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西 (四百食子供) 除障大法會 甘丹文殊8/23放生活動&度母薈供 土耳其總理呼籲中國停止同化維吾爾民族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上师瑜珈(一)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宁玛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9/19 14:44:45
學習次第 : 高阶

贝诺法王开示於美国加州柏克莱

口传的重要性

在佛教的修持传统中,无论是小乘,大乘与金刚乘,修持过程的特色即是学生依止一位老师。无论我们称这老师为喇嘛,上师或其他名称,重要的是在老师与学生之间有口传的教授发生:老师讲授教法,学生听闻,然後思维其精义及将之付诸实修。

 

我们重视口传是有理由的。从释迦牟尼佛时代至今,佛法一直是有意地靠着口耳相传,以确保此纯净传统被灌注原始纯净教授的加持与力量。如此,不仅可防止有些老师出自己意的杜撰,也可为依传承讲授的老师提出佐证。这使得佛法有别於可供人任意创新的其他学问。在其他学问的领域有新思潮或创意或许是合适的,但当我们谈到佛法时,一个教法的有效与否,得端视它是否来自佛陀的原始教授。佛法不是某人出自己的意见,它是来自於师师相授的。

 

同样地,在传授人类的其他知识时或许允许以尽可能娱乐或舒服的方式来进行,但是在传授佛法时,虽然我也尝试让大众喜欢听闻,重要的却是能加持及影响他们,让他们此世与来生皆能获益。所以虽然传授佛法时应文辞优雅与契机,最重要的是心要指示的加持。

 

喇嘛的品质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佛,是由释迦牟尼佛最初传授的。这些教授是由迄今传承仍持续不断的老师们,追随佛陀的足迹,研修佛道并传授他人而维系着。在任何各种佛法的传统中,我们都可发现有无数行者,藉由闻思与修持而学养渊博或在精神上有殊胜的成就与证悟。但是他们之所以教导及之所以潜修佛法的原因不是为了沉溺於自我的壮大。进一步的说,我们不应为博取名声及地位而修学佛法,也不应以自傲的发心来教导。佛法的维系在於听众能因接受法教而受益。这是教法背後的动机。

 

在佛教传统中,真正的老师不是由多读几本书,变得在法义上很聪明而自我升格成就的。相反地,是在我们特殊成就与证悟的上师允许,或观修的本尊在净观中给予加持及授权可教导他人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教导他人。

 

所以,这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善谈法义的问题。教法的真正利益不会是由世俗的方式来获得,因为愈世俗的方式只会导致自傲与冲突的情绪,这样不会有任何利益。只有在真正的传承与纯然无私的基石上传授佛法,我们才能受益,教法才得以维系。

 

倘若我们谈的佛陀,印藏袓师宣讲及其他佛教传统所有的经律论三藏,那将无人能将之全部付诸修持。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教法是无用的。释迦牟尼佛在此世间三转法轮,在金刚乘中我们说有显教的八万四千法门及密续的六百四十万续,很明显地,无人能将之全部吸收并付诸修持。

 

检验上师

所以,这将引导我们谈论到上师瑜珈的主题。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喇嘛〞的字意义。第一音节〝喇〞的意思为无上的,第二个音节〝嘛〞的意思为母亲。这意味着上师的心态就像母亲对待子女一般。所以弟子与上师的关系是重大而深远的。弟子有极大的潜力从这层关系中获益。这也是为什麽在金刚乘密续修持中强调在开始时,师徒相互观察是十分重要的。这种相互观察是必须谨慎而细腻的。例如在密续中谈到,如果上师是好求多得,有野心、易动情绪、自傲、有忌妒心的的话,则无论这任上师是谁,都不适合依止。作为一位上师应符合各种应有的条件,其中包括慈悲心的内涵。如果上师不具足这些基本条件,那麽从无效的师徒关系中要获得加持是十分困难的。

 

在检验上师的过程中,一个凡夫要去判断上师的内在心续将很困难,特别是初次见面时。但是,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可以考虑的,那就是这位上师所持有的传承,与及这个传承是否维持着清净的三昧耶誓句。

 

弟子不能从这位上师是否有渊博的知识,来断定他是否有精神成就力来加持他人。如果上师的心续并非为利他与慈悲心(菩提心的内涵)来驱动,那麽即便是这位上师拥有再渊博的学养,师徒的关系也不会是有利的。这是因为上师的动机不纯正。如果作弟子的以这种正确的方式选择上师,并对之心存敬信,则作弟子的都将在这纯净的传承中,直接领受到佛的加持,这是绝无错谬的。

 

牧羊喇嘛的故事

在西藏有一游牧家庭,他以养售牲畜为生,基於他工作生活的庸俗,他们从未接触教法。他们家庭有雇用一牧羊人,如他带领牲畜出外食,他将有一顿饭可吃。通常这位牧羊人会来到河边,他牧养的牲畜可在旁边吃草,他则会坐下来煮茶并享用他的午餐。就在他坐的旁边,有一块凸出地面的岩石。每次他享完午餐及茶後,会将残食放在此岩石的三个面上。这个特殊岩石的三面,每面都住着一个非人精怪。这三个非人精怪非常感激此牧羊人如佛法修持者般,每天都殷勤地供养他们。他们决定应有所回报,於是派遣其中之一进人此牧羊人的身体。此牧羊人也因此变得学问好又聪明。当他从原野回来时,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与往常不同的是,他回来後不仅谈论佛法并且教导他人,经过一些时间,他已拥有上千徒众。他以身为精神导师而闻名,他的随从弟子愈来愈多。他甚位写了几本论着,过了几年名气也蒸蒸日上。他的事业活动不断持续,直到另一喇嘛造访此地并知悉此事。由於此喇嘛的真实精神成就,他知道此牧羊人非真才实学而是有非人作怪。此喇嘛於是要求他的侍僧帮他带一束香至牧羊喇嘛说法处,点燃它并让在场的听众及牧羊喇嘛都闻到此香。当此侍僧照办时,此非人精怪便离开此牧羊人的身体。可怜的牧羊人於是乎坐在法座上,面对着大众说:「我的羊呢?

 

讲这个公案的主要目的在说明,博学多闻的上师未必是真正合格的上师。你必须很清楚地检及了解你个人是在追求甚麽,及你所追求的上师有那些内涵。如果你有经过这种检试过程来寻求上师,且确定已遇上良师,届时你与上师的关系会因你的敬信与净观,而自然地坦诚不造作。你会成为好的法器来接受上师对你的教导。

 

依止上师

有一些重要问题是你必须去探询了解的,那就是:这个上师是否有从痛苦与迷惑中解脱的经验?此上师是否心怀菩提心?他或她是否真的很慈悲地对待我这个弟子?这是在经论、密续,特别是心性教授如大手印与大圆满的教授中谈到的:在依止上师前,好好地检试上师再作决定是极为重要的。

 

整个的检试过程不是以吹毛求疵或抽象地将上师置於公开的场合来评论。相反地,而是以你个人做学生的角度来衡量,在此上师座下是否能有所收获。这个上师是否有内涵及法教,能让我在听闻教法後能获实益?这纯然是你个人的观点,而不是概念性的认知。

 

弟子如要获得纯净的教法传承,依止一位上师是非常重要的。对大圆满的教法来说,这点尤其重要。你只能从活生生的上师那儿获得纯净的传承。除了在合格的上处有此法源外,你别无他法。

 

再一次要谈的是,你所寻求或依止的上师必须在心续上非为一己之私所策动,不是心机深或不实,所说之法没有矛盾或言行不一致的地方,不自傲自己的优点且没有忌妒心。以上所谈的上师都应该避免。相反地,如你所遇见的上师有着高贵的品质,诸如:总体而言,对佛法的修持很纯熟且具内观的智慧;特别是就金刚乘之言,内心续为菩提心所策动,极为慈悲地关爱他人,甚而对一切现象的本质有着真实而直接地彻悟。当我们遇到这种上师时,我们可以确定已找到应依止的理想上师了。因他具足合格好上师的所有条件。

 

因此,当我们在谈好喇嘛时,我们不是在说他有甚麽荣衔或一般普概念的喇嘛。只有我们在谈到某人具足这些真实的内涵时,我们才说他是一位合格而真实的喇嘛。依虚这种上师才能获益。如你遇上这种堪称喇嘛的上师时,那麽你与他的关系只会助长你对佛法的修持与体验。

 

当做弟子的面对上师的态度,能具足信心与虔诚心地视上师为真实的佛陀、金刚持或弟子观修的本尊--当弟子真的具足那种完全的信心,没有丝毫的疑惑或迟疑--届时,所有佛菩萨身口意的功德与加持都会藉着上师传输到弟子的身上。

 

也有一此情况是当我们碰上多生多劫有缘的上师,只听到他的名字就会毛发直竖,眼泪直流。这些经验是任运自然而不做作的。当你在心续上十分确认你所遇到的上师是真正的佛、金刚持或莲花生大士,如法依止并向他祈祷,那麽你确定可从这种关系申获得加持。但是这也意味着作为弟子的你,能小心翼翼地护念对上师的恭敬与依教奉行的态度。千万不可因循傲慢与自我的旧习,违背或阻挠上师而破坏师徒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些态度会阻碍师徒之互信与开放的关系,从而无法获得经由上师传予弟子的加持。

 

在密续中不断地强调哀止上师作为修持加之源的重要性。无论作弟子的对上师做多麽特殊的或多麽小或微不足道的祈祷,只要是基於对上师完全的净信,那麽上师的加持是永不止息的。在「无始觉海密续」里有谈到,以纯净的信心与虔诚诵一遍上师祈祷文,其功德将远胜持诵亿万遍的本尊咒。如此可知,表达自己对上师之无比虔诚与净信的祈祷功德是如何的殊胜啊!

 

当我们与上师间建立一种净信与虔诚的关系时,不同的依止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成就结果。如果弟子期望成就最崇高的觉悟本身,他可视上师为法身佛--金刚持。如果他想成就最深的智慧,他可观上师为文殊师利--代表智慧的菩萨。为了激励自己的爱与悲心,他可观上师为观世音菩萨。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力量,他可视上师为金刚手菩萨。为了消除恐惧与焦虑,他可观上师为可敬的度母。为了增长寿命,他可观上师与长寿佛无二无别。为了消除疾病,他可观修上师为药师佛。为了获得财富与欣荣,他可视上师为财神。如他想净除各种业障,他可视上师为金刚萨埵。如想获得荣耀,财富与机会,他可视上师为宝生佛。为了增进自己利益世间的事业,他可视上师为阿弥陀佛或咕噜咕啦。如想成就诛法事业,亦可视上师为各种忿怒本尊。如想观修一位本尊而成就以上种种功德与事业,则可观上师与莲花生大士无二无别。在以上的各种方法中,重要的是自己视根本上师与各种观修的佛菩萨无别的态度。(待续)

(文自:白玉法讯第二期)










相關文章:
上师瑜珈(二)
上师瑜伽

上一篇(大悲六字真言速成加持文) 回目錄 下一篇(上师瑜珈(二))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药师佛灌顶
2008年达香寺大藏经法会-YouTube - kalucenter
赞助印度大吉岭总寺
五明佛学院全球佛子共修观音大法会
辩经过程

赞助网站
自由電子新聞網-民國90年3月13日
台灣會議中心
台灣會議中心
慈濟大學圖書館網路資源
雪域明珠-西藏: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