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放天馬 故宮翠玉白菜3寶物 可望聯展大團圓 甘丹東頂索巴康參歲末護法除障法會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九乘差别广说 六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显教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11/12 12:13:38
學習次第 : 无

◇◇◇ 乙、顿超(妥噶)

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中云:

依於显现(或所见),将粗色清净为光明之法尔成就,及将诸法融於一切显现之法性中(是名妥噶)。

法吉祥译师亦於《密主事业善说教授》中云:

依六门要仪之教授,遂有四所显之渐次生起,(四所显为):现见法性显现、觉受增长显现、明体进诣显现及穷尽法性显现。

《声应成续》云:

现见法性之显现 已离分别无悟者
觉受增长之显现 虚妄显现相消融
于中有际智成就 明体进诣之显现
能离三身道境相 穷尽法性之显现
能断轮回相续环

无畏洲尊者于《大圆满龙青心髓本觉道次第导引·无上智》中解释,得四所显成就虽与其他佛乘为共道,然由本乘(大圆满)所得成就之不共处,在於(较其他佛乘)更为殊胜与迅速:

就所清净之事与清净所得之果而言,此四次第部份虽等同于波罗蜜多乘(显乘)之五道,然於道上之快慢,实有天渊之别,此如日月所行与车驾快慢之别。

下为《无上智》中关於六门要之撮义:

六门要之修习,乃(身口意)三门仪及观光明三要诀。
三门仪为:
一、身三种坐式:法身狮子坐、报身象坐及化身仙人坐;
二、语要仪者乃寂默;
三、心要仪者,乃心缘於外界虚空。
观光明三要诀为:
一、门要诀者,乃依三身而眼有三种观法;
二、境要诀者,即无云晴空(或日或灯);
三、气要诀者,以口任运呼吸,及观根本觉於虚空,亦即以外法性生起内法性,由是内外相融。

不动寿灌大圣尊者於《天鼓譬喻论》阐释妥噶殊胜之处如下:

且却令虚妄显现及由分别所生之对境,於真实自性中无余解脱。而於(妥噶)中,三界一切显现皆解脱为五色明点之光明中,亦即根本觉自性。是故较其他下等之教授为殊胜。

得妥噶成就之瑜伽行者,于命终时,能依愿力将己之肉体化为虹光身,只令具净眼之有情所见;并尽轮回未空,誓利益一切有情。莲花生大士及无垢友尊者皆以此等身降临西藏。

无畏洲尊者于《无上智》中述二种成就如下:

二种成就,分别为控制转生之力及入胎之力。一、转生力之成就:行者化为大迁转身('Pho-Ba Ch'en-Po)而利乐一切有情。行者于肉身四大消融後现虹光身。转生力及入胎力此二种成就属妥噶所特有,盖且却别无其他,只於肉身消融,及心性融於法界後,行者于本净中解脱。二、入胎力之成就:如不能以某种色身利益有情。行者即融其(大迁转)身而入於内法界,由此际直至轮回已空为止,彼(行者)以无二无别之(四)佛身及(五)智,为众生作菩提事业。

 大圆满道次第之成就

大圆满行者以修习力故,能圆满及得地道成就。佛法修学之五道,乃於刹那证悟大圆满之根本觉而得成就。巴珠无畏法自在宁波车(dPal-sPrul 'Jigs-Med Ch'os-Kyi dBang-Po 1808-1887)於《遥启上师释文》写道:

大致上就因乘(显宗)而言,行者于发菩提心後,经无量劫而积集福德及智慧二种资粮,此名为资粮道。依观修(禅定)力而生起及增长之智慧,行者遂与见道上之智慧联结,而此即加行道。能直见诸法实性及四谛所显之胜义自性,是为见道。能今行者由所见中而得证悟种种觉受(之方便),即为修道。已圆满一切学处,无复有所修习,此乃无学道。于大圆满中,此五道乃圆满於刹那间。

巴珠宁波车续云:

(大圆满中)能彻底及离一切名言而证悟观修本始智,行者乃法尔圆满诸方便善巧,如能舍等,而离诸戏论及执着。复次,行者(于出定後)以类智(後得智)故,而有妙观察智之相状,及增长如幻非实之悲心。是故,大圆满行者于刹那间,圆满福德及智慧二资粮之广大积集。此即绒法贤尊者(Rong-Zom)所说大圆满之立名,实因能广大圆满二种积集故。准此,证悟(大圆满)根本觉之体性,即于刹那圆满广大资粮之积集,亦即资粮道也。有等(自称大圆满导师者)贬斥(二资粮之积集)谓:证悟大圆满之行者,只专观根本觉,其他一切善巧方便(之修习)皆是颠倒。亦有等(自称大学者)声称已证悟大圆满见者,无有任何功德,如悲心、出离心等。骤听此等邪说时,有等自诩为学者之人,不谙大圆满真实义,诽谤并造断法之恶业而谓:大圆满乃不净之法,盖轻蔑诸功德事业故。彼等於大圆满法义实无丝毫了知,兼亦未曾亲见大圆满众多成就者之生平事蹟。

一切大圆满密续及论着皆云:

当行者能直证大圆满之法义,所有(出定後)类智皆离名言及执着而生起。由是,行者能自然离於对名色等之执着,而封人、我之嗔、怒、爱、恶等,皆能清净而入自解脱。诸恶业亦法尔根绝而住於四沙门法”(dGe-sByong Gi Ch'os-bZhi)——即他骂不还骂、他怒不还怒、寻过不还报、他打不还打。行者遂以无修之修,住於如流相续瑜伽中,当行者引生自然慧灯”(Shes-Rab Rang-Byung-Gi sGron-Ma)之力为禅定智,而于名言词义等密意有所领悟,则六波罗蜜多所有功德,皆以一体任运无整而生起。

此等果位,于阅读如龙青巴尊者、无畏洲尊者等大成就者之传记时,当能了知。(巴珠宁波车续云:)

由圆满积集二资粮,及(出定後)类智之力,道上之障碍遂渐减退,而行者与穷尽法性表义之禅定智联结——此即加行道。此际,能见摄於四谛中之诸相,为不可思议而离戏论之本始智所游戏变现,即为见道。于相续如流无修之修中有所见,而修其密义者,即为修道。当已无他道可修,以一切道皆已圆满於纯一及无修整之(大圆满)境界故,是为无学道。

口诀部之《广大明觉自现续》中分释十六地成就。彼非成就不同功德或诸法之种种次第,实乃证悟及圆满同一境界与根本觉,及於此生或中有时得解脱成就之各各段落。依工珠活佛功德海(Kong-sPrul Yon-Tan rGya-m Tsho 1813-1839)之《知识总汇释义》所述,此十六地乃大圆满道所独有。首十或十一地与大乘显宗所说相同,唯以後诸地则为密乘之不共法。《广大明觉自现续》云:

诸地无非根本觉之证悟而已。行者于体证胜义法性时,即圆满所有诸地,对闻知或已证悟根本觉之行者而言,于体证胜义谛时产生喜悦,得初地成就,即登极喜地。了悟此(证悟)乃根本觉之自觉,为第二地,即离垢地。於此能得觉受,为第三地,即发光地。由观光明而得觉受者,乃第四地,即焰慧地。因法尔清净诸毒烦恼,及由观本始智所得证量觉受,而现证本始智者,乃第五地,即难胜地。能见光蕴为第六地,即现前地。因圆满一切觉受而远离烦恼诸毒者,为第七地,即远行
。住此境界而不动者为第八地,即不动地。圆满诸功德为第九地,即善慧地。行者将自识摄於所观之本始智中,令所观自然生起,随见诸相皆如(虚空之)云,此乃第十地,即法云地。上述(诸地),行者皆于不舍此界(即此生)时而得成就。行者若离此界(即舍此生而入中有境界),则非以上述方式而登诸地。(行者)于断一切虚妄显现之际,而生起诸总集之所观境,是为十一地,即普光地。无任何执受,甚至连所观(之诸总集)亦不执,及不为任何内外诸法所污染者,为十二地,即净莲地。自行者心中本始智所生之金刚链,化为虚空之光明五总集者,为十三地,即咒鬘大集地。住於所观之本始智为十四地,即大乐地。於法尔境界,得决定成就,为十五地,即金刚持地。於本净境界法尔生起本始智,为十六地,即无上智地,盖无他地更高於此……。众生之数目虽不可思议,然本始智之自性则一。(除以上所述诸地之外)别无他地或他道可言,亦无他地可修可证。

因能证悟大圆满故,行者遂能离嗔、慢等诸毒,而全具悲心及定慧等诸功德。密彭尊者于《修习法要口诀》写道:

证悟功德广大如虚空 心识无慢此道殊胜相
行者观修纵非作意行 悲心大力无整任运起
行者经教纵非精勤学 如海显密智慧得成就
行者得此无倒圆满相 大圆满道体性自圆成
浅学之徒妄言能生起 云为乐明无念幻觉受
夸得殊胜成就慢心生 妄判高下不明自低劣
锋利忠言尖锐不能容 何能忍受无间地狱火
不知轮回苦因由自种 尚作大言无惧堕轮回
放言高论无有少顾忌 独惧他人月旦诫可笑

 临死所得果位成就

大致而言,所谓生命,毋乃一串生与灭之相续而已,盖生命中每一刻,实为此一刹那之生与上一刹那之灭。然世俗观点,咸认为指生命开始之时,而则其终结之际。吾人既已托於此世,故已成为吾等必须应付之主要问题。依佛法言,若善为处理死亡时之境况,则死者虽非有成就者,亦能依缘起故,得往生善道。而大圆满成就者,能於死有、中有或後有际亦得成就。大圆满成就者乃藏地极稀有殊胜之修行人,因其于死时,能显现种种於经教中提及之瑞相。此种种瑞相,皆因其精勤修习而得显现。

遍智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中将瑞相分为两类:

因能迅速达致解脱故,于死时乃有两种成就:
一、于(大圆满)中,为求断苦、本始自性、及寂静刹土等成就,行者遂化尽色身诸污染四大,所得果位即无上正等正觉(三藐三菩提)。
二、死时所现五相:光明、音声、本尊相(据《句义藏》所述,为寂忿本尊现於骨中)、舍利(gDung)及大地震动。此名为现证菩提。

无畏教日尊者於《答论》中分述根与果之不同如下:

于心性光明一味不能了悟,即成虚妄之根;然若能体证安住,则是解脱境界。前者为根,後者为果。遍知(龙青巴)尊者不许二者为一之说法。就根而言,每次死亡之际皆有光明生起,由不能证悟故,遂回转於”“纷乱纠缠中。当行者能得果时,因成就真实自性故,遂不退转(於迷误海中)。此即根与果之不同。

大圆满法之不共处,在於死时色身之消融或迁化。如前所述,色身主要有两种变化:由且却之修习,令色身一切乃至极微,亦分解无余之虹身成就;及由妥噶之修习,而得虹光身大迁转之成就。龙青巴尊者於《实相藏论释》中分别上述二种成就:

且却中,于圆成本净密意时,断除(或消融)四大之修习,与妥噶中,因圆满法尔成就而化尽四大之修习,二者于清净内外粗色四大方面,非常相似。但就且却而言,於无色极微消融之当下,行者于本净中得解脱成就,是故无虹光身之显现;而妥噶则因得虹光身,遂成就大迁转(身)。是故,二者之分别在虹光身之有无,而非在得解脱成就之本净境界。

然而,有等大圆满密续则作四种消融之差别。如《日月和合续》云:

一、空行死亡方式:
二、持明死亡方式;
三、自耗如火;
四、隐没如空。
上述种种,皆化尽(身中)四大,至无形状可见,更不复取其他色身。此乃殊胜行者所得。

遍智无畏洲尊者复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中阐释四种消融云:

殊胜(死亡)方式上,行者消融一己色身之法有二:于且却中,行者消融(己身)如空,此则有如空行死亡之法。於妥噶中,则(己身)消融如火,此则如持明死亡之法。兹更分别讨论大圆满成就者死亡方式如下:

一、将气(风)与心中障碍法界之极微细污染加以清净,行者得穷一切法入於内界之成就,由是外身消融为极微而化。当下,(行者)依于色身之如是根本觉,遂与自性法界融合,此则有如瓶破,而瓶中虚空遂与瓶外虚空相合。复次,于平等清净无二无别(境界)中,法界与根本觉融合,行者乃得正觉。
二、此乃身(根)与根本觉(依於根)之融合。(大圆满成就者)身中极微(於先一刹那)仍存在,然(於下一刹那)则已消融而隐没。于当下之际,根本觉遂入於法界中,不复退转,有如善射者所发之箭。此与空行母或以瑞相降生之有情,二者死亡方式相同。彼等身量皆(突然)隐没。
三、就清净风心二者之污染後,消融根本觉与法界(即行者得解脱成就之处所)而言,(与上述二者)相同。但(此方式)於内四大耗尽时,外色身则化为光蕴。此则有如油尽而灯灭。
四、行者将其由业及习气成熟而生之色身,化为令众生可见之虹光身,藉以引导其入解脱道。此则有如持明众由某一地精进至更高地时,以音声越空至其他诸佛刹土而利益有情,亦有如吉尊狮子自在尊者(lChe-bTshun Seng-Ge dBang-Phyug 十一——十二世纪)於和育慈宫(A'o-Yug Phyi-Gong)化为虹光身,惟留光明与音声於该地之虚空中。

大圆满行人,若仍有残余异熟业力,其身于死时则不会消融。亦有等行者虽已无余成就圆满,其色身亦不化,而改留舍利或遗骨以令信众供奉。复次,亦有等大圆满成就者以种种因缘或目的,其身或化或不化。索波丹达尊者于《功德藏述记》云:

大圆满成就者,纵使于见或修中证悟,而能化其色身,但为不耗尽其业力(以化其身),宁作弘法利生之功德事业。甚而以其遗骨或舍利而利益众生,而得异熟持明rNam—SMin Rig-'Dzin)之成就,如无畏事业光尊者('Jigs-Med Phrin-Las A'od-Zer dPal-'Bar 1745-1821,即第一世多竹千宁波车)。

殊胜大圆满成就者之较次死亡方式,索波丹达尊者之《功德藏述记》云有四相:

有等已证悟之大圆满行人,虽不能化尽四大,然若已证得如是实相,及已清净对外境之执着,则不再为世间和合所迫。彼等若示疾,不须依靠医师、占卜或祈祷;若往生,则不须修七日死仪之类。彼具四相:乐於独处,不喜人烟,如鹿;不惧死亡,亦不惧一切法,於他无所畏惧如狮:纵暴死於街衢,亦不忧愁,如丐;於生死一无所念,如婴儿。

修持——

法吉祥译师於《密主事业善说教授》中云:

于此(行者)乐受一切法而无取舍分别,盖一切生起,皆无非法性之游戏而已。

——

法吉祥译师续云:

当下,即於法尔顿成之普贤境界中得圆满。复因能圆满具足四信,於此境界,行者遂能

於轮回中解脱,得入涅盘。

无畏洲尊者于《无上智》中解释四信如下:

四信谓——
一、无惧地狱之信(以知其虚妄故);

二、无冀业果之信,以知轮回非实有故;
三、无求成就之信,以知涅盘亦无自性故;
四、无喜而平等住于正觉功德之信,以行者已证法尔境界故。

密彭尊者于《如意藏宗轮要仪》云:

行者自性中有根本觉及菩提心体性,实与无上智地之普贤王如来无二无别。既清净一切客尘,此(成就)即清净及证悟之圆满,且无增无减,离一切变异。

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本注》云:

既能体证根性与道性 得五佛身五智圆满果
得此果位非有他因缘 唯因藏识污染得清净
心性寂静契入法界故 由是如日清净本始智
得离如云八识近取因 了知我执习气所缘法
无非由根生起之显现 法尔光明无覆而显照





大圆满与余乘教法
 

据大圆满法系密续而言,大圆满实乃诸乘之巅,盖已涵摄诸乘功德故。余乘只是证悟大圆满究竟义之次第而已。大圆满之果则为证悟本觉智,亦即如来藏。如来藏,乃佛於二转及三转*轮时所说。大圆满殊胜处,在於以极速及最直接之道,俾利根行人证悟赤裸本觉智(如来藏),亦即大圆满甚深清净之见地。然而,有等藏传佛教其他宗派学者,质疑大圆满作为纯净密宗见地与修持之真实性;甚而更声称大圆满与苯教或禅宗和尚摩诃衍之学说有关。以下所引之文献皆有来历,实足以证明大圆满之殊胜,及与余乘教法之关系。

有等学者力诋大圆满,谓其主张只住於无念及无修。实则各宗派诸大德均视大圆满为甚深教授之一。第一世班禅喇嘛善慧法幢(Blo-bZang Ch'os-Kyi rGyal-mTshan 1570—1662)於其《大手印口诀解》中写道:

大圆满大手印及中观 道果却派与及希解派
无非不同派别之名称 若由具德瑜伽士观修
皆能导入无二证悟境

密勒日巴尊者(Mi-La Ras-Pa 1040-1123)於《密勒日巴道歌集》中,对当巴桑结(PhaDam-Pa Sangs-rGyas)唱出自身之证悟时,以痛苦死亡说明此理:

大手印病由後袭 大圆满病由前侵
瓶气痼疾哀号泣 智慧热病上面逼
三昧寒病下面侵 中间空乐寒热激
口中吐出口诀血 法性大乐涨胸肩
病痛不算还有死 葬我金刚持塚中
(译按:除末句外,依张澄基居士译《密勒日巴大师全集》第671-672页,慧炬版)

无畏洲尊者於《生圆修习答问窍诀集》中回答一萨迦派学者云:

大手印、大圆满、中观、希解派、却派、道果等宗,就(即解脱境界)而言,皆无二致;然就法门而言,则以得果之迟疾(此则基於究竟以世俗谛或胜义谛为教授方便,属直指数授与否)而有所不同。

 诸乘教法皆为臻大圆满之次第

大乘佛教皆谓佛法要义在於般若。大圆满则现证圆满赤裸本智,因本智圆满,行者亦得圆满其他一切庄严。寂天菩萨(Santideva)于《入菩萨行论》中云【注脚:译者意译】:

佛说诸支分 皆为智慧演

无畏洲尊者特于《功德藏本颂》中,标示一切共因乘之修习皆为达致大圆满之次第:

广大圆满道要义 为净心识诸污染
三律六度生圆等 皆大圆满道次第

密彭尊者於《虚空心性见地镜》中云:

此(指大圆满)乃唯一果乘,及为一切诸乘之巅。除此乘外,余乘皆伴以取舍破立,及为心识所造。故皆为引导至此乘(指大圆满)之阶梯。一切部派诸乘及道次第等,因於此证悟中能成就大信故,遂皆於平等性中无整圆成。

 二转及三转*轮之别

索波丹达尊者于《功德藏述记·能解金刚结之金针教授》中,阐释二转及三转*轮时,二者见地之不同如下:

佛于二转*轮时,以三解脱门(空性、无相及无愿)阐明一切法相,令(行者)领悟对治(烦恼)而解脱符……。於(三转*轮)之时说如来藏。然依世俗见,(二转*轮)时所说法,更能对治戏论……;三转*轮,于不可思议根本智、十力、如海功德等之宣说尤其广大,但亦非谓二转*轮时无说及此。如《集经》云:
若无根本智,则无生起与证觉,亦无如海佛功德。

 大圆满之果为如来藏

大圆满观修在於证根本觉,亦即如来藏,而证悟圆满则为果,即得成正等觉。如来藏乃於第二、第三(尤以第三)*轮所转。有学者谓大圆满所述之如来藏与第二*轮所转者相合,有等则谓此乃第二、第三*轮之要义。然大圆满之教授,于证悟如来藏而言,实较其他共因乘深广、速捷及殊胜。

 二转*轮乃大圆满所依

据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中云,二转*轮乃大圆满所依,因大圆满亦主以离戏论之三解脱门

根本自生觉性者 三解脱门之体性
二转*轮佛所说 众生本有如来藏
此即名为大圆满

复据不动寿灌大圣尊者於《天鼓譬喻论》所言,大圆满乃二转及三转*轮之要义:

佛于二转*轮时,以离戏论之道对治种种名言相,以教授不可思议自性,然而佛於此并无开演(如来藏)。三转*轮时,佛遂开演(如来)藏,然却无宣说如何证如来藏之究竟道。大圆满则与二转、三转*轮并行不悖,兼摄二大车之胜义见地;
一、由龙树菩萨于(六)《正理聚论》及《法界赞颂》中所阐述二转*轮之见地等。
二、由弥勒菩萨、无着尊者及其弟(世亲)所阐释三转*轮之见地。

 显乘所传之如来藏

据大乘经典所言,如来藏乃一切法所具之自性。《月灯经》云:

如来藏遍诸有情

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中云:

有情皆有如来藏,及如来藏如何为一切法自性之说,见於为利根众生而说之三转*轮。《大般涅盘经》云:
开示如来秘密之藏,清净佛性,常住不变。

龙树菩萨于《法界赞颂》中云:

犹如土中水 始终无染污
烦恼无明中 本智亦无垢

无着尊者於《实性论》中云:

佛法身周遍 真如无分别
具佛性有情 说有如来藏
【注脚:引自谈锡永《宝性论新译》(《甯玛派丛书》见部第一种),香港密乘版。】

龙树菩萨于《中论》中云:

如来所有性 即是世间性
如来无有性 世间亦无性

 大圆教授如来藏之殊胜

若较低次第亦说如来藏,则大圆满有何突出之处?大圆满之殊胜,非在说如来藏,而在其对如来藏之甚深见地,及其修习如来藏之捷道。以下为《遍作王续》之引文。由较低次第与无上瑜伽之比较,可知大圆满之不共要义:

菩提萨埵经乘中 为欲能登普光地【注脚:即十一地】
寻思二谛作分别 具云法性空如天
无上瑜伽广大乐 则是觉心离分别
离分别境经乘障 以分别较大圆满
经乘如是成过失

事密为证金刚持 身语意为三净门
住离能所清净境 无上瑜伽广大乐
则是觉心超能所 超能所境事密障
以能所较大圆满 事密如是成过失

作密见地及行持 见随瑜伽行随事
见地行持不相融 不能体证无二义
无上瑜伽广大乐 则为无二之觉心
无二境成作密障 以二见较大圆满
作密如是成过失

瑜伽为证密严刹 遂入有相无相门
复以四印作修习 瑜伽未能离取舍
无上瑜伽广大乐 则是觉心离取舍
以取舍较大圆满 瑜伽密乃成过失

大瑜伽证金刚持 遂入方便智慧门
自心相续净坛城 四重念修为修习
无上瑜伽广大乐 则是觉心离希求
以希求较大圆满 大瑜伽乃成过失

无比瑜伽证无二 遂入法界本智门
法界所显视为因 本智坛城视作果
无上瑜伽广大乐 则是觉心离因果
离因果境无比障 以因果较大圆满
无比瑜伽成过失

《功德藏述记·能解金刚结之金针教授》引俱生喜金刚言:

见地要塞大圆满 刹那圆成道次第
余诸下乘无可比

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中,据大圆满而认同根本觉即如来藏:

大圆满中,由无修整观想而住于根本智相续境界中,此境界离戏论、法尔生起、超越心识、且离心及心所之作息,(根本觉)显现力用所起之烦恼污染乃自然消灭。《遍作王续》云:
以其住於自性境 是为不动法尔成
以其住於自性故 无有一法令变异
住於无整真如中 斯即离行无上行

龙青巴尊者于《宗轮藏》中形容觉心(即大圆满之根本觉)如下:

觉心自性涵摄一切法 非光明超越诸法光明
非空性超越诸法空性 非有而离实事与诸相
非非有, 而遍轮回涅盘 非有非非有法尔平等
非本非末都非一切事 如是即为根本觉性境

龙青巴尊者复于《宗轮藏》中,谓金刚心髓无上瑜伽乃诸乘之巅:

金刚心髓无上法 诸乘无比极顶巅
能证究竟胜义故 其下诸乘无可比
故为法尔成就巅

不同次第,乃为利益不同根器之有情而宣说。如《宗轮藏》云:

为令渐道根器众 证根本法界自性
乃向下根行人说 声闻缘觉菩萨乘
事密作密瑜伽密 乃向三中根者说
大无比无上瑜伽 乃为上根现本始

为得无上正等正觉成就,行者须体证此乘,其下诸乘皆为此乘之进阶而已。《宗轮藏》云:

一切诸乘次第终须证 金刚心髓极密究竟义
是为诸乘巅顶胜光明 乃正等觉与诸乘心要

龙青巴尊者复於《法界藏》中阐释较下诸乘之功德如何摄集于大圆满根本觉中:

于觉心中,即于根本觉中,诸乘已摄集无余。声闻乘之见地决定,一切法不论内外,皆人无我如虚空。缘觉乘决定,除人无我外,所缘法亦无我,故为一半法无我。菩萨乘决定,人无我与法无我,能所皆如虚空。此等体证已摄集于(大圆满之根本觉)中,(此即)自生根本智之自性、空乐双运如虚空之自性。是故,大圆满自生根本智已含容一切有法之实相,而诸乘亦已于(根本觉)中融合。事密谓由视本尊与自身为主仆,及依献供与赞颂,行者乃得成就。瑜伽密则谓由将智慧尊融於所观想之本尊坛城中,及向其作献供与赞颂等,行者遂得成就。二者于清净三门污染及所得之成就皆同。是故,彼等之见地已摄於此(大圆满之根本觉)中,亦即觉心之体证,或因了悟一切法显现皆为(法尔生起觉性之)坛城而得之本净。
父续大瑜伽及母续无比瑜伽谓坛城即根本觉:坛城,即观想情器世界为本尊及越量宫,修习法界与根本觉无二、及方便与智慧无二;坛城,乃得无上正觉之成就。无上瑜伽则决定证知一切皆本始圆满,及因不离於法性,亦即能离取舍修整故,行者之根本觉遂能至(本始)根。是故,于此(根本觉)中,已摄集(一切诸乘)要义,而此乃广大究竟秘密乘。

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中,敍述口诀部较其他诸乘次第,及大圆满中较次部居更为殊胜时云:

大圆满光明金刚心髓,亦即思维及烦恼污染之解脱道,行者于此,因根本觉之本质而证悟烦恼污染无自性。是故,此部不舍(污染),此与声闻及缘觉不同。此部亦非如菩萨乘之调伏(污染),盖此部中,对治之法与所舍之物皆同一体性。此部亦非如一般密乘之取(污染)为道,盖於此部,所有皆于心识相续中一切时平等;亦非如心部之(心识)於(心识)自性中解脱,因心不见心故;亦非如界部之视(心识)如庄严,因根本智不见心识故。(据教授分别),于本觉究竟法性,即真如中,一切名言与戏论,例如自他之空性等皆无立足处,且法尔消融而隐没无迹。阿啦啦!“所显於本觉中,无有中断,然本觉与之并不相混。是故能缘所缘(即轮回之自性)遂成法尔解脱之对治法与所舍之物,有如水中作画;萨罗哈尊者(saraha)对此当生欢喜。不为外境所惑之本觉体性中,无任何执着、舍弃或成就展现。是以,此乃自轮回束缚中解脱境界;天竺之正士尊者(Dampa)於此(见)当生欢喜。于圆满成法身本觉中,无有能抉择者。是故,此乃根本智无碍自性,亦即离边见之大自在。思维既已解脱为本觉,故见、修(行)、果之假立亦断,于修仪与法行已无所希求,然行者仍须臾不离离戏论之觉心或法性。此即修法之圆满。

不动寿灌大圣尊者於《天鼓譬喻论》中,指出大圆满较其下诸乘殊胜之处:

于体证无我时,声闻乘与缘觉乘皆主(最微细)识及极微为胜义谛。瑜伽行派(译按:此指唯识宗)谓自觉及自光明之识,乃极成之胜义谛。(以上诸派)皆不能超越心与心所。中观宗以四理,即非生、非灭、非有、非非有等抉择二谛,以缘如虚空之空性,灭谛、离边见及戏论等。外密中,事密主以洁净之禁戒行,求能取悦三清净之本尊以得成就;行密则据较高者(瑜伽密)及较下者(事密)缘诸相如是;瑜伽密藉修四印瑜伽,赖本尊加持以证胜义谛;大瑜伽则主(修习)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之脉、气、点以证根本智;无比瑜伽视法界与根本智为遍作王及其坛城。概而言之,上述诸乘次第,直至无比瑜伽为止,皆无非心识所作之戏论,由彼等所言,可见实乃由寻思计度、作意抉择而达致此乃非有此乃空性此乃胜谛等以能所为法性之主张。是故,彼等遂不能证悟如是法性。

尊者续云:

(诸乘见地)皆由心识生起,由心识整治,此八识心,实即应舍之污染。大圆满中,一切体性功德,皆於心性中法尔呈现为任运光明,(此光明)超越心识,为本觉,亦为法尔而生之智慧。是故,此乃本然自在,不依於能作或所作之因及其他因缘,如虚空体性。此乃无变呈现,是故本初佛普贤王如来,证悟此法尔自成根本智成佛,非有所生起,亦不藉他缘如积资粮及闻思等。







相關文章:
九乘差别广说 一
九乘差别广说 二
九乘差别广说 三
九乘差别广说 四
九乘差别广说 五 无上瑜伽之三部
九乘差别广说 七 大圆满之如来藏与瑜伽行派之分别

上一篇(九乘差别广说 五 无上) 回目錄 下一篇(九乘差别广说 七 大圆满)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故宫『慈悲.智慧』『宗喀巴大师』艺术创作典藏
萨迦?哦巴Sakya Ngorpa - Yahoo!奇摩部落格
护持小喇嘛教育,需要发心与护持!
替身食子四佰禳解消灾解厄法会
衮却格西的转世贲措仁波切的部落格- Yahoo!奇 ...

赞助网站
我們的仁波切
藏傳佛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台灣師大國文系--佛學研究相關網站
台灣會議中心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學術資源網站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