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師一切財神總集灌頂大法會 賈傑康楚仁波切主法 大威德金剛除障回遮 雲林8/22嘎桑仁波切八關齋戒(紐涅)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大佛顶首楞严经》「修行实践论」之研究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1/11 10:12:57
學習次第 : 进阶

《大佛顶首楞严经》「修行实践论」之研究  指导教授:陈振崑 

楞严经》在佛门中的地位是很崇高的,喻为末世津梁、禅门关钥,内容十分丰富,广泛与庞大宏伟,而包罗万有。它是一部体系庞博壮观的大乘经典,法华开权,楞严究竟,从古至今,向来为佛教界弟子们所尊祟。《楞严经》是指导人们修行如何了脱生死,如何利用我们现在,这个色身来修行,指示我们的真心,尤其是「破妄识、显真心」更是指引着我们脱离苦海,免得轮回於六道的苦难境遇的关键。这个「真实心」,也就是如来藏,妙明元清净体的清净心,人人具足,各个圆成。只是我们不能解悟,无从修证。若能了解修行之法,才可能免於往返六道之难。想要恢复我们清净的本性,必须先由「戒、定、慧」三无漏学开始。守戒、就能有定,有定就能发慧,这也就是《楞严经》中最重要的部份──「四清净明诲」。遵守这四种清净的心地戒,才能不被外境所转,由於自律而利人才能俯仰无愧又能成圣,饶益有情,而後修习楞严大定,由人修行而成就证佛果位。


本文以研究《楞严经》由修行实践仁义道德之目标为成圣成佛。从《楞严经》内容及学者研究成果了解。修持是生存的关键,修行的意义一─寻找人生存在真实义。阿难为何受惑,修行要认识五十阴魔,要邪正的辨别是天堂、地狱的分水岭。修行就要修中道了义,不落於空,不着於有,偏空、偏有、都是落於二边外道邪论。要能了悟「佛」所宣说的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然而见性本空之义,斥破所执妄心,见性显真心。原一精明分成六合和。


人生真谛,透过种种修行的实践仁义道德,按实践的步骤与次第,舍妄去真,以不生灭心修行结不生灭果,二十五圣各述圆通成佛之道;包括一、「六尘圆通」,二、「五根圆通」,三、「六识圆通」,四、「七大圆通」,五、「反闻自性圆通」,以及「戒定慧」三无漏学总摄心修定的四清净明诲。正修与增进渐次的修习证果。


神呪的威神力,圣凡普被,持戒修定,不为境界所动摇,又持诵「楞严神咒」改正宿世恶习,如此才能入「圣人」之法性流,得到释迦牟尼佛所授记之「正定、正受」。

故说《楞严经》是在解决生死大事的问题,指示修行的正路。尤其「楞严神咒」更是金刚杵,以救助世人。我们亦研究《楞严经》对大乘佛教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贡献。佛又教诲众生,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第一义当审观因地发心,澄浊入涅盘。第二义当发菩提心,解脱入圆通。但以「闻性」入清净本性为最殊胜。总之,「释迦牟尼佛」讲经四十九年,无非是显法性度众生,让众生了解「真心」所在,进而修行,开示悟入「佛知见」,不再流浪生死,离开混浊的六道轮回。但先决条件一定是行仁义之善,俱备社会道德责任能有利他精神。


《楞严经》结论,是对众生善恶因果律道德论的警惕性。如是行善注重道德,才能脱离生死轮回,成圣继之成佛。则对未来的期许能成立《楞严经》专宗。


关键词:楞严、破妄、显真、菩提心、元清、如来藏、清净明诲。

华梵大学/哲学系硕士班/96/硕士/究生:曾素连   指导教授:陈振崑   电子全文电子全文





重要佛词 -楞严经.真实心.四清净明诲.六尘圆通.五根圆通.六识圆通.七大圆通.反闻自性圆通.「戒定慧」三无漏学总摄心.楞严神咒.正定、正受.闻性.真心

重要目次与问题思考-

《楞严经》对修行实践论之基本说明 .修行实践论之意义与基本思想.修行实践论之关键──舍妄识求真心阿难七次觅心.见性显真心不生灭如来藏真心.佛宣说二种根本:人生生死轮回的根本.佛说如来藏「见性」本空之义. 後世诸位大师对十番显见义的异同.世界之成因与人生之真谛.众生颠倒之因──无明、惑业、造作恶业...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相...世界颠倒之因──无明妄力造成十二类生...舍妄趣真之先决条件...修行实践论程序与次第...众生生命流转之因──十习因六交报...生命临终升坠之因由...众生造十习因其原由..众生的因果相连的六交报..(一)「见报」 ..
(二)「闻报」..(三)「齅报」..(四)「味报」..(五)「触报」.. (六)「思报」 ..斥邪..佛劝众生们钦诲遵修..修行实践论初始步骤与证圣果次第..

「戒学」是修行实践论之第一步骤..「戒学」是修行实践论的总纲领 ..「戒学」是修行实践论的总纲领
(一)首先持戒律发善愿人与菩萨互通
(二)持戒律与修心养性的关系
1、施门是「仁」行持的实践
2、持戒是「义」行持之实践
3、忍门是「礼」行持之实践
4、精进门是「智」行持之实践
5、止观门是「信」行持之实践 

「四清净明诲」与伦理道德关系  

(一)第一清净明诲「戒淫」断淫「礼」之实践
(二)第二清净明诲「戒杀」断杀「仁」之实践
(三)第三清净明诲「戒盗」断盗「义」之实践
(四)第四清净明诲「戒妄」断妄「智」之实践
(五)诸位大师开示持戒律「淫杀盗妄」有诸功德 

增进修行实践论之三种渐次 

(一)第一增进修行渐次──当断五辛葱、蒜、韮、薤、兴渠
(二)第二增进修行渐次──刳其正性

(三)第三增进修行渐次──违其现业   「建立道场」是修行实践论之第二步骤
一、道场的建立
(一)坛场和供具的设置
(二)供佛供品的摆设
二、坛场之庄严
(一)「悬像轨则」─此外坛尊像也
(二)场内之摆设

持诵「楞严神咒」是修行实践论之第三步骤
一、释迦佛宣说「楞严神咒」及神咒的威神力
二、「楞严神咒」的威神力及对圣凡普被的救助
三、「楞严神咒」的功能

修行实践论转凡成圣次第

一、「乾慧地」
二、「十信」
三、「十住」
四、「十行」
五、「十回向」
六、「四加行」
七、「十地位」
「等觉」与「妙觉」《楞严经》圣者成就之实践法门
 二十五圣各述圆通成佛之道
一、「六尘圆通」 130
二、「五根圆通」 133
三、「六识圆通」 135
四、「七大圆通」 138
五、「反闻自性」 142

观音圆通要义.解结修证.称体起因.)

「慈悲之大用」「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或三十二应」 )

获十四种无畏功德.善获四不思议

释迦佛开示一条妙修行路.佛开示修持如梦如幻「妙音」.佛开示修持的方法

《楞严经》善恶因果律道德论警惕性.《楞严经》对大乗佛教理论和实践的贡献




壹、经典部分
姚秦、鸠摩罗什,《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台北:佛恩杂志社。
姚秦、鸠摩罗什,《佛说阿弥陀经》,台南:和裕出版社,2004年。
姚秦、鸠摩罗什,《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台南:和裕出版社,年。
姚秦、鸠摩罗什,《大悲呪》,台北:佛恩杂志社。
姚秦、鸠摩罗什,《早晚礼佛忏悔仪文》,台北:佛恩杂志社。
姚秦、鸠摩罗什,《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台北:佛恩杂志社。
姚秦、鸠摩罗什,《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经》,金门:青龙寺。
唐、义净,《药师瑠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台北:圣国印刷公司。
唐、玄觉,《永嘉大师证道歌》,台北:法界佛教总会,年。
唐、玄奘,《药师瑠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台南:和裕出版社,2004年。
唐、玄奘,《药师瑠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新庄:金卡带出版社。
唐、玄觉,《金刚心陀罗尼经》,板桥:鸿霖珈公司。
唐、实叉难陀,《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台南:和裕出版社。
唐、实叉难陀,《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和市:世桦公司。
惟则,《大佛顶首楞严经》,姑苏城师子林:至正二年壬午佛成道日。
 
贰、专书部份
《长阿含经第八卷》,《大正藏》第一册。
提婆,《中阿含经第七卷》,《大正藏》第一册。
《杂阿含经第十七卷》,《大正藏》第二册。
竺道生,《四分律卷第三十二》,《大正藏》第二册。
义净,《杂阿含佛说转法轮经》,《大正藏》第二册。
跋陀罗,《阿含经卷第十二》,《大藏经第二册》。
《普曜经》,《大正藏》第三册。
唐般刺蜜帝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大藏经第十九册》。
唐释智顗《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唐宗密述,《禅源诸诠集都序》三《大正藏经》第四十八册。
唐靖迈撰,《古今译经图纪四卷》白延译《首楞严经》二卷。《大藏经第五十五册》。
唐智昇撰,《续古今译经图纪一卷》般剌蜜帝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大藏经第五十五册》。
宋子璿集,《首楞严义疏注经》〈二十卷〉《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藏经》第四十八册。
宋道原篡,《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大正藏经》第五十一册。
宋录,《梵网经开题》,《大藏经第六十一册》。
日本空海撰,《大佛顶经开题》〈一卷〉,《大藏经第六十一册》宽治五年。
宋子璿述,《楞严经义疏注经科》一卷,《卍续藏第十六册》。
宋子璿集,《楞严经义疏注经》卷九《卍续藏经》第十六册。
宋子璿集,《楞严经义疏注经》二十卷,《卍续藏第十六册》。
宋怀远录,《楞严经义疏释要钞》二十卷,《卍续藏第十六册》。
宋思坦集注,《楞严经集注》二十卷,《卍续藏第十七册》。
宋仁岳述,《楞严经薰闻记》五卷二十卷,《卍续藏第十七册》。
宋戒环解,《楞严经要解》二十卷,《卍续藏第十七册》。
宋德洪造论宋正受会合《楞严经合论》十卷,《卍续藏第十八册》。
宋惟愍释可度笺,《楞严经笺》二十卷,《卍续藏第八十八册》。
宋净源编叙,《首楞严坛场修证仪》一卷,《卍续藏第九十五册》。
元惟则会解明传灯疏,《楞严经圆通疏》十卷,《卍续藏第十九册》。
明真监作,《楞严经正脉疏科》一卷,《卍续藏第十八册》。
明真监述,《楞严经正脉疏悬示》一卷,《卍续藏第十八册》。
明真监述,《楞严经正脉疏》十卷,《卍续藏第十八册》。
明袾宏述,《楞严经正脉疏》十卷,《卍续藏第十九册》。
明德清述,《楞严经悬镜》一卷,《卍续藏第十九册》。
明德清述,《楞严经通议》十卷,《卍续藏第十九册》。
明圆澄注,《楞严经臆说》一卷,《卍续藏第十九册》。
明德清,《楞严经通议》卷五《卍续藏经》第十九册。
明德清,《楞严经悬镜序》,《卍续藏经》第十九册。
明祩宏,《楞严经摸象记》,《卍续藏经》第十九册。
明智旭,《楞严经玄义卷上》,《卍续藏经》第二十册。
明智旭,《楞严经文句卷十》,《卍续藏经》第二十册。
明传灯疏,《楞严经圆玄义》四卷,《卍续藏第二十册》。
明一松大师说,《楞严经秘录》十卷,《卍续藏第二十册》。
明智旭撰,《楞严经玄义》二卷,《卍续藏第二十册》。
明智旭撰,《楞严经文句》十卷,《卍续藏第二十册》。
明钱谦益钞,《楞严经疏解蒙钞》三十六卷,《卍续藏第二十册》。
明锺惺撰,《楞严经如说》十卷,《卍续藏第二十一册》。
明凌弘宪点释,《楞严经证疏广解》十卷,《卍续藏第二十二册》。
明通润述,《楞严经合辙》十卷,《卍续藏第二十二册》。
明函是疏,《楞严经直指》十卷,《卍续藏第二十二册》。
明大韶撰,《楞严经撃节》一卷,《卍续藏第二十二册》。
明观衡撰,《楞严经悬谈》一卷,《卍续藏第二十二册》。
明元贤述,《楞严经略疏》十卷,《卍续藏第二十三册》。
明正相解,《楞严经势至圆通章科解》一卷,《卍续藏第二十四册》。
明曾凤仪宗通,《楞严经宗通》十卷,《卍续藏第二十五册》。
明陆西星述,《楞严经说约》一卷,《卍续藏第八十九册》。
明陆西星述,《楞严经述旨》十卷,《卍续藏第八十九册》。
明传如述,《楞严经截流》二卷,《卍续藏第八十九册》。
明传灯述,《楞严经圆通琉前茅》二卷,《卍续藏第八十九册》。
明广莫直解,《楞严经直解》十卷,《卍续藏第八十九册》。
明乘岩讲录,《楞严经讲录》十卷,《卍续藏第九十册》。
明真界纂注,《楞严经纂注》十卷,《卍续藏第九十册》。
明焦竑纂注,《楞严经精解评林》三卷,《卍续藏第九十册》。
明德清,《紫柏尊者全集》卷十九《卍续藏经第一二六册》。
明禅修述,《依楞严究竟事忏》二卷,《卍续藏第一二九册》。
清刘道开纂述,《楞严经贯摄》十卷,《卍续藏第二十三册》。
清灵耀述,《楞严经观心定解科》一卷,《卍续藏第二十三册》。
清灵耀述,《楞严经观心定解大纲》一卷,《卍续藏第二十三册》。
清灵耀述,《楞严经观心定解》十卷,《卍续藏第二十三册》。
清通理述,《楞严经指掌疏悬示》一卷,《卍续藏第二十四册》。
清通理述,《楞严经指掌疏》十卷,《卍续藏第二十四册》。
清通理述,《楞严经指掌疏义》一卷,《卍续藏第二十四册》。
清续法集,《楞严经势至圆通章疏钞》二卷,《卍续藏第二十四册》。
清行策撰,《楞严经势至圆通章解》一卷,《卍续藏第二十四册》。
清谛闲述,《楞严经序指味疏》一卷,《卍续藏第九十册》。
清溥畹撰,《楞严经宝镜疏科文》一卷,《卍续藏第九十册》。
清溥畹撰,《楞严经宝镜疏悬谈》一卷,《卍续藏第九十册》。
清溥畹撰,《楞严经宝镜疏》十卷,《卍续藏第九十册》。
清济时述,《楞严经正见》十卷,《卍续藏第九十一册》。
交光,《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台北:广钦文教基金会,2005年
印光,《寿康宝监》,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2001年。
印光,《念佛三昧》,桃园:懿莲佛会,2004年。
印光,《蕅益大师法语》,台南:净宗学会,1997年。
忏云,《虚云和尚开示楞严录》,南投:莲因寺斋戒学会,1999年。
倓虚,《大佛顶首楞严经序指味疏》,全佛编辑部,光绪壬寅年。
倓虚,《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台北:三宝弟子,1999
白圣,《楞严经表解》,彰化:安澜念佛会,1981年。
子璿集,《首楞严经义海》,台北:三宝弟子,1998年。
道安,《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科会》,台北:台湾印经会,1994年
白圣,《戒堂讲话集》,彰化:慧光文库,2001年。
太虚,《大佛顶首楞严摄论》,台北:全佛出版社,1935年。
圆瑛,《楞严经讲义》,台北:大乘精舍印行,1993年
圆瑛,《楞严纲要》,台北:大乘精舍印行,2003年
宣化,《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台北:法界佛教总会印行,2002年。
宣化,《大佛顶首楞严神呪》,台北:法界佛教总会印行,2005年。
宣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台北:法界佛教总会,1996年。
宣化,《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台北:法界佛教总会,1991年。
宣化,《妙法莲华经浅释》,台北:法界佛教总会,2002年。
宣化,《佛遗教经浅释》,台北:法界佛教总会,1997年。
宣化,《佛说阿弥陀经》,台北:法界佛教总会,2005年。
宣化,《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台北:法界佛教总会,1999年
宣化,《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浅释》,台北:法界佛教总会,2003年。
宣化,《妙法莲华经》,台北:法界佛教总会,2002年。
宣化,《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台北:法界佛教总会,1991年。
宣化,《永嘉证道歌浅释》,台北:法界佛教总会,2005年。
宣化,《劝发菩提心浅释》,台北:法界佛教总会,2002年。
宣化,《教育救国》,台北,法界佛教总会:1995年。
星云,《楞严经》,李富华,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印行,1998年。
星云,《楞严经》,圆香语译,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印行,1997年。
星云,《阿含经》,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印行,1995年。
净空,《楞严经》「清净明诲」,台北:佛陀基金会,1995年。
净空,《无量寿经讲记》,台北:华藏净宗学会,2005年。
净空,《集福消灾之道》,台北:福峰圗书公司,2001年。
净空,《佛说阿弥陀经易解》,台北:福峰圗书公司,2006年。
净空,《因果经》,台北:福峰圗书公司,2006年。
净空,《普贤七大行愿的启示》,台南:和裕出版社,2004年。
莫正熹,《楞严经浅释》,台北:宝印出版社印行,1986年。
莫正熹,《楞严经浅释》,台北:菩恩印刷公司,1993年。
萧振士,《楞严缨》,台北:博远公司,2000年。
杨维中,《新译楞严经》,台北:三民书局印行,2004年。
黄莹娟,《楞严经》,台北:红蚁图书公司,2001年。
李德治,《楞严经的哲学思想》。台北:三民书局,1994年
林中治,《观音法门》,高雄:大园出版社,1998年。
晓云,《觉之教育讲话》,台北:原泉出版社,1998年。
晓云,《三山行迹》,台北:原泉出版社,2005年。
晓云,《泉声四辑》,台北:莲华学佛园,1999年。
晓云,《佛学散论》,台北:原泉出版社,1990年。
晓云,《妙行安乐》,台北:原泉出版社,2007年。
修慈,《释禅波罗密初探》,台北:莲华学佛园,2006年。
修慈,《美加参访记》,台北:莲华学佛园,2006年。
修慈,《朴真的岁月》,台北:莲华学佛园,2006年。
修慈,《般若觉性善导人生》,台北:莲华学佛园,2006年。
修慈,《禅观集》,台北:莲华学佛园,2006年。
莲华,《莲华园记第十二辑》,台北:莲华学佛园,2006年。
吴重德,《把这份智慧传下去》,台南:能仁出版社,2006年。
三宝弟子,《莲华园记第八辑》,台北:莲华学佛园,1996年。
三宝弟子,《莲华园记第十辑》,台北:莲华学佛园,2001年。
郭朝顺,《天台智顗的诠释理论》,台北:里仁书局,2004年。
梦幻老人,《一条妙修行路》,台北:和裕出版社,2006年。
苦海还愿人《如何解脱人生的种种痛苦》,台北:维摩诘居士弘法会,2000年。
张曼涛,《大乘起信论》,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
杨博光,《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地品》,台北:法界弘法协会印行,1996年。
慧岳,《天台思想》,台北:华宇出版社1686年。
李世杰,《如来藏思想》,台北:华宇出版社1686年。
李世杰,《唯识思想》,台北:华宇出版社1686年。
觉音,《唯识思想》,叶均,台北:华宇出版社1686年。
道源,《佛说阿弥陀经》,台北:菩提树杂志丛书之三十三,1988年。
道源,《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台北:菩提树杂志社,1988年。
道源,《佛说观无量寿经讲记》,台北:华严莲社,1986年。
李善单,《圆觉法华经》,台北,财团法人基金会,2005年。
平实,《识蕴真义》,台北:佛教正觉会,2005年。
道宣,《妙法莲华经》,台北:云门印经会。1983年。
昙无谶,《悲华经》,台北:全佛文化社,1996年。
三宝弟子,《六祖檀经》,台北:净土善书流通处印赠。1992年。
三宝弟子,《维摩诘经》,台北:净土善书流通处印赠。1995年。
三宝弟子,《华严经》,台北:佛陀慕念会印赠,1998年。
三宝弟子,《自诫文》,板桥:正一出版社,2003年。
萧宝森:译者,《苏菲的世界》,台北:智库文化,1996年。
典璧尼嘛,《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台北:牟尼文化公司,2005年。
释宽净,《西方极乐世界游记》,台中:弘达印刷厂,2006年。
陈女士,《寿命是自己努力来的》,台北:一行慈善之家,2005年。
释演培,《印度部派佛教思想观》,台北:慧日讲堂,1975年。
韩廷杰,《新译大乘起信论》,台北:三民书局,2000年。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一册─十册〉。
于凌波,《八识规矩颂讲记》,台中:李炳南居士基金会。
韩瑛,《佛说阿弥陀经易解》,台北:华藏净宗学会,2006年。
通妙,《施分别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十二册。
梦参,《华严经疏论导读》,台北:方广文化公司,2005年。
释道宣,《大乘妙法莲花经》,台北:菩提观音寺。
张松辉,《新译妙法莲花经》,台北:三民书局,2007年。
林崇安,《六祖坛经选集》,中坜:圆光寺印经会,2005年。
善性,《六祖坛经直解》,台北:中华佛乘宗弘法协会,2005年。
《六祖坛经浅释》,台北:净土善书流通处,2004年。
圆瑛,《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台北:佛教出版社,1983年,页860。
《阿弥陀经约论》,《卍续藏经》第33册,页361下。
印光,《念佛三昧》桃园:懿莲念佛会,2004年,页1。
 
参、学位论文部份
李治华,(《楞严经》哲学之研究),辅仁,哲学硕士论文,1994年。
张成钧,(《楞严经》中身心关系之探究),政大,哲学硕士论文,1995年。
胡健财,《大佛顶首楞严经「耳根圆通」之研究》,政大博士论文1996年。
陈由斌,《楞严经疑伪之研究》,华梵大学东方人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年。
王毅文,《楞严真心思想研究》,辅大,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年。
蔡旻芳,(《楞严经》「五十阴魔」之研究),佛光,宗教学硕士论文2005年。
释觉华,临济禅法之研究以《楞严经》诠释为主。圆光佛学硕士论文,2005年。
李英德,《楞严经》解脱道之研究,南华,宗教学硕士论文,2006年。
黄明仪,《楞严经》缘起观之研究。圆光佛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年。
 
肆、期刊论文
向般,【慧炬】:「印光大师开示带病念佛利众疗己之方」,247期,74年1月。
愍生,【香港佛教】:「楞严百伪辨」,81年,3、4、5、6月。
西妙,【香港佛教】:「《楞严》真伪之辨与现代佛学研究的问题」,81年,7月。
西妙,【香港佛教】:「《楞严》真伪之辨与现代佛学研究的问题续」,81年,8月。
星云,【普门】:「尊重与包容」,196期,85年1月。
李治华,【中华佛学研究】:「《楞严经》与中国宗派」,87年,3月。
陈英善,【佛学研究中心学报】:「慧思与禅观思想与首楞严三昧」,87年,7月。
李治华,【正观】:「《楞严经》七番破处与判教旨趣」,89年,9月。
陈由斌,【慧炬】:「《楞严经》谈佛陀的耳根修行观〈上〉」,89年,10月。
陈由斌,【慧炬】:「《楞严经》谈佛陀的耳根修行观〈中〉」,89年,11月。
陈由斌,【慧炬】:「《楞严经》谈佛陀的耳根修行观〈下〉」,89年,12月。
林文彬,【文史学报】:释德清「观老庄影响论」初探,89年,12月。
吴彬,【台大美术史研究集刊】:「画楞严二十五圆通册」研究,90年,6月。
蔡耀明,【佛学研究中心学报】:解读有关「首楞严三昧经」的序记,92年,7月。
王守益,【佛学与科学】:《心经》「照见五蕴皆空」佛学与科学探究,93年,1月。
李治华,【新世纪宗教研究】:「从《楞严经》论禅悟方法及其原理」93年,9月。
净空,【佛祖心】:「如何破除迷惑障碍」,148期,94年,9月。
净空,【佛祖心】:「佛法带来美满人生」,156期,95年,5月。
难陀,【佛祖心】:「危险的一颗心」,156期,95年,5月。
星云,【佛祖心】:「善恶的因果随时会降临」,158期,95年,7月。
海涛,【佛祖心】:「一张纸条卖一千两黄金」,160期,95年,9月。
元音,【佛祖心】:「行善与作悪的差别」,162期,95年,11月。
元音,【佛祖心】,「带业修行」,162期,95年11月。
欣如,【佛祖心】:「瞋怒会烧毁三千功德林」,163期,95年,12月。
明明,【佛祖心】:「生命无常」,167期,96年,4月。
证严,【慈济】:「共创立体琉璃同心圆」,450期,2004年,5月。
证严,【慈济】:「人间菩萨」,450期,2004年,5月。
证严,【慈济】:「无私无我,诚心为贵」,451期,2004年,6月。
证严,【慈济】:「人生舞台剧典」,462期,2005年,5月。
素金,【慈济】:「爱的关怀一棒接一棒」,462期,2005年,5月。
瑶瑶,【慈济】:「智慧与爱如泉涌」,471期,2006年,2月。






上一篇(雪谦嘉察之"菩萨道--通) 回目錄 下一篇(「文殊即菩提」的修学义理)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倾听恒河 - Yahoo!奇摩部落格
文英阿姨,请再给我一次拥抱- Brighton & 可可糖- udn部落格
发现遗失的慢飞天使-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
劝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堪布彻令敦珠 2008/12/27

赞助网站
初級禪訓班--法鼓山台南分院
可樂旅遊~康福旅行社
FPMT護持大乘法派聯合會
在線文史資料綜匯--中國古代文學-- 北京大學中文論壇﹝ 簡﹞
英國倫敦商會考試局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