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古烏金仁波切龍欽巴大師涅槃日 普巴金剛除障大法會 祖古仁欽仁波切-文殊菩薩祈福法會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世俗譬喻与解甚深义─《解深密经》譬喻之研究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编辑部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09/12/23 22:18:07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09/12/23 22:05:01   编辑部 报导

世俗譬喻与解甚深义──《解深密经》譬喻之研究   指导教授:陈一标博士 

本文主要是以《解深密经》之譬喻为研究对象,《解深密经》是一部重要的唯识典籍,阿赖耶识、三性思想、唯识所现等唯识主要思想都奠基於这部经典。历来研究唯识的专家大都以法相分析为主,因此唯识思想往往予人烦琐的感觉,不易令人亲近;其实佛陀善以譬喻说法,再艰深的义理,世尊都能以简单的譬喻令众生理解。本文从譬喻的角度进入唯识的法义,希望能从世俗譬喻解开佛法的甚深义理。


本文重点主要是探讨《解深密经》的譬喻内涵,因此首先整理、分析《解深密经》中出现的譬喻,其次以幻师幻事喻为主,为其探源,并考察《解深密经》与《般若经》之关联;此外,探究幻师幻事喻与胜义、三性的关系。同时,深入三性、三无性中的譬喻,藉由眩翳喻、颇胝迦宝喻、虚空喻之研究,窥探唯识思想之起源与演变。


由幻喻、眩翳喻的探究,可以发现《解深密经》企图承接《阿含经》对缘起的解释,而深入幻喻、空华喻等的内涵,得知《解深密经》所欲解开的甚深密意就是《般若经》的空义,初期的瑜伽行派可以说是继承《般若经》对空的理解。而从颇胝迦宝喻、虚空喻的研究中,可清楚地见到瑜伽行派虽想承继《阿含经》、《般若经》以来的说法,但在实质的内涵已有所开展,有所转变了。从探究《解深密经》中的这些譬喻,可以看出唯识思想的流变,因此,世俗譬喻是能解开佛法的甚深义理的。
简易查询 

玄奘大学/宗教学系硕士在职专班/95/硕士/研究生:方台兰    指导教授:陈一标博士  宗教学系-- 陈一标老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目的、范围及方法
一、研究动机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范围及方法 4
第二节 现代研究成果
第二章 譬喻与解深密
第一节 譬喻的语义、类型与作用
一、譬喻的语义与类型
二、譬喻的作用
第二节 《解深密经》之译本与内容
一、《解深密经》之译本与语意
二、《解深密经》之内容
第三节 解甚深密意
第四节 《解深密经》中之譬喻
第三章 幻师幻事喻之研究
第一节 《解深密经》之前幻喻的运用
一、《解深密经》的幻师幻事喻
二、《解深密经》之前的幻喻
第二节 幻师幻事喻与胜义
一、胜义的语义
二、幻师幻事喻与离言无二相
第三节 幻师幻事喻与三性
第四章 三性、三无性譬喻之研究
第一节 眩翳喻与般若空义
第二节 颇胝迦宝喻与阿赖耶识
第三节 虚空喻与圆成实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数位佛学院】【利美知识



参考文献
一、原典资料
* 《大正藏》代表《大正新修大藏经》,高楠顺次郎(1866-1945)等编,东京:大藏经刊行会,1924-35,台北:新文丰1983年影印。
* 《国译一切经》,东京:大东出版社藏版,1937年出版/ 1978年改订发行。
 
(一)中文
《中阿含经》六十卷,昙瞿僧伽提婆译,《大正藏》第一册,No.26
《杂阿含经》五十卷,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二册,No.99
《五阴譬喻经》一卷,安世高译,《大正藏》第二册,No.105
《佛说水沫所漂经》一卷,昙无兰译,《大正藏》第二册,No.106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五百卷,玄奘译,《大正藏》第六册,No.220
《摩诃般若波罗密经》二十七卷,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八册,No.223
《妙法莲华经》八卷,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No.262
《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佛驼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九册,No.278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一卷,提云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No.306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一册,No.310
《大般涅盘经》四十卷,昙无谶译,《大正藏》第十二册,No.374
《维摩诘所说经》三卷,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No. 475
《深密解脱经》五卷,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No.675
《解深密经》五卷,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No.676
《佛说解节经》,一卷,真谛译,《大正藏》第十六册,No.677
《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一卷,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十六册,No.678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一卷,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十六册,No.679
《佛说佛地经》一卷,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No.680
《大智度论》一百卷,龙树着,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五册,No.1509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五百大阿罗汉等造,玄奘译,《大正藏》第27册,No.1547
《阿毘达磨俱舍论》三十卷,世亲着,玄奘译,《大正藏》第二十九册,No.1558
《阿毘达磨顺正理论》八十卷,众贤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二十九册,No.1562
《中论》四卷,龙树造,鸠摩罗什译,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册,No.1564
《般若灯论释》十五卷,清辩造,波罗颇密多罗译,《大正藏》第三十册,No.1566
《大乘掌珍论》二卷,清辩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册,No.1578
《瑜伽师地论》一百卷, 弥勒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册,No.1579
《成唯识论》十卷,护法等造,玄奘纂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No.1585
《唯识论》一卷,世亲造,般若流支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No.1588
《摄大乘论》三卷,无着造,真谛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No.1593
《摄大乘论本》三卷,无着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No.1594
《辩中边论》二卷,世亲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No.1600
《显扬圣教论》卷六,无着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No.1602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七卷,无着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1605
《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十六卷,安慧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No.1606
《大乘成业论》一卷,世亲着,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No.1609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商羯罗主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二册,No.1630.
《成实论》十六卷,诃利跋摩造,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三十二册,No.1646
《妙法莲华经文句》十卷,智顗说,灌顶笔录,《大正藏》第三十四册,No.1718
《瑜伽论记》四十八卷,释遁伦着,《大正藏》第四十二册,No.1828
《众经目录》七卷,法经等撰,《大正藏》第五十五册,No.2146
 
(二)日文
深浦正文、二宫守人译《解深密经》五卷,收於《国译一切经》经集部三。
寺本婉雅译注,1977,《梵藏汉和四译对照?安慧造唯识三十论疏》,东京:囯书刊行会。
 
二、专书着作
(一)中文
A.K.Warder,《印度佛教史》下〈大乘与密教〉,王世安译,《世界佛学名着译丛》第33册,台北:华宇出版社,1988年。
E.J.D.Conze,《佛教的本质及其发展》,胡国坚译,《世界佛学名着译丛》第2册,台北:华宇出版社,1986年。
丁敏,《佛教譬喻文学研究》,台北:东初出版社,1996年。
上田义文,《大乘佛教思想》,陈一标译,台北:东大图书公司,2002年。
于凌波,《唯识学入门六记》,台中:李炳南居士纪念文教基金会,2004年。
山田龙城 ,《梵语佛典导论》,许洋主译,《世界佛学名着译丛》第79册,台北:华宇出版社,1988年。
井上玄真,《唯识三十论讲话》,白湖无言译,台北:世桦印刷公司,1994年。
平川彰,《印度佛教史》,庄崑木译,台北:商周出版社,2002年。
竹村牧男 ,《觉与空-印度佛教的展开》, 蔡伯郎译,台北:东大图书,2003年。
吕澂,《印度佛学思想概论》(原作《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台北: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
林崇安,《因明与辩经──佛教逻辑的现代运用》,桃园:圆光出版社,2006年。
林镇国,《空性与现代性》,台北:立绪文化,1999年。
林镇国,《辩证的行旅》,台北:立绪文化,2002年。
高崎直道等着,《唯识思想》,李世杰译,《世界佛学名着译丛》第67册,台北:华宇出版社,1985年。
胜吕信静,〈唯识说的体系之成立──特以《摄大乘论》为中心〉,李世杰译,世界佛学名着译丛第67册《唯识思想》,台北:华宇出版社,1985年。
袴谷宪昭 ,〈瑜伽行派的文献〉,李世杰译,《世界佛学名着译丛》第67册《唯识思想》,台北:华宇出版社,1985年。
程恭让,《解深密经》,台北: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
黄庆瑄,《修辞学》,台北:三民书局,1990年。
万金川,《中观思想讲录》,嘉义:香光书乡,1998年。
赵国森,《解深密经导读》,台北:全佛出版社,1998年。
欧阳渐编,《解深密经》,《藏要》第一辑第六种〈支那内学院刊〉,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29年。
横山紘一,〈唯识思想的空〉,宏音译,世界佛学名着译丛62册《中观与空义》,台北:华宇出版社,1988年。
横山紘一,《唯识思想入门》,许洋主译,台北:东大图书公司,2002年。
韩廷杰,《唯识学概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释太虚,《法相唯识学》,《太虚大师全书》第六编,台北:善导寺佛经流通处,1998年。
释印顺,《印度之佛教》,台北:正闻出版社,三版,1992年。
释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新竹:正闻出版社,十五刷,2003年。
释印顺,《如来藏之研究》,新竹:正闻出版社,七刷,2003年。
释印顺,《空之探究》,台北:正闻出版社,六版,1992年。
释印顺,《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台北:正闻出版社,三版,1981年。
释印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修定一版,1992年。
释印顺,《唯识学探源》,新竹:正闻出版社,新版一刷,2000年。
释印顺,《辨法法性论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四版,1989年。
释印顺,《杂阿含经论会编》,台北:正闻出版社,七版,1991年。
释印顺,《摄大乘论讲记》,新竹:正闻出版社,新版二刷,2003年。
释法舫,《唯识史观及其哲学》,台北: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释悟殷,《部派佛教》上编:实相篇、业果篇,台北:法界出版社,2003年。
释圆测,《解深密经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4年。
释演培,《解深密经语体释》,高雄:演培法师全集出版委员会出版,2006年。
 
(二)日文
中村元,《空の论理》,东京:春秋社,第四刷,2001年,。
田边和子,《パーリ圣典に见られる物语文学の世界》,东京:山喜房佛书林,1997年。
田中顺照,《空观与唯识观》,京都:永田文昌堂刊,第四刷,1976年。
平川彰等,《唯识思想》,《讲座?大乘仏教》8,东京:春秋社,1982年。
片野道雄,《インド唯识说の研究》,京都:文荣堂书店,1998年。
竹村牧男,《唯识三性说の研究》,东京:春秋社,1995年。
宫本正尊,《根本中と空》,日本:东阳堂书店,1943年。
高崎直道,《唯识入门》,东京:春秋社,第六刷,1999年。
梶山雄一,〈《解深密经》の论理学〉,《讲座?大乘仏教》9《认识论と论理学》,东京:春秋社,1984年。
常泽实导,《瑜伽行思想と密教の研究》,东京:大东出版社,1978年。
深浦正文,《唯识学研究》上、下,京都:永田文昌堂刊,1954年。
袴谷宪昭,《唯识の解释学──《解深密经》を读》,东京:春秋社,1994年
富贵原章信,《护法宗唯识考》,京都:法藏馆,1941年。
 
 
三、期刊与学位论文
(一)中文
李玉珍,〈佛教譬喻(avadAna)文学中的男女美色与情慾──追求美丽的宗教意涵〉,《新史学》第10卷,第4期,1999年。
林韵婷,〈杂阿含经譬喻故事研究〉,玄奘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年。
梁晓虹,〈佛典譬喻的形式〉,《普门杂志》第243期,1999年。
梁丽玲,〈《出曜经》动物譬喻研究〉,《文学新钥》第4期,2006年。
陈一标,〈他空说的系谱与内含──论印顺法师对唯识空性说的理解〉,《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11期,台大佛学研究中心,2006年。
陈一标,〈赖耶缘起与三性之研究〉,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0年。
陈丽珊,〈佛经譬喻之广泛性与通俗性〉,《大仁学报》第17期,1999年。
谢大宁,〈譬喻与诠释──从法华经的譬喻看牟宗三先生的天台诠释〉,《台北大学中文学报》,创刊号,2006年。
谭惠文,〈妙法莲华经譬喻文学之研究〉,中正中文所硕士论文,1997年。
释纯因,〈汉译中阿含经譬喻之基础研究〉,中华佛学研究所毕业论文,1995年。
释圆貌,〈瑜伽行派的尽所有性与如所有性〉,玄奘大学宗教学系硕士论文,2006年。
释严慧,〈汉译杂阿含经中譬喻的种类与运用〉,圆光、福严第二届联合论文发表会,2002年。
 
(二)日文
三穗野英彦,〈《解深密经》における止观修习と三性说の関系につい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49卷第2号,2001年。
上田义文,〈三性说类型的考察──原始唯识说の根本立场〉,《佛教研究》第2卷第6期。,1938年
丹治昭义,〈眼翳の譬喻〉,《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32卷第1号,1983年。
氏家昭夫,〈唯识三性说について〉,《密教文化》85期,1968年
伊藤秀宪,〈《解深密经》における玄奘?流支の縁起理解につい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23卷,第1号,1984年。
伊藤秀宪,〈玄奘译《解深密经》における密意につい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22卷第1号,1973年。
西尾京雄,〈无着造?解深密经疏について 特にその第一品〉,《大谷学报》第20卷,第1号,1939年。
西尾京雄,〈无着造?解深密经疏に就いて(三)〉,《大谷学报》第22卷,第3号,1941年。
西尾京雄,〈无着造?解深密经疏に就いて(二)〉,《大谷学报》第22卷, 第1号,1941年。
西尾京雄,〈解深密经の成立构造の研究〉,《大谷学报》第24卷,第1号,1943年。
西尾京雄,〈解深密经の成立构造の研究(二)〉,《大谷学报》第24卷,第3号,1943年。
西尾京雄,〈解深密经の成立构造の研究(三)〉,《大谷学报》第24卷,第5号,1943年。
岩田谛静,〈真谛译《摄大乘论世亲释》における庵摩罗识说につぃ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49卷第 1号,2000年。
竹村牧男,〈转依―二分依他 《摄论》金?土?蔵の譬喩の解明を通路とし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25卷第1号,1976年。
服部正明,〈梦の譬喻につい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3卷第1号,1954年。
金子方夫,〈大乘涅盘经に於ける如来藏の譬喻〉,《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42卷第1号,1930年。
长泽实导解,〈解深密経分别瑜伽品の镜喩の一问题──ジュニャーナガルバの教学を中心とし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七卷第2 号,1959年。
高桥晃一,〈《解深密经》と五事说の関连について〉,《佛教学》第44号,2002年。
高畠宽我,〈åvAdana と îtivuttaka 〉,《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 3 卷第 1号,1954年。
徐 徳仙,〈円测の《解深密经疏》における八识説につい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44卷第2号,1996年。
福原莲月,〈大般涅盘经につい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23卷第1号,1974年。
蓟 法明,〈三性说につぃて———「幻术の譬喻」における见解の相违につぃ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49卷第1号,1937年。
蓟 法明,〈依他起性について──saMkleza、vyavadAna、vizuddhi を手がかかりとし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50卷第 2 号,2002年。
橘穿智昭,〈圆测撰《解深密经疏》における一乘论につい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45卷第1号,1996年。
藤田祥道,〈楔の譬喻につい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39卷第1号,1990年。
 
四、工具书
《CBETA电子佛典》,中华电子佛典协会出版,2005年。
丁福保,《佛教大辞典》,1921年。
平川彰 编,《佛教汉梵大辞典》,东京: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1997年。
森章司编,《佛教比喻例话辞典》,日本:东京堂出版,三版,1990年。
塚本善隆 编《望月佛教大辞典》,东京:世界圣典刊行协会,1973年。
蓝吉富 主编,《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台北: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2000年。
鎌田茂雄主编,《大藏经全解说大事典》,东京:雄山阁出版株式会社,1998年。

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97/硕士/研究生:锺金                

 简易查询 

 

◎本文延伸阅读与佛法研究资料库- ◎本文延伸阅读与佛法研究资料库-  

全国博硕士论文资讯网  政治大学图书馆NCCU网站 

国立成功大学数位论文全文 系统     台湾师范大学博硕士论文系统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NTU LIBRARY

佛教高阶经营师与讲师培训班-国际学士院主办〈一年培训 後可衔接 国际学士院营管理硕士﹝一年取得﹞-资格大专毕*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不限科系*只酌收成本及材料费*利用星期六或日半天上课*2009年3月开课*电话报名     02-27196686 

◎经营研究高阶人才培养 摇篮 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上一篇(藏传佛教临终解脱的临床路) 回目錄 下一篇(《六祖坛经》的禅学思想研)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白财神White Jambhala
慧松观音画佛画家
欢迎莅临~台湾省妇幼协会
龙钦宁体心要持明总集
◎菩萨慈悲利他之探讨 .慈悲利他菩提耕耘—佛教线上. 佛法矫正当代台湾企业弊端之研究

赞助网站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學術資源網站
英國倫敦商會考試局
藏傳佛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我們的仁波切
正心寺院--網絡同修交友正心佛堂網上禮佛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