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津放生活動 oms大瑜伽士昆邱炯涅仁波切 寧瑪三根本03~04月份法訊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贤愚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利美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1/30 17:31:02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10/01/30 17:26:57   编辑部 报导

<贤愚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

《贤愚经》中蕴涵丰富的研究材料,除了文学研究的价值外,与石窟壁画的关系更为密切,也可作为研究佛教思想的重要参考,更是一部值得深入探讨的佛典。


首先,《贤愚经》是由昙学等八位僧人,游历西域时参加般遮于瑟大会听讲的笔记,於高昌辑译成书,再带回凉州由慧朗命名。这种没有依据梵文本翻译,而是汇集西域流行故事编纂而成的经典,为汉译佛典另辟一条门径,同时也是佛经在中国本土结集的重要例证之一。


就经典的流通性来说,《贤愚经》所载的故事广受一般群众的欢迎,所以除汉文本外,亦先後被译成藏文、蒙古文、德文、英文等不同的版本,在许多地区流通。此外,在敦煌藏经洞发现不少《贤愚经》的写经题记和抄本,还有依《贤愚经》故事为题材所绘制的壁画,以及改写而成的变文。由此可见本经广受欢迎的程度。


其次,随着《贤愚经》的流传,在文学及艺术创作方面,产生莫大的启迪作用。例如《贤愚经》中情节曲折、设想奇诡的故事题材,为变文、小说、戏剧等方面,提供不少创作的新题材。延伸到壁画艺术上,在新疆石窟中有不少故事画可与《贤愚经》相对应,更丰富了莫高窟壁画题材的创作空间。由此可知,《贤愚经》在西域与中原佛教艺术文化的交流上,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另外,於晚唐、五代时期,《贤愚经》的故事题材成为俗讲内容之一,无形中将经文、文学和壁画紧密结合在一起,除了印证《贤愚经》与中国文学和敦煌壁画的密切关系外,更可进一步考察当时民间佛教信仰的社会背景,亦可作为研究敦煌佛教发展的重要参考。


然而综观前贤对《贤愚经》的研究,在经典方面,着重在藏文本而非汉译本;在文学方面,则以对变文的影响为主;在壁画方面,多针对某一壁画或个别窟号作探讨。尚未能结合《贤愚经》与文学及壁画三方面作全面性探讨,实无法看出这部经的价值所在,於是引发我进一步研究的兴趣。所以本论文则针对《贤愚经》中六十九则故事,进行比较全面而有系统性的整理与论述。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首先运用文献整理法,分别在第二章《贤愚经》概述中,探讨《贤愚经》的传译过程、成书年代,又从现存敦煌写卷中,考察《贤愚经》传入敦煌的年代和流传的情形,藉以凸显本经的特质及广大的影响力。然後从历代佛典目录,考察《贤愚经》的定位、卷数演变的情形。


第三章,从《贤愚经》故事内容的主旨加以分类,并析论其主题特色和思想内涵。

第四章,另从十二分教的佛经分类方式,将本经的故事内容依本生、因缘、譬喻等不同的类型加以区分,并探讨其不同的故事结构形式。

第五章,利用比较分析与统计法,将《大正藏》中与本经故事有关的经典做地毯式的蒐集,并加以对照比较,再做分析归纳及探讨彼此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第六章,分别从佛教文学和故事学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探讨经典中譬喻文学的特色,一方面从敦煌变文、小说、戏剧和民间故事等文学作品中,论证本经的故事内容,於不同时期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第七章,从图像学的角度,分别对新疆与敦煌石窟中的《贤愚经》故事画加以考订与整理,再根据经文与壁画内容相互对照进行研究,不但可为本经故事找到来源,亦可发现敦煌莫高窟各时期所展现的不同风貌。接着更进一步比较两地石窟在艺术风格表现上的差异,从中可发现由西域化转变到中国本土化的历程。


一、就经典本身而言
(一)更正经录记载的错误
又本经所集为昙学等人到于阗听讲的笔录,并没有《贤愚经》的梵文本流传於世。所以《长房录》等云:「於于阗得此经梵本」等说法也是不正确的。,而译经地点的错误也是同样的情形。


(二)缺乏成经时间的实证
有关《贤愚经》的集成时间,国内外学者历来有不同的见解,约可分为主张「公元445年」及「公元435年」两种,这两种主张皆言之有理,目前尚无进一步资料可作正确论定。基本上,我觉得僧佑在〈贤愚经记〉所载「至高昌乃『集』为一部」与「元嘉二十二年,岁在乙酉,始『集』此经」,这两个「结集」的时间应有不同,也就是从凉州出发到于阗收集材料并翻译,再将笔录携回高昌做整理,等到定稿後由释慧朗命名为《贤愚经》的时间,可能不是短短一年即可完成。


(三)流传地域广阔且长远
经由《贤愚经》在敦煌、中原、西藏、蒙古、德国及英国等地流传的情形,可以看出本经传播地域之广,这些译本皆可映证本经广大的影响力。


(四)呈现内容的丰富多样
本文依故事主旨,分为「业报」和「教化」两类,藉以阐扬善恶业报及佛陀教化众生的内容。又从佛教文学的立场,分析本经故事类型与结构形式,发现《贤愚经》故事以本生、因缘为主,但皆被当作例证譬喻之用,其中以业报因缘为最多,而单纯譬喻最少,而故事结构的形式繁复多样,而以「说因缘」及「举譬喻」组成的复合型居多。


二、与相关佛典的比较

(一)厘清《贤愚经》故事与相关佛典之关系
经过第五章将相关经文内容比对之後,可发现与本经有关的汉译佛典,或内容相近、或主题相同、或情节发展相似者,共有四十五种之多,其中尤其和《撰集百缘经》的关系最为密切。


就故事内容而言,与其他经典有关者计有五十二品,这些相关经典都有共同的来源,不过因编纂者的不同,或旨趣不一,或表现形式各异,而呈现多种不同的风貌。因此同样的故事题材,或因当时讲经法师的演说方式,或被昙学、威德对原故事作了删节、扩充或修饰,於是在《贤愚经》中便以不同的面貌展现出来。


(二)可作绘制壁画所据经典之判别
有些壁画的故事题材,因涉及多部内容相关的经典,较难判断所绘壁画内容之依据。经由经文比对的结果,再对照壁画的主要情节,即可判定壁画是否根据《贤愚经》而绘。


(三)提供本经影响中国文学之证据
相关经典的比较结果,更可以为《贤愚经》的故事情节,影响中国文学的创作,提供具体而直接的明证。以小说为例,只有《贤愚经》对顶生王登上三十三天的情节,有精彩详尽的铺陈,其它经典大多简单描述顶生王欲夺帝释地位的念头而已,所以《西游记》中大闹天宫情节,应是出自本经第六四则〈顶生王缘品〉。


三、就文学方面而言

(一)凸显佛典文学的特色
撇开经典说教的部份,《贤愚经》本身就是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就佛典文学而言,《贤愚经》包含本生、因缘、譬喻故事内容,即兼备了赞佛文学、因缘文学与譬喻文学的特色。再以譬喻文学的观点,从修辞学的角度切入,说明譬喻手法在《贤愚经》中的运用。可见在佛教普及化的过程中,《贤愚经》这类通俗教化的经典,为了适应广大信众的需求,不再采用高深的佛教义理传教,而是以说故事的譬喻方式来宣说佛理。


(二)丰富中国文学的内容
在敦煌变文、小说、戏剧和民间故事等文学作品中,许多故事的取材或情节的运用皆源於本经,或加以演变而来。可见《贤愚经》在佛典传译过程中,扮演印度故事中国化的桥梁与媒介。


四、就壁画方面而言
(一)应证本经内容源自於西域
从现存新疆石窟中,大量壁画题材能与《贤愚经》故事相对应,这些本缘故事画与当时西域流传的经典有密切的关系。这类出现於四、五世纪的艺术作品,除可反映当时西域佛教所宣传的内容外,与本经故事的来源可能相同。


(二)从观像转变为与俗讲结合
在敦煌石窟中的《贤愚经》壁画约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从北朝到隋唐初年约二百年间,以观像修禅为主的本缘故事画,主要在阐扬百对佛法虔诚的追求;其二是到了晚唐、五代、北宋初年的二百多年间,以整部经为绘画题材的《贤愚经变》,壁画内容将《贤愚经》与〈劳度差斗圣变〉和变文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俗讲的内容之一。


(三)从西域到中原的转化历程
将新疆与敦煌的壁画内容比对之後,除呈现两地不同的艺术风格外,更可提供本经由西域向中原传播的证据,和发现敦煌故事画从承袭西域风格到逐渐汉化的转变轨迹,如此更可说明两地石窟艺术的因缘关系,以及西域佛教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89/博士/梁丽玲  指导教授:谢海平;郑阿财  全文影像全文影像浏览





关键词:贤愚经 ; 佛教文学 ; 敦煌写经 ; 敦煌壁画 ; 石窟艺术 ; 佛经故事

目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动机与目的
第二节前贤研究成果综述
第三节研究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贤愚经》概述
第一节编译者
第二节卷帙品第
第三节成书过程、年代及流传情形
第四节历代经录对《贤愚经》的定位
第五节现存版本概况
第三章《贤愚经》内容探析
第一节故事宗旨
第二节思想内涵
第三节强调主题
第四章《贤愚经》之故事类型与文学技巧
第一节因缘、譬喻、本生的关系与界说
第二节《贤愚经》故事分类
第三节《贤愚经》故事结构
第四节《贤愚经》修辞技巧
第五章《贤愚经》故事与相关佛教故事之比较
第一节主题、情节皆相同,内容稍作改变者
第二节主题、情节相同,但内容不同者
第三节主题不同,但内容和情节相近者
第四节部份情节相同者
第五节题材相似,但故事内容、情节发展皆不相同者
第六节小结
第六章《贤愚经》与中国文学之关系
第一节敦煌变文方面
第二节小说方面
第三节戏剧方面
第四节民间故事方面
第七章《贤愚经》与中国石窟艺术
第一节新疆石窟中的《贤愚经》壁画
第二节敦煌石窟中的《贤愚经》壁画
第三节新疆与敦煌石窟《贤愚经》故事画之比较
第八章结论
附图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一、藏经类及目录
大正新修大藏经正编五五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後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长阿含经大正藏第一册
东晋 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大正藏第一册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大正藏第二册
失译别译杂阿含经大正藏第二册
西晋 白法祖译杂阿含经大正藏第二册
失译增一阿含经大正藏第二册
吴 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大正藏第三册
唐 般若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大正藏第三册
宋 绍德慧询译菩萨本生鬘经大正藏第三册
西晋 竺法护译生经大正藏第三册
隋 闍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大正藏第三册
失译大方便佛报恩经大正藏第三册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佛说大意经大正藏第三册
马鸣菩萨造佛所行赞大正藏第四册
後汉 康孟详译贤愚经大正藏第四册
吴 支谦撰集百缘经大正藏第四册
後秦 鸠摩罗什译大庄严论经大正藏第四册
元魏 吉迦夜共昙曜译杂宝藏经大正藏第四册
後汉 失译杂譬喻经大正藏第四册
後汉 支娄迦谶译杂譬喻经大正藏第四册
姚秦 鸠摩罗什译众经撰杂譬喻经 道略集大正藏第四册
萧齐 求那毘地译僧伽斯那撰百喻经大正藏第四册
西晋 法炬共法立译法句譬喻经大正藏第四册
唐 义净译佛说譬喻经大正藏第四册
姚秦 竺佛念译出曜经大正藏第四册
唐 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大正藏第二三册
唐 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毘奈耶大正藏第二三册
唐 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大正藏第二三册
唐 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皮革事大正藏第二三册
唐 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药事大正藏第二四册
唐 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大正藏第二四册
唐 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大正藏第二四册
後秦 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大正藏第二五册
隋 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大正藏第四九册
元魏 吉迦夜共昙曜译付法藏因缘传大正藏第五十册
梁 慧皎高僧传大正藏第五十册
唐 道宣续高僧传大正藏第五十册
唐 玄奘译.辩机撰大唐西域记大正藏第五十册
梁 僧佑弘明集大正藏第五二册
唐 道宣广弘明集大正藏第五二册
唐 道世法苑珠林大正藏第五三册
经律异相大正藏第五三册
梁 僧佑出三藏记集大正藏第五五册
隋 法经等撰众经目录大正藏第五五册
隋 彦琮撰众经目录大正藏第五五册
唐 道宣大唐内典录大正藏第五五册
唐 智昇开元释教录大正藏第五五册
高丽大藏经高丽大藏经贤愚经解题第二九册第三十册
新编卍字正藏贤愚经第二十册
新编缩本乾隆大藏经贤愚经第一○五册第一○六册
碛砂藏第二七册
法宝总目录第一至三册
敦煌大藏经第六三册
二、中文专书及论着
(唐)玄奘述、辩机撰,近人季羡林校注1987,《大唐西域记校注》,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唐)张读编.近人张永钦、侯志明点校1983,古小说丛刊《宣室志》,北京:中华书局
(宋)李昉《太平广记》(全十册),北京:中华书局
(清)杜乡渔隐1970,《野叟闲谈》,台北:广文书局
丁乃通着、孟慧英、董晓萍、李扬译1983,《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渖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丁敏1996,《佛教譬喻文学研究》,台北:东初出版社
小野玄妙着、杨白衣译1983,《佛教经典总论》,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1993,《俗语佛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1982,《国外学者看中国文学》,中央文物供应社
方立天1988,《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方广錩1989,《佛教典籍百问》,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1,《佛教大藏经史(8─10世纪)》,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方广錩 等1989,《佛经中的民间故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文颜1984,《佛典汉译之研究》,台北:天华出版事业公司
王邦维选译1985,《佛经故事选》,重庆出版社
王尧译1980,《藏剧故事剧》,西藏人民出版社
王晓平1990,《佛典?志怪?物语》,江西人民出版社
王树英等译1984,《印度民间故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加地哲定着、刘卫星译1990,《中国佛教文学》,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弘学编着1999,《佛教图像说》,成都:巴蜀书社
石锦元1990,《芝麻官断案故事》,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印顺导师1987,《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台北:正闻出版社1991,《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初期大乘之起源与开展》,台北:正闻出版社1994,《成佛之道(增注本)》,台北:正闻出版社
朱庆之1992,《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江蓝生1988,《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语文出版社
羽溪了谛着、贺昌群译1999,《西域之佛教》,北京:商务印书馆
吕澂1991,《中国佛学思想概论》,台北:天华出版社 《吕澂佛学论着选集》,齐鲁书社
宋新民1981,《变文因缘类研究》,中国文化大学硕士论文
李明权1990,《佛学典故汇释》,浙江古籍出版社
李美煌1992,《六度集研究》,中华佛学研究所论文
李翼、王尧1958,《蒙藏民间故事》,香港:今代图书公司
杜斗城1998,《北凉佛教研究》,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季羡林1982,《中印文化关系论文集》,北京:三联书店1991,《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江西人民出版社
金荣华1997,《民间故事论集》,台北:三民书局
俞理明1993,《佛经文献语言》,巴蜀书社
柳无忌1986,《印度文学》,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祈连休、萧利1992,《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范祥雍1978,《洛阳伽蓝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郁龙余1987,《中印文学关系源流》,湖南文艺出版社
夏丏尊(据日版重译)1987,《小部经典─本生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孙昌武1988,《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中国佛教文化序说》,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马焯荣1991,《中西宗教与文学》,岳麓出版社
高田修着.高桥宣治、杨美莉合译1985,《佛像的起源》(上、下),台北:华宇出版社
常任侠1987,《佛经文学故事选》,台北:木铎出版社
张曼涛主编1978,《佛教与中国文化》,大乘佛教出版社
张瑞芬1995,《佛教因缘文学与中国古典小说》,东吴大学博士论文
曹仕邦1992.07,〈《西游记》若干情节的本源十一探〉,《中华佛学学报》第5期
梁启超1989,《佛学研究十八篇》,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梁晓虹1993,〈佛典的譬喻〉,《文化知识》1月号1994,《佛教词语的构造与汉语词汇的发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郭良鋆、黄宝生编译1987,《佛本生故事选》,台北:汉欣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陈竺同 〈汉魏六朝之外来譬喻文学〉,《语言文学专刊》第2卷第1期,广东中山大学,页48。
陈垣1964,《释氏疑年录》,北京:中华书局
汤用彤1987,《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骆驼出版社
黄庆萱1989,《修辞学》,台北:三民出版社
慈怡主编1987,《佛教史年表》,台北:佛光出版社
演培法师1990,《佛教的缘起观》,天华出版公司
裴普贤1968,《中印文学研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赵景深1980,《中国小说丛考》,齐鲁书社
赵朴初、任继愈等1988,《佛教与中国文化》,台北:国文天地出版社
刘守华1984,《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故事学纲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蒋述卓1990,《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12,〈《经律异相》对梁陈隋唐小说的影响〉,《学士》卷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页45
蔡运辰编着1983,《二十五种藏经目录对照考释》,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糜文开1970,《印度文学欣赏》,台北:三民书局
魏承恩1991,《中国佛教文化论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释永祥1990,《佛教文学对中国小说的影响》,台北:佛光出版社
释依淳1987,《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台北:佛光出版社
释道安1978,《中国大藏经翻译刻印史》,台北:中华大典编印会
镰田茂雄着、关世谦译1985,《中国佛教通史》第1卷,台北:佛光出版社1986,《中国佛教通史》第2卷,台北:佛光出版社1986,《中国佛教通史》第3卷,台北:佛光出版社1991,《中国佛教通史》第4卷,狮子吼杂志社印行
三、敦煌、西域文献及论着
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敦煌学研究小组撰1993,《伦敦藏敦煌汉文卷子目录提要》,台北:福记文化图书有限公司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1988,《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4?敦煌壁画》(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5?敦煌壁画》(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6?新疆石窟壁画的龟兹风格》,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1995,《中国新疆壁画全集1-3克孜尔石窟》(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5,《中国新疆壁画全集4库木吐拉》(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5,《中国新疆壁画全集5森木赛姆、克孜尔朵哈》(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5,《中国新疆壁画全集6吐峪沟、柏孜克里克》(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王重民、刘铭恕1985,《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王重民主编1984,《敦煌变文集》(上、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尧1992.04,〈敦煌本藏文《贤愚经》及译者考述〉,《九州学刊》4卷4期,页97-1071999,《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解题目录》,北京:民族出版社
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1987,《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5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北京大学藏敦煌文献》(1-2),上海古籍出版社
古正美 1988,〈再谈宿白的凉州模式〉,《敦煌研究》,1988年第2期,页14-151990,〈再谈宿白的凉州模式〉,《1987年敦煌石窟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石窟艺术编),渖阳:辽宁美术出版社,页85-116
史苇湘1981,〈关於《丑女变文》故事(附波斯匿王丑女缘品)〉,《阳关》1981年第2期1980.02,〈微妙比丘尼变初探〉,《敦煌学辑刊》第1辑,页69-73
曲金良1995,《敦煌佛教文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余太山1996,《西域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
吴涛1993,〈略述森木塞姆石窟的洞窟形制、壁画题材与布局〉,《西域研究》第2期,页71-80
李世英1991,〈论唐五代的佛教讲唱文学〉,《兰州大学学报》第2期
李永宁、蔡伟堂1990,〈《降魔变文》与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胜变」〉,《1987年敦煌石窟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石窟艺术编),渖阳:辽宁美术出版社,页165-233
李明伟1990,〈莫高窟和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丝路贸易〉,《1987年敦煌石窟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石窟艺术编),渖阳:辽宁美术出版社,页414-431
周一良〈敦煌壁画与佛经〉,《文物参考资料》第2卷4期
周绍良1955,《敦煌变文汇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周绍良、白化文1982,《敦煌变文论文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周菁葆1991.06,〈龟兹石窟壁画中的题材与内容〉,《西域研究》第2期,页111-1201998,《丝绸之路艺术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
周菁葆、邱陵1998,《丝绸之路宗教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
金维诺1958.10,〈敦煌壁画《只园记图》考〉,《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10期,页32-351958.11,〈《只园图记》与变文〉,《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11期1963.04,〈佛本生图形式的演变〉,《现代佛学》第2期,页22-25
俄罗斯科学出版社东方文学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997,《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分所藏敦煌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
姚士宏1996,《克孜尔石窟探秘》,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威利斯布散1962,《伦敦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藏斯坦因蒐集敦煌藏文写卷目录》(Catalogue of the Tibetan Manuscripts From Tun-Huang In the India Office Library. By the Late Luuis DELA VALLee Poussin. 1962, DXFORD)
段文杰主编1985,《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石窟艺术编上、下),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史遗书编上、下),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1987年敦煌石窟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石窟考古编),渖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孙修身1992.03,〈敦煌莫高窟第296窟《须闍提故事》的研究〉,《敦煌研究》第1期,页1-10
国家文物局教育处1993,《佛教石窟考古概要》,文物出版社
常书鸿1996,《新疆石窟艺术》,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张文玲1997,《古代中亚丝路艺术探微》,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张荫才、姚士宏1991,《克孜尔石窟佛本生故事壁画》,新疆人民出版社
张学荣、何静珍1990,〈莫高窟第275窟内容初探〉,《1987年敦煌石窟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石窟艺术编),渖阳:辽宁美术出版社,页211-235
张宝玺1990,〈文殊山万佛洞西夏壁画的内容〉,《1987年敦煌石窟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石窟艺术编),渖阳:辽宁美术出版社,页256-2711997,《甘肃石窟艺术壁画编》,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梁丽玲2000,〈《贤愚经》在敦煌的流传与发展〉,《中华佛学研究》第5期,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页123-162
许真章译1989,《西域与佛教史论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
许国霖1936.11-1937.02,〈敦煌石室写经题记汇编〉,《微妙声》1-4《敦煌石室写经题记与敦煌杂录》,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陈寅恪1982,〈《须达起精舍因缘》跋〉,《国学论丛》第1卷第4号,收录於《陈寅恪先生文集》,台北:里仁书局
陆艳冰〈佛陀前生在新疆─克孜尔石窟的菱格本生经变〉,《菩提树杂志》第490期
傅芸子1943,〈《丑女缘起》与贤愚经金刚品〉,《艺文》3卷3期
敦煌文物研究所1982,《敦煌研究文集》,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1卷,文物出版社1989,《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2卷,文物出版社1987,《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3卷,文物出版社1987,《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4卷,文物出版社1990,《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5卷,文物出版社1993,《敦煌壁画故事》,甘肃人民出版社
敦煌研究院1996,《敦煌石窟内容总录》,文物出版社2000,《甘肃藏敦煌文献》第4卷,甘肃民族出版社
敦煌研究院编2000,《敦煌壁画故事》,江苏古籍出版社
丝绸之路考察队编1982,《丝路访古》,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黄永武1981-1986,《敦煌宝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敦煌遗书最新目录》,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敦煌丛刊初集》,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着1989,《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第1卷,文物出版社1996,《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第2卷,文物出版社1992,《中国石窟?库木吐喇石窟》,文物出版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新疆石窟?库车库木吐拉石窟》,新疆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1993,《龟兹佛教文化集》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0,《克孜尔石窟内容总录》,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杨青1966,〈《丑女缘起》变文及其佛经原型〉,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50页
贾应逸1990,〈吐峪沟第44窟与莫高窟北凉洞窟比较研究〉,《1987年敦煌石窟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石窟艺术编),渖阳:辽宁美术出版社,页184-382
赵秀荣1991,〈试论莫高窟第275窟北壁故事画的佛经依据─附275窟等年代再探讨〉,《敦煌研究》第3期,页13-27。
赵莉1993,〈《贤愚经》与克孜尔本缘故事壁画〉,《西域研究》第2期,页97-1041995,〈克孜尔石窟降伏六师外道壁画考析〉,《敦煌研究》,第1期,页146-155
齐飞译1976.05,〈降魔变及变文─舍利弗与六师外道的斗法〉,雄狮美术63,页37-55
潘重规1977.12,〈敦煌写本只园图记新书〉,敦煌学3,页103-1101994,《敦煌变文集新书》台北:文津出版社
热扎克.买提尼牙孜主编1996,《西域翻译史》,新疆大学出版社
蔡伟堂1997.11,〈莫高窟壁画中的沙弥守戒自杀图研究〉,《敦煌研究》第4期,页12-19
阎文儒1962,〈新疆天山以南的石窟〉,《文物》第7、8期1987,《中国石窟艺术总论》,天津古籍出版社
霍旭初1994,《龟兹艺术研究》,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编,新疆人民出版社
谢生保、凌元1993,《敦煌艺术之最》,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韩翔、朱英荣 等1990,《龟兹石窟》,新疆大学出版社
魏长洪 等1998,《西域佛教史》,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罗振玉1970,《敦煌零拾》罗雪堂全集三编,台北:大通书局
关德栋1948,〈《丑女缘起》故事的根据〉,《通俗文学》
严冰1998,〈情理.法理─从敦煌壁画中智断亲子归母案说起〉,《敦煌研究》第2期,页103-106
苏北海1996,《丝绸之路与龟兹历史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
释依淳1990,〈克孜尔与莫高窟的本生画之考据〉,《1987年敦煌石窟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石窟艺术编),渖阳:辽宁美术出版社,页256-278
四、日文论着及期刊
《国译一切经》第十八册,东京:株式会社大东出版社
入矢义高1979,《佛教文学集》,东京:平凡社
小野玄妙1977,《佛教文学概论》,株式会社开明书院
山崎宏、笠原一男 监修1979,《佛教史年表》,法藏馆
干泻龙祥1954,《本生经类の思想史的研究》,东洋文库
中田勇次郎1982,《书道艺术》第11卷,中央公论社
日本文学研究资料刊行会1970,《今昔物语集》,东京:有精堂
池田温编1990,《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东洋文化研究所丛刊第11辑),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报告
岩本裕1967,《佛教说话研究序说》,法藏馆1978,《佛教说话研究?第2卷?佛教说话の源流と展开》,开明书院
东元庆喜1968.12,〈佛典に见える譬喻の种类〉,《印度学佛教学研究》7卷1号,页374-377
松本荣一1980,《敦煌画の研究》,东京:岩波书局
松本文三郎1912,〈敦煌本大云经と贤愚经〉,《艺文》3卷4期 ,页15-25;3卷5期,页38-52
武石彰夫、菅沼晃1930,《佛教文学辞典》,东京堂出版社
深浦正文1952,《新稿佛教文学物语》(上、下卷),永田文昌堂
野上俊静编1965,〈大谷大学所藏敦煌古写经について〉,京都:大谷大学东洋学研究室,页179
龙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 《龙谷大学善本丛书》─《西域出土佛典の研究》(研究册)?「西域考古图谱」の汉文佛典
川口久雄1962,〈金刚丑女变文とおが〉,《汉文教室》59,页1-9。1999,《敦煌の佛教物语》(上),明治书院
高桥盛孝1962.10,〈贤愚经探查记〉,《日本西藏学会会报》第9号1963.7,〈贤愚经とサン.ルン〉,中译为〈贤愚经与赞论〉,《东方学》26辑页47-551960-1967,〈贤愚经の研究〉(1)-(4)《关西大学文学论集》第9卷第8号、第10卷第9号、第13卷3号、第16卷4号
佐田声苗1932,〈藏译贤愚经那塘版目录之记载〉,《想苑》4卷4号






上一篇(佛教出家女性求道历程研究) 回目錄 下一篇(妇女修行故事宝卷研究)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萨迦金刚乘佛学院2008年11月开光典礼
绿度母除障
改善「爱情与事业」最大效益之咕噜咕咧佛母密法
阿弥陀佛经典结集-校刊活动
敦珠新岩传之殊胜传承

赞助网站
台北教育網
我們的仁波切
英國倫敦商會考試局
佛教导航-佛教123-佛教
佛教導航網 .... 佛學智慧網 • 解脫之路
在線文史資料綜匯--中國古代文學-- 北京大學中文論壇﹝ 簡﹞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