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2011年5&6月法會活動行事曆 菩提三乘林5月法訊 般若經 :一字啊 中華大覺道次第佛學會五月份法訊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修心日光论·释缘宗译本 一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格鲁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1/01/09 07:57:18
學習次第 : 初阶

修心日光论·释缘宗译本 一

 

一、 修心七义论根本颂
二、 修心日光论科判
三、 修心日光论
四、 大乘修心七义觉受引导文
五、 附:修心八颂


修心七义论根本颂

甘露藏教授  从金洲传来
应知诸教义  如金刚日树
五浊横流时  转为菩提道

第一义、菩提心的四种所依法
初学诸加行

第二义、两种菩提心修法
众过归於一  修众皆有恩
取舍间杂修  取次从己起
彼二御风修  境毒善各三
总摄座後教  威仪尽诵持
得固应习密  思诸法如梦
观心亦无生  对治自然解
道体住赖耶  座间如幻夫

第三义、恶缘转菩提道
罪满情器时  恶缘转道用
遇缘即修习  四行胜方便

第四义、总示一生修法
应修五种力
大乘往生法
五力重威仪

第五义、修心纯熟之量
诸法归一要  二证取其主
常怀喜悦心  修量余处显
修成具五相  散能即修净

第六义、修心者的三昧耶戒
恒学三总义  强断取刻薄
应毁一切因  常修诸特境
不观待众缘  心改身如故
勿说缺支节  勿思他人非
断一切希果  断舍掺毒食
不可依长远  莫发粗恶言
不候险要路  莫刺激要害
犁载勿移牛  公利不争先
天莫变邪魔  乐因不求苦

第七义、修心者的学处
一贯众瑜伽  初後修二事
学习易修行  二境皆安忍
二戒舍命护  当学三种难
一切转大乘  珍重遍深修
取三主要因  先治重烦恼
当取义大者  修三不退失
具三不舍离  倒应修对治
今当修主要  未来常披甲
勿作六颠倒  修不作间歇
彻底勤修习  观察令解脱
不作矜夸事  气量勿狭隘
不可以轻急  勿贪取报酬

由自胜解力  摧苦及恶名
 
求治我执教  今死亦无憾

       
修心日光论科判
甲一 为了令有智慧的人士,发起欲乐心趣入教授,宣说传承历史以及教授的殊胜,分二
乙一 为了显示法源清净,宣说传承历史及同时所显示的教授殊胜
乙二 为令对於教授发起恭敬,从教授的不共胜利方面,特别地宣说教授殊胜
甲二 正式宣说大宝胜王教授,分二
乙一 加行,思惟菩提心所依法,分四
丙一 思惟暇满、义大、难得理
  
丙二 思惟於此世不能久住,死无常理,分三
   
丁一 总决定死,分三
戊一 死主决定会来,无缘能退却者
戊二 思惟寿量无增,且无间速减,故决定死者  
戊三 思惟存活之际,亦无闲暇修习正法,而决定死者

   
丁二 死无定期,分三
   
戊一 思惟南瞻部洲寿量不定
 
戊二 思惟死缘众多,而活缘极少的道理
 
戊三 思惟身极危脆,死无定期者
   
丁三 死时除法以外,什麽也不能饶益自己
 
丙三 思惟业因果,分四
   
丁一 思惟业果决定者
   
丁二 思惟业增长广大理
   
丁三 思惟业不作不会遇之理
   
丁四 思惟业造已不失坏之理
 
丙四 思惟轮回过患,分六
丁一 思惟不定过患者
丁二 思惟不知满足过患者
丁三 数数舍身过患者
丁四 数数结生过患者
丁五 思惟数数高下过患者
丁六 思惟无伴过患者

乙二 正行,修习大宝菩提心次第,分二
丙一 修习世俗菩提心次第,分二    
丁一 显示入大乘唯一门为发心

丁二 宣说修心次第,分二
戊一 修习世俗菩提心的正行教授,分二
己一 修习希求利他的菩提心次第,分二
庚一 从功德过患之间,显示相换,分二
辛一 思惟我爱执的过患,示应舍弃
辛二 思惟他爱执的利义,示应修持
庚二 希求利他的菩提心正行,分二
辛一 正行时的修法,分二
壬一 修习慈心之理,分三
癸一 施舍身体,分二
子一 向有情世间施舍的情况,分二
丑一 向未入道补特伽罗施舍的情况
丑二 向已入道补特伽罗施舍的情况
子二 向器世间施舍的情况
癸二 施舍受用财物的情况  
癸三 施舍善根的情况
 
壬二 修习悲心之理,分二

癸一 从情世间,摄取的情况
癸二 从器世间,摄取的情况
辛二 下座後的修法
己二 修习希求菩提的菩提心次第
戊二 修习世俗菩提心的支分教授,分五
己一 恶缘转为菩提道,分二
庚一 总示
庚二 广说,分二
辛一 依据殊胜的意乐——菩提心,转恶缘为道用
辛二 依据殊胜的加行——净障积资,转恶缘为道用,分四
壬一 积资
壬二 净罪
壬三 供魔
壬四 於护法,布献食丸,劝请事业
己二 总示一生修法,分二
庚一 应修五种力,分五
辛一 牵引力
辛二 白法种子力
辛三 对治力
辛四 愿力
辛五 串习力
庚二 五大教授与临终时教授结合者,分五
辛一 白法种子力
辛二 牵引力
辛三 对治力
辛四 愿力
辛五 串习力
己三 修心纯熟之量
己四 修心誓言,分二
庚一 用偈颂显示内容连贯的誓言
庚二 现在以长行散文的方式宣示与前面类似的内容
己五 显示修心学处,分二
庚一 以偈颂宣示的内容
庚二 以长行宣示的内容
丙二 修习胜义菩提心次第,分三
丁一 堪为听此教授的法器
丁二 显示修习胜义菩提心的时机
丁三 正示修习胜义菩提心的教授,分二
戊一 略说,分二
己一 根本定修法
已二 後得修法
戊二 广说,分二
己一 识别无明,显示它为轮回的根本 
己二 想要断除它,则需要抉择无我正见以及抉择的情况,分二

庚一 抉择二无我的次第
庚二 正式抉择无我之理,分三
辛一 人无我,分二
壬一 最初先认识安立处补特且罗
壬二 抉择如是补特且罗无自性,分二
癸一 抉择我无自性
癸二 抉择我所无自性
辛二 法无我
辛三 依彼人法显现如幻理,分二
壬一 相似的如幻义
壬二 正确的如幻义

 

 

 

 

 

修心日光论
虚空祥尊者着
缘宗译
于一切时处,顶礼归依这些胸怀大悲的大德莲足下,我虔诚地祈愿:大悲摄受!永永不舍:
慈悲根本所萌生,
菩提心船善修饰,
高扬六度四摄帆,
精进不懈风鼓动,
救拔有情脱有海,
渡至如意遍智洲,

超胜舵手无等释迦佛,
慈氏、无着、世亲、安慧尊,
文殊、龙树、胜圣寂静天,
金洲大师、具德阿底峡,
圣仲敦巴、昆仲三尊等,
传承诸师足下恭敬礼!


大车道轨各各不混杂,
清晰分辩如理善传授,
浊世第二法王宗喀巴,
文殊大士足下恭敬礼!

大士开示殊胜诸教授,
修习菩提胜心妙义理,
如是清净我将善开演,
诸具胜乘道缘应谛听!

在此,将要开示名称普扬的《最胜耳传大乘大宝菩提心修心教授》 ,其中分二:
甲一、为了令有智慧的人士,发起欲乐心趣入教授,宣说传承历史以及教授的殊胜;
甲二、正式宣说大宝胜王教授。
甲一、分二:乙一、为了显示法源清净,宣说传承历史及同时所显示的教授殊胜;
乙二、为令对於教授发起恭敬,从教授的不共胜利方面,特别地宣说教授殊胜。
乙一、颂曰:甘露藏教授,从金洲传来。
总的说来,无上圆满的正等正觉佛陀,所开演的八万四千法蕴,或次第所转的三转*轮,摄集起来有二种:

一、是仅仅为了断尽错乱的我执,而说的道及其支分;
二、是为了修习一味利益他人的意乐,而说的道及其支分。
前者从所说的内容,分声闻、独觉二乘,从能说的方面,则是小乘三藏,以引导具有声闻、独觉种姓的士夫趣入涅盘。後者从所说的内容,分为因、果大乘 ,从能说的方面,则是大乘显密经续。
 
在这里,为了令那些有缘的补特伽罗,获证一切智的佛陀圣位,而宣说修习作为大乘之门的菩提心教授。
 
世尊婆伽梵所宣示的一切修心教授,有三种不同的大车道轨 ,它们任何一种都能磬尽无余地摧灭八万四千烦恼重病及由此滋生的生老病死诸大苦流,而顺利安立一切有情于清净的无住大涅盘位。如此的甘露教授是一切甘露中最为殊胜尊贵的。
所言甘露,梵文为阿姆达,意义为施与无死位。比如,善知调药的神医,对疾病细加诊断後,配治药物,令患病者服下,则能令患病者,摆脱老病死的阴影。而其中最为尊贵稀有的灵丹妙药,则是仅仅闻到它的气味,亦能迅速清除蔓延周身的恶蛇剧毒,而它就是《大般若经》中所说的莫耆,是一切药物中最为稀有灵验的万灵丹。
以此为喻,如果对声闻、独觉菩提,发心希求,并且无余地修习小乘道的一切支分,虽能从轮回的生老病死中解脱出来。
但是,若是发心趣求无上菩提,并且修习一切道支,则能证得一切种智的佛婆伽梵宝位,那麽此时,即使声闻、独觉大阿罗汉,及清净地 的大菩萨不能断尽的不可思议死(变异生死),亦能断尽无余。
所以说,施与无死位的一切甘露中,如心脏般最极殊胜尊贵的,即此大宝菩提心。
那些修心大车道轨,如三条大河汇归入于大海般,全部集于金洲大师处,他将拥有的教授,又倾囊相授于阿底峡尊者。
阿底峡尊者,在印度、克什、邬金、尼泊尔、西藏,有许多证量不可思议的善巧成就弟子。但其中能够广大发扬上师的事业,受持全圆传承的大士,即度母所授记的仲敦巴·甲瓦迥乃(胜者生源)。
善知识仲敦巴曾得到这样的预言说:北部热振,是个犹如西方邬金的圣地,未来法门龙象辈出,将涌现出许多成就者。如其所言,其中,能遵从上师言教,秉持显明佛法事业的弟子即为昆仲三尊。此中声誉广博的大善知识博多瓦,是十六大阿罗汉之一因竭陀尊者的化身,他拥有善知识仲敦巴全部的显密教授。
博多瓦尊者事业兴盛发达。他以《菩萨地论》、《大乘经庄严论》、《本生论》、《集法句论》、《集学论》、《入行论》六部论典,作为讲闻的根本,以大宝菩提心作为修习的中心,使佛教事业,用讲修二种方式巨集扬光大,从而出现两千多位一心追求解脱的弟子。
其中的佼佼者:如涅地有郎、泥二位,藏地有热、囊二位,康地有厦、霞二位,铎地有白、饶二位,卫地有日、月之称的朗、霞二位 ,以及善知识智巴、当巴、大德紮噶巴等。
据称其中大善知识霞惹瓦,拥有全部教典教授,并受命主持圣教、弘扬佛法。他对约二千八百名弟子,广宣六部教典及教授,其中四名受法弟子为:齐隆葛谢受持净戒行法,大德达乃瓦受宣讲法,涅玛得瓦受加持法,大德伽喀巴受菩提心法。
大善知识伽喀巴 ,最初在涅地,依从加乡巴上师听受了朗日塘巴的修心八颂 ,由此对於噶当派教法,种下了净信之因。後来渐渐云游到拉萨,想寻求修心方面的教授,一些聪慧道友劝勉他:所谓大乘上师,应是如日月般饰在双肩,引以为荣的,因此你最好去依止霞惹瓦,或者甲域瓦其中的任何一位大德学习。
这样商量决定後,伽喀巴就前往正住在瑶亢巴的大德霞惹瓦那里,那时,大善知识正宣讲《声闻地》,伽喀巴听讲後,甚感迷茫,内心没有生起丝毫变动,他想:应该向善知识请问修心方面的法,这里到底有没有?或者有,又适合不适合修习?如果回答说没有或不适合修,我就离开这里,到别处参学去。

伽喀巴这样心存疑虑、举棋不定之时,正巧有一天,有施主邀请其他僧众赴斋应供,大众去後,大善知识独自经行绕塔,伽喀巴於是走到面前,把自己的披风铺在地上,说:请大德在这里稍坐片刻,我有些话要向您请问。

霞惹瓦说:法师!一切应谈论的法义,我已在讲经时的法座上解释清楚了,难道还有什麽疑惑吗?

伽喀巴念出朗日塘巴的修心八颂,说:您处若有这样的修法,像我这样心性顽劣之徒,无有定处、随业漂泊,遇上他人无故欺侮漫駡的时候,修习此法,亦曾稍微有所帮助。若暂时通过修习,虽然没有很好的善相产生,是否应该坚持不懈地修习下去?这种法是不是佛果的因呢?

这样问时,开始,大善知识还慢慢数着一条一百来颗的菩提子念珠,後来听到这里,迅速收起念珠,神色庄重地说:法师!没有什麽应不应该的!对於无上佛果,如果不发心希求,当然不用谈论它,若是希求,如果不入此道,成佛是根本不可能的
!”
伽喀巴通过这话的语气,感到他定有殊胜觉受,又说:我们修行人,应以经教为依据,不知有没有清净的依据?

这样的清净道,谁不依圣龙树菩萨为定量?如《宝鬘论》 中所言:众罪咸归我,我善施众生

弟子对此法深生信仰,愿善知识悲悯摄受
!”
若是这样,应坚持住下来,因缘时节一到,自会知道的。

那麽,在法会期间,为什麽一点也没谈及这样的法语呢?

如果没有适合修习此法的人,虽然讲了,又有什麽用呢?

   
於是,伽喀巴顶礼三拜後,回到住房,从房东枕边的书中取出《宝鬘论》,阅之正如所说,分别思虑顿时烟消云散。随後,他在瑶地两年余,极贡六年,夏瓦四年,前後共有十四年的时间里,依止大善知识,专心修习此教授,从而生起清净的觉受证悟,曾欢喜地说,往昔变卖家财、卧于马圈饲料中的夙愿终於有了结果!

  伽喀巴大师座下有九百多位追求解脱的弟子,其中如卓撒的瑜伽士相尚,然匝热卜的瑜伽士相衣,瓦郎的管家顿达,劳巴的塘姆加亲巴,加邦塘巴,然巴拉当巴大德,无比的加瓦塞等,成为无量众生的依怙,特别是塞·吉哦瓦 ,在二十一年中,如影随形地依止,从而如一瓶水无有余漏地倒入另一瓶里一般,获得全部经典与教授传承,登堂入室,尽得真传。
   
·吉哦瓦善知识传于教自在拉亲包叔侄等,由此渐次传来的修习菩提心的教授,是我从具有不可思议力量及悲心的大士——“宝天释迦福幢吉祥贤善处,圆满听受获得。
    “
然巴拉当巴传下来的各种教授,以及浊世大菩萨吉祥无着贤着作的《七义论详解》 ,我从他的大弟子译师嘉却华让哦尊前听受获得。
 
後来,在人天世间的导师、怙主文殊菩萨应化的一切智宗喀巴大师前,我祈请以觉受引导的方式,讲授拉当巴所传的七义论时,大师慈悲地开示道:各种不同大车轨师传承的菩提心修法中,大德伽喀巴的修菩提心之法,显然是依据寂天菩萨的论着而宣说的一种教授,因此应当按照寂天菩萨的宗规讲解!这个修心法根本颂的数量及次第顺序,虽时有不同,但若好好地整理汇编起来讲解,将会成为诸位智者欢喜的教授,因此就按照这个修心法讲解吧!
如前,简单概要地解说了教授传承的历史及殊胜。

乙二、为令对於教授,发起恭敬,从教授的不共胜利方面,特别地宣说教授殊胜。
颂曰:应知诸教义,  如金刚日树,
      
五浊横流时,  转为菩提道。
   
暂且不要说,具足圆满无缺的金刚大宝,能够一扫贫乏,赐诸欲乐,即使稍微拥有它的一部分,亦能映蔽其他一切稀有饰品,不但不失去金刚大宝的名字,还能横扫一切贫乏苦厄。

同样,下面要宣说的修菩提心教授,不要说全部於内心生起觉受,即使少部分经义,在内心里生起,亦不会失去菩萨的美名,且能映蔽声闻、独觉,扫尽一切轮回中的忧悲苦恼。
赫奕的日轮,其本身不仅没有被黑暗覆蔽的时处,而且一旦日光普照,那麽,朗朗杲日下的大地,黑暗亦会隐迹遁形。
同样,下面要宣说的修习菩提心教授,姑且不要说全部於内心生起,即使少部分经义於内心上生起,亦能使我执愚痴,及其引生的我爱执等根本烦恼、随烦恼的黑暗没有生起的时处。
不要说全部药王树有着清除四百零四病的力量,即使药树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如其根茎、花叶、果瓣等,亦能息灭诸种病疫。
同样,下面宣说的菩提心教授,不要说全部於内心上生起,哪怕少部分经义於心中生起,亦莫不是息灭八万四千顽疾的灵丹妙药。
特别是人天导师释迦能仁,应迹於五浊横流之时,而今天更是浊世中的浊世,诸多有情,所思无非烦恼,所作无非恶业,除了自己,别的任何人发生不幸,都会情不自禁地颠倒随喜;除了自己,即使仅听说别的任何人有了好运,内心都会充满嫉妒的苦痛,身口意三业之行,无不是以损恼他人为乐。
如此的有情充满世间之际,欢喜善品的天龙护法,为了守护清净教法与四众弟子,而前往他方世界。而嗜好恶法的人与非人等一切邪恶的势力却猖獗嚣张,向此世间播散着不吉祥的灾难障碍,特别是对於进入佛门如法修习之善士,更是耍尽诡计,作种种阻挠。在这样恶缘荟萃竞技之时,如果不在这样的正法上努力行持,常常不能一帆风顺地修习彻底。但是若入此法门,精进修持,那麽,恶缘则由转道用之法,转变成助伴。
这样的修行人,对於障碍修法的人而报之於顺缘,所以被称为智者
能够把恶缘扭转为修法的助伴,故称为大力士
转变恶缘为道用的这种教授,即是凶兆转摄为吉祥的教授。
如果恶缘转为道用,则会从恶缘的重重险道中解脱出来,当到达对治道的坦途大平原时,那麽,修习彼法的色身虽仅占区区方寸之地,亦可称之为极乐世界,因为任何内外恶缘,亦不能令其产生丝毫不快,反而成为安乐的依伴。
这样的色身,亦可称之为不动世界,因为即使身心之苦如火堆煎熬般,亦不能使之动摇一分、变其容颜故。
亦可称之为乐源城诸法皆乐三摩地
经言在净土中,历经长劫积聚的资粮而在五浊横流、内外违缘充满的此时,稍加努力即可迅速短时间成办,而其中所说变恶世为贤善圆满时的殊胜方法,在下面正行中将会宣说。
甲二、正式宣说大宝胜王教授,分二:
乙一、加行,思惟菩提心所依法;
乙二、正行,修习大宝菩提心次第。
乙一、颂曰:初学诸加行,分四:
丙一、思惟暇满、义大、难得理;
丙二、思惟於此世不能久住,死无常理;
丙三、思惟业因果;
丙四、思惟轮回过患。
从此处乃至修习胜义菩提心之间,在修习各种所缘行相时,皆分为座中正修、下座後修两种阶段。
座中正修时又分前行、正行及结行三种。
前行:如金洲大师传记中所说,从庄严住处、善置身口意所依,乃至供奉曼则、从三种大义利方面祈祷求加等,具备如是加行六法。
正行:从无始乃至今日,我们被心控制,心又被烦恼控制,而烦恼摄集了无边流转轮回的根本之业。这些因缘使我们受尽轮回的痛苦。现在我们应把这种被动的局面扭转过来,能够驾御控制自心,获得自在,住则安住在所缘上,放则应有随心所欲的堪能性。
若果真如是,则除了当时的修习所缘境外,不被任何其他的散乱缘、昏沉掉举所左右,届时,如其次第数量,鲜明不乱地修习所缘境。在修习的各个阶段,除了修习禅定度外,其他修时,皆为思惟修,应如不同修法阶段所说的那样修习。
结行:如依《普贤行愿品》发愿文等,以无垢净愿,至心发愿祈祷。
依靠这种方式昼夜六时修习。
下座期间,如都摄根门、正知而行、饮食知量、不睡眠时精进於瑜伽及睡眠时应如何行持等,都是生起殊胜止观的因资粮。这些是由无着菩萨传下来的,应如是行持。
丙一、暇满体性,为祛除八种无暇,得到十种圆满。
八无暇者,如《亲友书》中说:
执邪倒见、生旁生,饿鬼、地狱、无佛教,
及生边地懱戾车,性为愚哑、长寿天。
任於其一受生已,即为八无暇过患,
远离此八即得暇,故当策力断生死。
我们要想得到闲暇,就要断除人中所摄的四无暇以及非人所摄的四无暇。

十圆满中,五自圆满者,如云:
人、生中、根具,业未倒、信处。
五他圆满者,如云:

佛降说正法,教住随教转,有他具悲悯。
对照这些条件,思惟自身具备殊胜暇满的情形。

总之,修行究竟决定胜、成就三种菩提果的殊胜身体即是人身,而其中三洲中,我们南瞻部洲人,更是一切显密经典中,一再赞叹的修习解脱道的所依身。
如圣勇云:
得何能下种,度生死彼岸,
妙菩提胜种,胜於如意珠,
功德流诸人,谁令此无果。
(得到什麽能种下,度越生死彼岸的菩提种子呢?对於殊胜菩提的妙种来说,比起如意宝珠还要殊胜的,即是这个有着种种功德大义的人身,有智慧的人谁会让它徒自消耗空无果利呢?)

《入行论》云:
得如是暇已,我若不修善,
无余欺过此,亦无过此愚。
若我解是义,愚故仍退屈,
至临命终时,当起大忧恼。
若难忍狱火,常烧我身者,
粗猛忧悔火,定当烧我心。
难得利益地,由何偶获得,
若我如有知,仍被引入狱,
如受咒所蒙,我于此无心,
何蒙我未知,我心有何物。
(既然获得如此宝贵的闲暇人身,如果我依旧放逸懈怠而不去修善,那麽再没有比这更可怕的自欺了,也没有比这更堪虑的愚蠢了。

如果我已经了解了暇满难得的道理,却依然由於愚痴的蒙蔽,而心怀退怯逃避,不肯修善,那麽在临终恶相现前的时候,一定会生起极大的忧愁和苦恼。
再者,当恶业的果报完全成熟的时候,难忍的地狱火焰将会长久灼烧我的身体,那时,强烈粗猛的忧悔心火,也必然跟着一起燃烧,灼痛我的内心。
极难获得,而一旦获得,又有着广大利益之地的这个人身,我凭赖什麽才偶然绕幸获得的呢?如果在我还具有智慧辨知利害的情况下,依然被引入地狱中受苦,那麽,我岂不像被咒术所迷惑的人一样,成了一具行屍走肉的无心之躯而已,到底被什麽蒙蔽了,竟然连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麽潜伏在我内心作祟呢?)
又如圣勇云:
若众善富人,由无量劫得,
愚故於此身,未略集福藏,
彼等趣他世,难忍忧恼室,
如商至宝洲,空手返自家,
无十善业道,後亦不能得,
不得人唯苦,如何能受乐,
他欺无过此,无过此大愚。
(各种善法富足的人身,是在无量劫的时间里才偶然获得一次,如果自己由於愚痴的蒙蔽,没有通过此身,略微积集一些福德的宝藏,那麽,这些人舍弃此身,趣向他世时,一定会由於恶业的牵引,堕入难以堪忍的恶趣中,就像到处寻宝的商主,侥幸抵达珍宝充满的洲屿,却两手空空地回家一样。由於此生没有积集十善业道,後世就再也不能得到暇满人身,得不到人身而堕入恶趣,到那时,只有无际的痛苦,哪里有欢乐可言呢?所以,若自已浪掷这暇满的人身,可以说,再严重的遭人欺骗的行为,也赶不上这种自欺的恶劣,再者,也没有比这更愚蠢的行为了。)

这样思惟後,内心要生起希求心要的意乐。
《入行论》云:
与此工价已,令今作我利。
(既然已经像给工钱一样,百般侍奉喂养我的仆人——这个身体,现今就要让它来帮我做事情。)

又云:
由依人身筏,当度大苦流,
此筏後难得,愚莫时中眠。
(依靠这宝贵的人身筏,能帮助我们渡越生死的大苦海,这珍贵的人身宝筏,来生很难再度得到,所以愚笨的人啊!不要再天天贪睡了!)

博多瓦《喻法集》云:
虫礼、骑野马,藏鱼、梅乌食。
就成办现前增上生来说,这个身体亦具有殊胜的意义,因为即使修习人天果报的胜因——三种律仪 ,它的所依身,亦是前所赞叹的南瞻部洲人为最胜。如云:

难得瞻部洲人身,得时当勤修善行。

    对於难得的道理,我们当从因果两方面思惟。分二:
   
第一、从因方面思惟难得者:
   
《四百论》颂云:
    “
诸人多受行,非殊胜善品,
     
是故诸异生,当定生恶趣。
   
如其所说,得到善趣身时,却肆无忌惮地造作各种制罪或者性罪,又很少生起以後防护不作的心,所以,大多数会堕入恶趣,再也难以得到善趣之身。

   
《入行论》云:
我以如是行,且不得人身,
若人身不得,唯恶全无善。
   
(凭我这样放逸的行为,来生恐怕连人身都没份,何况是暇满呢?如果得不到暇满人身而失去修善的机缘,那就只能为非作歹了。)

   
《亲友书》云:
从旁生出得人身,较龟处海遇轭木,
孔隙尤难故大王,应行正法令有果,
若以众宝饰金器,而用除弃吐秽等,
若生人中作恶业,此极愚蒙过於彼。
   
第二、从果方面,思惟难得者:

总的说来,三恶趣中,众生繁多,善趣稀少,而善趣之中,具备远离八无暇的身体又少之又少,特别是得到暇满身,心又趣向正法,更是寥若晨星、绝无仅有的了。
了知到这些道理,在得到暇满、义大、难得的如意宝身时,我们应从多方面思惟,令生起摄取心要的善法欲。
而我们要想通过这个身体摄取心要,方法即是要修习正法,因为我们都希望离苦得乐,而离苦得乐又只有依靠正法故。
如果心存疑虑,认为:虽然要修法,但不知有没有这个能力呢?
答曰:完全具备能力,因为外缘具足,值遇大乘善知识;内缘也具足,得到暇满人身故。
又若认为:在来世的时候,再修也不迟吧!
不应有此想法,因为这样暇满的人身在未来的生世里,再也难以得到啊!
又若认为:那就等到明年下个月再修吧!
也不应有此想法,因为自己一定会死去,而什麽时候撒手人间,却茫然不知故。
而摄取心要的方法中,最为殊胜尊贵的,即是修习大宝菩提心。
这样思惟後,前面所说的法即成为修习菩提心的加行支分。

丙二、思惟於此世不能久住、死无常理者:
我们还应想到:不忆念死的过患,实在是今生来世一切灾祸的根本;而忆念修习死没无常,则是为今生来世,营造一切圆满的唯一方便。
   
但如果由於我们念死无常,因为自己对於现生的身体受用、六亲眷属等执恋不舍的原因,而生起恐惧感,害怕与其永久分离,这是一种根本未修习正道的惧死状态。
   
那麽,应是一种什麽样的状态呢?
由於业及烦恼系缚,一切结生相续最终都不能超脱死亡,面对这种现实,我们即使有着恐惧的心,但片刻也不能推迟,徒自忧惧,又有何益?
我们应想到,漫漫来世的义利,如果现在还没成办,即便死去的可怕情况,而生起对死亡的恐惧,从而精勤修成各种义利,则大限来时,又有何恐惧可言呢?
   
思惟死无常,正行分三:
   
丁一、总决定死;
   
丁二、死无定期;
   
丁三、死时除法以外,什麽也不能饶益自己。
   
丁一、分三:戊一、死主决定会来:任受生为何种身体皆不能离死者,如《集法句》云:
若佛若独觉,若诸佛声闻,
尚须舍此身,何况诸庸夫?
   
(不管是佛陀与独觉,还是诸佛的声闻弟子,他们都要舍弃这个色身,更何况一般的凡夫呢?)

 
任住何处,皆不能离死者,如彼中云:
任于何处死不入,如是方所定非有,
空中非有海中无,亦非可住诸山间。
   
(不管在这个轮回世间的任何地方,死主不能侵害的地方是根本不存在的,不论是藏在空中,海洋里,还是重重的山间,都是无济於事!)

   
何时受生,皆不能离死者,如彼中云:
尽其已生及当生,悉舍此身而他往,
智者达此悉灭坏,当住正法决定行。
  
(不管是过去、未来,还是现在出生的任何有情,都要抛弃掉这个身体而到另外一个世界去,聪明的你明白了这一切都要灭坏的这个道理後,实应当好好地安住在正法上,去脚踏实地地修行呀!)

  
我们也没有能力摆脱死主的纠缠,或者用任何因素遮止它的到来,如《教授胜光国王经》云:
    “
譬如有四座大山,岩石非常坚硬牢固,山体也没有任何坏裂损伤,巍峨浑厚,触天磨地,从四面滚滚而来,一切草木枝叶,及其一切生灵,都被碾成细粉,不是靠跑得快就可以逃走的,也不是靠力量、或财物、或咒药等可以抵挡使之退却的。
    “
同样的道理,在这样的四种大怖畏来时,也不是靠行路神速可以逃脱的,更不是靠力量、财物、咒药等可以遮止的,那麽,这四种是什麽呢?
    “
即老病死衰。陛下!老坏强壮,病坏无疾,衰坏一切的圆满丰饶,死坏命根。从这些怖畏中,不是靠行路神速可以逃脱的,更不是靠力量、财物、咒药等物可以遮止平息的。
   
戊二、思惟寿量无增,且无间速减,故决定死者:

   
寿量本来就不过少许,而又没有增加的余地,反而又从不停息地迅速衰减,如是月尽其年,日尽其月,每日又被昼夜消耗掉。
   
如《入行论》云:
昼夜无暂停,此寿恒损减,
亦无余可添,我何能不死?
   
(逝者如斯,日夜刹那都不曾停留,今生的寿命持续地衰减下去,而且又无从额外增添,身为有情的我又怎会不死呢?)

   
又应从多种比喻思惟:
   
《集法句》云:
譬如舒经织,随所入纬线,
速究纬边际,诸人命亦尔。
如诸定被杀,随其步步行,
速至杀者前,诸人命亦尔。
犹如瀑流水,流去无能返,
如是人寿去,亦定不回还。
艰苦及短促,此复有诸苦,
唯速疾坏灭,如以杖画水,
如牧执杖驱,诸畜还其处。
如是以老病,催人到死前。
   
(譬如织布,随着一次次地飞梭走线,能速疾织完一匹布,而人的寿命亦是这样速疾短暂!

   
还如那些待宰杀的羊等畜生,随着一步步地挪动,而迅速到达屠夫的跟前,同样,人的寿命也是这样迅速短暂!
   
犹如飞流而下的瀑布,一去再不复返,同样,人的寿命也随着时光的流逝,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
   
人的一生本来充满着太多的痛苦艰辛,而又如此的短促,唯是速疾坏灭之法。如水中画画般,瞬间消失。又像被牧童持杖驱赶的畜生,不由自主地回到圈栏。而人则无奈地被老病诸苦,驱赶到死亡面前。)
   
《广大游戏经》云:
三有无常如秋云,众生生死等观戏,
众生寿行如空电,犹崖瀑布速疾行。
   
(三有世间无常的变幻,犹如瞬息万变的秋空云朵;众生在轮回中生生死死,等同戏剧中角色的转换,而众生的寿命短暂,则像乍现乍灭的云中闪电,更犹如咆哮的瀑布,从陡峭的悬崖上飞流而下,一去永不复返!)

   
戊三、思惟存活之际,亦无闲暇修习正法,而决定死者:
   
《入胎经》云:
    “
人的一生,半数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幼时十年好玩无知,老时二十年体弱乏力,其他诸如愁叹苦恼、忿恚恼怒等不顺事也能断送修法的机缘,更何况还有各种各样就从自身而滋生的几百种疾病呢!
   
伽喀巴大士云:

    “
六十年中,除去衣食、睡眠、疾病,余能修法,尚无五载。
   
《本生论》云:

嗟呼!世间惑,匪坚不可喜,
此姑姆达会,亦当成念境。
众生住于如是性,众生无畏极稀有,
死主自断一切道,全无怖畏欢乐行,
现在老病死作害,大势怨敌无能遮,
定赴他世苦恼处,谁有心知思爱此?
  
( 呜呼!惑业缠缚的世间人,不能长久地坚住人间,其他又有什麽值得欢喜的呢?这盛况空前的挑灯赏花宴会,在不久的将来,也只会尘封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众生处於这种刹那无常的状态中,却毫无怖畏,真是稀有怪哉!残酷的死主已封锁了一切的逃生之路,却依然无所忌惮地唱歌跳舞、寻欢作乐。实在应该好好观察一下所处的处境:现在就有势力强大,无可回遮的老、病、死,这些怨敌前来加害,一旦死後,又一定会往赴来世的痛苦深渊,稍微有点脑筋的人,谁会贪着此生犹如过眼云烟般的荣华呢!)
   
《迦尼迦书》亦云:
无悲湣死主,无义杀士夫,
现前来杀害,智谁放逸行,
故此极勇暴,猛箭无错谬,
乃至未射放,当勤修自利。
   
(毫无悲湣心的死主,它会没有任何理由地杀死人们,现在就已经前来寻隙杀害,有智慧的人,谁会毫无戒备、放逸而行呢?

   
就像心地残暴的人,他的箭法又矢无虚发,所以在他还未放箭的这段时光里,努力地修习能切实帮助自己的事情。)

    丁二、思惟死无定期的道理,分三:
   
戊一、思惟南瞻部洲寿量不定:
   
北俱卢洲人的寿量有一定数量,其他二洲虽然不能确定,但其寿量大部分有个定限,而南瞻部洲则极不决定。
   
如《俱舍论》云:
    “
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
   
(南瞻部洲这里,寿数极无定准,劫末时,寿至十岁就已是长寿的了,而劫初时,寿数却有无量年。)

   
《集法句》云:
上日见多人,下日有不见,
下日多见者,上日有不见。
  
(生命的无常总是这样迅速,在上午时,我们看到的很多人,而到下午其中有些人,却已永远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或者今天下午看到的很多人当中,而到明天上午,就再也见不到他们的容颜!)

   
又云:
若众多男女,强壮亦殁亡,
何能保此人,尚幼能定活。
一类胎中死,如是有产地,
又有始能爬,亦有能行走,
有老有幼稚,亦有中年人,
渐次当趣没,犹如堕熟果。
   
(已经有很多男男女女,正值年青力壮、花容月貌之际,却忽然死去。又怎麽能保证这个人,就因为年纪轻轻,就一定能活下去呢?

   
有的人尚在母胎中,就已死去,有的刚生下来不久,就死去,有的则刚学会爬路,有的方能蹒跚学步,就离开了人间!
   
纵观世人,有老有幼,亦有中年人,一个接一个地趣往来世,就像熟透的果子渐次地从树上掉落下来。)

    戊二、思惟死缘众多,而活缘极少的道理:
   
《宝鬘论》云:
    “
安住死缘中,如灯处风内。
   
(被围困在重重的死亡因缘中,就如风中的残烛。)

   
《亲友书》云:
若其寿命多损害,较风激泡尤无常,
出息入息能从睡,有暇醒觉最希奇!
   
(对於寿命作损害的恶缘如此之多,身命的危脆,比起风激起的水中泡还要无常,随着一呼一吸,还能有机会从深深的睡眠中醒过来,真是莫大的希奇!)

   
《四百论》云:
无能诸大种,生起说名身,
于诸违云乐,一切非应理。
(本无什麽能力的地、水、火、风四大,通过相互间的和合,才造成了这个身体的生起,四大种之间,彼此互相抵制,互作损恼,对这个本来相违,只是暂时调和,似乎相安无事的状态,却认为是永恒的安乐,实在没有道理。)

《宝鬘论》云:
死缘极众多,活缘唯少许,
此等亦成死,故当常修法。
(造成死亡的因素是那样的众多,而令长久生存的活缘却只有一点点,而仅有的这点活缘,有时也变成了死亡的催化剂,所以,应当恒常地修习正法。)

戊三、思惟身极危脆,死无定期者:
《亲友书》云:
七日燃烧诸有身,大地须弥及大海,
尚无灰尘得余留,况诸至极微劣人。
   
(坏劫来时,七个太阳升空之际,一切山河大地,都被烈火焚烧得不留一点灰烬,更何况至极微劣的人身呢?)

   
《迦尼迦书》云:
死主悉无亲,忽尔而降临,
莫想明後行,应速修善法,
此明後作此,是说非贤人,
汝当何日无,其明日定有。
   
(死主不会给任何人留情面,会忽然降临到你的头上,千万不要推延说:明天後天再作这件事!应当从现在起,精进于正法。

   
此事到明、後天来作这话的人,一定不是一个贤能的人,因为你将会死去的明天,一定会来临。)

    丁三、思惟除法以外,其他均无利益者:
   
临终时,亲友、身体、受用没有任何帮助,如《迦尼迦书》云:
能生诸异熟,先业弃汝已,
与新业相系,死主引去时,
当知除善恶,余众生皆返,
无一随汝去,故应修妙行。
   
(引生这一世异熟身体的先业,一旦受完,把你完全抛弃後,你又不由自主地被新的业力牵引,在这新旧交替、死主降临之际,除了善恶业如影随形之外,其他一切有情都要退後,没有一个人可以随你去。明白了这个道理後,应当努力修学善妙的行为!)

   
《吉祥胜逝友》云:
天王任何富,死赴他世时,
如敌劫於野,独无子无妃,
无衣无知友,无国无王位,
虽有无量军,无见无所闻,
下至无一人,顾恋而随往,
总尔时尚无,名讳况余事。
   
(陛下!不管一个人是多麽地富甲天下,但死後奔向他世时,就像在荒野外,被强盗洗劫一空般,孤独一人,没有子女、嫔妃、亲友眷从,也丢掉了国土、王位,虽然往昔有强大的军队护卫,但此时,一个也看不见听不着,乃至没有一个人,因为留恋你的恩德而誓死追随。总之,那时候,连自己的名字都不复存在,更何况其他的事情呢?) 










相關文章:
修心日光论·释缘宗译本
修心日光论
修心日光论 一
修心日光论 二
修心日光论·释缘宗译本 二
修心日光论·释缘宗译本 三

上一篇(修心日光论 二) 回目錄 下一篇(修心日光论·释缘宗译本 )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措杰突滴
梦回青河- Yahoo!奇摩部落格
札什伦布寺访台弘法团
印度甘丹寺北学院〈英文网站 〉
佛陀圣地—蓝毗尼园 普贤祈愿大法会 日期:2008/11/27- 12/7

赞助网站
台北教育網
慈濟大學圖書館網路資源
喇嘛-互動百科
喇嘛-互動百科
不解巖寺
供養佛說解脫經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