快不快?」远公大师说:「很快。」又说:「菩提烦恼也就这麽快。」远公大师当下就开悟了,原来菩提烦恼没有分别,菩提即是烦恼,烦恼即是菩提!慧远大师明白这个道理後,很恭敬地供养佛驮及耶舍。但没多久,这两位印度和尚就在同一天往生了。他们的坟墓至今还在庐山。



达摩祖师看中国大乘根性成熟了,於是不怕路程遥远及辛劳,将大乘佛法带到中国来。但当时因语言不通,中国人叫他「摩罗刹」。小孩子一见这留长胡子的菩提达摩,就很害怕的跑了,人则以为这印度人是来抓小孩的,因此叫小孩子不要接近他。



达摩祖师後来到南京听神光法师讲经,看到天华乱坠,地涌金莲,这种殊胜的境界。这种境界只有开五眼六通的人才能看到。讲完经後就问法请法,达摩祖师问:「法师!你在这里做什麽?」神光说:「我在这儿讲经。」达摩问:「你讲经做什麽?」神光答:「我讲经叫人了生死。」达摩说:「生死如何了?你讲的经,黑的是字,白的是纸,你用什麽教人了生死?」神光被问得无话可答,故老羞成怒,大发脾气。虽然神光法师讲经,讲得天华乱坠,但仍一样发脾气。故我刚才说当时佛法似有似无。神光发了脾气,拿起他的铁制武器念珠。(法师一发脾气是不得了,像洪水,像山崩地裂)说:「你现在居然谤法!」朝着达摩脸上就打。达摩虽然会武术,但没防备神光这麽厉害,说不过就动武,结果被打掉了两颗牙齿。据说,圣人的牙若被打掉,吐在那里,就会大旱三年。达摩心想:「三年不下雨,那要饿死多少人?我来是为度众生的,不是来杀众生的。」於是把两颗牙吞到肚里,一言不发,回头就走。



因为他是出家人,且是祖师,故忍辱的功夫修到家了。在路途中,遇到一只鹦鹉被关在笼子里。这鸟比神光聪明,因为牠认识菩提达摩是位祖师,故说:「西来意,西来意,请您教我出笼计。」达摩来到中国,还没有遇到知音,但这鹦鹉却是知音。听到鹦鹉这样请教他,达摩就很高兴传授给牠一个秘密妙诀说:「出笼计,出笼计,两腿伸直,两眼闭,这便是你出笼计。」



鹦鹉明白出樊笼方法之後,便说:「现在我明白了,谢谢您的指教。」鹦鹉见到牠的主人,从远方回来,乃使出方便法,等待主人亲近牠。每天主人回来都要与他心爱的小鸟玩一玩,以消愁解闷,现在一看小鸟躺在那儿不动了,很是着急,於是打开笼门,将小鸟捧在手里。咿!还是热呼呼的,因牠是装死,故暖气还在。主人将手一打开,鹦鹉就飞了!出笼计果然灵验。



我们现在还在笼子里,不要以为自己是自由的,愿意吃就吃,愿意喝酒就喝酒,不守规矩就是自由。这简直太胡闹了,这是误解自由。真正的自由,是生死自由,愿意就飞到天上,或钻到地里,你若有这本事,才算真正自由。



本来讲六祖坛经,我讲得不好,可是敢讲。有的人讲得好,但不敢讲,等我这讲不好的先讲一次,以後讲得好的人跟着来讲。将来你开智慧後,就可讲得比我好。讲得好的是从讲不好学来的。



神光法师把印度来的黑脸和尚打掉两颗牙,看见印度和尚没反击他,便以为是胜利了。可是不久无常鬼戴着高帽子来了,对他说:「法师!你今天寿命尽了,阎罗王派我来请你去。」神光一听,说:「我也要死吗?我讲经讲得天华乱坠,地涌金莲,还不能了生死,那这世界到底有没有人能了生死?」无常鬼说:「有。就是方才被你打掉两颗牙的黑睑和尚,阎罗王不但管不了他,还要天天向他叩头顶礼呢!」神光说:「鬼大哥!你先等一等可不可以?请代我跟阎罗王讲一讲,给我一段时间,让我去学他了生死的法门。」无常鬼说:「你若真有诚意,也未尝不可通融。」神光一听,高兴得不得了,连鞋也忘了穿,赤足就追达摩,在路上就看到刚才得到达摩帮助的鹦鹉,对他说得救的经过。他想原来是这麽一回事,要装死,装活死人。达摩也不理他,他就在後头跟,一跟就跟到洛阳熊耳山(河南嵩山少林寺)。达摩在那儿面壁打坐,坐了九年,神光也跪足九年。以前我讲此公案时,有一个十一岁的小孩听了很高兴,就问神光跪了九年有没有吃饭?我回答:在九年若不吃饭,怎可活着呢?就是达摩吃饭,他也吃饭,达摩打坐,他就跪着,可是在书上没有记载。当达摩面壁九年期间,有很多人皈依,礼拜他做师父。



神光跪了九年,有一天下大雪,雪下得埋到腰身。达摩说:「下这麽大的雪,你跪在这里做什麽?」神光说:「我要了生死,以前我讲经不能了生死,现请祖师传授我了生死的法门。」达摩说:「你看天下的是什麽?」神光说:「是雪。」「雪是什麽颜色的?」「白色的。」达摩说:「你等着什麽时候天下红雪,那时我就传法给你。若不下红雪,你就不要期望。你这麽一个恶和尚,用念珠把我的牙打掉两颗,我不向你报仇,已经很慈悲了,怎会传法给你?」乃出此难题来考验神光,而神光把此文章作成了,他一看墙上有一把修道人的戒刀,预备犯戒时,宁可把自己头割下来,也不犯此戒体。神光乃把刀拿下,一刀将臂斩断,血流满地,将白雪染成红雪,福至心灵,於是他捧红雪来到达摩面前说:「祖师您看!真是红雪了。」这本来就是预料之中,只为要考验他的真心,达摩必须出这个试题o故达摩很高兴地说:「我到中国到底没有白来,还遇到你这样真心求法修道的人,把自己胳臂都不要而来求法,果真有一点诚心。」故传给他以心印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当达摩讲完之後,神光便生出分别心来,说:「我断下来的臂好痛,我的心很痛,请祖师替我安心。」达摩说:「把你的心拿来给我,我才能帮你将心安好。」神光便去找自己的心,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觅心了不可得。神光说:「我找不着。」达摩祖师说:「我已安汝心竟。」也就是我给你安好了。神光当下豁然大悟。故他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神光不明赶达摩,熊耳山前跪九载,只求一点躲阎罗。」——万法归一,但一归於何处呢?神光不懂「合」字的义理,所以去追赶达摩祖师,在熊耳山跪了九年,只求达摩祖师指点他如何了生脱死躲避阎罗王。



神光由达摩传法後,改名为「慧可」,即智慧足够了,善根可以了。慧可大师问达摩祖师说:「大师在印度有没有传法的徒弟呢?印度传法是否也把衣钵袈裟作凭据呢?」达摩祖师说:「没有,在印度我传法是不用衣钵袈裟作表信,因为印度人心很直率,修行得道就说得道,有人证明他开悟得道就可以了。若未经证明,他自己不会说我已得道、证果,我已证阿罗汉,或我又是菩萨了。中国人不同,中国大乘根性者是多,可是打妄语的人也多,修道未成道业,就自吹说成了;没证果也自说已证果,所以要用衣钵袈裟来证明。故现我传你衣钵袈裟,你要好好保存。」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曾经被人下毒六次,因为当时北魏有两位法师想害他,一位名叫菩提流支,一位名叫光统律师,他们最嫉妒达摩,所以做了些斋菜,内掺些剧毒来供养达摩祖师,达摩知饭里有毒,但还是照吃。吃後,叫人拿盘子来,吐出一堆蛇来,原来毒药变成蛇了!菩提流支看毒不死达摩,不知是怎麽一回事,故第二次下加倍的毒药。达摩又吃了,吃後坐在一块大石头将毒药呕出去,其力量之大将石头都爆破了。以後连续四次下毒,都毒不死达摩。



有一天达摩祖师对慧可大师说:「我来中国,是度中国有大乘根性的众生,现我传法已经有人,我要圆寂了。」达摩祖师死後,用棺材装起来埋到坟里。可是在这同时,北魏有一使臣叫宋云,在葱岭一带路上碰见达摩祖师。达摩拿着一只鞋子对宋云说:「你国家有事,因为你的国王今天死了,赶快回去。」宋云问:「大师,您到那儿去?」达摩说:「我回印度去。」又问:「大师,您传法给谁了?」达摩答:「在中国四十年後可是也。」後宋云回到北魏与人谈起此事,大家都不信他所说的话,於是众人将达摩的坟打开一看,棺材里什麽都没有,只剩一只鞋。究竟达摩祖师去那里了?以後也没人知道,恐怕现在来到美国也不一定,因为他能够改头换面,千变万化,故没有人认识他。当他来中国时他说他一百五十岁,但走时还是一百五十岁,历史上也无法考据。



达摩预备圆寂时,说:「我来中国传法给三个人,慧可大师得到我的髓,道育禅师得到我的骨头,道济比丘尼(即总持比丘尼)得到我的肉。」道济比丘尼会背诵法华经,故死後从口里生出一朵青莲花来。因为达摩祖师将他的身体都分给别人了,所以在美国你们找不着他的。



二祖慧可大师,俗姓姬名神光,北齐时代人,当他降生时,他的父母见金甲神人——护法韦陀菩萨,大放光明,来保护这位祖师出世,故他名叫神光。此位祖师天性聪慧,记忆力强,所谓「目下十行字,耳听百人音」——并非一看就看十行,而是普通人看一行的时间,他可看十行,就是这麽迅速;一百个人同时讲话,他都可听得清楚,分别能力很强。



可是这位祖师脾气最大,讲话不投机,就想打人。在四十岁以前,连讲经说法都带薯一串铁念珠去行侠仗义。所以见到达摩祖师,乃用念珠打他,结果跪了九年,又将自己的臂斩断一只。你想想,如果没有一股脾气,怎舍得将自己臂一刀斩断,也不觉痛,得法之後才觉得痛。此乃是因为他有脾气,若没有脾气,就是斩断了也不会痛的。痛就是有烦恼。



这位祖师在四十岁时遇到菩提达摩,得法之後,就隐遁了四十年,因为当时菩提流支和光统律师这一党,专与达摩祖师的弟子作对,甚至见到就想要杀。菩提达摩都被他们用毒药毒死,又何况他的徒弟呢!慧可大师因接受他师父的教导,故隐遁起来,躲避这些人再来为难。等到慧可大师八十岁时,他开始弘扬佛法,大兴教化。遂遇到三祖僧璨大师,付法之後,吩咐他好好保护衣钵作为证据,并应隐遁,以避免人们之嫉妒及迫害。



慧可大师在这时候假装疯癫,但见到有缘的众生,他就予以度化。虽然他假作神经病,但因为与众生有缘,所以有很多人相信他。可是菩提流支的党徒,还是嫉妒障碍,就去官府那儿诬告慧可大师,说他是个妖怪,迷惑众人来崇拜他。当时皇帝就相信,便下了一道圣旨f命令当地官府,将慧可大师捉起来审问他说:「你到底是人,还是妖怪?」慧可大师答说:「我是妖怪。」审判官一听他这样讲,知道他是受了冤枉,说:「你讲清楚,你到底是个什麽?」慧可大师说:「我真的是个妖怪。」因国法是不许妖怪惑世的,於是就奏明皇帝,将他问斩,即斩首示众。这世界有没有真理啊!他身为第二代祖师,而官府说他是妖精。



慧可大师就落泪告诉他的徒众说:「我应该受此果报的。」二祖的脾气很大,他什麽也不怕,若他怕死,那他也不会承认他是个妖怪。他感到悲伤的是佛法於他在世时,还未能广被了解。他说佛法到第四祖时,将会落到名相上,有名有相,便着於名相。



哭後,就对刽子手说:「你来杀吧!」刽子手拿刀朝箸头颅就砍,但没有血出,只流出像牛奶似的白浆。你说这未免太神化了,你信就信,不信就算了,这没有理由可讲的。你信,我可以用简单道理来解释。这是人修行到了纯阳体时,他身体所有的血都会变成白色。你说不信,当然你不信啦!你要信,你也成了第二代祖师了。



执行官一见这种情形,就具实奏明皇帝说:「这人真是妖怪,我把他杀了,但没有血流出,只流牛奶似的白浆,但死去的面目和活时一样,这证明真是妖怪。」但皇帝知道他错杀了圣人,因为在印度第二十四祖师子比丘,被人砍了头,不流血只流白浆。这是证明人体纯阳无阴,因为无漏,没有无明,阴都变成阳了。



有人说:「法师!方才您讲慧可大师的脾气很大,怎会没有无明呢?」要明白,慧可大师的脾气是大忍、大勇、大智、大慧的脾气,并不像你我那爆炸似的脾气,一下子就爆了。你要听明白,脾气和脾气各不相同。智慧的脾气,就能认出因果循环,故不会违背一切的道理。



皇帝知慧可大师是真正的肉身菩萨,就生出大忏悔心来说:「有一位真菩萨在我们国家里,朕不加以保护,反而将他杀了。」於是下令文武大臣全都皈依二祖。虽然他死了,仍收了这麽一些徒弟。



隋朝时三祖僧璨祖师,没有人知其身世、姓名。当他见二祖时,全身长了很多疮,像大麻疯一样。二祖问他说:「你从何处来?来这儿做什麽啊?」僧璨答:「我来皈依和尚,学习佛法。」二祖说:「你病得这个样子,这样不清净,怎麽

可以学佛法呢?」三祖本来就很聪明,但他比二祖更聪明。他说:「我是个有病的人,而您是一位和尚,但我们的心又有什麽分别呢?」二祖一听,知此人有些来历,便说:「不要讲,不要讲,我知道了。」於是,就把法传给他,并嘱咐他隐藏起来,以避菩提流支余党的杀害,又说:「且不要让旁人知道我已传法给你了。」所以三祖僧璨法师也学二祖一样假装疯癫,默默地到各处教化众生。时逢北周武帝消灭破坏佛法,故他跑到山中隐居了十多年。山上本来有很多豺狼虎豹,但他一开始住山时,那些动物都搬家了。



传法给四祖道信禅师後,三祖就设千僧斋。斋毕,对大众说:「你们认为结双跏趺坐死是最好的,现在我给你们看看一个特别死的样子。我的生死自由,不受时间的限制。」说完之後,左手攀着树枝,把脚跷起来,就奄然圆寂。他死时多大岁数,什麽地方人,身世如何?都没有人知道。



有人听了骇怕的想:「第一位祖师菩提达摩,被人毒死,第二位祖师被人杀害,第三位祖师抓着树枝就死去。我不要做祖师,太危险了。」你就想做也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因你怕死嘛!做祖师的就要不怕死,拿死和生一样而没有分别,所谓「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游戏人间,教化众生。」这才能做祖师。你这麽胆小,有所恐惧,连祖师的徒弟都做不成呢!祖师都是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不怕生的。你不怕死就可做祖师。现在谁不怕死,我就封他做祖师。



四祖道信禅师,很小就跟僧璨祖师出家学习佛法,六十年长坐不卧,眼睛常闭着用功办道。此非睡觉,可是一睁眼,一般人就吓得像地震似的,为什麽呢?谁也不知道。但他就有这种威德。



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六四四年),太宗派使臣请他到皇宫供养,拜他为师父。若是现在的法师,就是皇帝不请,也要去见他,攀缘一下,更何况来礼请呢?但四祖拒绝了,托辞说:「我年纪太老了,走路也走不动啦!我因年老多病,故不能到京城去。」



使臣回覆皇帝後,皇帝说:「回去告诉他,无论他多麽老,皇帝仍要请他到宫里供养。」使臣只得回四祖处说:「皇帝说无论你多麽老,我们仍要用轿子把大师抬去宫中供养。」古时没有飞机,不像现在交通这麽方便。四祖答:「不行!我真的太老了,若你一定要我去,就把我这脑袋斩下拿去,但我的心始终是不去的。」使臣无计可施,只好据实报告皇帝说:「这和尚真是特别古怪,也太不近人情了,他说就是将头砍了,心也不来见皇帝。」皇帝说:「好!你就去把他的头给我拿来。」於是用一盒子装上一把刀交给使臣说:「拿此刀,将他头斩来。」但临走时皇帝又对使臣说:「无论如何,你不能伤害这和尚。」使臣明白後,又回到四祖处,说:「老和尚!您到底去不去?若不去,这把刀就是用来斩您的头,拿您的头去见皇帝。」道信祖师说:「好啊!我的头能见到皇帝,那是我一生的光荣,你现就来斩我的头吧!」使臣拿起刀,比画一下四祖的头。但见他果然把头伸过来了,便赶快把刀放回盒子里。道信禅师闭着眼等他斩头,但久不见动静。

於是道信禅师就发脾气,咆吼道:「喂!你怎不斩啊!」情形跟二祖差不多的。使臣说:「皇上吩咐我只是这麽讲一讲,但不能伤害和尚您。」道信听後哈哈大笑说:「你现知道世界上真有不怕死的人了!」



四祖俗姓司马,出家法名道信,是当时有名望的宗族。从小出家修道,在世七十二岁,六十年拹不着席,有不可思议成就的境界。有次他在山上修道时,有土匪围城达一百多天,城内粮物及食水都绝罄,大师见此情形,就到城内教所有官民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念了没多久,群贼退散,井亦涌出水,这是一种感应的境界。



此时,他用佛眼观察,见湖北破头山有一股紫气紫云,围绕笼罩,这些紫云是极祥瑞的示现,於是他便搬到这山上来住,并将其名改为「双峰山」。



他教化刚强难化的众生,令他们改恶向善,可是他们偏要改善向恶,不听教化。四祖很耐心用各种权巧方便的法门,使他们弃邪归正。在他弘扬佛法四十多年内,所教化的众生如稻麻竹苇,度生无数。



有一天四祖告诉他的弟子们说:「你们要给我造一塔,我要走了。」当塔造好了,在唐永徽二年(公元六五一年)闰九月二十四日,四祖无疾奄然而化。他的徒弟就把他装到石头做的塔里。本来这塔用铁锁锁着,过了一年,门居然自动开了。徒众见四祖在里边仍端然正坐,栩栩如生,但肉都是乾的。五祖弘忍大师见其相好,非常高兴,於是用漆布把他的身体贴上金,保护其真身直到现在。



唐朝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黄梅人(黄梅县在今湖北省,双峰山属黄梅县),七岁出家,拜四祖为师,十三岁受具足戒。为人木讷沉厚,虽然同辈屡欺负轻慢他,他亦处之泰然。白天随众做事,什麽工作都做;晚上打坐,摄持身心,口不讲一切是非,跟随四祖三十年学习佛法。五祖身高八尺,相貌奇特。他住在双峰山东边的凭茂山上,故当时称其为「东山法门」。有一次见一群土匪围湖北城,阻断所有的交通路线。五祖从东山下来到城中,当土匪见到他时,骇怕得不得了。因为他们所见的不只是祖师,而是一金甲金刚王菩萨,手持宝器,威德显赫,光明晃晃。群贼撤退,而城遂被解围。



大师如何能指挥这些金刚王菩萨呢?因五祖有修行,且能诵楞严咒,在楞严经上说,若一心诵持楞严咒,则八万四千金刚藏菩萨会在各种危难中保护你。



在唐高宗时,皇帝屡次诏请大师到宫内供养,但均为大师所辞拒。最後皇帝

赐以各种珍贵的药材和礼物以为供养。



唐咸亨五年(公元六七四年),五祖告诉弟子们说:「给我建一塔,我要走了。」在第二个月十四日他问:「塔准备好了吗?」弟子们说造好了。大师说:「这麽多年来,我教化众生,度化有缘者,且付法予惠能六祖。现在你们有十人应成法嗣,到处建立道场,护持佛教发扬光大,教化众生。



这十大弟子即是神秀、智诜、慧藏、玄约、老安、法如、智德、义方、惠能、刘主簿等。五祖将这十位送到不同的地方去教化众生。



不久,五祖安坐而入涅盘。他七十四年间,广开教法,学徒千万,传衣钵给惠能大师。



以上是略述西天二十八祖菩提达摩,携法东来,为中国禅宗初祖。继後代代一脉单传,秉承释迦牟尼佛正法眼藏,直至六祖惠能大师的事蹟。



「六祖法宝坛经略序」,此乃六祖入室弟子法海禅师所撰,记逾六祖的生平事蹟。



大师名惠能。父卢氏。讳行滔。母李氏。诞师於唐贞观十二年戊戌岁二月八日子时。时毫光腾空。异香满室。黎明。有二异僧造谒。谓师之父曰。夜来生儿。专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父曰。何名惠能。僧曰。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言毕而出。不知所之。师不饮乳。夜遇神人灌以甘露。



大师名惠能,父名卢行滔,母李氏。师生於唐贞观十二年(公元六三八年)戊戌岁二月八日子时,生时毫光腾空,像佛顶放光,异香满室。在第二天黎明时分,有两位异僧来访卢府说:「你昨晚生下的孩儿与佛法有缘,故特地来为他命名,以上惠下能作他的名字。」他的父亲问:「为什麽叫惠能呢?」僧答:「惠是以佛法惠施众生,能是表示能弘扬佛法。」说罢就不知去向。惠能出生後,并不吃母乳,却能日日长大。据说有神人每晚灌以甘露。



既长。年二十有四。闻经悟道。往黄梅求印可。



一次,惠能在卖柴时,听人读诵「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当下即悟。现在很多人都听过金刚经了,但并没有人开悟。在西方,我希望有人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明白义理而开悟。



大师开悟後,他并没有到处说:「看!我开悟了。」他不像现在有些人,只懂些佛法的皮毛,就到处宣说自己开悟。古来的人,即使他已经开悟,也不敢卤莽的说他开悟了,何况那些根本未开悟的,更不应到处宣扬,自吹自擂。若是开悟了,必须找一位明眼善知识来证明。这就是六祖去黄梅求五祖印证的原因。



古来悟者,从不自己印证自己,不像现在的人,未悟说悟,打大妄语。要知悟与未悟是有天渊之别,怎可真伪不辨,鱼目混珠,笼统瞎谈?



还有现在一般无知识的年轻人,吃麻醉药後,就醉醺醺的,丧失本知。这时,惑世的魔王,伪作善知识而给他们证明说:「是的,你已达到空的境界,然而你不能住在虚空里,要回到我这里来。我有住宅和房子,有很舒适的旅舍。」年轻人听後就拜魔王为师。根本这些恶知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真还是假,所谓师徒同惑,以盲引盲。



所以我们必须用经典来作证明。经典并没有说那个愚人在虚空里设置旅舍。即使现在的火箭能飞到月球,但空中楼阁还是不能建立的。像这种幼椎的言论岂能成立呢?



现在我们很忙,早上每个人四点就起来念经。我们在地球上忙着造房子,但不能在虚空里造。为什麽?因我们是住在地面上的,所以房子也要在地面上建筑。我们把这身体忘了,而来造金刚之身,这个身体就像我们的房子,总有一天会坏的。现在从早到晚我们忙着在铸造、提炼,到最後就能修行得到金刚不坏之身。成就了不坏金刚身後,就可以随心所欲而到虚空去,上而至天,下而至地,或到龙宫都可以。不需要护照或行程就可到达,到处飞行自在,但首先你必须要修这不坏之身,始达这种境界。



五祖器之。付衣法。令嗣祖位。时龙朔元年辛酉岁也。南归隐遯一十六年。



六祖离开黄梅後,并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居住。因为神秀的徒弟及异教徒要迫害他,故大师避难,在猎人队伍中住了十六年。在这期间,并没有人知道他是六祖,他一方面用功修行禅定,同时为猎人守护网罗的工作。若见网中的鸟兽,都尽力设法予以放生。这时他有充分的时间来修行,圆满他的功夫而不被打扰。



若你真正修行,一切都很顺利。一旦发心修行,那麽、魔障就从四面八方而来,且各种想像不到的现象都会发生。



与猎人相处的十六年中,六祖随遇而安。这是最聪明的隐遯——不求名、不求利、不到处占便宜,而真正用功修行。



至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曰。会印宗法师。诘论玄奥。印宗悟契师旨。



他们论来论去,提出各人对义理的看法。谁问谁呢?是印宗法师问六祖大师。六祖已解决是旛动还是风动的诤论,指出是仁者你的心动。印宗法师很惊讶听到一个在家人能说出这种奥妙的道理,即下法座而延请六祖到他房内一谈。他问:「你从何处来?你叫什麽名字?」印宗法师知这位在家人是五祖的入室弟子,传法衣钵之人。他即时顶礼六祖,後徵求询问经书中奥妙的义理,讨论风动旛动。直至他与六祖论後,印宗大师才了解到禅宗的义理。



是月十五曰。普会四众。为师薙发。二月八曰。集诸名德。授具足戒。西京智光律师为授戒师。



在正月十五日,印宗法师集会四众弟子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来为大师举行剃度仪礼,使显现出家相而成比丘。



人出家有各种不同的理由。有些人因衣食难谋,见出家後有人供养,有得吃有得穿,所以为此而出家。有些人出家是因为年老又没有子女照顾,他们想:「我出家後,收一年轻的徒弟,他会像儿子一样照顾我。」有些人因为做了土匪,或因为是逃犯,出家剃发後,可避免政府抓到了会砍他们的头。有些是很小就被送到庙里出家。因这些理由而出家的人,是否能真正用功修行那是很难说的。



有些人因迷信,但还有信心。好像有些父母因孩子病重,他们就想:「这孩子也许会因病而死,应该把他送到庙里当和尚。」由於迷信,父母乃送他们的小孩到庙里。



「迷信」者尚有希望,但「信迷」即是专信邪知邪见,随着不正确的思想转变,真是所谓「迷中迷」。有些人是「迷且不信」,在他们的迷中不相信任何事。有些是「信而不迷」,这些人是用真心来学佛法,直到明白而不迷了。像这些人出家,是否能真正用功修道,也是不一定的,也许有百分之一或二会修学佛法。然而,若你下定决心要开悟,以了生脱死,那麽出家後就能认真用功修道。



有些人是出世间的家:即出三界的家——欲界、色界、无色界。出此三界後就无欲、无色的执着,因为他们无所执着,视三界如空华,所以说出三界的束缚,出三界的家。有些人是出烦恼的家,若你不断烦恼而出家,那是不能得道的,所以一定要去除烦恼。



六祖则是一特殊的例子,不适宜以上所讲的理由。因他已得到自在,出不出家没有什麽差别。他作居士时,已经在行菩萨道,而不像一般的在家人。



在二月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日,这天集聚十方所有的高僧大德——中国的法师和印度法师来为六祖授具足戒。印宗法师请西京智光律师为六祖的授戒师。智光律师持戒严谨,在行、住、坐、卧具足四大威仪。凡律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合乎律仪,不可随便。故在楞严经上说:「严净毘尼,宏范三界。」



苏州慧静律师为羯磨。荆州通应律师为教授。中天耆多罗律师为说戒。西国蜜多三藏为证戒。



羯磨是梵语,意为办事,为授戒时之办事人。羯磨要确实所行的一切均合乎戒法,合乎释迦牟尼佛所设的规矩。所作若不合乎佛法,则不为羯磨所接受。



在授戒时,授戒师问羯磨三次说:「可授戒予此人吗?」每一次羯磨均要答:「可。」在戒坛上,羯磨和教授坐在左边,授戒师坐在右边,其余七位证戒师坐在两旁——一共是三位教授师和七位证戒师。他们代表十方诸佛来讲法及授戒。所以出家受戒是非常重要的。



「教授」,即传授经典。耆多罗是梵语意为「功德华」。蜜多法师精通经、律、论三藏,故称其为三藏法师。所有的戒神都来保护这位有才智的法师,在其一生中有很多神异的事蹟,「蜜多」意为兴盛、茂盛。



其戒坛。乃宋朝求那跋陀罗三藏创建。立碑日。後当有肉身菩萨於此受戒。



求那跋陀罗,意谓功德贤。这位法师在光孝寺,建一法坛,坛上竖一石碑,且作预言说:「後世当有肉身菩萨於此受具足戒。」



又梁天监元年。智药三藏自西竺国航海而来。将彼土菩提树一株。植此坛畔。亦预志日。後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於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真传佛心印之法主也。



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五○二年),印度智药三藏法师航海来,看到这法坛与石碑,将从印度带来的菩提树枝栽植在这坛边,并立碑预志说:「一百七十年後有肉身菩萨在这菩提树下,开演上乘佛法,直指心地见性法门而成就佛道。」菩提树在各处都可生长,在中国现有很多这种树。



昔释迦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将诸佛心印传给摩诃迦叶尊者。祖师是传佛心印者,而法师是讲经说法。



智药大师不坏的肉身现仍保存在离南华寺五里的月华寺里。寺里管理人已出家,不招待访客,所以人若要去参观,要自备食物。当我住在南华寺时,曾去见智药大师的肉身无损,保持得很完整。



师至是祝发受戒。及与四众开示罩传之法旨。



六祖薙发受具足戒後,即为四众讲经说法,传授不二法门——乃从释迦牟尼佛代代相传的心印法门。



一如昔谶。次年春。师辞众归宝林。印宗与缁白。送者千余人。直至曹溪。



次年春天,六祖辞众而回宝林。黑袍(缁)为出家众之服,那时在家人穿白袍(白),故云缁白千余人送大师直至曹溪。有些人并未到过曹溪就说到过,他们伪传所谓曹溪法门和禅宗秘传。末法时期就是这个现象:假佛教徒和冒牌货,举目皆是。



时荆州通应律师。与学者数百人。依师而住。师至曹溪宝林。观堂宇湫隘。不足容众。欲广之。遂谒里人陈亚仙曰。老僧欲就檀越。求坐具地。得不。



当时荆川通应律师知道六祖是传佛心印的法主,就带领他的徒弟来跟大师学法。当大师到曹溪後,见其讲堂窄小,不能容纳那麽多人,想予以扩大,就去拜访当地地主陈亚仙说:「老僧想向施主化一坐具之地,可不可以呢?」



仙曰。和尚坐具几许阔。祖出坐具示之。亚仙唯然。师以坐具一展。尽罩曹溪四境。四天王现身。坐镇四方。



大师拿出他的坐具给陈亚仙看。他说:「若你只要那麽大的地,是可以的。」但当大师长开坐具时,不但整个南华寺,连他们所站十里地之内都被罩住了。时四大天王现身,坐镇四方,故有这种奇妙的境界出现。



今寺境有天王岭。因兹而名。仙曰。知和尚法力广大。但吾高祖坟墓。并坐於此。他曰造塔。幸望存留。余愿尽舍。永为宝坊。然此地乃生龙白象来脉。只可平天。不可平地。寺後营建。一依其言。师游境内。山水胜处。辄憩止。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More 】

回慈智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