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不丹法王雅旺顛津「蓮師三尊」灌頂 金法林瑪哈嘎拉暨灌頂大法會 7/13藏語初階~佛典藏語實驗班(一)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修行者的一日-觉醒的四要素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噶举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1/22 19:56:23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10/01/22 19:52:58   编辑部 报导

修行者的一日-觉醒的四要素

 

波卡仁波切讲授

 

第一节 觉醒的四要素

   
觉醒是真实的快乐,它同时包含了入世与出世,是万物的本质。我们只能在四大要素相结合的条件下得到它,这四要素是:起因,支撑,辅助条件,方法。


    1
.觉醒的起因是於潜在状况下,自然地,无所分别地表现於诸有情的心灵上。
    2
.[支撑]指的是人身的存在,它优於其他的精神层面,因它可作为觉醒的工具,所以我们称之为人身宝
    3
.辅助条件是指一位合格的精神导师,他为我们指引正确无误的道路。
    4
.方法是指上师所赐予的教导,这些教导皆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法门,其中包含了显经及密续。(注一)

   
没有这四要素,我们无法於觉醒的道上有任何进展,再则缺乏任何一项要素,也将使其他三要素失去作用。现在这四要素已聚集在我们面前,这使我们能善用、也更能珍惜自己的生命。

   
想想我们今日的幸福,想想於过去生中我们所积的善因,让我们把这些善因汇聚一起,更加速於觉醒道上迈进。

[b]
第二节 迈向觉醒的生命

   
放弃世间日常的一切活动,专一於精神上的修持,创造一些能令内心进步的理想条件。於此远景之前,首先我们必须开始学习藏文,因为藏文将佛法十分完整地保存下来,而佛法译成西方语文目前仍十分稀有。接着我们可以进行三年的闭关;并且只要我们能够,我们也可以继续进行为期几年或几个月的闭关生活。将整个生命都致力於学习、反省、及精神修持,这是对生命最好的利用。

   
如果环境不允许我们受持一个完整、专一的教法(注二);我们仍然可以在不用放弃工作、家庭之下,、以一些简单、规律的修持来润泽我们的生活;例如我们可以做观音禅修,利用假日到佛法中心,让我们在喇嘛上师的教导下,更加深我们对佛法的认识,并与其他人一齐禅修,或者利用一个或数个礼拜来进行短期的闭关。

   
假使我们连上述修法的可能性都没有,也毫无机会到佛法中心的话,我们仍可以按照我们的生活来修持,并从中获益。即使我们仅能花些微的时间来做,规律且专注地,如果天天、经年累月下,这一点一滴所累积起来的,将不可忽视。维持精神生活成为一种习惯,将自身内在正面的、深广的潜能释放出来,摆脱以往许多不好的习惯,便能避免恶业的形成。

   
要知道我们的行为中,善与恶的色彩,是源自於烙印在我们精神上的习惯。依照这种习惯力所完成的行为,不论是好或坏,他们将产生业果,而在未来成熟之时我们一定会尝到。同样仅仅於我们心中产生一个正念、而这正念便在心中形成一种好的、正面的习惯或经验。我们的口业与身业,也会同样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必须每日专心检查我们的身、口、意是否在正确的方向。使能切断种种的不好、并尽可能朝正道迈进,如此我们将会有所转变。

[b]
第三节 重视二元相对性的真实(俗谛)

   
仅管我们尚未确知那存在於[相对](俗)与[绝对](真)二相合一之真实性中(注三),[心]的存在形式(注四)——这真实的认知,便是我们所谓的醒悟。此[相对]与[绝对]的真实性,二者一般不被认为是一体的,而被认作是相互分离的。(注五)

   
虽然善业与恶业皆缺乏二谛和合的真实性,他们的果报确是不会错的:造业者本身的幸福,一定源自於自身的善业,而痛苦也一定起源於恶业。这种善、恶、因果间的关系,也是相对实性(俗谛)的一个特性。那麽我们为什麽必须了解善、恶间的区分及知道什麽要接受,什麽需舍弃?这是因为在究竟相对(真谛)的证悟之前,我们仍屈服於二元相对的现象之中,而一直处於无可抗拒的轮转之下、仅管於相对的现象中缺乏自我的真实性。(注六)

   
事实上,唯有心是依附於吾人所造的善业与恶业,而业的印记仅能固定於心所,也只有心能於苦或乐中体验业果。仅管只有心为诸业所牵连,但俗谛方面,业果的体验及贮存累积,确实是一项无法避免的过程。以事实来看,火是不会无缘无故自己存在的,如果把火放在手上,则立刻被烧伤。所以要知道摄受善业、摒弃恶业,直至解脱……

[b]
第四节 精神上的烙印

   
在二元相对的现象(俗谛)中,我们所造作的行为(业)会在内心中留下烙印。

   
这些精神上的烙印,是留在我们记忆过程中的简单影像。例如我现在想:我必须在五点时去买东西。这个(念头)接着将离开我们的精神表面,然而它已在心里留下一个记号。好!五点一到,这又再度出现,我们便告诉自己:是该去买东西的时候了。这些由於而留下的痕迹,就像消失在地面上的泉水,时间到了便又冒出地面,重新汇集成流。

   
随着同一种行为的重复发生,它於我们心中留下的印记,将逐渐地形成一种无法动摇,而且带着强制性。酒精对於人体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一个人第一次喝酒时,他一定感到不舒服,更会觉得呛人及全身火辣。如果这个人持续每天喝一点酒,第一次不愉快的印象将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便是一种喜悦与满足。总之,习惯之後,这个人便会认为酒实在很美味,最後到这习惯根深蒂固时,已是无法改变了。而它产生了什麽?这种日复一日的习惯,已在精神上烙下愈来愈深的印记。同样的过程,正确的精神生活在心里所烙下的痕迹,却是正面的,有益的。通常在开始学习掌握一项好的习惯,并不是很容易。然而,慢慢地,一步步地做,渐次地要求自己,我们会发现愈来愈容易,并得到很大的喜悦。记得:当我们的精神和佛法放在一起时坐禅便是在修法;而不坐禅时亦是在修法。於内心获得良性的、正面的印记是十分重要,而且必须不停的建立;今天修行,到了明天便放在一旁的做法,是行不通的。要坚固一项好的习惯,必须要有规律及有毅力,如此几个月或几年之後,我们会了解,我们的不良习惯在减少,同时好的本性会如同花朵一样绽放开来;有了如此的观察与了解,我们必须于此道路上持续前进,直到成佛。

   
经由负面行为所留下的记忆,并不是无法医治的,我们可以藉由忏悔来摆脱,使负面的印记成为中立性;果报将不会发生。缺乏忏悔、反省,负面印记将每日增大加深。即使今日我们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恶行,但如果我们不立即发现并忏悔,小小恶行在我们心中留下的刻痕,将与日俱深。这有一点像钱摆在银行,每天会生利息一样,能在我们需要时,给予极大的助益。


如果我们不能稍加留心,好的行为所留在心里的良性印记,也能被抹减掉:如果我们对众生从没能供奉及布施的话,生气、忿怒或其他不良的情绪反应皆能消灭掉善行所积的功德。布施、奉献及回向,不仅能保护已有之功德,更能让它日日增长而不流失。(注七)

[b]
第五节 从[相对]到[究竟]

   
正因为我们无法超越相对性真实(俗谛),而使得存在於善业、恶业及苦、乐之间的因果关系,继续支配着我们。身为初学者,我们无法立即证悟到究竟真理(真谛)。因此我们的修行,必须面对这[相对性真实]。当我们若能在这[相对性真实]的生活中,采取一种正确的姿态,摒弃一切的不善,我们心中会发展出一种能自动引导至证悟究竟真理的能力。因此善用这二元[相对性真实],便能逐渐打通通往究竟的大道。

   
初学者若一开始便着手进入[空性]究竟实相的禅修,那只能给自己一道窄门,因此必须以[入世]的生活,做为修持的着路点。之後,内心的开发,将自然地把我们领引到一个于两种修持相互平衡下所达到的阶段:一是禅修及对空性的理解,另一是指於世俗中,身、口、意三方面行为之修持。接着愈深入证悟空性,愈能使已失去重要性的身、口、意,藉种种修行而激发出力量。


对於我们初学者,仅靠着禅修空性,是非常困难的。禅修必须依赖我们的身体、言语、思想上的行为,及弃恶从善的力量这两者的积极配合,这也正说明每日修行的必要性。

[b]
第六节 必然的改变

   
凡是跟随佛陀教法的人,一定发觉,他们在行为、言谈表达及思考方式中,有着显着地转变。倘若无此转变,即使穿过佛法的大门,让法教在我们心中留下愉快的回忆,我们却将无法采收到硕大的果实。

   
我们可以将一块黑布放入红色、黄色、蓝色或绿色的颜料中,但黑布永远变不成红布、黄布、蓝布或绿布,我们只是在浪费时间,而不会有任何改变。这也正说明,如果我们自身没有产生任何转变,这便是缺乏修行或修行不足的信号。

   
反之,当我们将一块白布浸到颜料中,白布便改了颜色。譬如浸染到黄色颜料,它会变成一块光鲜的黄布。即使色染得不够周全,也不会仍是一整块白布,至少染上一些黄斑点。同样对於我们精神上的修行,如果色染得周全,我们便可能於此生觉悟解脱;万一,即使我们达不到这理想中的结果,也必须至少有些许的转变:这便是相较於皈依前,我们的言行会些微地向善,我们的心灵应附着较少的恶意、贪婪,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善意、知足、慈悲及忠诚。

   
我们应像白布一样可以着色,而不应像块永远变不了颜色的黑布。为此,每日修行是责无旁贷的。

注一:显经是指记录佛陀对大小乘所施予的法教经典,密续集结了金刚乘的教法。
注二:法(Dharma):通往解脱的精神道路。
注三:[相对]与[绝对]二相,便是[俗]、[真]二谛。
注四:心的存在形式指的是[真实的本质],它超越了由[主体]、[客体]二元观念所造成的幻相。
注五:相对性的真实(俗谛),涉及到现象的存在形式。绝对性的真实(真谛),涉及到真理的无相。
注六:我们必需更广泛地理解[业]这个字;它不仅指肉体上的行为,也包含了言语及意识思惟。意思是一念生起即是造业,一句话语亦是业。另一方面,此[业]不作必然引导至另一目的解。同样以慈悲善心及守护生命为动机,而祈祷、持咒、冥思禅坐,皆是善业。
注七:善行之功德回向,是指我们希望此善行所生之潜在善因,能利益到一切有情众生。










相關文章:
修行者的一日- 一天中的修行步骤
修行者的一日-不同情况的修持
修行者的一日-正确的引导

上一篇( 中阴教授) 回目錄 下一篇(修行者的一日- 一天中的)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大手印闭关课程及开示~第二不共加行~金刚萨埵
莲师心咒一亿遍〈尊贵贝诺法王〉
中元孝亲报恩天法阿弥陀佛
菩提道次第安乐道论
曼达拉制作

赞助网站
寧瑪巴大乘佛學會
美國菩提學會
不解巖寺
供養佛說解脫經
台北縣藏密薩迦喜金剛協會-
醒吾學院台北教育網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