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法-新心靈‧新美學弘揚護持 11/22甘露漩明王放生法會 揚唐仁波切給薩財神修法.灌頂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妙法莲华经》的授记研究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1/26 16:06:12
學習次第 : 无

喇嘛网 日期:2010/01/26 15:55:45   编辑部 报导

《妙法莲华经》的授记研究

佛陀开始宣说《妙法莲华经》时,特别强调这部经是他长时间用方便法门说法後,将要「当说真实」的一部经,是所有诸佛的第一妙说,是一切佛经中最为深邃的秘密经典,并说明佛陀出现於世的目的,是为了给众生开示悟入佛陀的大智慧,於是说三乘归一乘,预言二乘将来成佛,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所以授记作佛在《妙法莲华经》中是重要的一环。


首先蒐集三藏中有关授记的资料,寻找前贤研究授记的成果,以便对文献作一全面性的回顾与了解。有了脉络与方向後,接着厘清《妙法莲华经》的成立、版本、传译本……等问题,以确定文本的选择与授记的历史发展过程;然後讨论与说明经题与内容架构,因为经题是经文的精神所在;内容架构是经文的基磐。


由於授记一词在原始佛教时期就已经存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变得错综复杂,因此就原典语义分析何谓授记,以及授记在南传佛教与汉译阿含经两者间的纠葛与面貌,并讨论大乘初期中授记作佛的经典,以了解《妙法莲华经》授记作佛的源流。
接着剖析《妙法莲华经》授记的基本要素,必须以信得入、悟得一乘教法。继而在三藏经典中上下求索舍利弗、摩诃迦叶、须菩提、大迦旃延、目犍连、富楼那尊者、阿难、罗睺罗、提婆达多、波闍波提、耶输陀罗等人在未获得授记作佛前,在其他经典中所获得的果位之外,并详加分析他们在《妙法莲华经》中被授记作佛的「因记」、「果记」、「灭後记」等情境。

发现佛陀不只对二乘弟子授记作佛,同时对恶人、女人也给予授记作佛,这种历经累劫才成佛与即身成佛、批评女性又赞美女性、逆增上缘菩萨等同时存在的现象,这是在其他经典所没有的,而佛陀透过授记作佛方式,慈悲的说明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这就是《妙法莲华经》授记作佛的重要性与意义。 电子全文电子全文 
 





 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所/93/硕士/研究生:柯芬玲 指导教授:郑阿财 

论文目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范围……………………………………………1
一、研究动机

二、研究范围
第二节 前贤研究成果述评………………………………………11
一、有关《妙法莲华经》的研究

二、有关授记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材料与方法………………………………………22
一、研究材料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妙法莲华经》的成立与流传

第一节 《妙法莲华经》的成立……………………………………26
第二节 法华经的梵文抄本、汉译本与注释本
……………………31
一、近代发现的梵文抄本

二、现存的汉译本
三、相关的注释本

第三章 《妙法莲华经》的释题与内容架构

第一节 《妙法莲华经》的释题……………………………………41
第二节 《妙法莲华经》的内容架构………………………………46

第四章 授记的演变与形态

第一节 授记的演变…………………………………………50
一、何谓授记

二、授记的演变
第二节 授记的形态…………………………………………………69
一、自记说

二、为他记说
三、燃灯佛的授记
第三节 初期大乘经典的授记作佛…………………………………78
一、《阿閦佛国经》的授记

二、《小品般若波罗蜜经》的授记
三、《思益梵天所问经》的授记
四、《佛说首楞严三昧经》的授记
五、《妙法莲华经》的授记

第五章 《妙法莲华经》的授记(上)

第一节 《妙法莲华经》的授记基本要素……………………………87
一、悟一乘教法

二、以信得入
第二节 舍利弗的授记作佛…………………………………………94
一、证得阿罗汉

二、助佛弘法
三、授记作佛

第六章 《妙法莲华经》的授记(中)

第一节 摩诃迦叶等四位声闻弟子的授记作佛……………………102
一、摩诃迦叶波尊者授记作佛

二、须菩提尊者授记作佛
三、迦旃延那罗陀尊者的授记作佛
四、摩诃目犍连尊者的授记作佛
第二节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等声闻弟子的授记作佛………………114
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授记作佛

二、五百阿罗汉授记作佛
三、阿难的授记作佛
四、罗睺罗的授记作佛
五、二千学、无学的授记作佛

第七章 《妙法莲华经》的授记(下)

第一节 提婆达多的授记作佛……………………………………124
一、破合和僧

二、出佛身血
三、犯第三无间业
四、提婆达多毁戒、坏三宝的结果
五、提婆达多的救赎
第二节 女人的授记作佛…………………………………………144
一、女人不能成佛

二、转女身成男身
三、授记作佛
第八章 结论…………………………………………………………158

 

 




一、《大正新修大藏经》所录资料(依册数先後)
後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长阿含经》,第一册。
宋?法贤奉译《帝释所问经》,第一册。
宋?法贤译《信佛未w经》,第一册。
隋?达摩笈多译《起世因本经》,第一册。
东晋?睢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第一册。
宋?师慧简译《瞿昙弥记果经》,第一册。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第二册。
秦录《别译杂阿含经》,第二册。
东晋?睢昙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第二册。
後汉?安世高译《七处三观经》,第二册。
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第三册。
西晋?竺法护译《生经》,第三册。
後汉录《大方便佛报恩经》,第三册。
唐?般若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三册。
隋?闍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第三册。
宋?法贤译《众顷窄F帝经》,第三册。
东晋?迦留陀伽译《佛说十二游经》,第四册。
元魏?慧觉等译《贤愚经》,第四册。
元魏?吉迦夜共昙曜译《杂宝藏经》,第四册。
姚秦?竺佛念译《出曜经》,第四册。
後秦?鸠摩罗什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第八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八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第九册。
隋?闍那崛多、达摩笈多译《添品妙法莲华经》,第九册。
萧齐?昙摩伽陀耶舍译《无量义经》,第九册。
唐?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第十一册。
後汉?支娄迦谶译《阿閦佛国经》,第十一册。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须摩提菩萨经》,第十二册。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阿闍贳王女阿术达菩萨经》,第十二册。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离垢施女经》,第十二册。
宋?施护译《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第十二册。
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盘经》,第十二册。
北凉?昙无谶译《大方等无想经》,第十二册。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宝女所问经》,第十三册。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第十四册。
隋?闍那崛多译《佛说月上女经》,第十四册。
隋?闍那崛多等译《无所有菩萨经》,第十四册。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无垢贤女经》,第十四册。
西晋?竺法护译《顺权方便经》,第十四册。
凉录《佛说长者法志妻经》,第十四册。
梁录《佛说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第十四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思益梵天所问经》,第十五册。
西晋?聂承远译《佛说超日明三昧经》,第十五册。
後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首楞严三昧经》,第十五册。
宋?日称等译《六趣轮回经》,第十七册。
西晋?竺法护译《诸佛要集经》,第十七册。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大净法门经》,第十七册。
隋?那连提耶舍译《大庄严法门经》,第十七册。
唐?佛陀多罗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第十七册
唐?弥伽释迦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第十九册。
清?工布查布译并解述《佛说造像量度经解》,第二十一册。
宋?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第二十二册。
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只律》,第二十二册。
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四分律》,第二十二册。
後秦?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十诵律》,第二十三册。
秦录《萨婆多毘尼毘婆沙》,第二十三册。
唐?义净奉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第二十三册。
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第二十三册。
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第二十四册。
秦录《毘尼母经》,第二十四册。
姚秦?竺佛念译《鼻奈耶》,第二十四册。
《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第二十五册。
後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第二十五册。
後魏?昙林等译《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第二十六册。
唐?竺法护译《施设论》,第二十六册。
唐?玄奘译《阿毘达磨发智论》,第二十六册。
唐?玄奘译《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第二十七册。
姚秦?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舍利弗阿毘昙论》,第二十八册。
宋?僧伽跋摩等译《杂阿毘昙心论》,第二十八册。
唐?玄奘译《阿毘达磨俱舍论》,第二十九册。
唐?玄奘译《阿毘达磨顺正理论》,第二十九册。
陈?真谛译《摄大乘论释》,第三十一册。
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第三十册。
唐?李百药奉 敕序《大乘庄严经论》,第三十一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成实论》,第三十二册。
隋?达磨笈多译《菩提资粮论》,第三十二册。
後汉?安世高译《人本欲生经》,第三十二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第三十三册。
梁?法云撰《法华经义记》,第三十三册。
隋?智顗说《妙法莲华经玄义》,第三十三册。
隋?智顗说《妙法莲华经文句》,第三十四册。
隋?吉藏撰《法华玄论》,第三十四册。
隋?吉藏造《法华游意》 ,第三十四册。
唐?窥基撰《妙法莲华经玄赞》,第三十四册。
隋?智顗撰《观无量寿经义疏》,第三十七册。
东晋?慧远撰《维摩义记》,第三十八册。
唐?湛然略《维摩经略疏》,第三十八册。
宋?王随撰《首楞严义疏注经》,第三十九册。
唐?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疏》,第三十九册。
宋?法远撰《大乘义章》,第四十四册。
隋?吉藏撰《大乘玄论》 ,第四十五册。
唐?湛然述《止观辅行传弘决》,第四十六册。
唐?费长房撰《历代三宝纪》,第四十九册。
《佛祖统纪》,第四十九册。
梁?释僧佑撰《释迦谱》,第五十册。
梁?慧皎撰《高僧传》,第五十册。
宋?赞宁《宋高僧传》,第五十册。
唐?僧详撰《法华传记》,第五十一册。
南宋?法云编《翻译名义集》,第五十四册。
梁?僧佑撰《出三藏记集》,第五十五册。
唐?智昇撰《开元释教录》,第五十五册。
唐?道液集《净名经集解关中疏》,第八十五册。
二、《南传大藏经》所录资料(依卷数先後)
 
《南传大藏经》《长部经典》,第三卷、第六卷、第七卷、第八卷。
《南传大藏经》《中部经典》,第十卷、第十一卷、第十三卷
《南传大藏经》《相应部经典》,第十六卷。
《南传大藏经》《増支部经典》,第十七卷、第十九卷、第二十卷。
《南传大藏经》《一切善见律注序》,第六十五卷。
 
三、《文殊大藏经》
 
《文殊大藏经》《法华部?导论》,第四十七册。
 
四、《卍续藏经》
 
《卍续藏经》宋、竺道生《法华经疏》,第150册。
 
五、书籍(依姓名笔划数先後)
 
干泻龙祥《本生经类の思想史的研究》,东京,东洋文库刊,西元1954年。
于凌波《释迦牟尼与原始佛教》,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国84年。
太虚大师《法界圆觉学(一)》《太虚大师全书第十九册》,台北,善导寺,民国48年。
太虚大师《法界圆觉学(三)》《太虚大师全书第二十一册》,台北,善导寺,民国48年。
太虚大师《法华经教释》,高雄县,佛光出版社,民国六十八年四月。
方广錩《敦煌学佛教论丛(下)》,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西元1998年。
水野弘元着译丛编委会译《佛教要语的基础知识》,台北,华宇出版社,73年11月。
平川彰等着、林久稚译《法华思想》,台北,文殊出版,民国76年11月。
平川彰等着、林保尧译《法华思想》,台北,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西元1998年。
田村芳朗等着,释慧岳译《天台思想》,《世界佛学名着译丛》第六十册。
田贺龙彦《授记思想の源流と展开》,京都,平乐寺书店,昭和四十九年三月。
印顺《原殆佛教圣典之集成》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75年2月4版。
印顺《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78年六版。
印顺《妙云集》下篇,《以佛法研究佛法》,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67年。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台北,学生书局出版,民国80年。
牟宗三《佛性与般若》,台北,学生书局出版,西元1997年5月修订版。
向智长老等着 赖隆彦译《佛陀的圣弟子传I-III》,台北,橡树林文化出版,西元2004-2005年。
吕澂《中国佛学思想概论》,天华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7年2月三版,页42。
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台北市,里仁书局,民国74年1月。
宋立道《从印度佛教到泰国佛教》,台北市,东大图书公司,民国91年5月。
孝管野博史着 孝顺师译《法华经-永远的菩萨道》,台北县永和市,灵鹫山般若出版,西元2005年1月。
和辻哲郎《和辻哲郎全集》,第十九卷,东京,岩波书店,西元1962年。
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蓝吉富主编,现代佛学大系第18册),台北,弥勒出版社,民国73年2月。
板本幸男着、陈春霞译《法华部解说》,(文殊大藏经第四十七册),台北,文殊出版社。
河村孝照《法华经概说》,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民国83年7月一版二刷。
金仓圆照编《法华经の成立と展开》,东京,平乐寺书店,西元1970年。
前田惠学《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东京,山喜房佛书林,1966年。
纪野一义《法华经的探求》,东京,平乐寺书店,西元1962年。
胡国坚译《佛教的本质及其发展》 (世界佛学名着译丛第2册),台北,华宇出版社,民国75年。
孙潘声注释《妙法莲华经》,台中,慈光杂志社,民国59年3月。
高楠博士民Z记念会纂译《南传大藏经》,东京,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会,昭和14年2月8日发行。
张子敬居士夫妇讲述真如居士校辑《释佛十大弟子经传》上、下册,台北,大千出版社,民国91年5月。
张曼涛主编《印度佛教史论》,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国67年12月出版。
郭忠生撰《女身受记》,南投县,正观杂志第十四期,西元2000年9月。
杨惠南《佛教思想发展史论》,台北市,东大图书公司,民国86年8月
再版。
塚本启祥《法华经的成立与背景》,东京,佼成出版社,昭和六一年七月。
圣严《绝妙说法:法华经讲要》,台北,法鼓文化,西元2002年。
慈怡法师主编《佛教史年表》,高雄,佛光出版社,西元1987年。
横超慧日编着《法华思想》,京都,平乐寺书店出版,西元1986年6月。
蓝吉富《提婆达多》,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国八十八年。
鎌田茂雄着,转瑜译《天台思想入门》。高雄,佛光出版社,民国78年版。
释永明,《佛教的女性观》,高雄市,佛光出版社印行,民国七十九年。
释依淳《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高雄,佛光出版社,民国七十六年。
释恒清主编《佛教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国84年4月。
 
六、论文(依姓名笔划数先後)
 
黄香兰《法华经研究》,香港能仁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西元1989年。
谭惠文《《妙法莲华经》譬喻文学之研究》,中正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87年。
 
 
七、单篇(依姓名笔划数先後)
 
中村元〈サ-りプッタに代表された最初期の仏教〉,《印度学佛教学研究》14卷2号,1966,页455-465。
日莲《御书选集(一)》<当体义抄>,台北,正因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民国81年12月,页27。
田贺龙彦,<仏教文献に现われたる法华経の研究>,坂本幸男编《法华经の思想と文化》,平乐寺书店,西元1965年,页252。
田贺龙彦<印度佛教中授记思想的开展>,坂本幸男编《法华经の思想と文化》,平乐寺书店,西元1965年,页250。
石川海净<阿含经における授记思想につい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5卷9号,东京,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西元2002年1月,页51-58。
永祥<提婆达多之研究>,《普门学报》,第十期,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印行,西元2002年7月,页223-276。
岩本裕着 刘永增译<梵语《法华经》及其研究>,《敦煌研究》,西元1994年第4期。
玠宗<妙法喻莲华与五时判教>,《台湾佛教》,10卷1期,民国45年1月,页11-17。
前田惠学<原始佛教圣典に现われた授记—veyyākaraaの语义をめぐっ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八卷二号,西元1998年4月,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东京,页178。
孙藩声着<从莲的特性说明佛法与《法华经》的弁遄痋A《狮子吼》、31卷9期、民国81年9月,页44-45。
宫本正尊<法华经の思想构造>,坂本幸男编《法华经の中国の展开》,平乐寺书店,西元1965年,页58。
高振农<《法华经》在中国的流传概述>,香港,《香港佛教》,页8。
圣严<中国佛教以《法华经》为基础的修行方法>,《佛教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页662。
廖朝阳着<法华经的袅直蛂G管窥古典小说的宗教基盘>见《中外文学》、17卷5期、民国77年10月,页91-123。
福井康顺着,<中国文学よりみたる《法华经》>金仓圆照,《法华经の成立と展开》,东京,平乐寺书店,西元1970年,445-480。
释如圣<法华经的研究>,《法相学会集刊》,第三期,民国81年11月,页7。
释永本<佛教经典中的花与譬喻>,《佛学研究论文集》,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印行,西元1996年。
释晓云<妙法如莲华>,《中国佛教》、30卷9期、民国75年9月,页29。





相關文章:
《妙法莲华经》「十如是」研究

上一篇(佛学研究方法论) 回目錄 下一篇(20世纪的藏传佛教历史研)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地藏菩萨灌顶﹝米滂仁波切传承﹞
敦珠传承 - 三根本大灌顶〈海外〉
密宗兴起的源由-牛顿出版社
上师格西?罗桑丹巴仁波切:永和中心专属日志:Xuite日志
不丹、印度法王寺院斋僧千僧善行 ~ 2008/8/11~2008/9/29

赞助网站
台北生技網
佛教藝術
佛教导航-佛教123-佛教
佛教導航網 .... 佛學智慧網 • 解脫之路
台北生技網
喇嘛-互動百科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