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源起.緣起》系列講座 白度母日修儀軌講解.施身法共修 貝諾法王示現圓寂-第六個七紀念法會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密教经典组织的移植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密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12/19 15:38:44
學習次第 : 初阶

密教经典组织的移植

西元618年,唐朝统一天下,即时整经略武,国威远播。高宗时代中国的版图已扩展到中央亚细亚。因此中国与印度西藏等地方的交易,渐趋密切与繁荣,而隋末就已中断的西方文化也开始输入,汇融于中国文化的洪流中激荡涵泳,终於培育出有唐一代浩瀚灿烂的中国文化,当时国都长安也一跃成为世界性的都市。

唐朝对佛教与道教一样的极具拥护。在各地建立寺院,举行国家规模的佛教仪礼,萃集人才大译佛教经典。基於此种背景佛教与国家遂密不可分均存着正法治国的思想。认为国家与人民之安宁没有佛法的熏冶不能保全。因此很自然的佛教就隶属於国家,而佛教护持国家的思想,也趋表面化。在不空以後此种思想更为显着。

唐代武后则天,中宗时代的王室对佛教与道教也都一视同仁,惟只集中於咒术的现世利益主义。但经长时期的演变,佛教教团则利用上层阶级的内部纷争,扩大自己的势力,巴结公侯、外戚等,使纯粹宣扬佛教教义的教团日趋腐败,也伏下了开元二年(714年)玄宗肃清佛教政策的远因。但无论如何,终大唐之世,佛教鼎盛,密教的发展至为兴旺,代代人才辈出,集一时的俊彦于有唐一代,其中最具影响者则有如下的祖师与传承。

善无畏637-735),他的祖先是摩羯陀国王後裔,在印度那烂陀寺事师达摩笈多学密教,他拥有很多梵文原典,由中央亚细亚东渡长安,在开元四年到达,晋见玄宗,玄宗下敕迎於兴福寺,後在西明寺菩提院开始翻译经典。开元十二年迁往洛阳大福先寺,由弟子一行帮助翻译《大日经》七卷。这时善无畏向一行讲解《大日经》义,一行後来编集了《大日经疏》二十卷。开元十四年翻译了《苏悉地经》三卷、《苏婆呼童子经》三卷。善无畏入唐,极受玄宗崇重而出入宫廷,还举行过请雨会,非常灵异。他的密教根据主要是以《大日经》为中心,但是他的学识不止於此,他对《金刚顶经》系之密教造诣也非常深。以现存的《五部心观》中可以知其学识(见松长有庆密教史)。

金刚智671-741),是中印度王子,十岁出家於那烂陀寺,在寂静智座下学声明论,十五岁留学西印度,後回那烂陀寺,在二十岁受具足戒。初学大小乘戒律和中观派诸论,继而学唯识瑜伽学,三十一岁往南印度,从龙智阿舍黎学密教秘奥七年,受五部灌顶,学尽《金刚顶瑜伽经》等金刚顶系诸经典。後南印度摩赖国发生长期旱魃,受国王的邀请登台祈雨,灵验显着而接受国王皈依。又诸印度南端的补陀珞珈山观音灵场。这时即决定东渡中国,弘扬密教。其後得到摩赖国王的後援和将军米准那的庇护下,经过锡兰,向唐出航,到佛逝国,後在途中受难而稽延,故其自锡兰出发历经三年(开元7年)才到达广州。翌年(720年)到洛阳。当时金刚智四十九岁,自此往复于洛阳与长安二京,於资圣寺和大荐福寺翻译《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四卷、《金刚顶瑜伽祗经》二卷、《金刚顶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一卷第二十五部三十一卷之金刚顶系诸经典仪轨。并建立金刚界大曼荼罗灌顶道场。除时而传法灌顶于僧侣,令受密法外,仍奉敕为国修请雨法,或为公子治病加持祈祷,灵验异常,颇为当时朝野所尊信。金刚智与善无畏之间自720年至735年,善无畏寂灭时前後约十五年共同为密教大弘其道,两者皆互相往来而有互相传授金胎之说。741年金刚智拟回印度,但不幸罹病,时年70,终寂於广福寺,葬於龙门。其正嫡弟子有不空外,还有一行、慧超、义福都是其门人,金刚智之传记《逸人混伦》之《塔铭并序》和吕尚的《金刚智三藏行记》都有详细记载。又《贞元录》第十四也有收入其传。其他《开元录》第九、《续译经图记》、《广付法传》、《略付法传》、《宋高僧传》第一中都有记述。

一行和尚683-727),他在21岁时父母双失,从荆州景禅师出家。受崇岳寂深(普寂)传禅法,并就当阳之慧真修学律与天台,受金刚智传陀罗尼秘印,由善无畏传受《大日经》法。他不但学习了禅、律、圆、密之佛教学,且依道士伊崇学道教,故倍受当朝信仰道教深厚的玄宗所欢迎,他在当时一般上流社会中所以能够活跃之理由,也就是他能通达道教的原因。一行更依天台的布算研习数学、历学,由此不凡的素养,後来於开元十三年(725年)奉敕修订了《大衍历》,此着作即成为中国历代历法的不朽制作,一行的声誉也随之永垂青史,开元十五年(727年),一行殁于长安华严寺,时玄宗为之废朝三天,亲撰碑文来褒扬他,并追赐大慧禅师的諡号。

不空705-774),西域人。不空继承金刚智的血脉,在8世纪後半,翻译很多密教经典,对中国密教的兴隆,不遗余力。不空父亲是北印度波罗门族,母亲是康居人。幼时丧父,十岁由母方之叔父带到甘肃省之武威郡,十五岁来到长安。当时(720年)遇到金刚智,成为其弟子,初学梵语文典,二十岁时在广福寺受具足戒,继而学习密教奥义,或在其师的译场,充任译语工作,近侍师傍约有二十一年的岁月。741年金刚智示寂,自此发心入竺深造密教。于742年(天宝元年)由长安出发到广州,在法性寺受结缘灌顶,当年12月(时年三十七岁)率其弟子含光、惠辩,和俗家弟子李元琮等由广州启程,前往印度。途中停滞爪亚约一年。後往锡兰(狮子国)时倍受国王屍罗米伽礼遇,住锡兰佛牙寺。在此遇普贤阿舍黎(一说龙智阿舍黎)学习密教秘法,蒐集了密教经典仪轨,746年(天宝五年)归唐,时年四十一岁。自此到774年七十岁示寂为止,翻译所请经典和弘扬密教,备受玄宗和朝野的归依,玄宗迎请不空住於净影寺,设灌顶坛授与道俗之灌顶。又于宫中设内道场,皇帝亲受灌顶,赐予智藏之德号,750年不空企图再入竺,於诏轴罹病而终止。回到长安住于保寿寺弘扬密教。753年(天宝十一年)往河西之武威城(甘肃省)住於开元寺,并设坛灌顶,大弘密教。755年七月安禄山之乱起,不空回到长安住於大兴善寺,修攘灾招福法,但这时长安被乱军所占领,玄宗避难於蜀之成都。肃宗即于甘肃省灵武田之地即位,757年(至德二年)安禄山之乱平治,玄宗上皇与肃宗归还帝都,这时不空的密教更上一层楼。758-759(乾元年中)不空于宫中设立道场,为肃宗授与轮王法之七宝灌顶。762年玄宗肃宗相继驾崩,代宗接位,当时不空为表国威宣扬宝寿长久而献白檀雕刻之摩利支天像与梵书《大佛顶陀罗尼》。763年(宪德元年)後,不空於大兴善寺设二十一名定额僧,以行教化。770年(大历五年)不空登五台山修国家安泰祈愿。又於太原之至德寺建文殊院为密教之弘通道场,771年奉献所译出的全部经典仪轨共计七十七部百一卷,这些都已直接编入于经藏中。对於精勤不倦於译经、弘法与密教教团的发展事业的不空,终於在774年(大历九年)罹病,而於六月十五日示寂,终其七十岁的轰轰烈烈的佛教生涯。时赐司空,諡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其弟子之一飞锡,即撰不空三藏碑文与影赞立为纪念。後於781年(建中二年)其弟子严郢也撰《不空三藏碑文》立於大兴善寺,现置於西安碑林。赵迁也撰《不空三藏行状》以赞不空在世的功业。

不空三藏之译经中最令人注目的是《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耶大教王经》三卷,这虽是《金刚顶经》十八会之第一会的一部分,但也因此才能描出金刚界曼荼罗的结构形态。其他如《菩提道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瑜伽经》一卷、《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一卷,《金刚瑜伽般若理趣经》一卷、《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一卷、《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一卷、《大孔雀明王经》三卷、《大云轮请雨经》二卷、《金刚顶瑜伽五秘密修行仪轨》一卷、《文殊赞法身礼》一卷、《受菩提心戒仪》一卷、《般若理趣经》二卷、《仁王般若经》二卷、《菩提心论》一卷、《金刚顶经释字母品》一卷等,很多金刚顶系密教经典仪轨的译出,使密教在中国思想的信仰与修法上,比先前金刚智传译弘通的功绩更为显着。

《不空三藏表制集》和《贞元录》与日本空海的《御请来目录》所列译经均纳入《大正藏经》。但此藏经所收集不空译经的部数与卷数却更增广。《表制集》所谓七十七部百一卷,只是计至大历六年为止的译经数目,而《贞元录》所举的百十部四十三卷可以看作是至大历九年为止不空所译的经数。大概还有未入藏的经典,空海的《御请来目录》有《已下未载贞元目录》的《释迦牟尼佛成道在菩提树下降魔赞》一卷之下举有十三部十五卷,合计百十八部百五十卷,这些皆包含空海以後的日本圆仁、圆珍、圆行、惠运、宗睿等请来之不可译经在内。大正藏内网罗的诸经共有百七十二部二百十四卷。不空在其三十年间从事译经事业中译下了这许多金刚顶系的经典仪轨,在质和量上,实在是中国译经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并被誉为四大译家之一,其评价是极为高超的。

不空对於密教修法极其灵验显着,并集朝野之信仰於一身。不但弘扬密教于长安洛阳二京,甚至远及五台山、太原、武威等。不空的着作中有《金刚顶经义决》一卷。又译经中认为不空之着作部分有若干存在。由此可以看出不空思想的体系,与印度密教的中国化的过程。另外不空的《表制集》中有其上表文五十八首,可知不空是如何的受唐朝庇护与其弘通密教活动的积极性。中国密教的基础可以说是由他一手所全力创建的。

不空的弟子极多,依774年(大历九年)五月七日不空所记载的《三藏和上遗书》(表制集卷三)中,有金阁寺含光、新罗寺慧超、青龙寺惠果、崇福寺慧朗、忠胜、严郢、飞锡、觉超、昙贞、惠果、秀严、慧超、道润、超迁、元皎、常清、崇惠、惠肝、惠晓、法高等人,其中慧朗之名多至十一文。觉超和惠晓各四文,惠胜与崇惠三文,严郢和飞锡、昙贞、惠果各一文,其他各一文。

同年六月六日不空示寂前,大兴善寺以慧朗等二十一人为持诵僧。其中慧朗、慧超、慧璨、慧海、慧见、慧觉、慧云、慧信、慧珍、惠胜、慧深、慧应、慧行、慧积、慧俊、慧贤、慧英等十四名,即置於文殊阁,专为国家转读。这些都是不空示寂年顷的代表人物

依海云的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834年作)中,则举金阁寺含光、大兴善寺慧朗、青龙寺昙贞、保寿寺觉超、青龙寺东塔惠果五人为不空之付法弟子。一般而言,学术探讨上,均以《三藏和上遗书》为第一手资料为多。当然付法记也有其存在价值,两者比较看来,共通之处是含光、慧朗、觉超惠果四人,其别是前者举了慧超与元皎,後者只列昙贞一人。

含光是不空弟子。741年与不空到锡兰、印度求法。764年被选为大兴善寺大德四十九名之一。766年受不空之命上五台山,尽力于金阁寺营运而住於此寺,故称金阁寺含光。774年不空入灭以後,代宗对他特别崇拜,常言见含光如见不空。含光自不空入竺前至入灭为止,三十余年间,协助不空做译经事业或密教的弘法,不遗余力。确实是不空最信赖的弟子。

慧朗侍师於不空,其年代不明,在大兴善寺大德四十九名中也未提及。但却是不空晚年得力的弟子。大兴善寺持诵僧二十一名请愿文中他举第一。不空殁後成为大兴善寺翻经院检校之职,於不空之一周忌或三周忌,敕补为大兴善寺上座。此间慧朗之上奏文达十余文,列入《表制集》之弟子文中,以他为最多,且是不空灭後之中心人物,也是不空的後继者,此于严郢的《不空三藏碑文》的《不空传》中有弟子慧朗次绍灌顶之位元之记载,可以明白。但是他的寂灭年不详。

觉超何时为不空的弟子不明,764年被选为大兴善寺大德四十九名之一,住于保寿寺为内道场之持诵僧,曾受代宗之敕修祈雨法而灵验,於《表制集》中,有他的上奏文五通,也是不空寂灭後之活跃人物。寂灭年不详。

慧超是新罗出身,年轻时代就到长安会遇金刚智,後来721-727年间,行旅西域印度求法。着有《住五天竺国传》三卷,早已散佚,只残存一卷。归国後侍师於不空。774年代(大历九年)活跃於内道场之沙门,《表制集》中有他一文,示寂年不详。

元皎为不空弟子,年代不详。774年被选为大兴善寺大德四十九名之一。774年被推为不空门下六哲之一,778年(大历十三年)之上奏文有前长生殿场念诵僧,保寿寺主沙门元皎之记载,他示寂也不详。

昙贞归依不空年代也是不明,住於青龙寺圣佛院,初为慧果之师,号大照禅师,为内道场之持诵沙门而出名。747年以後常为祈雨而显灵异。於《表制集》中有他的上奏文二通。

惠果在不空七十岁示寂时才二十九岁,比起含光、慧朗、觉超、元皎、昙贞等是最为年少者。他是不空晚年中最优秀的弟子,後虽未为不空寂灭後之中心人物,但是渐次发挥实力,成为不空的付法者名震天下。惠果746年生於京兆府万年县,这时是不空三藏入竺後回到长安的时候,也是中国密教迈向旺盛的年代,九岁时从青龙寺圣佛院之昙贞出家。十七岁时侍师於大兴善寺不空三藏,修学大佛顶,大随求等之真言密法和授普贤行愿,文殊赞等偈。时不空五十八岁,他十八岁时受灌顶,惠果投花得佛时,得到转法轮菩萨,甚为不空所嘱望,二十岁时於慈恩寺受具足戒,学四分律。後受不空传了两部大法和诸尊瑜伽法。又于二十二岁时受玄超传给胎藏苏悉地法。二十五岁受诏入内,于长生殿接受敕问,所答备受赞叹。他二十九岁时,不空以七十岁示寂。他是不空晚年之门下弟子,师寂後翌年(775年)三十岁,敕赐了青龙寺东塔院,设毗卢遮那灌顶道场,置七僧持诵,同年为国家而尽夜修法。三十一岁为代宗皇帝加持治病,效验显着。时十二月敕赐巡视京城诸寺,洒扫寺宇,拂拭尊像,为国家祈愿。三十三岁(778年),前後巡视五台山之南台二回,於观音台见到月轮中显现观音。此年十月奉召回宫中并奉答国恩修念诵法,遂成为不空灭後之帝师。三十五岁(780年)诃林国僧辩弘来唐为他弟子授与胎藏法,翌年新罗僧慧日、悟真来唐为其门徒,授与慧日胎藏界、金刚界、苏悉地和诸尊瑜伽法,授与悟真胎藏界与诸尊念诵法。悟真後来入中印度,得《大日经》,但殁于吐蕃国。789年,惠果四十四岁受敕於青龙寺大佛殿祈雨,显现灵验,翌年于长生殿为国家持念了七十余天的修法,并为宰相杜黄裳与韦执谊灌顶。793-797年间有义恒、义一、义政、义口、义操、义云、智兴、义湣、行坚、圆通、义伦、义播、义润和俗家弟子吴殷、开丕等约有五十人来其座下,学习密教。

798年五十三岁,时地方发生大旱魃,受敕于内道场修请祈雨法而应验。翌年八月为皇太子加持病患大显灵异。802年,五十七岁惠果罹病,集合义明等七名弟子嘱咐後事,但不久痊癒。804年五十九岁为弟子义智而建立金刚界曼荼罗於醴泉寺,般若三藏与诸大德皆临法席,现示了降雨的法验。805年六十岁,其年五月日本僧空海来唐为其最後弟子。惠果为空海开坛灌顶。六月到八月授与胎藏界、金刚界之学法灌顶和阿舍黎位灌顶,继续授与诸尊之瑜伽法。此年十二月十五日惠果和尚示寂。翌年正月十七日弟子道俗千余人参加葬仪,葬于孟村龙原大师之塔侧。後来经过二十年(826年,宝历二年)由义一、深达、义圆,建塔移葬滻州之侧的表兰村。839年(开成四年)日本僧圆行於其墓前奉纳法衣与信物。惠果着有《十八契印》一卷、《大日如来剑印》一卷、《阿舍黎大曼荼罗灌顶仪轨》一卷、《金刚界金刚密号》一卷、《灌顶记秘密决疑》一卷等有关事项的着作,但对教学有关的着作却是未见,所以不能了解惠果和尚的思想特质。

但由云海之《两部大法相承付法记》中有每栖心於实相之门,妙悟解於如如之理,看来他精通维摩、涅盘、华严、般若、楞伽、思益的诸经学理,特别是他受之於不空之金刚界法门,这些都是一念相应便登正觉的至极之教。由此推测,惠果不但继承了不空三藏之密教,而具足天台、三论、华严等大乘佛典之深厚素养。又对惠果的行业或人格思想,惠果与空海之师徒关系,均可於空海之《御请来目录》中或《性灵集》中见到。《惠果和尚碑文》有常为门徒告曰,人之贵者无过於国王,法之最贵者不如密藏,策牛羊而趣道者久而始到,驾神通而跋涉者不劳而至,诸乘与密乘岂可同日得论乎,佛法之心髓要妙在此也。此皆可视为传承惠果之思想者,又《御请来目录》中有论及显密二教之相违和成佛之迟速,这也得视为惠果之思想特质。此外,《秘藏记》为惠果口授而由空海笔记者,而其中所述之六大无碍常瑜伽的思想,直可认定为惠果思想的表徵。《释摩诃衍论》亦复如是。又金胎两部不二思想之成立,虽然不详,但似属惠果之组织体系。惠果树立了金胎不二之教学,授与诸多弟子,大成了中国的密教,也建立了日本真言宗的成立基础。

惠果门下,人才辈出,各各对於密教,均尽力弘传,自838-845年间是密教隆盛时期,日本之圆行、圆仁、圆载、常晓、惠运竞相入唐求法,圆行与常晓於839年归国。惠运与圆仁在唐适遇会昌法难。时僧尼还俗,寺塔佛像受到破坏。圆仁于《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述其惨状,甚为详细。中国佛教自此频临衰微,翌年武宗死,宣宗即位,随之解除排佛之禁,但佛教虽复抬头,然黄金时代已过,密教则只留残脉而已。

 











上一篇(藏传佛教戒律及其对藏族文) 回目錄 下一篇(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大乘法脉联合会FPMT-传授的宗喀巴大师之格鲁派传统,西藏佛教的教授、 共修、公益服务
台中市创古度母佛学会- Yahoo!奇摩部落格
喜玛拉雅山脉南卡穹宗祖寺
四加行--宁玛巴莲师传承
大白伞盖佛母

赞助网站
佛教藝術
雪域明珠-西藏: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
初級禪訓班--法鼓山台南分院
醒吾學院台北教育網
台灣農特產品整合行銷推廣協會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