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瑪本洛仁波切新加坡金剛薩埵超渡大法會 仁欽仁波切免費傳授-養生健身氣功 圓根燈會由尊貴的洛桑丹巴仁波切主法
 
 
 
 
 
 
 
弘扬佛法 营销规划 公益VIP申请
 利美园地
网络数字佛学院快速搜寻
地区:
网络数字佛学院分类
精选显密信息
  the unseens tears of himalayan childrens 2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孔瑪智慧眼佛學會
西藏婦女會Tibetan Women's Association
貢將仁波切 歷代轉世
無量壽佛學會
密宗龍欽佛學會
祖古仁欽2007行腳
 

  掌中解脱--菩提道次第科判表   
分享 打印 回响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格鲁部落格總覽 阅读尺
加入会员 HyperLink 论文发表
更新日期:2010/02/04 07:53:17
學習次第 : 进阶

喇嘛网 日期:2010/02/04 07:48:35   编辑部 报导

 

掌中解脱

菩提道次第二十四天教授

 

菩提道次第科判表

 

总论——纠正动机与观察所修之法

 

菩提道次第引导分四

甲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接【表一】

甲二令教授起敬理故开示其法殊胜接【表二】

甲三如何闻说具二种殊胜法之理接【表三】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弟子之次第接【表四】

表一

甲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

乙一圆满种姓中受生之理

乙二其身获得功德之理

乙三得已於教所作事业之理

丙一於印度所作之理

丙二于藏地所作之理

表二

甲二令教授起敬理故开示其法殊胜

乙一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

乙二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

乙三易获佛陀密意殊胜

乙四极大恶行自趣消灭殊胜

表三

如何闻说具二种殊胜法之理

乙一听法之理

丙一思惟闻法利益

丙二于法与法师发起承事

丙三正听闻之理

丁一断除违缘器之三过

丁二依止顺缘六种想

乙二说法之理

丁一思惟说法利益

丁二于大师与法发起承事

丁三以何等意乐及加行而说

丁四于何等境应说与不应说之差别

乙三结束时如何共作之次第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弟子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依止知识

丙一座上如何修之理

丁一加行法(六加行法)

第一加行

第二加行

第三加行

第四加行

第五加行

第六加行

丁二如何修正行(见【表四之一】)

戊一依止知识利益

戊二不依止与不如法依止之过患

戊三意乐依止法

戊四加行依止法

丁三如何作结行之次第

丙二座间如何修之理

乙二既依止已如何修心之次第

丙一於有暇身劝取心要

丁一认明暇满

丁二思维义大

丁三思惟难得

丙二如何正取心要之理

丁一于共下士道次修心接【表四之二】

丁二于共中士道次修心接【表四之三】

丁三于上士道次修心接【表四之四】

【表四之二】于共下士道次修心

戊一发生希求後世之心

己一此世不能久住而念死

庚一不念死之过患

辛一不念正法过患

辛二虽念不修过患

辛三虽修不净过患

辛四修不殷重过患

辛五自谋不善过患

辛六临终时将追悔而死过患

庚二念死之胜利

辛一利大利益

辛二力大利益

辛三最初重要利益

辛四中间重要利益

辛五最後重要利益

辛六临终时欢喜而死利益

庚三正念死之理

辛一修习死亡九种因相

壬一思维死决定

癸一死主决定当至,无缘能令退却

癸二寿数无可添益,不断减损

癸三于生时亦无闲暇修法而死

壬二思维死期无定

癸一总瞻部洲人,别於浊世,死期无定

癸二死缘极多,活缘微少,故死期无定

癸三身极脆弱,故死期无定

壬三思维死时除正法外余皆无益

辛二修习死相

己二思惟後世二趣苦乐如何

庚一思地狱苦

辛一思大有情地狱或热地狱苦

辛二思近边地狱苦

辛三思寒冷地狱苦

辛四思独一地狱苦

庚二思饿鬼苦

辛一思维畜生总苦

辛二思维恶鬼别苦

庚三思畜生苦

辛一思维畜生总苦

壬一思互相吞噉苦

壬二思愚痴苦思总苦

壬三思寒热苦

壬四思饥渴苦

壬五思役使苦

辛一思维畜生别苦

戊二依止後世安乐方便

己一趣入圣教最胜之门净修皈依

庚一依何因皈依

庚二皈依何境

辛一正说认明皈依境

辛二可皈依此之原因

庚三皈依量为几许

辛一由知功德之门皈依

辛二由知差别之门皈依

辛三由承许门皈依

辛四由不言有余之门皈依

庚四皈依利益

辛一入内道佛子数

辛二为一切律仪基础

辛三灭尽往昔所积诸业障

辛四易集广大福德

辛五人与非人不能为害

辛六不堕恶趣

辛七成就一起所思之事

辛八速疾成佛

庚五皈依学处

辛一各别学处

壬一应遮学处

壬二应修学处

辛二共同学处

壬一由念三宝功德之门不断皈依

壬二由念恩门进食之先应作供养

壬三安置他有情於皈依

壬四由念利益之门昼三次夜三次念皈依

壬五随作何事皆倚仗三宝

壬六下至戏笑乃至命难亦不舍三宝

己二于一切乐善根本发深忍信

庚一思维业果(见【表四之二】)

庚二思别业果

辛一异熟功德

辛二异熟作用

辛三修异熟因

癸三思已进止之理

【表四之三】丁二于共中士道次修心

戊一发起求解脱之心

己一思惟轮回总苦

庚一无定过患

庚二无饱足过患

庚三数数舍身过患

庚四数数结身过患

庚五数数高下过患

庚六无伴过患

己二思惟别苦

庚一思恶趣苦(见前)

庚二思善趣苦

辛一思维人苦

壬一思维生苦

壬二思维老苦

壬三思维病苦

壬四思维死苦

壬五思维爱别离苦

壬六思维怨憎会苦

壬七思维求不得苦

辛二思维非天苦

辛三思维天苦

戊二抉择解脱道自性

己一思惟集谛轮回流转次第

庚一烦恼发生之理分四

子一认明烦恼

丑二烦恼如何生起之次第

丑三烦恼之因

丑四烦恼之过

庚二烦恼集业之理

庚三死没及结生之理

辛一死如何发生之理

辛二死後成办中有之理

辛三中有於生有受生之理

己二抉择能趣解脱道性

庚一以何等身灭除轮回

庚二修何等道灭除轮回

【表四之四】丁三于上士道次修心

戊一显示入大乘门惟是发心及其利益

己一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

己二获佛子名

己三映蔽声闻

己四成就最胜福田

己五易圆满资粮

己六速净罪障

己七成就所愿

己八损害与中断不侵

己九速疾圆满一切地道

己十成就出生众生无余安乐之良田

戊二发菩提心之理

己一正明修心

庚一由七因果之门修心法

辛一修平等舍

辛二知母

辛三念恩

辛四报恩

辛五慈心

辛六悲心

辛七增上心

辛八正修发心

庚二由自他相换之门修心法

辛—自他平等

辛二由众多门思维自爱执过患

辛三由众多门思维他爱执利益

辛四正修自他相换

辛五依此修取舍法

己二以仪轨受持发心

庚一未得律仪令得之理

庚二已得守护不坏退之理

戊三既发心已学行之理

己一成熟自相续学六度之理

庚一总佛子行学习之理

辛一学习布施之理

辛二学习持戒之理

辛三学习安忍之理

辛四学习精进之理

辛五学习静虑之理

辛六学习般若之理

庚二於後二度学习之理

辛一学习静虑体性奢摩他之理

壬—依止奢摩他资粮

壬二正说修奢摩他之理

壬三依止修九住心之理

壬四由六力成办之理

壬五彼中具四种作意之理

壬六由此正引生奢摩他之理

辛二学习般若体性毗钵舍那之理

壬一抉择补特伽罗无我

癸一定中修如虚空

子一所破决定扼要

子二周遍决定扼要

子三离谛实一品扼要

子四离谛实异品扼要

癸二後得修如幻化

壬二抉择法无我

癸一抉择有为法无自性

子一抉择色无自性

子二抉择心无自性

子三抉择心不相应行无自性

癸二抉择无为法无自性

己二成熟他相续学四摄之理

【表四之一】

戊一依止知识利益

己—近得佛位

己二令诸佛欢喜

己三魔与恶友不能加害

己四一切烦恼恶行自然遮止

己五地道诸德辗转增长

己六一切生中不缺离善知识

己七不堕恶趣

己八无难成办现前与究竟一切利益

戊二不依止与不如法依止之过患

己—若轻毁上师即轻毁诸佛

己二若於上师生嗔,即坏与彼刹那数相等劫之善根,而经等量劫生於地狱

己三虽依咒乘亦不得殊胜成就

己四虽勤修续义亦与修地狱相似

己五功德未生不生,已生退失

己六此生中为病等不如意事缠绕

己七後世漂流於无边恶趣

己八一切生中匮乏善知识

戊二意乐依止法

己一根本修信

庚一应观师为佛之原因

庚二能观之原因

庚三如何观法

辛一上师是佛乃金刚持所许

辛二上师是一切佛事业之作者

辛三即於现在诸佛菩萨仍在利益有情

辛四自所见相无法决定

己二念恩生敬

庚—师恩胜佛

庚二说法恩

庚三加持心相续恩

庚四以财物摄受为眷属恩

戊四加行依止法

己—供献财物

己二恭敬承事

己三依教奉行

【表四之二】

庚一思总业果

辛一正明总思

壬—业决定理

壬二业增长广大

壬三不遇未造业

壬四已造业不失

辛二分别思维

壬一思黑业果

癸一正明黑业道

癸二轻重差别

癸三示彼等之果

子一异熟果

子二等流果

子三增上果

壬二思白业果

癸一正明白业道

癸二彼等之果

壬三附带开示具力业门





《掌中解脱》第Ⅰ册

 

 

封面

第 一 世 帕绷喀仁波切  [图像]

第三、四世 墀 江仁波切  [图像]  

速 道 派 皈 依 境   [图像]

菩提道次第教授科判表[]

出版前言[] 

第一世 帕绷喀仁波切 简介

第三世 墀 江仁波切 简介

白法螺编辑室前言 

第四世 墀 江仁波切 序

译 序

前 言 

纠正动机与观察所修之法

阿底峡尊者生平与藏地道次第引导的起源 

道次第教授的殊胜与如何讲听此法

加行法之一(第一、二、三加行)

加行法之二(第四、五加行)

加行法之三(第五、六加行)

依止善知识---道之根本

意乐依止法

加行依止法及於有暇身劝取心要 

死亡无常 

第十一天 三恶趣苦

菩提道次第明晰引导速道前行念诵次第易行仪轨·有缘颈严

[供养上师仪轨]资粮田图解[图像]

《菩提道次第体验引导修法教授》

《遥呼上师颂·速引三身无别上师加持之悲歌》

《策励自他一切人等痛念无常歌·心匙》

 

  


 

序及前言

 

 

    第一世帕绷喀仁波切  (1878-1941

 

  帕绷喀仁波切,全名降巴丹增成烈嘉措,1878年出生於拉萨附近,七岁进入上密院,广学四部密续。二十岁受比丘戒,并依止劄日金刚持洛桑图登南杰等大师,接受百部经函口授、灌顶。曾遍历卫藏、安多、西康、山南、藏北,随所化机,广转法轮。将一生奉献於僧学教育,受业弟子遍及全藏,堪称中兴宗喀巴大师教法的一代巨匠,大师于1941年示寂。

 

    第三世墀江仁波切    (一九OO—一九八一)

 

  第三世墀江仁波切,全名洛桑耶协丹增嘉措,一九OO年出生于蔡公塘,自幼被认证为墀江仁波切第三世。十九岁至前藏,入甘丹寺夏孜院,学习五部大论。二十一岁在拉萨大愿法会立宗答辩。得拉攘巴格西学位,於帕绷喀降巴丹增及达劄昂旺松饶二师座下听受众多显密教法。一九三三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与经师普觉降巴、达劄仁波切、格邬仓仁波切、林仁波切共同负责舍利金塔的建造。四十一岁时担任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启蒙师,教读字母、文法及经文背诵。四十五岁获颁达尔罕爵位,一岁时受命为达赖喇嘛之副经师(正经师为林仁波切),一五九年随同达赖喇嘛至印度。大师以半生之岁月,克尽师长之责,从藏文字母教读至显密教法之完整传承,如瓶注水,献予达赖喇嘛:对三大寺僧学教育,亦作出莫大贡献,桃李天下。大师于一九八一年圆寂。   

 

    白  法  螺  编  辑  室  前  言 

 

  佛教的思想与修持体系博大精深,许多同道研习一生难入堂奥。“菩提道次第”乃佛说八万四千法蕴的心要,由凡夫到成佛的唯一途径。

 

  佛法深奥广泛,皆属成佛之法,但一般人难以将经论的义理融会贯通,安排为修·行的次第;甚至因经典中所说少许开遮的下同,误将不同阶段的法门视同水火,不知下下为上上之基础、彼此相辅相成的道理,遂造谤法重业。阿底峡尊者(吉祥燃灯智,9821054)到西藏宏法後,为了方便西藏的行者能循序渐进修学佛法,了解大小显密通贯一体的道理,而造《菩提道灯论》一书,“圣数次第”或“道次第”之名由此而始。噶当派历代祖师因修学广略的下同,分成论典派、道次第派、教授派,传承延续道次第法,至宗喀巴大师(洛桑紮巴,13571419)融合三派传承,更着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广征经论之说,博引祖师嘉言,以正理驳斥似是而非的知见,并二阐明诸道证悟的衡量标准。又从《广论》中摄录实修部分,着为《略论》,并写下《道次第摄义》等偈颂体之论文。凡格鲁派成就者莫不因“道次第”而得成就。从宗喀巴大师以来,历来有众多格鲁派的祖师大德写下道次第方面的着作,粗略统计,约有三百余部,其中最为着名的,除了前述宗喀巴大师所造的《广论》、《略论》、 《道次第摄义》之外,加上第三世达赖喇嘛(嘉旺·索朗嘉措)的《道次第纯金论》、第五世达赖喇嘛(昂旺洛桑嘉措,161T1682)的《道次第·文殊口授》(另一译名为《妙音教授论》)、第四世班禅的《乐道》、第二世班禅的《速道》、达波·昂旺劄巴的《善说精髓》,合称为“道次第八大引导”。

 

  由於众生根机的逐渐钝化,在嘉杰·降巴丹增成烈嘉措(18781941)时代,“道次第”教授已失去其原有的功用。帕绷喀仁波切为力挽这一颓势,以大悲心广开方便之门,终其一生给予藏地僧俗大众无数次“道次第”的开示。本书的内容,便是有名的“道次第二十四天教授”法会记录,讲授时间为一九二一年七月,地点在拉萨附近的曲桑茅篷,受法者达数千人。此书藏文版的编辑工作,由帕绷喀仁波切的心传弟子,现在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经师第三世墀江仁波切(洛桑耶协丹增嘉措,19吕—1981)花费十年功夫方得以成事。

 

  这一教授主要依据历史上三种重要的道次第着作:第二世班禅仁波切(洛桑耶协,1631737《速道》、第五世达赖喇嘛的《道次第·文殊口授》以及噶当派大师伽喀瓦(耶协多杰,十二世纪中—十三世纪初)的修心名着《修心七义》。帕绷喀仁波切的开示充满实修实证的智慧,运用大量经论教授,生动有趣的故事,恳切幽默的言词,配合许多珍贵的甘丹耳传教授,将“道次第”的精华鲜明地呈现在听众的面前,大家莫不法喜充满,生起解脱如在掌中之同感。这是本书名为《掌中解脱》的由来。

 

  为了让读者易於了解,我们将此一教授以白话文翻译印制,分12册出版。为了让读者对此教授的整体架构有更清楚的概念,本书的目录除了依帕绷喀仁波切每一天教授的内容编列之外,又制作了一个菩提道次第科判表,让读者清楚自己所读的部分是在此架构中的那一部分。此科判参考了帕绷喀仁波切《依菩提道次第明晰引导乐道与速道垂赐经验引导修法科判·至尊上师口授》,依本文纲目编排而成。

 

  竭尽心力制作之余,若仍有疏漏之处,我们日後将透过网址(http//wwwwhiteconchorg/cpub)公布,也请读者透过此网址赐教。您所见到的书名—“掌中解脱—菩提道次第二十四天教授”是大书家杜忠诰先生继“白云行”之後再度赠予的笔墨,我们感激不尽。非常谢谢数位不愿意公开善行的人士赞助此书的出版,特别谢谢美国“白法螺基金会”在本书版权的取得方面给予许多协助。最後,我们诚挚的谢谢诸佛菩萨护法的护佑,使此书得以顺利出版。愿我们能陆续制作更多的好书以飨读者。

 

                     白法螺编辑室

 

                        二OOO一月一日

 

 

       第 四 世 墀 江 仁 波 切 序

 

                      ──中译在前,原文在後

 

  《掌中解脱》中译本由白法螺出版社出版问世,实为无上吉祥之事。这部书是当代最杰出的两位大师嘉杰·帕绷喀德钦宁波仁波切及嘉杰·墀江洛桑耶协仁波切的智慧心髓。

  我的前世──第三世嘉杰·墀江金刚持,以清晰易懂的笔法,记录下他的上师嘉杰·帕绷喀金刚持对至尊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教授说法。此法深奥而详广,但经两位大师的阐述,从初机学者至上上根器者都能据此修习。这部书也是两位大师基於个人实证经验,由心地流出的宝贵教言。所以,对於急欲由出离心、菩提心以及空性正见而获解脱的真实修学者而言,此书实为无价之宝。

  本人深深感激译者及出版社完成此一裨益宏大的事业,并确信中文世界中无数的求法者必因此书的教法而获益。

 

       译   序

 

  本书问世以来,深受藏地信众的喜爱,目前在世界各地宏法的格鲁派大德,多以此书作为教"道次第"的范本。近年来,已有两个英文译本及其他文本流通於世,此书所受到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为免不谙藏、英文的读者向隅,在许多朋友的鼓励与上师的加持之下,本人秉着报佛恩于万一的心情,不揣鄙陋将此书从藏文译成中文,为方便读者阅读与检索,特将原书分成两册出版。

 

  第一册主要敍述"道次第"的加行法,包括如何改正听法动机、阿底峡尊者生平与"道次第"宏传简史、"道次第"教授的特色与利益、如何依止善知识、暇满人身等,以及"下士道"的死亡无常、恶道痛苦等。另外,还详细介绍了菩提道次第的具体修法。另附帕绷喀仁波切上师达波仁波切所造《速道前行念诵次第易行仪轨》及《供养上师仪轨》资粮四图解。此外,还补充了帕绷喀仁波切的相关文章,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

 

  第二册继续敍述"下士道"的皈依、业果等方面,然後敍述"中士道""上士道"内容。"中士道"包括思惟轮回苦、发出离心;"上士道"包括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等方面。

 

  本书物件虽然以佛教信众为主,但对想全面了解佛教思想的人士来讲,本书是极具权威性的。对佛教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从本书中汲取丰富的参考资料,绝对是一本不可或缺的经典着作。以下是有关本书中文的译例与一些说明:

  一、本书藏文原版依据达兰萨拉版《道次第笔记·掌中解脱》。

  二、本书翻译过程中,曾参考藏文《帕绷喀文集》中所有相关的专着与杂文。

  三、本书翻译过程中,曾参考本人上师之一,沙拉麦卸任堪布格西洛桑塔钦指导翻译的英文译本《Liberation in Our Hands》。

  四、本书译文力求口语化,但对已习惯使用且难以变更的法相名词,则仍沿用汉地旧译。

  五、本书中出现的法相名词,凡汉文佛教经典中所没有的,一概按照藏文原意与上师指导新译。

  六、本书所引用的经论名及内容,凡与汉文旧译不相同的,均依照藏文译成。

  七、本书中所使用的梵藏文人名、地名、器物名,或作音译或作意译,总体上与习惯用法相一致。

  八、本书科目基本上按照藏文原式,仅在科目上标加甲、乙等字样。

  九、本书所附插图"《供养上师仪轨》资粮田"系本人上师卓摩格西仁波切(Tomo Geshe Rinpoche)赐予。

  十、本书所附插图"速道派皈依境"与白描"《供养上师仪轨》资粮田"系由美国大乘经续出版社(Mahayana Sutra and Tantra Press)慈悲提供。

  建议诸位读者,不妨将此书当作一本闭关实修手册来使用。读完一段之後,用书中介绍的观修方法作简短禅观,力求生起若干体验,然後再继续下去,这样子读完全书,也就完成了对"道次第"发起证悟的第一阶段。本人学识浅陋,教证功德俱劣,虽已竭尽全力,但恐译文中误译与缺译之过仍在所难免,恳请诸位大德不吝赐教,以求日後改进,是为至祷!

  谨以本书献给诸位具恩师长。

 

                 仁钦曲劄

                      1999年夏於纽约长岛

 

        前  言

 

         ──第三世墀江仁波切(洛桑耶协丹增嘉措)

 

           第十六胜生周火鸟年藏历十月十五日(西元1937年)

 

  上师善慧能仁金刚持--(根据格鲁派耳传系统的说法,修行者的根本上师具有四相,此名即涵盖此四相:"上师"指修行者的根本上师;"善慧"指宗喀巴·洛桑紮巴(善慧名称,1357-1419);"能仁"即释迦牟尼佛;"金刚持"即密宗百部之主。详情请参考本书"第五天"中有关资粮田的部分。)

  您是所有浩瀚无边的皈依处,

  总集於三密一体曼荼罗之舞──(佛的身、语、意三密,以非凡夫境界故,称之为""

  恳请赐予我们能带来俱胝吉祥的豪雨!

 

  您以慈悲大乘摧破寂边(小乘涅盘的异名);

  不着有乐,主持三学圣教;(三有的快乐。三有即欲有、色有、无色有,为三界异名)

  贤妙事业远离八法的染污。(世间名利得失为八法,即八风:""谓受用圆满;"无利"谓受用贫乏;无病心安为"";与此相违为"";众人辗转称为"";辗转讥笑为"无称";他人面誉为"";当面恶言为""。世人对此八风顺者贪着,逆者嗔恼,乃是执着现世的明显标志。真正的修行人应当断此贪嗔得失之心,作平等观而行於舍。)

  敬礼怙主,您是幸福大海的生源!(此颂隐含有帕绷喀大师的法名:降巴丹增成烈嘉措(慈氏持教事业海,1878-1941)。)

 

  您的言教是祛除百病的良药,

 

  涌出功德珍宝的语海。

 

  虽然稚慧之器难以容纳,

 

  但恐遗忘,我还是努力将它记下少许。

 

  我与所有一切劣缘众生,无缘得到过去无数诸佛,以及现在贤劫千佛中犹如白莲般崇高的怙主──释迦牟尼佛的亲自调伏。那位使我们最初萌发刹那的善心,为我们开示圆满无误之道,使我们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向着一切智地迈进,把我们转变成可造之器,简言之,不断引导我们远离无边过失,而将我们安置在无边吉祥中的,是我们恩德无比的吉祥上师正士,直呼名讳,即至尊降巴丹增成烈嘉措贝桑波(慈氏持教事业海吉祥贤)。

 

  尽管我等之辈生性刚强难调,但还是有幸在殊胜修行处阿兰若曲桑日错,从大师那里领受到大乘法语的喜宴。那次法会始於铁鸡年七月晦日,历时二十四天。

 

  莅临法会的听众逾七百人,他们分别来自三大寺(藏传佛教格鲁派最主要的三座寺院:甘丹寺、哲蚌寺和沙拉寺。)、卫藏(卫指前藏,藏指後藏)及多康(青海与西康地区)地区,其中包括三十位元活佛(藏文原意为"化身",现延用汉地俗称)和许多三藏法师,他们就像求水的乾渴者,长途跋涉前来只是为了一个目的:能尝到大师的语教甘露。

 

  那次法会,大师是将三部论合起来讲而赐予我们"经验引导"的(此为四类引导的一种,详见本章之末)。这三部论是:《菩提道次第明晰引导文殊口授》(作者为第五世达赖喇嘛昂旺洛桑嘉措(语自在善慧海,1617-1682));此论传承又分二派:广法"中传派"和略法"南传派";《速道明晰引导》;上士道"自化相换"章中的《修心七义》(本书教授原由金洲大师(十世纪晚期~十一世纪早期)、阿底峡尊者(982-1054)等口耳相传,十二世纪之後方才普传和有文本流通。本书第二册的附录中收有经帕绷喀大师编辑整理的《修心七义根本文》及简注。)。在讲授各节文义时,大师还加上许多譬喻、能立的正理、稀有的故事以及可信的经教,并以耳传的教授来作修饰。所以,这些教授就连初学之人也能很容易地理解,适合於上、中、下各种根器的修行人。由於大师所说都是来自他本人的经验,所以当我们将这些教授用於实修时,自心就容易调柔而且受益良多。

 

  法会中,大师时而令我们大笑以驱散我们的昏沉和瞌睡,时而又令我们不由自主地流泪。由於被恐惧和出离心所压倒,我们有时会情不自禁地想:"我为什麽不从现在起就舍弃现世,只修正法呢?"这些例子说明大师的说法方式是极其殊胜的,所以没有人能把大师的开示完整无缺地记录下来。然而如果将这些来自经验的教授要点遗忘掉,那是件多麽可惜的事啊!所以我把自己所能回忆起来的都写了下来。

 

  後来大师本人也指示我说:"由於未必有机会再为法会中未听明白的那些人另作讲解,而且虽然记笔记的人很多,却又未必全面与可靠,所以把你所能肯定下来的做个记录吧!"此外,为了对其他想作实修的朋友有所帮助,看到本书就像是看到大师言教的代替品一样,我力求不加任何篡改而将大师的言教编辑成文。

 


  卷首语:

  此书是能将解脱交付手中的圆满无误甚深教授

  是无与伦比法王的心髓

  是菩提道次第经验引导的笔记

  是摄集一切佛经精华的教授甘露藏 







相關文章:
掌中解脱--纠正动机与观察所修之法
掌中解脱--阿底峡尊者生平与藏地道次第引导的起源
掌中解脱--道次第教授的殊胜与如何讲听此法
掌中解脱--加行法之一(第一、二、三加行)
掌中解脱--加行法之二(第四、五加行)
掌中解脱--加行法之三(第五、六加行)
掌中解脱--依止善知识——道之根本
掌中解脱--意乐依止法
掌中解脱--加行依止法及於有暇身劝取心要
掌中解脱--死亡无常
掌中解脱--三恶趣苦
掌中解脱--附录一 有缘颈严
掌中解脱--附录二 《供养上师仪轨》资粮田图解
掌中解脱--附录三 《菩提道次第体验引导修法教授》
掌中解脱-- 皈依-入圣教之门
掌中解脱--深信业果—切安乐之本
掌中解脱--思维轮回苦
掌中解脱--思维苦因与抉择解脱道性
掌中解脱--发菩提心利益
掌中解脱--七重因果与修心七义之一
掌中解脱--修心七义之二
掌中解脱--修心七义之三
掌中解脱--六度总说
掌中解脱--奢摩他
掌中解脱--毗钵舍那
掌中解脱--金刚乘、四摄与发心仪轨
掌中解脱--发心仪轨

上一篇(《胜道启门颂》讲释(一)) 回目錄 下一篇(掌中解脱--纠正动机与观)


延伸閱讀:


全球慈智部落格
台北市视障者家长协会
辩经过程
◎悲泪化现度母
甘丹讲哲佛学会上课法讯
天法忿怒莲师金刚盔甲

赞助网站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學術資源網站
Changturtle
LamaNet 喇嘛網
自由電子新聞網-民國90年3月13日
靈鷲山全球資訊網
全球宗教資訊網
醒吾學院台北教育網

回首页