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欽加布仁波切-皈依暨阿企灌頂 國際藏傳佛教研究會青海震災供燈祈福法會 寧瑪巴禪法園佛學會四月十日火供法會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龙树对说一切有部业思想的评破--以中论第十七观业品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编辑部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09/12/20 12:34:39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09/12/20 11:16:06   编辑部 报导

龙树对说一切有部业思想的评破--以中论第十七观业品为中心  指导教授:黄俊威

本论文题名为:龙树对说一切有部业思想的评破─以《中论》第十七「观业品」为论述重点,主要是探讨龙树与说一切有部业思想互动的关系,以代表上座系的论书《舍利弗阿毗昙论》及代表说一切有部思想理论的论书:《阿毗达磨法蕴足论》、《阿毗达磨集异门论》、《阿毗达磨品类足论》、《阿毗达磨识身足论》、《阿毗达磨发智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等,探究说一切有部思想理论体系及其业思想。其後,则对龙树思想发展史溯源,并以《中论》第十七「观业品」为探讨龙树业思想的论述重点,再辅以《大智度论》提出论证与说明:龙树业思想的产生,实与说一切有部有着深远的思想渊源。克实言之,说一切有部业思想,是促使龙树思想及业思想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本文延伸阅读与佛法研究资料库-

全国博硕士论文资讯网  政治大学图书馆  国立成功大学数位论文全文 系统     

台湾师范大学博硕士论文系统  

佛教高阶经营师与讲师培训班-国际学士院主办〈一年培训 後可衔接 国际学士院营管理硕士﹝一年取得﹞-资格大专毕*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不限科系*只酌收成本及材料费*利用星期六或日半天上课*2009年3月开课*电话报名 02-27196686 陈教授  〉

◎经营研究高阶人才培养 摇篮 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向来对於说一切有部前期思想发展脉络的研究,常为学人所忽略,今所能查阅有关说一切有部前期思想理论体系研究的论文,泰半皆从较为後期的《俱舍论》开始研究,但若我们对思想发展史有着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则我们可知,若对於说一切有部思想的研究直接以历史的跳跃法「大跃进」至《俱舍论》入手研究,则将大大忽略了前期思想发展的演变过程,导致研究成果有所疏漏而不自知。因此,本论文将循着今唯一仅存的说一切有部前期阶段论书:《阿毗达磨法蕴足论》、《阿毗达磨集异门论》、《阿毗达磨品类足论》、《阿毗达磨发智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及各上座部派所尊之《舍利弗阿毗昙论》逐一考察与探究,并整理出思想发展的体系,以此呈现出说一切有部业思想的特色,并论究其业思想所产生的困境与影响。再者,有关龙树的部份,如前所述,向来甚少将其与说一切有部思想做关连性的探讨,然从佛教思想发展史历程来看,此二者的关连性实不容我们忽略,因之,笔者将结合对说一切有部思想体系的认识基础,以龙树《中论》「观业品」为中心,《大智度论》为辅助说明,深入剖析与探究龙树业思想的义涵及其所揭举业思想的终极意义。关键词: 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88/硕士/研究生:童琼慧 龙树 ; 说一切有部 ; 中论 ; 阿毗达磨 ; 阿毗达磨论书 ; 本母  

 目 次
第一章 绪论 0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01
第二节 研究方法 04
第三节 研究资料 05
第二章 说一切有部论书中业思想体系的形成 07
第一节 部派分裂与说一切有部的形成 07
第二节 阿毗达磨之传承与业思想的关系 09
第三节 说一切有部论书中业思想体系发展过程 12
一.从「法相分别」、「论门分别」到「章门分别」 13
(1)《舍利弗阿毗昙》「问分」中「法相分别」与蕴处界的成立
13
(2)《舍利弗阿毗昙》「问分」中「论门分别」与「业」的关系
15
(3)《舍利弗阿毗昙》「非问分」中「论门分别」与「业」的关系
17
(4)《舍利弗阿毗昙》中「法相分别」与「论门分别」的影响
21
(5)《阿毗达磨发智论》的「章门分别」与「业蕴」的形成
23
二.从《舍利弗阿毗昙》的蕴处界到「五位六十七法」的形成
26
(1)《舍利弗阿毗昙》的蕴处界思想理论架构与「无表色」的形成
26
(2)《阿毗达磨品类足论》「五位六十七法」的思想理论与无表色的关系
32
第四节 本章小结 38
第三章 说一切有部的业思想 40
第一节 「三世实有、法体恒存」与无表业的思想进路 40
第二节 表业与无表业 45
第三节 本章小结
-----说一切有部业思想的困境与影响 50
第四章 龙树对说一切有部业思想的评破 54
第一节 龙树的思想渊源 54
第二节 「入不二入法门」、「戏论」与说一切有部的「分别说」
56
第三节 《中论》「观业品」中对说一切有部业思想的评破
69
一、见於《中论》「观业品」中的有部思想 69
二、龙树对说一切有部业思想的评破 73
三、龙树的业思想 92
第四节 《中论》「观业品」与《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间之互动
100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22
第五章 结论 125
附录<1> 01
附录<2> 17
附录<3> 32
附录<4> 41
参考书目

 [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与文献
一、 古典文献
◎鸠摩罗什译、青目注《中论》,大正藏第30册。
◎ 世友造、玄奘译《阿毗达磨品类足论》,大正藏第26册。
◎ 尊者舍利子说、玄奘译《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大正藏第26册。
◎ 尊者大目乾连造、玄奘译《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大正藏第26册。
◎ 提婆设摩造、玄奘译《阿毗达磨识身足论》,大正藏第26册。
◎世友造、玄奘译《阿毗达磨界身足论》,大正藏第26册。
◎迦多衍尼子造、玄奘译《阿毗达磨发智论》,大正藏第26册。
◎玄奘译《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大正藏第27册。
◎世亲造、玄奘译《阿毗达磨俱舍论》,大正藏第29册。
◎众贤造、玄奘译《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大正藏第29册。
◎世友造、玄奘译《异部宗轮论》,大正藏第49册。
◎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舍利弗阿毗昙》,大正藏第28册。
◎ 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 大正藏第2册。
◎ 龙树菩萨造、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 大正藏第25册。
二、 近人着作
中文部份
◎李志纯,《印度史纲要》台北:正中书局,1972初版。
◎释演培,《印度部派佛教思想观》,慧日讲堂印行,1975。
◎木村泰贤,《小乘佛教思想论》,慧日讲堂印行,1975。
◎ 李世杰,《印度部派佛教哲学史》,中华佛教文献编纂,1979。
◎ 张漫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大乘文化,1979初版。
◎吴俊才,《印度史》,三民书局印行,1981初版。
◎吴汝均,《佛学研究方法》,台湾学生书局,1983初版。
◎ 李世杰,《部派佛教思想史》,新文丰出版,1983。
◎ 服部正明、长尾雅人,《印度思想史与佛教史述要》,天华出版,
1983三版。
◎印顺法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正闻出版,1984三版。
◎中村元,《印度思想》,幼狮出版,1984。
◎李志夫,《中印佛学之比较研究》,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1986
出版。
◎ 舟桥一哉着、余万居译,《业的研究》,法尔出版,1988第一版第
一刷。
◎多罗那它,《印度佛教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3月。
◎高楠顺次郎,《佛教哲学精义》,世桦印刷出版,1988全集校订版。
◎水野弘元等,《印度的佛教》,法尔出版社,1988。
◎木村泰贤着、演培法师译,《大乘佛教思想论》,天华出版,1989
一版。
◎ 加藤纯章等着、许洋主译,《般若思想》,法尔出版,1989一版一
刷。
◎ 加藤纯章等着、许洋主译,《般若思想》,法尔出版,1989一版一
刷。
◎ 高楠顺次郎、木村泰贤,《印度哲学宗教史》,商务印书馆,1991
修订版。
◎杨惠南,《佛教思想新论》,东大出版,1991三版。
◎释惠敏,《中观与瑜伽》,东初出版,1991三版。
◎释依淳,《本生经的起源及开展》,佛光出版, 1991三版。
◎印顺法师,《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正闻出版,1992
七版。
◎印顺法师,《空之探讨》,正闻出版,1992六版。
◎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及开展》,正闻出版,1992七版。
◎印顺法师,《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东宗出版,1992初版。
◎ 印顺法师,《印度之佛教》,正闻出版,1992三版。
◎吴汝均,《印度中观哲学》,圆明出版,1993一版。
◎ SURENDRANATH DASCUPTA,《印度哲学史》,黎明文化出版,1993。
◎CHATTERJEE、DATTA,《印度哲学概论》,黎明文化出版,1993。
◎杨郁文,《阿含要略》,东初出版社,1994初版三刷。
◎印顺法师,《印度佛教思想史》,正闻出版,1994初版。
◎ 印顺法师,《杂阿含经论会编》,正闻出版社,1994二版。
◎万金川,《龙树的语言概念》,正观出版, 1995初版。
◎吕澂,《印度佛学思想概论》,天华出版,1996初版三刷。
◎姚卫群,《印度哲学》,淑馨出版,1996初版。
◎黄俊威,《缘起的诠释史》,圆光出版,1996一版一刷。
◎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法鼓文化出版,1997初版。
◎ 吴汝均,《龙树中论的哲学解读》,商务出版,1997一版。
◎姚卫群,《印度宗教哲学百问》,佛光出版社,1997初版。
◎万金川,《中观思想讲录》,香光书乡出版,1998初版。

日文部份
◎ 静谷正雄,《小乘佛教史的研究》,日本:百华苑刊,昭和五十三年
三月。
◎福原亮严,《有部阿毗达磨之发达》,京都:永田文昌堂,1965。
◎ 木村泰贤,《木村泰贤全集─阿毘达磨论的研究》,日本:大法轮阁
,昭和四十二年三月。
◎渡边谋雄,《有部阿毗达磨之研究》, 东京:平凡社,1954。
◎ 河村孝照,《阿毗达磨论书资料的研究》,京都:日本学术振兴会,
1974。
◎宇井伯寿,《印度哲学史》,日本:岩波书店,昭和七年六月。
◎金冈秀友编,《部派佛教》,东京:佼成出版社,1977。
◎佐佐木现顺,《阿毘达磨思想研究》,东京:弘文堂,1958。
◎ 寺本婉雅等编,《藏汉和三译对校异部宗轮论》,东京:国书刊行会,昭和四十九年六月。
◎江岛惠教,《中观思想的开展》,东京:春秋社,昭和五十五年二月。
◎ 壬生台舜编,《龙树教学的研究》,东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83
初版。
◎ 三枝充惠,《中论─缘起、空、中之思想》,日本:第三文明社,1984。
◎山口益,《般若思想史》,日本:法藏馆,1956。
◎山口益,《中观佛教论考》,日本:山喜房佛书林,1975。
◎ 云井昭善,《业思想研究》,京都:平乐寺书店,1979。
三、期刊论文
中文部份
◎释厚观,<日本的阿毗达磨佛教研究>,《谛观》,1993,第72期,p
1-53。
◎李世杰,<说一切有部的业力论> ,《佛光学报》,1978,第3期,p
39-49。
◎Kalupahana,D.J.着; 陈铫鸿译,<原始佛教哲学的业与轮回>,《中
国佛教》,1981,p44-49。
◎ 林世敏,<中论观业品的业力思想>(上),《慧炬》,1987,第282
期,p27-30.
◎ 林世敏,<中论观业品的业力思想>(下),《慧炬》,1988,第283
期,p26-29.
◎ Lamotte着,郭忠生译,< 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谛观杂志』,
七十九年七月,第62期, p97-179。
日文部份
◎ 干泻龙祥着,<大智度论作者>,『印度佛教学研究』,昭和三十三年
十二月,第七卷第一号,p1-12。
◎ 平川彰着,<十着毗婆沙论着者>,『印度佛教学研究』,昭和三十三
年三月,第五卷第二号,p176-181。
四、 工具书
◎ 佛光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编,《佛光大辞典》,佛光出版,高雄,1988
二版。
◎ 蓝吉富主编,《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中活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出版,台南,1994。
◎荻原云来编,《梵和大辞典》,新文丰出版社,1988台北。
◎ J.W.de Jong, Mulamadhyamakakarikah of Nagarjuna, The Adyar
Library and Research Centre,India,1977.
◎ Poussin, Mulamadhyamakakarikas (Madhyamikasutras) ,台北,弥勒出版社,1984.

国家图书馆--全国博硕士论文资讯网

 

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88/硕士/研究生:童琼慧  指导教授:黄俊威 

◎本文延伸阅读与佛法研究资料库-

全国博硕士论文资讯网  政治大学图书馆  国立成功大学数位论文全文 系统     

台湾师范大学博硕士论文系统  

佛法与经营研究-国际学士院..

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相關文章:
龙树对说一切有部业思想的评破--以中论第十七观业品

上一篇(龙树认识论之研究) 回目錄 下一篇(陈那《因明正理门论》比量)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藏密圣二十一度母广大殊胜功德
堪布彻令敦珠 2008/12/27
法光佛研所佛学课程简介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2008/12/28
敬邀护法-恭印玛哈嘎拉、嘎里法相集

赞助网站
佛教世界
雪域明珠-西藏: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
美國菩提學會
台灣農特產品整合行銷推廣協會
喇嘛-互動百科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