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中心2010年5月活動紀要 中華敦珠佛學苑 4-5月法訊 日本高野真言宗瞑想法-月輪觀傳法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坛经心性观与心灵管理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1/29 00:29:55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10/01/29 00:27:10   编辑部 报导

坛经心性观与心灵管理

新时代运动可以说是一种心灵革命的运动,也是一种修心的运动,进步的世界,不止是改头换面,表面上有所不同而已,而是从内心之革命,彻底有一番新气象,经济上所谓「市场」是众人心理的反射,是大家所创造的,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决定的。同样这个世界也是一样,反应了众生之共业,众生若心灵得到净化,业也随之净化,所集体反射创作出来的世界也就比较近於「净土世界」。
  
  「心灵启蒙运动」、「内心革命」其基本精神就是「回归自性」。而六祖坛经之基本思想也是以「自性」为中心,六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但恢复了自性本来清净之面目,再将自性上本自具有之般若大智,与一切本具之德能开发出来,贡献世间,利益众生,想想将是个什麽气象,心理学上都承认人有极大之潜能,但为何开发不出来,反而充满了愚痴之行为,生病要医治,愚痴难倒不更要医治吗?
  
  佛法就是从医治众生之生老病死开始的,从根本医治的,世上之问题还有比这些大的吗?所以佛法上有许多之方法,可以提供解决社会上诸多层面之问题。星云大师曾说:「有了佛法,就有办法。」六祖早己斩钉截铁的说出「自性」之伟大。自性当中含藏了万法,是一个极大的宝库,人类之生活若要「再度圣化及灵化」,就得回归自性。
  
  本文以坛经之心性观为核心,成圣、成佛,皆由自性中开展,六祖又提出「无念」、「无相」、「自性戒」、「坐禅」等等之法门,作为实际可操作之法门,以达到心灵之净化,「顿见」、「顿悟」成佛之目的。当然这些自性上伟大之宣言,与简易有效可供实践操作之法门,对於现代人之文明病,诸如:情绪、压力所造成之忧郁症等,亦可提供另一清治本源之方法。
  
  禅法以心为中心,本文将直接从自性下手,禅又通三藏,在究心治心上有悠久之历史与丰富之经验和成果,在心灵管理上足可以提供相当之资讯与借镜。
  
  现代管理学以「人为最高之管理原则」,一些对人管理上的难题,亦希望在禅学上能提供更有效之方法,本文希望从此作为出发。





南华大学/哲学研究所/95/硕士/研究生:李重庆 指导教授:释依空  电子全文电子全文

坛经心性观之基本义涵

 论佛法与心性

心性观的义涵.自性为众妙之门.证悟自性的重要

 六祖的思想精神

无念为宗

 坛经自性法门与心灵管理

 自性法门与心灵管理

转念与心灵调整.从自性戒谈心灵管理

坛经心性观与心灵环保

禅修者的内心环境.禅修者内心环境的维护.从坐禅谈心灵之提昇

坛经心性观与心灵开展

从坛经自性般若谈心灵开展.从坛经自觉谈心灵开拓.止观法门与心灵开发

从坛经思想谈现代人心灵问题

 从自性般若谈情绪管理

 从自性般若谈压力管理

从自性般若谈忧郁症问题

 坛经思想与现代人生活

 原初的义涵.重返本心的生活.

明心见性.从返本心

 净土在人间

结论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惟.管理是人生志业.坛经为心灵管理宝库




一、古籍文献
 
唐.惠昕原本 《六祖坛经》(二卷),收藏於佛教大藏经第八六粣续经部第二 佛教出版社 中华民国七十三年四月八日初版
 
唐.曹溪原本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收藏於佛教大藏经第八六册粣续经部第二 佛教出版社 中华民国七十三年四月八日初版
 
唐.宗宝本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收藏於佛教大藏经第八六册续经部第二 佛教出版社 中华民国七十三年四月八日初版
 
唐.惠能说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收藏於佛教大藏经第七二册 诸宗部第五 佛教出版社 中华民国七十三年四月八日初版
元.宗宝 编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册;NO.2008。
 
唐.玄奘 译 《大乘百法名门论(一卷)》收录於《佛教大藏经》第三十六册 NO123
 
唐.叉难陀译 《大乘起信论(二卷)》收录於《佛教大藏经》第三十六册 NO123
 
梁.真谛译 《大乘起信论(二卷)》收录於《佛教大藏经》第三十六册 NO123
 
唐.般若译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佛教大藏经》第九册NO245
 
唐.玄焋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佛教大藏经》第二十册NO616
 
唐.智慧轮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佛教大藏经》第二十册637
 
陈.慧思说 《大乘止观法门(四卷)》《佛教大藏经》第六十八册NO547.
 
隋.智顗说 《摩诃止观(一卷)》《佛教大藏经》第六十八册NO625 唐.玄奘 译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收录於《大正藏》第五册第八册;NO.220。
 
姚秦.鸠摩罗什 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十七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八册;NO.223。
 
姚秦.鸠摩罗什 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八册;NO.235。
 
姚秦.鸠摩罗什 译 《妙法莲华经》七卷,收录於《大正藏》第九册;NO.262。
 
唐.般若 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收录《佛教大藏经》第一册 NO733
 
东晋.佛陀跋陀罗 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收录於《大正藏》第九册;NO.278。
 
唐.实叉难陀 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十册;NO.279。
 
刘宋.僵良耶舍 译 《佛说观无量寿经》一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十二册;NO.365。
 
姚秦.鸠摩罗什 译 《佛说阿弥陀经》一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十二册;NO.366。
 
北凉.昙无谶 译 《大般涅盘经》四十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十二册;NO.374。
 
东晋.法显 译 《佛说大般泥洹经》六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十二册;NO.376。
 
吴.支谦 译 《佛说维摩诘经》二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十四册;NO.474。
 
姚秦.鸠摩罗什 译 《维摩诘所说经》三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十四册;NO.475。
 
姚秦.鸠摩罗什 译 《禅秘要法经》三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十五册;NO.613。
 
姚秦.鸠摩罗什 译 《坐禅三昧经》二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十五册;NO.614。
 
元魏.菩提流支 译 《入楞伽经》十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十六册;NO.671。
 
唐.实难陀 译 《大乘入楞伽经》七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十六册;NO.672。
 
唐.玄奘 译 《解深密经》五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十六册;NO.676。
 
唐.佛陀多罗 译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十七册;NO.842。
 
龙树菩萨 造,姚秦.鸠摩罗什 译 《大智度论》一百卷,收录於《大正藏》第二十五册;NO.1509。
 
龙树菩萨 造,姚秦.鸠摩罗什 译 《中论》四卷,收录於《大正藏》第三十册;NO.1564。
 
弥勒菩萨 说,唐.玄奘 译 《瑜伽师地论》一百卷,收录於《大正藏》第三十册;NO.1579。
 
护法 等菩萨 造,唐.玄奘 译 《成唯识论》十卷,收录於《大正藏》第三十一册;NO.1585。
 
无着菩萨 造,陈.真谛 译 《摄大乘论》三卷,收录於《大正藏》第三十一册;NO.1593。
 
天亲菩萨 造,梁(陈).真谛 译:《佛性论》四卷,收录於《大正藏》第三十一册;NO.1610。
 
马鸣菩萨 造,梁(陈).真谛 译 《大乘起信论》一卷,收录於《大正藏》第三十二册;NO.1666。
 
明.普泰 补注 《八识规矩补注》二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册;NO.1865。
 
隋.智顗 述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四十六册;NO.1915。
 
隋.灌顶 撰 《天台八教大意》一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四十六册;NO.1930。
 
隋.僧璨 作 《信心铭》一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册;NO.2010。
 
唐.玄觉 撰 《禅宗永嘉集》一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册;NO.2013。
 
唐.玄觉撰 《永嘉证道歌》一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册;NO.2014。
 
唐.宗密述 《禅源诸诠集都序》四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册;NO.2015。
 
世友菩萨造,唐.玄奘 译 《异部宗轮论》一卷,收录於《大正藏》第四十九册;NO.2031。
 
宋.道原纂 《景德传灯录》三十卷,收录於《大正藏》第五十一册;NO.2076。
 
宋.赜藏主集 《古尊宿语录》四十八卷,收录於《卍续藏经》第一一八册;页157上∼835下。
 
刘宋.竺道生 撰 《法华经疏》二卷,收录於《卍续藏经》第一五○册;页800上∼832下。
 
二、专书
 
柳田圣山 主编 《六祖坛经诸本集成》,京都:中文出版社,1976年,初版。
 
杨曾文 校写 《敦煌新本六祖坛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33年,初版。
 
丁福保 《六祖坛经笺注》,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84年,再版。
 
圣印法师 译 《六祖坛经今译》,台北:天华出版公司,1989年,初版。
 
无锡 丁民藏版 《六祖坛经笺注》中华佛教图书馆 美国佛教会 佛纪二五零九年印行
 
释法海 《六祖坛经注解》中国佛经印经处 民国六十年 初版
 
演培着 《六祖坛经讲记》,中国佛经印经处2003年 初版
 
净空法师《六祖坛经讲记》中国佛经印经处 2002年印
 
陈平坤 《慧能禅法般若与佛性》大千出版社 94年初版
 
陈海鸣 《管理概论》台北 华泰 1992
 
琼安.玛格瑞格 《管理是什麽》天下远见 台北 2003
 
蒋 青 《一次搞懂管理学》台北 良品 2005
 
康尼瑞儿.安租博士 《心灵改造》台北 世茂 1996
 
萨姜米庞仁波切 《心的导引》台北 橡树林 2004
 
夏学礼 《文化艺术与心灵管理》台北 空大 2000
 
马丁.海德格 《存在与时间》台北 桂冠 2002
 
沈肇基 《禅与管理》台中 瑞成 2000
 
罗珉着 《管理学前沿理论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6
 
朱占峰//陈德清 《管理学原理》武汉理工大学 1005
 
张文昌着 《现代管学(原理卷)》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美)加雷恩琼斯//珍尼佛 乔治//托马斯、译者 朱兆瑞//窦雪 人民邮电出版
 
宋学军着 《一刺读完二十八本管理学经典》海鸽文化 2005
 
安吉丽斯 《活在当下》天下远见 大和 1996
 
罗杰.卡拉汉 《敲醒心灵的能量》心灵工坊 2003
 
理查.特鲁波 平井富雄 《禅与精神医学》大东 台北 2003
 
德 宗 《从心开始》牧村 台北 2004
 
汤玛釿.摩尔 《原我一与自己心灵对话》方智 台北 2002
 
达赖喇嘛 《快乐就从转念起》四方 台北 2005
 
丹尼尔高曼 《情绪疗癒》立绪 台北 2003
 
风祭音弥 《倾听内心的呼唤》心之林 台北 1999
 
理查.班德勒 《改变你的未来》台北 世茂 1996
 
康泥瑞儿.安祖 泰玛拉.安祖 着 彭真译 台北 世茂 1996
 
刘翔平 《寻找生命的意义 佛兰克的意义治疗学》台北 猫头鹰 2001年
 
Michael Polanyi Harry Prosch 《意义》彭淮栋译 台北
 
肯恩 威尔伯 着 龚卓军 译《灵性复兴》:台北 张老师文化 2001
 
罗勃.帝尔兹 《重新启动生命的原动力》台北 世茂 1996
 
约翰.麦斯威尔 《换个思考,换种人生》台北 天下远见 2002
 
李安德 《超个人心理学》台北 桂冠 1992
 
卡尔.荣格 《人及其象徵》台北 立绪 1993
 
弗兰克 《寻找生命的意义》台北 猫头鹰 2001
 
铃木大拙 《禅与心理分析》台北 志文 1971
 
游乾桂 《用心疗心》台北 远流 1996
 
佛洛姆 《梦的精分析》台北 志文 1971
 
郑石岩 《精神体操》台北 远流 2001
 
熊哲宏 《心灵深的王国》台北 猫头鹰 2000
 
南怀瑾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台北 老古 1973
 
李欣霖 《生活愈简单,人生愈有味》台北 思文堂 2002
 
蔡长钧 《美化人生掌握生命》高雄 清淳音 2006
 
林金郎 《从心出发》台北 华文网 2006
 
林竹君 《灵气的指路》台中 晨星 2006
 
千江月 《简单就是幸福》台北 普天 2005
 
雷久南 《身心玲整体建康》慧炬出版 89年 增订一版
 
林镇国 《空性与现代性》台北 世茂 1996
 
派翠西亚.欧文着 广挴芳译 《忧郁心灵地图》台北 张老师文化事业 2001年初版
 
税所弘 着 林显宗 译 《忧郁症一定会好》 台北 董氏基金会 2003
 
大野裕 着 林显宗 译 《不再忧郁》台北 董氏基金会 2003
 
Cait Irwin 着 李开敏 译 《征服心中的野兽》台北 董氏基金会 2002
 
叶金川 《阳光心配方》台北 董氏基金会 2004年
 
约翰 罗宾斯(J.Robbins)着 严世芬/潘定凯译《还我健康》台北琉璃光 20年
 
张华褓 《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三民 2003
 
陆汝斌着 《生理、心理、精神病》宇宙光 2006
 
左藤武着 《我得了忧郁症吗?》麦田 2006
 
Healing Emotions:con versations with the PalAi Lama on mindfulness,and health.
 
Tapping the Healer
using Thougnt Field Therapy to Instanely conguer your Fears
 
Anxieties and Emotional Distress Roger J.callahan & Richard Trubo PSYChotherpy and Spirie:Theory and practice in Transpersonal PSYChotheraphy. 1997 Brant corerignt.
 
Wrieing down the bones-freeing the writer with in by Na talie Gold berg copyrighe 1986 by Naealie Golderg.
Publish by arrenge ment with shambbhaila publications.Inc.
 
印 顺 《中国禅宗史》,台北:正闻出版社,1989年,六版。
 
印 顺 《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正闻出版社,1990年,四版。
 
印 顺 《印度之佛教》,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三版。
 
印 顺 《如来藏之研究》,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修订一版。
 
印 顺 《空之探究》,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六版。
 
牟宗三 《心体与性体(第一册)》,台北:正中书局,1968年,台初版。
 
牟宗三 《佛性与般若(上册)》,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修订五版。
 
牟宗三 《佛性与般若(下册)》,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修订五版。
 
李志夫 《印度思想文化史--从传统到现代》,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初版。
 
吴 怡 《禅与老庄》,台北:三民书局,1992年,八版。
 
洪修平 《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高雄:佛光出版社,1991年,初版。
 
唐君毅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全集校订版。
 
唐君毅 《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卷一》,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全集校订版。
 
高柏园 《庄子内七篇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初版。
 
劳思光 《新编中国哲学史(二)》,台北:三民书局,1988年,增订四版。
 
劳思光 《新编中国哲学史(三上)》,台北:三民书局,1987年,三版。
 
杨惠南 《佛学的革命--六祖坛经》,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四版。
 
杨惠南 《惠能》,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3年,初版。
 
蒙培元 《中国心性论》,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0年,初版。
 
蒙培元 《中国哲学主体思维》,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年,初版。
 
顾伟康 《禅宗六变》,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4年,初版。
 
正德居士 《学佛者心态》台北 佛教正觉 2002
 
傅伟勳 《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台北 东大 1986
 
洪修平 《禅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台北 佛光 1991
 
吴汝钧 《绝对无的哲学》台北 商务 1998
 
柳田圣山 《禅与中国》台北 桂冠 1997
 
蔡日新 《中国禅宗的形成》新店 圆明 1999
 
郑石岩 《禅心的效能训练》台北 远流 2002
 
郑石岩 《禅生命的微笑》台北 远流 2002
 
铃木大拙 《禅与生活》台北 新潮 1772
 
顾伟康 《禅宗六变》台北 东大 1994
 
晓云法师 《天台宗论集》台北 原泉 1987
 
会性法师 《小止观讲座》台中 普门 1991
 
陈沛然 《佛家哲理通析》 东大 1993
 
蒋维乔 《中国佛教史》台北 常春树 1986
 
刘锐之 《戒定慧之抉择》台北 密乘 1991
 
太 虚 述 《大乘板本生心地团观经讲记(卷—十三品)》收录於 佛教大藏经第一二三册 49
 
方东美 《中国人生哲学》,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3年,四版。
 
方东美 《中国大乘佛学》,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1年,四版。
 
牟宗三 《中国哲学的特质》,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4年,再版。
 
牟宗三 《中国哲学十九讲》,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初版。
 
牟宗三 《生命的学问》,台北:三民书局,1989年,五版。
 
吕 澂 《印度佛学思想概论》,台北:天华出版事业公司,1982年,初版。
 
吕 澂 《中国佛学思想概论》,台北:天华出版事业公司,1982年,初版。
 
吴汝钧 《佛学研究方法论(上)》,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6年,增订版。
 
吴汝钧 《佛学研究方法论(下)》,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6年,增订版。
 
吴经熊 着,吴怡 译:《禅学的黄金时代》,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十四版。
 
南怀谨 《禅与道概论》,台北:老古文化事业公司,1986年,台九版。
 
劳思光 《哲学浅说》,香港:友联出版社,未注明出版年月。
 
铃木大拙 着,李岳勳 译,《禅思想.禅行为.禅问答》,台北:正大 印馆,1975年,台一版。
 
铃木大拙 着,孟祥森 译,《禅与心理分析》,台北:志文出版社,1985年,三版。
 
铃木大拙 着,李世杰 译,《禅佛教入门》,台北:协志工业丛书出版公司,1989年,七版。
 
杜松柏 〈坛经「心」「性」探义〉,收录於 杜松柏:《知止斋禅学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初版,页81∼96。
 
吴汝钧 〈如来藏思想〉,收录於 吴汝钧:《印度佛学的现代诠释》,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初版,页165∼187。
 
吴汝钧 〈慧能禅:无之智慧的开拓〉,收录於 吴汝钧:《中国佛学的现代诠释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初版,页159∼174。
 
阿部正雄 〈禅不是哲学,而是……〉,收录於【日】阿部正雄 着,王雷泉、张汝伦 译:《禅与西方思想》,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2年,初版,页3∼26。
 
阿部正雄 〈道元论佛性〉,收录於【日】阿部正雄 着,王雷泉、张伦 译:《禅与西方思想》,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2年,初版,页27∼74。
 
阿部正雄 〈禅与西方思想〉,收录於【日】阿部正雄 着,王雷泉、吴汝伦 译 《禅与西方思想》,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2年,初版,页93 -137。
 
胡 适 〈荷泽大师神会传〉,收录於 张曼涛 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1).六祖坛经研究论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初版,页29∼74。
 
陈鼓应 〈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收录於 陈鼓应:《老庄新论》,台北:五南图书公司,1993年,初版,页3∼49。
 
陈荣波 〈从《六祖坛经》看禅宗的生命光辉〉,收录於 陈荣波:《禅海之筏》,台北:志文出版社,1993年,初版,页33∼42。
 
傅伟勳 〈创造的诠释学及其应用〉,收录於 傅伟勳:《从创造的论释学到大乘佛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0年,初版,页1∼46。
 
傅伟勳 〈《坛经》慧能顿悟禅教深层义蕴试探〉,收录於 傅伟勳:《从创造的论释学到大乘佛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0年,初版,页209∼242。
 
铃木大拙 〈悟与迷〉,收录於【日】铃木大拙 着,徐进夫 译:《铃木大拙禅论集:历史发展》,台北:志文出版社,1992年,再版,页107∼148。
 
铃木大拙 〈禅的历史--从初祖达摩到六祖慧能〉,收录於【日】铃木大拙 着,徐进夫 译:《铃木大拙禅论集:历史发展》,台北:志文出版社,1992年,再版,页149∼208。
 
杨惠南 〈坛经中之「自性」的意含〉,收录於 杨惠南:《禅史与禅思》,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初版,页209∼229。
 
杨惠南 〈五家七宗之禅法初探〉,收录於 杨惠南:《禅史与禅思》,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初版,页119∼160。
钱 穆 〈六祖坛经大义--惠能真修真悟的故事〉,收录於 张曼涛 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1).六祖坛经研究论集》,台北:大乘文化出 版 社,1977年,初版,页183∼194。
 
钱 穆 〈复兴中华文化人人必读的几部书〉,收录於 钱穆:《中国文化丛谈》,台北:三民书局,1986年,五版,页359∼383。
 
罗时宪 〈六祖坛经管见〉,收录於 张曼涛 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1).六祖坛经研究论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初版,页293∼326。
 
三、期刊
 
王柏寿 〈六祖坛经的哲学及其道德思想之研究〉,刊载於《嘉义师院学报》第6期,1992年11月,页51∼87。
 
王熙元 〈六祖坛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价值〉,刊载於《中国学术年刊》第11期,1990年3月,页73∼92。
 
成中英 〈禅的诡论和逻辑〉,刊载於《中华佛学学报》第3期,1990年4月,页185∼207。
 
朱维焕 〈「六祖坛经」之禅机大旨〉,刊载於《兴大中文学报》第6期,1993年1月,页23∼44。
 
吴汝钧 〈坛经的思想特质--无〉,刊载於《国际佛学研究(年刊)》创刊号,1991年12月,页23∼48。
 
吴 怡 〈中国禅宗与儒道两家思想的关系〉,刊载於《幼狮学志》第16卷第1期,1980年6月,页99∼112。
 
黄博仁 〈坛经研究〉,刊载於《新竹师专学报》第10期,1984年5月,页115∼134。
 
黄博仁 〈慧能对禅定之批判〉,刊载於《新竹师专学报》第11期,1985年2月,页75∼81。
 
杨惠南 〈坛经的作者及其中心思想〉,刊载於《国立编 译馆馆刊》第10卷第2期,1981年12月,页127∼146。
 
释圣严:〈六祖坛经的思想〉,刊载於《中华佛学学报》第3期,1990年4月,页149∼164。
 
阿部正雄 《禅与西方思想》台北 桂冠 1992
田昌五 〈慧能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刊载於(济南)《文史哲》第2期,1997年3月,页31∼38。
 
辛 旗 〈慧能与禅宗思想的奠基〉,刊载於《中国文化月刊》第189期,1995年7月,页35∼45。
 
江淑君 〈论《六祖坛经》的「明心见性」与「解行双修」〉,刊载於《中国文化月刊》第203期,1997年2月,页51∼56。
 
林继平 〈禅宗思想形成之阶段与方法:兼论禅宗与华严天台哲理之会通(上)〉,刊载於《东方杂志》第22卷第4期,1988年10月,页15∼23。
 
林继平 〈禅宗思想形成之阶段与方法:兼论禅宗与华严天台哲理之会通(下)〉,刊载於《东方杂志》第22卷第5期,1988年11月,页27∼37。
 
吴汝钧 〈神秀禅与慧能禅〉,刊载於《中国文化月刊》第156期,1992年10月,页66∼74。
 
高柏林 〈坛经般若品试探〉,刊载於《中国佛教》第29卷第10期,1985年10月,页8∼14。
 
高柏园 〈坛经般若品探义〉,刊载於《中国文化月刊》第56期,1984年6月,页87∼97。
 
高柏园 〈坛经顿渐品中的顿悟与渐修〉,刊载於《中国文化月刊》第65期,1985年3月,页33∼48。
 
高柏园 〈坛经心性论的哲学意义(3)〉,刊载於《中国佛教》第31卷第3/4期,1987年4月,页4∼9。
 
高柏园 〈坛经心性论的哲学意义(4)〉,刊载於《中国佛教》第31卷第5期,1987年5月,页5∼10。
 
高柏园 〈论六祖慧能的修养论--以「六祖坛经」为中心之讨论〉,刊载於《中国佛教》第34卷第7期,1990年7月,页4∼15。
 
杨惠南 〈慧能及其後禅宗之人性论的研究〉,刊载於《哲学与文化》第14卷 6期,1987年6月,页24∼36。
 
叶瑞卿 《从坛经看慧能思想》,珠海大学(香港),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1年。
 
胡顺萍 《六祖坛经思想之承传与影响》,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88年。
 
胡顺萍 《六祖坛经思想之承传与影响》,收录於《师大国文研究所集刊》第三十二号,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研究所,1989年,页3∼154。
 
程国强 《坛经、慧能、顿悟之研究》,国立台湾大学(台湾),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9年。.
 
吕凯文 《当代日本「批判佛教」研究;以「缘起」「dhatu-vada」为中心的省察》,国立政治大学(台湾),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5年。
 
刘鹤龄 《六祖慧能思想研究》,私立辅仁大学(台湾),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5年。
 
杜保瑞 〈坛经的功夫观念〉,收录於华梵人文科技学院.工业管理系 主编:《第一届禅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1995年5月,页205∼216。
 
杜保瑞 〈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发表於 北京.清华大学 主办「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1995年12月,北京。
杜保瑞 〈禅宗功夫哲学的方法检讨〉,收录於财团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会 主编 《1996年佛学研究论文集(4).佛教思想的当代诠释》,台北:佛光文化事业公司,1996年,初版,页283∼312。
 
杨士毅 〈惠能禅学之分析与批判〉,收录於 世界传播闻学院.共同科 主编:《中国人文思想学术会议论文集》 台北:世界传播新闻学院,1993年
5 月,页106∼133。
 
释济群 〈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收录於 慈光禅学研究所 主编:《一九九八年两岸禅学研讨会论文集》,台中:慈光禅学研究所,1998年10月,页131∼142。






上一篇(华严经中普贤菩萨之研究) 回目錄 下一篇(禅宗「不二观」的深层意蕴)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35佛忏悔文简介- 观照无常~ - Yahoo!奇摩部落格
观察死亡徵兆形相自解脱97年.11月1日
度母破阵法
佛欢喜月
瞻布林集桑--世界祈福日

赞助网站
claire心靈季節- PChome 新聞台Blog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 中華佛教直貢葛舉*菩曼仁波切* · 喇嘛網 · 化育資訊網 · 佛曲音樂*大寶法王篇* ·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基金會 · 大愛電視網路
寧瑪巴大乘佛學會
中央研究院身體與醫療研究
慈濟大學圖書館網路資源
Changturtle
LamaNet 喇嘛網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