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卻殿仁波切主持大威德消災度亡 ★大手印五支佛學會10月法會行程 超聖快樂國不丹旅費現在低價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净土宗念佛法门对居士求生极乐净土的理论依据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09/12/29 23:21:36
新聞單位 :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09/12/29 22:58:20   编辑部 报导

净土宗念佛法门对居士求生极乐净土的理论依据   指导教授:刘国威

经云:「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如此即表示「人人皆有成佛的希望」!但要如何未经出家成为比丘、比丘尼修行,而得以在家修行成就?在众多的法门中,何以古师大德们常劝众生念佛,一如真歇了禅师亦云:「捷径法门,惟有念佛。功高易进,念佛为先。」认为在求生极乐世界後,就得以超凡入圣,横出三界,为一种快速成就的「易行道」法门!


俗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陀亦云:「一切众生类,皆悉求己利。」我们人往往为一己之私,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和看法,甚而造出伤害别人的行为,或者弄得两败俱伤。但是佛法的本质应是「自利利他」的,所以佛教应是走入人间,才能因应时代教化众生,方可免除众生对现世病难、灾横巨变的恐惧。但众生要脱离人生的苦痛,在忙碌的现今社会里,想要拨冗修行谈何容易?然而修行有「难行道」与「易行道」之分,「难行道」需要勤加精进,方能达到阿鞞跋致不退转地。如经云:「佛道长远,久受懃苦,乃可得成佛。」「易行道」则是以信、愿、行为方便,念佛名号乘佛愿力,疾至阿鞞跋致不退转地
。「凡夫」求生「弥陀净土」是「成佛」的「捷迳」吗?何以「念佛」会被认为是最简易的修持方法之一?按此乘佛愿力加持的功益确实存在,众生应摒除偏见,确信凡夫也有成佛的可能性。


经云:「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唯有人间的「人」才有接受佛法、体悟真理,求得超凡入圣的机会。我们「人」也应该把握这机会,身体力行尽心尽力地实践「人间佛教」的理念,以佛教的道理改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进步,祈能具体关怀与净化我们所居住的「人间」。

佛光大学/宗教学系/97/硕士(Master)/研究生:王照明   指导教授:刘国威 

 电子全文电子全文 
 国家图书馆--全国博硕士论文资讯网








参考书目:
一、 原始典籍~净土相关经典:
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大正藏》第十册。
东晋.佛陀跋陀罗译,《文殊师利发愿经》,《大正藏》第十册。
後秦.支娄迦谶译,《阿閦佛国经》,《大正藏》第十一册。
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刘宋.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姚秦.鸠摩罗升译,《佛说阿弥陀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後汉月氏.支娄迦谶译,《佛说般舟三昧经》,《大正藏》第十三册。
隋.闍那崛多译,《八佛名号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元魏.吉迦夜译,《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唐.玄奘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刘宋.沮渠京声译,《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弥勒下生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後秦.鸠摩罗什译,《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後秦.鸠摩罗什译,《佛说弥勒大成佛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姚秦.鸠摩罗升译,《维摩诘所说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唐.般剌密帝译,《大佛顶首楞严经》,《大正藏》第十九册。
元.宗宝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二、 辅助典籍~其他参考原典:
後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长阿含经》,《大正藏》第一册。
东晋.释法显译,《大般涅盘经》,《大正藏》第一册。
西晋.法立共法炬译,《大楼炭经》,《大正藏》第一册。
吴.支谦译,《佛说释摩男本四子经》,《大正藏》第一册。
失译,《佛说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大正藏》第一册。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大正藏》第二册。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增一阿含经》,《大正藏》第二册。
东晋.竺昙无兰译,《玉耶经》,《大正藏》第二册。
北凉.昙无谶译,《悲华经》,《大正藏》第三册。
唐.般若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大正藏》第三册。
梁.曼陀罗仙译,《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大正藏》第八册。
姚秦.鸠摩罗什释,《妙法莲华经》,《大正藏》第九册。
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法鼓经》,《大正藏》第九册。
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大正藏》第九册。
唐.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大正藏》第十册。
唐.菩提流志译并合,《大宝积经》,《大正藏》第十一册。
唐.菩提流志译,《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元魏.昙摩流支译,《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盘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北凉.昙无谶译,《大方等大集经》,《大正藏》第十三册。
唐.实叉难陀译,《地藏王菩萨本愿经》,《大正藏》第十三册。
後汉.支娄迦谶译,《般舟三昧经》,《大正藏》第十三册。
失译,《佛说十吉祥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宋.施护译,《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宋.法护等译,《佛说大乘大方广佛冠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隋.闍那崛多译,《五千五百佛名神呪除障灭罪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隋.那连提耶舍译,《佛说百佛名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思惟畧要法》,《大正藏》第十五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诸法无行经》,《大正藏》第十五册。
姚秦.竺佛念译,《菩萨璎珞经》,《大正藏》第十六册。
梁.曼陀罗仙译,《宝云经》,《大正藏》第十六册。
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大方等如来藏经》,《大正藏》第十六册。
元魏.菩提流支译,《佛说不增不减经》,《大正藏》第十六册。
宇文周.闍那耶舍译,《大乘同性经》,《大正藏》第十六册。
陈.真谛译,《佛说解节经》,《大正藏》第十六册。
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正法念处经》,《大正藏》第十七册。
吴.支谦译,《佛说三品弟子经》,《大正藏》第十七册。
後汉.迦叶摩腾共法兰译,《四十二章经》,《大正藏》第十七册。
隋.菩提灯译,《占察善恶业报经》,《大正藏》第十七册。
宋.施护等译,《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大正藏》第十八册。
刘宋.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大正藏》第二十二册。
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只律》,《大正藏》第二十二册。
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四分律》,《大正藏》第二十二册。
後秦.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十诵律》,《大正藏》第二十三册。
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大正藏》第二十四册。
後秦.鸠摩罗什译,《梵网经》,《大正藏》第二十四册。
後秦.鸠摩罗什译,龙树菩萨造,《大智度论》,《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後秦.鸠摩罗什译,龙树菩萨造,《十住毘婆沙论》,《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元魏.菩提流支译,婆薮盘豆菩萨造,《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陈.真谛译,天亲菩萨造,《遗教经论》,《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唐.玄奘译,五百大阿罗汉等造,《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大正藏》第二十七册。
唐.玄奘译,尊者世亲造,《阿毘达磨俱舍论》,《大正藏》第二十九册。
唐.玄奘译,弥勒菩萨说,《瑜伽师定论》,《大正藏》第三十册。
宋.法护等译,法称菩萨造,《大乘集菩萨学论》,《大正藏》第三十二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诃梨跋摩造,《成实论》,《大正藏》第三十二册。
梁.真谛译,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大正藏》第三十二册。
唐.实叉难陀译,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大正藏》第三十二册。
隋.智顗说,《妙法莲华经玄义》,《大正藏》第三十三册。
隋.慧远撰,《观无量寿经义疏》,《大正藏》第三十七册。
隋.智顗说,《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大正藏》第三十七册。
宋.知礼述,《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大正藏》第三十七册。
隋.吉藏撰,《观无量寿经义疏》,《大正藏》第三十七册。
唐.善导集记,《观无量寿佛经疏》,《大正藏》第三十七册。
唐.窥基撰,《阿弥陀经疏》,《大正藏》第三十七册。
唐.窥基撰,《阿弥陀经通赞疏》,《大正藏》第三十七册。
宋.智圆述,《佛说阿弥陀经疏》,《大正藏》第三十七册。
宋.元照述,《佛说阿弥陀经义疏》,《大正藏》第三十七册。
明.智旭解,《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大正藏》第三十七册。
唐.智顗说,湛然略,《维摩经略疏》,《大正藏》第三十八册。
隋.智顗说,灌顶录,《金光明经文句》,《大正藏》第三十九册。
北魏.昙鸾注解,《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大正藏》第四十册。
宋.净源节要,明.袾宏补注,《佛遗教经论疏节要》,《大正藏》第四十册。
隋.慧远撰,《大乘义章》,《大正藏》第四十四册。
隋.吉藏撰,《大乘玄论》,《大正藏》第四十五册。
唐.智俨集,《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大正藏》第四十五册。
隋.智顗说,《摩诃止观》,《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隋.智顗说,《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陈.慧思说,《大乘止观法门》,《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陈.慧思说,《法华经安乐行义》,《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唐.湛然述,《金刚錍》,《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後魏.昙鸾撰,《略论安乐净土义》,《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唐.道绰着,《安乐集》,《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唐.善导集记,《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唐.怀感撰,《释净土群疑论》,《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隋.智者说,《净土十疑论》,《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隋.智者撰,《五方便念佛门》,《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唐.迦才撰,《净土论》,《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唐.基撰,《西方要决释疑通规》,《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唐.道镜,善道共集,《念佛镜》,《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宋.宗晓编,《乐邦文类》,《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宋.王日休撰,《龙舒净土增广净土文》,《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元.天如则着,《净土或问》,《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元.普度编,《卢山莲宗宝监》,《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明.妙叶集,《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明.传灯撰,《净土生无生论》,《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明.袁宏道撰,《西方合论》,《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唐.善导集记,《往生礼赞偈》,《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唐.知昇撰,《集诸经礼忏仪》,《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宋.蕴闻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大正藏》第四十七册。
唐.宗密述,《禅源诸诠集都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隋.灌顶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大正藏》第五十册。
唐.道宣撰,《续高僧传》,《大正藏》第五十册。
未列,《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大正藏》第五十一册。
未列,《历代法宝记》,《大正藏》第五十一册。
宋.道原纂,《景德传灯录》,《大正藏》第五十一册。
宋.非浊集,《三宝感应要略录》,《大正藏》第五十一册。
宋.延一编,《广清凉传》,《大正藏》第五十一册。
唐.道世撰,《法苑珠林》,《大正藏》第五十三册。
未列,《维摩经抄》,《大正藏》第八十五册。
唐.慧日撰,《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大正藏》第八十五册。
唐.净觉集,《楞伽师资记》,《大正藏》第八十五册。
唐.澄观别行疏,宗密随疏钞,《华严经行愿品疏钞》,《卍续藏》第七册。
唐.宗密撰,《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卍续藏》,第十四册。
明.钱谦益钞,《楞严经疏解蒙钞五录》,《卍续藏》第二十一册。
元.性澄句解,《阿弥陀经句解》,《卍续藏》第三十三册。
明.大佑述,《阿弥陀经略解》,《卍续藏》第三十三册。
明.袾宏述,《阿弥陀经疏钞》,《卍续藏》第三十三册。
元魏.菩提留支译,婆薮盘头菩萨造,《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卍续藏》第七十一册。
魏.昙鸾注解,《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卍续藏》第七十一册。
失译人名出周录,《佛说十往生阿弥陀佛经》,《卍续藏》第八十七册。
隋.智顗撰,《五方便念佛门》,《卍续藏》第一○七册。
唐.怀感撰,《释净土群疑论》,《卍续藏》第一○七册。
明.大佑集,《净土指归集》,《卍续藏》第一○八册。
明.宗本集,《归元直指集》,《卍续藏》第一○八册。
明.智旭解,《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卍续藏》第一○八册。
清.虞执西、严培西 同录,《云栖净土汇语》,《卍续藏》第一○九册。
清.济能纂辑,《角虎集》,《卍续藏》第一○九册。
清.彭际清集,《西方公据》,《卍续藏》第一○九册。
清.江都.郑韦庵述,《持名四十八法》,《卍续藏》第一一○册。
侍者福善日录,门人通炯编辑,《憨山老人梦游集》,《卍续藏》第一二七册。
清.彭希涑编,《净土圣贤录》,《卍续藏》第一三五册。
清.胡珽编,《净土圣贤录续编》,《卍续藏》第一三五册。
 
三、 中文着作:
大前研一着,刘锦秀、江裕真译,《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常的危机与商机》,(台北:商周出版,2007年7月版)。
大前研一着,顾淑馨译,《全球舞台大未来》,(台北:台湾培生教育出版,2005年11月版)。
王月清释译,《净土三经》,(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2001年8月版)。
印光大师着,《印光大师嘉言录》,(台北:直心道场,2007年1月2版)。
印光大师着,《信愿念佛》,(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2000年12月版)。
印海法师译,望月信亨着,《净土教起源及其开展》,(台北:严宽祜文教基金会,2004年12月初版)。
印海法师译,藤田宏达等着,《净土教思想论》,(台北:严宽祜文教基金会,2004年12月初版)。
印顺着,《中国禅宗史》,(台北:慧日讲堂,1975年2月版)。
印顺着,《净土与禅》,(新竹:正闻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印顺着,《成佛之道》,(新竹:正闻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印顺着,《佛在人间》,(新竹:正闻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加藤智见着,涂玉盏译,《世界宗教图解》,(台北:商周出版,2007年6月版)。
江灿腾着,《20世纪台湾.佛教的转型与发展》,(高雄:净心文教基金会,1995年初版)。
江灿腾着,《台湾佛教与现代社会》,(台北:东大图书,1992年3月初版)。
岑学吕编,《虚云和尚法汇年谱合刊》,(台北:新文丰出版,1996年8月版)。
妙莲着,《往生有分》,(南投:台湾灵岩山寺,2000年4月版)。
李志夫发行,《印顺长老与人间佛教~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第五届)》,(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华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佛教弘誓学院,2004年4月版)。
林清玄着,《浩瀚星云》,(台北:圆神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
林丽珊着,《女性主义与两性关系》,(台北:五南图书出版,2003年7月版)。
星云着,《星云禅话》,(高雄:佛光出版社,1987年8月版)。
星云大师着,《佛光菜根谭》,(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1998年6月版)。
星云大师着,《佛教.人间佛教》,(高雄:佛光出版社,1998年8月2版)。
星云着,《往事百语(六):有情有义》(台北:佛光文化事业,1999年9月版)。
星云着,《星云大师谈处世》,(台北:天下远见出版,2002年5月版)。
星云着,《人间佛教的戒定慧》,(台北:香海文化事业,2007年9月版)。
唐大圆着,《海潮音文库》,(台北:新文丰出版,1985年9月版)。
海仁法师讲述,《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台南:和裕出版社,2007年3月版)。
符芝瑛着,《星云法师传~传灯》,(台北:天下文化出版,1995年,11月版)。
望月信亨着,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台北:华宇出版社,1987年9月版)。
望月信亨着,释印海译,《中国净土教理史》,(台北:华宇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张维安着,《网路与社会》,(新竹:国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
张澄基着,《佛学今诠》(上、下),(台北:慧炬出版社,1983年4月版)。
张曼涛着《涅盘思想研究》,(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1998年2月版)。
陈利权、竺摩释译,《药师经》,(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2001年7月版)。
陈兵、邓子美合着,《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台北:现代禅出版社,2003年4月版)。
陈扬炯着,《中国净土宗通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
汤用彤着,《隋唐及五代佛教史》,(台北:慧炬出版社,1997年4月版)。
黄沛荣注译,《新译三字经》,(台北:三民书局,2000年8月版)。
圣严着,《念佛生净土》,(台北:法鼓文化事业,1997年10月版)。
廖阅鹏着,《净土三系之研究》,(高雄:佛光出版社,1989年7月版)。
赵顺孙着,《四书纂疏》,(台北:学海出版社,1993年6月版)。
邓子美、毛勤勇着,《星云八十:学者看大师》,(台中:太平慈光寺,2007年1月初版)。
刘贵杰着,《佛教哲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2006年7月初版)。
慧律法师撰,《临终备览》,(高雄:文殊文教基金会,2004年10月版)。
潘桂明释译,《宗镜录》,(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1999年7月版)。
慕钦讲堂译,《广钦老和尚开示法语录》,(台北:慕钦讲堂,1999年2月版)。
赖永海释译,《维摩结经》,(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2000年11月版)。
蕅益大师着,《灵峰宗论》,(台南:和裕出版社,1993年4月版)。
瞿海源着,《宗教、术数与社会变迁(一)、(二)》,(台北:桂冠图书,2006年9月版)。
蓝吉富编,《印顺思想~印顺导师九秩晋五寿庆论文集》,(新竹:正闻出版社,2000年4月版)。
证严,《生死皆自在》,(台北:慈济文化出版社,2003年2月版)。
释惠空编,《一九九九年第二届两岸禅学研谈会论文集》,(台中:慈光禅学研究所、中华禅净协会,1999年10月版)。
释正义着,《净土五经汇释表解》,(台南:和裕出版社,2003年5月版)。
龟川教信着,印海译,《华严学》,(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2001年7月版)。
Michael Toblas、Jane Morrson、Bettina Gray编着,薛绚译,《心灵的殿堂~全球信仰探索》,(台北:立绪文化事业,2000年5月初版)。
Peter F. Drucker着,余佩珊译,《使命与领导~向非营利组织学习管理之道》,(台北:远流出版事业,2004年,6月版)。
William James着,蔡怡佳、刘宏信译,《宗教经验之种种》,(台北:立绪文化事业,2007年5月初版)。
 
四、 期刊论文:
王守益、王淑琴着,〈从如来本体层次谈几何光学视觉认知~兼谈「见性成佛」的修持〉,《佛学与科学》2007年第八卷第二期,页55-62。
汪娟着,〈佛名经典和佛教礼忏的关系〉,《法鼓佛学学报》第1期,2007年12月,页37-65。
吴有能着,〈台湾人间佛教的两种净土观点~以印顺法师与李炳南居士为例〉,《台大佛学研究》第14期,2007年12月,页159-220。
陆铿着,〈星云大师与人间佛教全球化发展之研究〉,《普门学报》第14期,2007年1月,页123-167。
陈剑鍠着,〈昙鸾的空观思想~以「十念相续」与「生而无生」为核心之探讨〉,《世界宗教学刊》第八期,2006年12月,页71-94。
单正齐着,〈论龙树中观学的涅盘学〉,《成大宗教与文化学报》第7期,2006年12月,页91-112。
星云着,〈人间佛教蓝图〉,《普门学报》第5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年9月版),页1-49。
星云着,〈山林寺院和都市寺院~兼论兰若比丘和人间比丘〉,《普门学报》第16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3年7月版),页237-286。
刘长东着,〈晋唐弥陀净土信仰研究〉,《中国佛教学术论典.22》,(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2001年4月版),页1-506。
瞿海源着,〈台湾新兴宗教〉,《二十一世纪双月刊》,第73期,2002年10月,页103~113。
释道昱着,〈唐末之後西方弥陀法门的转变〉,《成大宗教与文化学报》,第9期,2007年12月,页75-92。
许淑华着,《弥陀净土研究:以净土五经为线索》,国立中兴大学,87年度硕士论文。
黄金廷着,《净土思想中「念佛」与「往生」之研究》,玄奘人文社会学院,93年度硕士论文。
廖英秀着,《弥陀净土往生行因之研究:以昙鸾、道绰、善导为主》,玄奘人文社会学院,93年度硕士论文。
 
五、 英文着作:
Mun C. & Green R. S. (2006), Buddhist Exploration of Peace and Justice. Honolulu U.S.A.: Jung Bup Sa Buddhist Temple of Hawaii.
Queen C., Prebish C. and Keown D. (2003), Action Dharma~New Studies in Engaged Buddhism. New York: Routledge Curzon.
Loren D. L. and Douglas C. E., (2004), Religion Online~Finding Faith on the Internet. New York: Routledge Tailor & Francis Group.
Rawls J. (2005), A Theory of Justic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ward University Press..
 
六、 工具书:
《大正藏》,台北:新文丰出版(股)公司,1995年4月版。
《卍续藏》,台北:新文丰出版(股)公司,1994年5月版。
《太虚大师选集》,台北:正闻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印光大师全集》,台北:佛教出版社,1986年4月版。
《印光法师文钞》,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3月版。
《弘一大师集》,南投:莲因寺,1994年7月版。
《佛光大藏经.净土藏》,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1995年5月版。
《法藏文库.硕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佛教学术论典》,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年4月版。
《华雨集》,新竹:正闻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禅宗全书》,台北:文殊文化,1988年,8月版。
《蕅益大师全集》,台北:佛教书局,1989年2月版。
 
七、 网路:
CBETA中华电子佛典协会,http://www.cbeta.org/
佛光山全球资讯网,http://www.fgs.org.tw/
资策会FIND网站,http://www.find.org.tw/
国家图书馆~全国博硕士论文资讯网,http://etds.ncl.edu.tw/






上一篇(十念往生之研究) 回目錄 下一篇(普贤十大行愿研究)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金刚萨埵与礼拜三十五佛
◎激发出离心-龙钦巴尊者三十诫- 扎西德烈! - Yahoo!奇摩部落格
尊贵 萨迦法王传授道果
普巴金刚传承
不丹圣地「斯龙甘帕」修建

赞助网站
台南市竹巴噶舉(如來講堂)
可樂旅遊~康福旅行社
Phowa.com.香港
台灣農特產品整合行銷推廣協會
大同大學教育網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