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化藝術創意創作成功個案分享 蓮師總攝財神長壽暨三十五佛法會 7/31煙供法會暨21財神修法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九乘差别广说 五 无上瑜伽之三部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宁玛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11/12 12:10:56
學習次第 : 进阶

无上瑜伽之三部 
 

 甲、心部

《菩提心遍作王续》云:

佛众生诸相 俱由心性生
若不依此见 不能见如来

《大界无央王续》云:

诸法以及种种相 於虚空中实平等
虚空即是根本智 其所标志无生基
於中轮回及涅盘 皆依缘起而显现
是故说即缘生法 如天之云及虹彩
以其正由本智生 故说皆住於法界

心部云一切法(即外境)无非心识之游戏力用。索波丹达尊者于《功德藏述记·能解金刚结之金针教授》云:

心部主张轮涅道上之一切法皆心识之游戏力用所生。《遍作王续》云:
诸相佛众生 俱由心性生
心性中无二

龙青巴尊者于《宗轮藏》中云:

心部之主张为:一切法之各各显现,无非心性之影现,有如镜中生出缤纷万象。此种种相状俱非实有,乃心之觉相而已,但(与心)亦无二。心之体相乃心性、乃光明、乃自生本常见。今时愚师谓:大圆满云显现便即是心。此说大误。盖若如是,则心应有色、有相及可见,因凡显现皆具此而现也。是故当知显现者,乃心之不可思议觉相,且如镜中之影像,确非实有。此等显现之所以於心中现起而成妄念,实因心之习气故。当知心性乃生起一切显现之基,(而此心性)无偏无际,如明镜表面,亦为分别根本觉之体相,此体相超越一切戏论所生之假设与边见。

不动寿灌大圣尊者於《天鼓譬喻论》中云:

心部之理论,胜於一切层次之次第。胜於二谛、六波罗密及二次第——即所有被能所概念所缚,而实为妄作与污染之道谛。(优胜之处在于)广大法界,实即觉心之自性、广大平等清净之根本智、离言诠之法界、胜义谛之自性。此乃完全自因果、善不善及取舍中解脱。要言之,为超於能所所摄之一切法。

 乙、界部

界部主张自生本觉智及一切有法皆法界(或法性)之庄严(表徵)。龙青巴尊者于《宗轮藏》解释如下:

界部之要义:主张自生本觉智及由其所生之一切有法皆源自大清净,二者自本初以来即已解脱。一切有法以种种自显之方式显现,然因其已本来解脱,及为纯净果故,遂非实有。亦以此故,心及其影现(即心之显现)亦非实有。於离实有及非实有二边之广大根本觉性中,界部任令一切法显现,亦任由其生起或不生起,不论此等显现被归之於净或不净,於其当下显现时,其自体相已超脱於非有之边见外。

索波丹达尊者于《功德藏述记·能解金刚结之金针教授》云:

界部主张种种显现,实如天上之星宿,乃普贤佛母法界中,根本觉之自显庄严(表徵)展现。界部并非如心部所主张一切法乃心之游戏力用所生。

不动寿灌大圣尊者於《天鼓譬喻论》云:

界部了知一切法之显现,无非自生本觉智(即普贤佛母法界)之自生庄严(表徵)。(法相之显现)既非束缚,亦非解脱;既非能生,亦非所生。是故界部不主一切法为(心之)游戏力用所生,与心部异。界部并无将一切法区分为缘生生或无生是或非是净或染等,而只谓一切皆广大根本解脱及无边虚空。

 丙、口诀部

《珍珠宝鬘续》云:

无边本觉中 以无妄因故
不转为虚妄 本始解脱故
名不可思议 以自解脱故
尽断诸缘起 直观解脱故
万法皆清净 解脱四边故
乃尽四种见 解脱一味故
见诸法空性

口诀部,乃直接及法尔证悟本净自性,而此本净自性,离心、离言诠离分别。

◇◇ 口诀部较其余二部(心、界)为殊胜

龙青巴尊者于《宗轮藏》中云:

因心部谓一切法显现皆属心(之显现),故仍有作意。而界部则缘一切有法为法性,仍属有作意。(与此二部相比),口诀部实较殊胜,因其於法性中自明。

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中写道:

口诀部较其余二部殊胜。心部谓一切法即心性。心部修行虽重空性多於光明,然因其不能将光明之力用圆满为法性,於缘心性之庄严(表徵)及神变时,遂有加以作意分别之危险。界部修行虽空明并重,然却恐有作意分别以缘法性,而偏於空性之危险……。口诀部中,(广大自在於戏论及言诠外之)本净体相之光辉,於法尔顿成之自显现中任运生起,於力用之显现中,无有偏差,亦无有障蔽;而一切法之显现皆於一切法之法性中得以圆满,速离诸般戏论,是故实较殊胜。

莲花业缘力尊者于《大圆满无上智总义·子母匙精粹普贤心髓》中云:

心部与界部,皆以作意分别所起之概念——“如是以了别心之空性边及光明边。二者皆不能证悟立断(且却 Khregs Ch'od)中赤棵及无碍之根本觉。

◇◇ 口诀部之见地

无畏洲尊者于《龙青心髓根道果启白》中概述(口诀部之)见地如下:

因其体性空 是故离常边
自相为光明 是故离断边
悲心无尽故 万象之根基
名言分为三 实乃不可分
愿我能证得 大圆满基位

基(根)——

依大圆满之见地,乃本始清净。因其体性为空及非有,是故无外显之光或色。然其自相乃法尔而成,是故其为本始光辉之体现,亦为光色及明点之极微细显现(称之为内明),及为法性中之本觉智。因其体性乃空,故为非有。因其自相乃光明,是故自显无尽。因其悲心(力用)遍满虚空而无碍,遂引生基(根)之明相

基(根)之明相——

本觉智之五力,自基(根)中向外生起。此际,自法尔而成之自性中生出五种光明相状,及大悲力用光辉,後者乃了别(五种光明)之能知。此际,不能体证能知相状本来如是之自体性者,相对於而言,即是无明。复从基(根),即本始清净中,生出法尔成就生起八相之自显现。

龙青巴尊者於《妙乘藏》中解释法尔成就生起八相如下:

一、因生起而成悲心之虚空从无间断,遂有回向众生之悲心生起。
二、因生起而成光明之虚空从无间断,故有如虹光之本觉智光明生起,而此光明遍於一切显现。
三、因生起而成本觉智之虚空从无间断,故其住於无念之境界中。
四、因生起而成诸佛身之虚空从无间断,是故由诸佛身中清净光明而化之寂忿(诸尊)乃遍满虚空。
五、因生起而成无二之虚空从无间断,是故无(等名句)之寻伺分别。
六、因生起而成边际解脱之虚空从无间断,故法尔成就有如自体相之澄澈。
七、因生起而成清净本觉智(即涅盘)法门之虚空从无间断,是故,原始清净自体性之显现、及如无云晴空之显现,皆乃并生。
八、因生起而成不净轮回门之虚空从无间断,遂有六道众生之显现。

本初佛解脱之道——

於生起基(根)明相之际,因了知之自体性,及体悟法尔而成之显现,乃自显现及离自性,故行者即得解脱。此名为本初佛——普贤王如来解脱之道。

因幻而堕轮回——

於生起一切显现之际,因不能体证及一切法自显现之真实本质,遂有三无明及四缘之污染,而依十二因缘流转於轮回,永无穷尽,直至积集资粮及证悟,方得解脱。

一、三无明

依据《妙乘藏》,莲花业缘力尊者于《极秘顿超(妥噶)耳传之笔记·普贤王如来密意庄严无字口诀空行精要》中解释三无明如下:

一、中之一分,以不能了知本始清净根本觉之如实自性故,是为一味自因无明
二、於观察外生之法尔所成显现时,不能体悟其为自显现及无自性,是为俱生无明。普贤王如来亦有此二(无明),但因有智慧生起,故能引其至解脱境,而不致漂泊於轮回。
三、众生因不能证悟力用、寻伺为无自性,实为自体性与自力,由是而堕”“二边。复次,於(人法)二我中起遍计,恒思我由彼生彼由我生。此乃遍计无明
因有此三无明之故,心识粗分遂增,乃缘五本觉智之自光(为外境、为所缘)成五大种(即地、水、火、风,空)。例如:缘白光,即大圆镜本觉智之自光,遂有之大种……。因缘五种光为外境故,乃生起由五大种所成三界轮回之器世界粗相;缘寂忿诸佛身故,乃生起三界粗身:缘法界之自声故,生语;缘本明之力用为我之心识故,生意。

二、四缘

莲花业缘力尊者复於同书中解释四缘如下:

一、不能了悟自体性之俱生无明,即是因缘
二、外生之显现为五种光者,乃所缘缘
三、生起悲心之力用成寻伺者,乃增上缘
四、等无间缘。(此缘乃)当三等无间缘毕集而成寻伺者,由是而堕入能、所之边见中。如是,遂偏离光明界而陷於异熟习气。

三、十二缘起

有情皆因十二缘起而流转於轮回中。龙青巴尊者於《妙乘藏》中云:

依十二缘起顺次流转,(有情遂迷失於轮回中):
一、无明——乃三无明之生起,即不能了悟悲心力用之本质。
二、行——即形成轮回之四缘。
三、识——而生起粗识,此粗识对外境种种相皆受用。
四、名色——因种种业力而生起(即五蕴之受、想、行、识)及色。
五、六入——由名色生起(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触——六根缘外境(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七、受——由触生起乐、苦及无苦乐之觉受。
八、爱——由受而生起贪之心。
九、取——由爱生起对外境之容受(即追求)。
十、有——因取而造作诸业及烦恼污染,由是转生之因缘已成。
十一、生——故令(有情)生於诸趣中。
十二、老死——由生而有少年、老年及死亡。

自无始以来,有情即依十二缘起而流转於轮回。(例如)就有情之生命而言,若於第一瞬间不能了悟自体性,当净光明消散而中有开始出现时,此即无明。(于在生时)直至外呼吸断绝(即死亡)止,乃十二缘起顺次之推动。于外呼吸断绝直至死亡时,所出现之种种粗分及微细之消散,乃十二缘起之逆行,而种种幻象之显现皆随之而空,轮回亦开始消退。此际首先生起本净之境象,即法尔而生之胜义法性(即涅盘)。复次,遂生起法性中有之显现,此乃涅盘(灭)之缘起所显。当下,若不能证悟此胜义自性,则堕轮回;若能证悟,则解脱而得涅盘。此二者乃分别名之为迷於轮回解脱得涅盘。於基(根)基(根)之明相此二者中,无无明,然以缘起故(有如晴空之云),及由於(生起成轮回之)种种不净分别,有情始漂泊於六趣中也。

龙青巴尊者据《甯玛十万续》中之大圆满密续等经典,於《妙乘藏》及其他着作中阐释大圆满心髓部之见地。莲花业缘力尊者复据《妙乘藏》而于《极秘顿超(妥噶)耳传之笔记·普贤王如来密意庄严无字口诀空行精要》中云:

口诀部之四部:外、内、密及心髓,俱同谓妄念之生,皆因不能证悟本觉智故,而此本觉智之体性、自相及悲心已在基(根)中。但据密续,心髓部有不共见地如下:虽谓有三种妄念——有等众生或迷於体性;或迷於觉受;或迷於力用。其实众生之迷,乃基於不了悟体性;不了悟心缘觉受之力用;及不了悟心缘如何生起本觉法门之力用。所谓大根基,即佛与众生之共同基础,又名童瓶身宝gZhon-Nu Bum-sKu),乃如下述:体性为佛身,自相为语,及悲心为意。(此根基)既非证悟自体性而成正等觉(即成佛境界);亦非因不能证悟而迷於心识(境界)。此根基有如未炼之水银,或如光华内敛之水晶。然後,于本觉智中五气(或五风,即持命气与其四支分)之光华向外发射,由是自童瓶身宝中破出。复次,自任运成就之力用及光华中,生出五种光之显现,同时,悲心之光华(即本觉智),遂以寻伺分别此一表徵生起。(当下)相对於(即成正等觉)而言,此种因不能证悟分别心之自性,及其如实而生之情况,乃构成所谓无明。此际,基(根)实无变异,但却似有所变,此乃就基(根)之明相而言变,名之为本觉智之变化,(其实无非)本觉智中显现之变异而已。此际,自根本清净内如无云晴空之显现中,生起法尔成就生起八相为自显现,名为如大宝匣自性显现,如梦如幻,於各自境界中生起,但彼等显现,既不能体证其无本体之自性,复未曾生起具能缘所缘此等边见之粗分心识。(生起一切显现之过程)至此为止,名为由基(根)现基(根)之明相

  龙青巴尊者於《基(根)之明相智慧灯》解释五气(或五风)如下:

  于根本觉境界中,持命气(藏文 Srog-Rlung 梵文Prana)及其四支分,体现为本觉智之自性:
  一、根本持命气于根本觉之本觉智中,体现为智慧。此体现具有生起以下二分之潜能:(一)生起名言与寻伺,此即妄念之源;(二)于万法未生之前生起本觉,此乃解脱之源。当下,此(根本持命气)体现为缘外境之本觉智,是故此乃生起一切本觉智之根基。其余四支分皆为根本持命气所孕育之自生力用或光华。
  二、上行气乃本觉智之导引。
  三、下行气乃智慧之光华。
  四、平住气具令致融和及滋养之力用。
  五、遍行气具令致圆满之力用。

◇◇◇ 心髓部之见地

(一)、基(根)

以下为龙青巴尊者於《妙乘藏》所述之关於口诀部中心髓部见地:

本始基(根):其体性根本清净,有如无瑕之水晶。然其非实体有,彼之自性乃法尔而成,虽则(於如水晶之自性中)微细自光体现为甚深光明(内光明),但以未具缘故,光明非外显。是以基(根)乃存於说为童瓶身宝之模式中,以其表层尚未破裂故。本始基(根)之体性乃空性,因根本清净及中无一物故。然微细根本觉、即甚深光明之自光,乃任运而成,无有障碍。故彼自体现为一切显现之生起根基。虽然如此,其体性并无以光、色、颜色等相作外显。于体性之广大虚空(即本始清净)中,有法尔而成之本始光辉、微细且甚深光明之自光及本智。彼等非同亦非异,然皆体现为(一)最胜光明,(二)任运成就之殊胜界,(三)童瓶身宝之刹土,及(四)体性、自相及悲心之本质。因其体性为空性,故无有相状。因其自相为光明,故从未舍弃本始光辉所显之内自性。因其悲心(力用)乃根本觉,乃体现为生起智慧而成本觉智之无间根基。

尊者续云:

自(根之)体性而言,本始清净非实有法,而外在光明之光、形及颜色皆不可分。但(若自根之)自相(即任运而成之法界)而观,则见本始光辉,亦即於法界中五种光、五大及明点之最极微细显现。是故,自相乃住於最极微细根本智,即内自光明中。

尊者又云:

本始清净之自相乃任运而成。其法界,即最极微细本觉智,乃住於内而体现为光明之微细显现,即本始光辉。(法界)离常边,因其非(外现之)粗分外光明;亦离断边,因其为微细内光明。是故,(离一切边见之)法尔本觉智,因其体性为空,故非有;复因其自相为光明,故为无尽之显现;亦为万法生起之基,因其悲心(力用)无尽。此乃基(根)之真实体性。

(二)、由基(根)而生之显现

龙青巴尊者於《妙乘藏》中解释云:

于根本法界中,童瓶身宝之体性体现为佛身、自相为语、而悲心为意。因五气之光华向外发射,住于本觉智心中之持命气及其四支分,遂于童瓶身宝中破出。复次,自法尔成就之光华中生起五种光显现。同时,悲心光华(即本觉智)生起成为寻伺分别种种相之心识。当下,不能了悟(心识与显现)自体性,(相对於而言)即产生所谓无明之作用。此际,基(根)虽无变而似有变,因本觉智显现故也。此际,於如无云晴空境界之本始清净显现中,遂生起法尔成就生起八相之自显现。

(三)、普贤解脱之道

龙青巴尊者於《妙乘藏》中云:

当内在光辉自本始法界向外生起,而悲心(力用)则生起成为未能证悟根本觉自体性本来如是之相,当下,以观外在基(根)之明相,行者了悟其为内在自显现,於此一刹那证悟,无明可得清净,而基(根)之法尔成就生起八相,则融入于本始清净境界中,且即安住。

普贤之解脱(或解脱之普贤)从未间断,非仅为一人或一众于往昔一时一地所得解脱。莲花业缘力尊者於《无字口诀空行精要》中说云:

勿以为普贤解脱相乃于古时所得之一种解脱,盖於此时此刻,有无数众生於基(根)上起妄念,亦有无数众生得解脱,复有无数众生於迷与悟之边界徘徊。

大圆满中之成佛,并非向外寻伺所得,而是于根本觉之自性中得解脱。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中云:

大圆满只是指出——本觉於自性中解脱即成佛之道,证觉从来不能向外希求或寻伺。是故三世诸佛皆离能所,而于自然根本觉境界中圆满。

(四)、众生因无明而生虚妄

龙青巴尊者於《妙乘藏》中云:

本始基(根)本无虚妄,然当基(根)明相生起之际,(亦同时生起)不能了悟自性之分别心,此分别心乃植根於无明,乃自别於基(根)明相,由是遂生虚妄而成众生。

莲花业缘力尊者于《大圆满上师心要释》中云:

虚妄之能所,於胜义而言皆非实有。然其显现为虚妄相,并化成烦恼污染,及善不善与无记诸业,先有五种光成为之虚妄根基;根本觉则成为之虚妄根基;寂忿诸尊则成为之虚妄根基。复次,乃有能、所及种种妄念等习气建立。由是(众生)於流转(轮回)中,体验苦乐无尽,有如水车,往复回还。

◇◇ 口诀部之分部

大圆满祖师吉祥狮子(Srisinha)分口诀部教授为四部。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中云:

口诀部(分四):外部如身;内部如眼:密部如心:心髓部则如全体。

龙青巴尊者于《宗轮藏》中解释云:

一、外部(Phyi-sKor):就体性而言,以无烦恼可舍故,五毒乃成(修习之)道。就自相而言,以无整治故,一切生起皆显现为法性之庄严。就力用而言,以无偏私故,空性乃周普无偏。

二、内部(Nang-sKor):就体性而言,以非实色故,故为离相之法性。就自相而言,以其离来去故,实为永恒相续之本觉智。就力用而言,以其遍入(轮回与涅盘)故,此则有如(树)根;以其现证(自性),此则有如躯干;以其能开展(显现诸色之力用)故,此则有如树枝;以其为(无尽)光明,此则有如花朵;复以其能成熟故,此则有如果实。

三、密部(gSang-sKor):就体性而言,以直指与证悟(根本觉)俱同时故,不须依闻、思、修(此三智);就自相而言,因证觉与息断(死亡)俱同时故,不须依精勤及串习力。就力用而言,因悲心与证觉同时生起,故不须依赖圆满二种(资粮)之积集。

四、心髓部(gSang-Ba Bla-Med):就体性而言,因不须依于名言,故毋须倚赖分别智。就自相而言,因乃亲证故,遂不必住於意识分别之见地中。就力用而言,因四见圆满故【注脚:见前述心髓部见地,基(根)之解释一节】,遂无有能得佛三身及五本觉智之希求。究其所以,则因在此修习中,行者可即身现证本始及法尔所成(之果位)。

莲花业缘力尊者於《如长流之教日·耳传教授精要》中解释四部之分别如下:

大要而言,四部於体证本始清净法性之上,并无分别,然而——

一、外部虽详述本始基(根)之法性,但无述及印记、本义及标帜如何表徵自性;四见之道如何生起;光明如何於中有阶段生起:及行者如何得解脱而入任运法尔果位中;

二、(内部)有述及道上之印记、本义及标帜如何表徵(自性),惟不及其余(指根与果等);

三、密部阐释瑜伽行者修习四禅定之道,惟亦不及其余(指根与果);

四、心髓部则有如人身五蕴全具。彼阐释本始基(根)之法性;印记、本义及标帜如何表徵(自性);四部各各生起之道;中有阶段如何生起光明;及如何入任运法尔果位而得解脱之道。复次,此部于修行道上所有教授均解说圆满,首尾具足,有如人之全体。就各各众生而言,修行道上之教授,至此已圆备齐全也。

龙青巴尊者於《妙乘藏》中标举心髓部作如是说:

因不须依于名言,故毋须倚赖(分别)智。因直接体悟自性,遂不必住於意识分别之见地中。因四所显能圆满故,乃毋须依於佛三身及五根本智之果,此即为心髓部。於(心髓部外)其他部派,行者皆依心识分别以证悟法性。但此部视法性乃藉上师之力而为直觉(第一现前)所缘,故为最胜。

◇◇ 口诀部之观修

无畏洲尊者于《大圆满龙青心髓本觉道次第导引·无上智》中云:

口诀部中,能证悟自无始以来,已解脱自在之自心体性者为根本觉(或本明Rig-pa)。能
住于此证觉相续中,行者遂能以大力而证菩提。

尊者续云:

初机修道上之行人于见山时,第一刹那际实必起此是山之思维。但於第二刹那,因能抉择此山自性之心识力用圆满,由是之概念遂隐没无迹。当下山之显现虽从未(於心识中)消失,然行者乃得不缘山之显现,而能住於法性中之体验。
能清净一切诸相为俱生解脱,将显现与心识双运无二,即为无倒大圆满。

◇◇ 口诀部观修之区分

口诀部之观修大要分立断(且却)与顿超(妥噶)二种。《珍珠宝鬘续》云:

且却与妥噶即是修习

莲花业缘力尊者于《大圆满无上智总义》中云:

且却之道,在於修赤棵觉性,不须依赖观(妥噶)光明之生起,能无整治而解脱,实为上根利器、但怠于修法者之殊胜道。妥噶则是藉有为而得解脱之道。依于观修光明之生起,精进之行人于即身中清净其粗色身而得解脱。

然而,且却实乃大圆满修法之精要,而妥噶则是口诀部心髓派所特有。众自解脱尊者(sNa-Tshogs Rang-Grol 1608-?)於《中有念镜论》中,谓大圆满全部观修已包含於且却与妥噶之教授中:

一般而言,大圆满之观修有众多分部,例如心部(外)、界部(内)、口诀部(密)及心髓部,并有阿底(Ati无上)、持体(sPyi-Ti 总门)及仰兑(Yang-ti 最深法门)。概而言之,彼等已包含於且却(修明根本觉空不二)及妥噶(修现空不二)之中。

且却与妥噶之基础皆为根本觉性赤裸现证。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中云:

若行者不能证悟赤棵觉性(即本净及法尔根本成就),而只得妥噶空相之觉受,则亦无任何利益,惟转生於色界而已。

大圆满修行中,亦包括密续所载脉、气、明点之教授。众自解脱尊者於《和合随笔》中云:

大圆教授之重点,在(一)将一切脉融为本始智之脉,即离戏论之法界;(二)一切气融为本始智之气,即根本觉之自光明;(三)一切明点融为大乐本始智之明点,即法尔周遍之体性。

无畏教日尊者于《大圆满》一书中,论述无上瑜伽之光教授,其特点如下:

乐、明、无念之光教授,已详载於所有无上瑜伽密续中。然强调直证智慧(此即根本觉相,亦即根本觉之悲力),复由此而修入光明道,则是金刚顶(即大圆满)不共教授。

◇◇◇ 甲、立断(且却)

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中云:

依於本净空,以证悟离戏论之赤裸觉性,并将一切诸相融於法性空中,(是名且却)。

法吉祥大译师於《密主事业善说教授》中云:

(且却)乃专注观本净之见地……俱生喜金刚尊者尝于《无上玄义心髓论》中云:
无始心性即是佛 心如虚空离生灭
诸法清净平等性 毋寻住此即观修

由观修而得证悟之四次第为:
安住、不动、平等与法尔。

《觉性杜鹃》云:
是於止观境 住无作而现
【注脚:引自谈锡永《六金刚句说略》。《觉性杜鹃》即《六金刚句》。】

密彭尊者在《如意藏宗轮要义》中,将大圆满观修精义撮要如下:

既具正见,复能无作意住舍而观本始智之自显体性,行者遂能直接体悟法性之如是本质。虽然二者(且却与妥噶)皆以无修整自生根本觉为无相本净之道,然而且却乃修四量瑜伽;而法尔有相(之妥噶),藉将妄念颠倒还原为根本之三重观修习,行者遂能圆满四所显之观修。

无畏洲尊者于《大圆满龙青心髓本觉道次第导引·无上智》(译按:此有旧译,即《大圆胜慧》一书可参考)中解释四量瑜伽如下:

修四量瑜伽之法,《能显灯续》有云:
安住须弥为见量 安住如海为修量
安住所显为行量 安住明体为果量
具足四量瑜伽者 决定心契究竟义

一、依如须弥安住之见,能如实而了知离戏论,行者乃能自在及不散乱而观广大自光明及根本觉,不受观修所显对治之影响。
二、于安住如海之修,双腿结跏趺坐,目视虚空,行者务须安住於六识不向外攀缘之境界,心识清净,有如大海不为波浪所动。
三、依口诀瑜伽之行,行者(身口意)三门任运自然,由是使覆于见与修之自明根本觉赤裸显露,行者乃自在安住此境界中。
四、无整瑜伽之果,在观五外境(五尘)之本然如是,内在遂有赤裸自光明灿然生起。同时,由住五气於法界中故,自净识之光明乃外显烟雾、阳焰、虹光等色相。

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中云:

根本觉之体性乃自无始以来已离一切戏论,因此,诸解脱之法无不本来自在。是故,此乃无修无整之本始清净根本觉,或本净之法尔境界(彼具解脱三门之相):
一、於根(见)而言,(根本觉)不落相状而存在,因其自性空,是故不落任何边见。彼复离”“补特迦罗等之分别见。彼乃无障碍之赤裸觉性,不可思议及不落言诠。是故,彼乃住於空解脱门(或无自性解脱门)。
二、于道(修行)而言,(根本觉)非能以文字言辞表徵,亦不能以心识求之,以心识缘能所为二故。是故,此乃任运而入之无相解脱门
三、於果而言,以无怖畏或希求证量故,乃得法界成就之无愿解脱门
无论如何,(根本觉)住於秘密意,即金刚心髓光明传承,而秘密意能圆满根本觉一切功德,由是,三佛身之一切功德亦自然任运生起。

索波丹达尊者于《功德藏述记·能解金刚结之金针教授》云:

根本觉并非所缘缘,是故乃离能缘我所之人我与法我;复亦离能修与所修。若行者无修整而住於真实自性,根本觉性即能自八识中赤裸裸孕出,而行者亦可赤裸裸而见。当能恒住於此法性证悟中时,无论任何颠倒见,皆不能令行者入于轮回之中,此则如虚空,自性不因流云而有所改变……。当行者体悟此理时,因我执与法执已非由,而实乃由分别之力所生,虽则于某一时彼等(指法我二执)似由非实有之所生,然彼等於生起当下已圆满为无生而解脱。由是不须再体证其他种种智慧。此际,心识种种作意,如念诵、默记、观修、静坐及住定等皆如水中作画而消融。复次,行者既将显现诸法消融,则三聚——即外境显现、自身及心识,已离粗色而自在,行者证悟彼等为明空(双运),如水中之月。具此(证量)之行者能穿山越石,无有障碍。因其心性住於胜义谛中,故具天眼及宿命等神通功德,亦不受後有……。若其於空性平等本净地中解脱,则能以本始智光清净色身之四大,消失於虚空中,如雾气蒸发,而根本觉则住於法界中。此则谓无愿(能得成就)正觉……。某些情况下,为利益有情故,(行者)加持应消失之四大,使留存舍利而住世。

 










相關文章:
九乘差别广说 一
九乘差别广说 二
九乘差别广说 三
九乘差别广说 四
九乘差别广说 六
九乘差别广说 七 大圆满之如来藏与瑜伽行派之分别

上一篇(九乘差别广说 四 ) 回目錄 下一篇(九乘差别广说 六 )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堪布彻令敦珠 2008/12/27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回遮仪轨
甘丹寺2009/02/28
中时部落格 / 都是雨天惹的祸?!——《好一个吵架天》的情绪链
法王中文翻译之一--朗望扎熙的部落格

赞助网站
慈濟大學圖書館網路資源
華梵大學佛教研修學院佛教學系
華梵大學佛教研修學院佛教學系
南華大學宗教所-- 學術網站/獎學金資源
國內外學術網站/獎學金資源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相關網站
南華大學宗教所-- 學術網站/獎學金資源
國內外學術網站/獎學金資源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