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會取消ˊ嘉拉祖古開示修行入門 雅旺顛津仁波切 南投-新春祈福吉祥法會 蔣康仁波切歲末除障大法會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吉藏的二谛与三谛思想探讨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编辑部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09/12/29 21:24:48
新聞單位 :

學習次第 : 无

喇嘛网 日期:2009/12/29 21:19:46   编辑部 报导

吉藏的二谛与三谛思想探讨~兼论智顗的二?三谛思想  指导教授:熊琬

吉藏的二谛说所建构出的「所依於谛」、「迷教於谛」、「三节转」与「四重二谛」等方法与理论,主要是彰显「二谛为教门」──从「语言」这一层次来重新了解二谛;这是为「拔见」──拔有、无二见,以及经论夲身即是如此彰显「二谛是教」。


而智顗的二谛说的论议,是以
三义──随情、随情智、随智,与藏、通、别、圆的教相判释而提出广、略说的七种和四种二谛。


而二者就二谛的论议上,我们似乎可以说吉藏与智顗的二谛,在方法学上是「有立有破」。就「立」而言,二者均开展出诸多理论架构;就「破」来说,二者均有「皆是转侧适缘无所防也」(吉藏)、「随世界为人对治之情」(智顗)的共通见解之处。不过,若约其所偏重来说,吉藏是多分采取以「破」斥的方法,智顗的二谛论可以说是多分采取一种「有破有立的方式」。


另一方面,有关吉藏、智顗三谛说均与《中论24.18》偈颂有密切关连──倾向圆融思想。其二、二者认为二谛与三谛二者只是对法的「开合不同」而已,并非是相互对立不同的思想。职是之故,若从六方面──一、从佛教思想来源与概念的「脉络性转换」与「佛教诠释学」来谈,二、从智顗对佛学系统之整体诠释上来看,三从汉语的表述方式及其「是」字的结构性来看,四、从汉语翻译来看,五、从《中论》文夲上来看,以及就历史脉络,来对比二者三谛论议,不应该为吉藏「是假名绝待的二谛论,立意多少倾向圆融」,而智顗三谛是「违明文、违颂义」。 进阶查询   
关键词:  二谛 ; 三谛 ; 中论 ; 吉藏 ; 智顗 ; 印顺法师

玄奘大学/宗教学系硕士班/96/硕士/研究生:陈文光(释如戒) 

指导教授:熊琬  熊琬老师 

国家图书馆--全国博硕士论文资讯网





一、原典:
 
(一)《大正新修大藏经》
 
《长阿含经》二十二卷(後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大正1 No.1CBETA T01 No. 1 《长阿含经
《毘婆尸佛经》二卷(宋?法天译)大正1 No.3
《佛说大集法门经》二卷(宋?施护译)大正1 No.12
《中阿含经》六十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大正2 No. 26
《杂阿含经》五十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2 No.99
《别译杂阿含经》一卷(失译) 大正2 No.100
《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大正2 No.125
《七处三观经》二卷(後汉?安世高译)大正2 No.150a
《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因缘经》一卷(北凉法盛译)大正3 No.172
《佛本行经》七卷(宋?释宝云译)大正3 No.190
《大般若经》四百卷(唐?玄奘译)大正7 No.220
《放光般若经》二十卷(西晋?无罗叉译)大正8 No.221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十七卷(後秦?鸠摩罗什译)大正8 No.223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8 No.245
《妙法莲华经》七卷(後秦?鸠摩罗什译)大正9 No.262
《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正9 No.278
《大宝积经?护国长者会》一百二十卷(唐?菩提流志译)大正11 No.310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二卷(唐?不空译)大正11 No.319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五卷(宋?施护)大正12 No.352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四卷(後汉?娄迦谶译)大正12 No. 361
《大般涅盘经》四十卷(北凉?昙无谶译)大正12 No.374
《大般涅盘经》三十六卷(宋?慧严等)大正12 No.375
《大方等大集经》六十卷(北凉?昙无谶译)大正13 No.397
《大方等大集经念佛三昧分》十卷(隋?达磨笈多译)大正13 No.415
《文殊师利问经》二卷(梁?僧伽婆罗译)大正14 No. 468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15 No.586
《大乘宝云经》七卷(梁?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大正16 No.659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16 No. 670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姚秦?竺佛念译)大正24 No.1458
《善见律毘婆沙》十八卷(箫齐?僧伽跋陀罗译)大正24 1462
《三法度论》三卷(东晋?僧伽提婆译)大正25 No.1506
《大智度论》百卷(後秦?鸠摩罗什译)大正25 No.1509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二卷(後魏?菩提留支共昙林等译)大正26 No.1519
《十住毘婆沙论》十七卷(後秦?鸠摩罗什译)大正26 No. 1521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二百卷(唐?玄奘译)大正27 No.1545
《杂阿毘昙心论》十一卷(宋?僧伽跋摩等译)大正28 No.1552
《阿毘达磨俱舍论》三十卷(唐?玄奘译)大正29 No.1558
《阿毘达磨藏显宗论》四十卷(唐?玄奘译)大正29 No.1563
《中论》四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30 No.1564
《般若灯论释》十五卷(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正30 No.1566
《大乘中观释论》九卷(宋?惟净等译)大正30 No.1567
《瑜伽师地论》百卷(唐?玄奘译)大正30 No.1579
《菩萨地持经》十卷(北凉?昙无谶译)大正30 No.1581
《成唯识论》十卷(唐?玄奘译)大正31 No.1585
《摄大乘论》二卷(陈?真谛译)大正31 No.1593
《摄大乘论本》二卷(唐?玄奘译)大正31 No.1594
《摄大乘论释》十卷(唐?玄奘译:无性菩萨造)大正31 No.1598
《中边分别论》二卷(陈?真谛译)大正31 No.1599
《大乘庄严经论》十三卷(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正31 No.1604
《十八空论》一卷(陈?真谛译)大正31 No.1616
《回诤论》一卷(後魏.毗目智仙共瞿昙流支译) 大正32 No.1631
《入大乘论》二卷(北凉?道泰等译)大正32 No. 1634
《金刚般若疏》四卷(隋?吉藏撰)大正33 No.1699
《仁王般若经疏》六卷(隋?吉藏撰)大正33 No.1707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七卷(唐?良贲述)大正33 No.1709
《妙法莲华经玄义》二十卷(隋?智顗撰)大正33 No.1716
《法华玄义释签》二十卷(唐?湛然)大正33 No.1717
《法华玄论》十卷(隋?吉藏撰)大正34 No.1720
《法华义疏》十二卷(隋?吉藏撰)大正34 No.1721
《观音玄义》二卷(隋?智顗撰?灌顶记)大正34 No.1726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六十卷(唐.澄观)大正36 No.1735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九十卷(唐.澄观)大正36 No.1736
《胜鬘宝窟》六卷(隋?智顗撰)大正37 No.1744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一卷(隋?智顗说)大正37 No.1750
《维摩经玄疏》六卷(隋?智顗撰)大正38 No.1777
《维摩经略疏》十卷(唐?智顗说?湛然略)大正38 No1778
《净名玄论》八卷(隋?吉藏撰)大正38 No.1780
《维摩经义疏》六卷(隋?吉藏撰)大正38 No.1781
《金光明经文句》六卷(隋?智顗说?灌顶录)大正39 No.1785
《请观音经疏》一卷(隋?智顗撰?顶法记)大正39 No.1800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二卷(北魏?昙鸾注解)大正40 No. 1819
《中观论疏》二十卷(隋?吉藏撰)大正42 No.1824
《十二门论疏》六卷(隋?吉藏撰)大正42 No.1825
《百论疏卷》九卷(隋?吉藏撰)大正42 No.1827
《大乘义章》二十六卷(隋?慧远撰)大正44 No.1851
《三论玄论》一卷(隋?吉藏撰)大正45 No.1852
《大乘玄论》五卷(隋?吉藏撰)大正45 No.1853
《二谛义》三卷(隋?吉藏撰)大正45 No.1854
《肇论》一卷(後秦?释僧肇作)大正45 No.1858
《肇论疏》三卷(唐?释元康撰)大正45 No. 1859
《大乘法苑义林章》七卷(唐?窥基撰)大正45 No.1861
《摩诃止观》二十卷(隋?智顗说)大正46 No.1911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卷(隋?智顗述)大正46 No.1915
《四念处》四卷(隋?智顗说?灌顶记)大正46 No.1918
《观心论疏》五卷(隋?灌顶撰)大正46 No.1921
《安乐集》二卷(唐?道绰)大正47 No. 1958
《高僧传》十四卷(梁?释慧皎撰)大正50 No.2059
《续高僧传》三十卷(唐?道宣撰)大正50 No.2060
《广弘明集》三十卷(唐?道宣撰)大正52 No.2103
《出三藏记集》十五卷(梁?释僧佑撰)大正55 No.2145
《大唐内典录》十卷(唐?道宣撰)大正55 No. 2149
《开元释教录》二十卷(唐?智昇撰)大正55 No.2154
《中论疏记》八卷(日本?安澄撰)大正65 No.2255
《三论玄义检幽集》七卷(日本?证禅撰)大正70 No.2300
《三论名教抄》十五卷(日本?珍海撰)大正70 No.2306
《大正新修法宝总目录》
 
 
(二)《卍续藏大藏经》:
 
《华严游意》一卷(隋?吉藏撰)卍续藏3
《维摩经文疏》二十八卷(隋?智顗撰)卍续藏27
《净名玄论》八卷(隋?吉藏撰)卍续藏28
《维摩经义疏》八卷(隋?吉藏撰)卍续藏29
《维摩经略疏》五卷(隋?吉藏撰)卍续藏29
《金光明经疏》一卷(隋?吉藏撰)卍续藏30CBETA T39 No. 1787 《金光明经疏
《胜鬘宝窟》六卷(隋?吉藏撰)卍续藏30
《无量寿经义疏》一卷(隋?吉藏撰)卍续藏32
《观无量寿经义疏》一卷(隋?吉藏撰)卍续藏32
《弥勒经游意》一卷(隋?吉藏撰)卍续藏35
《大品经游意》一卷(隋?吉藏撰)卍续藏38
《金刚般若疏》四卷(隋?吉藏撰)卍续藏38
《大品经义疏》十卷(隋?吉藏撰)卍续藏38
《仁王般若经疏》六卷(隋?吉藏撰)卍续藏40
《法华玄论》十卷(隋?吉藏撰)卍续藏42
《法华义疏》十二卷(隋?吉藏撰)卍续藏42
《法华游意》一卷(隋?吉藏撰)卍续藏42
《法华统略》六卷(隋?吉藏撰)卍续藏43
《涅盘经游意》一卷(隋?吉藏撰)卍续藏56
《百论疏》三卷(隋?吉藏撰)卍续藏73、87
《三论玄义》一卷(隋?吉藏撰)卍续藏73
《中观论疏》十卷(隋?吉藏撰)卍续藏73
《十二门论疏》三卷(隋?吉藏撰)卍续藏73
《法华论疏》三卷(隋?吉藏撰)卍续藏74
《嘉泰普灯录》三十卷(隋?吉藏撰)卍新续79
《二谛义》三卷(隋?吉藏撰)卍续藏97
《大乘玄论》五卷(隋?吉藏撰)卍续藏97
《三论略章》一卷(隋?吉藏撰)卍续藏97
 
 
(三)《高丽藏》
 
《大乘中观释论》十八卷(宋?惟净等译)高丽41 K.1482
 
(四)《西藏大藏经》(德格版)
 
BuddhapAlita-mUlamadhyamaka-vRtti(《佛护根本中论注》) No.3842
 
 
(五)世俗典籍
 
《孟子?万章上》
东汉?赵岐《孟子注疏》
唐?姚思廉撰《梁书》
宋?朱熹《孟子集注》
 
二、现代着作:
 
(一)中文:
 
印顺法师着:
---1944.《性空学探源》,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04修订一版) 。
---1946.《摄大乘论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
---1947.《般若经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
---1949.《佛法概论》,台北:正闻出版社。
---1950a.《中观今论》,台北:正闻出版社。
---1950b.《般若经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
---1952a.《中观论颂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
---1952b.《胜鬘经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
---1968.《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台北:正闻出版社。
---1970.《净土与禅》,台北:正闻出版社。
---1971a.《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台北:正闻出版社。
---1971b.《佛在人间》,台北:正闻出版社。
---1971c.《佛法是救世之光》,台北:正闻出版社。
---1985.《空之探究》,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10六版)。
---1987.《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正闻出版社。
---1993.《华雨集》第五册,台北:正闻出版社(1998年新版)。
汤用彤:
---1968.《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台北:台湾商务。
Lrving M. Copi着,张身华译:
---1972.《逻辑概论》,台北:幼狮文化(1998.10二十二刷)。
杨白衣着:
---1978.<佛学研究法述要>,《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41册,台北:
大乘。
张曼涛编:
---1979a.《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57册,《天台思想论集》,台北:
大乘出版社。
---1979b.《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85册,《现代世界的佛教学》,(山
口益<法国佛教学五十年>),台北:大乘出版社。
汤用彤着:
---1979.《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台北:商务。
汤廷池着:
---1981.《国语语法研究论集》,台北:学生书局。
---1988a.《汉语词法句法论集》,台北:学生书局。
---1988b.《汉语词法句法论续集》,台北:学生书局。
吴汝钧着:
---1983.《佛学研究方法论》,台北:学生。
---1991.《印度中观哲学》,台北:圆明出版社。
---1995.《佛教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印顺导师九秩华诞祝寿文集》,台
北:东大。
立川武藏着,李世杰译:
---1985.《中观思想》,《世界佛学名着译丛》第63册,台北:华宇出
版社。
T. R. V. Murti着,郭忠生译:
---1985.《中观哲学(上)》,《世界佛学名着译丛》第64册,台北:
华宇出版社。
吕澂着:
---1985.《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台北:里仁书局。
---1997.《中国佛学思想概论》,台北:天华出版公司。
廖明活着:
---1985.《嘉祥吉藏学说》,台北:三民。
释惠敏着:
---1986.《中观与瑜伽》,台北:东初出版社(1990.09三版)。
瓜生津隆真,许洋主译:
---1986.《中观与空义》,台北:华宇出版社。
吉藏撰:
---1987.《中观论疏?中论科判》(金凌刻经处版本),台北:慧日星
期学院。
欧阳竟无编:
---1988.《藏要》(第一辑第十五种),台北:新文丰。
宗喀巴着,法尊法师译:
---1988.《菩提道次第广论》台北:佛教出版社。
平川彰着、许洋主译:
---1988.《印度之佛教》,台北:法尔出版社。
傅伟勳着:
---1990.《从创造的诠释学到大乘佛学──「哲学与宗教」四集》,台
北:东大。
梶山雄一着,吴汝钧译:
---1990.《佛教中观哲学》,高雄:佛光山。
陈沛然着:
---1993.《佛家哲理通析》,台北:东大。
Hans-Georg Gadamer着,洪汉鼎、夏镇平译:
---1995.《诠释学 II 真理与方法──补充和索引》,台北:时报出版。
Richard H. Robinson着,郭忠生译:
---1996.《印度与中国的早期中观学派》,南投县:正观出版社。
陈英善着:
---1997.《天台缘起中道实相论》,台北:法鼓文化。
万金川着:
---1998a.《中观思想讲录》,嘉义市:香光书乡出版社。
---1998b.《词义之争与义理之辨》,南投县:正观出版社。
杨惠南着:
---1988.《龙树与中观哲学》,台北:东大(1992.10再版)。
---1989.《吉藏》,台北:东大出版社。
杨士毅着:
---1994.《逻辑与人生—语言与谬误》,台北:书林。
 
林太着:
---1996.《印度的智慧》,台北:国际村文库书店。
牟宗三着:
---1997.《佛性与般若》上册,台北:学生书局。
赖贤宗着:
---1998.《康德、费希特和青年黑格尔论伦理神学》,台北:桂冠。
---2001.《体用与心性:当代新儒家哲学新论》,台北:学生。
---2003a.《意境美学与诠释学》,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编。
---2003b.《佛教诠释学》,台北:新文丰。
---2005.《如来藏说与唯识思想的交涉》,台北:新文丰。
刘宓庆着:
---2000.《翻译与语言哲学》,台北:书林。
蔡耀明着:
---2001.《波若波罗蜜多教学与严净佛土》,南投:正观出版社。
---2006.《佛学建构的出路:佛教的定慧之学语如来藏的理路》,台北:
法鼓。
潘桂明、吴忠伟着:
---2001.《中国天台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
坂本幸男着,释依观译:
---2005.《大乘佛教之研究》(坂本教授论文集二),台北:中华佛教
文献编撰社。
佐藤哲英着,释依观译:
---2005.《天台大师之研究─特以着作的考证研究为中心》,台北:中
华佛教文献编撰社。
 
 
(二)日文:
 
岩野真雄编集:
---1934.《国译一切经》论集部二(《中观论疏》),日本:东京,大
东出版社(1977.12改订发行)。
---1968.《国译一切经》论疏部七(《回诤论》),日本:东京,大东
出版社(1994.05改订二刷)。
寺本婉雅着:
---1936.《北京,????两版对校.西藏文龙树造中论无畏疏》,京
都市,丁字屋书店。
宫本正尊着:
---1939.<中观论疏解题>,《国译一切经》论疏部六,东京:大东出
版社(1994.01改订三刷)。
---1944.《中道思想及???发达》,东京:法藏馆。
石津照玺着:
---1947.《天台实相论の研究》,东京:弘文书房。
塚本善隆着:
---1955.<佛教史上?お??肇论?意义──三 鸠摩罗什>,《肇论
研究》(塚本善隆编),京都:法藏馆。
上田义文着:
---1956.<第三章 瑜伽行派?お??根本真理>,《佛教?根本真理
─佛教?お??根本真理?历史的诸形态》(宫本正尊编),东
京:三省堂(1957.08三版)。
安井广济着:
---1961.<大乘经典における真俗二谛说>,《中观思想の研究》,
京都:法藏馆(1979第三刷)。
佐藤哲英着:
---1961.《天台大师?研究》,京都:百华苑。
纪野一义:
---1962.《法华经の探求》,京都:平乐寺。
宇井伯寿着:
---1962.《佛教泛论》,东京:岩波书店(1970.07第四刷发行)。
---1974.《国译大藏经》论部第五卷,东京:大藏出版社(1993.10再
版)。
中村元着:
---1964.<中道?空见──「三谛偈」?解释?关连??──>,《结
城教授颂寿记念.佛教思想史论集》,东京:大藏出版
社,pp.139-195。
坂本幸男着:
---1970.<法华经の教理——特に十如是の解释と变迁について>,
《法华经の成立と展开》(金仓圆照编),京都:平乐寺。
日比宣正着:
---1970.<中国における法华经注释>,《法华经の成立と展开》(金
仓圆照编),京都:平乐寺书店。
平井俊荣着:
---1976.《中国般若思想史研究──吉藏?三论学派》,东京:春秋社。
---1985. 《法华文句の成立に关する研究》,东京:春秋社。
---1987.《法华玄论の注释的研究》,东京:春秋社。
新田雅章着:
---1981.《天台实相论の研究》,京都:平乐寺书店。
瓜生津隆真着:
---1982a.<中观派?お??空>,《佛教思想7 空》(下),京都:平
乐寺书店(1988.11第2刷)。
---1982b.<中观派?形成>,《讲座?大乘佛教7 中观思想》,东京:
春秋社。
玉城康四郎着:
---1983.<经典思想上?『中论』──四 中国初期?お??三论受
容?状况>,《龙树教学?研究》(壬生台舜编),东京:
大藏出版社。
三枝充悳着:
---1983.《龙树?亲鸾?-?》,京都:法藏馆。
---1985.《中论偈颂总览》,东京:第三文明社。
---1995.《中论─缘起?空?中の思想》,东京:第三文明社。
佐藤成顺着:
---1985.《中国佛教思想史の研究》,东京:山喜房。
平川彰着:
---1985.《净土思想》,东京:春秋社。
丹治昭义着:
---1987.《沈默?教说 中观思想研究 I》,京都:关西大学出版部。
---1992.《实在?认识 中观思想研究III》,京都:关西大学出版部。
泰本融着:
---1987.《空思想?论理》,东京:山喜房。
袴谷宪昭着:
---1987. <四依(catuS-pratisaraNa)批判考序说>,《亻ンド学佛论集 高
崎直道博士还历记念论集》,东京:春秋社。
北畠利亲着:
---1991.《月称释 中论 观法品观四谛品译注》,京都:永田文昌堂。
田村芳朗与藤井教公:
---2001.《法华经》(上),东京:大藏(2002年新装再版)。
 
 
(三)英文
 
Louis de La Vallue Poussin:
--- 1903-1913.MUlamadhyamakakArikAs(MAdhyamikasUtras)de
NagArjuna avec la PrasannapadA Candrakirti, Bibliotheca
Buddhica IV, St. Putersbourg.








上一篇(《金光明经》文学特质之研) 回目錄 下一篇(《净土圣贤录》往生研究及)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岩传五大忿怒本尊之功德利益
莲师财神16财神总聚
绿度母除障
圣道三要
藏密桑多巴利莲师佛学会- Yahoo!奇摩部落格

赞助网站
利他無我
尊貴夏巴曲傑仁波切 / 資料來源 : 喇嘛網
藏傳佛教寧瑪白玉派札瑪寺全球資訊網
慈濟大學圖書館網路資源
藏傳佛教寧瑪白玉派札瑪寺全球資訊網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相關網站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