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识成智与密乘之即身成佛
資訊分項
相簿2
服務分項
回應(0)


轉寄 列印 迴響 總覽

 

喇嘛网 日期:2009/08/06 22:39:20   编辑部 报导

卡塔仁波切

佛教的一切法门都是断烦恼、开智慧,都是转众生迷妄的意识成佛的智慧方法。

但是烦恼真能转化成智慧吗?我们先来看一些转识成智的例子。

佛陀是完全开悟的觉者,净除了一切烦恼,具足了圆满的智慧;或以菩萨为例,菩萨在登地以後,亦能依其高深的觉悟和定力,转烦恼成般若智慧;此外,当修持达到四瑜迦的第二阶段-离戏瑜迦时,也能够净除诸烦恼毒而发出智慧,由这些圣者的成就可知,转识成智是绝对可能的,而这些成就者正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因我们还是凡夫,无法即刻将烦恼转化成智慧,藉着效法佛菩萨的行径,必能逐渐达到开悟境界。

认清烦恼之源─
要转烦恼成智慧,首先必须认清烦恼是什麽,这好比要惩罚小偷,就得先捉到人才行,如果人都抓提不到,根本谈不上惩罚。同样的道理,没认清烦恼是什麽,也就无法对症下药而将它转成智慧了。

烦恼很奇怪,如果你完全放纵它,丝毫不加以约束,它会变得强大无比,慎至无法控制;如果你愿意修持佛法予以对治,这些烦恼就会变得实在,没有一点威力,所以烦恼有没有威力,完全决定在我们有没有修行。

众生都正受着种种的苦难、争斗与不和,而痛苦的根源,就是对烦恼的放纵。烦恼毒能使国家社会产生仇恨与不祥和的气氛,我们若能修持对治的法门,烦恼便失去了影响力,因为它们根本不实在,烦恼不但不实在更不会永远不变,它们是可以被改变的,只要我们能够修持适当的法门,就能改变它,减弱它的威力。此外,经由修行,我们不但能把自己的烦恼转化成智慧而得解脱,还能将这种方法分享他人,就像诸佛上师传授三乘佛法给我们一样,使他人也能转烦恼成智慧,解脱轮回。

大致说来,烦恼有五种,称为五毒,分别是:贪、嗔、痴、慢、疑。事实上还可以分得更细,但这五毒是最普遍且最常被提起的。换句话说,导致众生受尽各种苦难的就是这五毒烦恼,这些烦恼甚至会给国家带来苦难,有时连其他的国家也跟着遭受不幸,最好的例子就是历史上那些数不清的大小战争,所以五毒烦恼很危险,它们为害的范围能大到整个世界,并不只是一个小小的家庭或个人而已,其影响是无穷无量的累积,所以我们常说从「无始」以来就是这个原因。由於五毒烦恼,使我们累积了无量的恶业和习气,故始终在轮回中不断受生。

五毒烦恼并非凭空出现,而是需要外缘的,烦恼必须在各种因缘条件配合之下才会生起,这些外括五大和五蕴。五大就是:地、水、火、风、空。无论体内体外都有五大存在,就体内而言,任何坚硬、固体的物质属於地大,体内水份和湿气属於水大,体温属火大,呼吸气息属风大,体内的空间则属空大。

在五蕴方面有:色蕴就是任何有形象、有形体的东西。受蕴是感觉四周环境的知觉。想蕴是分别敌友、好坏和善恶。行蕴是对自己认为是好的事物产生贪着,对坏的产生排斥,甚至加以摧毁。而识蕴则是觉知前四蕴之存在。

谈到防止五毒烦恼的方法,以小乘来说,小乘的观念是以远离五毒的方式来防止烦恼的生起,也就是远离烦恼的原因。根据小乘的观念,所有引起我们产生五毒的缘,都被视为疾病,小乘行者十分谨慎地避免和病源接近,以防疾病传染。如果自己已染有「疾病」,他们也会加以防护,以免把疾病传染给别人,总之,小乘主要就是远离产生烦恼的所有因素。

密乘把烦恼当成开悟之径─
大乘的观念则是将烦恼产生的因转化成智慧,在密宗的观念里,一切导致烦恼的情况或因素,甚至连烦恼本身,都被利用来作为获致开悟的途径。

大乘的修行人,利益一切有情而付出极大的心力,他们一刻不忘要帮助众生离苦,令众生成佛,这种利益众生的心愿是修行人应常谨记在心的,修行人就像一个立志行医济世的人。立志行医济世的人,明白自己的目标是要就护那些受病苦的人,因此当他完成学业时,便会从事利益病人的工作,反之若一个学医多年的人,一旦见到病人却逃之夭夭,那他所学的知识便没有多大用处了。所以修行人要心怀众生,使修行的成就能发挥作用,这样才称得上是大乘的行者。

就一个明了修行之法,并生起坚定信念要救度众生的大乘行者而言,当他快乐的时候,并不会把众生遗忘,他会祈祷一切众生都能和他一样快乐、一样免除任何苦难,这就是大乘菩萨道的转识成智之法,处於快乐舒适的状况时,若仍能心系众生,为众生祈福,自然就能转化心中对喜乐的贪执,并能克服自私之心。

即使是大乘修行人,也仍然会遭受种种的逆境、疾病与苦难,但是依照大乘菩萨道的观念,逆境不会带来沮丧,大乘行者也不会期望从苦难中解脱痊癒,他会祈愿无论任何痛苦不幸的遭遇都能代换众生所有的苦难,使众生因而免於一切痛苦。虽然这个想法并不会消除现有的疾病或痛苦,但却能消除内心的沮丧,通常人遭受逆境时,会抱怨发怒,事实上根本没有什麽好生气或埋怨的。相反的,我们应该以接纳的心情,来代替不满和烦恼,并且期望众生都能因此而免除一切痛苦,这就是转识成智。

此外,我们必须牢记:小乘、大乘和金刚乘是分不开的,这些分别的目的不是要引领修行人走向不同的结果,而是每个人契合的法门是根据期能力和信心而有所不同,如果你对佛法仍不够了解,就必须先从小乘开始,小乘是基础,是绝对不容忽视的。佛陀以随机教化的方式来利益众生,使每个众生都能循序渐进的走向开悟之境。

有许多人看不起小乘,认为小乘是粗浅的法门,因此不在乎小乘法门,他们要修最高深的金刚乘,甚至还有人以为金刚乘能成就另一种不同的佛果,事实上,修行最究竟的成就只有一种,就是成佛。

为什麽有这样的修行次第─
这是因为每个人根器不相同,就像这里有很多人,而每个人的年龄也都不尽相同,有的年轻、有的年老,有些则是中年人。同样的,根器(或说修行能力)也是从小乘而至大乘循序渐进地发展出来的,这就如同每个人都一定要从出生婴儿时期开始成长一样,而最後的觉悟则必是相同的。修行人对佛法这种次第阶段必须完全明了,了解这些基本的道理之後,无论修行小乘、大乘或金刚乘都会比较容易。大乘行者修菩提心,行菩萨道,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为众生承受苦难,带来喜乐。大乘的修行人因为明白性空的道理,知道三界虚幻,所以他们能无畏无惧,毫不倦怠的利益众生,解救众生,他们的菩萨道充满了喜悦和快乐,甚至不羡慕更高的觉悟境界,只愿不离众生,解救众生,他们早已不将自身的福祉放在心上,这就是明白了空性,发大悲心的菩萨心肠。

视烦恼为智慧的金刚乘─
接下来谈到金刚乘。在金刚乘中,所有的烦恼皆被视为智慧,金刚乘行者将整个轮回观想为本尊的坛城,观一切众生为本尊,因此便毫无一切妄念去分别什麽是清净的,什麽是肮脏的,因为一切事物都已清净无暇,同时也没有必要去思考什麽是好的,什麽是坏的,因为一切都是美好的,透过这样的观想,便能逐渐将五毒烦恼转化成为智慧。

要产生烦恼,则必须有五大,五大并不只存在於我们的体内而已,而是充满宇宙之中,而我们只是五大的一部分而已。

根据金刚乘的教法了悟地大的本质後,地大即是五方佛母之一的「洛卡那佛母」,因此宇宙中的一切地大便不再是不清净的了;同样的,了悟水大的本质後,它也不再是平凡的水大,而是「玛嘛基佛母」;了悟火大的本质後,火大即是「文达惹o瓦西尼佛母」;了悟风大的本质後,风大亦不再是平常西进呼出的气息,而是「三昧耶佛母」;了悟空大的本质後,空大也不再是平常的空大,而是「达威须瓦利佛母」;当然我们现在无法真正的了解这种道理,但这仍然是一个基本的领悟。

谈到中阴身,我曾提到「本尊」(特别是五方佛)的显现,我们都以为本尊是由外而来的,事实上本尊就是我们自己,自身即是诸佛本尊。你之所以会感觉他们是外在的显现,是因为你有分别相对的心,譬如分自我和他人、好和坏、大和小……等等,根本上,五方佛即是自身之五蕴,你若能够体悟到五蕴之自然清净的本性,五蕴就不再是五蕴,而是五方佛了,就像五大为五方佛母一样。

五蕴之首为色蕴,色蕴的本质是毗卢遮那佛,因此毗卢遮那佛不是外在的,他是自身的色蕴;受蕴的本质是阿阙毘佛,也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同样的,想蕴的本质是宝生佛,行蕴是阿弥陀佛,识蕴为不空成就佛,因此在中阴身时,诸佛本尊的化现,实际上就是自己的化现,二者毫无分别,如果我们没确认那是我们自身的本质,而作许多妄想分别的话,那就是愚痴和迷惑了。

你可能无法了解五方佛如何显现?你如何能见到他们?为什麽他们就是你自己?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由你自己来看你自己。你在做梦的时候,看到到自己和别人聊天或是在散步等等,但是当你醒来之後,才发觉其实你并没有和别人聊天或散步,只是自己对自己说话而已,所以我们在中阴身的境界中,面对种种景象时,若能洞悉这一切的本质,这就是你能解脱的原因了。

在究竟实相中,一切都是清净的,如果我们明白万物的清净本性,就没有什麽需要被清除了,甚至会带给个人乃至世界许多苦难不幸的五毒烦恼,事实上都是智慧。

无明是最具威力的「毒」,它能使众生产生妄想而无法觉悟万法之清净实相。事实上无明就是五智之一的「法界体性智」,所以没有所谓的无明,一切就在於我们是不是能够了悟清净的本性,此乃唯一的关键,除此无他。

同样的,嗔恨之毒是十分难以忍受的,如果我们能够体悟嗔的本质,就能明了它就是「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是一种无所不知的智慧,就像一面镜子,一切事物都能在镜上显现出来,而不需藉助其他东西来显现影像,譬如只要你站到镜子前,你的脸孔马上就会出现在镜子里,大圆镜智的境界是遍知一切的,它即是嗔的清净本性。

贪能使众生堕入饿鬼道,但若能明白贪的本质,它便不再是烦恼毒,而是「平等性智」,有了这种智慧,你便能视一切万法皆是清净,超越平凡心识的相对和分别而达到一种平等无别的境界。

执着会使众生堕入人道,受生、老、病、死、怨僧会、求不得及爱别离等种种痛苦,我们若明白执着的本质,便能了悟它是「妙观察智」。

而嫉妒之心能使众生堕入阿修罗道,它的本质却是「成所作智」,在成所作智之境,你能实现一切众生愿望,提供一切他们所需要的。

你也许会奇怪,「我慢」呢?事实上一旦我们产生了智慧,超越了相对分别的心态,就根本没有所谓的「我」了,那来的自大傲慢呢?

在究竟的层次上,五大、五蕴和五毒的本质各为五方佛母、五方佛和五智,这就是金刚乘的修行观念,但要如何修持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修行人要注意到,如果心中仍然厌恶轮回的污秽,贪恋涅盘的清净,那仍然无法了解金刚乘的修行是要超越相对之心,而我们若视轮回为污秽、涅盘为清净,就已经产生相对之心了。

同样的,如果我们觉得男身本尊比较具有威力,而女身本尊比较柔弱的话,我们就不是遵照金刚乘修行的行者,我们只不过是依照自己的分别妄想在修而已,因为感觉男性强壮、女性柔弱的心态,即是相对分别的心境。

在金刚乘的修行中,任何有形的、形而下的事物,都被视为觉悟之阳性能量,而任何虚幻、形而上的,则被视为觉悟之阴性能量,为了将此二者形象化,在金刚乘的某些佛像彩绘或塑像中,有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男身本尊育女身本尊作性交结合的双身相,许多人很容易因此误解它的意义,以为性关系可以导致开悟。如果性交能导致开悟的话,那所有的众生早就成佛了,众生一直沈溺在性欲的喜悦当中,但从未因此而了悟原始本然的佛性,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性交就是金刚乘的修行之道,这些双身本尊的形象乃是开悟之阴阳两种能量的象徵。

你若能明白这种道理,就能正确地修持金刚乘。当你在打坐时,你可以观想无论你身在何处,那里即是一佛净土,而自身即是本尊。记住,不要认为这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事实上此地非净土,自己也不是本尊,要知道只要你坚信这儿是净土,它就是净土,只要你认定自身即为本尊,你就是本尊,这并不是捏造的妄言,而是符合佛法的真实语,因为藉此你可以尝试着认出自己的本来面目!而这正是超越相对分别执着心境的金刚乘法门。

金刚乘十分高深,威力也十分强大!但我们都是初学者,故应该依照自己的根性来修。修金刚乘第一步,要明了我们自心究竟的本性,经过上师在自心本性上的引导後,便可开始修习金刚乘基础法门,切记!不要滞留在「主客、自他、好坏」的分别对待中,初学者一定会生起许多的烦恼妄想,若能适当地运用对治之法,一切就会比较简单,这有效的对治法就是不要对妄念下辨断它是好的,就贪执;不好的,就压抑,若烦恼妄念生起,在当下就直观其本性,不要去作分辨。

这种直观的能力,即是经由学习「直观自心」的禅定而来,如果你常修此法,就能明白直观妄念之本性的意义,当念头生起,直观它的本性,不作任何辨断,念头就会立刻消失,这就是转识成智之法,就像用手在水面上写字一样,当你手离开水面时,字亦立刻消逝。同样的,当心中生起烦恼妄念时,如果贪执和压力皆离开,烦恼妄念也就消失了,然而我们都仍有习气,烦恼妄念随时都会出现,但应试着不执着、不拒绝,而直观它的原来面目。
(美佛慧讯) 留言时间  2001/9/8 下午 06:48:25


 学佛以「菩提道次第」为唯一可以信受之法

            佛学就是转识成智之学。能成之识有八,所成之智有四
        。这四智又可以摄属三身;即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也
        就是法、报、化三身。这裹,能成法身的,是显教波罗蜜乘
        的菩提道;能成报化二身的,是密教真言乘的金刚道。能够
        在现身依菩提道成就法身,再依金刚道成就报化二身,证得
        和合双运的大金刚持位,叫做即身成佛。

            学佛的目的,一般说来,就是「上成佛道,下化众生」
        。其他,有的说是「究竟涅盘」,有的说是「证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有的说是「证得一切智智」。除此当然还有
        很多别的说法


         论唯识家之转识成智与密乘之即身成佛

           论唯识家之转识成智与密乘之即身成佛

              郭元兴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 70 册大乘文化基金会出版

                   980年10月初版  页119-136

 


佛学常见词汇 (陈义孝居士编着)

 

转识成智

转凡夫有漏的八识成为佛的四智,即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 欢迎光临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21 秒後自动转接)


回慈智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