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吉美突登卻寧佛學會6-7月法訊 集資淨障《煙供》甘丹東頂索巴康參 南開寧波仁波切-頂果‧欽哲傳承心要開示灌頂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法藏圆教思想研究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1/12 00:54:15
學習次第 : 无

法藏圆教思想研究
 

法藏生平以疏解《华严经》,讲论华严义理为研治佛学的重心,是为义学僧广疏经义、严守家法的典范。其论述皆围绕《华严经》以为展示其诠释性格的圆融特质,是极富哲学思辨的宗教学者,在宗教与哲学於佛学证其自身二而不二的理解中,法藏於此呈现这种理解的可能。


  法藏以因果不二,双向显证的圆融体系,说出自己思想中诸多命题的互摄相关意涵,彼此皆因此一内在隐线,而得到於《华严经》中义理的诸多衡定,与根源於缘起法义的理解事实。本论以法藏存在於时间恒流中的历史现象为背景,从法藏圆教思想的理据,敞开缘起法义通过自身的大门,容纳法藏真心观、法界观命题可以成全於法义的圆满,亦为是法藏开出诸向度的实质意义。


  在析出圆教思维的理据中,突显成佛因地命题不但含於佛陀示教本怀中,亦为是《华严经》佛果究竟所透显的历程需要,为以实证为性格之佛教,所意欲终成的现实理想,不能不从因地命题中:佛法身平等性净与如来藏真心本具,进入足以决定法藏思维路数的华严旨要。并以缘起性空之法义本身,作为法藏圆教证成的究竟心钥,非仅只是对缘起性空的无穷套用,而有法印缘起以开出真心与法界双向诠释的核心意义。


  在真心观部份,以真心回转为证立真心的命题向度,从真心性起於不起之起,即以法性为起的内涵,在「回转」於缘起法义的衡定中,呈显真心以真妄二门开决自己的修证意义,在於即流转即还灭的无住性,是为真心性起主客双面的立论价值。提点真心唯有在主观面上的实际证显,方使客观理解真心的诸多诠释架构为可能,对真心性起的意涵分析,作为以实证为前提的佛教而言,方有从诠释学进路融释主客双面根源於理性的分析性格,得到在理解过程中的把握。


法界观继法义以真心观展示自身,提出於真心回转处所证的法身意涵,开敷法界缘起所以普现光明,德用无碍的历别条件,提点毘卢遮那佛法身要因主体缘修所实现,方为性海朗现处贞定法界无碍、因门六义、与相圆融为法界本身所开显的缘起法义。法藏从因该果海与果彻因源双向的各自证显中,论证双向度对华严圆义的证立效力,而以法界缘起无碍的证成,回应佛法保持开放的诠释性格,与融通的基调,亦以为当今诠释学欲以开显的真理与方法途径。电子全文电子全文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96/硕士(Master)/研究生:徐敏媛   指导教授:庄耀郎





关键词:  华严宗 ; 圆教 ; 法藏 ; 因果不二 ; 判教 ; 诠释学




参考书目
 
一、法藏着作
(一)疏论经典
1.经疏:
《华严经探玄记》(《大正藏》第35册,台北:新文丰,1997年)
《华严经文义网目》(《大正藏》第35册)
《华严经关脉义记》(《大正藏》第45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大正藏》第33册)
《入楞伽心玄义》(《大正藏》第39册)
《大乘密严经疏》(《续藏经》第21册)
2.律疏: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大正藏》第40册)
3.论疏: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大正藏》第42册)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大正藏》第44册)
《大乘起信论义记》(《大正藏》第44册)
《大乘起信论义记别记》(《大正藏》第44册)
《大乘起信论疏》(《大正藏》第44册)
 
(二)着述宗义
1.论义:
《华严经义海百门》(《大正藏》第 45册)
《华严策林》(《大正藏》第45册)
《华严经问答》(《大正藏》第45册)
《华严关脉义记》(《大正藏》第45册)
《华严游心法界记》(《大正藏》第45册)
《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现收於《续藏经》第58册)
2.章义: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大正藏》第45册)
《华严金师子章》(《大正藏》第45册)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大正藏》第45册)
《华严经旨归》(《大正藏》第45册)
《华严发菩提心章》(《大正藏》第45册)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大正藏》第45册)
 
(三)华严传记
《华严经传记》(《大正藏》第51册)
 
二、佛教典籍
(一)华严经论
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大正藏》第9册)
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大正藏》第10册)
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大正藏》第10册)
杜顺《法界观门》(收於澄观《华严经法界玄镜》)(《大正藏》第45册)
杜顺《华严五教止观》(《大正藏》第45册)
智俨《华严经搜玄记》(《大正藏》第35册)
智俨《华严一乘十玄门》(《大正藏》第45册)
智俨《华严经孔目章》(《大正藏》第45册)
 
(二)其他经论
昙无谶译《大般涅盘经》四十卷本(《大正藏》第12册)
龙树造,後秦.鸠摩罗什译《中论》(《大正藏》第30册)
龙树造,後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大正藏》第25册)
护法等造,玄奘译《成唯识论》(《大正藏》第31册)
无着造,波罗颇蜜多译《大乘庄严经论》(《大正藏》第31册)
无着造,真谛译《摄大乘论》(《大正藏》第31册)
世亲释,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大正藏》第31册)
弥勒说,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大正藏》第30册)
天亲造,真谛译《佛性论》(《大正藏》第31册)
勒那摩提译《究竟一乘宝性论》(《大正藏》第31册)
马鸣造,真谛译《大乘起信论》(《大正藏》第32册)
智顗《妙法华莲经玄义》(《大正藏》第33册)
唐.道世《法苑珠林》(《大正藏》第53册)
唐.道宣《续高僧传》(《大正藏》第50册)
宋.赞宁等撰《宋高僧传》(《大正藏》第50册)
 
三、现代专着
(一)佛教
方东美《华严宗哲学》上下二册,台湾黎明文化出版,1981.7
刘贵杰着《华严宗入门》,台湾东大图书出版,1986.2
木村清孝着、李惠英译《中国华严思想史》,台湾东大图书出版,1986.2
汤用彤着《隋唐佛教史稿》,台北木铎,1988.9
方立天《法藏》,台湾三民,1991.7
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湾正闻,1993.1
印顺《大乘起信论讲记》,台湾正闻,1993.2
李润生《僧肇》,台湾东大,1993.2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中华书局1995
释恒清《佛性思想》,台湾东大,1997.2
牟宗三《佛性与般若》上下二册,台湾学生,1997.5
杨政河《华严哲学研究》,台湾慧炬,1997.12
印顺《以佛法研究佛法》,台湾正闻,1998.1
陈沛然《佛家哲理通析》,台湾东大,1999.2
傅伟勳《从创造的诠释学到大乘佛学-哲学与宗教四集》,1999.5
王仲尧《隋唐佛教判教思想研究》,四川巴蜀,2000.9
印顺《摄大乘论讲记》,台湾正闻,2000.10
印顺《中观今论》,台湾正闻,2000.10
印顺《中观论颂讲记》,台湾正闻,2000.10
印顺《般若经讲记》,台湾正闻,2000.10
印顺《无诤之辩》,台湾正闻,2000.10
魏道儒《中国华严宗通史》,江苏古籍,2001.5
徐绍强《华严五教章》,台湾佛光山,2004.7
霍韬晦《絶对与圆融》,台湾东大,2002.5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二卷,北京新华,2002.12
印顺《如来藏之研究》,台湾正闻,2003.1
夏金华《缘起 佛性 成佛》,北京宗教文化,2003.3
蓝日昌《六朝判教论的发展与演变》,台湾文津,2003.4
赖贤宗《佛教诠释学》,台湾新文丰,2003.10
川田熊太郎、中村元等着,李世杰译《华严思想》,台湾法尔,2003.11
高振农《大乘起信论校释》,北京中华,2004.1
周贵华《唯心与了别》,北京新华,2004.5
方立天《华严金师子章校释》,北京中华,2004.9
林镇国《现代性与空性》,台湾立绪,2004.9
傅伟勳《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哲学与宗教一集》,2005.4
张国刚《佛学与隋唐社会》,河北人民,2005.6
胡顺萍《《华严经》之「成佛」论-涵摄八十《华严经》之三十九品》,台湾万卷楼,2006.3
周贵华《唯识、心性与如来藏》,北京宗教文化,2006.3
唐忠毛《佛教本觉思想论争的现代性考察》,上海古藉,2006.3
吴汝钧《佛学研究方法论》,台湾学生,2006.4
陈永革《法藏评传》,南京大学,2006.7
方立天《隋唐佛教》,河北新华,2006.10
赖贤宗《如来藏说与唯识思想的交涉》,台湾新文丰,2006.11
陈琪瑛《《华严经.入法界品》空间美感的当代诠释》,台湾法鼓文化,2007.9
 
(二)哲学
沈清松《物理之後-形上学的发展》,1987.1
牟宗三《认识心之批判》上下二册,台湾学生,1990.6
牟宗三《现象与物自身》,台湾学生,1996.4
牟宗三《圆善论》,台湾学生,1996.4
陈荣华《葛达玛诠释学与中国哲学的诠释》,台湾国立编译馆,1998.3
颜炳罡《牟宗三学术思想评传》,北京新华,1998.11
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三册,台湾正中,1999.8
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北京新华,1997.12
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台湾商务,2000.6
林镇国《辩证的行旅》,台湾立绪,2002.2
伽达默尔着.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2005.5
洪汉鼎《诠释学-它的历史与当代发展》,北京人民,2005.10
香港中文大学现象学与人文科学研究中心《现象学与佛家哲学》,台湾漫游,2007.7
李中文译《何谓哲学问题》,台湾群学,2007.12
 
四、期刊论文
李幸玲〈六朝神灭不灭论与佛教轮回主体之研究〉《师大国研所集刊》第三十九号,1995
庄崑木〈从天台判教的立场试论法藏《五教章》中对法华的批判〉,《法光学坛》卷二,1998
李光泰〈论天台与华严何者为真圆教〉,《东南学报》第二十二期,1999
魏道儒〈从华严经学到华严宗学〉,《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二期,1999
李志夫〈智者之圆教义及其形成之探讨〉,《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二期,1999
李志钦〈天台对南北朝判教说之判摄〉,《哲学与文化》第二十六卷,1999
陈沛然〈唐君毅先生论华严宗与天台宗之圆教义〉,《鹅湖月刊》第二十三卷第六期
韦汉杰〈从《佛性与般若》看华严宗哲学〉,《鹅湖月刊》第二十六卷第一期,2000
杨维中〈华严宗佛性思想初探-五教佛性与心性本体〉,《香港佛教》四七九期,2000
赖贤宗〈法藏《大乘起信论义记》及元晓与见登的相关述记关於一心开二门的阐释〉,《中华佛学学报》第十四期,2001
王仲尧〈南北朝涅盘师的判教及其价值意义〉,《普门学报》第四期,2001
廖明活〈法藏种性观〉,《中国文哲研究集刊》卷十八,2001
韦汉杰〈从分别说与非分别说再看华严与天台圆教〉,《鹅湖月刊》第二六卷第四期,2001
屈大成〈中国判教思想的滥殇〉,《正观杂志》第二十一期,2002
欧崇敬〈中国佛学的发展结构与诠释方法论〉,《世界中国哲学学报》第一期,2002
郭朝顺〈从「十重唯识观」论华严宗与唯识思想的交涉〉,《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八期,2003
黄国清〈窥基判教思想的重要审视〉,《圆光佛学学报》卷八,2003
许宁〈释门判教与现代新儒家〉,《普门学报》第十二期,2003
吴汝均〈宗教义自我现象学导向与我对佛教的教相判释(中之一)〉,《正观杂志》第三十六期,2006
徐敏媛〈法藏六相圆融思想研究〉,《宗教与哲学》第三十八期,2006
 
五、学位论文
罗细妹《华严心义的探究》,香港能仁学院哲学研究所八十六年硕士论文
周志煌《民初佛学「唯识」与「如来藏」之交涉-以支那内学院与武昌佛学院之法义论诤为核心的开展》,辅仁大学国文所八十六年硕士论文
曾琼瑶《华严如来性起正法之研究-以法藏《探玄记》为主》,台湾政治大学九十年硕士论文
廖宫鳯《论法藏对《大乘起信论》中「真妄和合」思想的探讨》,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九十二年硕士论文
林建勳《华严三祖法藏大师圆教思想研究》,中央大学九十六年博士论文






上一篇(唐代禅宗忏悔思想研究) 回目錄 下一篇(《优婆塞戒经》研究)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替身食子四佰禳解消灾解厄法会
谁说清廉的人,就治理的好? - 王尚智的双城心事- udn部落格
妙慧集
护持小喇嘛教育,需要发心与护持!
藏歌手为法王祈福

赞助网站
FPMT護持大乘法派聯合會
南亞技術學院
靈鷲山全球資訊網
全球宗教資訊網
西藏敏竹梅芭藏香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學術資源網站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