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0 貢將仁波切~灌頂&傳法 卻殿仁波切關於西藏衝突的指示 《煙供》煙供日與月蝕日-功德倍增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禅净何争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5/29 23:19:00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10/05/29 23:17:47   编辑部 报导 

禅净何争 虚云老和尚讲述

乙未(一九五五)年二月二十日于江西云居山

一九五五年我曾到过江西云居山拜谒虚云老和尚。一日,老和尚约我到他的禅房吃饭,我便问老和尚:旅港之北来僧侣,常以〈四料简〉示众,其一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从来古德都说唯心净土,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何得把禅净强分为二呢?禅是向上一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何得妄言十人九错路?徽山禅师云:从闻入理,闻理深妙,体自圆明,不居惑地,禅理也就是哲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又何有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呢?请老和尚详予开示。老和尚欣然答云:你问得好,三月二十日我曾将这〈四料简〉本源地阐示大众,你问传士法师取阅,自可了然。

《楞严经》文殊菩萨选择圆通而说偈曰: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又从多门中肯定耳根圆通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指出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是舍尘劳,非是常修学。对念佛三昧则说道: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永明禅师有〈禅净四料简〉,其文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近世修净土者,只知固执〈四料简〉,极少虚心研究圆通偈,而且对圆通偈也多误解的,这不独辜负文殊菩萨,而且带累永明禅师,终亦对权实法门,不能融会贯通,视禅净之法,如水火冰炭。虚云对此,不能无言:

考寿祖(永明寿禅师)乃宋代人,是余杭王氏子,他是中国诸祖中三位最多着述者之一。《佛祖统纪》卷廿六说:寿祖于吴越王钱氏时为税务专知,用官钱买鱼虾放生,事发,当弃市。吴越王使人往视之,嘱以:色变则斩,不变则舍之。已而色不变,遂贷命,後投四明翠岩禅师出家,衣不缯纩,食不重味。复往参韶国师,发明心要......,上智者岩作二窥:一曰一生禅定,二曰诵经万善庄严净土,乃冥心精祷,得诵万善窥乃至七度。

永明禅师是宗门下法眼宗的第三代,着的书很多,如《心赋心经》,是讲明心见性;《万善同归》是讲法法圆融的;《宗镜录》一百卷,是弘阐拈花悟旨、融汇各宗理趣,摄归一心的。日本人分佛学为十二宗,中国人分佛学为十宗,《宗镜录》以心为宗,以悟为则,所说虽有深浅,皆穷源彻底,微微细细地表出此心,辟邪辅正,使後人不至误入歧途。他老平生说许多话,未曾说过宗下不好的,他既是从宗门悟入的,何以又弘净土呢?因为大悟的人,法法圆融,参禅是道,念佛是道,乃至如我们劳动掘地也是道。他为挽救末法根劣的人,故究净土,是净土宗的第六代祖,一生赞扬净土,人人尊重。圆寂後,在净慈寺建塔纪念。

《佛祖统纪》又说:有僧来自临川曰:我病中入冥得放还,见殿有僧像,阎罗王自来顶拜,我问:此像何人?曰:杭州寿禅师也,据闻已於西方上品受生。王敬其人,故於此礼矣。中国佛徒以冬月十七日为弥陀圣诞,所据是何典章呢?《弥陀经》说,阿弥陀佛在西方过十万亿佛土,谁人知他冬月十七日生呢?这原是永明禅师的生日,因为他是弥陀佛乘愿再来的,所以就以他的生日作为弥陀诞日。

〈四料简〉一出,禅净二宗频起斗争!

净土宗徒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单修禅宗,生死不了;单修净土,万修万人去;又禅宗又念佛,犹如带角虎;有禅无净土,是世界恶人。净土宗徒以此批评禅宗,至今闹不清。

印光法师在今世佛法衰落时期,算是难得的善知识,信仰他的人很多。光绪廿一年普陀後寺的化闻和尚往北京请藏经,印光法师在红螺山与之相遇,後随同化闻和尚到普陀,在普陀前寺讲《弥陀经》,当时法缘不顺,以後就不再讲经了。化闻和尚叫他在後寺看藏经,在此多年不出普陀山,专心念佛。光绪卅年狄楚青居士办报,时常和他互通音讯,请他到上海住鹤鸣庵下院太平寺,真达和尚护他的法。此後道风传播,集成来往书劄等为《印光法师文钞》,专弘净土,是很好的;但有偏见:谁人向他问禅,就被他骂。他常以〈四料简〉来批评禅宗,屡说禅宗之弊,重复莲池大师的话说:

成禅师後身为苏子瞻、青草堂後身为曾鲁公、逊长老後身为李侍郎、南庵主後身为陈忠肃、知藏某後身为张文定、严首座後身为王龟龄,其次则乘禅师为韩氏子、敬寺僧为歧夫子,又其次善旻为董司户女、海印为朱防御女,又甚而雁荡僧为秦氏子桧,居权要,造诸恶业;此数公者,向使精求净土,则焉有此。...为常人、为女人、为恶人,则辗转下劣,即使为诸名臣,亦非计之得也(意谓:非佛子之所应期盼)。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

我认为修行人後身转下劣,在人不在法。唐禧宗时,颖州官妓口作莲花香,蜀僧曰:此女前身为尼,诵《法华经》卅年。诵《法华经》而转世为妓,不可谓《法华经》误之!犹如参禅人後身为女人、为恶人,亦不可谓参禅误之。

观音菩萨卅二应,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难道观音应身,也是辗转下劣麽?阿弥陀佛化身为永明禅师,永明禅师化身为善继禅师,善继禅师後身为无居士宋濂:永明禅师就没有阿弥陀佛那样绀目澄清四大海了;元朝善继禅师在苏州阊门外半塘寿圣寺用血书《华严经》一部,他的弘法事业比永明禅师退半了;宋濂为臣,结果被杀,又不如善继禅师;难道说阿弥陀佛也辗转下劣吗?

禅宗的泰首座刻香坐脱,九峰不许;而纸衣道者能去能来,曹山亦不许;净土行人亦常以此批判禅宗的不对,他们没审察到这种批判原出於九峰和曹山呢?这正是禅宗善知识的正知正见,应当因此佩服禅宗,缘何反以之低估禅宗呢?试问我们现在谁能刻香坐脱立亡?我们连泰首座、纸衣道者都不如,而敢轻视禅宗麽?

我认为宗下有浅有深,显教密教有顿渐有邪正,念佛也一样。禅之深浅,区别起来就多了:凡夫、外道、小乘、中乘、大乘,都各有各的禅。中国禅宗的禅,是上上乘禅,不同於以上所举的禅。但末世行人参禅,确实有走错路的,无怪有永明〈四料简〉中之所责。

唯我平常留心典章,从未见到过〈四料简〉载於永明任何一种着作中;但天下流传已久,不敢说它是伪托的【注一】。它呵责有禅无净土,难道禅净是二麽?念佛人心净则土净,即见自性弥陀,这净土与禅是不二的,但今人却必限於念佛为净,参禅为禅。昔日我佛踰城出家,入檀特山修道,始于阿蓝迦南,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弗处三年学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麻麦,经六年,...腊月八日明星出时,豁然大悟,成等正觉,乃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其时那里来的禅和净呢?以後说法四十九年,都未道出究竟,至拈花微笑,付法迦叶,亦未说出禅字。

禅是最上一乘法,犹如纯奶,卖奶的人,日日加了些水,以至全无奶性,学佛法的也如纯奶掺了水,永明看到,便对[掺了水]的禅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并非说[纯奶]的禅错路。永明禅师上智者岩作禅净二窥,[若净]是他本心所好的,则他必不至於拈至七度方决,且永明禅师出身禅宗,是法眼宗的第三代,那会有自抑己宗,说禅不好的道理?

参禅的方法,如[看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其目的只求明心见性;後人参禅违此方法,得些清净境界,通身轻飘飘的,一下子就[开静]了,便自以为有工夫,其实滞于阴境【注二】,却不知一念缘起无生,未能於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永明因此说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倒不如念佛就能万修万人去

要[有净土]才能见弥陀!?若以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为可靠,这又打错妄想了。《楞严经》中阿难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如此说来岂不是释迦牟尼佛之威神不可恃,不能惠我三昧;而阿弥陀世尊之威神却可恃,能惠我三昧耶【注三】?念佛,决定比妄想三毒五欲好:如做好梦,醒来精神愉快;做恶梦,醒来情思抑塞,所以瞎打妄想,不如一心念佛。倘能法法皆通,则是最高尚的修行,有禅有净土,如虎本有威,再加二角,谁能惹他呢?为师作佛,自是理所当然了。至於无善根者,不信禅亦不信净,糊里糊涂,则万劫千生,没个人依怙了。

我平生没有劝过人不要念佛,只不满别人劝人不要参禅【注四】。每念《楞严经》所指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而痛心,故如今把〈四料简〉的意旨略加辨说,希望一切行人,不要再因《四料简》之偏颇不通而对禅净二法妄分高下,就不辜负永明禅师了。

本文摘录自香港荃湾三叠潭香海慈航印行之《五十三参禅语录》

【注一】有关永明延寿〈禅净四料简〉之出处,後世大都因循沿袭,又或者避而不谈;虚云老和尚以身系禅门故,亦讳言[伪托),免起争端。第四期《禅学研究》杂志刊登顾伟康先生题为〈永明延寿的禅净四料简〉之文章,内容就〈四料简〉之由来,探本寻源,资料翔实可信。至此,可谓真相大白矣!(该文之〈摘要〉在《中国禅学》年刊第一卷(二○○二年)转载,现稍予点校,辑录成本篇之附页一,以供参考,读者亦可上网查悉。)

【注二】中土禅林古制,坐香门庭,长年以[坐香]为常课。平日坐香三枝,早午晚各一枝,短者一时一刻(约七十五分钟),长则一时三刻或两小时;秋後加香,冬制禅七,即入冬後打禅七,七期里每日坐香增至十数枝,其他殿堂功课一律免却,到岁末或越年方休。坐香时,一众禅子聚於禅堂之内,各各盘腿坐好,当职者(称为维那)击引罄(或捶鱼)三下以示止静,大众於是肃然,禅堂内外,鸦雀无声。香尽时至,维那便击引罄(或捶鱼)一下开静,大众方可下座。或有禅子偶尔定境现前,止静之声刚响过,转瞬间,开静之声又起,便误以为有定功,殊不知这只是[盲猫撞着瞎鼠],偶然碰得,未可认真。

【注三】净土宗行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恢恢宏愿,深可钦敬。当中颇有认为只要能莲生彼邦,之後华阁金阶,鸟语妙音,诸上善人而为伴,便可安然直至究竟,然後才倒驾慈航,回入娑婆,度诸冤亲。《弥陀经》云:其土众生,常於清旦,各以衣襟,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于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可见极乐世界众生亦非足不出户:彼邦众生若於晨兴来此土,从呱呱堕地起,现身为人,服三法衣,圣戒严明,威仪肃整,弘范人天,敷演无量妙义(妙华),利乐此土无边有情,是为对佛供养之最;甚或,备尝恶辣,捐身毁形,酬还宿业,无怨无恚,于此土安祥舍报,然後还归本国。计:人问一百年,忉利天才一昼夜,何况弥陀净土无量光,无量寿?回国後还可从容饭食经行哩!若视净土为[温室],不必历炼,不用酬宿,安安然直至佛位,似非弥陀之本旨,於义亦有所亏。

【注四】编者读文至此,深心栗六:我辈根浅器漏,却总好于诸法门中强分高下;视不超色,听不超声,却总好评断谁为上智,谁是下愚;偏肯教人弃此修彼、弃彼修此,为振振其词,便任情褒贬,不意早已如《大悲忏法》中所说,在谤法谤人了。

备考本篇原文并无分段,文内之段落、小字及部份标点为编者所加。

永明延寿《禅净四料简》探源(摘要)

摘自《禅学研究》第4期,一五三一六二页 撰文:顾伟康

由於相传北宋永明延寿(西元九九七五年)作有〈禅净四料简〉,使禅净双修成了延寿《宗镜录》、《万善同归集》、《唯心诀》的唯一主旨,而倡唯心净土则成了延寿一生最大功绩。但考察延寿《宗镜录》的主旨,乃是以心为本,绝对是站在禅宗的立场上,认禅宗为不二法门,以禅宗之去融会全体佛法。延寿不是单一提倡狭窄的禅净合一,而是更大范围地提倡教禅合一;不是单一提倡唯心净土,而是更广泛地号召万善同归。这才是延寿着作的主题和核心,也是延寿一生的功绩所在。

〈四料简〉之立论,绝不止于禅净合一。对其出处,大多数人避而不谈。其滥觞应是明洪武十四年(西元一三八一年)独庵道衍(即姚广孝)编《净土简要录》并赋《诸上善人咏》:(延寿)有《宗镜录》一百卷行世,有四偈劝禅人兼修净土。行文含糊其事,但二者前後相连,颇会令人视为一事。至清僧济能,於乾隆卅五年(西元一七七年)撰《角虎集》,则直言:(延寿)为《宗镜录》一百卷,中有〈四料简〉。

延寿的佛教立场,是教禅合一、万善同归,还没有到单独的禅净合一阶段,更不用说如〈四料简〉中那净高於禅的思想了。在《宗镜录》中,延寿将净土置於禅宗及圆教之下。直言之,净土尚不够圆教之资格,何能想像同一书中会出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的话?较早的佛教典籍如《宋高僧传》本传、《景德传灯录》本传中都没有〈四料简〉。净土中人,如四明知礼、慈云遵式、元照、居士杨杰等人宣扬净土,不遗余力,但他们的着作中,没有一处提及过〈四料简〉。这种情况至飞山戒珠于宋英宗治平元年(西元一六四年)撰净土《往生传》时,尚未改变。然而,到宋神宗元丰六年(西元一八四年),王古撰《新修往生传》中,收入了唯一的一位禅宗中人,即是永明延寿,且在其背景中安放了净土行的主题。但即便如此,也未见〈四料简〉。当时距延寿逝世正好一一年。从此以後,禅净两家,各持己见。净土宗方面,直至南宋庆元六年(西元二一○○年),石芝宗明(西元一一五一一二一四年)编《乐邦文类》,增添了延寿抓窥决定修习净土的故事,但仍无〈四料简〉。志磐於南宋咸淳五年(西元一二六九年)撰《佛祖统纪》,也还只有抓龟故事,而无〈四料简〉。

延寿之後三五年,元僧天如惟则撰《净土或问》,对〈四料简〉一首一尾着意阐发,使延寿俨然有净土宗祖架势。这是最早的关於〈四料简〉的文字。明洪武十四年(西元一三八一年),独庵道衍撰《诸上善人咏》,洪武廿六年(西元一三九三年)大佑编《净土指归集》,洪武廿八年(西元一三九五年)妙叶撰《宝王三昧念佛直指》,都把〈四料简〉挂在永明延寿的名下,放在极为突出的地位,一句一句不厌其烦地解释说明。从此以後,率成定论。

可见,〈四料简〉的问世,最早是在元末明初,其出现与当时的净土宗兴盛有很大的关系。











上一篇( 缘起性空与唯识无境 ) 回目錄 下一篇(云居山方便开示 (195)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摄类学
定解宝灯
恒河大手印开课,欢迎参加 2009/02/15~2009/04/30
菩提三乘林佛学中心
心经除魔及六臂黑玛哈嘎啦、黑文殊、阎魔天除障

赞助网站
台灣農特產品整合行銷推廣協會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學術資源網站
學術資源網站。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
喇嘛-互動百科
台南市竹巴噶舉(如來講堂)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