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度母.施身法共修 快樂學活趣有佛有YOUNG體驗營 3月貝諾法王長壽十萬放生大法會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觉心 净意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噶举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3/29 02:01:49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10/03/29 02:00:38   编辑部 报导

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开示 —— 觉心,净意
时间:1985107
地点:奥尔班尼太阳学院

心灵是一切人类的基础

在世界上的几个主要宗教传统中,佛教已持续作为一个活的传承达两千五百年以上。它是在东方,由释迦牟尼佛所创立,但这个事实并不意谓着:佛教仅仅是一种东方的风俗传统或文化。从佛教的观点而言,心灵是一切人类的基础,且无一例外,每个人都有可能达到最高的圣者完全觉悟之心的天赋潜能。

佛教所介绍的即是:去认识和体验这种潜能的方法,而不论我们是谁。对想要去认识那真实的心灵而言,能够被一种文化同化与渗入是重要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特殊的传统、信仰的背景,并不能被同化到所谓的心灵中。由於佛教提出了什麽是现象世界与我们自己存在的真实基础,所以佛教并不限於一套为特殊团体、地域所设计的信仰与传统。

有两种方法被我们用来描述现象世界和描述自己。一种是我们通常认知的现象世界和我们自己的方法,而另一种观点是去了知事物的基础与究竟上的真实状态。我们与周遭世界的关系,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以我们对它的知觉在作用,而不是依据它的根本本质在作用,所以无法体验到我们根本的本性,那种完全觉悟境界之心的潜能,代之的是,我们仅仅体验到我们所见的。

即使目标似乎已达成,却仍若有所失

结果,我们体验到的是生命中一股巨大的烦恼、冲突,无论我们怎样努力去解决,总是有不顺心、不平、不安之处,总有所失。即使目标似乎已达成,却仍若有所失。无论我们已完成多少,仍有更多要去完成。这种不满的持续与不满程度的增加,乃因我们对本质认知差异所造成。

当我们依据对世界错误的认知,及执取它为根本实相而行为时,我们便宛如它是由外而来般地起了乱与不安的反应,感到被外在环境威胁、被牺牲、上当,我们的迷乱是因我们误以为这些问题是真实,因此我们必须远离这些造成不安的原因。我们虽然尝试许多不同的方法想要逃走,但从未真正地想过运用我们自身的可能性。

假如我们开始依自己的存在而运作。将会比和外在的参考点一起运作更好。我们现前处境,其中,包括被意识所执持的外在物件,以及意识本身、意识的执持与认知,接受或排斥这些物件的客体。我们因未能认识主客体实相而陷於二元对立困境中,所以无法认识到它。不仅使客体变成超出自己本身的事物,而且正在威胁着我们,并且引起混乱;因而使我们误认客体物件是我们的混乱、我们的问题以及不安的原因。

混乱不安的持续,是随错误的认知而来

当我们开始对主体和客体间的关系有些知觉时,我们可能已开始看到自己心理的投射被反映回到我们的心中,但取代认识到它们就是我们自己的是:我们以为问题存在於我们之外,并且尝试於从外在来解决它。但事实上,混乱与不安的持续显现,是随着我们错误的认知而来。

西藏语年巴(nangpa一词,具有主观化的意义,指出我们需要反向内观,并且在我们自己之中运作。藉此作为获得一种对我们到底真正是谁的清楚感知,我们将生起对自我的存在宛如与周围所有的人有关的感觉。

如果我们向外观照,并试图去指出什麽是那迷乱心理认知的基础,将永远无法认识我们是谁。根本实相就是痛苦或快乐的体验,不是外在所发生的等同内部所发生的,苦或乐的体验是主要的一种心境。无论我们体会到世界是圆满、或是一种迷惑,都将视我们的心境而定。

我们迷惑的另一个原因是:误解万法的本来面目。我们和世界的关系是紧密的,现象界的存在乃由於因缘的互相依赖,不仅是最复杂的现实,而且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事物是独立、永恒地自存。

任何问题、不安,均直接由自己而来

不论一个客体似乎存在得如何真实、如何永恒、或如何可靠,只要就世界与现象的真正本质来考量,它便不是真实的存在。这点也适用在我们的自心上,当我们从以相反的观点来反应现象界的真正本质,我们便给自己找了麻烦。

从佛教的观点而言,任何问题、不安,均直接由我们自己而来。我们必须了解这点,以建立人生的健康基础,并且去洞察不安是我们心理习气的一种表露。因为我们尚未认识自己的源头,所以仍热衷、沉迷於这些错误模式之中。我们虽已继承了一笔基本的财富,但由於习气的执着,我们已违於我们所有的,与我们的本来面目反向而行,以致於经验到烦恼、冲突。就像是个被宠坏的孩子一般:孩子开始并非那样,而是被外在影响力所影响成为一个坏小孩。

在世界中的基本表现,是完全的无力

一般人想去认识到我们不断的自称正在做这、做那,在此世界中的基本表现,却是完全的无力,这是件非常有趣的事。由於我们思惟与认知的心被持续地纷扰着,因此我们一点也控制不了。我们对发生的事没有真正智慧或记忆力。我们是被外在现象、被我们所见的魅惑,及主张正在做、正在控制任何状况等,所操作的一部机器。

当我们具有正确的心识,一颗具有机敏、专注的心时,才会开始真正具有力量,才能了解周遭所发生的事。它是生命活着或死亡的要素。我们经营生命的方式似乎像个大笑话,每个人都好像是个虚位的大领导者,一点权力也没有,甚至不晓得发生了什麽事。我们有个大大的虚名,只是如鹦鹉般的重覆着,想要全世界认识,如机器被人从後摇控而毫无改变,对当下或真正的生命毫无感知。我们的生命正被迷惑、障碍、纷扰、散乱的习气所遮覆和指挥。

为了要改变这种情形,佛教介绍禅定修持的巧妙方法,我们必须要开始去学习和自己坐着,并使真正的自己感到更舒适。禅定的修持并不意谓着要有个禅定於其上的东西,或是某种和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完全不同或新的事物为标的。

禅修的用意是为培养健全而理智的习惯

禅修,简单的说:意谓着培养一种健全而理智的习惯,使之成为对我们已发展之不健全、被迷惑、有害习气的矫正方法。禅定修持能使我们体验自己念头与认知,禅定完全是心法,为了要体验这点,我们必须重覆地运用其方法,因为习气,不论健康的、不健康的,都是藉由反覆薰习而成的。

总而言之,佛教是宇宙性的,是立基於世界和我们自身的根本实相,无论我们是谁、有哪些问题、或有任何特别的历史背景,均适於禅修。











上一篇(莫把佛法与传统文化混淆) 回目錄 下一篇(法侣)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中时部落格|回收纸袋,成为绿色时尚实践者〔学学GFF〕
药师佛灌顶
『药师佛之琉璃净土』?????????? Bhaisajyag
神变月 佐钦 莲师息增怀诛 2009/2/27~2009/3/6大法会
中阴文武百尊超渡法会之功德

赞助网站
台灣農特產品整合行銷推廣協會
西藏敏竹梅芭藏香
大同大學教育網
台北縣藏密薩迦喜金剛協會-
慈濟大學圖書館網路資源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