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滿願修法』補運扶抑--歡迎請修法 新春祛除年障病災「度母企祿」祈安勝法 密意聞即解脫聖中陰文武百尊灌頂法會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刚波巴四法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噶举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1/23 07:37:03
學習次第 : 进阶

这篇开示录是嘉察仁波切於一九八二年冬到一九八三年初在威尔斯、伦敦 以及瑞士等地所授法要之总集,由苏格兰桑耶寺的霍姆斯先生译成英文。 霍姆斯先生是桑耶寺住持阿冈仁波切的大弟子,也是他的秘书,曾与人一 起编译不变之本性(即大乘无上要义论)以及杂莲达拉和沙卡邱巴两书。 我们的佛陀,圆满正智正觉的释迦牟尼,于三大阿僧只劫前,在过去佛, 亦名释迦牟尼之前,发愿誓成佛道。於是在菩萨道上精进修行,圆满菩萨 诸地,於最後身化成众所周知之乔达摩或释迦牟尼,在今之菩提迦雅 (觉城)金刚座上达到圆满佛果。

佛因圆满诸波罗蜜而达正觉,於布施上曾舍身饲虎,於数百生连续不 断持净戒,由精习数千三摩地而圆满禅波罗蜜,於其他诸波罗蜜亦复如是。 於到达解脱,成熟佛果後,佛陀见众生平等具有成佛之可能,乃应帝释天 及大梵天之请,以八万四千法门於剩余之四十五年间教化众生趋入安宁之 径。

佛陀因应求法者各别之根基以及愿力而给予直接教诲,由於各人的习性不 同,于修行道上之程度各异,如是乃有诸多法门与之相应。世尊终生传法, 於诸法门传布了许多法义。因此,後来的佛学大师们,如刚波巴大师等之 主要任务并不在於提出新的教理,而在於将浩瀚如大海之法要,给予整理 分析并作比较,使其有一组织脉络可循。

刚波巴大师是十地菩萨之化身示现,在释尊住世时,他是大菩萨月光童 ,受佛陀付嘱,於佛入灭後千年间护持并弘扬三昧王经之精义,当 时与会诸大菩萨亦发愿助其行事。那些精义以及当时在会中诸菩萨,即今世 大手印教法及噶居派诸上师。由於其到达正觉後之明见以及博学 ,无等伦之刚波巴大师悉知佛法精义,并常因机施教。

刚波巴四法是四篇密语般的短颂,此为讨论三士道之基础,三 士道者,即下士-利用佛法以获现世福报者;中士-以佛法为得 个人从轮回解脱之工具;上士-以佛法为到达正觉之工具,并普利一 切有情。

这四颂分别为:

一、转凡心入佛法 二、遵循正道之法 三、於道上消除幻妄 四、幻念成智

一、转凡心入佛法-下士道:

这是指个人能够深入体会佛陀对因果的教导,并应用到其日常生活中, 以期来世能够避免轮回中有形的痛苦。这些人於禅定中思维业力或因果之实 相,而深後有之涵意。

如是为得好的後有,其行止即为实行十善,此即: 戒杀、戒盗、戒邪淫、不妄语、不粗言、不诳言、不绮语、离贪、不瞠 以及不邪见;

并避免十恶:杀、盗、淫、恶口、两舌、妄语、绮语、贪、瞠及痴。

因力行十善之故,此人会转生入富贵之家或生於神天。虽然未能自无尽轮回 得解脱,但对此下士之成就亦不得轻视。因其已超凡,况且此亦为更深一层 之修行奠下基础,此进一步之修行,可能会让他得自轮回解脱。如是,此已 弥足珍贵。

二、遵循正道之法-中士道:

此道修行之基础,为行者以其生命为达成个人由轮回解脱之工具。由於内心 充满了矛盾及困惑,外受轮回诸苦,行者发现佛的教导,为永远脱离轮回之 束缚,提供了一条方便道。这些行者就是那些为个人各别之原因,要求得痛 苦之止息,而以发现心灵之平静为先,置求得整宇宙之至善於後的人。

如此之人,不仅思维因果,亦尝试去了解空性。所有能致解脱之佛教禅修, 均以空观为基础。於广瀚的无生空境中,因执着幻有而陷入六道转轮之中, 唯有了达於空性,才能自此大转轮中脱出。小乘行者于达声闻及缘觉地时得 证人我空,此外缘觉之辟支佛由其强力之羯磨及阿昆达磨的明锐培练,也能 到达整体外界空,然而这些只不过是量子之旋转而已。

要详细讨论消除我见恶性业力的方法,要用上许多时间; 简而言之,首先,行者要培养出住心於的能力,然後逐步深入於定, 专注的基础上,通过色及无色,因和果,四禅八定等阶段。经过这些 阶段,会将潜藏於意识中的细微习气,一步一步排除掉。

为了避免再造轮回之因,要以戒律为基础,来行自制的功夫。行者于身心与 世隔绝後,将会得到定力,以为补偿。声闻乘之行者较着重此力量,而缘觉 者偏爱於静处独自思惟佛法中之智慧法门。

小乘行者经由此种修习,会逐步圆满小乘所谓的到达解脱之径的五种境地, 这五种分别是积德结合觉照内视觉照内视之培养和涅盘。 在这连续的五种境地中,行者得到四种果地,这四种分别为须陀垣(入流) ,斯陀含(一来)、阿那含(不来)以及阿罗汉道。





阿罗汉有数种不同之分别,首先,它分别为有华饰之阿罗汉以及无华 者。前者指已修除粗糙之习气和业力。不再流转生死,此外并证诸禅定, 得大神通。他们也被称为辟支佛(他们不是佛陀,而其名表示为自已得解 脱),於长远劫时,诸佛住世之刻,已开始苦修。後者是到达同样境地之清净 和解脱,然未具禅定之能力。

另外还有有余阿罗汉和无余阿罗汉之分。获得阿罗汉道後之成就者, 得自藏识中将未成熟之业因消灭,但仍保有此世业界所致之色身,直到色身自 然入灭。从得阿罗汉道迄肉身死亡止,在这段时间内之成就者为有余阿罗 汉。死後,因业力已失,不再流转生死;此时已入止定,直到佛陀法身放光令 其由定中而起,趋入菩萨道。在这段期间中,成就者被称为无余阿罗汉。 我们要知道阿罗汉之类别,不要认为他们中是完全相同的。有华饰之阿罗 汉具大神通,并深达空性,然而阿罗汉道,并非佛果!

三、於道上消除幻妄

这一修阶级之基础为菩萨,他们为了能够帮助一切众生自痛苦中解脱出来,而 发愿誓达正觉之佛果。菩萨也是禅修空观,小乘行者专注于﹁我空﹂,可能因 此获得法空,大乘行者则要到达”“皆空,在空性中,行者能觉 察出相对以及绝对的事实,只不过是一法之互补的两面而已。

由相对方面着手,行者能发展悲心以及由十二因缘所显示的因果律,对此因果 律会有无谬的了解。由绝对方面着手,行者深究万法,包括自我在内,之 相依性,万法不离于行者之心;心则是空,因其无常住真实之性。经由研究以 及思惟般若波罗蜜多之义理和第二(有时第三)法轮-空性的十八法门,可以 深入空性。正确的了解相对和绝对的事实,它的秘密就是要认识它们是一体两 面,而非毫无相干的两个事体。於胜义空中,生出俗义之情器世界。真空不异 於相对实相之空。

举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以镜影为例。於一镜子中反映出遥远的城市的影像, 这个影像是由诸相依之事物造成的-观者眼晴的位置,镜子的角度,城市的存 在,日光,没有雾的干扰等等,在镜内并没有这个城市的贾际缩体存在;如果 有的话,则从任一角度观察,所见之像应为一致,事实上,在此小镜面,每人 看到的影像都不相同。在镜内,真实的城市并不存在,可说是绝对空,但是看 的人却可以很清晰明锐的见到相对存在之城巿,丝毫不爽。

同样地,相对的情器世界诸法,依十二因缘而显现,於诸显现中,却无实相可 得。菩萨入於空定後,以其实证应用於出定後之诸法相,於如梦幻之存在、镜 中之存在中,慈悲利生。

菩萨的修行,就是要经由圆满六或十波罗蜜多,来完成他的菩提心愿。有些波 罗蜜多,如布施持戒等,与小乘行者所奉行者一样。差别点在於大 乘行者的行止具足菩提心。我们要很清楚的了解,﹁小乘﹂指的是修行者的心态,而不是专指某一地区或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佛教徒。我们不可误以为小 乘行者,完全没有爱心,不是利他者。

大乘行的特性,就是身、口、意之所作,不违菩提心,换言之,一切所作都是 希望众生成佛。藉着清楚及慈悲的空性证悟而行之於日常所作中,并将所有善 果,与众生共用。由此菩提心光,照亮菩萨所行之戒、定、慧的整个领域。由 此菩提心,使菩萨能为利他而舍身,为救度一有情而无尽重入轮回,不愿证取 涅盘。寂天菩萨入菩提行论,於此有很详细的解说。

菩萨需具足悲智不二,由解空智使菩萨免陷入轮回,由无缘大悲使菩萨不因自 利,而趋入涅盘。大乘道之果报是成就到达解脱道之五种境地。此五种与前述 之小乘者,在名称和意义上相同,但因行者之心态不同,而有显着的差异。例 如,小乘行者经过十六个阶段而悟入四谛,(每谛具四阶段),而到达觉照 内视之境界。在大乘中,此觉照内视(相等于菩萨初地),在单一阶段 就发生,并确更深入空性。在弥庞仁波切(白教上师)的着作-喀究中, 对於这五种境地,有详细的敍述。

大乘道之极果,就是到达完全、圆满、清净的正觉(三菩提),於此,我们身 中本具之佛性,得以完全显现,成为各种佛身以及超伦之智慧。佛身可以各种 方式来分析-例如二身(解脱身及成熟身),或四身(法身、报身、化身及自 性身)等,依各人意愿而定,在大佛典中,我们可以得到深入研究之机会和各 种超越的智慧不是各别独立,也不是坚固和实有的;所有对於佛境界的分析都 是个人对不可分而且超越思维之佛性的一种相对和主观的概念。对於这一点之 了解,非常重要。

阿罗汉道有程度之分,佛地则一如。我们所观察到的释尊以及密勒日巴之佛地 分别,是因为他们在相对领域的种种作为而产生的,对於正觉之完成则并无不 同。

四、幻念成智

我们已讨论过三士道和他们各别的修法途径,刚波巴四法中之第四法并未如第 三法中特别指出一个不同的法径予第四类之修行者--菩萨具好的业因以修习 金刚乘,此为大乘中之一特别例子。因此於此等菩萨所具之基本要件,和其成 佛之目标及佛果,与前第三法中所言之菩萨众没有分别。分别点在於禅定的修 法和出定後体验之应用。具有小乘严格之净戒和菩萨悲智者,适合修习金刚乘 。如果由具有传承之上师,如礼如仪地将金刚乘传予具根之弟子,而且受教弟 子又循所授之法修习的话,於一生、三生、七生、乃至十六生成佛是可能的。 此与传统大乘需要三大阿僧只劫以成佛,比较起来是很快的!快的原因就是灌 顶的无上加持力,以及三昧耶(如所教而修)。行者学习如何自相对法相中体 证绝对实相,得此转轮回之毒药为解脱之甘露。於此过程,我们不再加以解说 ,因其系存在於师徒间非常亲密之关系上,由师视各徒弟之根性给予各别教导 。然此处要强调者,为修习金刚乘,需具小乘及大乘之净化外,需有圆满之三 昧耶-完全而无疑问地接受真正可靠上师之教导。

刚波巴四法,也被用来解释大手印道,此时这四颂就用於普通加行 别加行本尊止观禅修等。虽然于此不予宣说,行者宜了解此四 法是佛法之锁匙,上述入佛法之三士道,也仅仅是众多法门之一尔。 








上一篇(谈「心」 ) 回目錄 下一篇(如何修习金刚乘)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尊贵贝诺法王对无量寿佛学会会员的开示
八关斋戒只戒条及果报
菩提道次第安乐道论
声空不二音乐禅--明就多杰仁波切 2009/2/28 编辑部慈慧报导
台湾藏传佛教闻思修佛学会 -蒋贝嘉措格西- Yahoo!奇摩部落格

赞助网站
不解巖寺
供養佛說解脫經
佛教藝術
自由電子新聞網-民國90年3月13日
我們的仁波切
大同大學教育網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